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五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一、省級教師培訓活動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培訓的課程覆蓋面很廣。
以20xx年小學為例,培訓學科涉及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科學,還有優秀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培訓。培訓項目幾乎涉及教書育人的所有主要課程。
2.培訓的教師在數量上得到基本保障。
以太倉小學教師為例,20xx年共有88人參加了省級培訓,按照太倉30所公辦小學測算,平均每校參與培訓人數接近3人。
3.省級培訓管理規范,培訓質量較高。
我從本校參加培訓的英語教師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況,認為省級培訓在如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確保了培訓的質量。
(1)培訓過程完整。培訓前有個開班會議,蘇州市主辦負責人和蘇州市英語教研員講話,讓教師了解培訓的目的和大致安排。培訓結束后有個簡短的休業式,領導講話并寄托希望;貋砗竺咳诉要寫份總結上交,回顧自己的培訓收獲。
(2)培訓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
以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為例,培訓內容包括四種形式:
一是專家講座:請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來開講座(包括英語方面的,教學方面的,教育發展方面)
二是外教上課:請蘇州外國語學校的三位外教來上課,每人上半天,為教師講述一個主題,例如:游戲、兒歌、對話編寫等,通過親身參與的方式,讓教師體驗他們的課堂。
三是基本功展示:請蘇州市簡筆畫得獎的老師,上臺展示她在英語課堂上對簡筆畫的靈活運用。
四是教材研究:將與會的老師分組,每組就分到的某一單元教材展開討論,研究如何突破本單元的重難點,以及教案成形,組織交流討論。
4.參加培訓的老師收獲較大。
我校參加培訓的英語教師認為,參與本次的培訓,掌握了很多一線的信息,明確了教育的發展方向,對教育前沿的了解,從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自己,明確未來自己努力的重點。在講座中名教師、名校長(英語)講述他們的教學故事,十分生動,而且很有借鑒價值,大家都表示收獲很大。外教課上與外教零距離的接觸,真切感受到了西方教育與中國課堂的不同,享受自由、開放、比較隨意卻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將一些好的做法借鑒到自己的課堂中來。研究教材,對于新的課本,大家一起商量,發揮群體的力量,研究并突破重難點,為接下來的全面推廣做好鋪墊。
二、對培訓項目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理解
所謂培訓的針對性,就是教師缺少什么或者需要什么,培訓中就提供什么。
所謂培訓的有效性,就是看教師通過這次培訓,到底獲得了哪些切切實實的提高。所以培訓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專家、名師在培訓中的主導作用,還要關注教師的主體作用,他們目前的教學實踐、經驗和理論的水平,他們目前的困惑以及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等等。培訓形式要增強專家名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盡量減少只有聽講座式的單向灌輸。
我校這位英語教師除了跟我談一些收獲以外,也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在聽講座中,有的專家講得很專業,缺少貼近教學一線或者生活的例子,所以感覺比較抽象,不容易懂;二是讓簡筆畫老師來介紹自己的簡筆畫課,收獲不大,而且她覺得簡筆畫只能用于輔助,畢竟英語課是一種語言課,需要更多的交流,而不是用簡筆畫來代替交流,否則容易回到“啞巴英語”的局面。
我與這位英語教師交流中感受到,總體來講,培訓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絕大多數是很強,但是還有少數培訓課程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上做一些改進。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為期三天的青年教師培訓學習已經結束,我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收獲了什么?”翻看培訓之間做的學習筆記,那可謂是收獲滿滿。我又問了自己另外一個問題:“經過三天培訓,你在哪些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呢?”我不敢說,因為我深深地知道其實培訓就像是一棵種子,只有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腳踏實地的追求,才能成為一位為學生所敬,為家長所愛,為社會放心的有建樹的教師。我想把自己在培訓中的幾點小小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專業成長是教書育人的基石
徐校長在開班致辭中,從青年教師的專業學習、專業投入與專業情懷以及樹立主人翁意識四個方面對青年教師提出了希望。徐校長把“專業”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我們周圍有很多會唱歌的人,但不全是專業的音樂人;我們周圍有很多會做題的人,但不一定是專業的學科教師;作為一名學科教師,我們需要潛心研究學科專業的規律,潛心研究學科教學的章法,讓學生樂學,善思,讓他們逐漸具備多學科多角度看世界的眼光。我至今還能記得我的學生時代,英語早讀課時,我的英語老師總會拿著一本厚厚的英語詞典,在我們背書時,她就學習幾個新的英語單詞。培訓中,楊小鋒老師也跟我們分享了她在英語課題研究中的經驗——站上講臺并不是專業成長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二、教育之路與幸福為伴
漆書記以“做教育路上幸福的旅者”為主題,跟青年教師分享了自己27年的從教之路。在他分享的一些小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他對教育事業從未減少的熱情以及他在自己教學生涯中體會到的特有的幸福感;貞浳业膹慕讨,我想不出當年是什么高大上的理由讓我選擇了這條路,大概是在我青春年少不懂事時我的初中班主任對我的指引,或是我的高中語文老師鼓勵我當語文課代表時的感動,或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對我說的一句淺淺的激勵的話。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的不止教學事務的繁忙與勞累,更多的是作為一名老師在學生獲得成長與進步時的幸福感。他們曾經用幸福感感染了我,我也愿同樣將我在教學路上的幸福感帶給學生。
曾經我們特別喜歡用蠟燭來比喻教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想作為蠟燭已經遠遠不夠。正如漆書記提到的“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復制,而是創造;教育不只是謀生,更是生活本身!毕啾认灎T,我更愿意成為自己,成為學生心中有特點的老師,成為一個不止傳遞知識,更要傳播幸福的老師。
三、大與小有時并不是反義詞
