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九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教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內容。
首先說一下我對本節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同學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同學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同學掌握__________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的方法,培養同學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同學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同學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同學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同學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同學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同學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于同學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同學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同學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同學的學習主動性;由同學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同學的創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同學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同學的主體地位,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同學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同學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同學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同學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同學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ㄈ纾骸陡×Α芬还澋念A習題可設計為: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個 50g的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的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的辦法。4、排水量是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的?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里充的是_______。)
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同學學案、同學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ㄒ浴陡×Α芬还潪槔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后的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的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同學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系,而在解決三個球的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的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關系,在這里三個球的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于不同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的密度相聯系,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即物體的重力和液體的浮力的關系入手,進而找到密度的關系。
問題(二):同學的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的狀態時,根據生活中的木塊、鐵塊、水的關系,進而去理解其他的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
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的關系入手,當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于靜止的狀態,如果物體受到的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于運動的狀態,向力大的那個方向運動。在這里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重力的大小關系(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于的狀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同學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同學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同學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同學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ㄒ⒁夂诎宕蟛糠质墙o同學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同學學的地位等等)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一、課標要求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
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能在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思想
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問題引導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認識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 認識靜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間的關系;
。2) 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3) 能運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學習從實驗結果總結規律的方法;
(2) 學習通過查閱資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
。3) 通過對生活中各種摩擦的觀察與思考,學習結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與弊過程中,領略自然界的和諧和奇妙,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提升。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1. 引入
分組討論:生活中關于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 新課
。1)靜摩擦力
思考與提問:你對靜摩擦力的認識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靜摩擦力的規律有哪些?
以下根據學生道出的關于靜摩擦力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對錯誤觀念進行糾正,重點放在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大小變化的規律,并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堂上小練:請分析以下三種情況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并準確把該靜摩擦力在圖上標出
。╝) (b)(c)
木塊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為0,保持靜止F=1N ,保持靜止 F=3N ,保持靜止
引導學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關知識分析靜摩擦力的大小,結合圖討論木塊所受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歸納出靜摩擦力與接觸面相切。
實驗與探究一:研究靜摩擦力的規律
實驗器材:木塊、彈簧秤、砝碼、粗糙木板
帶著問題完成實驗,并把有關數據填入課本P42表3-2-1中
①用彈簧秤水平拉木塊,逐漸增大拉力,靜摩擦力有何變化?與彈簧秤拉力讀數有何關系?依據是?
、谟^察彈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塊剛被拉動?(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勰緣K被拉動后勻速運動,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這時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如何讀出滑動摩擦力的大?
、軐Ρ茸畲箪o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菰谀緣K上增加砝碼,對最大靜摩擦力有沒有影響?
實驗后小組討論,歸納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互相接觸且擠壓
b.接觸面粗糙且雙方有相對運動
以及靜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規律
。2)滑動摩擦力
引入:a. 剛才的實驗可觀察到滑動摩擦力是一個怎樣的力?(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相對運動,物體之間存在著的摩擦力)
b. 剛才的實驗給我們暗示了一個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內容。
首先說一下我對本節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同學們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同學們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同學們掌握__________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的方法,培養同學們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同學們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同學們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同學們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同學們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于同學們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同學們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同學們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由同學們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同學們的創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同學們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同學們的主體地位,培養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同學們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同學們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同學們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同學們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ㄈ纾骸陡×Α芬还澋念A習題可設計為: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個 50g的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的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的辦法。4、排水量是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的?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里充的是_______.)
