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通用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1
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守護汶川,抗震救災,這句話至今還在耳邊回蕩,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永遠記憶的日子,汶川大地震紀念日。
作為河南籍在深圳工作的醫務工作者自愿參加了援助汶川地震災區醫療救護隊,奔赴震中映秀鎮。
深圳醫療隊當時所在的廣東醫療隊是汶川地震后首支徒步進入震中映秀的地方醫療隊,曾受到當時衛生部的通報嘉獎。
時光如逝,歲月如梭,一晃眼十五年,仰望藍天,我們是那么幸運!十五年前,回想我們經歷了多少值得銘記的瞬間,那時我們誰也不知道在明媚的午后將會降臨一場如此悲痛、一場舉國哀悼的災難。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位于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的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頓時地動山搖,轟鳴雷動,突如其來的變故不知奪走了多少年輕寶貴的生命,漫山的塵埃滌蕩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頃刻之間,縱然繁華都隨著強烈的震動夷為平地,仰望天空,才發覺在大自然面前人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堪一擊。廢墟中不斷傳出“救救我”的呼叫聲,痛哭的呻吟聲,閃動著搶險隊員時隱時現忙碌的身影,他們甚至瘋狂的用手挖掘被深埋的孩子們。每個跳躍的畫面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汶川被永遠的記在了歷史的`卷軸上。災難面前,汶川人民迸發出頑強與堅韌,全國人民拾起愛心,天災可以奪去生命,時間可以沖淡悲傷,但永遠不能遺忘的,是那一幕幕感天動地的場景,令人動容垂淚,催人愈加奮發向上。
頑強的生命讓死神也望而止步,沒有什么困難能壓垮我們中國人,災難讓我們學會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回首,是那問心無愧的信念支撐著我們度過一個個漆黑寂寥的夜晚,我們將希望的種子撒滿人間,來年又萌芽、開花、結果,撥動生命的琴弦,從此我們帶著溫暖上路,用鮮花祭奠長眠地下的亡靈。
一個個漆黑的夜晚,一個個冰冷的雨季,讓人們無路可退。一雙雙蒼老的手、一張張稚嫩的臉承載著太多本不應該屬于他們的痛。在現場,每天都有著數不清的感人畫面,無數的軍人、志愿者都在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著,全國人民用淚水撫慰淚水,用愛心書寫愛心,大災有大愛的吶喊聲激蕩著每個人的心胸,整整十五年了,“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的呼喊聲還依稀在我們耳邊回響,我想聽過這些感人故事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潸然淚下。
曾經的生靈涂炭在他們經過后已化為烏有。在這十五年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瓦礫廢墟上建起了一排排漂亮的安置房,殘垣斷壁的城市換了新的容顏,很多人早已從悲傷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重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曾經的離別,也已經漸漸淡忘,人總是要學會堅強,總是要學會努力向上的生活。
生命是脆弱的,我們的人心卻是堅強的。我很幸運,災難并沒有給我帶走什么重要的東西,除了毀滅了我的家園,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學、我的老師……都還能在我身邊,經歷了無奈,經歷了殘酷的黑夜,經歷了廢墟,經歷了徒步,但是只要現在還能仰望藍天,快樂地活著,這就是最大的幸運!
十五年前駐扎在我們周邊的解放軍戰士,你們還好嗎?很感激你們,人要學會感恩,感恩你們能夠在最危急的時刻出現,感恩你們在災難面前毫不退縮,勇往直前,感謝你們的付出和鼓舞。你們的辛勞和汗水,至今都還記憶猶新。
當我們經歷了一場大風大浪,如今已經四十多,覺得做什么都需要勇氣,做什么都不容易,時光如流水,匆匆如也,一想到十五年前,難免還是會有些悲傷,也許正因為經歷了,所以才懂得更加堅強,努力拼搏!