從教之初我就在心中默默宣誓:“我要努力為教育事業奮斗終生!”教育事業——好大一個命題,和自己小小的身軀相比貌似不那么匹配。每天坐在辦公室改著一本本小小的作業本,解答著一個個學生的小小的疑問,貌似和教育這個大事業還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但隨著從教時間的延長,我慢慢體會到大事業就是從小事中做出來的。在培訓中,蒲老師分享了去昭覺支教的經歷,她在那里上了一年的英語課,由于學生基礎薄弱和外部條件的諸多限制,雖說學生英語成績沒有大為改觀但班平均成績也提高了十幾分。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盡著自己小小的努力,改變著那里的孩子們,給孩子們埋下了希望的種子。還有好多年輕的班主任分享了他們在班級管理中的小事,教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創新獎勵機制(給學生織圍巾、班級拍賣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干部培養、清潔責任制)、開展有意義的班會活動、夜晚陪學生在樹下談心等小小的方法和小小的故事,但教育這個大事業正是需要從這些小事中一點點積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四、做教師要內外兼修
課堂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場所和渠道,而教師的聲音、板書、儀態妝容服飾這些外在的東西也會影響學生聽課的效果,胡樂老師、王智老師、黎霞老師三位老師則從這三方面對青年教師做了基礎課程的培訓,要想都做得很好,三天培訓是不夠的,他們給我們指引了方向,重點還在于日積月累的感悟與練習。多讀書,多旅行,多多去體驗不一樣的世界百態,成為一個心中裝有大世界的內外兼修的老師,言傳身教成為學生的榜樣。
不敢說自己能夠做得多好,但在綿外這個大家庭中,不敢不努力奮斗,身邊有太多的榜樣,有太多為了事業不懈追求的同事,有太多和學生一起感動的故事。愿自己從小事做起,內外兼修,成長為一名更專業,更幸福,更為學生喜愛的老師。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中小學教師承擔著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小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當前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還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療醫生。教師的工作就是研究學生個性規律,按其獨特的規律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良好的個性人格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 “ 陽光 ”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最顯著的表現是,難以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他們大多不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更不會根據這些特點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甚至有的教師忽視學生的性格、特長差異,使用過激語言,冷淡對待成績落后的學生,致使學生心理受到傷害。教師的不健康心理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害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消極、暴躁、緊張的心理傾向會被學生仿效,最終潛移默化地演變為學生自身的心理品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輕者表現為無故遷怒、惡語謾罵、以罰代教等等,嚴重者則發生虐打學生致殘致死的極端行為。
那么,究竟那些因素容易使教師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產生心理問題呢?我粗淺的把它歸納為:教師心理問題是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若教師無法對來自社會、家長、學校的壓力有效應對,就容易產生心理行為問題,從而導致心理不健康現象的發生。在當前巨變的社會和教育改革的環境下,家長和社會比以前任何時候對學校尤其是對教師的期望都高,要求過多,因此賦予教師很多的角色,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當前環境下,社會要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 1 )要根據一定社會規定的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特點培養人才,他便擔負起社會的代表者、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示范者的角色。( 2 )要在教書育人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針對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因材施教,他又要擔當起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 3 )還要言傳身教,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他需要擔當起父母、朋友或管理者的不同角色與學生進行全身心的接觸。( 4 )從實際需要出發,培養當前和未來需要的實用人才,希望教師能成為研究者和人際關系的協調者等等。
教師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往往是以上諸多之類的社會、家長寄予教師過高的期望,賦予教師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師產生角色沖突,從而引起了心理問題。
首先是社會、家長對教師角色互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沖突。
一方面在考試評價制度、課程、中高考制度沒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長對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會對高升學率、高學歷的要求,以及對教育投入和教學資源的不足,迫使教師不敢過多考慮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而以最高效方法,將最標準答案最直接向學生灌輸,以提高課堂效率,獲取應試高分。另一方面,社會也清楚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主要是靠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動力,他們又抨擊應試教育,要求實施以發展創造力和個性的素質教育。因此,中小學教師處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夾縫中,腹背受敵,尷尬不堪。
其次,教師自身利益與教師的角色責任造成的沖突。
教師是現代社會的一員,他和別人一樣,有體驗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師角色卻要求與特定的學生維持一種持久(一學年或一屆的時間,而且很慢很難出成果)的關系,這樣就必須使教師較持久地投身于一種特定的情景。但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總想去找一個工作條件、福利條件更好的學校執教。希望自己經濟上豐裕,并且社會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這種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選擇的沖突中,育人者和個人事業成功者的角色沖突,必然使部分教師惶惶不安,對自身工作不滿,直到對教育工作產生厭倦、輕視的心理。
