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1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后少走彎路。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
今天在德源學校參加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培訓,一天培訓頗有收獲。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梢蚤_個辯論會,問題越辯越明。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顒邮菍W生自己的親生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采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
xxx年8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江西省教育廳組織的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廖洪森教授給我們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塊:修訂新教材的目的和新舊教材之間存在哪些區別。在將近兩天的培訓中,我在洪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洪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區域維度、理論維度、個體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洪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洪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洪廖森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3
20xx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參加了全縣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培訓,培訓時間雖短,卻讓我感受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譚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通過培訓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
教材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譚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4
8月22日,為期兩天的小學三至六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開始了,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醒大家認真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小學階段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通過本次培訓,我對于《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學階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我通過培訓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行為合乎規范,要比記住許多該方面的知識、名詞、條例法規更為重要,這門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說出來,而是要他們通過自身體驗、探索、討論和總結后做出來。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從小學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體系和較高的公民道德素養,為他們以后在法治社會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5
9月11日,雖然天空下著綿綿細雨,但是也阻擋不了工作室成員參加培訓學習的腳步。來自中原區教研室的教研員王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讓兒童生活更美好,讓兒童成長更精彩》。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時間,但是受益匪淺。
王老師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三個方面為我們進行教材的解讀與分析。王老師在調研聽課中發現,教《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脫離了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課堂教學也就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生觸動和影響,孩子理解不到、體驗不到、也用不到,這樣的道德學習也就成為一種無意義、無實效的學習。針對這些問題,王老師為我們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有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脫離社會、家庭、學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學校生活與社會、家庭、學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說到底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實際脫節、背離的原因。那設置這門課究竟是為了什么?它承擔什么樣的教育任務?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聽了王老師的報告,感覺責任重大,部編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強調:“回歸兒童生活”是針對傳統德育“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弊端提出來的。傳統德育不能滿足學生生動活潑發展的內在需求,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使品德課脫離了生活實際,只有讓品德教育回歸兒童生活,才會有知行和諧統一的可能,才會使品德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程。我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呈現的話題、范例引導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和優化教學內容,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構思能在課堂教學中生動地體現出來。這樣,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課程標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也做了明確的定位:“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教學中,我們要始終把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的核心素養貫徹德育的全過程,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能動搖。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作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認真鉆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節課上好。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6
七月七日參加了由涪陵區教委組織的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時間兩天,上午聽了一年級和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示范課各一節,并觀看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講話視頻,下午聽了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和縣小學教研室鐘曉菊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詳細解讀。這一天的培訓,總體感覺是嚴謹且高效,受益匪淺。
伍才英老師上的一年級《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學生感受校園里的各種鈴聲,通過聽一聽、辨一辨、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校各種鈴聲的含義,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樂生活”的“法治”教育。這節課在兩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組織教學,針對剛入學的孩子,采用對口令、小組競賽、表揚激勵等方式,行之有效,課堂井然有序,彰顯了教師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園童謠”,學生對“鈴聲下的規范”學得快,記得牢。
羅英老師上的二年級《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巧妙地把對中秋的學習,用找中秋、知中秋、過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動貫穿其中,并緊密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既了解了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又得到了“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的情感體驗。
聽了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我們懂得了,這次中央統編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決教材存在問題和不足的需要,我們要從落實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提升教育質量等高度充分認識新編教材的意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三科統編教材的思想和內容,從理念層面,一是要突出德育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為重,三是要突出基礎為先,四是要突出創新為上。在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內容。對統編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視,二要強化培訓,三要加強教研,四要落實保障措施,五要加強輿論引導。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鐘曉菊老師的培訓,從統編教材的新變化、教材的編寫思路有及教材解讀和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兒童日常的生活當中。知道了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接受以權利義務、公平正義、責任擔當為主的法治教育,長大后便更有希望成為一名具備規則意識、程序觀念等法治意識的公民。鐘老師的培訓通過課件全面展示,生動而且具體,使人印象深刻,對我們今后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培訓是短暫的,付諸實踐是我們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經常復習培訓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的教育理論作指導,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7
