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自然,是把握了事物規律后的熟能生巧,是好事,但也是壞事,因為它意味著一種“慣性”和“惰性”,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是如此。
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我們習慣了“老教材”,習慣了逐篇逐冊地講解課文,習慣了在高一高二年級教授新課,再利用高三一年的時間來復習備考……總之,我們很多人都被“慣性”驅使著往前走,以至于忽視了已經來到身邊的新變化。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我們已然置身其中,卻又仿佛置身事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如何落實?新教材如何使用?新高考又將如何變化?這些都在迫在眉睫的問題。因此,第一次使用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后,我對高一語文課程教學做了一些簡單的梳理和思考,用以自勉,敬請專家老師指正!
一、凸顯語文課程的價值和功能
當下的教育教學現實中,不少老師都有著這樣的體會:高中語文學科的地位稍顯“尷尬”——很多學生不重視。甚至有不少學生認為,平時上語文課聽不聽課無所謂、聽多聽少無所謂,反正考試時除了默寫題都是課外的。
高中學生這種非常短視、急功近利的學習觀,固然與學生的錯誤認識和目前的高考評價制度有關,其實我們語文老師自身也難辭其咎。比如,在教學模式上,我們很多老師還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記”這種非常低效的模式上,而忽視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掩蓋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功能;甚至,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短視,認為學習語文課程的唯一目的就只是為了高考。
在深入落實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語文教師首先要改變陳舊的觀念,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注重圍繞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開動腦筋,探索途徑,著力培養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品質,力圖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審美并且嘗試創造美,讓他們理解和傳承優秀的文化,從而使其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總之,從高一課程開始,如果語文老師的“格局沒有打開”,語文課程的價值和功能就得不到彰顯和落實。
二、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北大中文系教授溫瑞敏先生曾經說過:“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學生少讀書、不讀書!贝搜源_實不虛,相信我們一線老師大多會對此深有感觸。
在這個“內卷化”時代,學生的學業負擔十分繁重,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他們無暇去閱讀所謂的“閑書”;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電子產品和網絡的普及,又使得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上的“碎片化閱讀”,卻再也不愿觸摸紙質書籍的溫度與深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閱讀,就沒有語文課程。
學生不閱讀,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因此,讓高中生能夠熱愛讀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們的語文老師依舊任重而道遠。
好在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均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契機。個人覺得,部編版新教材的一大亮點就是加大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提高了閱讀的系統性和有效性;以“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的教材體例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發展方向和閱讀需要。當然,最大的亮點應該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它以“任務”的形式,將閱讀的權利歸還給了學生,還給了高中語文課堂。
當然,再美好的初衷,也得靠實踐來落實。如何充分利用好“整本書閱讀任務書”,怎樣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這又是一個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新問題,需要我們細心地思考和大膽去探索。我們教師,需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學生閱讀之前對學生進行引導,創建一個共同閱讀或是分組閱讀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對整本書進行閱讀。[1]在必要的時候,再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及時地評價反饋。
更值得強調的是,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能僅僅限定與課內教材,古今中外,人文科技……各類書籍都可以進入學生的閱讀視野,供他們挑選,以成就他們的閱讀偏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高中的其實階段,語文教師就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漸至于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文化。
三、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走進生活
《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性質如是定義:“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也就決定了,語文學科應該是一門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程。
可是,在教學現實中,我們很多語文老師依然還在“帶著鐐銬跳舞”,受限于“高考至上”的教學動機,固守傳統的師道觀念,囿于傳統的教學理念、方式,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枯燥而呆板,語文課程沒有了溫度與生命力。殊不知,時代在變化,社會現實在變化,學生們同樣也在變化,而語文課程同樣具有時代性,需要我們老師靈活把握,“識時務者為俊杰”,調整教學觀念和方式。
所以,語文課堂教學要貼近現實,走進學生的生活。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構建高效而充滿活力的課堂。那么,究竟如何貼近生活呢?
