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說課稿7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說課稿 篇1
本文選自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論語微子》。全文雖然篇幅短小,僅有134個字,但卻表明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政治態度,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儒、道兩家的基本主張,可謂言有限而意無窮。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使學生既準確掌握基本字詞句,又能較為深刻地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成了本課的一大難點。
就基本字詞而言,本文的許多地方也不易理解——因語言的長期演變,使得一些字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義遠遠不同于先秦時期,這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差異,從而導致不能準確把握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如“丈人”、“仕”、“道”等。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命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及素質的考查,所以課堂上需盡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使之積極思考、準確表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教師的主體意識。
基于以上幾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準確掌握實詞‘為’、‘仕’、‘道’;虛詞‘其’、‘而’、‘以’及詞類活用”,將難點確定為“對儒、道思想的準確闡述”,教學目的是“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能準確掌握文言基礎知識;闡明儒道思想的分歧,使學生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把握高考命題原則,培養其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中以“文言八字教學法”為原則,以學生閱讀、翻譯、討論、背誦、練習為主要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在課堂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及時給以糾正。
1、讀。正確的誦讀是準確理解的基本前提。所以授課之初,首先要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檢查,對需要強調或學生讀錯的字音及時加以糾正。然后讓學生再讀全文,體味人物語言的語氣、節奏及思想感情。
2、講。對本課涉及到的重點實虛詞,尤其是那些已發生了重大語意變化的詞語,須教師明確講解。如、“丈人”“仕”“道”“而”“其”等。做為教師必須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使之能準確理解古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如、“仕”在《論語》中多為“做事”而非“當官”。
3、譯。這一環節主要起疏通文意的作用,讓學生結合注解及老師所講到的部分字詞通譯全文。為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采用每生一句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先讀一句,然后對句內重點字詞加以講解,最后翻譯全句。
4、評。對學生的譯文教師及時給以評價,指出其譯文的優劣所在,并給以明確指導,出示最佳譯法。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5、析。采用譯一段分析一段的方法,配以合適的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之能進入角色,體悟人物的心理及思想;通過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思考題,充分展開討論,將深奧的儒、道思想寓于形象幽默的講解之中。
6、背。傳統的文言文教法以背誦為主,是有其道理的。古語云“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一個人能將一篇倒背如流,充分體味,把握語氣、節奏,久而久之,必會對內容準確理解,F在的學生課程多、作業忙,用于背誦的時間不多是事實,但我們還是應該倡導他們多讀多記,尤其像本文這樣短小精悍的,更應力求做到當堂背誦。
7、總。新授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總結,這是加深學生印象,突出重點內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全篇內容教授完畢后,專門設計了一個環節,即按高考考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分類總結本文出現的文言現象,給學生明確出示學習文言文及總結所學文言文知識的基本途徑。
8、練。“只說不練是假把式”,為讓學生做到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必須通過合理的練習,對所學知識強化鞏固。為此,布置作業一環,要求學生閱讀并翻譯同樣選自《論語》的其他篇章。
高中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圓是學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圓的知識及前面學習了直線方程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圓的標準方程》,它既是前面圓的知識的復習延伸,又是后繼學習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能根據方程寫出圓的坐標和圓的半徑。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圓的標準方程的學習,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領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以及措施
教學重點:圓的標準方程理解及運用
教學難點:根據不同條件,利用待定系數求圓的標準方程。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高一年級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征,緊緊抓住課堂知識的結構關系,遵循“直觀認知――操作體會――感悟知識特征――應用知識”的認知過程,設計出包括: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內容的教學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以此使學生獲取知識,給學生獨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學法上注重讓學生參與方程的推導過程,努力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其在嘗試中發現,討論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讓學生真正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習者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從知識層面上已經掌握了圓的相關性質;從能力層面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對數學問題有自己個人的看法;從情感層面上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但他們數學應用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設計
問題情境引入法 啟發式教學法 講授法
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法 討論交流法 練習鞏固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 導學案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引入
回顧復習
(2分鐘)
1.觀賞生活中有關圓的圖片
2.回顧復習圓的定義,并觀看圓的生成flash動畫。
提問:直線可以用一個方程表示,那么圓可以用一個方程表示嗎?
