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在我們的身邊存在著一群這樣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們被迫留在家鄉,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對于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蛻變為一年兩年才露個臉、見個面的符號和概念。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以下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這些孩子在成長中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注和呵護,情感豐富而脆弱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嚴重,依賴性和獨立性、沖動性和理智性、自覺性和任性并存,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1.自我封閉 性格孤僻
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情緒失控 容易沖動
留守兒童一般年齡在16周歲以下,正處于身心發育時期,情緒欠穩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和沖動。他們還容易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心理。這種敵對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攻擊行為。有些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對教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也易于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嚴重者往往還有暴力傾向。
3.認知偏差 內心迷茫
少數留守兒童認為家里窮,爸媽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他們,導致情感隔膜。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茫然。多數兒童進取心不強,紀律渙散,再加上家里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逐漸逃學、輟學,以致過早地流向了社會。
4. 敵對
“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團結、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從而導致打架斗毆、拉幫結派等不良行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嚴重者有的參與盜竊、搶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我國農村,由于就業機會的缺乏以及務農收入的低下,很多父母都會選擇到城市里面去尋找工作機會。在我國廣大的農村,留守兒童逐漸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特殊,在于常年缺乏父母的關愛,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造成了很多心理問題。
也正因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普遍,很多兒童成為了問題孩子。家庭教育的缺乏讓很多農村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危機,然而一直都沒有得到重視,父母們為了生計往往也無法為孩子排憂解難。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學習成績差
農村留守兒童成績差,一方面是農村教育資源的不足,優質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城鎮。另一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勞動強度大,監管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欠妥。因此,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有的厭學、逃學甚至過早流入社會。家長長期外出打工的孩子是最難管理的,學習也是讓人最頭痛的,成績不好反映給家長,家長管不上,反映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又管不了,老師如果管得太嚴,孩子又不聽,所以造成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普遍差。
2、缺乏父母關愛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父母的關愛對孩子的成長不可或缺。對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講,在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等方面有太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只有父母才能有效解決。而留守兒童的家庭不能充分給予孩子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幫助,這樣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好多孩子甚至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而不出去打工,或者能跟在父母身邊。許多留守兒童非?释H情、父母的關愛。
。场⑿睦韱栴}增多
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方面首先表現出來的是行為上不受約束。從調查看,留守兒童的行為問題較其他學生多,在學校不遵守紀律,說謊、拉幫結派、欺負同學、小偷小摸、抽煙喝酒,在家不聽監護人的話,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我行我素。其次是親情缺失,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父母親長期外出,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變化,無法給予孩子親情關愛,孩子的成長心理容易出現問題。加之留守兒童大多由祖輩監管,年齡差距懸殊,和孩子在情感、思想溝通上存在著較大障礙,造成留守兒童心理抑郁、性格孤僻、消極悲觀、沖動易怒等心理問題,對其人格的形成、世界觀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
。础⑷菀渍慈静涣剂暁
缺乏管教的結果是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氣。留守兒童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成為“問題兒童”。多數監護人因為自身和各種原因,往往只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對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嚴重缺乏,致使留守兒童溺水、觸電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打架斗毆等違紀違法事件也呈上升趨勢。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父母長期從生活中缺席造成的。孩子的童年本該是充滿樂趣的,但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難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就缺乏必要的樂趣。因此,父母在外出掙錢養家的同時,也應該多找出時間來陪陪孩子,預防孩子心理問題的產生。
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怎么引導呢?
一、父母這樣引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家長對于引導孩子情緒、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性格有著非常大的責任和作用,具體都應采取什么做法呢?
