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初中學習方法經驗

        時間:2023-03-25 19:27:58 學習方法 我要投稿

        初中學習方法經驗

          初中學習方法全面導引

        初中學習方法經驗

          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以下我分別從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學習、實驗課等七個方面,談一下學習方法的常規問題。應當說明的是,我這里所談的是各科學習的一般規律,不涉及具體學科。

          一、預習。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準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預習要做到下列四點: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著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閱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準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抬頭,眼睛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專心致志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鉆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后再去鉆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認真觀察老師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的“開場白”往往是概括上節內容,引出本節的新課題,并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和要講述的中心問題,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師的課后總結,往往是一節課的精要提煉和復習提示,是本節課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8、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最好是一邊聽一邊記,當聽與記發生矛盾時,要以聽為主,下課后再補上筆記。記筆記要有重點,要把老師板書的知識提綱、補充的課外知識、典型題目的解題步驟和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記下來,供課后復習時參考。

          三、作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

          1、先看書后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只有先弄懂課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則,才能順利地完成作業,減少作業中的錯誤,也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準確運用所學過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業之后,認真檢查驗算,避免不應有的錯誤發生。

          4、作業要獨立完成。只有經過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養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檢驗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否準確,從而克服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逐步形成扎實的基礎。

          5、認真更正錯誤。作業經老師批改后,要仔細看一遍,對于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懂得,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

          6、作業要規范。解題時不要輕易落筆,要在深思熟慮后一次寫成,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業涂改過多。書寫要工整,解題步驟既要簡明、有條理,又要完整無缺。作業時,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學科的作業規范去做。

          7、作業要保存好,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復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復習。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同時還要通過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復習要做到:

          1、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并且要同時復習頭一天學習和復習過的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對老師講授的主要內容,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和關鍵,特別是聽課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更應徹底解決。重點內容要熟讀牢記,對基本要領和定律等能準確闡述,并能真正理解它的意義;對基本公式應會自行推導,曉得它的來龍去脈;同時要搞清楚知識前后之間的聯系,注意總結知識的規律性。

          2、單元復習。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后,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有些需要記憶的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地記憶。

          3、期中復習。期中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復習時,在全面復習的前提下,特別應著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

          4、期末復習。期末考試前,要對本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復習時力求達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5、假期復習。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業外,要把以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全面復習,重點復習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這樣可以避免邊學邊忘,造成高三總復習時負擔過重的現象。

          6、在達到上面要求的基礎上,學有余力的同學,可在老師的指導下,適當閱讀一些課外參考書或做一些習題,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考試?荚囀菍W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明確努力方向?荚嚂r應做到:

          1、要正確對待考試?荚囀菣z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考得好,可以促進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后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所以,考試并不可怕,絕不應當產生畏考心理,造成情緒緊張,影響水平的正常發揮。

          2、做好考試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對各科功課進行系統認真的復習,這是考出好成績的基礎。另外,考試前和考試期間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這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必要條件。

          3、答卷時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是: ①認真審題。拿到試卷后,對每一個題目要認真閱讀,看清題目的要求,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結論,然后再動手答題。②一時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放一放,等把會做的題目做完了,再去解決遺留問題。③仔細檢查,更正錯誤。試卷答完以后,如果還有時間,就要抓緊時間進行檢查和驗證。先檢查容易的、省時間的、錯誤率高的題目,后檢查難的、費時間的、錯誤率低的題目。④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答題步驟要完整。

          4、重視考后分析。拿到老師批閱的試卷后,不僅要看成績,而且要對試題進行逐一分析。首先要把錯題改正過來,把錯處鮮明地標示出來,引起自己的注意,以便復習時查對。然后分析丟分的原因,并進行分類統計?纯匆驅忣}、運算、表達、原理、思路、馬虎等因素各扣了多少分;經過分析統計,找出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對做對了的題目也要進行分析,檢查自己對題目的表達是否嚴密,解題方法是否簡便等。

          5、各科試卷要分類保存,以便復習時參考。

          6、杜絕各種作弊現象。

          六、課外學習。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在搞好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課外學習,可以開闊自己的知識領域,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對課內學習也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課外學習應注意:

          1、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原則是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學習弱點。

          2、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一些有關學科的課外讀物學習。

          3、課外閱讀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寧可少而精,也不多而濫,切忌好高鶩遠、貪多求全。

          七、實驗課。實驗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有效地擴大知識領域,培養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驗課要做到:

          1、實驗前做好預習,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步驟等。

          2、注意熟悉實驗用儀器設備的名稱、功能和操作方法。

          3、實驗要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測定數據,做好記錄。同時要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愛護儀器設備,注意安全。

          4、實驗完成后,要認真而實事求是地寫好實驗報告。

          學習心得

          第一講 學習要有科學的方法

          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多,例如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先天遺傳素質、后天身體狀況、教師與家長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校園小環境與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原有知識基礎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強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想學(目的態度);二是會學(學習方法)。 可以說,所有學生在剛進校的時候,都是想學的。但是,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同是那幾個老師所教,使用統一課本,入學時基礎差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成績就會出現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初二年級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證。什么原因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雖然開始個個想學好,但是有的會學,有的不會學。會學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越想學知識越增加,智力越發展,能力越提高,成績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環。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暫時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進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是可以趕上去的。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會越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趕上了。那時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差,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厭惡、害怕甚至拒絕學習。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必將成為學習上的失敗者。分析這兩種學生的發展過程,前者走的是:想學——會學——更想學的路線,后者走的是:想學——不會學——不想學的路線。兩條路線起點相同,分歧點就在學習方法上。

          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對廣大青少年學生來說,確是至關重要的。

          什么叫學習方法?就是學習時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徑。只要在學習,就必然采用某種方法:這種方法是科學的還是不科學的?是主動學習掌握的還是無意之中形成的?對促進學習成績上升、學習能力提高,作用是大還是小?只是沒有想過,或雖想過但沒有認真注意和研究罷了。通過調查和觀察,就會發現,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上課前,有的學生對老師這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老師上課講解,老師講什么就聽是什么,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顯得呆板被動,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的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聽課時有的放矢,對預習發現的難點、重點和關鍵的地方細聽詳記、思考理解,當堂掌握,在學習中較好地發揮了主體作用。同是預習,方法也不一樣。有的看起書來,象是看小說似的,不大容易發現問題,更難掌握教材的內在聯系,即使發現什么問題,也不停下來問個為什么,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書時動手又動腦,把新課中的舊概念、舊知識查個水落石出,對新課中的問題能理解的就當時弄通,弄不通的就記下來,等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聽老師分析講解。

          課堂上,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聽課,有的象架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象個速記員,邊聽邊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一大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干脆不記,只顧聽講;也有的邊聽講邊劃書邊思考。同樣是思考,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相比較。

          下課后,有的學生搶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有的先回憶復習課上講的內容,然后看書整理筆記,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開始做作業。有的課上未聽懂,下課也不問,隨它去了,玩得天暈地黑。

          同樣,在看參考書、做習題、階段總結、考前復習以及考后分析等其它環節上,也都存在著種種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從每個具體學習環節上看的。如果從學習整體過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樣,方法各異。有的先預習后上課;有的不預習就上課;有的只重視上課,課后抄抄作業就算;有的課上未聽好,課后一頭鉆進作業堆里面;有的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也有的課前認真預習,課上專心聽講,課后及時整理,獨立完成作業,按期做好階段復習總結;還有的定有周密的學習計劃,合理地安排時間,科學地進行預習、聽課、作業、復習、總結,考試時胸有成竹,每考必勝……

          以上方法是怎樣來的呢?通過調查可知,來源與五個方面:(1)向別人學的;(2)自己摸索“悟”出來的;(3)同學之間研究切磋得來的;(4)老師斷斷續續指點的;(5)從某些書中受到啟發的。不管從哪個方面得來的,難免是片面體會或“一孔之見”,往往屬于經驗型,帶有片面性,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適用性。需要教者幫助找到一種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哪兒呢?近幾年,筆者共問卷調查了一萬多名(8000名初中生,2000名高中生,540名中師生)成績較好的學生,并分別邀請其中成績拔尖、學習有法的同學開了幾十次座談會,讓他們介紹學法,總結經驗,探求規律。大家傾向一致的意見是:每天六節課中的新授課,都要按照:預習——上課——整理——作業這四個步驟組成的環節滾動一次。一個章節結束,都要進行系統復習總結這一步驟,使每課時的小環環環相扣,形成整體,不僅如此,他們在每個步驟上都有許多具體做法和嚴格要求,對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來,把前四個步驟稱為環節,構成完成每一課時的學習不可缺少的四環,加上最后一個步驟,合稱“四環一步”。按照這一過程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按每一環節和步驟上的科學方法去做,就稱為“四環一步”學習法。