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獲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為訓練,使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8
20xx年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F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老師和章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9
一、指導思想明確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二、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回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三、教育理念創新。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發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回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新教材體現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體現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群體的融合。
四、教學方式合理。
1、新教材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榜樣學習。新教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里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很短,但在南師大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0
“小學《道德與法治》鄉村教師教學競賽暨課堂有效教學研討會”在攸縣江橋小學如期舉行,六位來自不同區縣的鄉村教師給我們展示了精彩的課堂,也給我帶來了許多教學上的啟示。
其中,六位老師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則是每位參賽教師都認真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將他們對教材的解讀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原點和依據,主要體現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定位都源于教材傳遞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知道道德與法治課程課程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一定要結合自己對學科課程標準、教學用書的理解,準確解讀教材,體會教材傳遞的核心價值觀,才能確保教學目標定位的精準。六堂賽課中,《這些是大家的》、《愛護公物》兩節課中滲透的公共意識,《大家排好隊》中教師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都體現了教師對教材核心價值的準確把握。只有我們準確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提煉核心價值,才能實現由知識教學向學科價值教學的飛躍。
其次,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基本遵循教材內在的邏輯順序。
眾所周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遵循“按兒童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生活邏輯為核心”這一設計理念,教材編寫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清楚的邏輯順序,每一課基本遵循“是什么一為什么一怎么做”這一邏輯順序,體現了由知到行的提升,引導學生實現道德的自主建構。《父母多愛我》的教學板塊就清晰地體現了教材的邏輯順序,第一板塊“發現愛”告訴學生什么是愛,第二板塊“理解愛”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有些我們不能接受的方式也體現了父母的愛,第三板塊“表達愛”則告訴學生愛要大聲說出來,讓父母都知道我們的愛。道德與法治教材既是學本,也是教本,只有我們理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理清了教材的邏輯順序,并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課堂教學板塊才能清晰,教學環節才能層層遞進,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有效。
最后,每位教師都堅持以生活為本源,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融合。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雖然精心選擇了典型的案例,卻無法適應每個學校、班級、學生的具體生活,因此我們除了要使用好教材中的資源,更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素材,作為教學的資源!陡改付鄲畚摇分谐鍪緦W生父親的'工作環境,學生母親所寫的信,幫助學生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愛護公物》中播放校園新聞,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愛護公物;《亮出我自己》中直接讓學生上臺展示才藝,將學生才藝表演的表現作為課堂的資源。這些都是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教材資源的補充,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解決他們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能止于教材,而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父母多愛我》中出示學生父親的工作環境,學生母親所寫的信,幫助學生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愛護公物》中播放校園新聞,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愛護公物;《亮出我自己》中直接讓學生上臺展示才藝,將學生才藝表演的表現作為課堂的資源。這些都是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教材資源的補充,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解決他們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能止于教材,而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1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2
肩負著學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部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身是《小學品德與生活》《小學品德與社會》,根據國家、省、市各級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級開始,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培訓教師的培訓講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他們的身上,透出一種智慧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后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領悟。
如今,培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行了一半,以下是這幾天我對這幾次講座的淺薄的見解與體會:
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成尚榮老師的《道德教師的專業成長》,我雖然不是專業的道德教師,但被成尚榮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深深吸引。因此,對這堂課非常有興趣,津津有味地認真聆聽成老師的獨到見解。
首先,成老師論述了道德和法治的關系,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而這門課程,是一門道德與法律的相結合的課程!胺ㄖ问菍Φ赖碌闹危赖率亲罡叩姆,道德在人們心中,離不開道德的滋養。”我對成老師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感觸,這句話我的見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沒有法治,道德會被隨意破壞與踐踏,法治約束著我們的行為,朝著道德的方向發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體現,法治應該是為道德服務的,如果法治背離的道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種情況下,法治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道德還是對法治的一種補充。兩者是相互依存、支撐與補充的。接著,成老師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論述了道德教師該如何進行專業成長,我從中收獲良多,不僅清楚了國內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國外道德教育的成果?偠灾,通過這次講座,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課,雖然的一個老師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萬萬的老師也是由一個教師組成,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好,我國的國民素質、道德水平才會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才會越來越好。
第二場是孫彩平老師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低段教材整體解讀》,孫老師這堂課讓我們非常直觀的認識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非常有指導意義。
專家講到新舊教材的不同,并進行了對比,新教材將德育與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實《課標》要求和大綱精神,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傳承的過程,還講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工作要求。專家還列出了小學一二年級法制教育圖譜,并列舉了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單元課例,教材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想象力,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啟發,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良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成長。
