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1
一、教學背景分析
。ㄒ唬┙滩牡匚环治觯骸稒E圓及其標準方程》是繼學習圓以后運用“曲線與方程”思想解決二次曲線問題的又一實例,從知識上說,本節課是對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的又一次實際運用,同時也是進一步研究橢圓幾何性質的基礎;從方法上說,它為進一步研究雙曲線、拋物線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論基礎,因此本節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ǘ┲攸c、難點分析:本節課的重點是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標準方程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難點,要突破這一難點,關鍵是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去根式的策略.
。ㄈ⿲W情分析: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直線與圓的方程,對曲線和方程的思想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運用的經驗,對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學生已經具備探究有關點的軌跡問題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但由于學生學習解析幾何時間還不長、學習程度也較淺,并且還受到高二這一年齡段學習心理和認知結構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困難.如:由于學生對運用坐標法解決幾何問題掌握還不夠,因此從研究圓到橢圓,學生思維上會存在障礙.
二、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目標:掌握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會根據條件寫出橢圓的標準方程;通過對橢圓標準方程的探求,再次熟悉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
。ǘ┠芰δ繕耍簩W生通過動手畫橢圓、分組討論探究橢圓定義、推導橢圓標準方程等過程,提高動手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ㄈ┣楦心繕耍涸谛纬芍R、提高能力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
三、教法學法設計
。ㄒ唬┙虒W方法設計: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一方面我通過設置情境、問題誘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我提供的素材進行直觀觀察→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歸納抽象→總結規律的過程充分體現主體地位.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與自制教具相結合的設計方案,實現多媒體快捷、形象、大容量的優勢與自制教具直觀、實用的優勢的結合,既突出了知識的產生過程,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1.掌握橢圓的定義,掌握橢圓標準方程的兩種形式及其推導過程;
2.能根據條件確定橢圓的標準方程,掌握運用待定系數法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3.通過對橢圓概念的引入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過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滲透數形結合和等價轉化的思想方法,提高運用坐標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5.通過讓學生大膽探索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是橢圓的定義及橢圓標準方程的兩種形式.難點是橢圓標準方程的建立和推導.關鍵是掌握建立坐標系與根式化簡的方法.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這一節教材整體來看是兩大塊內容:一是橢圓的定義;二是橢圓的標準方程.橢圓是圓錐曲線這一章所要研究的三種圓錐曲線中首先遇到的,所以教材把對橢圓的研究放在了重點,在雙曲線和拋物線的教學中鞏固和應用.先講橢圓也與第七章的圓的方程銜接自然.學好橢圓對于學生學好圓錐曲線是非常重要的.
。1)對于橢圓的定義的理解,要抓住橢圓上的點所要滿足的條件,即橢圓上點的幾何性質,可以對比圓的'定義來理解.
另外要注意到定義中對“常數”的限定即常數要大于.這樣規定是為了避免出現兩種特殊情況,即:“當常數等于時軌跡是一條線段;當常數小于時無軌跡”.這樣有利于集中精力進一步研究橢圓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但講解橢圓的定義時注意不要忽略這兩種特殊情況,以保證對橢圓定義的準確性.
。2)根據橢圓的定義求標準方程,應注意下面幾點:
、偾的方程依賴于坐標系,建立適當的坐標系,是求曲線方程首先應該注意的地方.應讓學生觀察橢圓的圖形或根據橢圓的定義進行推理,發現橢圓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對稱軸,以這兩條對稱軸作為坐標系的兩軸,不但可以使方程的推導過程變得簡單,而且也可以使最終得出的方程形式整齊和簡潔.
、谠O橢圓的焦距為,橢圓上任一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為,令,這些措施,都是為了簡化推導過程和最后得到的方程形式整齊、簡潔,要讓學生認真領會.
、墼诜匠痰耐茖н^程中遇到了無理方程的化簡,這既是我們今后在求軌跡方程時經常遇到的問題,又是學生的難點.要注意說明這類方程的化簡方法:①方程中只有一個根式時,需將它單獨留在方程的一側,把其他項移至另一側;②方程中有兩個根式時,需將它們分別放在方程的兩側,并使其中一側只有一項.
、芙炭茣蠈E圓標準方程的推導,實際上只給出了“橢圓上點的坐標都適合方程“而沒有證明,”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在橢圓上”.這實際上是方程的同解變形問題,難度較大,對同學們不作要求.
。3)兩種標準方程的橢圓異同點
中心在原點、焦點分別在軸上,軸上的橢圓標準方程分別為:,.它們的相同點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都有,.不同點是:兩種橢圓相對于坐標系的位置不同,它們的焦點坐標也不同.
橢圓的焦點在軸上標準方程中項的分母較大;
橢圓的焦點在軸上標準方程中項的分母較大.
另外,形如中,只要,,同號,就是橢圓方程,它可以化為.
。4)教科書上通過例3介紹了另一種求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中間變量法.例3有三個作用:第一是教給學生利用中間變量求點的軌跡的方法;第二是向學生說明,如果求得的點的軌跡的方程形式與橢圓的標準方程相同,那么這個軌跡是橢圓;第三是使學生知道,一個圓按某一個方向作伸縮變換可以得到橢圓.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二次函數的圖像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地位體現在它的思想的基礎性。一方面,本節課是對初中有關內容的深化,為后面進一步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二次函數解析式中的系數由常數轉變為參數,使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圖像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新課程標準精神,我確定了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中a、b、c、k、h的作用,能熟練地對二次函數的一般式進行配方,會對圖像進行平移變換,領會研究二次函數圖像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經歷作圖、觀察、比較、歸納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養成即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感受探索與創造,體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二次函數各系數對圖像和形狀的影響,利用二次函數圖像平移的特例分析過程,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和劃歸思想。難點是圖像的平移變換,關鍵是二次函數頂點式中h、k的正負取值對函數圖像平移變換的影響。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會學習、樂于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人文思想,感受數學的自然美。為了更好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和"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啟發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現,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為此,我設計了5個環節: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交流探究——發現規律;
、蹎l引導——形成結論;
、苡柧毿〗Y——深化鞏固;
⑤思維拓展——提高能力。這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注重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
三、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感受學習樂趣。根據教材內容,我首先出示一道題目,以需要畫y=2x?圖像為引子,讓學生畫y=x?和y=2x?圖像,進而比較這兩個圖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背景切入,一方面讓學生總結復習已有知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函數y=x?與y=ax?圖像的關系,得出本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即二次項系數a決定圖像的開口方向和開口大小。
由淺入深,下面讓學生畫y=2x,y=2(x+1)與y=2(x+1)+3的圖像并尋找它們的聯系,再讓學生與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的圖像進行對比,最后總結出圖像的變換規律:a決定開口方向、h決定左右平移、k決定上下平移。由于二次函數的重要性,本節課我以考題為背景引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高考題就在我們的課本中,就在我們平常的練習中。
2.探究交流—發現規律
從特別到一般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讓學生做出y=2x與y=2x+4x-1的圖像,再與課件上的圖像對比并敘述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得出結論:若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bx+c,先將其化成y=a(x+h)+k的形式,從而判斷出y=ax+bx+c的圖像是如何由y=ax變換得到的。在課本第42頁例1(1)中要提醒學生注意,在含有參數的解析式y=a(x+h)+k中,頂點坐標應是(-h,k),而不是(h,k)。所以,例1(1)中二次函數f(x)頂點的橫坐標是4,即-h=4,h=-4,括號里面就是x-4(這里容易出錯)。例1(2)中h、k的值是已知的,只需要確定a的值就可以了。
3.啟發引導—形成結論
前面的練習和例題,基本涵蓋了二次函數圖像平移變換的各種情況,啟發并引導了學生將實例的結論進行總結,得出y=x到y=ax,y=ax到y=a(x+h)+k,y=ax到y=ax+bx+c(其中,a均不為0)的圖像變化過程,即a>0開口向上,a<0開口向下;h正左移,h負右移;k正上移,k負下移。
4.練習小結——鞏固深化
為了鞏固和加深二次函數y=ax?+bx+c中的a.b.c對圖像的影響,接下來組織學生進行課題練習,完成課本44頁練習1—3題。上課時間有限,為保證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充分練習和討論,我一直堅持讓學生規范使用演草本。課堂上需要學生動手演練的地方不急于安排學生馬上討論,而是讓學生思考后將自己的`答案整齊地寫在演草本上,然后小組內四人相互交換進行量分,因為是在課堂上,量分標準要簡單,我要求用30分的整分制。用時較短10分,書寫整齊規范10分,解答正確10分。
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學生之間的三次競爭:
、倏凑l解的快、用時最短;
、诳凑l書寫的整齊;
③看誰做的對。
這個自己做和批閱的過程,也是學生對題目加深理解的過程。量完分后組織學生對不同解法進行探究,這又會產生學生之間的第四次競爭,看誰的方法簡便,思維更嚴密。當然做題時有的學生會做的很快,可以讓他們判斷黑板上演示學生的解題得分情況,這也促進在黑板上演示的學生同下面學生之間的競爭。
這個充滿競爭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通過演草本無形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收獲新知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思考、比較、辨別能力的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主人。這樣每節課都有競爭,能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的長處,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切實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真正的活起來?荚囍,成績必然會逐步提高,能避免現在我們教學中學生"考試什么都不會,考完后什么都會"以及閱卷中發現的學生書寫凌亂的通病,經過長期這樣的練習,每個學生練就了快思考、求準確、寫整齊的能力。