          如果從一個階段或一個章節來看,教師在教幾個課時之后,一般要按章節,按單元把所學內容聯系起來復習總結一次,學生也往往要根據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進行復習總結,使自己的知識前后銜接,融匯貫通,達到系統掌握之目的。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過程應由每一課時的四大環節加上階段系統復習總結這一必要步驟組成,“四環節”以上課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節,分單元進行。四環節一步驟節節相連,步步相通,構成了學習過程的有機整體。預習是起始環節。為上課掃清障礙,開辟道路,做好知識上的準備;上課是中心環節,既是預習的目的,又是對預習的檢驗,同時對下面幾個環節起到關鍵作用;課后整理消化是中繼環節,是上課的延續和加強,又為順利做作業創造條件;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環節,既鞏固前面的成果,又為階段復習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統復習總結是貫通步驟,是對本階段諸課時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提高與升華,又為轉入下一階段學習奠定了基礎。“四環一步”缺一不可,否則,就使學習過程中斷,破壞學習的連貫性和方法的整體性。運用這一方法進行學習,符合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心理過程,又與教師教的過程相配合,相輔相成,渾為一體,符合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

          第二講 認真預習 初步加工

          預習,即課前自學。是學習新知識的起始環節。一般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為上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的過程。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1)課前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以前,先自學下一節課要講的新內容;(2)階段預習。指預習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范圍往往是一章或幾章,需要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才能進行;(3)學期預習。指開學前在假期里,把新學期的教材先自學一遍。這三種預習,一個比一個線條要粗。

          課前預習有以下幾點好處:

          1.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 通過預習,必然會有部分內容弄不懂。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好有關的舊知識,也可以說沒有掌握好新課的預備知識。預習就象“火力偵察”,可以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在學習和理解新知識時就會很順利。有的學生之所以聽講效果差,有一條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好聽課前所必需的舊知識,從而給聽課帶來了各種困難,很難做到當堂理解。結果上課時間被白白浪費。而預習,就可以避免這種被動局面的出現。例如,課前預習到初一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節時,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它的一般步驟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但一定要注意當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如果不預習,上課時老師又不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講“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的內容,有的同學就會聽不懂。如果停下來,去問同學或查書,就會耽誤了聽課,結果,一步掉隊步步掉隊,再聽也接不上了。這節課可能弄得心煩意亂,毫無成效。如果在預習過程中及時補上舊知識,上課聽講,接受新知識就會比較順利。

          2.預習可以提高聽講水平。 一般說來,預習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總會遺留下一些不懂的問題,盼著上課時解決。這樣聽講目的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講效果好。比那些老師講什么聽什么、主觀上沒有思想準備、沒有重點、沒有具體目標的學生,要主動得多。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已經理解的部分時,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或同學的思路進行比較,看教師或同學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還有哪些理解不夠的地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假定書上有一道題,有A、B、C三種解法,你預習時掌握了B種解法。課堂上老師把問題提出后,你就會胸有成竹地期待著,看老師或同學是怎樣做的。如果有同學用C種方法解時,就可以舉手提出你的B種解法,因為你的解法比較高明,教師、同學都會向你投來贊賞的目光,你心里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如果那個同學也用B種方法解,你會因為與他不謀而合而高興。如果老師在總結同學們的解法之后,提出了A種解法,你就會感到驚喜不已,心中有頓開茅塞、別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師高明,更加虛心向老師學習,拍腦袋責備自己為什么沒有想到這一步,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激起今后預習的欲望。可見,預習后上課不是沒事干,而是聽有重點,看有“門道”,學有目標,重在思考。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掌握新知識,而且有利于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果先不預習,不管用哪種解法解,都認為對,不會產生上面的情感體驗,印象淡薄。由于盲目的聽課,聽和記本來就夠緊張的了,哪里還能夠勻出精力來思考理解?更談不上與教師同學比較思路了。

          3.預習可以提高筆記水平。

          由于預習時看過課本,所以老師講的內容及教師板書,書上有沒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書上有的,上課可以不記或少記,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課后記。上課時,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這樣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不知教師板書的內容書上有沒有,從頭抄到底,顧不上聽課,更來不及思考,失去了許多寶貴時間。后來翻翻書,原來許多內容書上都有,根本用不著抄。著種盲目性的聽課,大大影響了聽課的效果。

          那么應該怎樣預習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新講課的科目進行重點預習,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習總的任務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處理加工,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要根據不同科目、不同內容來確定。一般有:(1)鞏固復習舊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記下來。(2)初步理解新課的這部分基本內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識結構上向前跨進了多遠?(3)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4)把本課后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三是要看、做、思結合?,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后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后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后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做好預習工作,還要注意幾個問題。如果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后上課,一下子全面鋪開,科科課課都搞提前預習,時間就會不夠用,弄得十分緊張,質量也未必能夠有所保證。解決的辦法是: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后,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展開。二是預習應在做完當天作業之后進行。時間多時,就多預習幾門,鉆得深一點;否則就少預習幾門,鉆得淺一點。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沒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前面講過,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四個環節組成了每課時的一個圓環,只有當前邊一圈滾過之后,方才能滾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視一個環節而打亂了圓環滾動“軌跡”,影響其它環節的運行。三是學習差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后花大量時間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時間預習。其實,這種同學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預習”上,因為前面一個圓環“欠債”,而影響了下面環節的順利進行。這些同學在短時間內要多吃些苦,在完成每天學習任務之后,加班個把小時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花在課后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也可以減少許多,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改變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四是根據學習的慣性理論,在各門學習成績都很好的情況下,有特殊原因,時間太緊,對自己擅長學科也不一定要課課預習,不是重點、難點的章節也可以不預習。思路照樣聯系得上,好象鐵軌上留有縫隙,火車照樣通過一樣,但是距離不能太遠,否則就會造成“翻車”。

          第三講 專心上課 積極思考

          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一個中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度過,各科知識的獲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上課這一環節完成。從學法調查中可知:凡是學習得法、成績好的學生都十分重視上課這一環。凡是未學好、成績差的同學,最主要就差在沒有專心上課上。

          那么怎樣才能專心上好課呢? 1.重視聽講。充分認識到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上課時表現得最充分,時而指引方向,時而啟發誘導,時而鼓勁加油,時而扶持幫助,教者始終處在學生的前列,為學生引路導航、指點迷津。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性、靈活性,都比課后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不僅如此,教師還能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不斷調整教學的進度和方式。千方百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可以說,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走的是一條最簡捷的認識道路。每位同學應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指導啟發下上好每一節課。有的同學認為,父母懂得數理化,回家補補就行了,這些想法千萬要不得,有了這些念頭無意之中就會放松聽課,降低四十五分鐘的效率。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的嘴;看老師表情;耳朵聽老師講課的聲音;頭腦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保持一致。有的同學努力這樣去做了,但是,有時聽著聽著,自己的思路離開了老師講解的思路,獨自思考起來。我們說,上課向老師學習是有時間性的,千萬不要丟掉這個寶貴的機會。要盡量強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與老師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進。如果自己在老師啟發下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幾筆,等下課后再去深入思考。在課堂上思路不可離開“向導”,單獨行動,更不能亂發奇想,思想上“開小差”。課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馬”是學習的大敵。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上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進行分析、論證、推理。啟發引導同學們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后還要概括小結一下。如果是數理化英語等科目,中間可能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練習。同學們要聽得出來,明白每一步驟講話的目的。 另外,在聽課時,有的同學從興趣出發,對自己想聽的認真聽,對那些理論性強、比較枯燥的內容就不認真聽,這樣也是不行的,因為知識是有連續性的,忽視了哪一部分都會破壞知識的系統性,降低學習效果。

          4.當堂弄懂。指課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學的新內容。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關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對數理化中的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以及如何變形和運用。對政史地文中的原則、要點、方法要當堂理解和記憶。對英語中的新詞、句型、語法關系要及時熟記和掌握,當堂任務當堂完成,盡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課后負擔。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當堂懂呢?這與個人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以及預習程度都有關系。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里,你就想到哪里,教師講什么問題,你就理解什么問題,教師“啟”,你就“發”,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思考理解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下面兩種情況,要學會處理。

