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高中說課稿匯總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本課程在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中的地位
課程定位:《安全教育》為公共限選課,適用于全校各專業的本專科及專升本學生。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對于加強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和財物安全,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
。ㄒ唬┱n程性質:公共限選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方面:大學生應當了解安全基本知識,掌握與安全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了解安全信息、相關的安全問題分類知識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當掌握自我保護技能、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與安全管理技能、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等。
3、情感與態度方面:通過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當樹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的安全觀,把安全問題與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為構筑平安人生主動付出積極的努力。
三、課程設計的觀念與思路
觀念:遵循“以學生為本”和課程“實用”原則,重視能力培養,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社會生活,突出重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思路:對當代大學生安全知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大學生學習、生活、成長、成才的各個方面,簡要介紹校園各種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防范方法和避害技巧,并闡述了相關知識和法律法規,展示了各種安全案例和標志。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內容的特點、生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課堂教授為主、結合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模擬現狀及社會調查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輔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安全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層次地掌握安全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傳遞以及育人效果。
五、學情與學法
學情:教育對象是大一的新生,他們剛從高中進入大學生活,因此從物理環境來看,之前高中的生活相對比較安全,每天除了學習之外沒有其他的事情,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從學生們的心理環境來看,他們認為終于可以“自由”了,再加上安全意識的缺失,對于身邊的安全危機放在了腦后,容易出現問題。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聽講,安全知識掌握的比較好,也能夠很好地樹立起安全意識,因每個班是大班,要想上實踐操作課,不現實,所以在技能方面,學生們的掌握情況不太清楚,總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還不錯。
學法:學生主要通過課上討論以及課下實踐的方式進行學習的。
六、教材分析與內容處理
。ㄒ唬┙滩模褐饕獏⒖稼w升文主編《大學生安全教育》,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年1月第一版,但是這本書的邏輯思路很不清晰,內容比較雜亂系統性不強,因此,在此基礎上參考李玉俠主編《大學生安全教育教程》,地質大學出版社,20xx年 1月第一版。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與總結我把教材內容分為八大塊。安全教育分為心和身兩方面的教育,心方面的教育包括心理安全和戀愛安全。身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用藥及飲食安全、網絡安全、旅游及交通安全、消費及就業安全。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二)重點、難點
1、重點: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用藥與飲食安全、戀愛與性安全、心理安全、網絡安全、旅游與交通安全、消費與就業安全。
2、難點:如何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如何讓學生在遇到真正的不安全因素時能很好的化解。
。ㄈ﹥热萏幚恚
課內學時共16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1、人身安全(2學時)主要有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身安全的預防。
2、財產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財產安全的預防
3、用藥與飲食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用藥安全以及健康的飲食方式。
4、戀愛與性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戀愛與性安全及預防。
5、心理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心理問題的預防及干預。
6、網絡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網絡不安全的形式與預防。
7、旅游與交通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旅游與交通安全防護。
8、消費與就業安全(2學時)主要介紹消費與就業安全的預防。
課內練習環節學時共16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1、人身安全(2學時)
2、財產安全(2學時)
3、用藥與飲食安全(2學時)
4、戀愛與性安全(2學時)
5、心理安全(2學時)
6、網絡安全(2學時)
7、旅游與交通安全(1學時)
8、消費與就業安全(1學時)
9、運動安全(1學時)
10、公共安全(1學時)
七、學業評價方式
本課程考核由兩部分構成: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總成績為100分,所占比例分別為50%。
其中平時考核主要由學生上課出勤狀況、課程表現(積極回答問題,請假、遲到早退、上課玩手機說話)以及課內練習組成。
期末考核采用隨堂測試的方式,開卷考試,學生自帶紙筆,當堂考試,時間為100分鐘(2課時),成績由開卷考試成績構成。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函數的概念》是北師大版必修一第二章2.1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函數概念。函數內容是高中數學學習的一條主線,它貫穿整個高中數學學習中。又是溝通代數、方程、、不等式、數列、三角函數、解析幾何、導數等內容的橋梁,同時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函數學習過程經歷了直觀感知、觀察分析、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通過學習可以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對具體函數指出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能夠正確使用“區間”符號表示某些函數的定義域、值域。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學習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進一步加深集合與對應數學思想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的模型化思想,函數的三要素。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符號“y=f(x)”的含義,函數定義域、值域的區間表示,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函數概念。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以問題為主線,我采用啟發法、講授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提問:關于函數你知道什么?在初中階段對函數是如何下定義的?你能否舉一個例子。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函數概念》。
利用初中的函數概念進行導入,拉近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知識框架行程知識體系。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
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實例
(1)某山的海拔高度與氣溫的變化關系;
(2)汽車勻速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關系;
(3)沸點和氣壓的變化關系。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上三個實例,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并根據初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判斷各個實例中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為函數關系。
預設:①都有兩個非空數集A、B;②兩個數集之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系;③對于數集A中的每一個x,按照某種對應關系f,在數集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y值和它對應。
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對上述實例的共同點并結合課本歸納函數的概念。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函數的概念是什么?初中與高中對函數概念的定義的異同點是什么?符號“ ”的含義是什么?