5.延伸拓廣——提高能力
課堂教學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分類推進,分層教學原則。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提高練習題組,共兩道被選題目,以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題能力,取得進一步提高。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指數函數及其性質》。
新課標指出:高中數學課程對于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1,主要講解的內容是指數函數的概念以及它的圖象和性質。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的運算以及指數的相關性質,為本節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之前學習函數性質的方法也為本節課的探究提供了幫助。本節課的學習,為以后研究函數的性質,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起到非常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剛剛步入高中,需要適當地適應高中的教學方式,但是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歸納能力、類比能力、抽象等能力已經發展比較成熟。所以教學中,可以將更多的活動交給學生進行探究,還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能畫出具體指數函數的`圖象,探索并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和特殊點。
(二)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研究具體函數及其性質的過程和方法,體會從具體到一般的過程,學會數形結合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感受數學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教學難點是: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從具體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數函數的性質。
五、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將采用講授法、練習法、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接下來引導學生類比之前研究函數的方法,明確函數圖象在研究性質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數形結合思想研究函數的性質。
以上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系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后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初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系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初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采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了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鑒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
、僬莆罩笖岛瘮档母拍;
、谡莆罩笖岛瘮档膱D象和性質;
、勰艹醪嚼弥笖岛瘮档母拍罱鉀Q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贊B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
、谂囵B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
、垲I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系。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設計
由于《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并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于1和底數大于0小于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并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于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么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于底數a范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借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數學與生活和實踐的聯系.數學的本質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實踐。在課堂教學的引入、例題的講解和課外知識的拓展部分,都介紹了與指數函數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力圖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的基礎學科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在學習完“指數”的概念和運算后編排的,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再現原有認知結構。在引入兩個生活實例后,請學生回憶有關指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再現原有認知結構,為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做好準備。
2.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借助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會遇到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高中的數學學習。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獲得發展。在生活實例的課堂導入、指數函數的性質研究、例題與訓練、課內小節等教學環節中都安排了學生的討論、分組、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和記憶知識為在合作學習的樂趣中主動地建構新知識的框架和體系,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
4.注意學習過程的循序漸進。在概念、圖象、性質、應用、拓展的過程中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到有挑戰、有收獲,跳一跳,夠得著,不同難度的題目設計將盡可能照顧到課堂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程序設計
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啟發學生逐步發現和認識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儆秒娔X展示兩個實例,第一個是計算機價格下降問題,第二個是生物中細胞分裂的例子,
、趯W生按奇數列、偶數列分組。
學生活動:
、俜謩e寫出計算機價格y與經過月份x的關系式和細胞個數y與分裂次數x的關系式,并互相交流;
、诨貞浿笖档母拍;
、蹥w納指數函數的概念;
④分析出對指數函數底數討論的必要性以及分類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掃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識障礙,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教師活動:
、俳o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并要求學生畫它們的圖象②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規范地畫出這兩個指數函數的圖象③板書指數函數的性質。
學生活動:
、佼嫵鰞蓚簡單的指數函數圖象
②交流、討論
、蹥w納出研究函數性質涉及的方面
④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作簡單的指數函數的圖象對深刻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生完成基本作圖之后,教師再利用課前已列表、建立坐標系的小黑板展示準確的作圖方法,達到進一步規范學生的作圖習慣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數作圖器”用多媒體將指數函數的圖象推廣到一般情況,學生就會很自然的通過觀察圖象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同時對于底數的討論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3.鞏固新知、反饋回授
教師活動:
、侔鍟1
、诎鍟2第一問
③介紹有關考古的拓展知識。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5
各位同仁,各位專家:
我說課的課題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內容取自蘇教版高中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四冊 第1。2節
先對教材進行分析
教學內容: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定義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
地位和作用: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是本章教學內容的基本概念對三角內容的整體學習至關重要。同時它又為平面向量、解析幾何等內容的學習作必要的準備,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函數這一基本概念。所以這個內容要認真探討教材,精心設計過程。
教學重點: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函數可以看作以實數為自變量的函數、初中用邊長比值來定義轉變為坐標系下用坐標比值定義的觀念的轉換以及坐標定義的合理性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學生學習能力
1。初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基本的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掌握了銳角三角函數的一些常見的知識和求法。
2。我們南山區經過多年的初中課改,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多數同學對數學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
3。在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發展不夠均衡,尚有待加強必須在老師一定的指導下才能進行
針對對教材內容重難點的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我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
能力目標:
(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2)正確理解三角函數是以實數為自變量的函數;
。3)通過對定義域,三角函數值的符號的推導,提高學生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1)學習轉化的思想,(2)培養學生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為達到教學目標須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教法學法:溫故知新,逐步拓展
。1)在復習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擴展內容,發展新知識,形成新的概念;
。2)通過例題講解分析,逐步引出新知識,完善三角定義
運用多媒體工具
。1)提高直觀性增強趣味性。
教學過程分析
總體來說, 由舊及新,由易及難,
逐步加強,逐步推進
先由初中的直角三角形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過度到直角坐標系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再發展到直角坐標系中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給定定義后通過應用定義又逐步發現新知識拓展完善定義。
具體教學過程安排
引入: 復習提問:初中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怎樣定義的?