          一是在理解過程中出現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應爭取在老師允許下提出問題。當場把它弄懂。如果課堂上不允許停下來解答你的問題,這時的思路就不要停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應該暫時跨過去,繼續聽老師分析講解下面的內容,等下課后再去請教老師,把課上“卡殼”的地方弄懂。

          二是有的同學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理解上,顧不上記筆記。一課下來見別人記了很多,自己記的甚少,心里不踏實,懷疑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對。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記筆記是為了幫助理解記憶的,記是手段,理解是目的。如果上課時既能理解又能記好筆記,當然更好。如果二者之中只能顧其一的話,那么就干脆不記,以保證專心聽講和當堂理解。等下課后,再借別人的筆記補一補。課上雖說顧不上記,手里也要拿一支筆,當老師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時,可在紙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后重點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或有價值的地方漏掉。有的同學認為,不管懂不懂,先記下來,等課后再慢慢理解、消化、吸收。本意并不錯,但是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上課腦筋不大動,拼命記筆記,下課筆記一大本,問題一大堆。想把一個一個問題都思考弄通,但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無行當中“欠”了帳,欠帳多了,成績就拉下來了,智力發展也就慢了。

          5.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理清楚。知識發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么從上節課發展來的,在本學科知識體系中處在是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等等。這樣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與記憶。

          教師講課時,不但要理清知識發展思路,而且要想方設法講解、啟發,讓同學們懂,這就是教師的引導思路。怎樣理清教師的引導思路呢?一般來說,應做到如下四點:首先應認清“一條大路”,即老師每上一節課,從頭至尾所走過的路。這節課主要內容是什么,老師開頭怎樣引入的,中間怎樣分析引導的,最后怎么解決的,都應瞻前顧后地認識清楚。其次看怎樣“過關斬將”。一條大路不是直的,看有幾道彎,有幾個關卡,老師帶領學生怎么過去的。第三看是否步步有據,環環相扣,每轉一個彎,每過一個關,是否順利通達,還有沒有“含糊”的地方。第四要評價老師思路。一般來說,老師思路是高明的,要搞清高明在什么地方,用哪些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怎樣,虛心向老師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但是,有時老師的思路不一定是最佳的,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思路與其比較,通過比較一定受益匪淺。

          有的學生課上不大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與記憶老師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一條“捷徑”。其實,這是一條“死路”。因為學習是為了達到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這兩個目的,跳過認識事物的艱苦思考過程,死背結論是記不住的。就是記住一些,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決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抓住關鍵。指抓住本節課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和學科特點上的關鍵。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因學科及具體內容而異。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關系式是關鍵,當老師講到這些關鍵地方,你一定要特別注意,緊抓不放。例如講到“勾股定理”一節,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內容(怎么回事?)定理的證明(怎么來的?)定理的應用(怎么用的?)這些關鍵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對于學科特點,不少同學往往容易忽視,不管上什么學科的課,總是“聽、記、想”,不懂抓住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例如,有的學生,外語課上不愿意跟著老師大聲朗讀,做分組實驗時,自己不動手,光看別人做,自己抄個結果;老師做演示實驗時,不注意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觀察和思考,只是看熱鬧,這些都是未抓住學科特點學習的具體表現。長此下去,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例如,生物課經常使用實物模型、標本和掛圖進行教學,物理和化學課,則經常要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來認識物質的理化性質,因此,在上物理、化學、生物課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并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的概念和規律。代數的內容體系是通過運算種類的增加和數域的擴大來展開的,幾何的內容是通過由簡單的圖形到復雜圖形的認識逐步深入的,學習時就要抓住知識發展脈絡,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課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學習字、詞、句、章節等基本知識,并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第四講 及時整理 理解消化

          下課后,有的同學就忙著做作業,課間十分鐘也不休息。自習課上,作業多紀律就好,作業少紀律就差。課上聽得很好,甚至還有什么好的想法,但幾天就忘了。這些現象,都說明還有一部分學生忽略或不重視課后整理、理解消化這一環節。按照正常學習程序,下課后,應把當天所學內容及時復習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體地說,應做好下面四件事: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和看參考書。

          1.嘗試回憶 就是獨立地把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回想一遍,逼著自己專心致志地去動腦筋。象過電影一樣,在頭腦里“重映”上課時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個又一個關鍵問題。好比牛吃草反芻那樣,吃的時候為了搶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中有“夾生”或“生吞活剝”的地方,休息時,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細細地加以咀嚼。 嘗試回憶的好處:一是可以檢查當天聽課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憶出全部或大部分內容,就說明自己預習和上課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憶不出來,或關鍵的地方回憶出現中斷,思路連不起來,就應當及時尋找原因,改進預習和上課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培養愛動腦筋的習慣。因為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動腦筋思考。使學生的知識在大腦中“重現”。使其顯得突出、顯眼、深刻,起到鞏固強化記憶的作用。經常這樣回憶,不僅記憶力大增,而且能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三是能提高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貞浭菍W習成果的無聲表達,如果表達不出來,自然會很著急地看書翻筆記,自覺地把遺忘部分作為重點來看。從而使看書和整理筆記有了明確的目的,提高積極性。

          那么,怎樣進行嘗試回憶? 第一,回憶預習的經過。有哪幾個新概念,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當時還未懂,自己是怎么查的,怎么記的,怎么想的。 第二,回憶上課的經過。老師是怎樣引入新課的,自己懂的部分老師是怎么講的,自己理解與教師講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師又是怎么講的,關鍵的地方老師又是如何啟發、引導點撥的?為什么自己預習時弄不懂,老師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回憶剛學的知識,是否真正理解,知識點是否銜接?尤其是理科內容,新知識是如何從舊知識推導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貫通?新知識與舊知識有哪些聯系?

          回憶時,可以邊回憶邊對照課本和筆記,也可以先全部回憶一遍,把回憶不起來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記下來,一起看書、查筆記,或請教別人把它弄通弄懂。

          2. 看教科書 嘗試回憶后,不管你回憶起來還是回憶不起來,都應該從頭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書。絲毫馬虎不得,要一面看書、一面思考。因為這時已不是初次看書,而是在預習、聽課和回憶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可以全面過目,重點思考。對前面環節中已經理解和記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時間,要在那些回憶不起來、思考不連貫、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時間,直到徹底弄懂記住為止。

          看書時,可用彩色筆把書上的重點、新概念、關鍵地方、容易忽略之處勾劃出來。在書的四周空白處,可以記上一些自己的簡要體會、高度概括課文內容的語言以及有利于記憶、帶有提示性的語句。如果書上寫不下,也可以寫在一張紙上,貼在書上的眉頭或邊角上。以便今后看書時,從這些地方迅速得到啟示,回憶起書中的主要內容和關鍵之處。有的同學平時只重視做題目,而不重視看教科書,事實上,這是舍本求末。近幾年高考和中考之后,有許多同學說:“都是書上的題目,太淺了,所以我未考好。”這些同學吃的就是不重視看教科書的虧。教師教書有句至理名言:“以綱(教學大綱)為綱,以本(教科書)為本。”同樣,這對同學們的學習也是適合的。

          3. 整理筆記 整理筆記,主要是把上課時未記下的部分補起來,把記得不準確的地方更正過來,把次序顛倒、邏輯順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筆記的內容應當簡練明白,提綱攜領,詳略得當。一般來說,筆記的主要內容有:(1)預習時,發現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舊概念、定理、公式等。(2)預習時發現的問題或體會。(3)自認為的重點、難點、關鍵。(4)聽講看書時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5)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或結合點。(6)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7)補充書上或老師講課中的不足。(8)從參考書上摘錄下來的,對本課內容有極強針對性的材料等。

          如果平時每課都把筆記整理好,階段復習就有稽可查了,打開筆記本要有盡有,檢檢順順就行了。一旦復習考試,花點兒時間把筆記本翻翻,眉目清楚、中心突出重點、難點、關鍵地方一目了然,大大省去了考前突擊查找資料,重新思考,臨時歸納總結所花的時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筆記是把知識深化、簡化和系統化的過程。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和特點。經過整理的筆記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復習資料,應該妥善保管,以備需時之用。

          4. 看參考書 現在參考書很多,有的學生不加選擇,亂看一氣,實在是利少弊多。因為參考書是根據讀者的不同層次,從理解問題的不同角度,圍繞要解決的不同問題而編寫的。有的參考書內容超綱,或深或淺,還有少數參考書粗制濫造,錯漏百出。亂看參考書猶入把自己帶入山高路險的歧途上跋涉,事倍未必有功半,危害甚大。