教師創設情景,引領學生感受圓。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引出本節主旨。
學生觀賞圓的圖片和動畫,思考如何表示圓的方程。
生活中的圖片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園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自主學習
(5分鐘)
1.介紹動點軌跡方程的求解步驟:
(1)建系:在圖形中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2)設點:用有序實數對(x,y)表示曲 線上任意一點M的坐標;
(3)列式:用坐標表示條件P(M)的方程 ;
(4)化簡:對P(M)方程化簡到最簡形式;
2.學生自主學習圓的方程推導,并完成相應學案內容,
教師介紹求軌跡方程的步驟后,引導學生自學圓的標準方程
自主學習課本中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并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并當堂展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鐘)
1.根據圓的標準方程說明確定圓的方程的條件有哪些?
2.點M(x0,y0)與圓(x-a)2+(y-b)2=r2的關系的判斷方法:
(1)點在圓上
(2)點在圓外
(3)點在圓內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探討,從旁巡視指導學生在自學和探討中遇到的問題,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探究成果。
學生展開合作性的探討,并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
當堂訓練(18分鐘)
1.求下列圓的圓心坐標和半徑
C1: x2+y2=5
C2: (x-3)2+y2=4
C3: x2+(y+1)2=a2(a≠0)
2. 以C(4,-6)為圓心,半徑等于3的圓的標準方程
3. 設圓(x-a)2+(y-b)2=r2
則坐標原點的位置是( )
A.在圓外 B.在圓上
C.在圓內 D.與a的取值有關
4.寫出下列各圓的標準方程(1)圓心在原點,半徑等于5
(2)經過點P(5,1),圓心在點C(6,-2);
(3)以A(2,5),B(0,-1)為直徑的圓.
5.下列方程分別表示什么圖形
(1) x2+y2=0
(2) (x-1)2 =8-(y+2)2
(3) 《圓的標準方程》教學設計-賈偉
6.鞏固提升:已知圓心為C的圓經過點A(1,1)和B(2,-2),且圓心在直線l:x-y+1=0上,求圓C的標準方程并作圖
指導學生就不同條件下給出的圓心和半徑關系,求解圓的標準方程這兩個要素展開訓練。
學生自主開展訓練,并糾正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
鞏固所學知識,并查缺補漏。
回顧小結
(1分鐘)
1.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3.你體會到了哪些數學思想?
采用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回顧和分析本節所學。
學生思考并從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顧總結。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作業布置
(1分鐘)
課本87頁習題2-2
A組的第1道題
布置訓練任務
標記并完成相應的任務
檢測學生掌握知識情況。
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主要遵循“回-導-學-展-講-練-結”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遵循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討。
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多思考總結,在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中,要遵從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思路,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高中說課稿 篇3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作活動,讓鑒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著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
教學目的任務:
1、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淺顯的人物比例結構知識和面部表情的畫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備課、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課時安排:
第一周:我栽種的.植物
第二周:向動物朋友學習
第三周:橋我設計的橋
第四周:立線浮雕立紙浮雕
第五周:變化的柱子
第六周:盒子造型游戲
第七周:綜合紙版畫
第八周:冷色和暖色
第九周:暖色調的畫
第十周:畫情緒(一、二)
第十一周:奇怪的圖形(一、二)
第十二周:畫汗衫
第十三周:兒歌、童話配畫
第十四周:語言、神話配畫
第十五周:陶藝(一、二、三)
第十六周:現代建筑
第十七周:我造的未來建筑
第十八周:中國古代青銅藝術
高中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主要研究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實際應用,分兩課時,這里是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已經會求某些函數的最值,并且已經掌握了性質:“如果f(x)是閉區間[a,b]上的連續函數,那么f(x)在閉區間[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及會求可導函數的極值之后進行學習的,學好這一節,學生將會求更多的函數的最值,運用本節知識可以解決科技、經濟、社會中的一些如何使成本最低、產量最高、效益最大等實際問題。這節課集中體現了數形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等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學好本節,對于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教學重點