語文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只是高考,尤其是語文學科。語文學科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與生活息息相關,而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更是關乎國家民族的未來。語文老師的任務并不是教學生機械地分析文章,而是讓語文課程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服務。
新教材對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四單元設計的“學習活動”,就是讓學生記錄家鄉的人物,調查家鄉的文化生活,參與家鄉的文化建設。顯而易見,此單元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們走進生活、關心身邊的現實。
面對語文課程里此類教學內容,我們語文老師千萬不能一帶而過,甚至于置之不理。教師要將生活要素融入語文課程中,豐富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成長。
四、信息技術手段的合理使用
當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0培訓”開展得如火如荼,時代的發展,必然會對一些傳統模式進行沖擊,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培訓,我們教師學會了制作PPT課件、錄制微課視頻、充分利用網絡素材備課等。毫不夸張地說,信息技術能夠深度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備課時,搜集素材更便捷;授課時,教學內容的教授可以更全面、新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評價維度可以更廣,模式可以多更,方式可以更靈活……
在語文課堂上,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好處不勝枚舉,它能夠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信息刺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等。比如,我在信息技術培訓的過程中,發現培訓網站上推薦的一個小工具——“隨機點名軟件”,就非常的有意思。我將之運用于課堂教學,既能夠避免點名提問時的“不公平”,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課堂反饋的機會,又能夠讓學生“提心吊膽”,隨時準備回答問題而不敢分心,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可是,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比如,有的老師離開了網絡,就無法備課了;有的老師,離開了“電子白板”之后,就無法上課。他們似乎已經成為網絡素材的“搜集員”,成了教室里的“放映員”……
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并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課堂”,到了高一,語文老師將信息技術靈活地融于課堂,確實能夠讓學生們感到耳目一新,但是如果不能正確使用,極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出現“形勢大于內容”等問題,讓學生眼花繚亂后卻一無所獲。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學可謂迎來了“新時代”。面對“三新”的到來,高中語文教師不能因循守舊、抱殘守缺,而是要緊隨時代的變化,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深入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充分實現語文課程的價值,全面發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發布,聽到“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群”這些新生詞語就忍不住擔心:第一年用新教材一定培訓很多,千萬別讓自己輪到高一。新教材的使用的日期越來越近,終于,今年河南省也拿到了新教材,忐忑、害怕、緊張、抗拒,太多的新名詞、太多的改變,正如溫儒敏先生講話中說:“大家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話真是當下的真實寫照,不過看了講話的全文,突然覺得心上的石頭松了一些,溫先生說:“與以往教材相比,統編高中語文教材變化很大,但并非對既往教材教法的顛覆,我更愿意用‘守正創新’來概括它的特色!笔茄,不管怎樣改變,語文的本質不會變,我們在一次次的變革中只是越來越觸摸到語文學科的本質,越來越明了教育的本質而已。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我對其中三個報告的學習心得,溫儒敏的《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吳泓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設計思路與教學建議”》,何郁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單元教學實施——以必修下冊《紅樓夢》為例(說課)》。
一、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
新一輪的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求老師跳出經驗區、舒適區,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立德樹人已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緊緊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不斷學習,轉變舊的教學理念,提高綜合素養,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努力營造高效和諧的教學環境,著力于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變“內容講解、主題提問、寫法分析”為“以讀為主、自悟自得、讀寫滲透”,使語文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助力學生文化的生成,助推各類文化生命體的長遠發展。
二、教學的落腳點應是安排好學生的自主學習
無論是思辨性閱讀、任務探究,還是整本書閱讀、實用寫作,都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語言運用的情境性,情境活動的真實性,最終培養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拉近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讓學生主動、開放、自由學習,體會語文學科的魅力,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所以,教學中,必遵循新時期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貼近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圍繞“五育并舉”,既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又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著力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完成多個任務群的學習,提升綜合素質,促進終身發展。因此,最終要安排好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三、“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兩條線索組織單元落實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人文主題是以讀寫為主的單元,圍繞人文主題與核心任務精選各類文本,以課文或整本書的閱讀為基礎,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融合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將學生引向深度閱讀、深度寫作,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群是以語文綜合實踐為主的單元,不設傳統意義上的課文,以一體化設計的學習活動為核心,帶動相關資源的學習以及貼近生活情境的實踐活動的開展。這一類包括4個單元,涵蓋“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等實踐性、活動性較強的學習任務群。
四、要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
語文情境的精細化、語文活動的實用性更是一大特色。新教材重點已不是學習任務的完成、高考試題的答案精準,而是要學生終身讀書、思考、學以致用,以保證語文工具性的落實。完成特定任務,使學生享有學習的獲得感是本次教材建設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新教材在單元導語中即明確提出該單元的核心任務,并通過單元學習任務的`設計加以落實。單元的核心任務是整個單元的大任務,這個大任務是以真實的、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為基礎設計的,又是通過一個個結構化的具體任務加以落實的。什么是情境?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蓖鯇幭壬鞔_地指出:“所謂‘情境’,指的是課堂教學內容涉及的語境。所謂‘真實’,指的是這種語境對學生而言是真實的,是他們在繼續學習和今后生活中能夠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們聯想,啟發他們往下思考,從而在這個思考過程中獲得需要的方法,積累必要的資源,豐富語言文字運用的經驗!
