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四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信息的管理》是高中信息技術課本第一冊(必修)的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的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第3章《信息的加工》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信息處理的概念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信息資源管理、數據庫打下基礎,所以信息資源管理以及數據庫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信息資源管理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管理大量數據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利用信息技術工具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信息的能力;對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探究技術應用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1)知識與技能
a. 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和當前常用的管理方法
b.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內涵
c. 了解影響信息資源管理的三個領域
2)過程與方法
a. 感受利用數據庫存儲、管理大量數據并實現高效檢索方面的優勢
b. 初步掌握利用網上數據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與比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了解使用數據庫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b. 能根據應用要求從網上數據庫中搜索相關信息,并作出正確的情感與價值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重點:
a. 信息資源管理的內涵
b.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式
c. 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d. 字段的各種數據類型
4、教學難點:
a. 利用網上數據信息進行數據分析與比較
b. 根據應用要求從網上數據庫中搜索相關信息,并作出正確分析
c. 能根據要求建立數據表
d. 初步掌握利用Access管理數據的基本方法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研究性學習“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一組織運用于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另外還注意獲得和交換信息渠道的綜合、教學手段的綜合和課堂內外的綜合。并且在整個教學設計盡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聯想法、類比法等一般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信息技術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性素質。四是注意在探究問題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利于開放學生的思維。當然這就應在處理教學內容時能夠做到“教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擬對本節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有效的能被學生接受的學法指導應是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是通過優化教學程序來增強學法指導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相關知識,使學生在探索研究過程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節教師通過列舉具體事例來進行分析,歸納出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和當前常用的信息管理方法,并依據此知識與具體事例結合,推出當前常用的信息管理方法,這正是一個分析和推理的全過程。
2、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主要是努力創設應用科學方法探索、解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科學方法,如在講授數據庫的基本操作時,可通過在Access中建立的數據表進行管理,通過對數據表中的字段、記錄的編輯以及簡單查詢的演示,創設探索數據庫管理的情境,引導學生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揭示內在規律,從而使學生領悟到把可靠的事實和深刻的理論思維結合起來的特點。
3、讓學生在探索性實驗中自己摸索方法,觀察和分析現象,從而發現“新”的問題或探索出“新”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在實踐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師要給學生多點撥、多啟發、多激勵,不斷地尋找學生思維和操作上的閃光點,及時總結和推廣。
4、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猜測、嘗試、質疑、發現等探究環節選擇合適的概念、規律和解決問題方法,從而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如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中,蘊含的本質差異,從而擺脫知識遷移的負面影響。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養成認真分析過程、善于比較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發掘知識內在本質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課題引入: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情景:A、教師演示實驗。B、使用多媒體模擬一些比較有趣、與生活實踐比較有關的事例。C、講述數學科學史上的有關情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
。ǘ⑿抡n教學:
1、針對上面提出的問題,設計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動手探索有關的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新知,并進一步提出下面的問題。
2、組織學生進行新問題的實驗方法設計—這時在設計上最好是有對比性設計實驗,指導學生實驗、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顯示學生的實驗數據,模擬強化出實驗情況,由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出知識的結構。
。ㄈ、實施反饋:
1、課堂反饋,遷移知識(最好遷移到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分析有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升華、實現學生的再次創新。
2、課后反饋,延續創新。通過課后練習,學生互改作業,課后研實驗,實現課堂內外的綜合,實現創新精神的延續。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六、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信息的管理》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信息的概念的知識,并把它運用到對信息的管理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并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內能是熱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教材通過對比、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等多種形式,從宏觀的機械能拓展到內能,再從物體分子熱運動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內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討論內能的改變,進而引出熱量的概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分子動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還為下一章學習內能的利用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難點: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ㄈ┙滩牡奶幚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組教材的教學資源和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體驗等學生資源,盡可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和實驗出發,讓學生深入淺出的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感性認識比較匱乏。因此,教學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借助實驗等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從學生的體驗、經歷和身邊的事物來建立和強化內能的概念,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什么是內能、內能有什么特點、內能是怎樣變化和量度的。
三、教學目標
。ㄒ唬┱n標要求
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了解內能和熱量。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知道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和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了解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過對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2)通過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觀點看世界的意識。
四、教法學法
教法上主要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輔之以演示實驗法來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體驗樂趣,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學法上綜合運用自主學習、觀察與體驗,小組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方法,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程序
我計劃本節課將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認識內能——分析類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應用概念——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認識內能
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裝有熱水的暖水瓶,瓶塞彈起”的視頻,再根據這一情景提出三個問題:
。1)瓶塞彈起時是否做了功?
。2)能夠做功的物體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那么推動瓶塞做功的能量來自哪里?