問題2: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是什么?
問題3:區間的概念是什么?區間與集合的關系是什么?在數軸上如何表示區間?
十分鐘過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預設:函數的概念:給定兩個非空數集A和B,如果按照某個對應關系f,對于集合A中任何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存在唯一確定的數f(x)與之對應,那么就把這對應關系f叫作定義在幾何A上的函數,記作f:A→B,或y=f(x),x∈A。此時,x叫做自變量,集合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集合{f(x)▏x∈A}叫作函數的值域。
函數的三要素包括: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
為了使得學生對函數概念的本質了解的更加深入此時進行追問
追問1:初中的函數概念與高中的函數概念有什么異同點?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函數的本質為兩個數集之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系,而且是一對一,或者多對一,不能一對多。
追問2:符號“y=f(x)”的含義是什么?“y=g(x)”可以表示函數嗎?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符號“y=f(x)”是函數符號,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f(x)表示與x對應的函數值,一個數不是f與x相乘。
追問3:對應關系f可以是什么形式?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對應關系f可以是解析式、圖象、表格
追問4:函數的三要素可以缺失嗎?指出三個實例中的三要素分別是什么。
講解過程中注意強調,函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追問5:用區間表示三個實例的定義域和值域。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運用啟發性的原則,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動手操作,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和同學之間討論,加強了學生們之間的交流,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組織學生自己列舉幾個生活中有關函數的例子,并用定義加以描述,指出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并用區間表示。
這樣的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鞏固,讓學生逐漸熟練掌握。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后我會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回顧:函數的概念、函數的三要素、區間的表示。
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我設計為:
1.求解下列函數的值
已知f(x)=5x-3,求發(x)=4。
2.如圖,某灌溉渠道的橫截面是等腰梯形,底寬2m,渠深1.8m,邊坡的傾角是45°
(1)試用解析表達式將橫截面中水的面積A表示成水深h的函數
(2)確定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變量與函數》。本節的主要內容是理解變量與函數的概念。函數是研究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它實現了從常量 數學到變量數學的轉變,它解釋了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之間相互依存和變化的實質,函數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是學習正比例函數、一 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基礎。學好本節知識為過渡到學習本章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起著鋪墊作用。因此,對它的學習一直是初中階段數學的一個重要內 容。
二、 說學情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且初二的學生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
三、 說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與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運用豐富的實例,在具體情境中領悟函數概念的意義。了解常量與變量的含義,能分清實例中的常量與變量,了解自變量與函數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實踐與探索,參與變量的發現和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提備考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
四、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及新課標的要求,確立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了解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正確理解函數的概念。
難點:理解變量的內涵。
五、 說教學方法
(一)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需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問答法、討論法。
(二)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如何發現真理。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 說教學準備
本節課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
高中說課稿 篇4
本課構思:培養學生自主學練,能力是當前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新課標的需要,也是體現主體性教學思想。本節課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運動技能”、“社會適應”、“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為主要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動作技能形成過程中,采用了嘗試、啟發、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對新的動作有個總體的了解,同時根據不同水平,讓學生自主選擇輔助練習,完善技能的不同的練習方法,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還能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超越過去那種授之以魚”的被動教學模式,更好地貫徹“授之以漁”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會學、會用、會舉一反三。通過熱身游戲,培養學生的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跳遠的空中姿勢
。2)讓75%學生基本掌握跳遠動作,并有著參與討論,尋求跳遠動作,發展協調性、靈敏性、增強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3)培養學生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勇于向前、頑強、果斷的優良品質;且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出最佳的方法與快捷方式,建立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重點:鼓勵學生在學習與練習過程中不斷的嘗試跳越新的障礙。
難點:騰空姿勢
三、說對象。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于說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于直觀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四、說教法。
根據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本節課教學目標,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障礙練習法運用助跑起跳的方法跳越一定的高度及頭碰氣球來完成跳遠動作,讓學生體會跳遠的樂趣。
2、示范法學生自己討論,進行展示,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
3、糾正法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老師對起跳騰空的動作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學好規范的優美動作。
4、游戲參與法將教學寓于“跳繩游戲”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1、大膽嘗試練習法學生自主大膽嘗試做跳越障礙練習,并體會騰空姿勢。
2、水平段練習法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在練習過程中,移動松緊帶或球的高度,體會跳遠的動作和空中姿勢。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根據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初中生成長的生理、心理特點,按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會鍛煉的方法,并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本節課為幾個環節教學環節教學程序設計意圖教學常規宣布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準備活動跟著音樂節奏參與活動做好準備,預防損傷。
七、主內容教學
1、學生練習
2、學生展示
3、教師指導
4、游戲比賽
1)、初步掌握跳遠的空中姿勢。
2)、讓75%學生基本掌握跳遠動作,并有著參與討論,尋求跳遠動作。
3)、發展協調性、靈敏性、增強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4)、培養學生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勇于向前、頑強、果斷的優良品質;且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出最佳的方法與快捷方式,建立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八、課堂小結
1、整隊
2、總結本課的學習目的
3、放松下課愉快下課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ㄒ唬┍究蛟诮滩闹械牡匚缓妥饔
本框為高二哲學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著與第二、第三課銜接的任務,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后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于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ǘ﹥热萁Y構:
本框是按照什么是內外-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內外因是任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邏輯組織教材的。