另外,汪鳳炎老師的《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講座也讓我記憶猶新,對今后我教學有著很重要指導性意義。
首先,汪老師提出,“為什么要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的這樣一個命題,他是從“德多才少”、“才多德少”這兩點來加以解釋。而我聽后的見解是,德和才一樣重要,有才無德比有德無才更危險,就像我曾經和學生開過一句玩笑話說的那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睘槭裁催@樣說呢?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有頭腦、有技術、有能力,他們如果做壞事,造成的社會危害會更大。所以,我們作為一個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備,也就枉為人師了。然后,炎老師從理論基礎、具體措施這兩方面提出,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教師,他的智慧與理論讓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體運用到我的教學生活當中去。
還有很多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來。他們的智慧、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著我的教育職業生涯。此次培訓進行到這里,我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3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之文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讀,收獲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確了今后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節,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只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向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秘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說》,第16課的《新心愿》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著榜樣過于成人化,事跡過于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范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范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著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的種子,讓這門課程真正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4
7月26日,為時一天的小學教材《道德與法治》培訓緊張而有序。上午學習了視頻的重要講話。以及陳禾根主任對新編教材的理解和分享。下午聆聽了駱帥老師對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具體措施和建議。一天下來,真是受益匪淺。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法治中國"的建設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須選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7年9月在中小學起始年級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這門課程的開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體現了中央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的治國理念,體現了貫徹黨和國家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彰顯了中華文化特色,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需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是價值觀的教學,不是知識的教學。培育和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觀就是課程和教學中的"最大公約數",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以核心價值觀來統領教材和教學。
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經過培訓、學習,正像一支訓練有素大軍的先行者。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構建中,將會把道德與法治教育深植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讓道德與法治教育有魂、有根、有文化的境脈,有歷史的縱深感和厚重感。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5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本校網絡直播的教科版小學《道德與法制》教材培訓研討會。會議的內容主要分為兩位專家的講座:方麗敏老師《德與法融合,教與學互動》,安子琴老師《凸顯學科特色,助力學生成長》。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和別人交流的難得機會,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獲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并茂,抽象問題直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并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后、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據方老師介紹新教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了“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后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6
11月21-23日,跟隨團隊,我全程參加了20xx年xx市小學《道德與法治》鄉村教師教學競賽暨課堂有效教學研討會的活動。在本次活動中的所見所聞,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xx區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為何能在核心團隊建立之后的短短兩年內取得許多成績?我的姐姐妹妹們做了什么呢?根據本次活動,我總結出了幾個要點:
1、活力互動,建立共同認知
既然是團隊,就要有團隊精神和團隊凝聚力。如何打造團隊意識,提高團隊凝聚力?xx區的做法是,讓全體成員參加每一次的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充分互動,建立共同的認知,打造團隊意識。
在本次活動中,xx區選送了一節課,由譚家塅小學譚偲老師執教《防止溺水珍愛生命》。譚偲老師是新接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從第一次試教到最后一次磨課,全體核心團隊教師全程跟蹤,群策群力,摳住一個個字眼,替換一張張圖片,幫助譚老師盡快了解學科特點,希望能打造出一節精品課來。
作為炎陵的幫扶團隊,面對同樣是零起點的解芳蓮老師,團隊成員同樣用心觀課、精心構課。賽前,邀請她到xx區來試教,一天內連續兩次試教兩次幫助她修改教案。到了賽課地點,發現上課的學校與我們預設的環節相悖時,我們團隊又一次加班加點給她改教案,甚至細致到幫她設計好每一句的過渡語,賽前的導課一直延續到凌晨兩點。
最后,這兩堂課均獲得一等獎。這個一等獎,既是對執教老師的認可,更是對課例背后的團隊成員的認可。在這樣的觀課磨課活動中,集體的智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團隊的成員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凝聚在一起了。
2、時刻研討,認識課程本質
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是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科特點。xx區的團隊在譚超艷老師的帶領下,時刻在研討。
21日下午,在聽了三節課后等待晚餐的空隙里,老師們就開始針對課堂進行研討了。而在之后的活動中,大家利用微信,即時對課堂上的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研討內容包括目標設定、教師評價、學生活動效果、活動設計、教材解讀等方面。
這樣的方式,不僅及時、高效,能讓老師們在課例解讀中進行反思,提高自己對學科的認知,而且往往還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李碧波、漆巍兩位老師對課堂有效性的思考已經得到了全體成員的.認可,湯依人、孫倩倩、田喜等老師對課堂的再設計也有了新思路。
3、分享理念,傳遞學科文化
團隊要發展,壯大隊伍是一個必要的條件。xx區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團隊在創立后就一直吸引著對這個學科有思考、有行動的教師。僅僅在20xx年下學期,就吸引了劉艷蓉、周星星、周策、孫宏宇、湯依人等老師加入研討,在研討活動中,團隊的骨干在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時,也就是在向新成員傳遞著學科的理念、學科的文化。
而這些新加入的老師,分布在楓溪、立人、何家坳、高家坳這幾所學校中,他們將作為種子,在各自的學校里,帶動其他教師進行教材的解讀、課例的研究,推動本學科在學校的發展。這對推動整個區域的學科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4、借助力量,提升團隊實力
依托專家,是助推教師個人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設團隊、提高團隊實力的重要途徑。
在本次活動中,團隊成員緊跟xx市教科院余民老師的步伐,認真聽取他對比賽課例的點評,及時進行整理和分享,希望能讓這種精彩刻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還積極與湖南省道德與法治學科名師工作室的譚自云老師對課堂的預設與生成進行了深層次的交流。
通過與專家面對面的交流,團隊成員得到了理念上的提升;13節課例,13次思考,13個評課,13次課堂重構,對課堂實踐來說,則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而在本次賽課中,xx區團隊的李碧波老師、周轉老師臨時接到課例解讀的任務,在任務驅動下,兩位老師在目標設置、教材解讀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考。不得不說,沒有這次的學習之行,這兩位老師就不會獲得這樣的機會。