。3)你還能舉出哪些日常生活中 ,“熱”具有能量、能做功的例子?(如燒開水時鍋蓋跳動等) 本環節的教學,主要通過觀察和分析瓶內熱空氣推動瓶塞彈起做功的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里“熱”對外做功的現象,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環節:分析類比,建立概念這個環節,我計劃安排兩個教學活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個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建立內能概念。 內能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之一。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分析兩個對比情景“運動的瓶塞”、“熱運動的水分子”和“發生形變的彈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學生自主總結并填寫對比表格,建立與形成內能的概念。 運動的瓶塞有動能 熱運動的水分子有分子動能發生形變的彈簧有勢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勢能在此突出過程與方法,延伸,觀察生活,舉例。。。。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內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 讓學生根據機械能和內能的概念繼續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后,彈簧恢復原狀沒有形變時,是否具有機械能和內能。分析得出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然后,再讓學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內能,得出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再追問學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熱到沸騰的過程中,水的內能怎樣變化?初步得出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少。
通過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利用類比,細致、深入的分析展示出來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情景,順理成章的推理并建立、形成內能的概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教學活動是小組合作,歸納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先是小組合作,盡可能地想出各種辦法讓一段鐵絲溫度升高,方法最多的小組為獲勝。我深入學生之中,積極的看、積極地聽、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根據需要給學生適時、適當的指導。然后組織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對各小組列舉出來的方法進行分類,總結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通過組內合作討論,組間相互競爭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培養合作與交流的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說課中如何說,講課中如何做? 第三環節: 深化提高,應用概念
首先讓學生體驗對手呵氣和搓手時手的感覺,再從能量轉移和轉化的角度分析它們分別是通過什么方法使手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并通過能量流向圖建立和形成熱量的概念。
為了進一步觸發思維的興奮點,引發探究的欲望和動機,打開探究之門,我計劃先組織學生做演示壓縮空氣做功的實驗(這個實驗在空氣壓縮儀里放入半顆火柴頭,現象就會非常的明顯和震撼),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討論分析,得出外界對氣體做功,筒內氣體內能的變化。接著讓學生猜想,如果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的內能會怎樣變化?并通過讓學生感受籃球放氣過程中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來驗證猜想。(實驗時,把氣針插入籃球,讓學生先感受一下籃球內氣體的溫度,再把氣針對著風車的風葉,看到風葉轉動,說明氣體對外做功,再讓學生繼續感受籃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
最后組織學生演示氣體膨脹對外做功的實驗,以及用“冰露”礦泉水瓶分組實驗、觀察、體驗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該實驗中通過做功使內能變化的兩個過程。
知識的應用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因此這一環節的教學,借助了學生體驗性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觀察、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學問,物理來源于生活,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并讓他們通過親歷科學實踐活動,體會到科學實踐活動的魅力與樂趣,從而樂于參與各種科學實踐活動。 第四環節: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談一談本節有什么收獲或感想?并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該環節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思想、觀點,實現思維飛躍的舞臺,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布置課外小實驗:自制彈射器
找一段兩端開口的小塑料管,從塑料管的一端塞進一個用水浸濕了的紙團(要塞緊),從另一端推進一個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個簡易的彈射器就做成了。試試推進活塞,比比看誰能把紙團彈射得最遠。
布置這一作業目的是:讓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小制作,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并為后面熱機的學習做個鋪墊。
六、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功的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以教學的邏輯線列出了課題“第二節 內能”及三個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
一、內能
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三、熱量
七、教學設計反思
新課改提倡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通過交流與合作,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本著新課改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本節教學設計能注重從學生已有的體驗、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概念建立的過程,領悟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并對概念加以理解和應用。通過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實現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知識與思維能力得以共同發展。使“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使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經歷過程,體驗方法,勇于探索。 教學方法上,本節教學設計能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邊交互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評價,多賞識、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冊第四課第二節第二框題。本課既是對第二課發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展的狀態,回答事物怎樣變化、發展。因此,與第二、三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同時,由于本課內容從青年學生的實際出發,內容豐富,對于青年學生正確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直接、非,F實的.指導作用,因而在唯物辯證法教學中歷來受到格外的重視和歡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題量變與質變原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分析事物的發展,對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屬于哲學方法論的內容。所有這些都使得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學目標
基于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特別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本框的哲學觀點,并以實例對其加以分析說明;并能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進行解釋。
能力目標:通過本框教學,結合方法論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聯系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指導自己選擇正確行為方式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通過本框教學,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學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以下內容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教學重點:把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即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從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學的重點。因為這是全課的重要教學、教育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進行世界觀,方法論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其中也滲透了政治課德育教育的目標。
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對青年學生特別具有現實的啟發、教育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是比較難把握的,正所謂“知易行難”,所以需要加以特別的分析引導。
4、對教材的整合及處理
前一框題在講解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時說到既有數量的增減,還包括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因此,為了便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體現知識前后間的對應統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后部分的內容重視“優化結構”調整到前面重視量的積累這里進行講述。
二、說教學構思
本框知識的邏輯思路是:怎樣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即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知識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時間較為充裕,但也必須作到重點突出,詳略適當。所以,對于本框的難點,同時也是方法論意義的第一點“堅持適度原則”主要由教師講解分析實例完成。對于后面的內容,為了體現哲學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主要讓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分析來總結方法論意義,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與創造。教育家孔子說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說教法
