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理念
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于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致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了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課的三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于"振動發聲"采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對于"聲音的傳播",過去學生可能想得較少,所以采用先自讀,再以集體對話討論的形式凸現知識點。
3、對于"回聲問題"學生對現象已經非常熟悉,()關鍵是對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體直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識。
4、最后要說明的是針對本節課側重現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將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象和練的現象渾然一體。將課堂最后時間作為知識的升華,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去了解有關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在體會中華民族古代的燦爛文明同時,進一步將現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思考結束本堂課。
七、教學過程
1、引入:播放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引出聲音的重要。
2、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從聲音的產生開始研究:
活動⑴要求學生用手頭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個聲音,再研究發聲的原因。(學生也可用教師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動⑵學生匯報結果,先演示實驗再說結論。
板書:發聲體都在振動
深入研究:敲響的鼓,用手按住。(現象,結論)
4、產生的聲音怎樣到人耳?
活動⑶學生讀教材聲音傳播部分
活動⑷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作適當解釋)
媒體:水波傳遞振動,空氣以聲波的形式傳遞振動
總結:人耳聽到的大多數聲音多數靠空氣傳播的
問:液體和固體可以傳聲嗎?
活動⑸學生舉例
總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板書)解釋介質
問:固、液、氣都可以傳聲有什么不同?
明確:15℃時空氣傳聲速度340m/s
氣體傳聲最慢
問:如果沒有介質聲音會不會傳播?
實驗:真空鈴
5、媒體:回聲現象
媒體動畫:展示聲音反射的過程。
通過問題提出聽到回聲的條件
問題:船測水深
6、媒體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對其中原因的思考作為課后作業。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初中物理第一冊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后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 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 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修訂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好學教育 - 專業,權威,高效,分享 - 打造國內領先的終身教育平臺!
好學教育: 二、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 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4、 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三、教材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于規律的總結歸納,并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 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 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并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我是伽師縣六鄉中學物理教師努爾斯曼姑麗·圖爾遜,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現象》中第二節《光的反射》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內容,它與日常生活。生產。軍事。航天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屬于理解的知識。本單元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兩小節,本節說課我們只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光沿直線傳播的引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為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節鋪平道路,同時也為學習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礎,還可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通過這節學習,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物理新課標》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
、僦拦獾姆瓷洮F象
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壑犁R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象,歸納總結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
析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偌ぐl學生對自然現象學習、研究的興趣。
、谂囵B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偻ㄟ^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②密切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夠區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2)難點: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實驗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從而加強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教法
1、教學理念:
多方面,多角度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體現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的地位。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結合自身的積極探索,用自己的實踐去親自感悟。教學過程體現師生交往、積極互動。
2、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教具
激光器、硬紙板、大頭針、平面鏡、量角器、計算機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的引入
教師提問:光源發出的光進入了人眼,人便看見了光源,那么人為什么能看見不發光的物體?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課的教學
1)光的反射現象
演示:光射到平面鏡上的反射現象
概括: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現叫光的反射
2)有關的幾個物理名稱
教師邊演示邊畫圖,并強調平面鏡的光學符號的畫法
一"點":入射點O
入射光線AO(強調:字母順序,畫實線,箭頭及方向) 三"線" 反射光線OB (同上)
法線ON 過入射點與鏡面垂直的直線(畫虛線)
兩"角"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師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佼擡、F屏在同一平面上時,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時,不能同時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導學生此現象說明:"三線共面".
、谧寣W生觀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分析此現象說明:
"兩線分居".
、圩寣W生根據現象和測量填充表格,引導學生發現現象規律: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總等于入射角。
2、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
3引申:法線既是鏡面的垂線,又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的角平分線
4、應用: ①求角(隨堂教師舉例) ②作圖
4)光的反射類型:
1、對照課本4——16中的a、c兩圖分析說明特點:
鏡面反射: ①反射面平滑②入射光平行,則反射光平行。
漫反射: ①反射面粗糙②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向各個方向。
2、強調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3、列舉日常生活中兩種反射的事例,并加以解釋。
①看電影
、诤诎宸垂
、塾旰笠雇碜呗
三、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知識要點:
。1)光線傳播到兩種不同物質界面時,發生反射現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兩種: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作業。
課本76頁練習1和學習達標訓練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有直線運動狀態。
、谥牢矬w處于平衡狀態時所受的力將為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條件。
④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偻ㄟ^觀察演于實驗(或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能力。
、谕ㄟ^運用知識分析實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矍楦、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平衡、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美妙與和諧培養對大自然的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設計
1、觀看錄像片段:
①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②勻速步行的學生。③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④靜止在地面上的汽車⑤矗立在地面上的高樓。⑥奔騰駿馬的雕像。
2、教師提出問題:
、偕鲜鑫矬w分別處于什么狀態?