會求閉區間上連續開區間上可導的函數的最值。 3。教學難點
高三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由于對求函數極值還不熟練,特別是對優化解題過程依據的理解會有較大的困難,所以這節課的難點是理解確定函數最值的方法。
4。教學關鍵
本節課突破難點的關鍵是:理解方程f′(x)=0的解,包含有指定區間內全部可能的極值點。
【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教材在高中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本節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理解函數的最值與極值的區別和聯系。
。2)進一步明確閉區間[a,b]上的連續函數f(x),在[a,b]上必有最大、最小值。 (3)掌握用導數法求上述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方法和步驟。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了解開區間內的連續函數或閉區間上的不連續函數不一定有最大、最小值。 (2)理解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最值存在的可能位置:極值點處或區間端點處。 (3)會求閉區間上連續,開區間內可導的函數的最大、最小值。 3。情感和價值目標
。1)認識事物之間的的區別和聯系。
(2)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 (3)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理性精神。
【教法選擇】
根據皮亞杰的建構主義認識論,知識是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而認識則是起源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數最大值、最小值求解的方法與步驟,并優化解題過程,讓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老師只是進行適當的引導,而不進行全部的灌輸。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節課主要選擇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組織教學。
【學法指導】
對于求函數的最值,高三學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剩下的問題就是有沒有一種更一般的方法,能運用于更多更復雜函數的求最值問題?教學設計中注意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觀察、分析、歸納,以形成認識,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作為認知主體的作用。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大致按照“創設情境,鋪墊導入——合作學習,探索新知——指導應用,鼓勵創新——歸納小結,反饋回授”四個環節進行組織。
【教學設計說明】
上可導的連續函數的最值,這是導數作為數學工具的一個具體體現,整堂課對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是否存在?存在于哪里?怎么求?”為線索展開。
1。由于學生對極限和導數的知識學習還談不上深入熟練,因此教學中從直觀性和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經驗,遵循學生認知的心理規律,努力實現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
2。關于教學過程,對于本節課的重點:求閉區間上連續,開區間上可導的函數的最值的方法和一般步驟,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掌握。對于難點:求最值問題的優化方法及相關問題,層層遞進逐步提出,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師生共同探究解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力性。
3。在教學手段上,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得數學知識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整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關于教學法,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愉快地學習,本節課始終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數學教學思想,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內容
1.欄間跑技術 2.素質練習
二、指導思想
以育人為宗旨,緊緊圍繞“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課改核心理念,切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本,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學只有更好地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真正地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同時,形成體育與健康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終身體育觀,切實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真正實現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目標!罢n程標準”確定了“起跑跨過第一個欄”“欄間跑”“全程跨欄跑”作為高中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致力于體育新課程改革,建設具有特色的課程模式,體現傳統項目學校的教育理念。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欄間跑,使學生全面掌握跨欄跑的技術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跨欄跑的技術質量;
