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后少走彎路。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1
這次參加《文學概論》課程培訓,雖然來自非中文專業的教師不乏其人,但來自教育學院的全國好象就我一個,雖然與王、陳老師以及各位“同學”只是網上相逢,但與會者陣容之龐大、課堂討論氣氛之熱烈以及授課老師話語之機鋒,還有一些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與相似的因應之道讓我這個“游兵散勇”倍感文藝學大家庭的親切與溫暖,這一切對于促進我對本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課程建設的思考,也必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下面就對會議中在老師們的啟發下的一些心得體會做一個簡單的記錄。
一、回到作品解讀
這次會議,見識了老師們對作品解讀的重視,也充分感受了他們解讀作品的功力。比如王老師對牛漢《夜》的細讀就非常精彩,而王老師轉述的胡經之先生的說法“做理論的關鍵是把例子講透”對我以后更具有指導性的意義。事實上,我學習文學理論的初衷不就是迫于解讀作品的壓力嗎。當初因為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乃至于外國文學一樣都不能割舍,所以轉而投向文學理論,想一把抓,結果學得有些暈頭轉向,而且作品也沒有心思去讀了,與文學好象漸行漸遠,頗有背道而馳之感,也許只有在作品解讀中我才能找到一種對文學的感覺。而且,我覺得在課堂拿理論的話題與學生互動也顯得勉為其難,對于我們中文類的學科越來越邊緣化的小學教育專業來說,想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積累從而與我們對話多少是一種奢望。但是作品解讀就不同了。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例子引起學生熱烈的討論后所帶來活躍的課堂氛圍是很令人歡欣鼓舞的。因為對于作品,學生就容易切入,而且每個人的接受角度都有一定的價值,對話也就顯得有意義,而且在討論中,我們還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獲。總之,在圍繞作品展開的對話中,學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教師的藝術敏感力,還可能和教師形成審美共識,更會體會到相關理論高屋建瓴的穿透力。
二、關于學以致用
如果說作品解讀,可以使學生感受理論的用武之地,從而產生對理論內在的興趣的話;那么對于學生來說,文學理論與專業方向的結合點應該可以帶來他們外在的學習動力。這是我一點粗淺的想法。中文專業的文學概論教學也許可以“我”為中心,從學理上展開;但小教專業也許只能以“他”為中心。由于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小教專業,在講授基本理論之余,我嘗試把接受論與中小學的閱讀教學相聯系,創作論和中小學作文教學相聯系。就實際效果來說,針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誤區,聯系相應的文學理論探討教學改革的措施,還是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當然我們文學概論課沒有必要追求面面俱到,因為有些問題不是文學概論這門基礎課所能解決的。比如敘事文學的解讀,我們也許可以根據敘述學的相關理論舉例講得頭頭是道,但讓學生學以致用,卻是勉為其難的。
三、關于教材處理與作業
王老師認為在教材的使用上,大的框架宜以教材為主,具體的知識點則要發揮個人的心得體會。王老師和陳老師的示范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確實,我們一方面要從學理的角度吃透教材,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從教學的角度盡量做到深入淺出。我曾經根據課本的說法把典型形象的審美特征整合為五個統一,特別是把“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那一部分也整合為“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統一”,感覺還不錯。我又曾經在文學本質論(陳老師稱之為屬性論,這點我很贊同)中把文學解釋為:“文學是以對生活的體驗為基礎的作者與讀者圍繞語言作品進行的一種審美活動;又是以這種審美活動為中心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一種人類精神探索的文化載體,商品社會的一種文化產業。”前者是圍繞文學活動四要素提出來的關于文學的“最小公約數”,據此來探討文學的體驗特性、審美特性、語言特性、交往特性;后三者是根據當代文學三大版塊(即官方文學、通俗文學與精英文學)提出來的,因為都符合一定的文學慣例,都融入了文學大家庭。當然,我這個說法還有一些問題未整合好,而且我懷疑是不是走得太遠了,希望看到文章的老師同學批評。