現在能擁有美滿的幸福生活,是需要知足的。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2
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的特大地震,震動了全中國,也震驚了全世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很多的學?逅,許多教師經受著考驗,他們用生命雕刻出師德豐碑,他們的舍生忘死的英雄壯舉詮釋了師愛的崇高與偉大。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他們在生死關頭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深深令我們驚嘆。有這樣一個場景,在孩子身邊,竟緊緊地圍著三個雕像般凝固住的女老師,她們沒有下意識地自我保護動作,而全伸著手臂。顯然,她們在生命最后的時刻,用自己的軀體保護住了孩子……救助的團政委站在廢墟前熱淚盈眶地對戰士們說:“面對這樣的生命,面對這樣的高尚,大家明白什么叫舍生忘死了嗎!”用生命為孩子擋住水泥板的瞿萬容老師,當時瞿老師撲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里還緊緊抱著一名小孩。小孩獲救了,但瞿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教學樓倒塌之際,生與死的考驗立于眼前,一個個平時默默無聞的老師,沒有絲毫的猶豫,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用生命詮釋了一個師者對學生最深摯的愛。其中閃現出的人性的光輝,足以穿透那幾秒鐘的災難陰影。是呀,在危難時刻,他們全然想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周圍所有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只想讓孩子們少受一點傷害,再少一點。把自己的愛全部獻給了他們。作為同行的我們,自己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震撼,更深的理解了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愛在每一個瞬間。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們在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于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的拼搏奉獻精神令我們欽佩。許許多多的教師,他們在地震過后,在不知自己親人生死的情況下,甚至有的已經失去了親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在廢墟中尋找著自己的學生,這種忘我的精神怎么不令人敬佩呢!同是教師的我們,盡管我們沒有遭受如此的災難,我們要以他們為楷模,把自己的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渡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積極健康的成長。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他們在大災面前,化悲痛為力量,振奮精神,不屈不撓,迅速投身重建校園,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自強不息精神令我們感動,盡管他們同樣失去了親人,盡管他同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作為教師的他們,在自己學生面前卻是如此的堅強,走進帳篷搭起的教室,去撫慰孩子們那受傷的心靈,激勵他們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常言說“言傳不如身教”,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作為教師,不僅僅教給孩子們豐厚的知識,還要用自己優秀的品質去激勵孩子們,感染孩子們,讓他們積極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一個個感人的英雄事跡撞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一樁樁驚心動魄的畫面激勵著活著的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作為教師的我們,為他們的'種種行為所敬佩,深深地體會到“責任”二字的重大意義,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長葉志平,校舍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跡。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愛與責任,什么是新時代的師魂--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大愛無言。昨天,他們還是普普通通的老師,拿著微薄的工資,日復一日地在做著雖然神圣卻毫不起眼的教書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們就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段永遠不倒的愛之長城,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上了一堂無聲之課,點亮了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用他們的行為告訴孩子們如何面對苦難學會堅強。所謂“一日為師終身如父”,哪里還需用語言去做矯情的表達?
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把英雄教師的崇高精神融在心里,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真誠地關愛學生,使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愛-需要無私,需要奉獻,需要全身心投入。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吧。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3
