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留守兒童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熱點現象,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身體心理各方面發展成長的關鍵時期,關心留守兒童以及關心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成為當前一個刻不容緩的主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撫養、教育和關愛,他們的特殊成長環境如親子教育的缺失、親密度較低、不良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在教育上存在著內容狹窄、監護人與兒童交流不足、教養方式不當等問題,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人格發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家庭和學校以及留守兒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鄉,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監護人照顧的年齡在16歲以下的兒童。近年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向城市轉移,由于諸多因素的限制(如惡劣的住房條件、昂貴的借讀費用、無安全保障等),進城務工人員不得不將孩子留在農村,最終形成了農民工父母與子女兩地分隔的局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試從留守兒童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決對策現狀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現狀
1.學習困難與注意缺陷。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必要的監督和關愛,學習主動性本來就低,再加上祖輩們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業往往很難得到及時輔導,普遍對學習興趣不大,學習自信心普遍較低。另外,因為心理孤單以及對父母的思念,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學習,久而久之,有些便會感到學習壓力增大從而厭惡學習,導致成績下滑,有的甚至產生輟學的念頭。
2.性格缺陷,任性、自私,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自私任性、霸道蠻橫、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脾氣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現暴力傾向,甚至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他們在家常和代為撫養的監護人發生頂撞,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滿意便大發脾氣,叛逆怨恨。任性、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他人對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滿足造成的一種心理特征。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因長輩的過分溺愛造成兒童的任性、自私的現象尤為突出。
3.人格發展呈不健全趨勢,道德現危機。留守兒童大都是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一起生活,他們主要負責孩子的吃喝問題,學習上要么不管不問,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上也出現兩種極端,要么過分溺愛,要么放任自流。這些孩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都會養成封閉的個性,古怪的性格,松懈對自己的要求,荒廢自己的學業,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兒童平時跟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過分的溺愛,使有的學生染上了愛吃零食的惡習。平日里,祖父母隔三差五的會給些零花錢夠他們買些學習用品或早餐之用,慢慢的,隨著欲望的增加,他要買更多的零食甚至是玩具,甚至還會出現偷偷拿祖父母的錢出去花的現象。
4.耐挫力差。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群體當中出現了較嚴重的心理危機: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自卑心理加劇,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事孤僻不合群,與父母的疏離隔膜感增強。留守兒童在面臨自身不適或者困難時,往往無所適從,不知所措,表現為行動遲緩,意志力不強。
二、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小學階段正是留守兒童成長發育的關鍵期,而父母在此階段并不能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提供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缺乏,這就容易造成他們在對事情的認識、價值觀上產生偏離,個性及心理發展出現異常,有些甚至會因此逐漸走向極端。同時由于現代傳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可以說無孔不入,以致少數庸俗和低級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響到不設防的留守兒童,毒害他們幼小的心靈。
2.是中國農村老人的“養而非教”監護模式。老人的教育能力與正確教育方法的缺失,在老人的傳統觀念里,認為只要孩子能吃飽穿暖、不出現安全問題就是盡到了責任,因此在照顧孩子過程中,要么過分溺愛嬌縱,要么粗暴放任自流,很少在情感上關心孩子。孩子與老人家彼此間過大的年齡差距也是與孩子之間有效溝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3.農村學校作為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實施單位,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教育,在生活、學習上難以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即便是在教師的職權和職能范圍內,也往往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師資短缺,有的`老師身兼數職,要教授數學、歷史、地理等多門課程,非常辛苦,已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關心留守子女。
三、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ㄒ唬┍O護人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務工父母應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形成正確合理的教養方式。在掙錢的同時,多想想孩子,不要無視孩子的存在,;丶铱纯,常和孩子談談,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給孩子關愛和呵護。同時,撫養管理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親戚應民主、平等地面對孩子,不能過分溺愛和放任,給孩子以科學的管理和引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這比掙錢,更有價值——因為有孩子才有將來。
。ǘ┙處熞v究科學方法,促進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輔導
家庭情況,父母親務工地,臨時監護人姓名、年齡、住址及監管兒童個數,留守兒童的心理品質、學生行為、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進行詳盡地記載,作為樣本材料的對照依據。
2.開展留守兒童主題活動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環境和實踐活動中慢慢形成和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農村學校要創造條件,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如指導留守兒童每月給父母打電話、寫信,加強與家長的親情交流的主題活動;洗臉、刷牙、洗腳,作息習慣,就餐方面的指導的挑戰活動。讓學生明白,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父母一直關注和愛他們,老師也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關愛他們。
3.不定期地開展心理調查
把一些留守兒童組織在一起,不定期地開展心理調查,了解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困惑,從而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指導。
4.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
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耙话谚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留守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癥下藥,可以進行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也可以設立“心理咨詢室”或“傾訴信箱”,也可以通過寫日記、周記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
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和職能部門責無旁貸,心理和社會等專業人員要積極的關注。讓我們行動起來,關心、關愛和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創造幸福安康和諧的社會。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策略11-12
農村留守學生教育策略研究的論文11-04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16
志愿者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07-24
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論文10-05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案07-26
鄉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1-06
農村留守兒童的5個心理問題07-10
我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