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冬至節氣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1
又到了一年的12月21日,不知不覺間便迎來了冬至。這在潮汕地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月,也稱“小過年”。這個周末回來后,我與家人們共同度過了這個團圓又溫馨的節日。
周六回到家中,就能看見家人已經在為過冬至作準備了。我很好奇地湊到奶奶身邊,只見她正在細心地搓糯米丸——這是潮汕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吃過后便算添1歲。那盤子里盛著大大小小的糯米丸,紅白相間,雖然顯得得有些樸素,卻有一種原始般的單純與清淡。
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之情,也學著奶奶的手法搓了起來。奶奶見了只是笑,臉上爬滿的皺紋自然舒展開來:“好,好!會幫家里人了!”起初我沒有掌握技巧,搓得不怎么好,但經過奶奶微笑的指點,手法漸漸熟練了,也搓得好了。一顆顆圓圓地糯米丸,安安靜靜地躺在盤中,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可愛。我不經意間看了看奶奶,忽然才想起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和奶奶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了,心中感到一絲慚愧,而這一刻又讓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冬至這一天,我很早就起來了。睡眼朦朧的我走進廚房,卻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哦,原來是糯米丸甜湯正在鍋里咕嘟咕嘟地煮著呢!“啊,起來啦!等會兒來喝一碗甜湯!贝认榈哪棠趟蛠砹饲宄康牡谝宦晢柡颉!班牛。”我答應著,又湊上前看了。
那是用潮汕特有的蘇木薯和糯米丸一起煮成的甜湯,甜湯已經被蘇木薯染成了深紫色,小小的糯米丸在水中翻騰著、跳躍著,看著就讓人很有食欲。我的心里有些暖洋洋的。
過了不久,香甜的糯米湯便出鍋了。奶奶和藹地微笑著,為我端來了一碗甜湯:“來,嘗一嘗吧!薄爸x謝奶奶!”說著,我便接過那碗湯,迫不及待地用湯勺舀起幾顆糯米丸,輕輕放進嘴里。一絲絲甜意隨即在嘴里蔓延開來。我輕輕一咬,糯米的清香瞬間溢滿口腔,彈性十足,香滑可口,甜而不膩。再喝上幾口暖暖的甜湯,真是甜到心上去了。這時我才感悟到,其實吃在心里的不是糯米丸,而是奶奶對自己無盡的愛意。
冬至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融洽時刻。一碗樸素而清淡的甜湯,飽含著奶奶時濃濃的意情,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潤心扉。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2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冬至。我聽奶奶說冬至這天不吃餃子,會凍爛耳朵凍爛臉,所以今天大家都要吃餃子。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媽媽還告訴我: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冬至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3
今天是冬至節,我特別開心,爸爸、媽媽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做湯圓,享受冬至節的快樂。
首先我們把該用到的材料都放到桌子上,大家都把雙手洗得干干凈凈,然后開始興致勃勃地做湯圓了。媽媽嫻熟地和米粉了,只見媽媽把湯圓粉倒進盆子里,放少許的水用筷子攪拌了幾下,又加了點水,再進行攪拌。媽媽告訴我要注意每次放的水不要太多,如果水少了可以再加,多了就不好辦了。等水夠了,媽媽用手來回的揉,直到把米粉揉成一個大團,不粘手了才可以包了。
我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手心,雙掌合攏,然后夾著糯米團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著,我用左手托住粉團,再把右手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后將麻沙餡兒放進窩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里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開始時,我放的`麻沙餡比較少,湯圓做得比較容易。爸爸給我出了個難題,他說:“麻沙餡兒越多越好吃,你能多包點嗎?”我想,這有什么難的,我努力想表現一下自己。可是,餡兒放多了,湯圓粉就不那么聽話了,搓著、搓著,湯團出現一條條小裂縫,黑黑的麻沙餡就暴漏出來。為了讓麻沙餡藏在中間,我又追加了米粉團,使勁地搓啊搓,最后做出的湯圓可以和雞蛋比大小了,大家看看我做的湯圓,都開心地笑了。
這時,鍋里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里,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蔽业谝粋沖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嘗出來,卻把舌頭給燙著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砂职謪s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卑,真倒霉,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這次做湯圓既讓我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湯圓。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4
當香味裊裊升起,灶火漸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湯圓啊!
