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蜜蜂引路》說課稿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改進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如何合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認識為特點,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學生語言和思維訓練,發展學生認識能力。
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呢?
一、根據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步驟,安排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從頭讀到尾,腦子里就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學生有了一個整體印象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理解,這就是從整體到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理解后,再回到整體上來理解。后一個整體理解比起前一個整體理解,認識提高了,加深了。因為它經歷了概括提高的過程,因此獲得的認識也就更完整更深刻。
教給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學習步驟,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逐步深入的學習方法,而且使學生初步懂得:認識事物既要看整體,又要看部分,還要看部分和整體的關系。這樣就為逐步提高認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我在教《雷雨》一課時,先引導學生抓住雷雨的主要景色,從整體上觀察圖畫。有了一個總的印象后,再指導學生對照,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細觀察,逐段學習,看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特點各是什么?然后幫助學生概括出:
雷雨前:滿天烏云,空氣悶熱,刮大風,雷鳴電閃;
雷雨中:雨越下越大,時間不長;
雷雨后:空氣清新,出現彩虹,池塘里水滿了。
每學完一部分,幫助學生概括一下,使學生的認識上升一步,同時又與下一部分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條理化。最后從整體上來一個回合,使學生從雷雨的出現、發展、變化過程中概括出雷雨的特點,初步了解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的認識從感性提高到理性。這就是一個認識上的飛躍。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認識不斷向前發展
課堂教學中設計提問是很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把作者、教師、學生三條思路揉合在一起,像一把把鑰匙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怎樣設計課堂的提問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基本功訓練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好幾個主要問題,并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自己設計的問題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在課堂提問之中,一步步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的思維推向前進,促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地去理解課文,提高認識水平。教師的提問要抓住重點,盡量做到少而精,要有啟發性,問題的語言要淺顯,明白,兒童化。
比如《種魚》這一課,是由三幅圖組成的看圖學文。通過小貓種魚這一有趣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小貓為什么收不到魚的道理。
第一段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農民把玉米種在哪兒?(2)到了秋天怎樣?你從哪兒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設計這兩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把玉米種到地里,到了秋天是會有收獲的。第二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農民把花生種在哪兒?(2)玉米和花生為什么要種在地里?(3)到了秋天怎樣?通過上述問題,把玉米和花生聯系起來,讓學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植物,把它們種在地里,是會有收獲的。第三段設計了三個問題:(1)小貓看見農民種玉米、花生心里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2)小貓能收到很多魚嗎?為什么?(3)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通過這幾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事物的規律:玉米、花生和魚的生長條件是不一樣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種在地里;魚是養在水里的動物,是不能種在地里的。最后通過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魚呢?這一問,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與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向前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注意兒童的認識是怎樣提高的
兒童學習一篇課文,從開始到結束,思維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我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注意掌握這個過程,并引導學生去經歷這個過程。
以《一粒種子》為例,我著重抓了三點:(1)抓事物之間的聯系:種子發芽跟溫度、水分、土質的聯系;春天與萬物生長的聯系。(2)抓事物的發展變化:種子發芽出土經歷了四個階段,有意識引導學生注意這四個階段的變化。(3)抓詞、句、段之間的聯系。特別是抓住重點段落,從詞、句到段之間的聯系,從中了解種子發芽的條件和經過。
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挺一挺”。每次挺一挺都說明種子在一定條件下的變化,成長,反映了種子發芽的主要變化過程。我就抓住這四個“挺一挺”,啟發學生思考:什么叫“挺一挺”?種子為什么要“挺一挺”?種子每次挺一挺,自己有什么變化?大地上又有什么變化?從中揭示了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以及跟季節氣候的關系。當學生對種子發芽的'經過有了具體印象之后,我又引導學生對現象加以綜合概括,抽象提高,讓學生說說: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哪些外部條件?學生經過思考、消化、懂得了氣候溫暖,水分充足,泥土松軟是促使種子發芽的必備條件。
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既有了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又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概括,他們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初步了解了一點植物常識,而且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認識能力。
四、把學習語文、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有機地結合起來
閱讀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認識事物。體會思想感情三者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語言文字掌握得好,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就深刻;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得就更真切,并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引導學生體會思想感情時,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文章的詞和句為依據,并把詞和句放到語言環境中去加以體會。
《大海的歌》這篇課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文字,描繪了海港繁榮的景象和大海美麗的景色,歌頌了欣欣向榮的祖國,歌頌了社會主義四化建設。教學這一課時,我采取了圖文結合的方法,讓學生看圖讀文,跟隨作者步入畫境,同時抓住描述海港景色的關鍵詞句,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學生的心情跟隨作者的感情在激蕩,耳邊仿佛鳴奏著大海呼嘯的濤聲,聽到了大海在歡樂地歌唱。他們豪情滿懷地說:“海港兩岸,裝卸吊車,海輪在歌唱;大海里,石油鉆探船在歌唱;整個大海在歡呼在跳躍,在歌唱,歌唱偉大的祖國像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繁榮富強。這是一曲贊美偉大祖國的頌歌,是一曲振興中華,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凱歌。”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推進,步步加深,師生都沉浸在愛國主義情感的海洋之中。
教案實錄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第三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讀課文第三段)
師:好。小朋友,列寧的住處在哪兒?要是你們能說出來,我就把它畫出來,好嗎?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師:(邊板畫示意圖邊說)這座小山離莫斯科不遠,山下有一條小路,列寧邊走邊看,看到了花叢。誰能說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叢在路邊。書上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說明花叢在路邊。
師:對了,花叢在路邊。(邊說邊畫花叢)那么,園子在哪兒?