          那么,是不是就絕對不可以看呢?也不是,看看適宜的參考書還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應該多看一些參考書。問題在于看什么樣的參考書和怎么看。下面提幾點意見供同學們參考。

          (1)選擇深淺相宜,解疑釋難的參考書。每門課程可以選一本主要的參考書,這本主要參考書的編排體系應與教科書相同或相近,水平相當或略深一點,作為課本的伴讀本,其它的作為一般的參考書。

          (2)有時先看教科書,對課本上知識基本理解后,再去看參考書。有時課本上的某一內容難于理解,也可先看參考書,看它是怎樣分析闡述的,從中受到啟發。

          (3)緊緊圍繞老師講的中心內容去看參考書。參考不能“參”得太遠,如果脫離當時所學的中心內容,參考就會變成“干擾”了。

          (4)參考書中有精彩的論述、精彩的題目,可以縮寫注在課本上的有關地方,也可摘錄放入筆記本的相應部分。

          (5)看參考書的時間也可以放在做完作業之后,時間長就多看,否則就少看。

          第五講 獨立作業 練習鞏固

          學生做作業,習以為常,好象沒有研究的必要。其實并非如此,還有不少同學“不會”做作業。有的是屬于認識問題,例如有的同學不知道做作業有什么用,只是因為是老師布置的,不得不做。抱著交差和應付的態度;有的屬于方法問題,例如有的學生課后不看書整理,不理解消化就忙著做作業;有的學生課內課外作業做得很多,但收獲不大,成績提高不快;有的屬于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問題,簡單題會做,復雜一點就沒門了。因此對于作業問題,還必須認真討論一番。

          1. 做作業的意義 做作業的意義至少有四條: 首先,它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如果做作業很順利,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預習、聽講和課后復習的效果是好的。反之,則說明對知識并沒有真正掌握。因此,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其次,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出來;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于把書本上的知識轉換成為自己的知識。 第三,可以培養思維能力。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不僅使自己學會運用新學到的知識,而且也培養了思維能力。 第四,做作業可以為總復習積累資料。因此,做完作業后,不應當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進行定期的分類整理。復習時,翻閱一下這些記錄,看自己平時“勞動汗水”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2. 做作業的基本過程 (1)審清題意。題意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類,難易程度如何。要逐字逐句把題目默讀一遍或幾遍,對題目中每一個概念,每一層語法關系,每一個關鍵的字、詞,乃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搞清楚。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求語文功底較好之外,還要對本學科的專用術語、字母代號的意義以及公式、法則、定理、定律等十分熟練。同時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線思考。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么?

          (2)尋找思路。審清題意之后,就要利用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求的結論去尋找解題的思路。一般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執因求果,即從已知條件出發,眼睛盯著要求的結論,尋找道路前進,最后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成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第一層條件),這些條件在已知條件中有沒有,如果沒有,那么使這層條件存在的條件(第二層條件)是什么?這樣一層一層地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當中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辦法是前兩種辦法的結合,即從兩頭相向出發尋找,直到兩下相遇搭上頭為止。在尋找解題思路的過程中,有時要過幾道關卡,方能打通思路,關卡一多,容易擋住人的視線;有時條件多,頭緒多,顯得亂,讓你如墜入五里霧中,尋不到路徑。怎么辦?可以采取分和聯的辦法解決:分就是分解,即把一道題盡量分割解剖成幾個部分,使之成為一道道小題目,然后再研究,各個擊破,部分的解題辦法,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的解題思路。有時一道大題不好全分只能分少部分出去,這時要先把分出來的小題目解決了,再解決核心部分。聯就是聯想聯想這個題目的有關部分在課本中的什么地方,與其有關的內容是什么?過去是否解過與其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候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那么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通過推理可以從已知條件推出許多題目中沒有直接給的新條件新根據,從而左右逢援為解題打開通道。分,是化繁為簡,化大為小,一個一個解決問題。聯,是把不熟悉的題目化為熟悉的題目,做到輕車熟路、得心應手地解題。

          有時因為題目較復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這番加工,直觀明了,一道解題捷徑出現在眼前了。

          (3)正確答題。答題是把解題思路表達出來的過程。做題要做到保質保量,要求一遍對和速度快。一遍對指思維、表達和運算的準確性。不少學生通過審題找到了解題的正確途徑,可是真的一動手,得出來的結果卻常常不對。原因之一就是平素練習不夠,眼高手低,要做到一次對,特別應注意的是解題步驟不能跳躍,應按步就班一步一步演算,書寫規范化。速度快,這是講做題的效果問題,即在準確的前提條件下快速把解題過程書寫出來。要想解題快,一要鉆得深,思潮如泉涌,思路有捷徑。二要格式明,什么樣題,怎么樣解,心中十分清楚,解題步驟該要的要,不該要的不要,書寫干凈利索。三要刻苦練,熟能生巧,巧能快也。

          (4)仔細檢查。這是保證作業質量不可缺少的一步。這一步的任務就是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作業對不對,這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檢查的辦法很多,下面介紹幾種。(1)逐步檢查法。就是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檢查。這種辦法一般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但往往不能發現思路上的錯誤。(2)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3)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例如解方程后,將“解”代入原方程進行驗算,就屬于這種方法。

          3. 做后的總結與提高 作業做完之后,應認真回過頭去總結一下自己的解題過程,很好地“玩味”一番,具體地說,應作以下幾件事。 (1)一題多解和一題多想。每做完一道題以后,要認真想一想:解這道題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有沒有別的思路和方法?這道題能不能變一變。從另一個角度提出,如果做這道題時能積極開動腦筋,把題目鉆研透徹,做到對一道題采用兩種或多種解法,一道題引伸出幾道類似的題(一題多想),無疑會使你思路開闊,大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比較歸類,以少勝多。習題千變萬化,數量繁多,有“題海”之稱。怎么辦呢?要善于將它們比較歸類,也就是說,做完作業后,應當想一想這道題在知識上屬于哪一類?在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上又屬于哪一種?要對做過的題目進行橫向比較,找一找它們共同的地方。題目做的越多,這種從一般到特殊的比較就越重要。總之,一個學生,如果在做作業時,善于把這幾種解法進行比較,找出“思路正確、方法對頭、步驟簡明”的最佳方案,并進一步通過比較把習題進行歸納,歸入知識的體系中去。這樣做一道題可以抵上做十道題、百道題。以后見到同類題,就可以很快地做出來,就是遇到綜合題也可以通過分析而演變為熟悉的基礎題,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是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的最好辦法。另外,比較歸納分類的工作,要靠自己“親自實踐”花一番思考的功夫來完成。人家總結出來的類型題可以參考。但不要去死背人家的結論,更不要在做題時死套。

          (3)錯題要訂正。訂正一道錯題,比多做一道新題更有價值。因為從錯處暴露了自己知識和能力上的弱點。是審題問題、計算問題、概念問題還是推理問題?經過更正后,可以補上自己的欠缺。更正錯誤時,最好用彩色筆把錯誤的地方勾劃出來,在旁側注明正確答案。到復習時,看看經過自己更正的作業,就可以避免再犯同類錯誤。不少學生,作業或卷子發下來后,只看一下分數就扔了,并不認真地去更正錯誤,這樣就無法在復習時“提醒”自己,從而失去了錯題對自己的警戒作用。

          4. 如何做課外習題 課外習題指課本以外和老師布置之外的習題。做課外習題應量力而行。當你把當天老師布置的或課本上題目之后,并且在完成第二天的預習任務之后再做。時間長就多做,時間短就少做,沒時間就不做。有的同學熱衷于做課外習題而影響了課本的正常學習。正確的做法是:緊緊圍繞當時的學習中心內容,選擇一本深淺適度的習題集,利用學習剩余時間,適當地做一些題目,以增加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開闊眼界,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在做課外習題時,方法上與做課內作業也不同。可以只看不寫,對那些一看就會,或與課本上重復沒有新意的題目應一看而過,對于那些自己從未見過,但利用課本上知識又能解,且構思巧妙,別有新意,自成題型的題目就要認真地去做,把題目類型、解題思路與過程詳細地寫出來。不但寫,而且還要認真總結,把它吸到自己知識寶庫中去。就是這種好題、妙題,同一類型一般只做一個就行了,不要重復多做浪費時間。對于那些與當時學習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或者偏深,必須用課本以外的新知識去解的;或者偏淺,做起來沒有意思的;或者思路十分狹窄的偏題、怪題,堅決不做。