(三)教學目標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為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哲學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為了落實雙基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 能力目標:(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注重探究學習,結合本課實際,我著重培養學生的)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ㄋ模┙虒W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因為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不僅可以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為下冊的教學奠定基礎;它既是這一節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覺悟的出發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來看,這一原理是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基本觀點。所以必須作為重點來處理。
。ㄎ澹┙虒W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定為教學難點,是因為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可能會存在許多的疑點,特別是人生前途命運的具體問題,疑點就更多。如果不突破這一難點,下一框關于正確對待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的關系,正確對待機遇等問題的教學,就比較難取得實際教育效果。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于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我從學生身邊是事例入手通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啟迪思維,層層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和歸納,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作為一堂成功的教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系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又會用哲理指導生活。
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首先榮幸邀請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師來到班級給學生簡單介紹三中發展史。以此來導入。我認為這樣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哲學從生活中來這一新課程理念。
2、講述新課
(1)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老教師介紹完后,我緊接著問:我們衢州三中是在不斷發展的,那么三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這里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許多原因,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發言后我作適當的記錄,并作相應的補充(教學、內部管理、區政府等)。然后我讓學生區分哪些屬于內部原因哪些屬于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內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
在此基礎上我跟蹤提問:內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的發展,那它們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嗎?這樣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繼續以三中的發展為例,并設置幾個問題:學校是什么樣性質的單位,它是朝什么方向發展的?為什么學校會有這樣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這樣層層設問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回答,我給學生舉了個企業的例子,并分析企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通過這樣的示范,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樣來說明學校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得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又順利突破了本框題的重點之一。
。3)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學生討論過的基礎上,我提出凝問,三中的要進一步發展除了教與學等內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么作用呢?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發展能離開區委區政府、區文教局等的支持嗎?從而讓學生得出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為這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這個"條件"的含義,作為學生幫助者的教師,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則材料"桔生于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并附以地圖說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這些氣候條件對橘子生長的作用,淮南氣候條件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氣候不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小又酸。從而得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著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我認為這樣通過和地理知識的結合讓學生來分析外因的作用,既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地位,又體現了文科綜合的.特點,并以此突破本節課的又一重點。
(4)外因是通過內因的來起作用的
明確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后,此時學生也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為此我為學生選擇了一副漫畫:一個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后來獅子的出現,這個人就跳過去。我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剛開始在猶豫,后來又為什么跳過去了。說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學生分析后我總結:想條和不敢跳是內因的兩個方面,開始時想跳這方面小于不敢跳,因此這個人處在猶豫階段,既沒跳;當他后面出現了一頭獅子,既外因,獅子的出現加強了想跳這一方面,從而使想跳大于不想跳,于是這個人一躍而起。從而得出:外因是通過加強或削弱內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事物變化發展的。
這樣通過漫畫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觀且有趣味性,使學生學的快,達到輕松學習愉快學習的目的。而本節課難點也突破了。
至此課的內容上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也為了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我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從內外因角度來談談神舟六號成功發射的原因。學生討論發言后,我進行總結。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總說分說一目了然。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框內容
五、作業
為了培養學生運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生活,我為學生設計的課后作業是:通過分析上次階段性考試成敗的原因,談談如何為下次階段性考試作準備。這樣也體現了生活中的哲學這一理念。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板書主要用于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從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來介紹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從信息文化的角度來描述信息技術的大眾化和人性化,從而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個人學習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學生善意對待健康使用信息技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信息技術的概念、悠久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體驗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變化,并感受到信息技術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辯論,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世界觀,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
。2)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3)合理的實用信息技術
2.教學難點
。1)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二、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和歉意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有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說教法
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確立以下教法:設定特定的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法,以解決問題來驅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適時地結合演示法、講解法、引導法來完成教學。通過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團隊協作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等。
四、說學法
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確立以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問題,學習新知,識記理論內容,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辯論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
五、教學環境
計算機網絡教室:以極域電子教室控制系統為平臺進行統一教學和管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5分鐘)
通過提問復習信息的四個特征。
。ǘ┰O置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根據一個事例“資料:20xx年的時候,一艘載有128名中國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離軌道觸礁。船隨時都會沉沒,穿上沒有救生措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系。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乘客發現自己的手機有微弱的信號,他立刻向外界發送求救信息,與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系。經過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終于獲救。在這個救援過程中,這部手機成了游客與外界進行練習的唯一工具!