生: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師:你怎么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生:因為書上說那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說明花叢離園子不太遠,所以我知道園子在花叢的附近。
師:對。(邊說邊畫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養蜂人的小房子在園子旁邊。
師:(板畫房子)房子旁邊還有什么?
生:房子旁邊應該畫上幾個蜂箱,因為養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邊。
生:所以列寧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板畫蜂箱)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已經能讀懂書,把這些地方搞清楚了,F在誰能看著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連起來說說?
生: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條小路。小路旁邊有花叢。離花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養蜂人的家,因為養蜂人在園子里放了許多蜂箱。
生:(齊鼓掌)
師:說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生:(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
師: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么?(板書:發現)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個養蜂人的吧?
生:列寧還會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養蜂人的家了。
師:說得好極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兒呢?于是列寧仔細地觀察。(板書:觀察)什么叫觀察?
生:觀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細地看。
師:對了,還要一邊看一邊想。那么,列寧觀察什么?他是怎樣觀察的呢?請一位小朋友讀第二句話,我們大家看圖。
(生讀第二句話,師在圖上添畫蜜蜂)
師:讀得很好。列寧在觀察什么?
生:列寧在觀察蜜蜂飛行的方向,看這些蜜蜂飛到哪兒去。
生:列寧看見這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
師:這些蜜蜂飛進去為什么不出來了呢?
生:因為這些蜜蜂已經飛到家了。
生:要是沒有到家,它們還會繼續往前飛。
師:對了。這時列寧繼續觀察,又發現了什么?
生:發現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
師:你們想這所小房子是誰的?為什么?
生:這所小房子是養蜂人的。因為養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養蜂人為了照看蜜蜂,總把蜂箱放在自己旁邊的。
師:對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養蜂人的家。那么,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生:(讀第三句)
師:這句話說什么?
生:列寧親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證明列寧的觀察是完全正確的。
師:對了。觀察是不是正確,只有通過試一試才能知道。課文中哪個詞證明列寧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樣?
生:果然。
師:對了。大家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生:(齊讀)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
師: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下面我們把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等一下我還要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
生:(讀第三段課文)
師:好,誰會看圖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說。
生: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列寧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養蜂人養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著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養蜂人了嗎?于是列寧仔細的觀察,發現這些蜜蜂采了蜜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總是和養蜂人住在一起的,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養蜂人的家吧?列寧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列寧就是這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
師:說得好極了。
(師生鼓掌)
師:小朋友,養蜂的人看見列寧會怎么想呢?我請一位小朋友讀讀第四段課文。??讀。
生:(讀第四段)
師:讀得很好。小朋友,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說話?
生:(熱烈爭論)
我說是養蜂人在說話,因為他張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見列寧來很高興。
書上說養蜂的人是驚訝地說?墒菆D上的養蜂人已經不驚訝了,笑嘻嘻的。說明他的話已經說過了,這時候是列寧在說話。
我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書上“列寧笑著說”,圖上的列寧正在笑,所以是列寧在說話。
我也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列寧用手指著蜜蜂笑著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這兒來的!别B蜂人聽了恍然大悟,也高興得笑起來。
師:現在老師根據書上說的表演一下,你們看到底是誰在說話。(師邊做動作邊有感情的朗讀,表演后)誰在說話?
生:(齊呼)列寧。
師:小朋友,你們很聰明,不僅讀懂了課文,還像列寧一樣會觀察,會思考,真能干!老師也認為是列寧在說話,因為列寧用手指著蜜蜂,微笑著告訴養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養蜂人見到列寧為什么會感到驚訝呢?
生:因為列寧不知道養蜂人住在哪兒,今天突然來到了養蜂人的家,所以養蜂人感到很驚訝。
生:列寧是偉大領袖,今天來看望一個普通的養蜂人。這是養蜂人沒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驚訝又激動。
師:對了。那么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養蜂人說的話?好,你來讀。
生:(很有感情地讀)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師:讀得好。驚訝得眼睛都睜大了。列寧的話要讀得很親切,很有風趣。誰來試一試。(生紛紛舉手。都想試一試)
生:(讀列寧的話,邊讀邊學圖上的列寧做手勢)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生高興地笑了)
師:讀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導?
生:向導就是帶路的人。
師:那么在這課書里,列寧指的向導是誰呢?
生:(齊)蜜蜂。
師:對了。是蜜蜂。但是你們想,蜜蜂真的能當向導,能引路嗎?(點課題)
生:不能。
師:那么,列寧是靠什么找到養蜂人的呢?
生:列寧有豐富的知識,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飛回蜂房去。列寧跟著蜜蜂走就找到了養蜂人的家。
生:列寧是靠動腦筋,想辦法,仔細觀察找到養蜂人的。
師:對了。列寧是靠動筋,想辦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后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學語文《蜜蜂引路》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范文《蜜蜂引路》11-14
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蜜蜂引路》11-10
小學語文二年級《蜜蜂引路》說課稿08-20
小學語文《假如》說課稿01-13
小學語文說課稿01-03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1-12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10-14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08-20
小學語文《風娃娃》說課稿01-10
小學語文《自己去吧》說課稿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