          另外,書面作業是要交給老師看的,同時自己也要保存備查。因此應書寫工整,條理清楚,簡明易懂,清潔衛生。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復習時,看起來方便;可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差錯,也有利于檢查時查找;老師批閱起來方便。要想做到作業書寫工整,條理清楚,應在方法找準后落筆,或在演算紙上先做一遍再寫到作業本上去。書寫時應按各科作業的規范要求去做,培養自己科學、嚴謹的作風。

          第六講 系統復習 總結提高

          在開始進行下單元或下一章節內容學習之前,教師要回過頭來,認真總結本階段教學情況。學生也要回過頭來,看看近期內自己走過的學習之路,總結本階段學習情況。這一學習活動就是總結。復習總結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并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它是學習四環節之后的一個重要步驟。 1. 復習總結的重要作用 (1)融匯貫通,編制知識之網。有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強有力的知識體系”,這里所說的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是指系統化的知識,而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正是復習的中心任務。一個學生通過平時分科、分章、分節的學習,可以基本上完成對各科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任務,但這時學生頭腦中的知識比較孤立、片面,顯得凌亂,通過復習總結,把各部分知識有機地“串”起來,力求融會貫通,透徹理解,直到掌握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完成知識體系化的任務為止。系統化的知識具有少而精的特點,具體說,知識的信息量減少了,重點突出了,認識深刻了,關系清楚了,十分有利于理解和記憶。復習表面看是重復,實際上是知識的深化,其效果與初次學習不大一樣。

          (2)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 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漏洞和欠缺,有的屬于理解問題,有的屬于記憶問題。通過復習,一旦發現,就可及時補上。凡是復習抓得緊的學生,學習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時得到補救。因此,他們的知識就比較完整。知識的完整與否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同學學不好,考不好,其實他們頭腦中也學了很多知識,只是這些知識的整體性差了些,還存在不少錯漏之處罷了。例如一個學生外語考了100分,另一個考了50分,真的前一個學生的外語知識就比后一個學生多一倍?并不是這樣。因為正確解答一個英語題目要準確無誤地用到好幾個知識,其它都會,只有其中一兩處不會,那么這個題目就難得全分。同樣在解數理化題時也是這樣,一道題有五個彎子,你能過去四個,就差一道彎過不去,這個題目就做不到底,就難得全分。久而久之,不僅學不好知識,還嚴重影響你的智力發展。有人形象地把整體知識比喻成一張網,學習特別好的同學知識整體性好,捉起魚來一條跑不掉,考試經常得100分。有的同學知識整體性差,網上大洞小洞很多,魚兒從洞中跑掉了,哪里還能考到什么好分數。但是只要這些同學抓緊復習這一環節,樹立信心,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3)強化記憶。 就是說要把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里,以便隨時“取用”。有些學生總抱怨自己記性太壞,學過的知識到用的時候往往想不起來。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記住33% ,經過兩天留下的只有28% ,六天以后為25% ,學習以后,所有的人都會發生先快后慢的遺忘過程。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經聯系。遺忘過程就是頭腦中已建立起來的神經聯系消褪了,要想使這些聯系不消褪,不僅靠對學習材料理解的深刻,而且要通過反復的、有效的刺激(復習和練習)來強化這種神經聯系。實際上記性好的同學,不僅學習時重視理解,而且重視復習,他們是“每天有復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

          通過復習總結,就可以在頭腦中編織起一張完整、系統而牢固的知識之網,有了這張網,不僅可以熟練掌握以前的知識體系,還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 復習總結時應當注意的問題 (1)適當安排復習內容。 一種是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內容進行。例如復習總結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就要抓住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組,它的解有幾種情況,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思路是什么,有哪幾種解法,有哪幾種類型題等問題進行。與此無關的內容暫不復習。這樣就使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問題在頭腦中處于明顯突出的地位,印象深刻。有的學生復習沒有明確的中心,效果很差,看一遍只能起到一個熟悉的作用。知識仍然是零散的、沒有圍繞知識點形成知識團塊。另一種是按預定的章節進行復習總結。把本章的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要點等精華提取出來,再貫通思考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用“聯系”再把這些精華要點“串”起來,有機地“掛”‘在自己的知識“網”上。另外,復習總結的內容不要超越教學大綱,更不要離開教材的范圍和體系。否則會出冤枉勁,甚至造成錯誤。

          (2)要認真做好復習筆記。 在復習中同學們經過艱苦的思考獲得了完整而系統的知識,應當珍惜這個學習成果。及時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有了復習筆記,就可以使下次的復習建立在這次復習的基礎上,不必再從頭開始了。有了復習筆記,時常看看可以起到提綱攜領、強化記憶的作用。調查中我們發現會學習的學生,一般都很重視做復習筆記。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于把厚厚的一本書變成了“薄薄”的幾頁紙。而這幾頁紙上記錄的正是“編織”成的“知識之網”。復習筆記千萬不要變成課本的再版,上課筆記的再造,要盡量簡明,一目了然。此外,筆記要具有自己的特長。凡自己認為掌握得好的可以從略,認為掌握不好的則要詳細些,可以說筆記是自己勞動的結晶,知識的精華,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備考時用起來,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經到過的最高水平;使自己迅速地抓住知識的全局,優秀生在考前往往只翻一下復習筆記就行了,考前很輕松,這種輕松是平時緊張勞動換取的。

          (3)要抓緊平時的學習 要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從而完成知識系統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細胞,如平時不抓緊學習,那么復習就變為“補課”了,一天復習下來,只不過弄清一些局部問題,根本無法掌握系統化的知識,這樣做,時間也不允許,可見抓緊平時的學習(上課、預習、作業等)是搞好復習的基礎,復習是平時學習的深入和繼續。

          (4)要在嘗試回憶中進行。 復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于看書或問人,要先自己想。這對于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如果分成幾次復習一個完整的知識,那么每次復習時,先把上次內容再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知識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5)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 先把過去做的有關習題溫習一下,具體方法先回憶解題思路,在這個基礎上再適當做點題,目的是檢查復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選題要圍繞復習的中心來選,通過做綜合題來推動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復習總結過后,還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調整。中學這個“黃金時代”,對每個學生來講都是極寶貴的。每個學生都應當使自己的學習沿著勤奮、科學、高效的道路前進。這樣才能為今后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要想做到這一點,要善于及時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包括學習目的、態度、方法、計劃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怎樣才能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呢?主要可以通過復習總結、考后分析、自我檢測等活動來發現問題,一旦發現了自己的偏差和問題,就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達到改進學習的目的。例如某位同學在復習總結時,發現許多英語單詞忘記了,語法關系也混淆不清,就知道自己前階段英語未學好,再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時間用少了,下階段就要多用些時間,如果是方法問題,下階段就要改進方法,如果是受到了什么干擾,下階段就要盡量排除這種干擾,如果實在排除不了,還要盡量設法使干擾造成的影響越小越好。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很重視學習時間的調整分配。當然,調整也包括對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計劃、學習方法的調整。通過調整,學習目的明確了,態度端正了,計劃合理了,方法科學了,時間的分配和精力的使用恰當了,學習就會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成績也就上去了。

          第七講 幾點建議和意見

          介紹“四環一步”學習法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們逐步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以保證學習質量不斷提高。如果不照著去做,再好的方法也沒有用。 照著做,學習先進的學習方法,這本身又存在著如何學的問題。如果學習不當,輕則會影響學習效果,重則會造成不如不學的后果。因此對于如何學習,提幾點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1. 把介紹“四環一步”學習法的文章通讀一遍。讓自己知道,學習是有方法的,方法是有優劣的,優的方法使人“開智”。優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方面內容,學習過程中究竟有哪幾個步驟,每個步驟應該怎么做,知道了就留心,留心了就會有收獲。

          2. 回顧學法,找出問題;仡櫩偨Y自己原有的學法,先看系統性和完整性如何,自己哪些方面和步驟已經做到了,哪些方面和步驟還沒有做到。再看科學性和適用性如何,每一環節、每一步驟的做法是否科學,自己做的與書上講的有哪些不同,書上講的做法適不適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如此分析對比,一定能找找到自己原有學法上的不足和不妥之處。發現新方法中科學和可取的地方,認識到學習新方法對自己的意義,就會積極主動地改進和完善舊方法,學習和運用新方法。

