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受災人員后期心理健康
4月20日四川雅安大地震,再次震驚世界。從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各方救援人員在地震中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對此次地震的反應和搶救更為快速及時。然而,地震后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
根據美國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受災人員在心理上受到極大創傷時,他不一定要得到心理醫生的治療才能消除心理創傷。受災者可以和朋友傾訴心理的委屈及悲傷的感受,以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可以從事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去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使受災者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因此,幫助受災者消除心理創傷并不光是心理醫生的事,而是我們全民的事。每個中國人都應伸出援助之手,關愛之心,使受災者感受到整個社會都在關心和幫助他們。
下面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一下受災人員心理創傷會產生的結果。美國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兩人受到同樣災難之后,他們的心理創傷程度可截然不同。一位受災者可能會很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態,面對現實,鼓起勇氣,為今后的生活而奮斗。而另一個人,可能從此消沉下去,心理的創傷永遠難以消除。是什么原因造成兩人在受災后,會有這么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呢?研究表明,每個受災者有個性的不同、生活經歷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和心理特征的不同。由于這些原因,受難后,他們的心理反映也很不相同。
下面舉幾例說明:汶川地震受災后,有位五十多歲的受災者,他的親戚全部不幸遇難,全家只有他一人幸存。地震后,他很快的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馬上投入到救災行動中去。在救災過程中,他親眼目睹了這么多人受傷或失去生命,他盡全力為解救受災人員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心理上也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另一位年僅12歲的小女孩,在地震中失去了雙親及家人,只有她一人幸存。她是一位芭蕾愛好者,這位小孩獲救后,一條腿被截肢。在失去一條腿及失去親人的情況下,她沒有被悲痛打垮,更沒有對今后人生之路的坎坷而感到絕望。相反,她堅信今后一定還能成為一位出色的芭蕾舞演員心理障礙也很快獲得解脫。但是,也有不少受災人員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未能從心理的創傷中走出來,對未來的前途及對今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這種悲痛是刻骨銘心的,如不加以及時的心理輔導,這些人很難消除他們的心理創傷。
心理療法之一:用焦慮傾訴法消除心理創傷
美國研究表明:當一個患者在心理上受到極大創傷后,將自己的不幸埋藏在心里,對人的心理傷害極大,并會發展成不同的生理疾病。為了有效地消除心理上的創傷,一種有效的心理方法是鼓勵受災人員將自己的悲痛心情泄放出來。他們可以在安靜的地方大聲痛哭;可以將自己悲痛的感受告訴義務工作者或朋友;可以將自己想說的話傾訴出來。從心理角度而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我們的心理醫生和義務工作者要想方設法和受災人員進行溝通,讓受災者將痛苦和憂慮傾泄出來,從而消除自己的悲痛和焦慮的感受。
心理療法之二:建立起重新生活的自信心
地震后,受災人員失去了親人,失去了財產,和失去了為之生存的所有東西。這種強烈的刺激和孤獨感,會對他們重新生活的勇氣產生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建立受災人員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心理學家或義務工作者應對受災人員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幫助他們列出自己的優勢,如有一位受災者有以下優勢:①我年紀還輕,②我身體很好,③我受過較好的教育,④我有一門技術,⑤我有不少朋友,⑥政府和社會在關心我,等等。每位受災者都有他自己特有的優勢。當一個人感到自己的優勢后,他就會對生活建立起新的自信心。義務工作者應和受災人員一起,幫助受災人員列出自己所有的優勢。
心理療法之三:運用心理比較法消除心理創傷
受災人員列出自己的優勢后,應用自己的優勢去比其他更不幸的受災者。如自己在受災之后,政府、社會給予如此多的關愛和幫助;政府會一如既往的幫助我;我年紀還輕等等,可以以自己的這些優勢去比更不幸的人。如伊拉克難民,他們被戰爭打得家破人亡,也沒有受到國際社會實質性的援助。他們每天在膽戰心驚中生活,我的情況比他們好多了。以這種心理比較法會使受災人員在心理上得到極大的平衡。別人能在這么不幸的情況下繼續生活,我為什么不能?