2008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08年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的關注點都聚焦在中國北京。鳥巢、水立方的魅力使他國著名建筑物都黯然失色,中國以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國情懷熱情的接納了四海賓朋,再次以他五千多年悠久古老的歷史文化征服了全世界人。
然而2008年5月12日這一天對全國人民來說又是及其黑暗的,令我們永遠無法忘記,由于天災的摧殘破壞,汶川地震震中烈度高達11級,六萬九千余人不幸遇難,三十七萬人受傷,1.79萬人失蹤,一串串驚悚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在這一天我們痛失了無數親人,災害使原本瑰麗秀美的山水風光霎時間全部摧毀變得殘破不堪,一些古老無價的古建筑化為一片片廢墟瓦礫,多少曾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多少家庭變得支離破碎。
越是國難當頭越能夠看出人們的團結與無私,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像古人行跪拜禮一般用雙手支撐著身體將孩子保護在自己的身下,救護人員在熟睡孩子身旁的手機上看到了母親留給孩子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記住,我愛你!睘槟竸t剛,母愛的偉大光輝又一次在災難中溫暖了人心;蛟S我們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面對災難無能為力,殘酷的天災不相信眼淚,災難發生后,中國人沒有如棄婦一般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的力量集聚在一起有如正午的烈日,光芒無限,驅散陰霾溫暖人心。柴靜說:“有些笑容背后是緊咬牙關的靈魂!闭\然!面對一張張掛滿灰塵血漬,一個個身心俱疲的靈魂,救援人員加快了救援的速度,加快了自己的腳步,面對余震的危險,面對廢墟里散發出的陣陣尸腐味,14萬余中國軍人子弟兵用自己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高效的行動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用自己布滿老繭滿是傷口的雙手扒開一片片廢墟中的瓦礫,用孔武有力的臂膀扛起擔架上虛弱無助的生命,用自己血肉之軀筑起一條生命之路,鋼鐵漢子也有柔情的一面,抱著劫后余生的孩子時他們露出了燦爛治愈人心的笑容,強忍著疲憊,強忍著身上的劇痛,強忍著空氣中尸腐的血腥氣味,他們將個人安危拋在腦后,只為了多救出一個生命,只為了讓親人、愛人能夠再次重逢。
15年的辛酸巨變,四川受災區舊貌已然換新顏。一切的努力都是有意義的,如今的受災區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
知道感恩,努力奮進的四川人及時從災難摧殘的苦難中恢復,向著新生活前進,他們在黨和國家的扶持幫助下及時迅速的開展災后重建工作,現如今的汶川擁有著秀美的山水、品種繁多的動植物、底蘊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重建后的受災區已舊貌換新顏,城區建設更加完善,基礎設施更加齊全,彰顯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和時尚新潮的新時代風貌,汶川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將感恩珍存在心里,感恩幫助扶持他們的黨和國家,感恩曾經施與援手的團體和個人,感恩十五年來一直關注災區發展的好心人。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十五年過去了,我想汶川地震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死者逝去的悲痛絕望,而應該是受災同胞堅強樂觀積極發展的精神,應該是國家有難時國民眾志成城相互幫助的世間大愛。
紀念5.12有利于樹立民族樂觀開朗不斷進取的精神。緬懷歷史追憶過去是對鮮活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是對無私貢獻者的謳歌贊美。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堅強!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4
5月12日是全國第15個防災減災日,同時這個日子也承載著中國人民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8.0級特大地震突襲四川汶川。剎那間,山河破碎,滿目瘡痍,數萬名同胞在此不幸遇難。如今,15年過去了,震區已恢復了往日的繁華,但曾經那段波瀾壯闊的抗震救災、災后重建歷程,卻讓人永遠銘記。那以人為本、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中國力量,也一直延續至今,鼓舞著黨員干部在新征程中不斷前進。
這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回望歷史,我們黨從深重苦難中誕生,在風險挑戰中成長壯大,建立起社會主義新中國,并取得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這離不開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猶記得,汶川地震發生后,國家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科學決策,第一時間親臨現場,第一時間啟動災后重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汶川奇跡”。也因為有了黨的堅強領導,受災群眾從絕望中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走向新生,邁向發展振興!皣d也,視民如傷”,作為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持為人民謀幸福初心不改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自覺做好人民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