再次,教師偏低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與教師職業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沖突。
新時代要求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而且還是心理工作者、學者、專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教師這個角色確實是不好當的,尤其社會上還存在對教育事業的不理解和對教師的偏見,教師經濟待遇和職業地位偏低,使教師心理感到不平衡,發牢騷,逐漸失去對教師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還有教師角色定勢的沖突,以及教師角色的彌散性造成的沖突。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知識的權威者和傳授者。但事實上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教師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學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師有時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教師權威受到挑戰,教師心理受到沖擊。教師們強調的誠信、真實、寬容和遵紀守法,往往被學生以大量的欺詐性的商業廣告和某些靠違法、狡詐而發達的成名商人的事實駁得體無完膚,以至教師對如何扮演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人類文明的建設者產生了心理困惑。再有,教師在改變學生的興趣、行為、態度和價值觀等廣泛的責任里,很難甚至無法證明取得什么成就。許多成果的“無形性”,使教師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們的工作是一個無底洞,似乎永遠做不完,永遠看不到盡頭,從而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甚至對教師職業失去興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進。又因為教師扮演的是為人師表的角色,這種職業的神圣感在客觀上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長此以往,勢必會使心理不堪重負。如此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便會導致教師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心理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郁癥和失眠等等時有發生。據報載,青島市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在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一貫對學生呵護有加,頗受學生、家長的愛戴,然而有一天卻因一學生上課時過于調皮、搗亂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對該學生連拉帶扯,最后竟抓住學生的手在墻上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累積下來的“ 心理疲憊素 ” 并發所致。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條規律: 控制不住是控制太多太過分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么 “ 好老師成惡人 ” 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及自我調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出現偏差。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節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對教師而言,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工作超負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負擔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問題就如同常見病 “ 感冒 ” 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教師也不例外,因為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現實問題。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由此而產生的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日積月累,惡劣情緒最終會以 “ 零存整取 ” 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國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偟恼f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國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國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
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國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國小、國中、國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國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茖W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F實而深遠的意義。
2、教師必須有一個良好的主導情緒狀態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情緒應該是積極的。教師的情緒是極易感染學生的,當教師由於種種原因拉長著臉,或表情淡漠、憂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煩躁不安地走進教室,打開書本進行課堂教學時,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從而使得學生心理閉鎖,阻礙了新信息的輸入。而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進行課堂教學,學生會倍感親切,快樂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會使學生心扇敞開,思維活躍,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輸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強調教師的這種情緒狀態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質,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勵人呢?只有生氣才能產生生氣,死氣只能從死氣而來。所以你要盡可能使自己習慣於蓬勃的生氣!边@位偉大的教育家的話非常適合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以飽滿的熱情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振作他們的精神。興奮的情緒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