五、語文最重要的活動還是讀書
“倒逼”教師去讀書,提升教師涵養素質是新教材的另一抓手。統編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適應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堅持繼承創新,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有世界眼光的人,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就要求教師的專業水平,業務能力必須從學習型教師轉升至學者型教師,把某些概念幻化為實踐積累、把一些理論演化為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去探究、去欣賞,而不是代替或限制學生的閱讀與思考。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有完整的閱讀評價體系和成為“有溫度的課堂”狀態下的“圖書館”。
六、不僅自己讀還要會教學生讀
何郁老師通過《紅樓夢》的三個案例展示分析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三個案例分別以“林黛玉形象探究”、“王熙鳳管家”、“‘大觀園’的文學形象與文學價值探究”為核心話題,引導學生整合信息,掌握不同閱讀階段的讀書方法,由淺入深,獲得閱讀經典的特有體驗,這也為我們提供了優秀的范例。其中105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們明確自己讀還不夠,還要俯下身傾聽學生的聲音,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教會學生讀才是最終的王道。
七、整本書閱讀指向弘揚傳統文化
新教材依照“自然滲透,潤物無聲”的教學理念,選文豐富厚重,注重經典性和時代性,兼顧中西經典比例,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突出體現以人為本、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內容,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吳泓老師對20xx年版新課標學習目標和內容、學習提示及教科書中的“導語”“閱讀指導”和“學習任務”進行了解讀,明確各自的指向,在回答“兩個問題”時指出統編高中語文教科書整本書閱讀兩個單元,為什么會選入費孝通的學術著作《鄉土中國》和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是因為作為社會學經典著作和古代白話小說的巔峰之作,這兩部書承載著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前途的關注和思考,承載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現實問題,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八、輸入是為了輸出,讀是為了寫
新教材的編寫,以往較為熟悉的閱讀和寫作分而治之的局面沒有了,代之以讀寫活動的高度融合,這也是新教材強調內容整合的一個重要舉措。教材相對獨立地設計了寫作的序列,但在呈現方式上,則適應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要求,做出適當調整。一是將寫作任務融入“單元學習任務”中,整篇寫作大多作為最后一個任務呈現,寫作的話題或范圍則從單元人文主題或課文的閱讀中生發;二是獨立呈現寫作指導,以補充材料的形式加框附在寫作任務后邊,供學生自主閱讀。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今天聽了xx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汪xx的講座《教師培訓賦能專業成長》,收獲頗多。教育開啟我們的愛和智慧,培訓是一個思想交流的約會,好的觀點很迷人,錯的看法也很可貴。
汪老師讓我們帶著問題來聽課,要思考今天的課,我有什么期待?課結束時,我如何知道對自己是有幫助的?課后,我會做些什么?