2.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協調、準確與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消除畏懼心理,增強自信心和安全意識;
4.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不畏困難、戰勝自我的意志品質和互助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說教材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欄間跑是高中學段跨欄跑的“知識點”,高一年級主要學習了“起跑跨過第一個欄”的技術,高二年級的跨欄跑教學要求進一步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重點發展欄間跑和連續過欄的能力。本課組織以“ 50米快速跑中跨過5個低欄”的單元教學,共安排5課次,本課是第2次課。
欄間跑是指除去跨欄步以外的欄間距離跑部分。欄間距是固定的,因此欄間跑的節奏也就是每個欄間跑的步數也應是固定的,教學中通常采用三步或五步的欄間跑節奏。為了減緩“過欄”給跑帶來不利影響,采用比較合理的節奏跑過欄間的距離十分重要。從技術角度要求在欄間跑中要保持較高的身體重心,用前腳掌著地,加大后蹬用力和擺臂幅度,盡量加快動作的節奏,并為過下一欄做好必要的技術和心理準備。欄間跑的主要任務是發揮跑速,保持節奏,準備攻欄。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改進跨欄步、學習欄間跑技術;教學難點是欄間跑的節奏,培養運動感覺。
五、學情分析
此次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過了快速跑、接力跑、耐久跑等其它田徑教學內容之后,身體素質基礎較以前更加扎實,身心發展逐漸成熟,具有了較高的運動能力,而且學生的觀察、思考、判斷和分析能力不斷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反應敏捷,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比較強烈并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自我保護能力。雖然高一時都學習過跨欄技術,但學生普遍對過欄技術掌握得不太熟練,仍有部分學生由于有過欄心理障礙,害怕受傷,不敢進行欄上練習,特別是女生尤為突出,雖然柔韌性較好,但力量相對較弱,動作幅度小,身體重心起伏不大,懼欄心理自然更強。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第一次課教學中,利用了我國優秀跨欄選手劉翔、史冬鵬、紀偉等的“明星效應”激發了學生學習跨欄跑的熱情,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而為進一步學習跨欄跑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教法與學法
1.教法
主要采用講解法、直觀教學法、分解練習法、游戲競賽法、提問作答法、糾正錯誤法、表揚鼓勵法、分組練習法,分層遞進法等,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教法策略
。1)在教學實踐中,不過多地追求動作技術細節,以多種多樣的教學、鍛煉手段,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跑的能力;
(2)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如不同欄高、不同等距、體操墊等方式引導學生,消除畏懼心理;
。3)加強跨欄跑自主學習的研究;
(4)應注意安全,教育學生采用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學練方法和手段,切記不要蠻干,更不要進行逆向跨欄練習;
。5)與短跑教學相結合,如: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30~50米,快速跑50~80米,重復跑60~100米等的教學與練習,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
3.學法
主要采用觀察法、表象訓練法、模仿練習法、分組練習法、合作學習法、重復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和小組評價法等,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學法策略
。1)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規定本人的起跑線到第一欄的距離、欄間距、最后一欄到50米終點線的距離、欄高等學練條件,降低難度,靈活教學,以增進練習的樂趣和實際效果;
。2)指導學生采用多種練習手段,改進與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3)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跨欄學練,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培養勇于拼搏、克服困難的品質;
。4)引導學生重視跨欄跑學練與思想品質的培養。
七、教學過程
。ㄒ唬蕚洳糠郑10~12分鐘)
1.課堂常規(2分鐘):提出要求,對學生進行紀律性和安全性教育,以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1)體育委員整隊,清點人數,并向老師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老師宣布上課內容、目標和要求;
。4)檢查著裝;
(5)安排見習生。
2.準備活動(8~10分鐘):通過組織慢跑熱身和自主熱身練習,使學生的主要肌肉和關節得到有效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神經興奮性,為基本部分教學做好身心準備。
。1)組織熱身:學生成二路縱隊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繞田徑場慢跑400米;
。2)自主熱身:自由分組輪換,分別利用毽球、跳繩、足球、體操墊等器材在一定區域內進行活動。
。ǘ┗静糠郑30分鐘)
1.欄間跑的具體教學步驟(25分鐘):分組不輪換,采用直觀教學法和講解法,使學生在大腦皮層建立動作表象,采用分解練習法等對學生進行系統性教學,逐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欄間跑技術,培養學生的欄間節奏感,提高障礙跑的運動能力。
。1)通過觀察、模仿等方法,進一步明確欄間跑的技術概念及動作要點,模仿練習1分鐘;
。2)“跨欄坐”練習,練習2分鐘;
。3)欄間跑技術模仿練習,學會體會欄間跑的節奏,練習4~6次;
。4)行進間從欄側做連續擺動腿攻欄練習,練習3~5次;