3、加強教材內容的情感處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富有情感地講授內容,給學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傳遞。達到以橫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要善於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蘊的情感因素。教師在鉆研教材和設計教法。學法時,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備好認知因素方面的課(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備好情感方面的課(情感性、體驗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在數學教學中,首先應該用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
第二,可從數學學科套用的廣泛性入手,把枯燥無味的數、符號、公式、法則、圖形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求知的情感。
第三,抓住數學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邏輯美,誘發學生聯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第四,結合課本內容適當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知識,設計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套用性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
(2)要善於用語言來表達教材內容中的情感。過去一般的教學比較重視言語的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只求準確、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后,現在的教學言語除了準確清晰外還應追求生動活潑、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講課言語既傳神又傳情,達到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當然,這要求數學教師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力。
(3)要善於用表情來傳遞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語表情。言語表情是通過在教學中的語音、語調、語速、節奏、停頓等變化來表達情感的。教師抑揚頓挫、緩急有致的講課聲,既能傳情達意,感染學生,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引發興趣,而且言語表情的變化還會刺激強化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穩定性。
(4)要善於用情境來烘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氣氛、教師可配合教學內容,運用一定的數學手段,創設某種教學情境,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境,理解數學意義和實際套用。同時,對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數學知識,教師也應盡可能從外部賦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讓學生在接受這些知識時,感受到某些情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國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5
經過了這次培訓活動,我在各個方面收獲甚大,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常山縣教研室——江根祥提出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地球科學是小學科學領域比較難的一塊內容。在太陽系組成中,各個行星的大小和與太陽的距離空間感較強,對于同學們理解困難。但是中山小學的姜老師給與我們一個很好的體會,心得體會《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讓在座的科學教師模擬太陽系空間,構造一種空間模型,讓我們形象直觀的認識到空間的距離和大小問題。由此可見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創新性學習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與前瞻的意識。
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多從身邊的事物尋找。江山市教研室徐老師的《認識身邊的植物》仔細描述了我們周圍的植物,便于研究。這也在提醒我們,科學即生活?茖W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
三、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
四、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經歷了這次培訓,我深刻體會到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有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去探究。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做好小學生的科學啟蒙教育。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10篇12-15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十篇12-14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15篇)12-14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集錦6篇12-25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集錦九篇11-24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集合9篇11-24
實用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6篇12-08
實用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九篇11-21
實用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模板合集八篇11-18
精選教師學習培訓總結模板合集十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