這力量是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偉力。“人心齊,泰山移”。打贏四川汶川“5·12”地震抗震救災這場硬仗,最根本的力量來自于人民群眾的團結一心。地震發生后,無論是災區還是非災區,亦或是港澳臺和海外華人聚集地,只要是有中國人的地方,人人都心系災情。那時,無數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黨員志愿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逆行”奔赴災區開展搶救;那時,19個省市“一對一”援建重災縣,30多萬援建大軍、近百萬志愿者自發參與災區重建,他們以實際行動充分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無所畏懼、無私奉獻,形成了強大合力,這場抗震救災遭遇戰才取得了全面勝利。團結就是力量,黨員干部要大力弘揚抗震救災中偉大團結精神,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凝聚起同心同向的`磅礴力量。
這力量是災區人民自強不息、感恩奮進的頑強氣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汶川地震是對中華民族一次嚴峻考驗和挑戰,也是對汶川人民堅強決心和頑強毅力的一次考驗。如今,15年過去了,現在的汶川,只見綿延的山巒重新披上了綠裝,小鎮上新村拔地而起,街邊群眾笑容幸福溫暖、學校里讀書聲清朗響亮......浴火重生的汶川正煥發著勃勃生機。而汶川的崛起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離不開數億中國人民的守望相助,更離不開災區人民那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砥礪向前的無畏精神。災難是可怕的、痛苦的,但亦能使我們愈挫愈勇、愈戰愈強。黨員干部要汲取汶川地震中災區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力量,在新時代新挑戰中勇挑重擔、敢于攻堅,以釘釘子精神,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5
教師是學校的基礎,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譚千秋老師在這次地震中用生命詮釋了這一格言。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我們往往視師德為一種個人修養,較多強調教師個人的自律。顯然,僅僅重視個人修養、僅僅要求教師自律是不夠的。我認為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遇到特定的環境,就會得到升華或者泯滅。2008年的5月12日當地震災難突然襲來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他的學生。在那千鈞一發之際,人生閱歷豐富的他本來有機會能夠從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學生。在那一瞬間,他眼前可能浮現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許遲疑和猶豫,他毅然地張開雙臂,護住自己的四個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個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個家庭的團聚和幸福以及無數的感動。他無私的愛就像種子一樣開始發芽、他的師德在地震中升華,他的行為感染了無數的教師和我本人。
健全制度促師德!盁o規矩不成方圓”。一般學校為了培養老師的師德在工作紀律、態度作風、儀表形象、遵紀守法、廉潔從教,將對教師的師德要求,由抽象變為具體的行為約束,使教育工作者常修為師之德,常懷律已之心。促進了師德建設水平的提升。據同事講譚老師“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當我們看到這些細節的時候,就明白譚千秋的勇氣和力量來源于哪里。譚千秋的行動并非偶然,只有對學生巨大的愛和對職業的虔誠才能讓一個人在面對死亡威脅產生如此大的勇氣是師德的閃光!
創新載體促師德。師德建設的主體是教師,如何圍繞主體激發潛能、發揮作用、提高質量,培養教師神圣的師德。這是我們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正是由于這種神圣的師德,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
正是由于這種神圣的師德,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
正是由于這種神圣的師德,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這種神圣的師德,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后。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么是師德,什么愛,什么是榮耀!
當成千上萬間房屋倒下去的時候,是他們的愛撐起了整個世界!
災難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傷痛。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作為政治老師的譚千秋用自己的生命給學生上了最后也是最完美的一場思想政治課,當那些被他救起的孩子長大后,他們將會比別人更加懂得什么是勇氣,什么是無私,什么是不責任,什么是民族的靈魂。