關于作業,王老師確實有一套,利用網絡平臺,以作業促進大家一起交流、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樂趣,真是哈貝馬斯所謂的理想語境。這讓我收益匪淺,接下來就要依葫蘆畫瓢,著手折騰一個網絡平臺,好好地促進一下下學期的教學。
四、其他
兩位老師的示范課,讓我們從學理到教法全方位地感受文藝學重鎮北師大的教學風范,受用不盡。有些地方和我的想法暗合,使人倍感親切,比如用趙麗華詩歌來說明文學慣例。有些地方講解引人入勝,比如牛漢的《夜》,我第一印象并不怎么樣,但經過王老師層層深入的細讀,終于茅塞頓開。不過,也許是詩無達詁,個別作品的理解我有點自己的看法,敬請批評指正。比如對韓東詩歌《你見過大海》的理解,王老師在說明這首詩消解了大海神話、大海形象的同時,還指出“這首詩表明了親見的大海的可靠性和想象的大海的虛幻性!保ㄒ娡跻淮ā段膶W理論講演錄》P61)這是不是一種過度解讀呢?在我看來,這首詩和《有關大雁塔》一樣,它的意義就在于解構。這些詩歌是韓東早期的作品,作為一個哲學系的大學生,他當時能做這樣的解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事實上,在所謂“打倒北島,PASS舒婷”的第三代詩歌運動中這兩首詩歌就是以它們的標志性意味而被當代文學史一再引用的。正如韓東的那首《聚會》,相對來講,有些比較感性的詩句就寫得不錯了,比如《逝去的詩人》,比如《明月降臨》。
同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話是不是悖論呢?我覺得從總體上把握這首詩語境中的反諷和悖論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復原生活畫面,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釋為悖論性的語句,——事實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情景只是想象之辭啊。這些年輕的詩人,他們的詩思未必那么縝密、那么理性化,畢竟他們和“無一字無來歷”的杜甫不同。呵呵,我老是用我的小人之心,懷疑學者們作過度解讀。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了。
最后,感謝王老師、陳老師!感謝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感謝在論壇上交流的各位同學!我將好好地消化這次培訓的內容,并以這次培訓作為契機,努力進!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2
這是我參加關于教育方面培訓中感受最深的一次。
為什么孩子越來越不想讀書,為什么孩子越來越不聽長輩的話?為什么書越來越不好教?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常常在反思這些東西。這次赴成都培訓,我心里赫然開朗。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老師、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三堂夢想課程,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知識,在操作、表演中學技能。老師把課堂教給了學生,自己走下圣壇,課堂讓學生快樂,讓學生充實,更獲得了對未來的夢想和信念!想想我的課堂,全部是牽著學生走,講了定理做練習,說了知識說技術,沒有讓學生體驗,更沒有在學生心靈里播種夢想的種子!其實,我也是愛學生的,表達愛的方式學生不喜歡,愛得越深,學生就傷害得越深?戳藢<业恼n堂,我的觀念要改改了,交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交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學生就一定能創造神奇!
圖畫書教學是多么新穎的課題,我原來為什么沒有注意到這些?通過母語團隊的深刻論述和優秀教師的示范課,我深深的被圖畫書的美麗和教育作用吸引住了,夢想中心只所以配備那么多的繪本,是在向我們昭示:“閱讀——從心底開始”!謝謝夢想中心專業團隊給教育帶來的一點光亮,至少已經照耀到我身上!我將利用我的權力傳播下去。
這次培訓,我感到非?鞓,一點兒也不乏味。所開展的游戲教學培訓,不僅活躍氣氛、集中了注意力、啟迪了思維、鍛煉能力,而且更多讓每位參與者都得到心靈的解放,把我們這些深沉的大人帶回到兒童的世界里,快樂并享受著。教學里,為什么不多用游戲教學呢,大人都能得到幸福和快樂,何況小孩!學生本是純潔的,是我們成人的思維扼殺了孩子的快樂和創造天賦!