          3. 逐步學習,全面展開。通過回顧總結,分析對比,如果你發現自己原有學法中有許多有待改進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切不可急于求成,一下子都改,一齊都補齊。那樣做會因為要改要補的東西太多,時間和精力都不夠,叫你無法應付而影響正常的學習。怎么辦呢?可以正常地學習仍用老辦法。在新方法中,先學一點,這一點可以是對自己最有用的,也可以是最容易學的。等這一點學到手了,再改學另一點。這樣一點一點地學,積小改成大改,慢慢地就會把該學的都學到手,把老方法改成新方法。例如你在以前學習過程中只重視上課和作業這兩個環節,現在不要一下子把另三個一齊補上,而是先補課后整理復習消化這一環節。如果科科這一環節都補,時間和精力都不夠,可以選擇其中一兩門先補。假如你選擇數學這一門,進行課后整理,理解消化之后再做作業,果然比以前又順利又節省時間,那么你嘗到了補上這一步的甜頭,就會很主動地把這一步納入你原來的學法中去,成為你學習方法體系的一部分。這一科成功了,逐步再把這一步補到其它學科中去。這一步驟都步上了,再如此這般把另兩步也補上去。五個步驟齊全了,再逐步改進每個步驟上面的具體做法,盡量使之科學化和規范化。這種突破一點取得成功,成功一點吸收一點,逐步改進吸收,直到全面掌握全面展開的途徑,是改進舊方法、學習新方法的成功之路。

          4. 持之以恒,養成習慣。習慣是由重復和多次練習而鞏固下來的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改變舊的習慣,學習新的方法,特別是在剛開始的時候,經常會受到舊的習慣勢力干擾和阻撓。例如以前課前不預習,做完作業后看電視或睡覺休息。現在使用新的方法,做完作業后要預習第二天的新課,電視癮上來了要壓下去,眼皮打架,打盹蟲需要趕跑。這些改變舊習慣、抗拒舊勢力的做法會使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學習新方法,還要有堅強的毅力與之相配合,不怕暫時的不舒服。長期堅持持之以恒,直到形成新的習慣。當新的習慣形成之后,就會成為一種需要,不需要別人提醒,不需要意志加入。就會自然地按照新的方法去做。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地應用,好象處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方法變成習慣和“本能”的過程,在反復實踐、熟練運用的過程中變得運用自如、得心應手,能力就自然形成了。

          “四環一步”學習法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種種心態。現列舉幾種并談點看法。

          “這種學法太費時間,沒法學。”這是學習吃力、時間不夠用的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認為環節多,如果真的這么做,可能一天連一門課也學不完。這是把學習過程的各環節孤立了起來,沒有看到前面的環節是后面環節的基礎,后面環節是前面環節的發展。

          可以說整個學習過程是一個“加速運動”,越學越快。正如有的學生說:“雖然我預習花了時間,但上課不再象以前那樣,因聽不懂而白白浪費時間了。”可以說預習所投入的時間,早已從后面的環節中得到了補償。

          “改進學習方法是別人的事,與我無關。”這是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容易有的想法。在他們看來,成績好的學生方法也好。這種把學習方法看成是影響成績的唯一原因,是片面的。因為成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知識能力的水平,并不能反映出學生是采用什么樣的方法獲得這些知識和能力的。有些學生往往用勤奮掩蓋了學習方法上的不科學。而成績好又暫時起了迷惑作用,使他們不去注意方法上的問題。實質上他們是用長時間、低效率換來的好成績,這就是經常說的“高分低能”現象。只要學習難度加大,由于學習時間不能無限制地延長,這些學生的成績就會下降,甚至一落千丈。因為他們不科學的學習方法所帶來的低效率已經無法承擔學習的重擔了。當然成績好的同學可能已經按照這“四環一步”的學習方法學習了,但是在每一環節上,每一步驟上是不是都很恰到好處呢?恐怕未必。因為學習方法的完善是無止境的,學習成績再好,在方法上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改進了就會使你的學習成績更好。

          “我只用了兩環節(聽課和作業),學得還可以嘛!”這也代表了一部分同學的聲音。這可能是事實。但是這部分同學可以回想一下,你不預習就聽課,聽課時一定會遇到舊知識聯系不起來的時候,課上卡了殼,課下必須補,這個補實質上還是屬預習那個環節的工作。只是你把預習放到課后面去了。顛倒了一下次序影響可大了,不預習課就聽不好,思考不起來,不僅浪費了時間,還使你這節課煩燥不安。課上聽得少,想得少,課后補的就多,多到一定時候就叫你無法補。同樣道理做作業之前不整理復習,理解消化,作業做不下去,反過來再去看書查筆記,再去理解,這樣把理解消化這一環節和作業這一環節的次序顛倒了,致使做作業用了數倍的時間。不進行階段復習總結,知識就形不成系統,到了最后考試時,想復習總結也來不及了,概念混淆,關系打架,許多東西似曾相識但又沒有把握。時間一長,就忘沒影了。這部分同學如果把“四環一步”的次序擺順了,學習成績一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我曾經學過這種方法,結果成績反而下降了。”這種說法可能也符合事實。在改變學習方法的過程中,由于對新方法的不適應、不熟練,有時會出現成績暫時性的下降。但是這種短時間的下降,卻可以換取學習上長時間的上升,是值得的。這里涉及到學習慣性理論的問題。學習運動和物體運動一樣,存在著慣性。物體運動中失去了動力,仍然能按原來的方向前進一段距離,但速度逐漸減慢。如果在物體原來速度很慢的情況下加速,必須達一定時間后,速度才能快起來,在剛加速的極短時間內,速度仍然很慢。學習也是這樣,當成績很好的情況下,你就是缺了幾節課,成績也不會明顯地跌下來,但是骨子里正在下跌。只是沒有體現出來罷了。當成績較差的時候,你就是刻苦用功了一陣子,成績也不會明顯上升,也只是沒有體現出來罷了。實質上,這也就是學習效果遲效性問題。用這個理論來解釋因改變學習方法而成績出現暫時性下跌,是十分有說服力的。一個人按照老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他的成績就按照老的速度前進。當他改變學習方法的時候,舊的學法對他失去了作用,因此,速度逐漸降下來,新的學法還未掌握,或雖然掌握,但新的前進速度還未形成,處在新老交接的當口,成績下跌一點是正常現象。只要持之以恒采用新的方法,形成新的速度之后,那就是老方法、老速度望塵莫及的了。在學習方法上破舊立新,可讓人終身受益。

          還有一點應該說明,有的同學認為學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就可以偷懶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不是靈丹妙藥,吃下去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可以一勞永逸了。相反,科學的方法需要勤奮才能學到手。方法對頭可以使勤奮“勤”到點子上,少走彎路。方法不對就會“勤”不出成績,或出多“勤”而少出成績。我們講方法,是在勤奮的前提下而言的,如果不勤奮,科學的方法就失去了意義,即使照著這幾個環節去做,也會在學習過程中“偷工減料”,使科學的方法優越性體現不出來。

          幾種實用的時間表

          1.總時間表  任何安排時間和活動的計劃都必須以一個總時間表為核心——就是說,一份活動的固定時間表。一張總時間表一學期排一次就行了,除非基本的課程表有所變動。制作一份總時間表時,首先,把所有必須參加的學校活動,例如課程、上課以及實驗時間都填上,其次,再填上其它固定的活動,如課業愛好、路上所花時間、鍛煉、交往等等。第三,再加上家務雜活、睡眠及進餐時間。把固定活動的時間都填上了,表中的空白部分你就可填入每周及每天的活動規劃了。你可以把這份主要活動時間表抄在一張大一點的卡片上,貼在桌子上或夾在筆記本里,這樣你的腦子就不會亂成一團槽了。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設想表中的空格就是你可以用來做其它必須做的事情的時段,這種表實際是根據教室里的課表來制作并要配合課表來使用。

          有一張總時間表作為基礎,你就可以設計一份任何類型的時間表,這份 時間表能適應你的課業學習,與你獨一無二的個性相結合。

          2.詳細的一周時間表  如果有一份一周時間表作指導,有些人會工作得更好。一周時間表是一張擴大的總時間表。假如你的時間緊,但可以預先估計的話,你會需要一份詳細的一周時間表。這種時間表只要在每學期開始時安排一次就行了。下面是做這張樣表所依據的原則一例: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