②由學生分析出它們處于:
a、勻速直線運動狀態。b、靜止狀態。
、劢處熤苯咏o出平衡狀態的概念,
板書: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叫做平衡。
平衡的物體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
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這種情況叫做二力平衡。
3、教師提出問題: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什么條件下才能使物體平衡呢?
4、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僬故緦嶒炂鞑
②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與記錄
a、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的物鉤碼,塑料板是否靜止,板受到的兩個拉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用激光筆沿線的方向照射)方向有什么特點?
b、把紙板扭轉一下(用小鉤勾住一小孔)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板是否靜止?重新平衡后,兩個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用激光筆沿線的方向照射)
c、換用不同位置進行以上實驗
d、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不相等的鉤碼,板是否靜止。
e、在紙板上任選其他兩上孔系線重復上述實驗。
5、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結果自己得出結論。
注意提醒學生研究二力平衡的前提條件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根據力的合成知識,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是多少(問學生),學生答:(為零)。
最后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向,且作用;在一同直線上,即合力為零。
6、生活中二力平衡的例子很多
、凫o止的砝碼。②二人推門,二人拉門。③塔吊勻速吊起工件。④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⑤水上漂浮的船只。⑥勻速拉動的木塊。⑦懸空的陀螺。⑧懸空靜止的磁環。
7、分析開始錄像片段的6種情況,二力平衡在其中的利用,找學生分別進行分析。
8、想想議議:
①為什么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于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谠诩滓覂扇税魏颖荣惖倪^程中,甲給乙的拉力為F1,乙給甲的拉力為F2,已知F1=F2,那么,這兩個力屬于平衡力嗎?為什么?
二、小結
三、課堂練習
四、布置作業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內容。
首先說一下我對本節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同學們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同學們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同學們掌握__________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的方法,培養同學們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同學們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同學們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同學們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同學們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于同學們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同學們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同學們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由同學們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同學們的創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同學們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同學們的主體地位,培養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同學們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同學們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同學們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同學們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ㄈ纾骸陡×Α芬还澋念A習題可設計為: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個 50g的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的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的辦法。4、排水量是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的?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里充的是_______.)
同學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同學們學案、同學們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以《浮力》一節為例: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后的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的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同學們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系,而在解決三個球的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的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關系,在這里三個球的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于不同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的密度相聯系,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即物體的重力和液體的浮力的關系入手,進而找到密度的關系。
問題(二):同學們的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的狀態時,根據生活中的木塊、鐵塊、水的關系,進而去理解其他的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
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的關系入手,當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于靜止的狀態,如果物體受到的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于運動的狀態,向力大的那個方向運動。在這里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重力的大小關系(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于的狀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同學們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同學們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同學們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同學們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同學們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同學們學的地位等等)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的知識對學習壓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又是學習壓強、功的基礎!爸亓Α笔恰傲W”中的基礎,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本節課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來”四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從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兩條線來認識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材處理
在授課中本人認為把“重力的由來”由最后學習內容調整為首先進行學習再學習重力的概念比較符合知識的認知邏輯順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學生對重力的現象比較熟悉,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農場孩子,純樸上進,通過半年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缺乏一定的探索問題的能力。
根據20xx版物理課程標準對重力學習要求,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萬有引力而產生的。
2、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會由質量計算重力大小。
3、認識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了解牛頓關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論思想,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認識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過“重錘實驗”“找重心實驗”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與作用點---重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認識“質量”與“重力”關系。
2、通過對重力產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頓的貢獻,激發學生向科學家學習的意識,樹立探索太空奧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進行重力大小的計算。
難點: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義。 為更好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讀書自學和講解法等,多種方法配合使用,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上教師講解,將達到“教”與“學”的優化組合。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選擇教具依據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學用具及設備選取得當有利于使教學過程從抽象到形象。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為此,我選擇以下的教具及設備:
2、教具:下落物體視頻、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重錘線、鉤碼、三角板、坐標紙、鉛筆、細線、橡皮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入教學
1、導學內容:
播放視頻: 石往山下滾,水往低處流,雨從空中下落,月球圍繞地球轉,拋物下落。演示系繩橡皮圓周運動,撒手后運動情況。
問題:以上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萬有引力?誰發現萬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體只要在什么附近就會受到重力?
