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幸福感的六大指標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于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心理幸福感的六大指標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ㄒ唬⿲ΜF實的覺知能力
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都同意心理健康的人要能對現實環境做正確的了解與認識。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適應和因應環境中的壓力與要求,因此能對現實做正確的詮釋是相當必要的;將自己認知的內容與現實環境做比較,以修正自己的認知或采納他人的意見,才能作更正確的因應行為。假如一個人連對事件的知覺都已經扭曲,那么關于對事件的適應就更不必說了。例如,小美和一位網友見面,她可以選擇相信這個男孩冷酷并且因為瞧不起她而拒她于千里之外,或是認為那人較安靜、對自己較沒自信而不善交際。正確的覺知現實世界,就如同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的人,必能對它周遭的事物做正確的覺知跟評估。
(二)活在現在、過去、與未來中
適應良好的人能從過去的經驗中擷取精華以策劃將來,很重視現在,且有能力對將面臨的困難而事先設法解決。他們平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比重,能對生命做最好的利用。對于過去的經驗,有些人很難從經驗中得到教訓,但適應良好的人能在經歷錯誤后原諒自己,努力改過,不再來過。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放眼未來,對人生有目標并積極地加以追求,但目標的焦點仍盼在此時此地正進行中的事務,同時不過分投入而犧牲自己和朋友的相處或家庭生活,他們依舊能享受現在和達到目標的過程。
。ㄈ┯幸饬x的工作與自我實現
大多數人都投注相當多的時間在不同形式的工作上。心理學家Eron指出有能力從事生產性的工作是一項有益于健康的人格特質,所以工作對于適應確實很重要。而Erikson也認為對工作的投入能使人獲得成就感,并提高自我價值。許多心理健康的人會選擇有持續挑戰性及成就感的工作,渴望心目標或新經驗,同時不厭不倦地朝自己的目標前進,盡全力采取積極的行動以完成自我實現。Jahoda也進一步地表示,這種適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里,對工作與對別人關懷至深,愿意為工作與他人而獻身,并能與他人共鳴。
(四)人際關系
一般而言,大家都不重視人際關系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墒嵌鄶等硕枷M粍e人尊重和喜愛。許多人尋求心理治療是因為他們的.人際關系出了問題,不能持續。因此,人際關系這個問題必須先得到解決,才能再談到心理適應。
適應良好的人能與別人發生親密關系,而不只是點頭之交;他們不一定有許多朋友,但卻能與他親近的人維持密切的關系,共同分享與分擔生活的喜怒哀樂。具有健康性格的人的社交能力,能使他在和別人交往時感到舒服自在,而且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并不意味著他要利用別人來達到自身的目標,而是他希望朋友間能彼此信任和喜歡,也愿意進一己之力來幫助對方,而將關系建立在互惠上。
。ㄎ澹└惺芮榫w
越是心理健康的人,越能體會所有的情緒,感受快樂、愉悅和愛與感受憂傷、罪惡感和憤怒一樣自然。一個適應良好的人,遇到成功的事會感到高興,無心傷害到朋友時會感到自責,這些都是很真實而實際的。真實而實際的情緒經驗是接近現實,也是個體對環境做真實的覺知,實際地感受到,但也有些人是無端地感受到一些情緒。另一方面,健康的情緒經驗是能恰如其分地加以控制,不會過分冷酷或毫無情緒,而是能恰當地估量并以社會所能接受地表現自己的情緒(包括負面及正面的)。因為表達不理性、失望、生氣的情緒,和表達溫暖、喜愛、敬愛之心一樣重要。
(六)自我認知
適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經驗、感受、能力及優缺點,整體地接納并寬待屬于自己的一切,區別自己與別人并勇于承擔個人的角色責任。如Rogers跟Maslow所述,適應良好的人能夠正向地看待自己與別人,即使對自己有不夠滿意的地方,但不妨礙他感受自己美好的一面。適應不良的人則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點上,以致于自己對自己的感受很差。例如有些人會對自己說:我不如自己所期望的聰明,我真是一無可取。然而心理健康的人會說:雖然我不如期待中的聰明,但我仍是很快樂的,因為我接受這樣子的自己。
拓展
七種心理毀掉女人幸福感
1、不善于發現陽光面
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對生活中的負面事件大肆宣傳報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的積極心態。
2、缺乏信念
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后,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3、老愛比較
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4、不知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欲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5、過于焦慮
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于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6、相互不信任
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F在的人越來越傾向于“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于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不知道奉獻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于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么”、“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
【心理幸福感的六大指標】相關文章:
團隊績效指標設計的六大步驟07-28
心理學如何提升幸福感03-12
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01-28
小心七種心理毀掉女人幸福感10-03
大齡單身女六大心理問題08-26
臨上考場心理調節的六大絕招10-13
剩女的六大危機心理問題08-26
提升幸福感的7個積極心理學習慣10-07
淺談大齡單身女六大心理問題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