團隊要發展,路途定漫漫。但是,只要根據這幾個要點繼續發展,我們的團隊必然能獲得更好的發展。而現在我要做的,就是不讓自己的腳步停下來,跟上團隊,就一定能不斷成長!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7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課程標準確定了道德與法治課要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讓道德與法治課程由過去的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變為受學生喜歡的新穎有趣的新課程。
對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新課程下如何開展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第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好每一節課,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備課不但要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更重要的是要鉆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完成道德與法治課重教學的任務,使道德與法治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統一的整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人格意義上說,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從主體轉為主導,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恢復到主體地位上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興趣大減。因此在課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第四,要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小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說對或錯。對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采用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夠上好道德與法治課。此次培訓受益匪淺,這對我以后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我也會不斷地努力學習,做好自己的工作。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8
感覺很久都沒有遇到過這樣質量高的培訓了。這次學習,讓我收獲匪淺?傆X得意猶未盡,還想繼續學習,讓更多精彩的知識和思想進入自己的大腦中,指導自己的教學。
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道德與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讓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從行動上去影響學生。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現、表揚學生優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澳銈冊趺锤愕摹敝粫炎约和葡蚝⒆拥姆疵,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級的辨析式環節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坝凭玫臍v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19
此次培訓是由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霍老師給我們講解,講解的主題是做有情懷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教材對我們老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明確了課程性質,緊扣課程目標
培訓中,霍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區域維度、理論維度、個體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學問、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學問、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學問、技能中來培育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學問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學問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奇、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晰的熟悉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學問點的組成,以及學問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分,洪老師所供應的'學問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特別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熟悉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老師自身的素養,也有助于培育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楚地熟悉并把握好課程學問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學問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楚地熟悉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老師來說是特別有必要的,也是特別有意義的。
三、熟悉到應當如何把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霍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熟悉到應當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當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把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學問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熟悉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老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育。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學問點中輕松開心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霍老師精彩的敘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把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珍貴經驗。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0
5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上杭縣第三屆城區小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研聯盟成果展示暨學科專題培訓活動〞,活動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上午,但活動容量卻不小,聽了三位老師的優質課和專家的一個專題講座,收獲滿滿。
不管是三位老師的優質課,還是專家的講座,都給我一個很深的感觸,那就是:社會是學生學習和開展的大課堂,是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根本特征,是培養“社會人〞的必經之路。
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會生活中人們因處理復雜的相互關系而產生道德,隨著社會的開展才有了法治,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中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這一框框,應把兒童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系他們的現實生活,不但把他們看成學校里的一個小學生,還要把他們看成社會上的一個小公民,讓我們的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則,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1.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內容也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曾興俊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藍曉霞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制品,了解它們的作用,邱羿昕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說?,收集了自來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課中,教師都有涉及相關社會規則、法律標準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表達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學習時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局限與課本,更多地來自于社會生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并維持秩序,指引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2.多樣性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說教,三位老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像音樂課一般的放聲歌唱,有像美術課一樣的剪紙、貼畫,還有像語文課一樣的美讀詩文,又有像數學課一樣的計算明理……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表達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3.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作為綜合性課程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更應突出這一理念。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設計了同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二〕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鐘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說,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三〕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鐘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說,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