汪老師講到新時代怎樣才算是“專業的教師”。他認為,專業的教師應該是:(1)讀懂“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分析師;(2)合情、合理、合法的課程課堂設計師;(3)連接“課堂與社會、教室與世界、教育與生活”的策劃師。
我認為專業的教師則應具備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
一是專業理念是教師成長的保障。教師要有端正的`態度,要腳踏實地、仰望天空。在學校當老師,做事業,謀發展,需要有能吃苦,肯付出,重務實等優秀品質。同時,必須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堅定的信念,不斷創新學習,持續提升自我,才能取得工作業績與成果。
二是專業知識是教師成長的條件。專業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學科專業知識的。干得有效,是因為想得明白;想得明白,來自學得通透。我們不是不合格才需要學習,而是要思考、要成長,就需要學習。學習專業知識是為了美好的成活。小課堂聯系大世界,教師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修養。
三是專業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關鍵。教師專業能力是教師職業特點的能力,包括了教學的基礎性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和教學的一般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學業檢查評價能力、教學反思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則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新課程,新高考的專業素養提升培訓很快到了第二天,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魏教授的講課,講課內容是:中小學課堂診斷思維方式變革與有效教學構建,聽后受益匪淺。
在學習中學到了魏教授講的教學中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中存在的低效教學或無效教學的原因:說到只注重教,不注意學生,也就是老師教學前心中只有預設,沒有學生的生成。在這一論述中,魏老師講到了幾個例子,比如說對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就是就是關于板書的'呈現。
板書的書寫共有三個重要的作用:
一是板書強化重難點,多媒體不能替代板書。
二是板書可以應對生成超出預設的情況。
三是板書,應對生成,生成結束還要與預設對比,并評價和引導。聽到這里的時候,就能想到自己的板書還是有很多的不規范,于是很迫切的希望學到板書設計的規律。很快魏老師通過生動的現場教學視頻呈現了許多優秀的案例,聽后也是讓我醍醐灌頂。
最后總結出了板書設計的規矩。
一、內容規劃,板書應該涵蓋一節課的重要內容,突出重難點,內容網絡化,脈絡化。
二、板書的空間位置規劃,突出重點,對稱美。
三、板書的藝術化規劃,藝術化要素來自哪里,核心文意。
回頭再來想想自己的教學過程,有信心學會好的辦法,增加課堂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藝術性,也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在今天的講座中印象最深的是彭偉所長講的落實校本教研,以教科研推動新課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在新的背景下,我們面臨很多未知的問題,選課走班如何有效實施,學科教學面臨的改變等都需要我們不斷加強教科研。
1、開展學科大教研活動。加強高考研究,認真學習把握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要求,重視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加強校際信息交流和研討,推動橫向聯系,向省內外先進地方學習,推動深化教學改革。健全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統籌抓好初高中、高中三個年級的發展和有機銜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學校干部聯系學科教研組制度和工作機制,強化教研工作的過程管理和成效管理。加強命題管理,對每一次考試的功能效用明確定位,形成合理的命題工作機制,組建學校命題專家庫,加強命題培訓,提高各類考試命題質量。
2、推進學科科研發展。促進教師養成學習習慣,指導他們結合實際,學習教育教學及科研理論,寫教育教學反思和感悟,組織開展學科科研工作,組織申報各級各類課題,組織參加各類論文評獎和發表,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抓好科研方向的研判和問題的聚焦、研究過程的科學務實、研究結果的.運用等關鍵性工作,形成教育教學生產力。
3、加強校本課程建設與實施。根據各學科特點,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開發、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認真承擔學校布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任務,充分利用本學科的課程資源和教師專業特長,依托學科教學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組織學參加學科競賽,制定學科競賽計劃,安排競賽指導教師,提升學生競賽質量和水平。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6
張xx教授的講座《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時代中學教師的應對法》,從各個學科談及核心素養,從政治層面、歷史背景提到新課標改革,解讀了高中新課標的新主張:課程分類、學習任務群概念、核心素養培育說法、學業評價質量標準等。張教授的講座內容高大上,適全科跨年段的學習,我們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慢慢思考、理解和沉淀。作為一名初中的英語教師,我有以下幾點簡單的思考,拋磚引玉。
第一、張教授說,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補充和拓展者。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是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我們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課表,再根據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在教學中為學生提升各種能力而努力。
第二、學科學習需要靈活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的學科素養。
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質疑和反思的能力,重視跨學科認識和融合。特別英語中考也會涉及歷史、地理、思政等學科知識。
再者、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意識形態,五育并舉。教育學生愛國、正確的價值觀、人間真善美等,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愛國情懷。