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同學們學案、同學們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以《浮力》一節為例: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后的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的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同學們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系,而在解決三個球的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的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關系,在這里三個球的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于不同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的密度相聯系,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即物體的重力和液體的浮力的關系入手,進而找到密度的關系。
問題(二):同學們的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的狀態時,根據生活中的木塊、鐵塊、水的關系,進而去理解其他的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
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的關系入手,當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于靜止的狀態,如果物體受到的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于運動的狀態,向力大的那個方向運動。在這里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重力的大小關系(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于的狀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同學們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同學們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同學們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同學們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ㄒ⒁夂诎宕蟛糠质墙o同學們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同學們學的地位等等)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理念
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于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致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了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于"振動發聲"采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對于"聲音的傳播",過去學生可能想得較少,所以采用先自讀,再以集體對話討論的形式凸現知識點。
3、對于"回聲問題"學生對現象已經非常熟悉,()關鍵是對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體直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識。
4、最后要說明的是針對本節課側重現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將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象和練的現象渾然一體。將課堂最后時間作為知識的升華,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去了解有關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在體會中華民族古代的燦爛文明同時,進一步將現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思考結束本堂課。
七、教學過程
1、引入:播放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引出聲音的重要。
2、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從聲音的產生開始研究:
活動⑴要求學生用手頭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個聲音,再研究發聲的原因。(學生也可用教師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動⑵學生匯報結果,先演示實驗再說結論。
板書:發聲體都在振動
深入研究:敲響的鼓,用手按住。(現象,結論)
4、產生的聲音怎樣到人耳?
活動⑶學生讀教材聲音傳播部分
活動⑷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作適當解釋)
媒體:水波傳遞振動,空氣以聲波的形式傳遞振動
總結:人耳聽到的大多數聲音多數靠空氣傳播的
問:液體和固體可以傳聲嗎?
活動⑸學生舉例
總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板書)解釋介質
問:固、液、氣都可以傳聲有什么不同?
明確:15℃時空氣傳聲速度340m/s
氣體傳聲最慢
問:如果沒有介質聲音會不會傳播?
實驗:真空鈴
5、媒體:回聲現象
媒體動畫:展示聲音反射的過程。
通過問題提出聽到回聲的條件
問題:船測水深
6、媒體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對其中原因的思考作為課后作業。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
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新意識。
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的教學狀態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小?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F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春寒料峭,卻阻擋不住我們業務學習的熱情.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杠桿》。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科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課程資源開發七大方面,說一下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講的是新人教版初二物理課本第十二章內容,教材第七章
第八章分別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識,本節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也是后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杠桿平衡條件是貫穿于全章的主線,起到統領全章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繼續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于生活,經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課無論是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認識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初步理解力臂的感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和杠桿的一些應用。
經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現象、尋找數據間規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本節內容編者意圖是體現課程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
體現學生科學探究活動,有探究實驗杠桿的平衡條件,圖文并茂,目的是培養學生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使用過杠桿類工具,例如剪刀、筷子、釣魚竿等等,對平衡已有一定的認識,能正確熟練使用實驗所需測量工具,但對杠桿這種簡單機械缺乏較為系統的科學認識,對杠桿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這就希望教師創設便于他們進行觀察的物理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才能的機會。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是本章其他幾節所述物理規律的理論依據,應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杠桿及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和畫法應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科模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新知探索課模式是以“實驗探究”為引領,“小組合作”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該模式包括: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三部分
教學設計
⒈創設情景,引入問題(2)
