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父母并不是因為愛才生養你

        時間:2020-10-25 19:50:4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父母并不是因為愛才生養你

          在日常中,父母照顧孩子,更多是出于責任,愛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父母并不是因為愛才生養你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母并不是因為愛才生養你

          孩子為何會受傷?

          一是源于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特別是諸如被愛、被滿足、被理解、被認同、被肯定等心理需求,更有甚者,孩子自己不僅得不到滿足,而且還要被要求去愛父母、去滿足父母的期待與愿望,為此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雖然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孩子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極大甚至是過度的滿足,但心理、精神層面的需求則處于嚴重匱乏狀態。

          二則是僵化了父母的角色概念。常聽到有論調高唱父母之愛有多么的無私與偉大,說父母之愛是無條件的等等,在家庭中,孩子確實成為了小太陽,所有人都圍著轉。于是,在觀念上,孩子似乎認為:父母本就應當滿足孩子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需求。于是,父母在角色上,被定義為一切為孩子好,全部為滿足孩子照料孩子給予孩子愛而存在的人。

          三是理想化地期待父母為非普通人。孩子處于自我中心位置,把父母當作滿足自己需求的來源,而且期待父母在能力上,天經地義地就能做得足夠好。比如給予恰當的滿足,并同時給予適當的挫敗,培養出孩子健全的人格特質。于是,父母被架在能夠滿足孩子一切的“超人”的位置。

          因此,在殘酷的現實之下,孩子們難免覺得受傷了。

          孩子們似乎很無辜,父母們更是感到惶惑。

          父母把孩子當作小太陽,所有的家人都圍著孩子轉,盡其可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但是孩子們不僅沒有得到愛,卻受到了傷害。還要想自殺。是不是現在的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了,太自私了,太不懂感恩了?

          為了應對惶惑的家長們,社會上開始流行家庭教育的培訓。一種是站在孩子的期待層面,讓父母不斷學習成長,從而成為“無我”的、能夠無條件地愛孩子的“足夠好”的父母;另一種則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大聲叫喊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孝道。

          兩種培訓都很盛行,似乎通過培訓學習成長,一方就能成長為完人,從而全能地滿足另一方的需求。例如培養“理想化”我父母,或者“圣賢”式的子女,滿足了弱者的期待心理,所以盛行。

          在應對問題之前,首先要看清本質。

          我想對孩子說出一個并不太樂觀的真相,那就是:父母之所以要孩子,并不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原因,也不是因為愛你才生育你的。

          請看一些父母們關于為何要生孩子的分享:

          “年齡大了就結婚了,結婚后發現別人都有孩子,所以也要想生一個”。

          “婚后夫妻之間感情淡了,所以想要有個孩子來增添家庭氣氛”。

          “為了傳宗接代,延續自然生命吧”。

          “養育防老嘛,到老了的時候,會有個照應”。

          可見,他們雖然想要一個孩子,但并非與你有關啊。而且,他們可能想要一個男孩,但是你卻是個女孩。他們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以實現他們無法完成的愿望?傊麄兪菫橹约旱哪康牟派⒆拥。

          至于你的到來,純粹是個偶然。一個新生命到來了,他們欣喜、驚訝,甚至沮喪。因為,也許你給他們帶來了歡樂和希望,也許給他們帶來了壓力與失望。新的親子關系就這樣產生了,而在此之前,關系中就夾雜著來自父母的特殊的期待與目的。糾結吧?

          之所以糾結,是因為在親子關系中雙方都有各自的需求希望被滿足。孩子有生理的、物質的、心理的、精神的需求。父母自身也有不同的需求。只不過,在親子關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孩子的需求。

          我還想說,親子關系中,父母照顧孩子,更多是出于責任,愛只不過是錦上添花。

          由于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那些父母們才被迫升格成為“父母”。而現實中,他們只不過是普通的男女罷了。

          從理論上講,在孩子的生命初期,如果能夠得到來自父母的“足夠好”(恰當的滿足與挫敗)的`照料與回應,孩子就能夠對自我產生良好的感覺,也能對他人感到滿意,從而發展出健康的人格特質。如果父母沒有能夠恰當地照料和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感覺受傷,不僅對自我感到糟糕,也對他人充滿失望。

          但是,現實中,遺憾的是,父母卻是普通男女。根本無法達到孩子所期待的理想化的程度。孩子的需求無法得到充分而適當的滿足,被愛的傷痛在所難免。孩子似乎期待近乎完美的父母出現,能夠恰當地照料并回應他們的需求,但是(問題就在這個但是),現實總是讓人感到遺憾,問題,孩子的問題(行為的、心理的、自殺的)就這樣產生了。

          不僅如此,父母在生育孩子之初,就對孩子有著不同的期待。孩子別無選擇地要承受來自于父母的期待和愿望。父母要孩子認真讀書上名牌大學,一半是為孩子將來的前途,也可能另有一半是為了他們自己的顏面,家族的希望。這讓孩子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來自父母的愛,而是被掌控。

          因為孩子的到來,才被升格為“父母”的家長們,面對新的生命,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責任要去照料。而至于他們能做到什么程度,那真的要看緣份和造化了。

          親子關系,其實就是這樣的一種血緣關系。并非全部是由愛構成的。那種無私地、無條件地滿足需求地愛孩子,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

          愛,只是親子關系中的一部分。傷害,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這是現實。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父母也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孩子。所以,孩子無法期待父母完美的照料,父母也不能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

          親子關系,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透過關系,讓靈魂來學習愛;親子雙方,都只有一個責任,那就是彼此的成長。不為別的,只為減少傷害與受傷。當父母們愿意學習成長時,孩子們又如何可以只停留在受害者位置呢?

          所謂的愛,或許無法用得到多少來衡量,而是可以以那個學習與努力成長的過程感受到的東西吧。

        【父母并不是因為愛才生養你】相關文章:

        創業人生路,你并不孤單。09-15

        你發火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么12-06

        創業不成功并不代表著你不行09-23

        感動是因為在《你的名字》中看到了自己12-17

        走點彎路并不會讓你的人生糟糕至極11-27

        愛才如命的成語故事12-08

        父母不讓你說“不”,會削弱你的力量08-29

        最新女生養生保健方法10-23

        你的父母正為你打拼這是你需要堅強的理由勵志文章09-10

        你的父母正為你打拼這是你需要堅強的理由的勵志文章08-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