2、學生活動:
學生觀看視頻,引發思考;閱讀教材,p9導讀與p12重力由來,回答問題。
3、設計意圖:
從生活情境中尋求規律,形成理論,樹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發向科學家學習意識,讓學生自然進入課題。
。ǘ⿲嶒炋骄浚瑢で笠幝
1、導學內容:
托起不同的鉤碼,感受它對手的壓力,提出問題,猜想質量與重力之間有何聯系?分組實驗,用測力計和鉤碼探究質量與重力之間遵循什么規律,總結結論。設計,填寫表格。
以m為橫軸,G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點繪圖像,計算G/m,小結g=9.8N/kg.總結重力公式。
2、學生活動:
學生感受后回答,質量大的鉤碼對手的壓力越大,說明重力越大。學生分組實驗,利用測力計測量相應鉤碼重力,利用直尺鉛筆描點、作圖,分析規律;填入表格并計算比值,總結G = mg 。(一次函數類型)
3、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學會正確的探究規律、方法、步驟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導學生建立理論來源于實踐,規律就在身邊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ㄈ┓治鰵w納,理解應用
1、導學內容:
P11,先閱讀后例題解析,分析小結整理過程;重力的方向;解決用什么工具確定豎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國與美國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嗎?有何規律?p12,重心,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物體重心在哪里?
2、學生活動:
學生即時解答例題,板書解析;學生閱讀重力方向與重心部分內容,回答問題,學生小組討論重力的方向應用及規律。學生尋找規則物體重心。
3、設計意圖:
熟悉公式,規范解題步驟;理解力與重力關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課堂訓練 鞏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確的?
A.物體被拋出后總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B.籃球拍到地板上有彈起,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很遠后,可認為不受地球的重力了。
2、關于物體重心,下述正確的是?
A.物體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B.一個均勻鐵環,它沒有重心
C.籃球打足氣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處
D.向一個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會越來越高。
3、某同學用彈簧秤稱一盒牛奶,示數如圖,則這盒牛奶
的質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學的“體重”(質量)為50kg,則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頓?當他乘坐飛船,離地球較遠時,質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設計意圖:檢測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ㄎ澹┱n堂小結 感悟新知
關于重力
。ㄒ唬┲亓Ξa生的原因——萬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ㄈ┲亓Φ姆较蚝妥饔命c: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是重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獲,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六)課下作業 鞏固升華:
p14,動手動腦學物理 1----5.
設計意圖:1-3題考查重力公式的應用,訓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公式、運算過程和結果的規范與準確。4、5題考查學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呈現本節課重點內容,便于學生系統掌握本節知識。
初中物理溫度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第1節的內容《溫度》。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內容有溫度的物理意義、溫度計的原理、結構、攝氏溫度的規定、溫度的寫法和讀法、自然界的一些溫度以及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等。本節內容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本節的教學首先是圍繞“溫度”和“溫度計”進行的,它不僅是本章的預備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態變化是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特別在后面的實驗探究以及人們的生活、生產、氣象測量中,溫度計的使用也將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本節課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使學生認識溫度的有關知識。本節內容知識面寬,但難度不大。因此教學方法易靈活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2.學情分析
學生對溫度這個詞是非常熟悉的,但對它的含義的理解卻不準確。通過教材的開篇的感受溫水的感覺以及“想想做做”內容,指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對溫度的感覺是靠不住的,引導學生關注溫度的科學內涵,在此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自制溫度計的過程,讓學生領會溫度計的測溫原理,從而順利進入溫度計的教學過程。
3.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有效的學習始于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所以準確、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我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記住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
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放在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以及正確讀出溫度計上的示數,因為平時學生很少接觸溫度計,有些東西還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所以,要把它轉換為理性認識,我將主要用小實驗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特點及使用方法
5.教學準備
只有準備了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證教學以及演示實驗的順利進行,而且實驗又是中學物理教學的基礎。實驗能為學生提供符合認識規律的環境,同時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還是發展學生能力和使學生獲得科學方法的重要途徑。因此我選擇了以下教具:
教師:演示溫度計、燒杯(2只,分別裝熱水、冷水)多媒體設備等
學生:實驗用的溫度計、燒杯(3只,分別盛熱水、溫水、冷水)、試管、滴管、燒杯(內盛紅墨水)、帶細長玻璃管的橡皮塞、透明吸管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結合課標的要求,在各個環節中都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制作和體驗,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培養對生活環境溫度的感知能力,對攝氏溫度的規定只作初步了解,重點鍛煉學生的認讀能力和溫度計的規范使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作用。能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去做,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來說,不能用教師的一味說教代勞,采用教法:實驗、觀察、討論、訓練和講解相結合,啟發式綜合教法。
