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說課稿范文集錦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說課稿 篇1
1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1.1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
兩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現在高中立幾第一章最后一節,這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空間兩直線位置關系,空間直線和平面位置關系,特別是已學習了直線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這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而本節內容是第二章多面體、旋轉體的學習基礎,因此,本節的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1.2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
1.2.1 從定理的證明過程,面面垂直可轉化為線面垂直,就可以看到數學的化歸,"降維"思想。
1.2.2 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從建構手段角度分析,可以看到歸納思想,而這一思想中包含著重組的意識和能力。
2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2.1 基礎知識目標:掌握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變
式,能利用它們解決相關的問題。
2.2 能力訓練目標: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類比能力,會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路和觀點,著重培養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能力。
2.3 創新素質目標: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判定定理,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能力;判定定理及變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重組意識和能力;判定定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2.4 個性品質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善于發現,獨立的意識,不斷超越自我的創新品質。
3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判定定理的證明及變式探索
難點:判定定理的變式。
關鍵:本節課通過判定定理的證明及變式探索,著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認知和元認知能力。
4 教材處理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建構即認知結構的組建,其過程一般是先把知識點按照邏輯線索和內在聯系,串成知識線,再由若干條知識線聯構成知識面,最后由知識面按照其內容、性質、作用、因果等關系組成綜合的知識體。本課時為何提出變式呢,應該說,這一處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論的體現。其次,本節課處理過程力求達到解決如下問題:知識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發展?又如何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賦予抽象的數學符號和表達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觀事物之間簡單的和諧關系。
5 教學模式
遵循教學過程是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十分復雜的動態性總體,是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下進行集體認識的過程,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又互為客體,啟動學生主動學習,啟發引導學生實踐思維過程,自得知識,自覓規律,自悟原理,主動發展思維和能力。
6 學法
6.1 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著重掌握元認知過程:
6.2 使學生把獨立思考與多向交流相結合。
高中說課稿 篇2
本文選自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論語微子》。全文雖然篇幅短小,僅有134個字,但卻表明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政治態度,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儒、道兩家的基本主張,可謂言有限而意無窮。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使學生既準確掌握基本字詞句,又能較為深刻地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成了本課的一大難點。
就基本字詞而言,本文的許多地方也不易理解——因語言的長期演變,使得一些字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義遠遠不同于先秦時期,這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差異,從而導致不能準確把握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如“丈人”、“仕”、“道”等。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命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及素質的考查,所以課堂上需盡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使之積極思考、準確表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教師的主體意識。
基于以上幾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準確掌握實詞‘為’、‘仕’、‘道’;虛詞‘其’、‘而’、‘以’及詞類活用”,將難點確定為“對儒、道思想的準確闡述”,教學目的是“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能準確掌握文言基礎知識;闡明儒道思想的分歧,使學生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把握高考命題原則,培養其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中以“文言八字教學法”為原則,以學生閱讀、翻譯、討論、背誦、練習為主要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在課堂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及時給以糾正。
1、讀。正確的誦讀是準確理解的基本前提。所以授課之初,首先要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檢查,對需要強調或學生讀錯的字音及時加以糾正。然后讓學生再讀全文,體味人物語言的語氣、節奏及思想感情。
2、講。對本課涉及到的重點實虛詞,尤其是那些已發生了重大語意變化的詞語,須教師明確講解。如、“丈人”“仕”“道”“而”“其”等。做為教師必須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使之能準確理解古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如、“仕”在《論語》中多為“做事”而非“當官”。
3、譯。這一環節主要起疏通文意的作用,讓學生結合注解及老師所講到的部分字詞通譯全文。為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采用每生一句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先讀一句,然后對句內重點字詞加以講解,最后翻譯全句。
4、評。對學生的譯文教師及時給以評價,指出其譯文的優劣所在,并給以明確指導,出示最佳譯法。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5、析。采用譯一段分析一段的方法,配以合適的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之能進入角色,體悟人物的心理及思想;通過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思考題,充分展開討論,將深奧的儒、道思想寓于形象幽默的講解之中。
6、背。傳統的文言文教法以背誦為主,是有其道理的。古語云“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一個人能將一篇倒背如流,充分體味,把握語氣、節奏,久而久之,必會對內容準確理解,F在的學生課程多、作業忙,用于背誦的時間不多是事實,但我們還是應該倡導他們多讀多記,尤其像本文這樣短小精悍的,更應力求做到當堂背誦。