說明:信息及信息技術工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新聞材料等,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為本課順利進行作好鋪墊。
。ㄈ⿲W生自學并講解,強化記憶(10分鐘)
1.給學生3分鐘時間看書的第6頁,要求盡可能記住“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一會兒請同學給大家講一講。
請五位學生,每個學生講依次信息技術的革命。(5分鐘)
2.教師做總結(2分鐘):
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信息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時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信息的傳遞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人類推進到了數字化信息時代
3.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5分鐘)
趨勢一: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案例圖片介紹:虛擬現實、智能代理技術等)
趨勢二: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案例圖片介紹:個性化定制的電腦外觀、辦公軟件、手機app等)
趨勢三:越來越高的性能價格比(通過近年來電腦的CPU、硬盤、內存、顯示器和價格進行對比顯示出:配置越來越好,但價格越來越低)
4.辯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10分鐘)
圍繞三個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討論、辯論
(1)做作業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么?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么或做什么都無關緊要。
5.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術(5分鐘)
。1)培養良好的信息意識,甄別有用信息、無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3)養成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4)遵守信息法規,培養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通過生動的圖片、故事、游戲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抽象概念、識記學習重點內容。同時,辯論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掘信息技術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在雙方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6.布置作業以及回答學生提問(5分鐘)
作業:利用身邊的資源查找: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對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進行回顧;
通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的問題進行分類概括。
[設計意圖]:總結問題,突破難點。通過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有步驟的掌握知識點,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并用其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八、說教學反思
1.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進行一定的取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需要精心的設計,有目的的取舍,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本堂課,我只做了新課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講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其余內容由學生進行,比如:自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后向大家講解,和學生分組辯論討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等。
2.如何將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結合?在講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這個內容,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別列舉信息技術的優點、缺點,學生能將大部分的優點缺點敘述出來,但本節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民變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資源,這還需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對學生加以引導。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數列》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數學》必修5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后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運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過程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討論式、啟發式的方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不完全歸納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诘炔顢盗械耐椆降耐茖н^程及應用。
難點:①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
、谟脭祵W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教法分析:
對于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在初中時只是簡單的接觸過等差數列,具體的公式還不會用,因些在公式應用上加強學生的理解
三、學法分析:
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首先要學生回憶數列的有關概念,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