由學生回答
SinA=對邊/斜邊=BC/AB
cosA=對邊/斜邊=AC/AB
tanA=對邊/斜邊=BC/AC
逐步拓展:在高中我們已經建立了直角坐標系, 把“定義媒介”從直角三角形改為平面直角坐標系。
我們知道,隨著角的概念的推廣,研究角時多放在直角坐標系里, 那么三角函數的定義能否也放到坐標系去研究呢?
引導學生發現B的坐標和邊長的關系。進一步啟發他們發現由于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導致OB上任一P點都可以代換B,把三角函數的定義發展到用終邊上任一點的坐標來表示, 從而銳角三角函數可以使用直角坐標系來定義,自然地,要想定義任意一個角三角函數,便考慮放在直角坐標中進行合理進行定義了
從而得到
知識點一:任意一個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提醒學生思考:由于相似比相等,對于確定的角A ,這三個比值的大小和P點在角的終邊上的位置無關。
精心設計例題,引出新內容深化概念,完善定義
例1已知角A 的終邊經過P(2,—3),求角A的三個三角函數值
。ù祟}由學生自己分析獨立動手完成)
例題變式1,已知角A 的大小是30度,由定義求角A的三個三角函數值
結合變式我們發現三個三角函數值的大小與角的大小有關,只會隨角的大小而變化,符合當初函數的定義,而我們又一直稱呼為三角函數,
提出問題:這三個新的定義確實問是函數嗎?為什么?
從而引出函數極其定義域
由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知識點二:三個三角函數的定義域
同時教師強調:由于弧度制使角和實數建立了一一對應關系,所以三角函數是以實數為自變量的函數
例題變式2, 已知角A 的終邊經過P(—2a,—3a)( a不為0),求角A的三個三角函數值
解答中需要對變量的正負即角所在象限進行討論, 讓學生意識到三角函數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有關,從而導出第三個知識點
知識點三:三角函數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的關系
由學生推出結論,教師總結符號記憶方法,便于學生記憶
例題2:已知A在第二象限且 sinA=0。2 求cosA,tanA
求cosA,tanA
綜合練習鞏固提高,更為下節的同角關系式打下基礎
拓展,如果不限制A的象限呢,可以留作課外探討
小結回顧課堂內容
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以加強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課堂作業P16 1,2,4
(學生演板,后集體討論修訂答案同桌討論,由學生回答答案)
課后分層作業(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
必作P23 1(2),5(2),6(2)(4) 選作P23 3,4
板書設計(見PPT)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6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新課標高中數學人教版A版必修第二冊第三章“3.1.1傾斜角與斜率”。我說課的程序主要由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這四個部分組成。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幾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線的重要的幾何要素。學生在原有的對直線的有關性質及平面向量的相關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重新以坐標化(解析化)的方式來研究直線相關性質,而本節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直線的重要的幾何性質,是研究直線的方程形式,直線的位置關系等的思維的起點;另外,本節也初步向學生滲透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節課的有著開啟全章,奠定基調,滲透方法,明確方向,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新大綱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合理需要,我從三個方面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直線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線的概念;在新的問題的情境中,去主動構建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定義;初步感悟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思想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類比,猜想和實驗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平等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實現共同探究、教學相長的教學情境。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經歷用代數方法刻畫直線斜率的過程,掌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的計算公式。
。2)教學難點:斜率公式的推導
二、說教法
課堂教學應有利于學生的數學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個性思維品質,這是本節課的教學原則。根據這樣的原則及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我采用觀察發現、啟發引導、探索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控,使學生優化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交流與合作,從而擴展自己的數學知識和使用數學知識及數學工具的能力,實現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學習。
三、說學法
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對問題的感受程度不同,學習熱情、身心特點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法指導。主要運用引導、啟發、情感暗示等隱性形式來影響學生,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去想、去做,給學生自己動手、參與教學過程、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這不僅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養,素質得以提高,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如何確定一條直線的位置?
。1)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2)一點能確定一條直線嗎?
過一點P可以作無數條直線,這些直線的傾斜程度不同,如何描述直線的傾斜程度?本節課將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打開了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為知識的.創新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到,直線的傾斜角這一概念的產生是因為研究直線的需要,從而明確新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觸發學生積極思維活動的展開。
2、探究發現:
。1)直線的傾斜角:
有新課導入直接引出此概念,學生易于接受,但是容易忽視其中的重點字。因此重點強調定義的幾個注意點:①x軸正半軸;②直線向上方向;③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直線的傾斜角為0度。由此得出直線傾斜角的取值范圍。
。2)直線的確定方法:
確定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條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直線上的一個定點以及它的傾斜角,二者缺一不可。
。3)直線的斜率:
注: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區別:
所有的直線都有傾斜角;但是不是所有直線都有斜率(傾斜角為90°的直線沒有斜率,因為90°的正切不存在。)
(4)由兩點確定的直線的斜率:
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然后再由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
經過兩點P1(x1.y1),P2(x2,y2)直線的斜率公式:(x1≠x2)。
3、學用結合:
(1)例題講解:P89-90/例題1和例題2。
例題的講解主要關注思路的點撥以及解題過程的規范書寫。
。2)課堂練習:
P91/練習第1、2題
4、總結歸納:
直線的傾斜角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公式
定義
取值范圍
5、布置作業:P 91/練習第3、4題。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熟練掌握求動點軌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體會數學實驗的直觀性、有效性,提高幾何畫板的操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創新能力。
2、體會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3、強化類比、聯想的方法,領會方程、數形結合等思想。
。ㄈ┣楦袘B度價值觀
1、感受動點軌跡的動態美、和諧美、對稱美。
2、樹立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激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類比、聯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條件下的.軌跡。