7、總。新授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總結,這是加深學生印象,突出重點內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全篇內容教授完畢后,專門設計了一個環節,即按高考考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分類總結本文出現的文言現象,給學生明確出示學習文言文及總結所學文言文知識的基本途徑。
8、練!爸徽f不練是假把式”,為讓學生做到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必須通過合理的練習,對所學知識強化鞏固。為此,布置作業一環,要求學生閱讀并翻譯同樣選自《論語》的其他篇章。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課是<經濟生活>內容的第一堂課,講述貨幣的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交換都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只有懂得貨幣,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有了解了貨幣的產生和本質,才能為經濟常識以后各課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走出拜金主義的誤區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此外,本課從學生具有一定生活體驗的“錢”入手,是全書的開篇,起著引領和導入作用,是深刻認識各種經濟現象、進行后續學習的基礎,所以必須高度重視。
2、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普通高級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點,以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落腳點,確定了如下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知識目標是:識記一般等價物和貨幣的定義;理解商品交換經過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四個階段以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運用所學原理分析貨幣產生的過程。
、诟鶕䦟W生觀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閱歷淺的實際情況,結合思想教育要求,確立的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用聯系、全面的觀點認識一般等價物、貨幣和商品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坩槍λ枷胝握n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徑和某些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學習貨幣知識,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貨幣,要對學生進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抵制拜金主義思潮影響的自覺性。
3、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教學重點為貨幣的本質。因為只有懂得了貨幣的本質,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價值規律;才能使學生對貨幣有正確認識,抑制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的腐朽思想,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難點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因為貨幣產生前金銀只不過是普通的商品,歷史上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來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商品都要貨幣去交換,這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二、說教法
依據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實際出發,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轉變,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轉變。本堂課我采用了以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即在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時,能密切結合和聯系當前社會熱點、社會生活中和學生身邊的一些具體的例子,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教學方法
、偾榫敖虒W法:通過課件演示,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诤献魈骄糠ǎ簢@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我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圩灾鲗W習法:通過引導學生讀、議、悟,讀思結合,動口動腦結合等多種方法,適應探究性學習的要求,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凡是學生能讀懂、能說得出、能解決的問題一律讓學生自己來做。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的方法。教學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幫助者、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本堂課我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以下方法:
1、“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方法,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2、讀議領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讀性強的特點,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歸納,理解基本知識和原理,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討論法,把學生在思想認識中存在的誤區同本課內容結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提高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貨幣。為什么人們離不開貨幣?它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使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得出,貨幣是用來購買商品和服務。
【探究一】
。ㄒ唬┥唐返暮x:
1、從現實生活來看,我們擁有貨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眾多的商品中,這些商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2、并學會判斷商品和普通物品、勞動產品的區別。一是勞動產品,其次必須用于交換。
3、分析價值的含義: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不同商品之間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生產商品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而這種體力和腦力是沒有差別的,是任何商品的生產所共有的。
4、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學法
。ǘ┮话愕葍r物的產生
1、利用幻燈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換的困難,創設教學情境。
讓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a。如果擁有紅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誰能成交?
得出:兩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換
b。如果這幾個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條件?
得出:雙方都互相需要——擴大的物物交換
c。你能設想出讓更多的人都成交的辦法嗎?
