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吆喝》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吆喝》。
一、 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吆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章。本文介紹了老北京城街頭商販的吆喝聲,那看似平凡、簡單,不為人所關注,甚至厭惡的吆喝聲,對作者來說,卻大有文章,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憶和懷念之情,學習本文,要使學生體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著無窮的樂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同時,在老北京城,各種吆喝聲隨處可見,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條理清晰,雜而不亂,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詞語,掌握詞的讀音、意義。了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情感目標:樹立文化大觀念,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動人底蘊,做生活的有心人。
能力目標: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越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積極開展記錄街頭吆喝聲并整理的語文活動,為搶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剪材組材的技巧;品味語言,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
教學難點: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說教法
1. 結構、層次: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為三個環節:快速閱讀——選點品讀——遷移擴讀。
2. 思路、理念:
引導入境盡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并有利于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舍得花時間,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形式要多樣。
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散文的寫法及風格,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言材料,提高其整體把握、概括提煉的能力,做到從語言品味中領悟內涵,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心地學習語言,F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伙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三、說學法
學法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黎世法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涵詠朗讀品味,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體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我國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學理論以及徐錦熙的三段教程論都特別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創造實踐,日本東京文理大學的垣內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論也極力推崇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足見,創造性學習法是有其較強科學性的。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文學大師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街上每天都有“民間藝術家”免費演出。那或悠長或短促或生動或沙啞的吆喝聲,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這不,在蕭乾的筆下,街頭吆喝就有了動人的意蘊。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蕭乾筆下的舊北京城那悠遠的吆喝聲吧!
教學板塊之一:認識吆喝
快速閱讀活動。活動目的——整體感知。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邊讀邊進行圈點勾畫,然后給“吆喝”寫一份說明書
品名:
產地:
功用:
特點:
種類舉例:
2.方法積累: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過渡句、總領句、段中心句、總結句),有助于迅速熟悉課文內容。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通過這個教學環節意在讓學生迅速熟悉課文的內容,并且培養學生篩選課文關鍵信息的能力。
教學板塊之二:體味吆喝
選點品讀活動;顒幽康——品味語言特色,體會作者情感。
品味語言特色
1. 介紹北京口語特點。
2. 北京商販的叫賣免不了用地道的北京口語,作者描寫吆喝的語句,也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富有京白特色的語句,并大聲朗讀,品味其中的意味
介紹夜晚的吆喝,如“餛飩喂——開鍋!”“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硬面——餑餑”。
介紹夜里乞丐的叫聲,如“行好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
介紹吆喝作為一種口頭廣告,舉例如“鹵煮喂,炸豆腐喲”“葫蘆兒——冰塔兒”,“冰棍兒——三分嘞”等等。
朗誦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把文字符號轉化成聲音,直接感受語言,揣摩作者蘊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課文中濃郁的地方特色,使課文內容主體化,想象化,進而對北京口語的特點產生敏銳的感受,即“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我還設計了用比較法加深學生對北京口語特點的印象
▲試比較下列兩個句子,說說哪句的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甲)只要兜里還有錢,一聽到賣烤白薯的聲音,就買一塊。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來吃。
(乙)只要兜里還有個制錢,一聽“烤白薯呀真熱乎”,就非買一塊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
要讓學生“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 這個環節使學生在比較中提高析詞能力,擴大詞語的積累量。
教師小結:這些對吆喝的描寫,極富特色,從這門“戲劇性”的藝術中,讀者聽到那些奇妙無比、特色鮮明的“聲樂藝術”,走進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風情的世界。
在品位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聽幾段原汁原味的北京吆喝,讓學生身臨其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北京吆喝的獨特之美
體會作者情感
1.蕭乾說過:“《北京城雜憶》不是知識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舊的北京之間,以撫今追昔的心情,來抒寫我的一些懷念和感觸。”作者在《吆喝》一文中懷念的不僅僅是吆喝的內容,他還懷念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仔細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新課標指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品析文章中平實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升華到對作者感情的體味,并在此基礎上推薦閱讀蕭乾的《老北京的小胡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學板塊之三:模擬吆喝
體驗反思活動;顒幽康——體驗升華。
a學生自由選擇文中提及的吆喝聲,進行模仿。也可以自己創作吆喝聲,并由學生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等方面加以點評。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類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一環節的設置能激發學生的傾吐欲望和閱讀的興趣,并培養了學生聽說的能力。
B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你不妨把家鄉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為搶救和保護工作做點貢獻。
讓學習成為一個延續的過程,讓學生帶著欲望走進課堂,又帶著新的欲望走出課堂。
五.板書
吆喝
語言:富有地方特色
情感:懷念往昔生活
“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教學應是師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構、共同發展的“雙贏”活動,師生自然地結為一個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學習共同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語文《吆喝》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11-06
初中語文《春》說課稿12-05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10-26
初中語文《愛蓮說》說課稿11-05
初中語文《靜夜》說課稿08-02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07-28
初中語文說課稿06-16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06-26
初中語文《海燕》說課稿07-20
初中語文優秀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