學法: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性格特點等,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過程。采用學法:小組討論學習、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以炙熱的鋼水和寒冷的霧凇兩幅圖片,引入溫度的概念:是用來描述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以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引入新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最終又回歸到生活當中。隨后引導學生做課本第47頁圖3.1—1“想想做做”,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感覺冷水,熱水,溫水的感覺,交流論證感覺有時并不可靠。
第二環節: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自制溫度計:初二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學生對溫度計有一定的認識,但并不全面。因此,學生通過自制溫度計,然后把自制溫度計先放入熱水中,再放入冷水中(最好使用冰水,這樣使得效果很明顯),讓學生觀察溫度計中的液柱的變化情況。讓學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通過自制溫度計演示,讓學生體會溫度計的測量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 第三環節: 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1.以實驗室常用的溫度計為例(預先將溫度計發放下去),觀察溫度計的基本構造(玻璃外殼,液體,玻璃泡,刻度)。溫度計這一小節的內容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看懂,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的內容。
2.通過看桌上的溫度計,看書和觀看播放的課件,學生互相總結溫度計的基本構造、量程、分度值、攝氏溫度的讀法、如何規定零度和100攝氏度等知識。并通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加以深化。
3.介紹一些常見的溫度。書上給學生準備了常見的一些溫度計的資料,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分組實驗測量冷水和熱水的溫度,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學生先用手估
測一個溫度,再實際用溫度計測量一下,并比較估測的與實際測量的溫度的不同。學生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體會使用溫度計的正確方法(四個會:會認、會放、會讀、會看)。老師相應地設計一些問題以補充知識點。在此環節,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在使用溫度計前要注意的問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掌握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的方法。再配以多媒體,把常見的錯誤集中展現,讓學生印象深刻。
第四環節:深化理解,延展新知
學生對體溫計的使用應該不陌生。為了講清楚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區別,可以設計場景,讓學生分別用體溫計和常用溫度計來測量人的體溫。讓學生自己發現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不同,并從中分析出體溫計的結構特點。
第五環節: 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采取口頭小結的方式總結這節課的內容,強調學生要掌握溫度數值的讀寫及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記憶,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通過練習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七環節: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第1節 溫度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攝氏度(℃)
2.攝氏溫度?在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 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
構造:
會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3.溫度計??會放: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
液體中,不要接觸容器的底或壁?使用方法?
會讀:示數穩定,不能離開液體???會看: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工作原理:液體熱脹冷縮符號t
?構造特點:縮口4.體溫計?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
四、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使用了指導——探索式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層層創設情境來不斷引導學生學習,是教學模式從傳統的重結論轉變為重過程,教學目標從傳統的傳授知識轉變為發展學生的觀察實驗、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只
起創設情境、主持,激勵和歸納總結的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師多批評,多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一、該節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變阻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電學部分的重要內容,是上節電阻知識的實際應用,又是后面“歐姆定律”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電學實驗占重要地位,學好變阻器,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今后的學習特別是做電學實驗必要的準備。根據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通過課本的學習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偈煜こS玫幕瑒幼儎悠鞯慕Y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跁没瑒幼冏杵鱽砜刂齐娐分袩襞莸牧炼。
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對比、探究等方法,學習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情分析:由于變阻器的部件比較多,接線柱多,而且在使用過程中又是動態變化的,而課本一下子就提到一個叫滑動變阻器的裝置,對初二學生來說,在變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點較高,學生難于接受。根據學生以上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們提出“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身邊物理現象的已有觀察、對生產技術的已有感性認識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交流評價最后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主動獲得對科學的理解,達到獲取物理知識、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探究性教學模式。
【教學程序】
一、新課引入:(約4分鐘)
采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應用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其感到驚奇,產生疑問,引起思維,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教師出示調光臺燈實物,并當堂演示調光臺燈亮度的變化,并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讓學生提出問題:(投影)
、龠@種臺燈與其它的臺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谡{節旋鈕,臺燈的亮度有什么變化?