我非常非常佩服那些給我們上示范課的`老師,特別是有一位展示講述的老師,她貌不驚人,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繪聲繪色,把我們帶到一個個美麗的童話世界里。金牛區閱讀教學的報告、石筍小學的語文教學團隊的工作,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與之想比,我們農村教師做得多么的不夠啊!如果不在次走一遭,我們還可能夜郎自大!
我是老師,我也吟誦:既然上路了,就好好走,總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3
在暑期期間,我參加了在xx市舉行的20xx年xx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生物科崗前培訓。經過幾天的培訓,聽了許多老師的專題講座,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標準在教育理念、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作為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我,雖對教學工作有些經驗,但通過錄像看了兩節老師的示范課,我覺得與我現在的課堂教學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六點:
一、 學生由傳統的被動的“添鴨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思考。
過去的上課模式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回答,學生跟著學,而錄相上的兩位老師改變了這種上課模式,他們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上課模式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新理念。
二、教學目的轉變,由“雙基教學”轉變為“三維”目標的教學。
看了這兩節示范課,我充分體會到在新課改中首先轉變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教學過程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的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往往會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更重要的使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并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 角色的轉變:教師已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
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掌握知識的多少已不是重點,因此教師已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學法指導者。在實際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配合學生去學習,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目的。
四、學生由被動式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究者、發現者。
新的教材中探究活動貫穿全書中,因此,它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自己去提問題、作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五、由封閉的小課堂轉變為開放性的大課堂
新教材安排3個必修模塊,3個選修模塊,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轉變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的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生物新課改,給了我許多思考,并將我帶入一個廣闊的實驗天地。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更新觀念,改變教學策略,注意師生角色的轉變,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課堂的任何一個環節,注重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的、自由的,寬松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使不同的層次的學生在思維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教師面對的學生也更加復雜化、個性化,教師只有不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程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常教常新”,永具生命活力。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4
本人有幸于20xx年10月30日—11月1日參加了由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寫作精品課程培訓。三天來認真學習了尹相如教授主講的課程,同時自己也進行了了深入的思考,積極和其他學員的交流,的確感到受益頗豐。由于本人主要講授高職的實用寫作課程,所以在此就從自己教學情況入手談談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明確課程定位與作用
寫作是國民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畢業后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本工具,寫作課是漢語言文學、小教、文秘、新聞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實用寫作作為寫作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既具有寫作學的基本學科的特點,又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實用寫作課程是對實用文書進行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訓練的一門基礎課程,與其他文體相比,實用文寫作最大、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它的實用性。實用文的寫作和使用都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或達到某種目的的寫作的,在寫作中就必須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行文,強調事實確鑿可信,數據準確無誤,有根有據,這正是實用寫作真實性特點的表現。盡管實用文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格式與規范是相對穩定的,這也使不同文種清晰醒目,便于寫作、閱讀、處理、歸檔、查詢、利用,以有效的達到行文目的,格式的規范性是實用文書特有的屬性之一。