。5)行進間從欄側做起跨腿的提拉過欄練習,練習3~5次;
。6)用適宜于自己的節奏,跑動中從欄側跨過3~5個欄,練習3~5次;
(7)用較合理的節奏,跑動中連續過5個欄,練習6~8次;
(8)分層練習:按能力分組,降低欄高或調整欄距或減少欄數。
學生練習時,教師巡回指導,調動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并糾正錯誤。
2.素質練習(5分鐘):以上肢練習為主,分四組進行練習,各小組自主選擇練習內容和練習方式,可以合理利用有效教學資源,教師在旁觀察與指導。
(三)結束部分(3~5分鐘)
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身體機能,愉快地結束本課。
1.學生圍繞老師散點集合;
2.放松練習(2分鐘):在音樂伴奏下,教師引導學生揉捏、拍打、抖動、擺動大小腿,做深呼吸,放松身心,逐漸恢復心率;
3.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4.布置課外作業;
5.安排學生歸還器材;
6.師生再見(下課 )。
八、運動負荷
學生參與各項練習很積極,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預計本次課的平均心率為130~140次/分,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35~40%,練習強度較大。
九、場地器材
本次課在田徑場直跑道上進行,所需器材有欄架20個、體操墊4塊、跳繩8根、毽球10個、足球2個、掛圖10張、展板2塊、錄音機1臺、口哨1個、秒表1只。
高中說課稿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排列》,選自人教版高中數學選修2—3第一章第二小節第一課時的第一節課。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兩個計數原理的的基礎上進行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體彩,足彩等抽獎活動)。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地位。排列數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分步乘法計數原理的一個重要的應用,同時排列數公式又是推導組合數公式的主要依據。這一部分內容是高考必考的內容。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我制定如下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利用“分步計數原理”及“樹形圖”寫出簡單問題的所有排列,能夠正確理解理解排列的定義,通過“框圖”掌握排列數推導方法及排列數公式。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根據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排列的定義。用分步計數原理推導排列數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钡乃枷敕椒ㄝ^為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又一難點。
4、說教法學法:
1、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節課采用點拔式指導法和講練結合教學法交叉進行,通過實例引出定義,再輔助相應的習題訓練,在教學中把啟發、誘導貫徹于教學的始終。
2、采用多媒體教具,增大教學容量和增強直觀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說教學過程
①、復習提問:
1、什么是分類計數原理, 分步計數原理?
提問:(1)、這兩個原理有什么異同?
(2)、應用這兩個原理解決問題關鍵在于明確什么?
。ㄔO計意圖:明確問題是分類還是分步)
上節例9的解決方法能否簡化?
、、引入新課:
2、實際問題1 :從甲、乙、丙3名同學中選出2名參加一項活動,其中1名同學參加上午的活動,另1名同學參加下午的活動,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設計意圖:為理解排列概念奠定基礎)
怎么用計數原理解決它?(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應用分步計數原理分析問題)
“甲上午乙下午”與“乙上午甲下午”一樣嗎?(設計意圖:辨析問題,在計數過程中這是兩種不同的選法)
列出所有選法(設計意圖:驗證計數原理所得結果的正確性,進一步說明用計數原理解題的可靠性)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樹形圖列舉結果
舍棄具體背景,如何敘述問題1及其解答?
。ㄔO計意圖:將具體問題抽象到一般問題,為引出排列概念做準備)
師生活動:教師給出元素的概念,引導學生使用“元素”“排列”等詞敘述問題
3、實際問題2:從1,2,3,4這4個數字中,每次取出3個排成一個三位數,共可得到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
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仿照問題1的解決過程給詳細解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完整經歷問題1的解答過程,建立理解排列概念的經驗)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解題過程,發言,討論,在利用“樹形圖”列舉時適當引導 思考:問題1、2的共同特點是什么,你能從中概括出一般情形嗎?
排列定義: 一般的說,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
例1(辨析概念)
掌握定義關鍵理解:① “取出不同元素”; ②“按照一定順序排列”。
歸納一下排列的特征,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排列才相同?
兩個排列相同,當且僅當這兩個排列中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元素的排列順序也完全相同。
給出排列數定義:
辨析排列數與一個排列的區別:(注:排列數是一個數值)
23m觀察問題1、2的排列數答案探究排列數An,An,An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答案,對排列數公式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從具體到一般,降低思維的難度)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框圖分析比較直觀,便于理解
給出排列數公式
排列數公式有什么特點?