教師通過讓學生捏粉筆頭的比賽,提出疑問,引出要研究的問題——杠桿。并由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和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物理問題:杠桿是什么?由簡單到復雜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惭芯堪l現,展示新知(5)
結合教材中的幾種杠桿示意圖,黑板上畫出撬棒撬石頭、蹺蹺板的杠桿示意圖,引導學生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杠桿的概念。這種發現學習法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潛力,有助于保護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
在學生掌握了杠桿的概念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熟悉的杠桿。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杠桿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認知食物的能力。
要進一步了解杠桿,提出要掌握杠桿的幾個概念,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支點、動力、阻力、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及阻力臂。對于動力臂及阻力臂作圖,學生比較難于理解,需要反復地講解和強調,因為在初中教學中已經學了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那么從這里入手,講解作圖過程,在過渡到力臂的畫法中來,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程骄炕顒 增強體驗(25)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師首先要保護好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要認真引導學生分析設計方案的
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試驗中,可能出現的情況:F 與 的乘積和F 與 的乘積相等、相差很小、相差較大,教師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處理,根據所處理的數據討論、總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F × =F × 。
、赐卣狗治 發散思維(實驗結論推出部分 5歷時)
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看出,影響杠桿平衡的不只是力,也不只是力臂,而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力再大,力臂若為零,則對杠桿的平衡不起任何影響。
最后讓學生通過畫出杠桿的示意圖,明白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的優缺點,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應用它們解決簡單問題,增強解題能力。
5.深化概念,拓展思維(小結部分 歷時3)
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要點進行回顧,加以總結,訓練學生歸納物理知識的能力。
6.夯實基礎,鞏固提升(5)
課堂同步,找出幾個針對性習題,重在檢查學生對不同杠桿的分類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更好的鞏固掌握本節課內容,為下節課深入認識大好基礎。
板書設計:
杠 桿
一、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一般用O表示。
、矂恿Γ菏歉軛U轉動的力,一般用字母F 表示。
⒊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里,一般用字母F 表示。
、磩恿ψ饔镁:過動力作用點沿動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⒌阻力作用線:過阻力作用點沿阻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⒍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⒎阻力臂:從紙雕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F
三、杠桿的應用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四、課堂評價
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評價表格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我從合作意識,參與積極性,
實驗技能,觀察描述能力,處理實驗結果能力,基礎達標和拓展提升六方面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種形式對學生本節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作出評語給出等級,激勵學生再接再勵。評價關注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和變化。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五、課程資源的開發
參照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想想做做”、“科學世界”等欄目來開辟一些新欄目,例如:本節課后我會讓學生做一個身邊的生活用品—杠桿的統計,并分別對杠桿進行分類,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開闊學生的眼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課外資源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重視利用網絡資源和其他媒體信息,例如我會讓學生們上網查詢在生產生活的杠桿有哪些應用等。還有開發優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進行課外小實驗。指導學生通過各種資源學習物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讓學生的學習材料更富有真實性和可操作性,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最后送一句警言與大家共勉:一千個愿望,一千個計劃,一千個決心,不如一個行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本節課研究磁現象。在同學們認識磁場后,下一步自然應使學生了解磁場的性質及對磁場獲得感性認識,而教材在介紹完磁場后接著從定量的角度介紹磁感應強度,為此將教材第三節的內容提上來先行介紹。通過演示實驗、巧設問題、歸納總結,使同學們掌握磁場的圖示方法和右手定則。
因本版教材的設計原因,教學過程中要對概念做出明確的定義。
根據如上分析,可確定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性。
2、知道磁磁場的來源。
3、知道磁場是有方向的,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
4、知道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會用右手定則。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磁鐵吸引不同材質的硬幣,演示奧斯特實驗,回顧指南針,使同學們對磁性有感性認識,進而了解磁場的來源。
2、介紹奧斯特,使同學們認識到實驗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3、觀察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展示磁傳感器示數的正負使同學們認識到磁場具有方向性。
4、磁場對電流、電流對電流的作用等演示實驗。
5、觀察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歸納總結其規律,并且體會引入磁感線這一形象化工具的作用,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磁場來源的了解,使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多樣性,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 介紹斯特金的成就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1.5萬噸白銀所制電磁鐵,使同學們了解人類可以利用所學知識改造自然。
3、 回顧磁場性質的研究過程,體會科學家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
4、 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發現并利用地球周圍的磁場,介紹阿爾法磁譜儀中由中科院制造的永磁體,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
2.難點:安培定則涉及的空間思維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本節課采用演示實驗和協作實驗,巧設物理情景、適當時機巧妙設問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邀請部分學生協助老師做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再通過隨堂檢測,進行鞏固。
學法:
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 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3分鐘)
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
1、電荷間的作用力是不是需要相互接觸?
2、電荷間是如何產生作用力的?
3、電場的基本性質及如何形象地表示電場?
4、電場線的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 新課教學
1、什么是磁性:(3分鐘)
演示實驗1:磁鐵吸引硬幣。(展示磁鐵不同位置吸引硬幣時硬幣奔向磁鐵的快慢)
演示實驗2:磁鐵能使小磁針轉動。(展示不同位置處小磁針轉動的方向和快慢)
(針對以下實驗現象提問)
利用PPT文件展示問題。
【問題】磁鐵為什么能吸引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壹角硬幣?