實用寫作課程在我校既是已連續開設多年的一門傳統課程,又是針對行業分工不同、專業不斷細化的現實而處于重組和創新中的新型課程。本課程主要通過對實用寫作基礎知識、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經濟文書、公關禮儀文書以及有關行業文書知識的學習和寫作實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實用寫作能力,并且增設了時代所需要的教學內容,注重新理念、新技術、新的知識板塊的拓展以及新媒體的應用,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適應新時代變革的創新能力。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實用文作為信息載體和交際工具,不僅日益進入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作為個人能力與素質的體現,逐漸被納入人才評價標準的視野。實用寫作能力不僅成為了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涵,而且還是企業所要求的職業核心能力之一。本課程立足學生的職業需求安排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和實現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課程也可以幫助學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或者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革新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實用性強,適應面廣,是本門課程的主要特點。因此,本課程設計應該堅持“直接聯系社會、立足職業需求、理論適度夠用、強化能力訓練、促進自主學習”的理念,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能力結構,精編實訓項目,熱情鼓勵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課程設計思路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緊扣專業確定課程重點。本課程開設的專業多,課程適應面寬。選擇教材上,應根據專業特點對教材內容加以整合,緊緊抓住各個專業的特點,立足學生的職業需求,理論講授以“適度、夠用”為原則,結合職業資格鑒定、畢業應聘考試等內容確定教學重點。例如:文秘專業側重行政公文、事務文書、公關禮儀文書寫作練習;廣告專業側重廣告文案寫作練習;工科專業側重科技文書寫作練習。
2、多管齊下強化實踐教學。教學中多管齊下強化實踐訓練,理論學習的同時更應加強學生實用寫作能力的培養。一是把好課堂訓練關,通過做練習題、分析范文與病文、寫作實踐等方式,強化所學理論;二是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和寫作任務,要求學生作讀書筆記,讀寫并重,積累寫作素材,訓練寫作素養;三是加強與校外企業的緊密聯系,與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并聘請了有豐富寫作經驗的客座教授有計劃地為學生講學。
3、搭建平臺促進自主學習。一是布置任務讓學生課外自主拓展閱讀,作讀書筆記,記入平時成績;二是成立學習小組,布置系列任務,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點評;三是借助網絡,習題上網,案例上網,學生優秀作業上網,建立師生共同參與的QQ群、博客、貼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四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項活動,踴躍向院廣播臺、校報等投稿,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從生活中汲取寫作靈感,寫出有價值的實用文;五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征文、公益廣告比賽,提高技能、增長見識。
三、個人具體教學設想
根據我近幾年教學實踐的經驗,發現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無法到實際工作崗位上去感受和體會實用寫作的現實使用情況,這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很大障礙。為了盡量突破這一障礙,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我認為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情景模擬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事件或事物發生發展環境、過程的模擬或虛擬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老師注重創造寫作情景、設計出貼近社會現實的訓練內容,以彌補學生對實際工作、生活了解的不足,提高訓練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形式去認真感知和掌握寫作技能,即“三動”教學(動腦、動口、動手),語感、思維、表達三位一體的捆綁式訓練。
所謂“動腦”,即要求學生積極思考,比如,通過寫作情景模擬、案例寫作等,引導學生思考該選用何種文種?可用幾種文種?對題材應如何處理?內容該如何排列?若對優秀文章則思考作者何以如此寫?總之,是在具體的寫作素材面前,培養學生思考怎樣寫的才是優秀的實用文書?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實用文書?
所謂“動口”,包含三方面的含義:首先,注重對優秀例文的大聲朗讀,感受其行文特點,建立和培養應用文書的語言感覺;其次,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積極踴躍發言,用語言帶動思維,用思維促進語言,加強思維訓練;再次,是在教學中有時請學生站起來“口寫”,即練習“出口成文”(實用文書)。
所謂“動手”,就是進行實用文書寫作訓練。寫作訓練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情景模擬寫作、案例寫作,將課堂討論的結果寫出來的寫作,課外社會實踐的寫作,等等。動手寫作能力應該是本課程考核之最重要的指標。
以上是本人淺薄的心得及教學設想,還有很多欠缺及未盡之處,相信通過本次培訓后,仔細琢磨將尹相如教授講授的內容,并將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本人擔任的實用寫作的教學會更有效的實現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互結合的開放式教學體系,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教與學的時間與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掌握實用寫作的基本理論和一般規律,養成良好的實用文寫作思維,能夠寫出規范的、常用的實用文書,并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必備的基礎。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溝通培訓課程的心得體會01-01
采購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2-18
創業培訓課程心得體會09-13
幼兒網絡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01-01
員工禮儀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2-08
音樂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0-28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01-01
小學語文新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01-01
財務課程培訓心得體會(6篇)11-25
小學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