教師的教影響著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著教師的教,不管是從學生的開展出發,還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學都必須做到“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1
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在三天的時間里,主要聽了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受益不淺,感受頗深,F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下匯報。
一、人教版課標教材特點回顧
1、突出背景,強調本質,注重應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親和力”
2、改進教材呈現方式,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3、強調基礎性,堅持“四基”不動搖,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4、重視思想方法,立足學生發展,提高教科書的“思想性”
5、加強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聯系,突出教科書的聯系性
6、體現政治學科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反映政治學科在其它科學和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7、積極探索政治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適當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
8、體現層次性和選擇性,將配套教材作為教材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總之,課標教材特點現代性---更新知識載體,改變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術。
課程性質變化主要體現有兩個方面:
1、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以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
對新課標的重要修改有:
1、彰顯生命教育主體;
2、突出法制教育;
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4、加強媒體素質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學生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補充“了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工匠精神”;
9、增加“體會承擔社會責任”;
10、重視代際間的雙向互動和共同成長。
二、教材修訂的實際做法
1、調整結構、增減內容,構建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心理的教科書體系
合理的結構體系是教科書育人的載體,通過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學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構成的,浩如煙海的政治知識是如何被選擇和組織起來的。因此,教科書的體系結構構建,體現了教科書的育人價值。
從各領域內容的前后順序、內容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政治內容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配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等角度,調整了不合理的內容順序,構建更加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心理的教科書體系,以利于學生理解政治知識。
2、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逐步領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對政治核心內容的理解
在教科書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識蘊含的思維教育價值,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以問題引導學習,使學生經歷政治概念的概括過程、政治原理的抽象過程,從中體會政治的研究方法,領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這有利于學生形成對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體認識,從而體現政治教學的育人價值。
3、反映背景、重視過程、加強應用,使學生獲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學生獲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提升學生政治素養的重要標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學科發生、發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賴的基礎,也是政治課程教學的精髓。
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強調它的現實背景或政治理論發展的背景,讓學生感到知識的發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問題引導學習,使學生經歷政治概念的概括過程、政治原理的抽象過程,從中體會政治的研究方法;通過解決具有真實背景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政治與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體現政治的模型思想,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4、發揮章引言的“先行組織者”和章小結的“概括提升”作用,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內容的引導性材料。好的引言,對于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基本思想教學、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發揮章引言的作用,修訂版教科書著重從本章內容的引入、本章內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導等角度組織相關內容。在具體處理中,不追求“實際問題——政治問題”的單一模式,而是結合具體內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強探究、重視“綜合與實踐”,積累政治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
修訂版教科書非常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內容的呈現上努力體現政治思維規律,倡導探究式學習,給學生一條觀察事物(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
教科書從知識內容的發展脈絡、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學習過程等方面考慮,在一些關節點上設置“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使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領悟政治的本質,提高政治思維能力,積累政治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2
9月20日,哈爾濱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例研討與教學分享南崗現場會在育紅小學舉行。哈爾濱市道德與法治(品生)學科教研員王玲、南崗區道德與法治(品生)學科教研員周萍,育紅小學校長姚穎、副校長趙勝賢,以及南崗區小學道德與法治全體教師參加活動;顒佑芍芷祭蠋熤鞒帧
活動中,育紅小學張宏老師作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我認識您了》一課教學展示,通過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戲等活動設計,引領學生觀察、模仿、交流,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學會尊重他人勞動,學會表達對老師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課后,育紅小學張宏老師、長虹小學胡宇馨老師、團結小學康寧老師、復華小學曲微娜老師,分別針對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一單元每一課的內容,進行具體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就教學目標、教學流程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見解。研討凸顯兒童成長發展的脈絡,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呈現了兒童習得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的基本架構。
南崗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研員周萍老師在活動中,對一年級新教材作深入解讀,為全體參會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員王玲老師在總結中充分肯定了南崗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取得的進展和成果。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16年在全國范圍頒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并將小學《品德》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對小學品德教師提出了新挑戰。
本次活動,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及學習的平臺,對南崗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研究與發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會后,南崗區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將利用qq群、微信群,組織區內道德與法治教師結合本次活動繼續進行交流與學習。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3