          上午六點到七點。準時起床,可以避免狂奔亂沖和狼吞虎咽的早餐(或 干脆不吃)。

          下午十二點到一點。用十足的一小時來從容地吃午飯。

          五點到六點。晚飯前放松一下。你已經認真地學習了一天,這是應得的 報償。

          七點到九點。通過系統地學習,你可以搞好當天的筆記,做完當天的作

          業。 九點到十點。為了防止考試前的“強記”,每天可花一定的時間復習以

          前的作業和到當時為止所學的課程內容。

          晚上十點結束學習能夠刺激你在白天和黃昏學得更努力。 特別安排星期二下午兩點到五點。去圖書館找作文所需資料。星期日下午七點到九點。英語作文。

          對一些作業來說,你得安排幾個時段來進行研究,或者探究一些觀點和 思想。

          星期六從中午起沒作安排,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從事需集中大片時間來做的特別的科研項目,做困難課程的額外作業,或全面復習。

          星期日黃昏以前整個一天都是屬于你的,上床前可以看看歷史,因為它是星期一上午第一門課。

          3.一周作業時間表  另外一種一周時間表主要是根據作業的情況而不是根據可用的時間來安排的,這是總時間表的補充,無論何時你遇到了非同尋常的或長期的作業,你都可以運用這種表。由于它是為特定的作業而制訂的,所以只適用于這一特定的星期之中。

          根據作業制訂一周時間表,格式很簡單。在一張有線的紙上劃一條橫線,將它大約分成兩半。上面一部分列入課目、作業、估計所需的時間及預定的完成日期。然后將預定完成日期和估什的所需時間作為主要因素,在總時間表里找出可用的時間,給每一項作業都找出足夠的時間,寫在一周作業時間表下半部適當的橫線上面。遵守你的這張時間表。優先考慮學習時間,只要你這樣做,剩下的空閑時間才真正是空閑的。

          4.每日時間表  你可以會需要一張能隨身攜帶的每日時間表,一張學生證大小的卡片正合適,你可以將它放在襯衣口袋或手提包里,這樣,你需要的時候就可隨時查看。

          每晚離開書桌前,你看一下總時間表,了解一下第二天要去上哪些課,并且有多少空閑時間,然后在一張卡片上草草寫上第二天的計劃:準備學習的課目,要辦的事,體育鍛煉,娛樂及你想參加的其它活動,給每一項活動規定時間。這樣花費五分鐘是非常重要的。理由有兩個。第一,你把安排記在卡片上隨時可查閱,這樣可使你的腦子不會一片混亂。第二,你能將未來的一天先在腦子里過一遍,好像這樣就開動了一個心理鐘,使你能按照預定的時間行動。

          注意,每日時間表是以時段為基礎組成的,不是由小片時間組成的。給每一個題目或活動規定一段時間將保證你學習的效率最高。

          課前預習與自學 1.預習的目的和時間選擇

          預習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問題和思路;復習、鞏固和補習有關的舊概念、舊知識;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預習最好做點筆記,把自己覺得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來。預習的好處有四:第一,預習一般是 “單兵作戰”,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增強獨立性,減少依賴性;第二,預習中發現問題,找出疑難點,帶著這些疑難點去聽課,能減少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第三,經過預習,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課堂上就有充裕的時間對老師講授的內容進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課文內容,當堂鞏固知識;第四,重復是加強記憶的基本手段,課前預習就等于先學習了一遍,有利于加強記憶。

          預習中要有側重點,主要了解課文的一般內容,找出疑難點,并標上記 號,聽課時就有了針對性。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課前預習——指上課前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2)階段預習——用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把下一階段要講的一章或幾 章的新課內容自學一遍。(3)學期預習——指開學前,在假期中預習下學期的學習內容,這時往往需要瀏覽整本書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它的作用主要是了解一下要學習的新知識體系,摸清自己的特點,并采取相應措施,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上來進行。這種預習一般利用節假日進行。預習時間一定要安排好。什么時間采用哪種預習方法,每次預習要花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好,預習還是不會奏效。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預習,不宜過多,不要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的細節。否則會有反效果。因為,預習過多過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拼命講課,學生卻覺得“我都學過了”,沒有聽課興趣,養成不認真聽課的習慣。低年級小學生的功課并非難到不預習不能理解的程度,與其一直往前預習,不如把已學過的內容多復習,確實弄清楚,并加深理解,徹底記住。因此,低年級小學生以預習占二分;復習占八分的比例最理想。

          2.學期和階段預習及其步驟  第一步:閱讀序言。在課本里,論述的都是很嚴肅的課題。所以筆調都是嚴肅、學究氣的。只有在序言里,才會丟開學者腔,不拘禮節地講話,你也就可以在這里會見并了解作為一名普通人的作者。一旦你這樣做了,在你閱讀課本時,就會發現你能夠與作者交談,甚至爭論。你會發現自己不時會冒出這樣的話來:“不,我不同意那個觀點。”或者“你這么說是什么意思呢?”此后,課本對你們就會具有較前大得多的含義。所以,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下面是一些在閱讀序言里要尋找的東西: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了解作者的目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為這樣你就能夠從正確的立場來閱讀并解釋課文。否則,閱讀就會像一場搏斗,各種事實之間會顯得毫無聯系。

          (2)作者的目的并非如此。有時,你拿起新教材時,會先入為主地對作者的目的產生錯誤的判斷,了解了作者并沒有這樣的目的,就能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有了這樣的警告,在閱讀過程中,你的思想便不會不由自主地誤入歧途! (3)課本的結構。了解課本結構就好比有了一份路線圖。你不僅能了解作者在講些什么,而且還能了解作者將談些什么! (4)這本書與其它書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這也是很有價值的信息。因為人們常認為一本論某一題目的新書又是老一套而已。所以,一經作者指出他們的書為什么不同,他們的說法或觀點為什么是必要的,你閱讀時認識會更清楚,因此對課文的理解也就越深! (5)作者的資格。作者常常以一種很微妙的方式設法告訴讀者他們的書是一個學者,一個該課題的專家所寫的。如果你還沒有讀過本書的序言,那么,作為一個練習,你回過頭去念一念,可能會覺得挺有意思?纯床粌H對這本書,也對作者本人的了解增進了不少。

          第二步:看目錄。奧蘇貝爾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所大學里,把即將修冶金學的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從第一天開始就正式學習冶金學;第二組則先對“冶金學是什么樣的學問”做概括性的說明,才進入本題。結果在起跑時慢了一步的第二組,最后成績卻比第一組好。從這個實驗獲得了所謂 “學習需要意義”的理論,也就是說,如果有一位指導者,事先將整體的概念讓學習者接觸過,那么即使學生當時還不完全了解,也有助于加速以后具體內容的學習速度。這種想法當然也可以應用于中、小學生的學習上,而利用課本或參考書的目錄,就是一個好例子。雖然課本或參考書才只學到一半,即使看了后面的目錄,也未必了解。但是,每次一翻開書,先讓孩子讀一次目錄,就可以掌握過去所學的功課,在整體上居于什么地位;其前后關系又是如何。由這里可以體會出,讀書的重點應該放在哪里,對學習也才能胸有成竹。

          第三步:閱讀導論。序言里論述的是廣泛和一般的問題。但導論所講的則是狹小和具體的問題。 這里有四條為什么要閱讀導論的理由:(1)導論常常寫得很好,因為作者知道,導論等于一本書的櫥窗——對于那些翻看這本書以決定是否要買它的顧客來說尤其是如此。  (2)作者利用有限的空間,將事實和思想壓縮于其中。作為一名讀者, 你可以從比較少的幾頁里得到很大的收益。(3)為學習這本書的其余部分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將來的作業更加容易,花費更少的時間并且比用其它方法更好地掌握課本的內容! (4)有了在主要內容下劃的線和頁邊空白處的摘記,你可以很快地,反復地復習導論內容,使你在閱讀每一個指定的章節前有所準備,并對這個章節有所了解。

          3.課前預習的實用方法與步驟

          (1)學生在校的學習,必須是高效的,快速的,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課前預習就是高效快速學習的基礎。課前預習可以初步了解新教材的內容和思路,做到提前思考;可以把教材中容易解決的問題先解決掉,掃清學習上的“攔路虎”;可以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抓緊復習鞏固。

          (2)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聽課的效果。學生聽課,大致有這樣兩種情況:雖全神貫注聽講,但自己進行分析的機會甚少,或者有聞必錄,手用得多,腦用得少;帶著預習解決不了的問題去聽課,就能手腦并用。前一種同學,沒有思想準備,又做筆記又聽講,十分緊張,沒有精力去思考問題,新舊知識銜接不上,又不能停下聽講去問同學或查書,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3)課前預習能夠提高記筆記的能力。通過預習,對新課內容心中有數,課堂筆記就可以抓住講授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選擇地加以記錄。不預習,聽課時不知道哪些是書上有的,哪些是老師補充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關鍵,忙著聽、忙著記,“眉毛胡子一把抓”,這種“錄音機”式的筆記,除了能鍛煉速記能力外,絲毫無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