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第一戰線的實踐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師的言傳身教,人格魅力直接影響者學生的成長。汶川地震考驗了一批教師的師德思想品質,只有對學生的愛和對職業的虔誠才能面對死亡產生出如此大的勇氣。使我深為感動,作為教師一員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通過學習使自己對教師的責任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在今后的工作中“躬耕教壇,甘為人梯”,愛生如子,無私奉獻,平平常常顯本色,普普通通見真情。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6
5.12這一天是所有中國人難忘的一天,這一天他奪取了我們很多中國同胞的寶貴生命,一陣轟聲,他們靜靜的睡去,身為中國同胞的我們,我很難過,但在難過的同時也要為那些生存下來的人著想一下,他們雖然已經失去了親人,但是還有我們這些千千萬萬的同胞。
5.12的發生使中國四川造成的損失很大,但是只要我們齊心合力我想這點困難只是九牛一毛,盡我們自己本身最大的力量全身心的.去幫助他們,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自己的一點力量,雖然我們付出的力量很微不足道,但是千千萬萬個這么微不足道的力量加在一起那就是磅礴的力量,這力量是每個中國同胞由心發出,他可以勝過一切,一切苦難在這股力量的對抗下,都會喪失他本的那歪風邪氣。
幫幫中國,幫幫四川,幫幫那些苦難的同胞,這次的地震雖然我們沒有遇見,但是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我們在慶幸自己的時候也要想象那些受到災難的同胞,幫幫他們,用我們那顆燃燒的心來幫助四川同胞震后建設,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投入在里面。
再次我希望四川同胞能快樂生活,自己既然已經活了下來就更應該珍惜生命,他現在不光屬于你自己,也屬于救你關心你的中國同胞,世界同胞,你門要努力學習來報答國家,國家也會幫助你們來建設更美好的家園,相信國家,相信自己。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7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為失去親人的傷痛定格在每個人的心底。那些曾經鮮活的面孔永遠化為悲痛的記憶,從廢墟中頑強生存下來的生命更令江河動容。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為黨心連民心永遠扎根在每個人的心房。黨和人民同呼吸,共患難,他們穿行在災區,決策在前線,英明指揮,鼓舞斗志,領導全黨全軍全體中華兒女譜寫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的又一曲壯歌。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為救災現場那些可愛可敬的身影永遠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那些忘我救援的人們,激勵著經歷災難的人。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10余萬人民子弟兵,數以萬計的醫護工作者及專業救援人員、志愿者,用生命挽救生命,用頑強回報頑強,用淚水撫慰淚水,用愛心書寫愛心。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為“大災有大愛”的吶喊永遠激蕩在每個人的心胸。同胞有難,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有揪心的疼痛,大災面前,人人都是志愿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14億中國人頃刻間匯聚起巨大愛的.暖流,給受災的親人們以莫大的慰藉。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為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自強不息的品格正化為每個人的行動!叭魏卫щy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再大的災難也擋不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8
15年前,我們不僅面臨人生最重要的高考,還相繼經歷了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等大悲大喜的國家事件。這些影響到每個中國人的大事件交織發生,讓我始終堅信,我們這群人注定不是平淡無奇的一代。
當年,盡管沒有發達的移動互聯網,但我們還是通過各種渠道關心地震救援的各項進展,目擊災難當中的人性光輝與人情冷暖!氨娭境沙恰笔悄嵌螘r間最流行的口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真實寫照。我也在那段時間,培養和堅定了自己對公共事務的關注,進而逐漸明確了后來的專業選擇?梢哉f,那一年發生的若干重大事件,是時代給我們這代人提供的.一份特殊“成人禮”。
有一句話說得好,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是有韌性的,面對天災人禍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豁達與樂觀,因而是打不折、戰不屈的。在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難免遭遇各種急難險阻,中國文化的韌性精神,將成為我們戰勝困難和挑戰的一件“秘密武器”。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9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夠認真仔細的觀察,人間真情就隨處可見,無處不在,就能清楚地看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人情景,就能感受到人間真情是戰勝困難的偉大力量。
5月12日中午的2時28分,突然發生了一場人間悲劇,在四川的汶川發生了強烈的8級大地震,造成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這件事迅速地傳遍了全中國,牽動著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心。