培訓中,我在老師的講解下對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研究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研究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辦理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度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厚實,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常識編排和敘說,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常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頭腦品德》來講較新穎、實用。通過研究,使我清楚的熟悉到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常識點的組成,以及常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方老師所提供的常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掌控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材的重要性
整體掌控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研究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有優秀的文明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熟悉并掌控好課程常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常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掌控政治材、清晰地熟悉并掌控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熟悉到應該掌握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老師的經典理會,使我熟悉到應該怎樣突破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買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形成優秀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常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熟悉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自動研究,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增強對學生本領的培養。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淺顯易懂但卻包含人生哲理的常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代價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主辦方精心組織、放置殷勤,主講老師經驗厚實、分析透徹,參會教師認真聆聽、積極交換。此次材培訓辦理了教師的很多疑惑,但是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材的利用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探索息爭決,對于材的研討和利用,將會是每個小學品德與法治教師面對的重要課題。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4
5月31日,我參加了“上杭縣第三屆城區小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研聯盟成果展示暨學科專題培訓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上午,但我聽了三位老師的優質課和一個專家的專題講座,收獲頗豐。
我深深感覺到,社會是學生研究和發展的大課堂,是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基本特征,是培養“社會人”的必經之路。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人們在處理復雜的相互關系時,產生道德,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有了法治。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的限制,讓兒童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系他們的現實生活。我們應該把兒童看作社會上的小公民,讓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感受、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則,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教材篇幅有限,教材的內容也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三位老師的優質課中,他們都很好地運用了社會化的教學內容。例如,xxx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xxx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制品,了解它們的作用,xxx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說》,收集了自來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課中,教師都涉及到相關社會規則、法律規范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體現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研究時空得到了拓展,不再局限于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研究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更多地來自于社會生活。
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并維持秩序,指引學生研究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教育主題突出在本次培訓中,專家教授們對國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指導思想進行了明確闡述,強調了教育主題的突出。從育人角度出發,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識,使其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各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三位老師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音樂、美術、語文、數學等多種活動中感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三、大面積的學生參與
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應該引導學生自主研究,自主參與、自覺實踐。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同桌、小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研究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研究、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四、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教師的教影響著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著教師的教。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因此,在學科測試中應該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研究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5
十月二十日,與同行一起參加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網絡培訓學習,在我們就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而束手無策之際,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通過培訓學習,不僅讓自己對新教材編寫背景、及其框架結構和教材內容有了全面系統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對今后如何使用新教材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有了新的啟發和思考。在今后的教材使用和課堂教學中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道德與法治的目標,肩負培養合格公民的責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教學組織與實施,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神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應堅持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貫徹德育課教學原則,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本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二,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全面落實課程目標。自己要站在課標的高度上,審視教材,研究教材,要有課程意識,要準確把握課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的傳授知識和記誦知識,努力使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需要。
三,總結反思本課程在課改中積累的已有經驗,積極探索新思路。要正視自己在使用教材中的困難和問題,又要通過悉心創造,積累案例,不斷總結經驗,獲得更好的方式方法。
四,正確處理好知識教學與品德養成提升之間的關系。
在對待知識學習的問題上,自己要具備處理知識的態度和本領,既要認識到講解傳授知識的必要性,又要建立起知識與生活,知識與成長相互融入,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6
通過這次培訓,我解決了很多疑惑,但是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在教材的使用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解決?傊芤娣藴\,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教材的重難點、駕馭課堂的寶貴經驗。
在培訓中,xxx重點講述了部統編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意義,讓我們對此有了清醒的認識。xxx老師則從三個維度闡述了《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即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培養學生研究政治的興趣。材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同時,教材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內容豐富、難度適中,知識點新穎實用。通過研究,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材的`內容組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對于我們理解教材非常重要。