最后,教師需要加基本功修煉。跟上時代步伐,懂學科、學生和學法,做研究性的教師。學生不會討厭嚴格要求的老師,但是一定不喜歡知識內涵狹隘的教師。我們要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7
本次線上培訓,時間雖短暫,但我受益頗多。通過聆聽各位專家老師們對新高考新課程核心內容的詳細解讀,加深了我對相關政策要點和精神實質的領悟與理解,也對于課程建設、選課走班、生涯規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深切體會到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次培訓為我今后的教學提供了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也使我更加明晰學科育人理念及學科核心素養,也對自己今后教學的方向和重點有了清晰的認識。我會盡快將所學落實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踐行新高考新課程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助力學子的成長。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8
參加了本次“新高考新課程專題培訓”,心中許多疑惑得到了解答。對于開展新高考課程第一批錄取的新高一學生,我們該怎么教育?對于這些新生的`家長,我該怎么引導?課該怎么上?學習規劃該怎么做?這些都是學生,家長,老師們關心的問題。
有的放矢是我們做一切事情事半功倍的前提,參加了本次培訓,我們知道該怎么幫助學生和家長做學習規劃,怎樣幫助自己提升業務能力,面對新高考,不再不知所措。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通過為期四天的線上培訓,我對我省新高考綜合改革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生涯規劃對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學習了新高考改革的招生錄取模式,對課程標準有了全新的認識。
不論新高考政策發生什么變化,相信只要全體教育人堅守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以不變應萬變,發揮教育智慧,用情感和汗水去踐行全新的.教育理念,最終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懷,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分有幸地參與了為期四天的新考專題培訓,收獲頗豐。通過學習,我對新高考模式,新課程建設,選課走班,生涯規劃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高考對高考科目、高考成績組合進行調整,不僅會對基礎教育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給老師也會帶來很大的變化。新高考改革對高中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地成為研究型、學習型教師和拓展型教師,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
作為教師要科學應對這一挑戰,要轉變目前的教育教學觀,而不是對原有應試模式進行簡單修補。此外,我們要準確的把握新高考改革的實質和總體要求,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給予他們正確的.人生態度、學習態度。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適應新高考的需要。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炎炎夏日,有幸能在線上聆聽幾位專家老師的講座,我感觸頗深。當下面對新課標的修訂新高考政策的出臺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因此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更多困惑和迷茫。通過此次線上學習讓自己的很多問題都有了清晰的解答。
使自己對新高考課標有了深入的學習,對新高考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新高考背景下的課程設置,學生選科走班以及學生學習生涯規劃等內容都有了很深的`理解,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設計好每節課,注重學生學習生涯規劃,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教師節之際,我和70~80名教育同事一起參加了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織的20xx年第一期中學教師提高培訓班。
此次學院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是標記新課程、新課程和新高考。通過省市各級專家的分析和先驅上海市專家的介紹,短短5天內,原來有些模糊的新課程改編背景下的新高考意識有了比較明確的輪廓。報告幾點心情如下。
1、此次新高考是國家層面的教育改革,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科學措施,既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人民群眾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其中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受到長期物理施工的壓迫而逐漸消失的教育良心呼聲。因此,關于為什么要開展這項改革的討論沒有空間,占主導地位的是如何抓住機會應對挑戰,如何將挑戰轉變為學校、學生和教師發展的機會。
2、上海等先行地區的經驗和措施非常珍貴,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參考意義。關于選課和考試的各種措施都是在實踐中逐漸調整整形的.。雖然需要不斷完善,但至少即將展開的教育實踐工作具有強大的指導意義,他們面臨的困惑和問題也為我們提供了后起之秀。
3、一些棘手的問題還沒有出現,也沒有形成好的解決方法。例如,班級管理需要學科背景的專業教師是否應該由班主任管理,或者只要有一名行政服務人員就可以進行班級管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學校的德育管理和實踐究竟應該如何開展。因為大部分德育內容(如各種德育活動)已經分化成課程,成為選修課的一部分,明顯的德育工作大部分都是看不見的。高中生的身心發展過程必然經歷和產生的很多德育問題也需要通過學習指導、心理指導、經歷輔導來解決。傳統德育在新科目和新課堂中處于什么地位,專業德育部門是否也有存在的價值,班主任職位的性質是否發生了變化等。還需要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務的安排、人員編制的變化等,甚至很小的問題,例如,核銷學生的上班處理方法等,我們自己的大量實踐提供想法,得到很好的解決。(另一方面,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這次訓練最大的收獲就是開拓思想,清醒過來,為迎接新課程、新課程、新高考做好思想準備和理論準備。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8月29日,我聽了長春生和姚契約兩位專家的講座,收獲了很多。以下是我教育經驗的總結。