得出:把自己的東西換成市場上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這種商品去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即最好的辦法是媒介交換——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讓學生談談他對這種交換的感受,并概括總結提高交易成功概率的辦法。
最終找到解決辦法:尋找大家相對比較樂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的產生。
2、這里須明確一個問題:
一般等價物,首先明確它是物——商品;其次,等價(物)說明該商品可以表現其他商品的價值;最后,一般(等價物)——它可以與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充當各種商品交換的媒介。
自主學習法
。ㄈ┓治霰壤泿排c其他一般等價物──揭示貨幣的本質
1、多媒體展示牛羊、貝殼、布匹等一般等價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缺陷。
2、展示課件,說明金銀的優點,揭示貨幣的產生:由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
3、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貨幣的產生過程。
得出: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是貨幣與其他商品的本質區別,因此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歸納小結
教師點拔啟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參與框知識的重溫與梳理工作,然后教師操作課件把貨幣的產生過程逐步展現出來,其目的是使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通過歸納總結,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明確重點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是商品交換發展的第四個階段。
5、分析:“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1)“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意思是金銀天生并不是貨幣。因為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當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當一般等價物都集中到金銀上,由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是貨幣。因為金銀并不是一來到世界就成為貨幣的。
。2)“貨幣天然是金銀”:意思是貨幣天生應該由金銀來充當,或者說金銀天生就具備了充當貨幣的優良特點。這是由金銀的自然屬性決定的,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損,便于保存和攜帶等優點。
6、自我發展、開拓視野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貨幣發展史,了解貨幣發展的有關知識。并嘗試說明:作為比黃金更貴重的“白金”為什么沒有成為貨幣。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知識。自從貨幣產生以后,商品的交換就以貨幣為媒介來進行,由于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換,所以它是財富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貨幣稱為錢,提起錢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請大家預習下一框題:貨幣的職能。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課題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二、說教材
1、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題是哲學辯證法理論中一個重要觀點,既是世界觀又是上一框題《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的方法論,因此它是對上一框題的延續,同時學好這個框題也為學好辯證法的其它觀點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它在整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整體和部分的含義,系統的基本特征,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辨證統一關系,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能力目標:用具體事例分析我們做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剖析生活實例,鍛煉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全局意識和顧全大局觀念,培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主義思想,樹立為集體做貢獻的價值觀。
3、教學重點:整體和部分是辨證統一的關系;因為掌握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對青年學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因為這個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但學好這個知識,對于指導學生的認識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三、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材料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討論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說學法
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
1.聯系的含義
2.說明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導入:情景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可采用設疑和創設情景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閱讀《太子丹贈手》故事,分析說明,手和身體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也離不開爭整體,否則都不能發揮其功能。所以讓學生重視整體和部分的聯系,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新課講授:講議結合
第一部分是重點,我采用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突破重點。設計情景,事例導入,啟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1、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從坐井觀天和盲人摸象的典故中,讓學生分析,整體和部分的區別,得出結論
青蛙錯誤的把頭頂上的天空,當作整個天空。而盲人們錯誤的把部分象當作整個大象。說明他們都錯誤的把部分當作整體,那么他們有著怎樣的區別。引入第一個知識點
1.整體和部分相互區別
(1)含義不同;
整體指事物的全局和發展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讓學生了解張網捕雀典故
古代有個人在林中見到一張捕雀的大網,捕到的麻雀都是雀頭鉆進一個個網眼里,于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繩結成許多互不關聯的像網眼一樣的小繩圈來捕雀,結果一個雀也沒有捕到。
學生探究活動:
單個網眼為什么捕不到雀而網能捕到呢?
師析:(1)因為他不懂得捕雀的網雖然由一個個網眼組成,但網中的網眼相互制約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因而使網在功能上具備了單個網眼所不具備的功能。這說明,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出示鐘和各個零部件,讓學生說思考:鐘表是由各個零部件組成,但任何一個零部件都不具有計時的功能。這說明了那些哲學道理?
2.(1)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整體由部分組成,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部分離開整體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讓學生分析,“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睆亩贸鼋Y論:
(2)二者相互
影響
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影響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起決定作用。
再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講述“三個老師偷油”的故事,得出方法論的啟示,方法論的講解,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和升華。
3、整體和部分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尋求最優目標
讓學生再思考:我國為什么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學習完整體和部分,讓學生列舉出整體和部分的例子,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二者的關系,老師再列舉一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三大部分的相互聯系構成的系統”的例子,過渡到第二部分知識點,這是本課的難點,我采取學生探究,教師總結的方法,突破難點。
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由于之前已經講過整體和部分的含義,所以系統和要素的含義,可直接給出。
1、系統和要素的含義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為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講述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了一個“一舉而三役濟”的故事。宋真宗年間,一場大火把宮內樓臺宮室燒成廢墟。修復這些宮室樓臺有三個困難:一是取土困難,路途遙遠;二是運輸困難,要運土及大批建筑材料;三是處理大量垃圾困難。面對這些困難,負責該工程的丁謂經過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宮前的大街挖成大溝,就地取土燒磚。第二步把宮外的汴水引入大溝中,運進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宮室樓臺,工程完工后再把碎磚廢土填入溝內,修復原來的大街。
學生探究活動:用哲學道理分析一舉而三役濟的意義?
