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說課稿
說課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之間進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下面是由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爬山虎的腳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教學分析(包括教材、學生、教法及學法)
《爬山虎的腳》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中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形象性,提高教學效果,我采用電教手段直觀演示、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看(感性認識)動腦想(進行理性飛躍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么樣一腳一腳爬上墻的。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語表達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結合觀察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操。
三 教學重點
(一)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二)明白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
四 教學難點
明白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五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爬山虎
下面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介紹:
六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1.一開始上課,我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課文中關于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過程,學生往往觀察不到,于是我利用課件演示這一過程,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多么仔細。
3.之后播放課文所描寫有關爬山虎葉子的圖片,理解“均勻” 、“空隙”等詞語。
4.通過視頻資料展示爬山虎的葉子,體會“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了波紋,好看得很。”的動態藝術。
{這一設計是因為對于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以及鮮嫩、茂盛。滿墻的葉子在微風的吹拂下漾起層層的波紋,這樣一幅優美的情景,則是靜止的插圖和單純的文字難以描述的。所以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欣賞、觀察和思維能力。學生就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到文中的美景,對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體驗。朗讀課文時,學生就能讀出情感,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細致觀察,建構新知
本環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和形狀。由于我班學生對爬山虎缺乏認識,對隱藏在葉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腳更是缺乏了解。所以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我采用電教手段直觀演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實物來觀察爬山虎:
a、腳的位置; b、腳的形狀; c、腳的顏色 這是課堂上學生觀察爬山虎的情景。
2.讓他們對爬山虎的腳有個大致了解。
3.【課件展示】我借助課件讓學生更進一步觀察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形狀,并通過朗讀描寫腳的句子,來想象爬山虎的腳生長的動態效果。由于它的生長過程比較慢,學生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認真觀察,不會發現爬山虎腳的生長情況,所以我利用動畫演示讓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過程有更直觀更深刻的印象。
4.在這一部分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抓住觀察事物的方法。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二是連續觀察(所以才會發現原先直的細絲,后來變彎了。借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段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及自主發現探索能力。在學習爬山虎的腳的生長情況一段時,學生若不仔細讀書,難以準確地弄清楚腳的位置和形狀,利用多媒體的演示,使課文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既使學生牢固掌握課文內容,深化了對教材的認識,又有利于激發他們參與探究的興趣。為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用腳爬的打下基礎。}
(三)形成評價,自我完善
在這一部分我重點解決爬山虎的腳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一教學難點。
1.首先讓學生劃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爬墻的動詞(觸\變\巴\拉\彎\貼)。相互交流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在交流時學生往往把爬山虎的腳爬的過程和動物爬墻混在一起,所以
2.我利用【播放爬山虎爬的動畫】讓學生完整地觀看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腳先是“觸”著墻,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并由直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加上老師適當的引導和講解。學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其它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一只新腳。本課的重點、難點便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迎刃而解了。}
{這個簡略的教學方案強調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將抽象的不易觀察到的爬山虎腳的爬墻過程用多媒體演示,可以從微觀上對爬山虎的爬墻過程建立準確的認知,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事物的印象,并在創設生動的語言環境中,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過渡: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會怎么樣呢?播放課件讓學生明白沒有觸著墻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
4.之后請同學來談談采爬山虎時的感覺。因為能夠采到爬山虎的同學很少,還有多數同學體會不到爬山虎的腳到底在墻上巴的多么牢固。
5.我通過【播放視頻】學生便很清楚的明白(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
6.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之后。便自然而然的體會爬山虎的腳多么具有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
(四)鞏固練習,歸納總結
1.出示練習,按課文內容填空。
2.結合平日實際談談從中能受到什么啟發?
爬山虎的腳長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每根細絲象_______。細絲的顏色是_____。觸著墻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______,顏色也逐漸變成______。它的腳_______在墻上相當牢固。作者是從_______和_______兩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腳的。
{設計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練習,鞏固本課教學成果,加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留心和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后指定的段落。
2.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注意觀察植物的葉、莖、花、果等。
{設計意圖:鞏固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默記課文的能力,讀寫結合,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于實際。}
(六)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形狀: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的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七)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采用信息技術與課文相整合,通過動畫向同學們展示了爬山虎的葉子從嫩紅到嫩綠以及腳的生長過程爬墻過程,渲染了課堂氣氛。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變得鮮活、直觀,同學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匆娡瑢W們個個學習勁頭高漲,讓我感受到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優勢。這是學生們課下自己仿照課文觀察植物寫的小片段。
【爬山虎的腳說課稿】相關文章:
爬山虎的腳教案08-26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1-25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8-22
小學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8-25
小學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說課稿11-22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精篇11-10
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0-15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及反思08-25
爬山虎的腳公開課教案09-23
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6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