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高考后警惕四種心理問題
6月8日下午,高考結束,告別繁重的作業、堆成小山的習題,考生們終于得到“解放”。有人忙著狂歡,打破生活規律;有人開始擔心考得不好,吃不下睡不著;有人一下失去了生活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有資料顯示,高考之后,考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并不比考前和考試時少。
那么,進入“后高考時期”,學生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該如何調適?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本報特邀南充市精神衛生中心、南充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余成民,幫助考生和家長解答疑問。
放縱型心理高考后
狂歡、放縱無節制
“高考之后,一直緊繃的神經終于可以防松了,這個假期可以用狂歡來形容。”成都理工大學學生李濤回憶起自己高考之后的狀態,覺得很“瘋狂”。他告訴記者,高考結束當天,聚餐、唱歌、打游戲,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幾乎是一夜未眠。
接下來的時間,李濤幾乎夜夜狂歡,通宵達旦,白天則惡補瞌睡。“那時候覺得自己解放了,無論考得好不好,也無法改變。而且上了大學之后,也沒有這么多的時間來玩,所以就盡情地釋放壓力。”李濤回憶。
然而,在大學開學前兩天,長期不規律的作息和飲食給李濤帶來了大麻煩。又是一夜游戲,在惡補瞌睡后,下午醒來時,他覺得自己頭暈目眩,四肢無力、惡心想吐、起不了床,母親將其帶到醫院就醫。醫生說,由于持續性不規律生活,晚上熬夜、白天睡覺,李濤的生物鐘平衡被打破。而且白天睡覺,導致飲食不均衡,營養沒有得到保證,血糖過低,必須要好好調養一段時間。最終,李濤只得延遲大學報到,在家休息了一個星期才去上學。后經過一段時間加緊學習,他才趕上了進度。
專家支招
狂歡可以 但不宜過度
“這類放縱型考生比較常見,是一種放松狀態,就像很多學生在高考前或之后撕書釋放壓力一樣。一般來說,這類考生要么認為自己考得很好,要么就是考得比較差的學生。”南充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余成民介紹,高考之后,考得好的學生認為自己平時學習很辛苦,會趁高考之后這段時間讓自己放松,而成績差的考生原本就對高考期待值不高,所以也較易放縱。
狂歡可以,但不宜過度。高考之后,家長應適當監管,而不是不管不顧。“考得好的,家長要適度‘潑冷水’,考得差的家長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其思考未來方向。”余成民提醒,針對這類考生,如果家長放之任之,容易出現醉酒、打架等意外,不利于考生身心健康。
抑郁型心理沒考好
自閉、自責無交際
張濤是2011年參加的高考,現在已經是重慶大學大三學生;貞浧鸶呖迹恢睈瀽灢粯。原來張濤在廣安(微博)一所省重點學校上的高中,而他一直是學校的第一名。高三幾次摸底考試,他都超出摸底重本線一百多分。老師和父母都認為他考上清華等一線名牌大學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張濤的父親也早就預備好了請親朋好友吃飯,為兒子“慶功”。
然而,高考來臨,張濤卻在這場勝算極大的“戰爭”中失利,他平時能考270分左右的理科綜合,在高考時只得到了220分,數學成績也不如人意。從考完之后到大學開學,整個假期張濤的情緒都非常低落,不愿意和家人、老師、同學交流,整日將自己關在家里,哪里也不去,吃不下也睡不著。
“現在回想起來,是因為我對自己太有信心,難以接受不理想的結果,還覺得自己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尤其是親人,所以不知道說什么。”張濤說,那時候很害怕別人問自己“你平時成績那么好,怎么這次沒考好”之類的問題。
專家支招
不宜過度追問或安慰考生
“抑郁型考生的表現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容易自責。出現抑郁往往是因為考生平時成績好,將目標定得太高,而高考時沒有正確估計可能因為沒有發揮好而存在的'落差。”余成民提醒,如果考生不愿表達自己的情緒,與人進行溝通,家長一定要正確處理。
作為家長,此時要平常心對待,不能責備孩子,以免讓其壓力更大。同時,不宜過度追問或者安慰考生,這樣容易適得其反,讓考生加深“考試失利”的印象,家長適當的“忽視”,反而有利于考生走出抑郁。如果長期抑郁得不到調節,一定要去看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茫然型心理考完了
茫然、空虛無目標
張靜今年大三,說到自己高考后的狀態,她所有的印象就是“補瞌睡”。那段時間真的是吃了睡、睡了吃。除了在看分前有些緊張,怕自己考不好,拿到錄取通知書后有些許擔心不能適應大學新生活外,她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睡覺上。
“當時,同學們有的出去旅游,有的去打暑假工體驗生活,有的東奔西跑四處聚餐,而我卻什么也不想做,只想在家把平時沒有睡成的懶覺都補回來。”張靜說,她覺得自己告別了繁忙的作息,海量的習題,仿佛生活失去了目標,心里空落落的,覺得很茫然,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了。經常睡醒了就一個人發呆,思維也變得遲鈍起來。
在大學開學后,張靜的這種情緒依然沒有調整過來。新生開學,大家都熱火朝天地加入到各個社團,而張靜卻依然“不感冒”。“我整個大學都沒有加入過任何一個社團,常常一個人獨處。”張靜回憶起,覺得很遺憾。
專家支招
要及時規劃未來
“茫然型考生從原來緊張的高考學習中一下子放松下來后,會出現一段真空狀態。”余成民提醒這類考生,對未來有一個新的規劃,避免因迷茫而產生心理困擾。同時,家長要學會引導考生,并激發其日常愛好,或者培養其新的愛好,重新樹立目標。
焦慮型心理看分前
失眠、煩躁受煎熬
楊磊,電子科技大學大二學生;貞浧鸶呖迹锌约涸诳荚囍,看分之前的每一天都在忍受煎熬。“心中沒底,害怕自己考得不好。同學們都在討論考得怎么樣,家長、親戚見到就問我考得怎么樣。”楊磊說,那段時間,他經常失眠,心情也很煩躁,經常為一些小事發火。
專家支招
要學會轉移注意力
“考后焦慮型心理也比較常見,這實際上是一種逃避心理,害怕高考失利。許多考生在考后會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考生。”余成民建議,高考結束后,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先把高考這件事撇開,選擇一些平時感興趣的事去做,釋放壓力。
【專家:高考后警惕四種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韓國留學需要警惕四種問題11-12
春節留守族警惕的心理問題08-04
高考后易井噴的心理問題06-28
高考后真空期的心理問題08-02
高考后各種的心理問題井噴07-19
高中生要警惕的常見心理問題07-17
高考后心理問題的疏導方法07-26
專家為高考生心理問題把把脈07-22
專家剖析心理問題的低齡化07-20
春節留守族要警惕四大心理問題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