多媒體顯示:《一舉而三役濟》(內容見注4)
引導學生探究活動得出結論:
這個施工方案全面考慮了施工的各個環節及其相互聯系,結構合理、關系順暢,既節約了資源,又大大縮短了工期,實現了整體的最優目標。古人尚能如此,我們更應該自覺地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爭取系統目標的最優化。
2、系統的基本特征
系統觀念為人們把握復雜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學方法和原則。
第一,整體性原則。
第二,有序性原則。
第三,優化原則。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可以再調起高潮,讓學生聽一首歌曲,三個和尚挑水,讓學生從愉快的歌聲中,明白一個道理:
“三個和尚沒水喝”,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數雖然多了,但沒有形成合理的結構,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結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內耗了,出現了1+1<2的效應。所以,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做到:
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的要求
。1)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2)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鞏固練習:以鞏固知識為基礎,培養能力為目標。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從時間上來看是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勞的階段。進行練習可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練習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但要以能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
最后依據本課知識結構,回顧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并布置課后作業。
六、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知道了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同時必須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明確了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要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處理問題。設計這課的意圖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典故、成語和材料,把抽象的哲學思想簡單化,讓學生能很容易就接受知識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語文、歷史、等學科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精心設置疑問,讓學生根據事例得出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思辨能力。
高中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地球的運動”,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解析我的課堂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分析
“地球的運動”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地理意義三個部分。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通過課堂教學達到分析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目的,在知識層面要求明顯高于本章其他教學內容描述地球宇宙環境、說出地球圈層結構等教學要求,我認為本節課應該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的中心內容。我們都知道“談天是為了說地”,在簡單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的基礎上,我們從地球運動這一內容入手來向學生描述整個地球的一般特征,回歸“說地”這一地理學的本質要求。
由于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高,教材在本節課中知識量極大,安排了很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這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于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這對于解決這一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由于高一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對地球運動相關知識的理解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同時也與在學生心里形成地理課就是簡單了解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的地理學習觀念形成很大的沖突。因而如何將本節課的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說理的知識生活化,把知識量極大的教材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模塊,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構架下完成相關知識的重構與理解,完成相關教學要求,而不至于讓本節知識成為學生地理課程學習面前難以逾越的障礙,喪失地理學習的興趣將是教師的重要任務。
二、說教學目標
參考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基本內容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說出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運動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點,識記太陽日、恒星日、恒星年、回歸年、國際日期變更線等基本概念
。2)通過讀圖理解地球自轉線速度,角速度的變化特點和地球公轉的軌道以及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狀況
(3)理解黃赤交角的含義和由黃赤交角的存在而造成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能夠闡述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過程
。4)理解由于地球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現象和由此產生的地方時和時差現象
。5)學會運用地方時和區時概念進行簡單的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
。6)理解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而導致的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7)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現象及其變化規律
(8)學會分析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形成的全球范圍和不同季節之間太陽輻射的分布不均的機制和由此導致的五帶和季節變化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相關演示活動的學習,比較并概括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異同
。2)通過小組討論活動,動手描繪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軌跡,理解太陽直射點的運動過程
。3)通過對不同區域水平運動物體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而發生偏移現象的圖像的感知,理解地轉偏向力及其作用特點
(5)通過對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變化的演示動畫和日照圖的判讀,以小組活動的
形式完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的總結,闡述全球范圍和不同季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的學習,能夠解釋生活中的與之有關的例如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形成科學的宇宙觀和世界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參考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并結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狀況,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異同
。2)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3)晝夜交替和地方時
。4)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5)四季更替和五帶
2. 教學難點
。1)恒星日和太陽日的區別
。2) 遠日點和近日點的比較