那甜甜的,黏黏的,熱氣騰騰,幸福滿滿的湯圓呀,滿是我們同學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今天是冬至,學校竟然安排我們做湯圓,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開心極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學校里做湯圓。老師先幫我們分好糯米團和麻心,再把我們每8人分成一個小組開展活動。好,湯圓開做啦!
我們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球,然后壓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餃子一樣,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圓球。當然,我遇到了問題——總是不能把湯圓搓圓,總是有一個一個的“小尖角”。裝著餡的湯圓里頭似乎有許多調皮的小人,像是把腳一只一只翹出來,形成一個一個尖尖的角,真是難看。哎,都是軟軟的糯米粉惹的禍,任我們怎么努力搓都沒用。后來,我干脆等“湯圓們”干一點了,硬一點了再去搓,里面的“小人”安心了,不會再動了,真是“軟的不服,得來硬的”!
再看看其他組的同學——瞧,有的同學把餡放得太多了,結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學沒放餡,湯圓就成了“實心球”。施捷仁同學在做的時候,禁不住鮮美的麻心餡的誘惑,往嘴里一點一點的塞,引起了同學們陣陣笑聲。一節課過去了,我們的湯圓做得差不多了,一個個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像“孩兒兵”排著隊伍等隊長檢閱呢!
做好了,當然少不了吃這個環節。嗨,熱氣騰騰的湯圓來啦!
湯圓冒著熱氣,在盆里等待我們品嘗。“咦?這湯圓湯的顏色怎么跟在家里吃得不一樣?”哦,是湯圓的“餡漏”了!后來我們知道,原來“罪魁禍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個“黑煤球”湯圓,外頭是餡,而餡的里頭才是糯米粉,所以,我們的湯圓湯全被它“污染”了。雖然湯圓包得不是很好,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熱熱的、親手包的湯圓,一碗碗承載著同學們歡聲笑語的湯圓,在寒冷的冬天散發出陣陣暖意。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5
最后一個夏天,我們明明很在乎,卻倔強的說不在乎;最后一個夏天,我們選擇了逃避,卻沒有想象給對方帶來的傷害。
最后一個夏天,就在我們跌跌撞撞中過去了。城市里的每一個人都在為未來奔波著,也許,像我們這么大的孩子,對未來真的很憧憬。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成為世界首富,或者,成為一名宇航員……
離別的秋,很寂寥,很蒼茫。街道兩旁滿是落葉,每一片葉子,都有行人的足跡。在這個季節,總會讓人回憶起曾經的點點滴滴,就像在放舊電影一樣,雖然已經過去了,可還是留有我們很多的回憶。
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故事。那些都是曾經帶給他們感動最深的回憶,在這些回憶里,有歡樂,有淚水?傊,許許多多的事如果忘不掉,就選擇應該將他們保留在記憶里。
還沒有到冬天,溫度就很低了。這真的是老天讓我們將那些不愉快的凍結在這個城市嘛?還是讓我們感受到失去一切的孤寂?身邊的人也隨著夏天消失了,唯獨留下了那些落葉,上面放映著每一次相遇的場景。
空蕩的街道,滿地的落葉,是這個冬天的前奏。偶爾會有幾輛車通過,在馬路上留下長長的車輪的軌跡。
一年前,同樣是這條街道,會有很多上班族和學生從這里經過,雖然他們彼此之間并不熟悉,可卻總是微笑著,給人的感覺很溫暖。可現在,人們都搬遷了,再沒有了原來的影子,從未有過現在的感覺,冷的刺骨,冷的冰涼。
一年前,同樣是這個人,會在冬天陪著我走在這條沒有盡頭的街道,雖然我們之間并沒有太多的話語,可是卻能感受到彼此之間的感情。可現在,很多角色都變了,再沒有了原來的感情。從未有過現在的感覺,孤單,寂寞,無奈。
很多時候,看著老照片,都會有一種滿足。也許,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再回到過去了,可是,我們卻擁有曾經的美好回憶。那些人,那些事,永遠都活在我們的記憶之中。無法將他們忘卻。
就在這樣一個季節里,我們變了很多,變成熟了,變孤僻了……
冬至的時候,曾經的一切都停止了,離開了虛偽的世界,而我,又該何去何從?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6