全國人民立即行動起來抗震救災,軍隊開往災區、醫療隊開往災區,志愿者進入災區,各種救災物資運往災區,讓災區人民得到及時的援救;我們學校的師生響應校領導的號召,積極捐款捐物,為災區送去愛心;我也不例外,把媽媽給我的五元零花錢,投進了捐款箱,雖然數量不多,也可以表現我對災區人民的愛心,我還專門寫了一篇作文給災區的小朋友對他們表示深切的慰問;我的爺爺雖然退休了還主動捐款和交上特殊黨費;我的媽媽不但捐款,當知道汶川傷員太多,急需用血時,媽媽響應號召,獻出鮮血┅┅由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抗震救災創造了許多生命的奇跡,災區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
“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所有這些充分表現了人間處處有真愛,表現出愛的力量無住這位老師的名字——譚千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譚老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給學生,把死亡留給自己。他心中的愛,正如他的名字那樣,千秋流淌。
在綿陽的一個援救現場,一所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們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尸體。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幾乎等于送死。但幾個戰士還是要往里鉆,這時坍塌就發生了,那幾個往里鉆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一個戰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這樣的催人淚下的故事,在那片天空中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樂章,而在同一片天空下,神州大地上全國民眾守望相助的悲憫情懷、以及傳遞著溫暖的行動,同樣令人觸動。災難后,我們看到平時一分錢都不放過的出租車司機們,放下手中生意,自發地奔赴災區幫助救災;我們看到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工來到獻血車前排隊,“抗震救災人人有責,沒有錢就‘出點血’!;甚至以拾垃圾為生的老婆婆,老爺爺都要為災區捐上自己辛苦賺來的一元幾角錢……誰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減弱,誰說我們的國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溫總理那悲切而堅定的臉容,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充滿溫情而又堅毅性格的最好體現。有了這種性格,我們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么災難不能戰勝的呢?動人的故事匯成河,流淌在中華兒女的心窩。這些感動,延續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堅定著災區人民的信心,激勵著救災將士的斗志;這些感動,是我們共渡難關的共鳴,是我們重建家園的心聲。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更加有力;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的心貼得更緊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10
今天我和媽媽以及許多親朋好友出去旅游,我們首先到達了汶川。沒錯,就是15年前,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8.0特大地震的所在地汶川。在這里,曾有許多人傷心流淚,還有,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死去。來到這里,聽著大人們說著當年汶川發生的事,眼前浮現出的一幅幅畫面,我感到難過。
我們在這里住了一個晚上,這里的賓館十分華麗,很漂亮,工作人員都用微笑迎接著我們。
第二天,我們去了汶川博物館,我在這里排了很長的隊,一個人,兩個人,許許多多的人,隨著漫長的等待過去,終于到我們了。我們進去以后就開始仔細觀察了起來。我來到前言格上看到了簡介“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地震,房屋倒塌,許多人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被活活淹埋,這是一個令人刻骨銘心的時刻,這是一個令人終生銘記的時刻!”我看著那一幅幅悲傷的畫面,在對比今時今日汶川的美麗,不由間感到祖國的`偉大,同時也為那些通報感到難受,為他們默哀。
我在去看了一些圖片,簡介說著“有許多志愿者因就救人時發生余震而犧牲!笨粗麄儯路,身體,安全帽上的泥土,我感到特別揪心。
在這里一幅幅圖片警示著我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弱小,更是提醒著我們要好好學習知識,發展科技,才能不讓汶川大地震這樣的人間慘劇再度發生。逝者安息,生者堅強。讓我們為了祖國,為了家人,為了自己,好好學習。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11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已經有15年了,15年的風風雨雨,15年的艱難險阻,15年的塵世浮沉,換做是別的事物,或許我早已忘記。
但時至今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發生的場景依舊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映照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時正上初三,中考的壓力迫使我們一個個都如繃緊的弓弦停不下來,一心一意用在功課上,大家都以為那一天會和平時一樣背書、上課、看書、做題度過。
但天傾地覆的一聲巨響打破了大家的認知,教室里搖搖晃晃的吊燈與顫顫巍巍的桌椅都顯示了地震的到來,但因為那時候驚慌失措的我們對于地震沒有什么清晰的認識,最后還是因為我們的英語老師的提醒方才急忙忙疏散逃生。