教學難點:圖形、文字、符號三種語言之間的過渡。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觀察發現、啟發引導、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調控,幫助學生優化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提供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組織和澄清,并能清楚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思維。
教學手段:利用網絡教室,四人一機,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上述教學手段,一方面:再現知識產生的過程,通過多媒體動態演示,突破學生在舊知和新知形成過程中的障礙(靜態到動態);另一方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模式:重點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模式“創設情境、激發情感、主動發現、主動發展”。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生活中我們四處可見軌跡曲線的影子。
演示:這是美麗的城市夜景圖。
演示:許多人認為天體運行的軌跡都是圓錐曲線,研究表明,天體數目越多,軌跡種類也越多。
演示建筑中也有許多美麗的軌跡曲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軌跡,曲線的動態美、和諧美、對稱美,激發學習興趣。
2、激發情感,引導探索
靠在墻角的梯子滑落了,如果梯子上站著一個人,我們不禁會想,這個人是直直的摔下去呢?還是劃了一條優美的曲線飛出去呢?我們把這個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就是新教材高二上冊88頁20題,也就是這里的例題1。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1.3.1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是高中數學教材數學2第一章空間幾何體3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空間幾何體的結構、三視圖和直觀圖為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空間幾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
。2)能用公式求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
。3)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幾何體的表面積的實際求法,感知幾何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轉化化歸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是學生感受到幾何體表面積的求解過程,激發學生探索、創新意識,增強學習積極性。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柱,錐,臺的表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柱,錐,臺展開圖與空間幾何體的轉化
二、教法分析
1.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诒竟澱n的特點:應著重采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探究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親自動手去給出各種幾何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特別注重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三.學情分析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1)由一段動畫視頻引入:豐富生動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由引入得出本課新的所要探討的問題——幾何體的表面積的計算。
。3)探究問題。完全將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得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4)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5)例題及練習,見學案。
(6)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7)小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老師適時總結歸納。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9
高三第一階段復習,也稱“知識篇”。在這一階段,學生重溫高一、高二所學課程,全面復習鞏固各個知識點,熟練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然后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學過的知識產生全新認識。在高一、高二時,是以知識點為主線索,依次傳授講解的,由于后面的相關知識還沒有學到,不能進行縱向聯系,所以,學的知識往往是零碎和散亂,而在第一輪復習時,以章節為單位,將那些零碎的、散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并將他們系統化、綜合化,把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第一輪復習更為重要,我們希望能做高考試題中一些基礎題目,必須側重基礎,加強復習的針對性,講求實效。
一、內容分析說明
1、本小節內容是初中學習的多項式乘法的繼續,它所研究的二項式的乘方的展開式,與數學的其他部分有密切的聯系:
(1)二項展開式與多項式乘法有聯系,本小節復習可對多項式的變形起到復習深化作用。
。2)二項式定理與概率理論中的二項分布有內在聯系,利用二項式定理可得到一些組合數的恒等式,因此,本小節復習可加深知識間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3)二項式定理是解決某些整除性、近似計算等問題的一種方法。
2、高考中二項式定理的試題幾乎年年有,多數試題的難度與課本習題相當,是容易題和中等難度的
試題,考察的題型穩定,通常以選擇題或填空題出現,有時也與應用題結合在一起求某些數、式的
近似值。
二、學校情況與學生分析
。1)我校是一所鎮普通高中,學生的基礎不好,記憶力較差,反應速度慢,普遍感到數學難學。但大部分學生想考大學,主觀上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2)授課班是政治、地理班,學生聽課積極性不高,聽課率低(60﹪),注意力不能持久,不能連續從事某項數學活動。課堂上喜歡輕松詼諧的氣氛,大部分能機械的模仿,部分學生好記筆記。
三、教學目標
復習課二項式定理計劃安排兩個課時,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復習二項展開式和通項。根據歷年高考對這部分的考查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理解并掌握二項式定理,從項數、指數、系數、通項幾個特征熟記它的展開式。
(2)會運用展開式的通項公式求展開式的特定項。
2、能力目標:(1)教給學生怎樣記憶數學公式,如何提高記憶的持久性和準確性,從而優化記憶品質。記憶力是一般數學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礎。
。2)樹立由一般到特殊的解決問題的意識,了解解決問題時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二項式定理的復習,使學生感覺到能掌握數學的部分內容,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意識地讓學生演練一些歷年高考試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在明年的高考中,他們也能得分。
四、教學過程
1、知識歸納
。1)創設情景:
、偻瑢W們,還記得嗎? 、 展開式是什么?
、趯W生一起回憶、老師板書。
設計意圖:
、偬岢霰容^容易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教學。
、跒閷W生能回憶起二項式定理作鋪墊:激活記憶,引起聯想。
(2)二項式定理:①設問 展開式是什么?待學生思考后,老師板書
= C an+C an-1b1+…+C an-rbr+…+C bn(n∈N__)
、诶蠋熞髮W生說出二項展開式的特征并熟記公式:共有 項;各項里a的指數從n起依次減小1,直到0為止;b的指數從0起依次增加1,直到n為止。每一項里a、b的指數和均為n。
③鞏固練習 填空
設計意圖:
、俳探o學生記憶的方法,比較分析公式的特點,記規律。
、谧冇霉剑煜す。
(3) 展開式中各項的系數C , C , C ,… , 稱為二項式系數.
展開式的通項公式Tr+1=C an-rbr , 其中r= 0,1,2,…n表示展開式中第r+1項.
2、例題講解
例1求 的展開式的第4項的二項式系數,并求的第4項的系數。
講解過程
設問:這里 ,要求的第4項的有關系數,如何解決?
學生思考計算,回答問題;
老師指明
、佼旐棓凳4時, ,此時 ,所以第4項的二項式系數是 ,②第4項的系數與的第4項的二項式系數區別。
板書
解:展開式的第4項
所以第4項的系數為 ,二項式系數為 。
選題意圖:
、倮猛椆角箜椀南禂岛投検较禂担
、趶土曋笖祪邕\算。
例2 求 的展開式中不含的 項。
講解過程
設問:
①不含的 項是什么樣的項?即這一項具有什么性質?
、趩栴}轉化為第幾項是常數項,誰能看出哪一項是常數項?
師生討論 “看不出哪一項是常數項,怎么辦?”
共同探討思路:利用通項公式,列出項數的方程,求出項數。
老師總結思路:先設第 項為不含 的項,得 ,利用這一項的指數是零,得到關于 的方程,解出 后,代回通項公式,便可得到常數項。
板書
解:設展開式的第 項為不含 項,那么
令 ,解得 ,所以展開式的第9項是不含的 項。
因此 。
選題意圖:
、凫柟踢\用展開式的通項公式求展開式的.特定項,形成基本技能。
、谂袛嗟趲醉検浅淀椷\用方程的思想;找到這一項的項數后,實現了轉化,體現轉化的數學思想。
例3求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
解題思路:原式局部展開后,利用加法原理,可得到展開式中的 系數。
板書
解:由于 ,則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為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之和。
而 的展開式含 的項分別是第5項、第4項和第3項,則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分別是: 。
所以 的展開式中 的系數為
例4 如果在( + )n的展開式中,前三項系數成等差數列,求展開式中的有理項.
解:展開式中前三項的系數分別為1, , ,由題意得2× =1+ ,得n=8.