整體把握材的重要性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研究政治的積極性。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整體把握政治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培訓中,我們還認識到應該如何解決材中的重難點。通過xxx的經典剖析和兩位老師的經驗介紹,我們了解到怎樣突破材的重點難點、深入淺出、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貫穿知識點于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研究,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7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我收獲頗豐。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在思想上有了轉變。我原本認為我所教的二年級數學只是一門副科,但通過聽老師的講課,我認識到上好思品課和法制課對于孩子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應該注重育人先育心,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分和升學率,讓孩子失去快樂和個性發展,以及中國傳統美德,F在的孩子缺乏感恩、誠信、文明和勤儉等美德,這值得我們反思。
其次,上好法制課也很重要。我們要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同時,要密切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讓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通過這次培訓,我不僅增長了知識和能力,還認清了形勢,看到了與其他地區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8
我參加了龍巖市20xx年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培訓會,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在這兩天的時間里,我聽取了市普教室xxx主任的《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總體設計》和《統編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解讀與教學建議》講座,觀摩了xx老師執教的《我也能行》,并聽取了她對這節課的評析建議,最后xx老師給我們做了《統編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解讀與教學建議》的講座。
通過這次培訓,我了解了材研發的背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材的整體結構和特點。我知道了道德與法治是為了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質的養成,反映人類文化成果,有中國氣派的教材而編寫的'。其中指導思想是:遵循教育規律,培養有愛心、責任心、具良好行為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是教材編寫的根本方針。促進小學生以品德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教材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這是一門融思想性、法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
我還觀摩了xx老師執教的《我也能行》課程。這堂課通過四個活動層層深入,展開教學。第一個活動“棒棒交流園”讓學生多角度感受自己與同學的成長進步增強自信心。第二個活動“心愿展示廳”先請孩子寫上自己目前還不行,最想學的一種本領,說說自己想怎樣學?接著通過討論小貓怎樣成為捕鼠能手使學生知道到做事情要有信心,敢于嘗試,勤加練,由此體會到“不行”到“也能行”的轉變。第三個活動“自信門診部”通過辨析圖文,診斷哪些人“不行”,哪些人“真的能行”正反對比,從情緒,信心,行動等角度強化“我也能行”。第四個活動“自信加油站”,先請孩子觀看xxx的圖片,接著請孩子們大膽地猜他會做什么,最后播放xxx的視頻,給孩子們強大的心靈震撼,樹立自信心,真正做到“我也能行”。整堂課謝老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目標,創造性發地使用教材,并出色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9
一、教學理念
參加了xxx的《道德與法治》材的培訓活動,我首先聆聽了教育部xxx副部長作的部統編語文、歷史和道德與法治三科教材報告,觀看了xxx教授對材的解讀,并聽了兩位老師關于使用材的體會。通過這次培訓,我初步了解了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和教學理念。
二、整體把握教材的重要性
我認識到整體把握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研究的積極性。遵循學生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研究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系,促進兒童在自主研究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的方法
在全面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于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學生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研究要領,形成良好的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思想性、體驗性和實踐性,避免形式化和表面化,著眼于學生的道德成長、價值引領和行為引導。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研究,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學生與教材對話、與老師對話,進而與自我對話,探索行動策略,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促進教師直面教學的挑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學方式更多地轉向在對話、澄清、共識中實現價值引導,引導課程評價方式的探索與改變。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30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既要言傳,更要身教,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在本次培訓中,我對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材的編排目的和內容設計著重于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關系,采用的'編排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同時,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體安排,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有益探索。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的老版教材來說更新穎、實用。通過研究,我清晰地認識到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同時,注重傳統優秀文化的滲透是教材內容編排的亮點,在教材語言設計、活動設計以及教學資源等方面,傳統優秀文化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教學中,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本次培訓,我認識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編排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的老版教材來說更新穎、實用,注重傳統優秀文化的滲透,這是教材內容編排的亮點。因此,教師們要認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整體設計,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予以教育的關照、引領和指導。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31
20xx年9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孫民老師、徐文達老師和張冬芝老師給我們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塊:課程標準解讀、教科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分析和教學建議。
培訓中,我在孫老師的講解下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課標最大的貢獻就在于德育回歸了生活。它強調沒有脫離生活的道德,道德產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斷發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樣的地區,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人群,對于道德就應該有不一樣的標準。教學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易感知的'生活實際去進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實際去臆想和構建孩子的實際生活。課上學習盡量舒服化,并非要讓學生“站如松、坐如鐘”,因為學習姿勢越自在,聽課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內容的編寫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張老師和徐老師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通過張老師、徐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三位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小學教師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4-22
道德與法治培訓總結09-28
《道德與法治》網絡培訓心得體會06-26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推薦]05-07
《道德與法治》網絡培訓心得體會08-07
道德與法治教研培訓心得體會08-30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1-21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篇02-20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篇)02-20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