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心理疾病如何分類
生活中的無形壓力,讓很多承受不住,就會發現心理上的疾病,從心理疾病來說是不分老少男女的,不同人群出現心理疾病該如何分類呢?一起來看看!
不同人群心理疾病如何分類 篇1
兒童常見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動癥、習慣性尿褲、屎褲(兒童遺便癥)、夜尿癥、自閉癥、精神發育遲滯、口吃、言語技能發育障礙、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兒童抽動癥、兒童退縮行為、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嬰兒癡呆)、Rett綜合征、品行障礙、兒童選擇性緘默、偏食、咬指甲、異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兒童特點的兒童性別偏差(包括兒童異裝癖)、兒童精神分裂癥、兒童恐怖癥、兒童情緒障礙(如焦慮癥、抑郁癥)等。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
考試綜合癥、嚴格管束引發的反抗性焦慮癥、恐怖癥、學習逃避癥、癔病、強迫性神經癥、師生戀(單相思)、戀愛挫折綜合征、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網絡綜合癥等。
成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工作適應的基本:物質金錢的不當使用以及因為過度的壓力所導致的。比如突然的變富,然后產生的空虛癥狀,因為沒錢而產生的吝嗇癥狀。
職業性心理疾病:教師的精神障礙、單調作業產生的心理障礙、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問題、高溫作業的神經心理影響。
性心理疾病:花癡(色情狂)、露陰癖、窺陰癖、窺淫癖、異裝癖、自戀癖、性厭惡、戀物癖、陽痿、早泄等。針對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綜合征、癡呆、阿爾采莫氏病、老年期譫妄、退離休綜合癥。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質和發生原因劃分。
不良習慣及嗜好:偷竊癖、縱火狂、神經性嘔吐、物質依賴、潔癖。
神經癥:神經衰弱、焦慮癥、疑病性神經癥(疑病癥)、癔病(癔癥)、強迫性神經癥、恐怖性神經癥、抑郁性神經癥。
不同人群心理疾病如何分類 篇2
(一)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1)應激反應
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險或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反應。應激反應障礙都是相當危險或十分嚴重的事情,如親人死亡、考試失敗、家人分離、遭受挫折、意外打擊、罹患不治之癥、受辱、被盜、失火、天災人 禍、戰爭情境等皆為激性事件。
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出現在每個人面前,會引起人們的應激反應,即引起人們心理和軀體上的一系列反應,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輕者表現為情緒緊張、感覺過敏、驚謊失措、疲勞無力等;重者為抑郁、恐懼、焦慮、木僵、遺忘,以及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多汗、厭食、惡心、尿急、顫抖等);更重者出現肢體麻痹、失明,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
(2)適應不良反應
適應不良反應由各種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續時間較長。其作用的性質和強度因人而異。在同樣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適應,有的人慢慢適應,有的人根本不能適應,造成適應不良。適應不良,不同人表現也有差異,有人以情緒障礙為主,表現為抑郁、悲痛、煩惱、焦慮、恐懼等;有的人以行為障礙為主,導致攻擊性和反社會的行為。
(二)輕度心理疾。
神經癥,又稱神經官能癥,是由大腦機能活動暫時性失調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或異常,神經癥是比較常見也比較難治療的心理疾病。
其特征為持久的心理沖突,主要表現為心理活動能力減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緒失調,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礙,如失眠、惡夢、早醒等;有疑病性強迫觀念,有各種明顯地軀體不適應感,有慢性疼痛,急性頭疼,腰痛,但檢查不出器質性病變。
神經癥包括六種的病癥:
、派窠浰ト酰罕憩F為興奮性增高癥狀,疲勞過程加速癥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平箲]癥:以焦慮情緒為主,并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⑶癔癥(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癥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常有抽搐、頭痛、胸悶、心煩、委屈、肢體震顫、眨眼、搖頭、面肌抽動或運動麻痹等多種不同反應。
、葟娖刃陨窠洶Y: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癥。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有: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苦思竭慮,強迫性對立思想;強迫意向和動作有:強迫意向、強迫洗手、強迫計算、強迫性儀式動作。
、煽植腊Y: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曠野恐怖③動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室钟粜陨窠洶Y:表現為情緒低沉憂郁,整日悶悶不樂,自我遣責,睡眠差,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發病,出現難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稱為心身障礙,是指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軀體功能紊亂或器質性損害。發病時既有軀體的異常,也有心理和行為的異常。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并心律不齊、腸潰并氣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經失調、陽萎、神經性皮炎、類風溫性關節炎等。