設第r+1項為有理項,T =C · ·x ,則r是4的倍數,所以r=0,4,8.
有理項為T1=x4,T5= x,T9= .
3、課堂練習
1.(20__年江蘇,7)(2x+ )4的展開式中x3的系數是
A.6B.12 C.24 D.48
解析:(2x+ )4=x2(1+2 )4,在(1+2 )4中,x的系數為C ·22=24.
答案:C
2.(20__年全國Ⅰ,5)(2x3- )7的展開式中常數項是
A.14 B.14 C.42 D.-42
解析:設(2x3- )7的展開式中的第r+1項是T =C (2x3) (- )r=C 2 ·
。ǎ1)r·x ,當- +3(7-r)=0,即r=6時,它為常數項,∴C (-1)6·21=14.
答案:A
3.(20__年湖北,文14)已知(x +x )n的展開式中各項系數的和是128,則展開式中x5的系數是_____________.(以數字作答)
解析:∵(x +x )n的展開式中各項系數和為128,∴令x=1,即得所有項系數和為2n=128.
∴n=7.設該二項展開式中的r+1項為T =C (x ) ·(x )r=C ·x ,令 =5即r=3時,x5項的系數為C =35.
答案:35
五、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這是一堂復習課,通過對例題的研究、討論,鞏固二項式定理通項公式,加深對項的系數、項的二項式系數等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形成求二項式展開式某些指定項的基本技能,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強化方程的思想和轉化的思想。
2、在例題的選配上,我設計了一定梯度。第一層次是給出二項式,求指定的項,即項數已知,只需直接代入通項公式即可(例1);第二層次(例2)則需要自己創造代入的條件,先判斷哪一項為所求,即先求項數,利用通項公式中指數的關系求出,此后轉化為第一層次的問題。第三層次突出數學思想的滲透,例3需要變形才能求某一項的系數,恒等變形是實現轉化的手段。在求每個局部展開式的某項系數時,又有分類討論思想的指導。而例4的設計是想增加題目的綜合性,求的n過程中,運用等差數列、組合數n等知識,求出后,有化歸為前面的問題。
六、個人見解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10
一、地位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的內容之一,等比數列是在學習了等差數列后新的一種特殊數列,在生活中如儲蓄、分期付款等應用較為廣泛,在整個高中數學內容中數列與已學過的函數及后面的數列極限有密切聯系,它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良好題材,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猜想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此,設計本節的數學思路上:
利用類比的思想,聯系等差數列的概念及通項公式的學習方法,采取自學、引導、歸納、猜想、類比總結的教學思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發現意識,培養學生運用類比思想、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等比數列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等比”的'特點
2)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四、教學難點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項公式解決一些問題。
五、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A習自學環節。(8分鐘)
首先讓學生重新閱讀課本105頁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預習提綱,要求學生閱讀課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問題
1)課本中前3個實例有什么特點?能否舉出其它例子,并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
2)觀察以下幾個數列,回答下面問題:
1, , , ,……
。1,-2,-4,-8……
1,2,-4,8……
-1,-1,-1,-1,……
1,0,1,0……
、儆心膸讉是等比數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項能為零嗎?
、酃萹=1時是什么數列?
、躴>0時數列遞增嗎?q<0時遞減嗎?
3)怎樣推導等比數列通項公式?課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還可以怎樣推導?
4)等比數列通項公式與函數關系怎樣?
。ǘw納主導與總結環節(15分鐘)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回答為主體,教師引導總結為主線解決本節兩個重點內容。
通過回答問題(1)(2)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并強調以下幾點:
、俣x關鍵字“第二項起”“常數”;
、谝龑W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定義: =q(n≥2);
③q=1時為非零常數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引申:若數列公比為字母,分q=1和q≠1兩種情況;引入分類討論的思想。
、躴>0時等比數列單調性不定,q<0為擺動數列,類比等差數列d>0為遞增數列,d<0為遞減數列。
通過回答問題(3)回憶等差數列的推導方法,比較兩個數列定義的不同,引導推出等比數列通項公式。
法一:歸納法,學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從次數中發現規律,培養觀察力。
法二:迭乘法,聯系等差數列“迭加法”,培養學生類比能力及新舊知識轉化能力。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
高中數學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這節課我將秉承這一教學理念,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2第二章第2節。此前學生對空間立體幾何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空間中直線與平面平行關系的判定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學習了空間中點、直線、平面間的位置關系,知道若直線與平面平行,則沒有公共點,但直接利用定義無法進行判斷。因而我會注意在教學時逐步引導學生,在辯證思考中探索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條件。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設置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ㄒ唬┲R與技能
掌握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會用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描述判定定理,并會進行簡單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感知、觀察、操作確認的認知過程,培養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體會“降維”的思想。
。ㄈ┣楦小B度與價值觀
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體會平行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探究線面平行判定定理的過程中,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我設置本節課教學重點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學難點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五、說教法和學法
為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本節課我將采用講授法、自主探究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導入環節我會帶領學生從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這三個角度復習直線與平面有哪些位置關系。接著我會請學生思考,該如何判定直線與平面平行。根據定義,只需判定直線與平面沒有公共點即可。但直線無限伸長,平面無限延展,如何保證直線與平面無公共點。由此引發認知沖突,引入本節課的學習。
通過復習導入,不僅鞏固了之前所學,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講解新知
接下來是新知講解環節。
我會請學生觀察,教室門扇的兩邊是平行的`,當門扇繞著一邊轉動時,觀察門扇轉動的一邊和門框所在平面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并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將書本平放在桌面上,翻動書的封面,封面邊緣所在直線與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學生不難看出其中的平行關系。在此基礎上,我會請學生同桌兩人交流討論,如果直線與平面平行,則這條直線與平面內多少條直線平行。如果這條直線平行于平面內的無數條直線,那么這條直線是否一定與這個平面平行。
(三)課堂練習
除了知道知識,學生還要能對知識進行應用。我會出示以下練習題:求證空間四邊形相鄰兩邊中點的連線平行于另外兩邊所在的平面。結合這一練習題,我會進一步強調,線面平行問題可轉化為線線平行問題。這也為之后線面、面面關系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部分,我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請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收獲不僅僅只是知識方面,也可以說一說這節課學到的思想方法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后作業我會請學生完成書上相應練習題,使學生在課后也能得到思考,夯實學生對于新知的掌握。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遵循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的原則,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
略。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12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結構分析
《圓的方程》安排在高中數學第二冊(上)第七章第六節.圓作為常見的簡單幾何圖形,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圓的方程屬于解析幾何學的基礎知識,是研究二次曲線的開始,對后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圓錐曲線等內容的學習,無論在知識上還是方法上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本節內容在整個解析幾何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圓的方程是學生在初中學習了圓的概念和基本性質后,又掌握了求曲線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但由于學生學習解析幾何的時間還不長、學習程度較淺,且對坐標法的運用還不夠熟練,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困難.另外學生在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有待加強.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①掌握圓的標準方程;
②會由圓的標準方程寫出圓的半徑和圓心坐標,能根據條件寫出圓的標準方程;
③利用圓的標準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能力目標:①進一步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能力;
、诩由顚敌谓Y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強對待定系數法的運用;
、墼鰪妼W生用數學的意識.