1、高考改革使教學發生新變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交大制”和分層教育已經成為學校發展的趨勢,為此,教師要改變現有的統一教育模式,真正實現分層教育,保證課程質量!拜啺喙ぷ髦啤钡膶嵤┰诳臻g和時間上導致了班主任和班里學生的“分離”。這意味著教師要做好教學追蹤,與學生保持密切關系。
與目前的“固定班”不同,“交大制”要求教師進一步尊重學生差異,把握好自己的教學個性和學生個性的結合點,充分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擴大學生知識,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能力。
2、高考改革對教師提出新挑戰
對高考制度的變化、一線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班級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高考制度,教師的現有素養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豐富、加強和改善。
。1)要改變教學理念
新的高考制度將打破只有分數高的高考入學機制,廢除文理分科,考試范圍涵蓋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為此,教師要從應試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從單一興趣分數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實踐鍛煉,突破舊的教學理念局限性,從不同角度廣泛解讀課程,從現有知識的開展到現有知識的總結,將教學思維方式轉變為知識的各種生成、聯系和拓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有效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的發展。
。2)教學方法要改變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來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等理論,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構建學習共同體。為了形成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充當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或注入者。學生是信息處理的'主體,不是被動接受者和灌輸的對象,而是意義上的主動建構者。約翰肯尼迪,學)充分發掘綜合網絡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服務新課程。在可能的條件下,教師應組織和指導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重視教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科價值,增強應用意識。讓“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進入課堂。
。3)班級管理需要變更。
“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與“育”的分離,班級管理難以再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教育環境下,班主任教師需通過引領學生參與班規修訂,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從實際出發,積極探求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空間,突破傳統管理模式,關注班級網絡平臺建設,可結合網絡平臺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完備的考核、評價制度,實現教師實時追蹤,通過線上與線下互動增加與學生的相處時間。
除此之外,新高考方案賦予了學生前所未有的選擇權,要求學生必須學會選擇、規劃人生。教師的角色擔當不再是簡單的勝任學科教學工作,還要勝任學生成長導師工作。教師應該豐富職業教育知識與實踐經驗,提升學生選擇考試科目和報考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助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興趣、發現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并結合自身所長盡早學會自我選擇、自我規劃,安排好高中階段所有學業進程,做學生高考這個關鍵渡口的“擺渡人”。
3、結合我校實際,為了迎接明年開始的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實施,我認為:
。1)學校應該盡快成立新高考改革領導小組,在進一步加強深入學習的同時,根據省、市教研室的指導意見,制定我校新高考改革擬行方案。并請專家進行指導修改,交全體老師討論、學習。以此強化新高考改革理念,明確改革方向,統一思想,做到心中有數。
(2)要有計劃的地強對教師的培訓。對于明年高一的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盡可能多創造交流、學習的機會。此外,加強班主任培訓,因為走班后對學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新高考改革實施的第一年,首先是實現平穩過度,積累經驗,學生穩定是前提。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這學期我參加了湖南省高中教師“新課程、新高考”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對高中英語新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首先,新課程理念標準認為,課程不是教材,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是“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這種教學是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的、尊重學生個性的、參與教學環境中的教學。眾所周知,以前在教學中,老師們習慣于把英語教學等同于語言知識的傳授,課堂上主要用普通話授課,學生既聽不到英語,也很少有機會說英語,這就讓在非英語環境中學習英語的學生聽不懂、說不出,“啞巴英語”一直存在。但是,新課改逐步在扭轉這一局面。新課程標準注重英語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采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為目標,優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要想有效的實施英語課堂課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改變英語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創新教學,利用現代化科技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式更加豐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牛津譯林2020年版第一冊unit 2 Grammar and usage——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的教學中,我做了以下調整。