高中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項脊軒志》是蘇教版必修5“此情可待成為追憶”的第二篇課文。要重視閱讀指導,突出基礎性。
《新課標》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民族精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睋,本課地教學重點是誦讀與積累;難點是領悟與鑒賞;知識能力目標是積累文言知識,領會作品的表達技巧,培養閱讀、欣賞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與習慣;過程方法目標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由宏觀到微觀,逐漸深入,點滴理解,提高應用、審美、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發揚教學民主,激發情感共鳴,從作品中汲取有益的營養。
二、教學方法。
一是情景教學法。本文抒發的是親情,切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但由于文言文年代較遠,學生積淀不厚,多數學生興趣不高,有畏難心理。所以教學要面向學生實際,做到“古為今用”。我校傳統美德教育和感恩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以本文為例子,能激發學生對親人的感激之情,喚醒其感恩意識,從而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二是誦讀法。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走進又走出教材,關鍵在于讀書。實踐證明,誦讀對于形成文言文語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文質兼美,篇幅不長,全文僅700來字,適合反復誦讀、品味。
三是自主合作學習法。學習是個性化很強的腦力勞動,要努力構建開放、有序的課堂教學,確保學生學習、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學完”而不是“教完”教材。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綜合運用以上教學方法,旨在調動學生參與,在活躍而又充滿思辨的課堂上,在生生、師生之間開展思維的交鋒,充分展示學生的精彩。
三、教學過程。
教學整體設計。利用早讀預習課文,初步解決字詞、句式等問題,完成“文言文學習卡”中的有關內容;第一課時為新授課,側重誦讀與理解;第二課時為鑒賞課,側重品味與鑒賞。這樣安排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優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分四步):
1、激情導入,明確目標。旨在“以情激情”,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
2、誦讀課文,感知作品。旨在通過反復誦讀,充分接觸課文,感知、梳理課文的內容與思路。
3、課堂訓練,閱讀指導。旨在通過文言詞句訓練,積累、鞏固、應用文言知識。通過課文斷句、翻譯等各種實踐活動,點撥閱讀方法,加深課文理解。
4、總結評價,布置作業。旨在肯定學習表現,清點學習收獲,激發后續學習的興趣。通過組織填寫“文言文學習卡”,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通過布置思考題“本文為何如此感人”,自然過渡到第二課時的學習。
第二課時(分五步):
1、復習導入,明確目標。旨在溫故知新,通過預設問題“本文為何如此感人”,引發學生思維的交鋒,讓學生以積極、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新課的學習。課時學習目標是: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細節抒發情感的技巧;品味作品的語言與蘊含的感情。
2、賞析開頭,品味語言。旨在了解品味語言的方法,培養品味語言的習慣。先進行示范引導,通過分析“借書滿架”“明月半墻”“風移影動”等,總結品味語言的基本方法,然后鼓勵學生閱讀課文,品味、交流其他精彩文句。
3、品讀課文,鑒賞寫法。旨在鑒賞、揣摩文章的寫法,培養從文中找依據的習慣。先出示預設問題:課文寫了哪些可悲之事,為何讓人覺得可悲?主要引導學生從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三個層面進行鑒賞。
品讀2——3段,重點研討細節描寫的作用;品讀4—5段,重點研討間接抒情的寫法。為加深印象并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可鼓勵學生把這兩處課文分別改寫為概述和直接抒情性文字,再與課文進行比較,進而探討前后文寫法不同的原因。
本環節講究相機誘導,要善于通過動態的對話調節,引導學生發現、探究問題,不要急于給出結論。通過充分肯定學生課堂學習表現,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與熱情,為下一環節的學習作好情緒上的鋪墊。
4、遷移訓練,作品交流。旨在通過課堂表達與交流訓練,實現“變所學為所用”的目的,以拉近作品與現實的距離,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親人的感恩之情。訓練題目是:以“感受親情”為話題,仿照作者懷念親人的寫法,要求先進行細節描寫,再進行直接或間接抒情,200字左右。課堂交流作品由小組推薦,然后全班集體評議。
5、總結評價,布置作業。旨在運用積極性評價,通過充分肯定學生課堂學習表現,進一步激發和保護學習淺易文言文的熱情,接著布置作業:
、匍喿x歸有光的《先妣事略》,比較與本文的異同;
、谑占卸骰驊涯钣H人方面的材料。
四、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中的板書主要以幻燈片形式呈現,主要分為:學習目標類;預設問題類;知識梳理類;內容結構類;寫作特點類;作業練習類等。比如“內容結構類板書”:
項脊軒志
修葺前后(小破暗——亮雅靜)
多可喜
軒中樂趣
家道中落
慈母早逝
亦多可悲祖母見背
軒多變故
失偶之痛(補記)
課堂細節處理:一要抓好早讀并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包括準備好示例材料);二要以情激情,不要破壞課堂氣氛;三要采用積極性學習評價,充分肯定學生學習表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后總會發現不如意的地。其實,一堂課不可能承擔太多目標,也不必刻意追求完滿。通過反思課堂上的缺點,往往能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
【【熱門】高中說課稿匯總8篇】相關文章:
【熱門】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總5篇06-18
【熱門】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總四篇06-15
【熱門】高中數學說課稿四篇07-11
【熱門】高中數學說課稿3篇06-18
【熱門】高中生物說課稿四篇07-02
【熱門】高中生物說課稿3篇06-25
【熱門】高中生物說課稿三篇06-17
【熱門】高中數學說課稿4篇06-17
關于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八篇07-05
關于高中歷史說課稿匯總八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