心理療法之四:注意力控制法
要告誡受災人員不去想以前已經發生的事,不去想和悲傷有關的情景。當負面的念頭來時,立即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今后美好的未來,去想有這么多人在關心著我,去想政府一直在為我們服務,去想一些高興的事來替代悲傷的事。這種方法通過練習,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思維是由受災人員自己控制的。同時,時間是愈合心理創傷的良藥,通過這種注意力控制法及心理暗示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災人員能知道自己如何來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克服心理障礙,渡過難關。
心理療法之五:建立幫扶組織
可建立義務幫助小組,將受災人員根據年齡段或根據家庭的不同,分成小組。每組派入一些義務幫助人員(可以是心理學家也可以是一般的義務工作者,這些人應有較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這些幫助人員應經常和受災人員一起,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的心理感受。幫助人員要運用心理暗示法,向受災人員解釋政府會從工作上、物質上幫助他們,并給他們展示一幅美好未來的畫圖,使他們對今后建立起新的生活之信心。有時也可以和他們擁抱,擁抱是一種有效緩解心理創傷的手段,可以使受災人員從心底里感受到朋友的愛及社會對他們的關心。這方面國人不太習慣,但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心理療法之六:引導認識自我價值
可組織有體力能力的受災人員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事情。通過這一過程,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價值。美國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做了利于他人的事情后,會給幫助的人留下快樂的感覺,使他感到存在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逐漸讓受災者恢復自信心,增強自己的價值觀,從而忘卻自己的痛苦。
心理療法之七:積極開展集體活動
組織受災人員集體去從事一項活動,而這項活動必需有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比如一起去幫助其它孩子搞活動,或一起去做義工等。通過這一過程,受災人員增進了相互的了解和交流,使他們在整個活動中體會到別人的關愛和友誼,從中享受到生活的意義。
心理療法之八:明確重建家園的藍圖
政府要盡快設計出重建家園的計劃,并告知受災人員,使他們明確今后在工作上、生活上、住宿上以及各個方面能夠得到政府什么樣的幫助,明確今后他們的地區會建成一個什么樣的地區,計劃要詳細,并又要能兌現。這樣會給受災者帶來對生活的期望和勇氣。政府應鼓勵受災人員提出自己的要求,可以具體一點,并將這些要求存進電腦,建立檔案。政府應在合理的情況下,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心理療法之九:及時樹立災民抗災典型
有的放矢的將一些受災后能夠化悲痛為力量,并還在為他人做貢獻的典型受災人員介紹給災民,使他們能從心理上來進行比較。如受災人員認為,別人的災難比自己更大,別人還在為社會作貢獻,我為什么不能?這種典型會對他們起到很重要的模仿作用,從而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以下部分是幫助孩子消除心理創傷的具體心理戰術。根據心理創傷過程示意圖顯示,心理創傷的程度是通過受災者對災難的理解和分析來起作用的。也就是說,外在的刺激必須通過內在的分析后,才起作用。如一個精神病患者,在受災后他不會有和通常受災者一樣的悲痛。因為精神病患者對外在的刺激不能很好的進行內在的分析,因此,災難后,他們不會感到痛苦。
小孩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受災后,孩子心理上的創傷程度也不相同。年齡越大,心理上的創傷也越大。因他們會對受災后的結果和對失去親人的后果進行分析,這樣,痛苦就更大。因此,我們在心理輔導上,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采取不同的手段來幫助孩子。以下是對孩子心理輔導的具體戰術。
心理戰術之一:對于1-3歲的孩子,每位或每幾位孩子都應有一位成人女義務工作者來監護這些孩子。義務工作者應從生活上給予這些小孩提供很好的照顧。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理解災情能力還不強,故從生活上給予很好的照顧是最為重要的。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親人還在,使他們感受到大人對他們的溫暖。
心理戰術之二:對于4-6歲的孩子,女義務工作者既要扮演母親的角色又要扮演心理學家的角色。要從生活上關心他們,給他們組織活動,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逐漸忘卻內心的痛苦。并且要耐心地告訴他們,什么是地震,為什么會發生地震,并告訴他們應如何去面對災難,受災后如何去克服困難,成為有用之材,并為社會做貢獻。要多表揚這些孩子,表揚會給孩子帶來快樂,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會讓他們忘卻自己的痛苦。千萬不要責備孩子,當孩子做了錯事,不要直接批評他們,而要用“三明治”理論來和他們交流,即先表揚孩子的優點,再指出他的缺點,然后對他進行鼓勵。受難后,孩子的心靈已經受到創傷,如再批評他們,心理的創傷會更大。
心理戰術之三:對于7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對事物的理解程度已很強,受災后,要孩子提出他們自己的要求。要告訴孩子,他們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不會受到影響,政府和人民時刻都會關心他們。并征求他們的意見,希望到什么樣的家庭去生活,并將這些信息輸入電腦,成立一個數據庫。電腦會根據孩子的要求和領養家庭的情況進行自動配對。這樣,從心理角度來講,會使受災的孩子和領養的家庭從心理上得到很好的默契。
【受災人員后期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工程部后期人員的年終工作總結08-18
工程部后期人員的年終工作總結07-24
受災補助申請書05-25
受災補助申請書05-01
吉林省柳河縣人社局力促受災失業人員就業05-28
后期工作計劃08-22
影視后期實習報告06-14
簡歷后期如何制作07-26
影視后期就業方向11-22
簡歷后期如何制作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