(3) 情感目標: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合作交流的意識;
②在體驗數學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以上對教材、教學目標及學情的分析,我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4.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圓的標準方程的求法及其應用.
(2)難點: ①會根據不同的已知條件求圓的標準方程;
、谶x擇恰當的坐標系解決與圓有關的實際問題.
為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進行分析:
好學教育: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采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法,用環環相扣的問題將探究活動層層深入,使教師總是站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上.另外我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實際問題的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直觀的引導了學生建模的過程.
2.學法分析 通過推導圓的標準方程,加深對用坐標法求軌跡方程的理解.通過求圓的標準方程,理解必須具備三個獨立的條件才可以確定一個圓.通過應用圓的標準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數法求的過程. 下面我就對具體的教學過程和設計加以說明:
【三】教學過程與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是由七個問題組成的問題鏈驅動的,共分為五個環節:
創設情境 啟迪思維 深入探究 獲得新知 應用舉例 鞏固提高
反饋訓練 形成方法 小結反思 拓展引申
下面我從縱橫兩方面敘述我的教學程序與設計意圖.
首先:縱向敘述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迪思維
問題一 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徑為4m的半圓,車輛只能在道路中心線一側行駛,一輛寬為2.7m,高為3m的貨車能不能駛入這個隧道?
通過對這個實際問題的探究,把學生的思維由用勾股定理求線段CD的長度轉移為用曲線的方程來解決.一方面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求軌跡方程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在得到汽車不能通過的結論的同時學生自己推導出了圓心在原點,半徑為4的圓的標準方程,從而很自然的進入了本課的主題.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問題來源于實際,應用于實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
通過對問題一的探究,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用坐標法研究圓的方程上來,此時再把問題深入,進入第二環節.
(二)深入探究——獲得新知
問題二 1.根據問題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圓心在原點,半徑為的圓的方程?
2.如果圓心在,半徑為時又如何呢?
好學教育:
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對問題一進行歸納,得到圓心在原點,半徑為4的圓的標準方程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圓心在原點,半徑為r的圓的標準方程.然后再讓學生對圓心不在原點的情況進行探究.我預設了三種方法等待著學生的探究結果,分別是:坐標法、圖形變換法、向量平移法.
得到圓的標準方程后,我設計了由淺入深的三個應用平臺,進入第三環節.
(三)應用舉例——鞏固提高
I.直接應用 內化新知
問題三 1.寫出下列各圓的標準方程:
(1)圓心在原點,半徑為3;
(2)經過點,圓心在點.
2.寫出圓的圓心坐標和半徑.
我設計了兩個小問題,第一題是直接或間接的給出圓心坐標和半徑求圓的標準方程,第二題是給出圓的標準方程求圓心坐標和半徑,這兩題比較簡單,可以安排學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讓學生熟練掌握圓心坐標、半徑與圓的標準方程之間的關系,為后面探究圓的切線問題作準備.
II.靈活應用 提升能力
問題四 1.求以點為圓心,并且和直線相切的圓的方程.
2.求過點,圓心在直線上且與軸相切的圓的方程.
3.已知圓的方程為,求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你能歸納出具有一般性的結論嗎?
已知圓的方程是,經過圓上一點的切線的方程是什么?
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小題有了剛剛解決問題三的基礎,學生會很快求出半徑,根據圓心坐標寫出圓的標準方程.第二個小題有些困難,需要引導學生應用待定系數法確定圓心坐標和半徑再求解,從而理解必須具備三個獨立的條件才可以確定一個圓.第三個小題解決方法較多,我預設了四種方法再一次為學生的發散思維創設了空間.最后我讓學生由第三小題的結論進行歸納、猜想,在論證經過圓上一點圓的切線方程的過程中,又一次模擬了真理發現的過程,使探究氣氛達到高潮.
III.實際應用 回歸自然
問題五 如圖是某圓拱橋的一孔圓拱的示意圖,該圓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時每隔4m需用一個支柱支撐,求支柱的長度(精確到0.01m).
好學教育:
我選用了教材的例3,它是待定系數法求出圓的三個參數的又一次應用,同時也與引例相呼應,使學生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培養了學生建模的習慣和用數學的意識.
(四)反饋訓練——形成方法
問題六 1.求過原點和點,且圓心在直線上的圓的標準方程.
2.求圓過點的切線方程.
3.求圓過點的切線方程.
接下來是第四環節——反饋訓練.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三個小題作為鞏固性訓練,給學生一塊“用武”之地,讓每一位同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找到自信,增強學習數學的愿望與信心.另外第3題是我特意安排的一道求過圓外一點的圓的切線方程,由于學生剛剛歸納了過圓上一點圓的切線方程,因此很容易產生思維的負遷移,另外這道題目有兩解,學生容易漏掉斜率不存在的情況,這時引導學生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結合初中已有的圓的知識進行判斷,這樣的設計對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小結反思——拓展引申
1.課堂小結
把圓的標準方程與過圓上一點圓的切線方程加以小結,提煉數形結合的思想和待定系數的方法 ①圓心為,半徑為r 的圓的標準方程為:
圓心在原點時,半徑為r 的圓的標準方程為:.
、谝阎獔A的方程是,經過圓上一點的切線的方程是:.
2.分層作業
(A)鞏固型作業:教材P81-82:(習題7.6)1,2,4.(B)思維拓展型作業:試推導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3.激發新疑
問題七 1.把圓的標準方程展開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表示什么圖形?
在本課的結尾設計這兩個問題,作為對這節課內容的鞏固與延伸,讓學生體會知識的起點與終點都蘊涵著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在知識的拓展中再次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另外它為下節課研究圓的一般方程作了重要的準備.
以上是我縱向的教學過程及簡單的設計意圖,接下來,我從三個方面橫向的進一步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橫向闡述教學設計
(一)突出重點 抓住關鍵 突破難點
好學教育:
求圓的標準方程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我布設了由淺入深的學習環境,先讓學生熟悉圓心、半徑與圓的標準方程之間的關系,逐步理解三個參數的重要性,自然形成待定系數法的解題思路,在突出重點的同時突破了難點.
第二個教學難點就是解決實際應用問題,這是學生固有的難題,主要是因為應用問題的題目冗長,學生很難根據問題情境構建數學模型,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為此我首先用一道題目簡潔、貼近生活的實例進行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真正走入問題的情境之中,并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從而消除畏難情緒,增強了信心.最后再形成應用圓的標準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模式,并嘗試應用該模式分析和解決第二個應用問題——問題五.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形成了方法,難點自然突破.