【學生答】 五角硬幣是鐵質的壹角硬幣不是鐵質的。
【問題】磁鐵吸引鐵質硬幣是不是需要與硬幣直接接觸?磁鐵使小磁針轉動時需要不需要與小磁針直接接觸?
【學生答】 不需要直接接觸。
【問題】根據實驗現象,不同位置處小磁針(硬幣)受力是否相同?什么地方大?
【學生答】不同,在磁鐵一端時大。
【問題】磁鐵與直接接觸的硬幣(小磁針)之間是通過什么發生相互作用的?
【學生答】 磁場。
【實驗現象】
1、能夠吸引鐵質的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鋁質的壹角硬幣,對鐵質硬幣,在磁鐵的不
同位置處硬幣奔向磁鐵的速度不同。
2、磁鐵隨小磁針轉動,磁鐵放置方式不同,小磁針轉動方向不同,快慢不同。
定義: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稱為磁性。磁性最強的地方稱為磁極。
2、磁場的定義:(4分鐘)
電荷的周圍存在電場,電荷間通過電場產生相互作用,那么,磁體和電流的周圍是不是也存在磁場呢?磁體間、電流和磁體間則通過磁場產生相互作用。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實驗說明電和磁是相互聯系的。既然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對磁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那么磁體對電流會產生力的作用嗎?電流與電流之間有沒有力的作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3:通電導線與磁體通過磁場發生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通電導線的放置方式) 演示實驗4: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的方向)
。ㄡ槍σ韵聦嶒灛F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通過上述實驗表明,除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是不是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如何作用?異向電流之間又如何作用?
【學生答】 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相吸引,異向電流之間相排斥。
【問題】電場的基本性質是什么?你能不能類比出磁場的基本性質?
【學生答】電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
【實驗現象】
1、通電導線也能使小磁針轉動。
2、同向電流相吸,異向電流相斥
結論:磁體與磁體間、電流與磁體間、電流與電流間均有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來傳遞的,所以電流具有磁效應。
請同學們類比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得出結論:
所有的與磁現象有關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定義:磁體或電流周圍存在一種特殊物質,能夠傳遞在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特殊的物質叫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
3、磁場的(3分鐘)
通過演示實驗1與演示實驗3與指南針請同學們總結磁場的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磁場的來源有哪些?
磁鐵并不是磁場的唯一來源,電流也能產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介紹:斯特金、阿爾法磁譜儀、1.5萬噸白銀磁鐵。
4、磁場的方向(4分鐘)
演示實驗5: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小磁針北極的指向(請同學們注意小磁針兩極的顏色) 演示實驗6:磁傳感器在磁場中不同位置的示數(請同學們注意磁傳感器示數的正負) (針對以下實驗現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 小磁針在磁場內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是否相同?
【學生答】不相同
【問題】磁傳感器的示數有正有負,正負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學生答】正負表示方向
【問題】請同學們類比電場方向的規定,試給磁場的方向做出規定。
【學生答】將小磁針的北極指向定為當前位置處磁場的方向。
實驗現象:
①小磁針在磁場中不同位置靜止時北極(N極)所指的方向不同。
、诖艂鞲衅髟诖艌龅牟煌恢檬緮涤姓胸。
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現象類比電場方向的確定
結論:
1、磁場有方向。
2、通常將小磁針在磁場中北極(N極)受力的方向作為該點磁場的方向。
5、圖示磁場(20分鐘)
邀請同學們協助完成以下展示實驗,并提醒同學們注意空間結構
演示實驗7:條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8:U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下面兩個演示實驗特別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方向,并注意觀察通電螺線管的內部
演示實驗9:通電直導線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10:單匝線圈周圍小磁針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11:通電螺線管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12:展示地球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利用地磁場) 針對實驗現象提問
通過PPT展示問題:
【問題】 通過以上幾種磁場周圍的小磁針分布情況,你認為磁場的分布是有一定規律還是雜亂無章?
【問題】小磁針在什么地方分布比較密集?什么地方比較稀疏?
【問題】我們實際在處理磁場問題時,不能總是靠小磁針來表述磁場,請同學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形象化地表述磁場,該用什么辦法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想到了用磁感線來表示磁場,那么,磁場較強的地方和較弱的地方,磁感線應具備什么特征呢?