。3) 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4)地方時和區時含義和計算
。5)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6)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四、說教學方法
由于本節內容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多元化而且只是目標的層次要求較高,加上教學內容說理性較強,是整個自然地理教學內容中的典型代表和教學難點,同時學生還未形成成熟的空間思維認知模式,需要教師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內容。再次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講解法:由于本節知識說理性質較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主要知識點給以準確的解讀,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概念,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2、演示教學法:由于本節課知識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要求高,因而需要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和教具演示的形式對地球運動的方向,太陽直射點的南北回歸運動以及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地理規律性知識進行演示教學,以協助學生構建空間思維的概念。 3、分組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雖然知識的說理性強,但是我們也不能用講授法進行滿堂灌,而應該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框架的建構過程中來,對一些地理規律的運用發現教學法進行分組討論。 五、說教學過程
由于本節內容知識量大,需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多,學生學習的難度大,因而將本節內容安排在三個課時內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內容,第二課時完成“晝夜交替和時差”和“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相關內容,第三課時完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四季更替和五帶”的相關內容。
第二課時: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ㄒ唬 1.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16世紀時,“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曾依據相對運動原理提出了地球自轉的理論,可從他提出這一理論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理論只能停留在讓人們從主觀上接受的水平,直到19世紀才被法國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學家,用他自己設計的一項
實驗所證實,這就是著名的傅科擺實驗。這里我們不再對傅科擺實驗作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外進行探討,今天我們主要來討論一下到底地球自轉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呢?通過日常生活的積累和初中的地理的學習,大家能舉例說明一下是有哪些現象是受地球自轉引起的嗎?(3分鐘)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講授一個關于地球自轉的證明的例子一方面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知道傅科擺及其作用;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入地球自轉的影響包括哪幾個方面,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以及教師的補充,讓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能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了解本節主要的教學內容是什么) 2.新課講授:
通過對學生答案的綜合,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即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和沿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的三個內容拋給學生,采用總—分—總的模式進行新課教學,帶領學生逐一探討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三部分內容,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1)晝夜交替現象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觀察晝夜交替現象以及并讓其思考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指出一方面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因而有晝夜現象;另一方面因為地球的自轉,在地球上任意地點會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這里采用多媒體演示不同原因形成的現象是不一樣,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然后逐一向學生講述晝夜交替現象中需要逐一地知識和內容,幫助他們理解晨昏線(圈)、晝(夜)弧、晝(夜)長的區別和聯系,理解太陽日的意義,由于很多內容和知識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新,在這里主要采用講授法,通過學生觀看日照圖和對不同的知識概念進行判讀的形式完成教學活動。(15分鐘)
。2)地方時
地方時的講解是地球自轉意義中最為困難的一個環節,因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用20xx年倫敦奧運會比賽時間安排(以當時間進行安排)的實例承轉進入本節內容的學習,指出不同地方的時間是不同的,通過這個實例講解地方時、區時的含義和計算的相關內容,最后提問學生自己喜歡的奧運會節目是什么,最后分小組對各自喜歡項目的比賽時間表進行時間換算,制定一個以北京時間為基準的時間表,從而完成教學活動。由于地方時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很多學生無法理解為什么不同地方的時間不一樣,因而需要采用講述法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地方時的第一是在同一緯度上,由于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和日落,因而在人們的心中就形成時間早遲的區別,所以我們把同一時刻不同經線具有的不同的時間稱做地方時。同時結合多媒體演示來講解不同的經線地方時不同這一概念,進而引出地方時的計算公式,讓學生計算不同經線的地方時。然后指出地方時使用不方便引入區時的概念,和區時的計算,并指出一些地區主要的分區計時方式與區時的區別與聯系。最后結合例子分組討論完成案例教學活動的內容。(20分鐘)
具體的教學模式如下:
教學實例
由來:地方時使用不方便 解決實例的問題
定義和計算
區時
地方時:定義和計算
幾個重要概念的梳理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通過一段視頻資料了解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全球不同地區的事物發生偏移的現象,借視頻之口向學生講述偏移這種現象,進而帶領學生總結沿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規律,然
后讓學生完成不同地區物體偏移的練習,熟悉這一方面的內容。(5分鐘) 3.課后小結:
再次總結由地球自轉運動引起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和沿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三種現象,讓學生網上查閱資料,了解其他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提供給學生具體的網址)。 六、板書設計 成因
晝夜交替 晨昏線(圈)
太陽日
地球自轉 地方時:定義和計算 時區和區時 地方時 時區和區時 區時的計算 特殊的計時方法:北京時間等 沿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移:偏移規律
【精選高中說課稿范文集錦5篇】相關文章:
精選高中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07-05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07-27
【精品】高中說課稿范文集錦6篇07-02
精選高中體育說課稿集錦九篇06-11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9篇08-13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08-12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10篇08-11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7篇08-11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8-06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十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