、鬯軌蚋淖兞炼鹊脑硎窃鯓拥模
。ā皩搿敝袆撛O了物理情景,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二、變阻器原理的學習:(約16分鐘)
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通過的電流引起的,而電流的變化則是由電阻的變化引起的。啟發學生猜想:調光臺燈的電阻變化是由改變導體電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實驗探究 學生會根據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三個因素(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它的想法。教師將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實驗小組,啟發學生設計出以下3種類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改變導體的材料):如圖所示,在A、B間分別接入不同材料的導體電阻,如銅絲和鉛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二(改變橫截面積):如圖所示,在A、B間改變導線橫截面積(分別接入1根筆芯與2根筆芯),觀察小燈泡的亮度變化,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方案三(改變長度):如圖所示,在A、B間(有鄂魚夾)夾入一段鉛筆芯,使一端在鉛筆芯上自由滑動,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鉛筆芯的長度來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觀察并記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并加以比較。
。ㄓ^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在觀察到現象后及時作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交流評價 讓完成以上3種不同類型的小組相互交流,并歸納篩選出這樣一個結果:改變導體的長度能較方便地改變小燈泡的亮度。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調光臺燈,實質上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臺燈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們先來學習一種能改變電阻的器件──變阻器。其實,實驗室所用的變阻器也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
6.4 變阻器(板書)
原理:變阻器就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器件。(板書)
三、正確使用變阻器的學習(約20分鐘)
、僮冏杵鹘Y構的學習(約3分鐘)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實驗桌上滑動變阻器的實物認識變阻器的主要構造,并重點強調觀察4個接線柱和表面涂有絕緣漆的合金線所繞成的線圈,猜想這種結構的設計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電阻絲什么位置的絕緣漆被刮去了?為什么要刮去?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是不變的?
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很小,幾乎是零?
教師結合投影片介紹其構造,理解銘牌上數據的物理意義;并要求學生學會畫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簡圖和電路符號。(板書)
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符號:
。ㄔ摬糠謨热莺唵,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解決,教學中主要采用問題法和講授法。)
②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
該部分是本節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我們在此設計了一個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去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提出問題 (投影)
要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
要能控制電流的大小,應該使用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
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動滑片時,哪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阻隨著改變?向哪個方向移動時電阻變大?
滑動變阻器上有4個接線柱,怎樣把這些接線柱接入電路?共有幾種接法?
實驗探究 學生相互討論,首先,設計出實驗電路如圖所示,接著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進行操作,嘗試控制燈燈泡的亮度。同時,教師巡視,并指導各實驗小組將變阻器的實物連接、電路圖連接、及電路符號連接進行對照,研究電阻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交流評價 各小組分別結合各自的實驗結果相互討論,共同歸納出:(并板書)
使用: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ū经h節中重組了教材內容,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白冏杵鳌边@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保
【板書】
板書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使學生易于掌握知識的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加深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認識,便于學生筆記和復習,易于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3 變阻器
1.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2.結構:瓷筒、電阻線、金屬棒、金屬滑片、接線柱。
3.符號:
4.使用:
①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4種(“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變阻器電阻變化的接法有2種,其中“同下”電阻總是很大,而“同上”的
電阻總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線柱,接入電路的電阻越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8
一、課標要求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
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能在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思想
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問題引導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認識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 認識靜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間的關系;
。2) 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3) 能運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學習從實驗結果總結規律的方法;
(2) 學習通過查閱資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
。3) 通過對生活中各種摩擦的觀察與思考,學習結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與弊過程中,領略自然界的和諧和奇妙,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提升。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1. 引入
分組討論:生活中關于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 新課
。1)靜摩擦力
思考與提問:你對靜摩擦力的認識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靜摩擦力的規律有哪些?
以下根據學生道出的關于靜摩擦力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對錯誤觀念進行糾正,重點放在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大小變化的規律,并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堂上小練:請分析以下三種情況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并準確把該靜摩擦力在圖上標出
。╝) (b)(c)
木塊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為0,保持靜止F=1N ,保持靜止 F=3N ,保持靜止
引導學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關知識分析靜摩擦力的大小,結合圖討論木塊所受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歸納出靜摩擦力與接觸面相切。
實驗與探究一:研究靜摩擦力的規律
實驗器材:木塊、彈簧秤、砝碼、粗糙木板
帶著問題完成實驗,并把有關數據填入課本P42表3-2-1中
、儆脧椈沙铀嚼緣K,逐漸增大拉力,靜摩擦力有何變化?與彈簧秤拉力讀數有何關系?依據是?
、谟^察彈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塊剛被拉動?(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勰緣K被拉動后勻速運動,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這時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如何讀出滑動摩擦力的大。
、軐Ρ茸畲箪o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⑤在木塊上增加砝碼,對最大靜摩擦力有沒有影響?
實驗后小組討論,歸納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互相接觸且擠壓
b.接觸面粗糙且雙方有相對運動
以及靜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規律
。2)滑動摩擦力
引入:a. 剛才的實驗可觀察到滑動摩擦力是一個怎樣的力?(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相對運動,物體之間存在著的摩擦力)
b. 剛才的實驗給我們暗示了一個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相關文章: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錦集十篇05-24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四篇06-14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3篇06-12
精選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6篇05-29
實用的初中物理說課稿錦集十篇06-05
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5篇06-10
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4篇06-04
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06-20
【必備】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九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