。ㄔO計意圖:明確公式的右邊第一個因數是n,后面每個因數都比它前面一個因數少1,最后一個因數是n—m+1,共m個連續的正整數相乘)
給出階乘,零的階乘的概念
264例2 (階乘的計算)A6,A6÷A4
。ㄔO計意圖:使學生熟悉排列數的計算,用階乘表示排列數公式)
例3(課本例2)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做應用題是要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和答數,從而規范答題步驟,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思考的習慣)
、坌〗Y:學生討論,然后發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做一回顧,整體把握課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作業布置: P20 課后練習1, 2。 4
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學習的需要,分兩部分來布置作業,1、2要求學生必做;4是思考題,允許學生根據個人情況來完成。
我說課的最后一部分是板書設計: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能直觀生動的反映問題情境,形象的刻畫事物的變化過程,但教學內容不易持續保留,而板書恰恰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本節課的板書分兩部分設計,一部分為排列的概念、排列數公式,可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隨時提供信息支持;另一部分為例題的必要分析,讓學生對解題步驟有明確的認識,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節內容.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在高中已學習位移、加速度等矢量,學習了力的圖示和三種基本性質力,這些都對本節內容起了良好的鋪墊作用。本節內容進一步介紹矢量運算普遍遵守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這是矢量運算的工具,同樣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工具。后續課的學習中,對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平衡、動量定理的理解和應用都會產生重要影響。這節課前接三種常見的力,后啟力的分解和力學的一些重要定律的應用,因此這節課在物理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
2.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會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合成。
B、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培養探求知識的能力。樹立等效觀點,形成等效思想,這是非常重要的處理問題的思想。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領略跨學科知識結合的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度。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設疑、解疑、探求規律,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達到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下:
3、教學重點: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教學難點:利用探究實驗得到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猜想它們之間所遵循的運算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平行四邊形定則是矢量合成的工具,是高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要讓學生能接受平行四邊形定則就要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探究、去得出結論,這是突破難點和重點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節課選擇以探究實驗法為主進行教學,同時輔以啟發式教學。
學法:學生以實驗為載體,主動探究,互相協作,分析討論,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三、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思路為:力的等效——力的替代——尋找等效力——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分成幾個層次:
用簡單的生活實例為引入,分析斜拉索與橋墩都可以起到承擔橋梁重量的作用。一個大人與兩個小孩都可以提起水桶。這里體現了等效替代的思想,近而得出合力、分力、力的合成概念。
如果要用一個力替代幾個力,如何替代。作用效果相同是關鍵,把同學們的精力集中到尋找等效力,看合力與分力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
探究實驗與提水桶緊密結合。“固定橡皮條的一端,這橡皮筋就相當于那水桶;讓它沿一個方向形變,就相當于提起水桶;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動繩套就相當于兩小孩提水桶;再換用一個測力計拉動就相當于一個力提水桶。要讓這一個力去替那兩個力,就要使它們作用效果相同,也就要使橡皮筋向同一個方向形變相同!蓖ㄟ^這樣引導,進行對照,學生們通過對熟知的提水桶聯系到我們要探究的合力與分力的關系上,目標明確,知道自己干什么,思維清晰,步驟清楚。
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探究,老師巡視給予指導,發現共性問題時集中分析討論。
學生探究成果初步形成,進一步提出問題:“建議同學們把合力的箭頭端分別與兩個分力的箭頭端做連接,組成了一個四邊形,這個四邊形有什么樣的特點?”絕大多數組的同學說是平行四邊形。為了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又提出:量量兩組對邊,檢驗是否是平行四邊形。通過連接圖形,學生在實驗中從感性直覺上升到理性認識。根據同學們的數據匯報,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得到平行四邊形定則。
【有關高中說課稿7篇】相關文章:
有關高中說課稿范文合集四篇07-06
有關高中地理說課稿4篇06-15
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四篇06-10
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集合五篇06-19
有關高中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06-17
有關高中音樂說課稿匯編9篇06-16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匯總9篇06-14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五篇06-14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9篇06-11
有關高中美術說課稿匯總六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