1、事例教學法。為了貫徹哲學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我把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聯系起來,既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教學法、歸納分析法。通過對比、討論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啟發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素質教育新理論。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四、說學法
1、創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信息的傳遞。
2、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并能創新知識,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設計
課堂導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導入時應盡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此,我在一開始便向學生展示我國三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圖片,學生興趣大增,然后請學生講述我國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并加以適當的補充說明。此時,讓學生從哲學上來思考,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量變與質變關系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因此我們要學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2、新課講授
。1)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
、 對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教學,具體說明如下: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飛船升空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后通過對飛船速度快慢對飛船影響的分析,說明要保持事物穩定的性質和狀態就必須把事物的量變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所以“要堅持適度原則”,并著重分析了什么是“適度”。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請學生聯系實際討論,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堅持適度原則的重要性,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② 關于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的教學
首先提問學生思考事物為什么要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事物的變化永遠維持在一定量的范圍內會有什么結果?不會有發展,不會前進,所以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使事物發生質變,發生飛躍,并且要把握時機。請學生根據神舟飛船發展歷程說明抓住時機實現事物飛躍、發展的重要性。同時,請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不失時機促成飛躍的事例。
事物要發展,發生質變必須先有量變,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 關于“重視量的積累”的教學,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從而發生質變,因此為了實現事物的發展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請學生運用知識聯系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說明這點,并對學生現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與以后自身的發展之間的關系聯系課本知識特別加以分析,以深化學生對現在知識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回憶前一框題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除了有數量的積累之外還有對結構的優化組合,所以在這里特別提請學生注意重視量的積累既有數量的積累變化,還有對結構的優化。并聯系我國現在發展過程中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的政策對優化結構的重要加以說明分析。然后請學生聯系學習的實際情況說明優化結構對學習效率的重要影響。
。2) 關于教學重點“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的教學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展歷程思考神舟飛船從一號到六號,實現從無人到載人的發展,其中無數次的對飛船的修改、設計,這些都與我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的實現。所以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還告訴我們青年學生要學會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
① 要學會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現在的學習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因為量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好習慣、好思想、好作風的積累有助于提高個人的修養和行為,而壞習慣、壞思想、壞作風的積累則會使我們往壞的方向變化,甚至使我們走入歧途。
。3) 關于本框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本框小結即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和對我們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請學生歸納總結。
3、課堂鞏固練習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練習應以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后知識間的聯系能力。據此,設計以下練習:請學生運用哲學道理全面分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
4、布置作業
請學生運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分析我國21世紀“新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六、說媒體
雖然目前的教學裝備已有很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這節課我仍然選擇的是傳統教學手段,因為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上面,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想法,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大綱要求
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的介定與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點。
1、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2、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本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F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共編排了六個小說單元,其中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為小說單元,本單元作為高中小說教學的起始單元,無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小說的習慣至關重要。
三、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特點及本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處地位,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2、能力目標:結合社會環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認識因循守舊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一遍后,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為。
、倮斫獾湫铜h境中的典型人物。
、谏钊氚盐招≌f主題。
2、教法與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從學情出發,我考慮到高二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喜歡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內涵。作為一節小說鑒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顯死板的偏頗。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四、教學程序
1、布置課前預習,印發預習材料。要求學生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2、導入新課。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殺?他殺?”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緊接著用具有鼓動性的導語幫助學生進入情境:xx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xx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深入調查。很多學生從小就想做警察,這無疑給了他們一次圓警察夢的機會,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問題探究
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調查應涉及的幾個方面:調查一:案發背景。調查二:現場勘查。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通過這四個問題旨在探討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要求學生四人組成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考慮到調查三、調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份材料加以引導:
【【實用】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九篇08-08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7篇08-07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9篇08-07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六篇08-06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6篇08-01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五篇08-01
【實用】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編8篇06-23
【實用】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編5篇06-16
關于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八篇07-05
有關高中說課稿范文匯總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