語法本就是枯燥無味的,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我選取了一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造句,引出簡單句的定義。之后,我又呈現了一組關于我自己的照片,讓學生用簡單句對照片進行描述,進一步鞏固簡單句的定義。選取的這些圖片直觀有趣,很容易就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興趣,將看、說等環節融入其中,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我還截取了英語歌曲中的某些片段,通過聽英語歌來填詞,然后體會所涉及的語法知識,讓學生覺得語法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然后繼續讓學生用所學語法來描述我,將寫作貫徹這堂課的始終,達到了聽、說、讀、寫、看等技能的訓練。
2. 創設情境設置提問。
在教學設計中,可以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可以增加開放性的任務活動(即有利于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各種語言實踐活動),發揮具體化情境功能作用,順利激起學生求知欲、探索欲,主動參與到英語課堂中,高效培養語言能力。以牛津譯林2020年版第一冊unit 4 Integrated skills——plastic surgery為例。在課題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了一組關于“plastic surgery”的圖片和短視頻,引導學生思考:Do you want to receive plastic surgery? Why? 然后設置閱讀和聽力兩個任務,引導學生探索plastic surgery的.利與弊,之后將其以文本的方式呈現在屏幕上,進行大量的輸入,最后設置寫作情境,讓學生按照PRE模式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3.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一改“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逐漸把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轉移到以“學”為教學上去,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由不知到知的轉化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鼓勵學生通過體驗、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結合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拓展學生發展的空間。課堂真正做到: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把練的安排納入課堂。通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處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創新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20xx年教師節之際,我和七八十位教育同仁一同參加了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織的2018年第一期中學教師提高培訓班。
本屆培訓班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就是對標新課程、新課改和新高考。通過省、市各級專家的分析和先行者上海市的專家的介紹,短短五天時間里,讓我們原本有些模糊的新課程新課改背景下的新高考意識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幾點心得,做如下匯報:
1、本次新高考是國家層面的教育改革,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科學舉措,既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人民群眾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本身發展的內在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說最核心的,則是所有教育者被長期的物理性時空壓迫而正在逐漸泯滅的教育良知的吶喊。正因為如此,關于為什么要開展這張改革的討論沒有空間,占據主導的內容是如何抓住機會應對挑戰,怎樣將挑戰變成學校、學生和教師發展的機遇。
2、上海等先行地區的經驗和措施非常寶貴,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和借鑒意義。關于選課和考試的各種措施,都是實踐中逐漸調整成型的東西,雖然還需要不斷完善,但是至少給我們即將開展的教育實踐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而他們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后發制人的先機。
3、有些困擾的問題還沒有顯現也沒有能夠形成很好解決思路。比如,班級管理,到底是需要學科背景的專業教師做班主任來管理,還是只需要一個行政性的服務人員來做班級管理,進而引申的問題就是學校的德育管理與實踐究竟應該如何開展,因為大部分的德育內容(如各種德育活動)都已經分化到了課程中,成為選修的一部分,顯性的德育工作大部分變成隱形的,而高中生身心發展過程必然經歷和產生的許多德育問題也要通過學習輔導、心理輔導和生涯輔導來解決,傳統的德育在新課改和新課程中究竟是怎樣的地位,乃至于專門的德育部門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班主任崗位的性質是否發生變化等。還沒說教師工作量和工作任務的安排,人員編制的變化等,甚至一些很細小的問題,比如走班制學生的考勤如何處理,等等,也都還需要我們自己的大量實踐來提供思路并得到很好的解決。
本次培訓,最大的收獲就是開拓了思路,點醒了思維,為我們迎接新課程、新課改和新高考做了思想準備和理論準備,意義非凡。
【新高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高考新思考》培訓心得體會08-04
新代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7-21
新聘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1-04
新上崗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2-24
新入職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7-22
新聘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9-03
新聘教師崗前培訓心得體會06-25
教師新入職培訓心得體會06-20
新幼兒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9-13
新入職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