這還只是遠離震源中心的我們的直接感受,通過后期在電視、網絡、手機上的新聞報道了解到了震源中心汶川的實地場景,遍地的瓦礫,傾斜的樓體,崩塌的建筑物殘留,那一張張觸目心驚的圖片橫貫腦海。
伴隨著主持人的腳步我們看到了災區現場的場景是多么的慘絕人寰,罹難者的遺體被盡數掩埋,能辨認遇難者身份的家屬自然悲痛莫名,那些生死不明行蹤未定的遇難者家屬更是呼天搶地痛不欲生,那段時間,全國都被死亡的白色覆蓋。
那天之前,我們都不知道什么是地震,那天之后,全國人都知道了地震是什么。
救災活動刻不容緩,國家機器這個龐然大物在第一時間啟動了緊急預案,在第一時間、第一時刻、第一人的姿態出現在救災現場。
災難發生后,國家立即組織搜救隊,駐地武警、消防、公安等公職人員全部動員參加災后救援,民眾也自發組織捐款捐物,更有甚者直接前往救援現場自發救援。
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有五個農名工兄弟在收到消息后,星夜趕往災區參加救援活動,他們或許沒有太高的學識,但這種捐軀赴國難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的'精神是所有人的典范,他們只是救災人員的一個縮影。
救援的隊伍也絕對不止這么一個,還有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參與了這次救援活動,他們或許沒有留下名字,只是默默地為救災活動出資出力,他們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對國民的關心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國難當頭,我們沒有被天災擊垮,反而更加迸發了國人自信心與凝聚力,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救災需要的物資設備很多,單靠國家臨時抽調根本滿足不了廣大災區民眾的需求,為了盡早救出被困群眾,盡快安撫災區人民飽受傷害的內心,國家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捐資捐物。
國人們紛紛慷慨解囊,面對天災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為災區民眾帶去了生存下去的必需物資。
據統計,面對災后重建工作,中央財政總計安排了超過3000億元的災后重建基金,傾全國之力從各方面給予了大量支持,一場動員范圍最廣、投入物資之大、建設速度最快的災后重建工作在災區迅速展開。
根據2008年6月18日頒布的《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文件要求,全國19個省市以不低于1%的財力對口支援重災區3年。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重建方案確定后一星期內,來自祖國各地的援建隊伍全數到齊,設計、規劃以及施工隊陸續到達,這些援建隊伍里有來自建設北京奧運會體育館的主力,上海世博園修建的精英,還有唐山大地震后參與重建的優質企業。
逝者已矣,物是人非之后給人們帶來的傷痛依然存在,大家只是將它深深藏于心底。汶川地震震倒的是建筑物,震不倒的卻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在災后短短的兩三年里,援建隊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重建家園的任務。而這一切還沒有結束,災區人民充分利用援建活動帶來的工作機會,依靠勤勞肯干、踏實努力的工作態度不僅恢復了震前的經濟生產水平,在隨后的幾年里還將當地的GDP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15年生死兩茫茫,汶川地震已然過去了15年。
15年前,我是一名即將參加中考的考生,15年過去了,如今的我已然邁上了工作崗位。有過那種從死神魔爪逃生的經歷的大家想必更加明白,生命不能虛度,經歷過汶川地震的我們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
我們每個人不僅要好好活,更要將已故親屬的那份精彩活出來,以此祭奠那些在災難中喪生的罹難者。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12
生命是什么?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訴你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生命是綿延的山峰,壯麗挺拔;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今天看了這段視頻我才知道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喋喋不休。讓我們走進汶川地震!
救援人們的腳步聲剛停留在廢墟前,就看到一個小孩在拼命的找他的`家人。天黑了,這個小孩叫救援人們都回去,可他們知道只要有一絲的希望,他們就不會讓它溜走。于是,救援人們說:”你放心,我們不會回去的。在救援人們的幫助下,這個小孩的家人得救了。這個小孩高興極了!在另一邊,從廢墟下有聽見微弱的聲音。這是一個生命!救援人周慶陽叔叔去救徐阿婆,可是洞口太小了,于是救援人們準備把洞口弄得大一點,周慶陽叔叔決定用身體去拉徐阿婆,徐阿婆說她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時間!請你慢點走,給生命一個莊嚴的時間。在徐阿婆休息的時候,她遞給了一塊毛巾給周慶陽叔叔,可他把毛巾給了別人,繼續營救徐阿婆。這是多么偉大,多么感動。在廢墟還埋著多少的生命,可是我們救援人們從沒有放過這些生命!我們只是希望時間你慢點走!
生命是微弱的,可也是強大的。這些畫面刺痛我們的雙眼,更刺痛我們的心靈。在未來的日子,讓我們手牽手,十指相扣。生命的珍珠依然在我們手心,經歷了死亡,它變得更加透徹,更加奪目。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13
飛絮蒼蒼,五月為霜,那一片飛絮不僅是提供了背景也蕩滌著情思。陣陣飄揚的飛絮,其實就是心情的悲愴。隨著楊絮的紛飛,飄落了我感傷的思緒。
隨著楊絮的飄零,我的思緒飛到了5月12日14時28分。幾秒鐘的劇烈震蕩,美麗的四川便變得滿目瘡痍。昔日挺拔的高樓,如今已是一片廢墟;以往熱鬧的街道,此時卻是一片悲慘的景象;從前那美麗的城市,而今已變成一個慘淡的墓林......