【問題】既然小磁針的`N極指向有一定規律,那么同學們所畫的磁感線是否也應該表述出來這個規律呢?應如何表述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提到畫有方向的曲線,那方向應該如何表示磁場的方向呢?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小磁針形成的曲線是否有相交的地方?是否中斷?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磁感線在磁鐵外部始于何處止于何處,內部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分布規律,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來幫助你掌握通電導線周圍磁場的分布規律。
【問題】如何用右手定則判定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通電直導線磁場的判斷方法,歸納出一種判斷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的判斷方法。
實驗現象:
小磁針均按一定規律分布呈現線狀。
請同學們回憶電場線的表述,并類比電場線設計如何表述磁場。
磁感線:磁感線是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的特點:
磁感線的密疏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較密的地方磁場較強,磁感線較疏的地方較弱。 磁感線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斷。
磁場中的任何一條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在磁體外部由N極到S極,磁體內部由S極到N極。
磁感線是為了形象地研究磁場而人為假想的曲線,并不是客觀存在于磁場中的真實曲線 電流的方向和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系可用右手定則來判定。
四、課堂小結(3分鐘)
本節課通過演示實驗及同學們的歸納總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磁性是指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
2、磁鐵和電流均能產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3、磁場具有方向性,規定小磁針N極受力方向為該位置處的磁場方向。
4、可以用磁感線來形象的表示磁場,磁感線是閉合的曲線,在磁鐵外部始于N極止于S極,內部始于S極止于N極。
5、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圖。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蒸發是常見的一種汽化方式。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是解釋許多現象的基礎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經常用到。學生對于蒸發現象很熟悉,因此,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適當的實驗,讓學生自己經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并注意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際中去。
2、重點:通過探究活動切實認識到蒸發要吸熱這一科學原理。
難點: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出蒸發要吸熱的科學原理。
二、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在常溫下會慢慢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2、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蒸發現象,并分析出蒸發要吸收熱量的科學原理。
3、通過設計實驗探究常溫下水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能舉例說明蒸發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合作能力、繪圖能力及分析圖表的能力。
三、說設計理念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針對本節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確定本節采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設疑激趣 引出課題——分組討論 解決問題——猜想假設 ---------設計方案——實驗驗證 得出結論——教師點撥 解疑釋惑——創意設計 應用實踐——總結評估 交流感受——課后實驗 ----鞏固強化等一系列探究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具體教法包括:提問法、談話法、分組討論法、實驗法等。
五、說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本節內容和以上教法,學生主要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六、教學準備:溫水、溫度計、脫脂棉、紗布、秒表、酒精燈、蒸發皿、滴管等。
七、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僬n前教給學生表演小魔術“杯里的水哪去了”:三個相同的紙杯,在一個空杯里先倒入水,然后將這個杯里的水分別倒入其余兩個杯里(其中一個杯里塞有棉花,水倒進去后被棉花吸了),結果一個紙杯(空杯)里能倒出水來,另一個塞有棉花的紙杯則倒不出水來,學生會感到很奇怪,“水跑到哪里去”?揭開謎底,借此問學生,“如果把這塊濕棉花放在空氣中,會發生什么現象?(濕棉花會慢慢變干)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景,自然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②在黑板上用毛筆蘸著水畫“魚”,讓學生仔細觀察看它有什么變化?(這使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視覺體驗,體現了科學的真實性。)
③學生觀察。提問:“魚”哪去了?你看到畫“魚”的水跑哪去了?聞到了嗎?(由此使學生認識到水蒸氣是氣態的水,無色、無味的氣體。蒸發就是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
、苄〗Y:水在常溫狀態下,慢慢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氣中的現象,叫蒸發。(板書課題)并強調水是慢慢變成水蒸氣的,而且水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蒸發。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水跡慢慢消失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蒸發的現象。即:在觀察中能夠想到跑了的水飛到空氣中,認識水是在平常的溫度下,變成水蒸氣跑的,從而為學生建立蒸發的概念!
2、感受蒸發,學習新知。
、僮杂烧劊涸谌粘I钪,你見到過哪些蒸發的現象?
