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算心理健康呢
現代社會的生活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心理不堪重負。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那么,怎么才能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要求內外兼顧,行為符合外界的規范,又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心理健康說到底是一種人生態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圍事物。這種人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過程中增強自我價值感。這種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標,但他又沒有沉湎于"完人"、"超人"等超越其自身能力的念頭。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標,但目標并非苛求完美,既要積極進取,又要正視客觀現實,有一定程度彈性的道德準則。而缺乏道德觀念與堅持"超道德"觀念正是人格異常者與神經癥患者常見的特征。
如前所述,只有行為符合外界的.規范,又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一個正常的心理健康人,F在社會上有兩種人心理內外失調: 一種人只顧自己需要的滿足,不顧社會規范;這種人一般具有反社會的人格,許多犯罪分子就是如此。另一種人千方百計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但因為自身的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又很煩惱。
另外,心理健康與心理平衡并不完全是一回事,F在傾向于將清除過度的緊張不安而達到內部平衡狀態稱作"消極的"或"低層次"的心理健康,更提倡的是"積極的"或"高層次"的心理健康。這種狀態意味著總有高尚的目標追求,能發展建設性的人際關系,從事具有社會價值的創造,追求高層次需要的滿足,尋求生活的充實。它的實質就是始終有追求,始終是一個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一般認為,以下這些原則是高層次心理平衡的保證:
1. 平等互利的原則。人人都有一種回報的心理。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人的行為具有某種互酬性。他人在付出的同時,也期待著回報。如果人一味想索取,而不想付出,在與人交往時就難免陷入困境。
2. 相似性原則。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在人際交往中態度、信念和價值觀念相似的人之間存在一種人際間的吸引,相似性是良好人際關系的一種推動力。
3. 互補性原則。當雙方的需要以及雙方的期望正好成為互補關系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從而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
4. 自我坦白的原則。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們喜歡自我坦白。在人際關系中,個人應該保持適當的隱私,但必要的自我坦白是人際溝通的需要,也是對他人表示信任的一種信號。一個封閉自己的人,是很難與別人達到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的。
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不是說沒有遭受挫折,沒有沖突,沒有痛苦,而是能夠有效地進行調整,并在這種狀態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怎么才能算心理健康呢】相關文章:
怎么才能經營好淘寶店呢08-03
如何才能做好銷售呢01-07
工作時怎么做才能使工作效率更高呢10-10
農歷閏月怎么算07-24
該如何面試才能成功呢09-23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08-29
取得黨籍時間怎么算02-20
住房公積金利息怎么算12-30
醫保繳費基數怎么算12-26
關于住房公積金怎么算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