1.同理與接受寶寶負向情緒
既然喜怒哀樂是天生的,就沒必要強迫寶寶壓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壞脾氣”之前,應該先為寶寶的情緒找到出口,譬如給他一個厚寬的擁抱平撫心情,然后試著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琿想繼續玩!被颉澳愫ε聞e人來搶,所以才推開他,是嗎?”,而不要馬上就叫他:“不準哭”、不準生氣”。爸媽可先帶開、抱抱安撫孩子,而不用急著處理事情。孩子有情緒,應先讓他情緒安靜;而當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覺,情緒也容易被安撫下來。如果家長和孩子都很著急,親子之間就容易杠上。
2.鼓勵寶寶以替代方式處理沖突
待寶寶情緒平衡些,爸媽可試著向他解釋:“那個小朋友和你一樣都很想玩,你愿意跟他輪流還是一起玩嗎?”或“你只是一直哭、大叫,爸爸媽媽不知道你要什么,用說的好嗎?”雖然寶寶年紀還小似懂非懂,但不講他就永遠不懂。如果是兩個寶寶的沖突,孩子情緒起伏很快,應同理他的心理和立場,并且用中立的語詞來跟他說,例如:他拿了別人的東西,不要說搶。也讓他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并且教他可以用替代的方式處理沖突,例如告訴寶寶:你可以跟弟弟說,等一下借我玩好嗎?
3.教導寶寶用語言表達怒氣
研究證明,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較少,因為他們懂得以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滿足;而且當他們說出自己生氣難過的原因時,不僅有助于情緒宣泄,也能獲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寶寶1歲半起不僅口齒逐漸清晰,而且使用的詞匯與日遞增。趁著這股學說話的熱忱,爸媽可以在寶寶挫折、生氣、難過的時候,教導他們用語言而非肢體表達怒氣。
如果小寶寶懂的語匯少,可以教導一些緩兵之計與動作,譬如搖頭表示拒絕,或趕快拿著玩具離開;但2歲以上的孩子,就要盡量鼓勵他使用簡單語言表達,像是:“我的”、“輪流”或“你等一下”、“我還想玩”等,端視寶寶的語言能力而定。由于小寶寶的表達和理解都比較簡略,約3歲左右才能彼此溝通,彼此還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幫忙答腔。
二、提供正能量的環境,給寶寶樹立EQ好榜樣
除了科學引導,成長環境帶給寶寶的影響也很大,滿足他的基本需要,提供他安全信任有愛的環境,讓他有被愛的感覺,就有安全感,情緒也會比較穩定。而且寶寶透過模仿學習如何面對情緒,如果家長情緒化,寶寶也會情緒化,所以父母親本身情緒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如何給予寶寶一個正向積極的環境,讓他學會情緒管理呢?有以下幾個建議:
1.幫助寶寶成功、不怕犯錯,建立自信心
寶寶很想自己做又做不完美時易產生挫折感,其實就算是他只穿好一雙褲子也可以贊美他,幫助寶寶制造很多的成功機會。也要允許孩子犯錯,告訴寶寶做錯沒有關系,可以重來。爹地媽咪要知道寶寶能力到哪里,也鼓勵他嘗試,就算沒有成功也給予他嘗試和努力的肯定。有自信心和自我肯定的寶寶,挫折容忍度也比較高。
2.容許寶寶表達他的情緒
讓寶寶可以哭、也可以生氣,而不是不能有這樣情緒,應該是在他表達這些情緒的時候可以告訴他,什么是別人可以接受的范圍和方式。例如:不能哭太久,對身體不好;而生氣的時候可以槌抱枕,但不要用打人的方式表達。
3.透過游戲、角色扮演,模擬沖突解決方式
平?梢酝高^游戲、角色扮演來模擬沖突發生的情況,讓定寶練習;而看繪本上解決沖突的故事也是很好的方式,透過這些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學會同理他人。
【有關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關于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實踐報告格式06-30
大學生留守兒童問題調查實踐報告格式08-20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12-22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16
有關關愛留守兒童倡議書八篇12-30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2000字11-11
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班會設計01-06
關愛留守兒童支教實踐報告06-11
支教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報告12-15
關于幫助留守兒童的倡議書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