(二)學生主體 教師主導 探究主線
本節課的設計用問題做鏈,環環相扣,使學生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從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到應用都是在問題的指引、我的指導下,由學生探究完成的.另外,我重點設計了兩次思維發散點,分別是問題二和問題四的第三問,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為學生設立充分的探究空間,學生在交流成果的過程中,既體驗了科學研究和真理發現的復雜與艱辛,又在我的適度引導、側面幫助、不斷肯定下順利完成了探究活動并走向成功,在一個個問題的驅動下,高效的完成本節的學習任務.
(三)培養思維 提升能力 激勵創新
為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我分別在問題一和問題四中,設計了兩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思路,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問題的設計中,我利用一題多解的探究,縱向挖掘知識深度,橫向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并且使學生的有效思維量加大,隨時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產生有意注意,使能力與知識的形成相伴而行.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預設,具體的教學過程還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向生成性課堂進行轉變.最后我以赫爾巴特的一句名言結束我的說課,發揮我們的創造性,力爭“使教育過程成為一種藝術的事業”.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的重要性質.從知識的網絡結構上看,函數的單調性既是函數概念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后續研究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等內容的基礎,在研究各種具體函數的性質和應用、解決各種問題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函數單調性概念的建立過程中蘊涵諸多數學思想方法,對于進一步探索、研究函數的其他性質有很強的啟發與示范作用.
根據函數單調性在整個教材內容中的地位與作用,本節課教學應實現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別函數單調性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歸納、抽象、概括,自主建構單調增函數、單調減函數等概念;能運用函數單調性概念解決簡單的問題;使學生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函數單調性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運用.雖然高一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函數單調性概念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本節課的學習難點是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形成。
二、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緊扣概念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正確地形成概念。
3、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并順利地完成書面表達。
在學法上我重視了:
1、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啟迪思維,并通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質的飛躍。
2、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函數單調性的概念產生和形成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設計上采用了下列四個環節。
。ㄒ唬﹦撛O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情境)(播放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音樂)。如圖為某地區20xx年元旦這一天24小時內的氣溫變化圖,觀察這張氣溫變化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圖象,提出問題:
問題1:說出氣溫在哪些時段內是逐步升高的或下降的?
問題2:怎樣用數學語言刻畫上述時段內“隨著時間的增大氣溫逐漸升高”這一特征?
[設計意圖]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學生思維的開始,問題是學生興趣的開始。這里,通過兩個問題,引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的好奇心。
。ǘ┨骄堪l現建構概念
[學生活動]對于問題1,學生容易給出答案。問題2對學生來說較為抽象,不易回答。
[教師活動]為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2,先讓學生觀察圖象,通過具體情形,例如,“t1=8時,f(t1)=1,t2=10時,f(t2)=4”這一情形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回答:對于自變量8<10,對應的函數值有1<4。舉幾個例子表述一下。然后給出一個鋪墊性的問題:結合圖象,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區間[4,14]上,氣溫隨時間增大而升高”這一特征。
在學生對于單調增函數的特征有一定直觀認識時,進一步提出:
問題3:對于任意的t1、t2∈[4,16]時,當t1 。╰1) [學生活動]通過觀察圖象、進行實驗(計算機)、正反對比,發現數量關系,由具體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逐步歸納、概括、抽象出單調增函數概念的本質屬性,并嘗試用符號語言進行初步的表述。 [教師活動]為了獲得單調增函數概念,對于不同學生的表述進行分析、歸類,引導學生得出關鍵詞“區間內”、“任意”、“當時,都有”。告訴他們“把滿足這些條件的函數稱之為單調增函數”,之后由他們集體給出單調增函數概念的數學表述.提出: 問題4:類比單調增函數概念,你能給出單調減函數的概念嗎? 最后完成單調性和單調區間概念的整體表述。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的形成來自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難懂、難教和難學,這就需要讓學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經歷“數學化”、“再創造”的活動過程。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幾何形象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從日常的描述性語言概念升華到用數學符號語言精確刻畫概念是本節課的難點。 。ㄈ┳晕覈L試運用概念 1.為了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及時地進行運用是十分必要的。 [教師活動]問題5:(1)你能找出氣溫圖中的單調區間嗎?(2)你能說出你學過的函數的單調區間嗎?請舉例說明。 [學生活動]對于(1),學生容易看出:氣溫圖中分別有兩個單調減區間和一個單調增區間.對于(2),學生容易舉出具體函數如:f(x)=—2x+2,f(x)=x2+2x—3,f(x)=1/x,并畫出函數的草圖,根據函數的圖象說出函數的單調區間。 [教師活動]利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出學生畫出的草圖和標出的單調區間,并指出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出現的錯誤,如:在敘述函數的單調區間時寫成并集。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使學生明了,過去所研究的函數的相關特征,就是現在所學的函數的單調性,從而加深對函數單調性概念的理解。 2.對于給定圖象的函數,借助于圖象,我們可以直觀地判定函數的單調性,也能找到單調區間.而對于一般的函數,我們怎樣去判定函數的單調性呢? [教師活動]問題6:證明在區間(0,+∞)上是單調減函數。 [學生活動]學生相互討論,嘗試自主進行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可能會出現不知如何比較f(x1)與f(x2)的大小、不會正確表述、變形不到位或根本不會變形等困難。 [教師活動]教師深入學生中,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思考問題的進展過程,投影學生的證明過程,糾正出現的錯誤,規范書寫的格式。 [學生活動]學生自我歸納證明函數單調性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流程:取值作差變形定號判斷。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模仿與記憶,數學思想的領悟和學習過程更是如此.利用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親身經歷和實踐體驗,師生互動學習,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四)回顧反思深化概念 [教師活動]給出一組題: 1、定義在R上的單調函數f(x)滿足f(2)>f(1),那么函數f(x)是R上的單調增函數還是單調減函數? 2、若定義在R上的單調減函數f(x)滿足f(1+a) [學生活動]學生互相討論,探求問題的解答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并通過問題,歸納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和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函數單調性認識的再次深化。 [教師活動]作業布置: 。1)閱讀課本P34-35例2 。2)書面作業: 必做:教材P431、7、11 選做:二次函數y=x2+bx+c在[0,+∞)是增函數,滿足條件的實數的值唯一嗎? 探究:函數y=x在定義域內是增函數,函數有兩個單調減區間,由這兩個基本函數構成的函數的單調性如何?請證明你得到的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兩方面的作業,使學生養成先看書,后做作業的習慣;诤瘮祮握{性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實際,對課后書面作業實施分層設置,安排基本練習題、鞏固理解題和深化探究題三層。學生完成作業的形式為必做、選做和探究三種,使學生在完成必修教材基本學習任務的同時,拓展自主發展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符合自身實踐的感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四、教學評價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自信心、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數學發現的能力,以及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串的設計可以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對話可以實現師生合作,適度的研討可以促進生生交流,以及團隊精神,知識的生成和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縝密的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積累、探索能力的長進和思維品質的提高,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節課主要對函數單調性的學習; (2)它是在學習函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又為基本初等函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這一課題的前后章節來寫) 。3)它是歷年高考的熱點、難點問題 。ǜ鶕唧w的課題改變就行了,如果不是熱點難點問題就刪掉) 2、 教材重、難點 重點: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難點: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重難點突破: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思考,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辦法來實現重難點突破。