早上六點,鬧鐘把我叫醒。朦朧中我聞到了早飯的味道——那么熟悉,那么親切。我才想到,今天是冬至,該吃餃子的時候。媽媽叫我快點起,我知道,她是怕本來熱騰騰的餃子變涼。
坐到桌前,原本沒有睡醒的我一下子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提了起來。我的潛意識告訴我,媽媽做的一定是我最愛吃的香菇餡兒餃子。不知道小時候是哪一個冬至,媽媽從超市買回來香菇餡兒餃子,我便愛上了那餃子獨有的味道和嚼起來脆脆的感覺。這味道從此就再沒有變過,每一個冬至都是如此。所以,我喜歡冬至。
盡管早飯是美味的,不過我仍像平時一樣去上學。只不過,由于吃了餃子,我一整天心情都會很好。
冬至這一天是全年黑夜最長的一天,因為我喜歡黑天,喜歡有路燈照得泛黃的路面,所以,我喜歡冬至。
一上午的忙碌后終于放學了,一路小跑著回了家,因為是冬至,所以全家都會回去,就像過了一個小小的年,可以團圓的感覺真的很幸福。所以,我喜歡冬至。
在家,姥姥問我:“今天冷不冷啊?冬至開始可是要降溫了,九天九天地數,就會一天比一天冷,你可應該多加衣服了啊!”
我連忙點頭,幸福地笑彎了眼。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而人們的心卻會走得更近。心與心的溫暖,讓整個冬季從冬至開始溫馨。所以,我喜歡冬至。
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
在冬至,我們收獲得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獲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7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憋溩佣嘤妹嫫ぐW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后,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8
星期五是冬至,我要跟著媽媽學習包餃子,學習了從擇菜、和面、到包餃子,包好吃到嘴里地過程。我圍上圍裙,戴上套袖,把小手洗干凈,準備工作做好了。
首先是和媽媽一起和面,先把面舀幾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點一點的灑在面上準備把面粉和成團。我是頭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團!皨寢,快來看看啊?我怎么就弄不會?”我都著急了,媽媽過來教我把面和好。媽媽真厲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凈凈的。
其次是擇菜,我和媽媽選擇的菜是白菜,先把白菜壞的菜葉摘掉,然后把白菜洗干凈,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白菜切好放到一邊。(切白菜時要撒些鹽,白菜就不會亂跑了、白菜里的水分就容易擠出,肉餡里就不會有太多的水了。
最后,我們把切好的白菜放到早就準備好的肉餡里,再把花生油、鹽、花椒粉、醬油、雞精等各種調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餡拌好。我端起來聞了聞,真香!
我和媽媽開始搟餃子皮,媽媽對我說:“搟餃子皮要左手拿著皮右手拿著搟面仗,右手使勁搟,左手要跟著轉,知道了嗎?”我在媽媽的指導下一個餃子皮搟好了(真難?)。下一步就是包餃子,我也是頭一次包,媽媽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餡放在皮里,再把餃子皮對折邊上捏上花邊,我好不容易包好了頭一個餃子,我很開心。
終于吃上香噴噴的餃子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可真香。通過這次學習讓我體會到了媽媽平時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媽媽。冬至吃餃子,奶奶說防止凍耳朵呢!你看餃子的形狀多像耳朵呀!媽媽說冬至要吃餃子,我問為什么冬至要吃水餃呢?媽媽說:“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北方人以吃餃子為最好的食物之一,所以吃餃子。”爸爸說冬至這一天白天會很短,夜晚會很長。
【冬至節氣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冬至節氣諺語11-15
冬至節氣簡介11-22
冬至節氣的諺語11-19
冬至節氣經典句子10-02
冬至節氣養生10-12
冬至節氣地位10-13
冬至節氣的由來09-30
冬至節氣唯美句子12-16
節氣諺語-冬至諺語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