學 ②課件出示:洗澡后感覺發冷,問學問學生 “你們在夏天游過泳嗎?為什么去游泳?當你從水中上來時,身上會有什么?你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呢?”(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有一定難度)
③讓學生親自感受“水的蒸發”:將一只手完全伸進水槽,然后拿出來舉起,閉上眼睛,仔細感覺兩只手有什么不同?(學生能明顯感覺到有水的手會“涼颼颼”)
如果學生提出手感到涼是因為“水涼”,那就給每個組換溫水,再次感受一下,這樣,學生就會充分認識到手上有水會感到涼與“水溫”沒有關系。
④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對“手為什么會覺得涼?”這一問題的看法,學生認識到手上有水就感到涼,水干了就不會涼了,可能與水在蒸發過程中要帶走熱量有關。
⑤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以常見的游泳后感覺冷的現象為主,并讓學生親身感受“手上有水會感到涼”,自然過渡到用人相當于溫度計進行猜想“手從水中剛剛出來時為什么會感覺到冷?”的模擬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水蒸發會降低溫度的科學知識,易于學生理解知識!
、迏R報實驗方案,將溫度計放入水中,讀取水溫,再拿出來觀察溫度計的溫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教師這時提出“溫度計從水中拿出后,液泡的水很少,蒸發現象不明顯,怎樣能使溫度計液泡的水保留的多一些呢,”讓學生想到并提出“用棉花或棉紗包住液泡,”這樣溫度計的液泡水就會多一些,蒸發現象就會明顯。
、叻纸M實驗,實驗前提出實驗要求,并講解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讓學生根據觀察測得的數據完成實驗折線統計圖。
【通過直觀的統計圖表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水蒸發時會降低溫度的性質,還便于學生直觀地看到溫度的變化,為學生歸納實驗結論服務。雖然學生的猜想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但在學生猜想、制作、實驗、匯報的學習方式中促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激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⑧匯報實驗結果,提問:通過觀察這幾張實驗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
1) 溫度計拿出水面溫度下降了,說明了什么?
2) 為什么溫度會回升呢?
3) 剛才的實驗你明白了什么?
⑨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溫度計拿出水面后溫度會下降,水在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從統計圖中,讓學生談發現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蒸發時會降低溫度,而且讓學生分析溫度計的溫度為什么會回升,使學生的思維再次提升,理解蒸發的概念!
、馍钪心男┑胤嚼昧恕罢舭l吸熱,降低溫度”這一原理,先讓學生說一說,課件展示發燒物理降溫、在教室的地上灑水、夏天走在森林里會覺得很涼爽等。
【密切聯系生活,使學生能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大膽設想,探究加快蒸發的方法。
①比賽:看誰先讓黑板上的水蒸發掉。讓學生利用各種方法,比如扇風,將水抹開(增大面積)等。
、谀贸鰸褚路,讓學生說出怎樣晾衣服能干得快些?(太陽曬,風吹等)。學生對于“增大蒸發的表面積有可能想不到,現場找兩名學生分別晾同一件衣服,看誰的晾法最好,讓學生明白將衣服全部展開(增大蒸發的表面積)可以使衣服上的水蒸發得快一些。
、塾梢陨蟽蓚活動總結出加快蒸發的方法:溫度高、空氣流動的快、蒸發表面積大。
[對于進一步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將在第二課時進行]
4、聯系生活,實際運用。
、僬f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蒸發快慢的知識,并以課件展示。
②蒸發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課件出示仙人掌和旱田。
5、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傩〗Y。
、诟鶕Y料卡制作“晴雨計”。
八、談教學反思
本節的內容,從知識上看并不難,但應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充分利用,為此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學生在平時有時觀察不是很仔細,在課上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體會,最后得出結論,對于訓練學生思維是大有好處的。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
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
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的教學狀態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
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
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
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
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探究發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
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123456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F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九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說課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06-20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總五篇06-07
《摩擦力》初中物理說課稿08-18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范文08-03
最新初中物理《功》說課稿范文07-28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匯總八篇06-11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06-09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物體的顏色》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