(這個必須要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函數單調性的定義 。2)函數單調性的證明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思想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識 。ㄟ@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更注重教學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新課程標準之處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本著這一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開放式探究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反饋式評價法 2、學法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只是。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影響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法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ㄇ叭糠钟脮r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可適當刪減) 四、教學過程 1、以舊引新,導入新知 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行繪制出一次函數f(x)=x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并觀察函數圖象的特點,總結歸納。通過課上小組討論歸納,引導學生發現,教師總結:一次函數f(x)=x的圖像在定義域是直線上升的,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是一個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適當添加手勢,這樣看起來更自然) 2、創設問題,探索新知 緊接著提出問題,你能用二次函數f(x)=x^2表達式來描述函數在(-∞,0)的圖像?教師總結,并板書,揭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并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數的單調性。 讓學生模仿剛才的表述法來描述二次函數f(x)=x^2在(0,+∞)的圖像,并找個別同學起來作答,規范學生的數學用語。 讓學生自主學習函數單調區間的定義,為接下來例題學習打好基礎。 3、 例題講解,學以致用 例1主要是對函數單調區間的鞏固運用,通過觀察函數定義在(—5,5)的圖像來找出函數的單調區間。這一例題主要以學生個別回答為主,學生回答之后通過互評來糾正答案,檢查學生對函數單調區間的掌握。強調單調區間一般寫成半開半閉的形式 例題講解之后可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后練習4,以學生集體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2是將函數單調性運用到其他領域,通過函數單調性來證明物理學的波意爾定理。這是歷年高考的熱點跟難點問題,這一例題要采用教師板演的方式,來對例題進行證明,以規范總結證明步驟。一設二差三化簡四比較,注意要把f(x1)-f(x2)化簡成和差積商的形式,再比較與0的大小。 學生在熟悉證明步驟之后,做課后練習3,并以小組為單位找部分同學上臺板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過自評、互評檢查證明步驟。 4、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及證明過程,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識。 5、作業布置 為了讓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將采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一組 習題1.3A組1、2、3 ,二組 習題1.3A組2、3、B組1、2 6、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明了地概括本節課的學習要點,讓學生一目了然。 。ㄟ@部分最重要用時六到七分鐘,其中定義講解跟例題講解一定要說明學生的活動)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跟主動性,及時吸收反饋信息,并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內部動機和外界刺激協調作用,促進其數學素養不斷提高。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來自**。我說課的題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質》,內容選自于高中教材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節,課時安排為三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三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包含了兩部分內容:一是事件的關系與運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質,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質為主。它是本冊第二章統計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幾何概型"的基礎。在整個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是新課改以來考查的熱點之一。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應用;事件的關系與運算。 難點: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系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帕私怆S機事件間的基本關系與運算; 、普莆崭怕实膸讉基本性質,并會用其解決簡單的概率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類比、歸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綜合能力; 、仆ㄟ^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學活動,了解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世界的具體情境,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實驗觀察、質疑啟發、類比聯想、探究歸納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擲骰子的試驗中,我們可以定義許多事件,如: c1=﹛出現的點數=1﹜,c2=﹛出現的點數=2﹜ c3=﹛出現的點數=3﹜,c4=﹛出現的點數=4﹜ c5=﹛出現的點數=5﹜,c6=﹛出現的點數=6﹜ D1=﹛出現的點數不大于1﹜D2=﹛出現的點數大于3﹜ D3=﹛出現的點數小于5﹜,E=﹛出現的點數小于7﹜ f=﹛出現的點數大于6﹜,G=﹛出現的點數為偶數﹜ H=﹛出現的點數為奇數﹜ 、乓砸肜械氖录㧟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為例講授事件之的包含關系和相等關系。 、茝囊陨蟽蓚關系學生不難發現事件間的關系與集合間的關系相類似。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對應起來。 「設計意圖」引出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事件之間的關系與運算 2、探究新知 、迨录年P系與運算 ⑴經過上面的思考,我們得出: 試驗的可能結果的全體←→全集 ↓↓ 每一個事件←→子集 這樣我們就把事件和集合對應起來了,用已有的集合間關系來分析事件間的關系。 集合的并→兩事件的并事件(和事件) 集合的交→兩事件的交事件(積事件) 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幫助學生區分集合關系與事件關系之間的不同。 。ɡ纾簝杉螦∪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或者屬于集合A或者屬于集合B;而兩事件A和B的并事件A∪B發生,表示或者事件A發生,或者事件B發生。) 「設計意圖」為更好地理解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打下基礎, 、扑伎迹孩偃糁粩S一次骰子,則事件c1和事件c2有可能同時發生么? 、谠跀S骰子實驗中事件G和事件H是否一定有一個會發生? 「設計意圖」這兩道思考題都很容易得到答案,主要目的是為引出接下來將要學習的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讓學生從實際案例中體驗它們各自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强偨Y出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概念,并通過多媒體的圖形演示使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它們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染毩暎和ㄟ^多媒體顯示兩道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們能夠及時鞏固對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學習,加深理解。 、娓怕实.基本性質: 、呕仡櫍侯l率=頻數/試驗的次數 我們知道當試驗次數足夠大時,用頻率來估計概率,由于頻率在0~1之間,所以,可以得到概率的基本性質、 。ㄍㄟ^對頻率的理解并結合前面投硬幣的實驗來總結出概率的基本性質,師生共同交流得出結果) 3、典型例題探究 例1一個射手進行一次射擊,試判斷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對立事件? 事件A:命中環數大于7環;事件B:命中環數為10環; 事件c:命中環數小于6環;事件D:命中環數為6、7、8、9、10環、 分析:要判斷所給事件是對立還是互斥,首先將兩個概念的聯系與區別弄清楚 例2如果從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張撲克牌中隨機抽取一張,那么取到紅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塊(事件B)的概率是1/4,問: (1)取到紅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事件c是事件A與事件B的并,且A與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與事件D是對立事件,因此P(D)=1—P(c).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道例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去。 4、課堂小結 、爬斫馐录年P系和運算 、普莆崭怕实幕拘再| 「設計意圖」小結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回味與深化,使知識成為系統。讓學生嘗試小結,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補充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識。 5、布置作業 習題3、1A1、3、4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的布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并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五、板書設計 概率的基本性質 一、事件間的關系和運算 二、概率的基本性質 三、例1的板書區 例2的板書區 四、規律性質總結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數學經典說課稿11-25 高中數學說課稿06-09 高中數學《集合》說課稿07-22 高中數學《數列》說課稿01-18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3-08 高中數學向量說課稿09-09 高中數學說課稿12-12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范文12-11 高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3-03高中數學的說課稿14
高中數學的說課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