隨著楊絮的飄零,我仿佛看到了那忙碌的身影。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不顧危險,雙手鮮血淋淋,但他們仍舊不停的挖呀挖呀。一句“和受災群眾相比,我們這點傷算得了什么?”響徹天地。
隨著楊絮的飄零,我看到了我們主席和總理眼中的淚滴。他們不顧危險,不怕勞累,趕赴災區與災區群眾同舟共濟。他們四處奔走,安慰受災的'群眾,鼓勵搶險的官兵。我知道他們內心的悲痛,因為我看到了他們眼中的淚滴。
隨著楊絮的飄零,我感到無比溫暖。當地震的消息傳出時,全國都沸騰了。每一個人都心急如焚,每一個人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抗震救災忙碌著,奔走著...
陣陣警笛轟響,片片楊絮飄落,驀的發現一顆滾燙的淚滴劃過每個人的心跡。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14
我出生在2008年5月13日,還記得在我五歲生日那天媽媽對我說:“飛飛,你知道嗎?在你出生的前一天,我國的四川省發生了汶川大地震,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生命,所以你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那時我還小不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如今已過去了十五年,直到上個星期我看了汶川大地震的紀錄片,那是一場八級大地震,頃刻間房屋倒塌,高樓大廈變成了一片廢墟。人們還來不及反應什么就已經被瓦礫埋了,救援人員在廢墟里發現了一位母親,她已經死去,但她跪在地上用身體護在她孩子上面,把生存的希望留給了孩子,孩子被救出時,人們發現這個幾個月大的嬰兒懷里有一個手機。手機里寫有這樣一句話“孩子,如果你還活著,你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紀錄片里還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可是看到這里,我卻淚如雨下。大災大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這一刻,我流下了心疼的`淚水。
是啊,媽媽說得對,難道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嗎?看完紀錄片,我擦干臉上的淚水對媽媽說:“媽媽,謝謝您給了我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 15
晚上看了cctv的一段視頻“男子被埋108小時搶救后奇跡生還”,很振奮,居然出現了奇跡。這位教師的奇跡源自自己堅強的信念,一個礦泉水瓶子,幾張作業本紙張,還有自己排出的尿液,最好挽救了自己,喝自己的尿液,吃作業本紙張,生命的盡頭,是自己的努力挽救了自己,是用極限條件下正確的方法挽救了自己。人只要有信念,只要我們相信有奇跡,只要我們往奇跡這個方向努力,希望還是有的。
“我就等你們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這是被困60多個小時的女孩樂劉會獲救后說出的第一句話,也說出了所有埋壓在廢墟下的群眾的心聲。這求生的執著信念和對搜救人員堅定的信任,是受困群眾的精神支柱,一定能夠使人們有效地延續生命,一定能夠使一些人堅持到被營救的那一刻。
盡管隨著時間殘酷地推移,受困人員搶救成活率會越來越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為轉移。但亦有諸多事實表明,在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總是會有人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跡。尊重每一個生命,抓住每一個可能,最大限度地搜救每一個受困群眾,把人員傷亡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就是抗震救災的最大勝利。
全體救援人員,沒有人想放棄,沒有人會放棄。每一個搜救人員,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采取一切手段,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竭盡所能地多救活一些人。一位剛剛救人的戰士,不顧斷壁坍塌往里沖而被其他戰士拖住時,跪下來這樣哭喊:“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這樣的信念,這樣的力量,時刻督促每一位救援人員把心思用到最仔細,把體能發揮到最極至,最大可能地尋找每一絲生命的氣息。
【紀念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心得】相關文章:
紀念汶川地震學校廣播稿07-22
2015汶川地震7周年的改變03-13
汶川地震八周年增強防災減災意識08-08
汶川地震7周年民眾防災減災意識有哪些變化01-08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跡10-11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11-08
汶川地震募捐倡議書范文07-24
汶川大地震感人的事跡范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