(四)大腦病患及軀體缺陷所表現的心理疾病這類疾病又有三種不同類型:
、糯竽X機能發育不全時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后、智力遲滯等。
、拼竽X器質性病變時出現的心理疾病腦震蕩、腦挫傷、腦動脈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腦器質性損害,從而產生智力障礙,遺忘癥、人格異常等表現。
、敲、聾、啞、跛等軀體缺陷時所發生的心理異常。
(五)嚴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也嚴重失調。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等。精神分裂癥的特點是患者基本個性的改變,并出現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分裂。躁狂抑郁癥是以原發性情感情緒障礙為臨床表現,躁狂發作期言語明顯增多,聯想加快,觀念飄忽,注意不集中,情緒極端高漲,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評價過高,行為輕率;抑郁發作期言語明顯減少,感知遲鈍,聯想困難,思維遲緩,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輕生念頭。
既然心理疾病的危害這么嚴重,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呢?
(一)要相信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樣是可以冶好的。
(二)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預防的。
(三)對心理疾病患者,不要歧視,應伸出友誼的手,善意地接近他們,關心他們、體貼他們、同情他們,盡力幫助他們治好心理疾病。
(四)每個人都有可能罹致心理疾病""心理健康與素質教育 ""心理健康與素質教育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幾項基本標準:
一是要有正常的認識能力,能客觀地反映外界事物,能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推理;
二是要有穩定樂觀的情緒和積極的情感;
三是要有正常的行為反應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較強的'耐挫折的能力;
四是要有正常的交往能力,能與周圍人們友好相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五是要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觀念,能實事求是的進行自行評價,保持適度的自尊與自信。這些標準的實現,有賴于多種心理素質的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使心理保持健康狀態的重要基礎,而健康的心理狀態又是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基本條件。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將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我們的教育目標中長期以來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致使許多學生在心理素質的發展上處于較低水平。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由于學生負擔過重,學業失敗體驗過多,師長期望過高,外部評價過低,人際關系緊張,異性交往與性心理問題等原因,導致許多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問題與障礙。那么,怎樣才能徹底扭轉這種狀況,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盡快在教育目標中補上心理健康的內容,通過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不同人群心理疾病如何分類 篇3
1 疲勞感
持續時間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經過休息和娛樂即可消除。
2 春季“躁狂發作”易火大
心理專家表示,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躁狂發作”,是與抑郁相反的另一種較極端的情緒狀態。通常包括沒什么開心事,心情也特別好;說話滔滔不絕;喜歡湊熱鬧,愛表現;空前自信,愛吹牛說大話;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勁兒等。還有的躁狂患者表現為興奮,但愛發脾氣,點火就著。
3 焦慮反應
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如面臨高考,但可隨著事過境遷而很快緩解。
4 類似歇斯底里現象
多見于婦女兒童,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毀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脅自殺 、兒童可有白日夢、謊言表現。
5 強迫現象
有些辦事認真的人反復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個人、反復檢查門是否鎖好等情況,但持續時間不長,不影響生活工作。
6 疑病現象
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復多次檢查,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后能按醫生的勸告,屬正,F象。
7 幻覺
正常人在緊張時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確認后能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 、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不能視為病態。
【不同人群心理疾病如何分類】相關文章:
不同人群坐飛機如何選擇座位09-05
心理疾病分類11-08
按照股東對企業責任的不同如何分類05-01
簡歷:不同人群側重點不同09-06
不同人群對待創業應有不同的選擇10-04
不同人群練習瑜伽的最好時間也不同10-06
心理疾病和“想不開”是不同的10-12
演講的不同分類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