          (4)課前預習能夠培養自學能力。有人說,預習是自學的演習,的確是這樣。我們正處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總有一天要走向社會,那就要靠自學來獲取知識。如果在中學時代,能夠通過預習,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就能為將來到高一級學校深造或走向社會的學習帶來很大好處。將來,就不會在大量更新的知識面前無所措手足,就不會落在時代的后面。

          至于預習的方式,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和個人的情況,選擇以下幾種:① 了解基本內容,掃清字詞障礙的瀏覽式;②圈點、勾線、批注、摘抄的評點式;③研討課文重點、難點的探討式:①試做各種練習的技能訓練式;⑤從復習舊知識轉入接受新知識的復習式;⑥精讀博覽、拓寬知識面的輔助式,等等。

          下面著重介紹兩種課前預習的操作方法:閱讀法和回顧法。閱讀法注重對新學的知識的理解;回顧法注重對已學知識的復習。第一種課前預習實用方法:閱讀法。預習首先要“讀進去”。要細讀、深思;對讀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之處,要提出疑點,找出問題,帶著這些疑問上課,力爭聽懂,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預習開始的時候,首先從頭到尾把課文朗讀一遍或默讀一遍,邊讀邊思考:新課文的基本內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來闡述的?這個思路的道理是什么?讀過之后懂不懂?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用筆記錄在預習筆記本上。

          這種預習方法,表層目的是對新課文知識的預習,深層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條檢驗自己學識的水平線?丛讵毩W習情況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內容。上課的時候,除了聽老師講課以外,還要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有哪些差距,這種差距是屬于知識方面的,還是方法上的,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補短的目標。

          經過閱讀預習以后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內容,不必強求理解,把它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

          第一步:縱覽章節 為什么要縱覽、概括閱讀呢?這里有兩個很實際的理由:

          (1)縱覽會幫助你掌握背景知識。如果對一個指定章節的內容,你事先一無所知,那么閱讀和理解這個章節會既慢又困難?梢坏┠阍谶@樣的章節里讀到一個熟悉的觀點——即你認出是以前曾學到過的東西,就可讀得快些,理解得深一些。差別就在于先前的背景知識,而縱覽則能使你很迅速地掌握背景知識。在縱覽一個章節時,可以讀一讀部分或段落的主次標題,來發現并抓住主題,讀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話來了解其思想,瀏覽一下詞語,可熟悉書中的人名和地名,閱讀第一段能幫助你了解該章的總目的,閱讀本章末尾的摘要段落,你就能有一個總的看法。當然,這樣對書中的思想和事實你不會非常了解,但是,以后在你仔細閱讀中遇到它們的時候你就幾乎會像老朋友一樣把它們認出來,而這種熟悉感能夠給予你信心并提高你的理解力。

          (2)通讀章節可以提供事前的組織者。對章節一般內容的熟悉,能夠形成學習上的事前組織者。熟悉的標志可以充作標題或類目,將思想、事實以及細節都集中在里面。所謂的“磁力中心”,把事實、思想和細節像磁鐵吸鐵屑一樣吸在它的周圍。下面是一種如何縱覽課本章節的有效方法,可一試:首先花兩三分鐘試圖從每一章的題目中來了解這一章的完整的意思。簡略地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題目,隨后就撇開這個問題對自己說: “讓我們來瞧瞧對這個題目他說了些什么?”

          其次,再用正常的方法將開頭的幾個段落讀一下。如果不這樣做,那就 好比從半中間插入別人的談話。

          然后,根據印刷字體的不同來讀。目光投向以粗體字寫的大小標題上。這些標題像報紙上一則新聞的小標題,它們等于小摘要。然后再讀一讀這些小標題下面的一兩個句子。再后,瀏覽著其余材料,找尋其它部分的信息,它們可能用斜體字、劃線字或改變鉛字大小等不同的標記。不要略過插圖、曲線圖以及圖表,只要讀讀圖片下的解說詞,弄明白圖表和曲線圖上線條的含義就能夠很容易地學到許多東西。注意去閱讀最后的一個段落或標有“摘要”的最后一個部分,在這一部分,作者常常將所有他在章節里講述的思想匯集在一起。

          最后,在開始閱讀這一章節并記筆記之前,再花上幾分鐘把從略讀中所獲得的各種片段知識拼湊起來。有時為了把這些材料匯集起來,要再回到一章開頭的地方,只是翻翻書頁,看一看已經看過的地方。 縱覽這一方法的重要一點是能夠幫助克服惰性。許多學生覺得打開書本學習是件很困難的事。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學生,那么就可以試用縱覽這個方法,因為它不是涉及實質性問題式的閱讀。用這個方法可以使你學習得輕松些。在略讀的時候,不能偷懶,要集中注意力。但要讀得慢一點以便你能正確地理解事實、思想以及原理。一旦你吸收了一個錯誤,就很難再將它除去。第二步:圈點勾畫預習時,應該邊讀邊劃,邊讀邊批,邊讀邊寫。“劃”就是劃層次、劃重點。讀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層次,抓不住要點,那就沒有讀進去,要再讀幾遍。“批”就是把自己的體會、看法寫在旁邊。這些體會、看法究竟對不對,可以在聽課中驗證。“寫”就是把自己不懂的問題簡單地整理出來。“劃”、“批”、“寫”這是閱讀的“犁鏵”。思考的種子,只有在耕耘過的土地上才能更好萌發。

          第三步:提問在讀完書后,能夠回答問題的人,一般在閱讀前和閱讀時就能夠提出各種問題。這是獲得高度理解的令人驚奇和有價值的技能。提問行之有效的一個主要原因:提問能迫使你集中注意力以及敏銳、直接和有選擇地注意你所閱讀的字句。如果腦子里沒有任何問題,那么你的眼睛只是略過段落中所有的字句卻不會認識到就是這些字句包含了各種答案。沒有提問題,也就不會有答案! ≡陂喿x和鉆研課本內容的時候,如何預先提出問題呢?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辦法是將每一個標題都變成問題。例如,主標題為“記憶的幾個基本方面”,那么就立即可將它變為“什么是記憶的見個基本方面”,聽上去很簡單,事實上也很簡單——但卻起作用。

          下面是另外的一些例子: 小標題問題

          記憶的蹤跡 什么是記憶的蹤跡? 遺忘率 我們遺忘得有多快? 回憶的組織 如何組織回憶? 衰退理論 什么是衰退理論?

          把標題變成問題后,就會為了回答問題而閱讀標題下面的材料。一遇到標題就將它變成一個問題。這樣,在讀完一頁時,就會有新的收獲。

          還有一些對幾乎任何標題都能適用的一般問題,有的讀者喜歡通過提出這些一般問題來引出具體的事實和思想。有的讀者喜歡通過提出問題與回答問題的方式來與作者交談。不管哪一種方式都產生一種積極探索的態度。下面是一些一般問題:

          這一段落告訴我什么?

          這一段落在這一章中起什么作用?對于這個段落,我能提些什么問題呢?重要的論據是什么? 這個例子是不是能夠把主要問題講清楚?

          如果這個事實或思想是真實的,那么按邏輯說,接下去應該談些什么呢?

          如果這是對的,那么對我已經接受的知識有什么影響呢?

          第四步:預習后想一想預習后,自己關上課本想一想:下節課老師要講什么?自己懂不懂?與這個新問題有聯系的舊知識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經掌握?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需要上課時聽老師講?這樣檢查,可以看出自己預習的效果怎樣,以便進行調整、改進。第二種課前預習實用方法:回顧法;仡櫡ㄖ饕窃陬A習新課文的時候,要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以發現自己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本來,已經學過的知識是應該記住的,可是事實上,由于種種原因,學過的知識或者忘記了,或者記不全了,或者記錯了而不自知,從而變成了對新課文理解的“絆腳石”。有的同學感到聽課效果差,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掃除這些“絆腳石”,缺少聽好新課所必備的知識,對課堂上老師講的新課很難立即理解,課堂上某一處卡殼,后面就更聽不懂了。

          通過回憶,查一查不懂的概念在哪一章哪一節中講過,如果還回憶不起 來,就找出舊的課本或筆記本認真看看,直到弄懂為止。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和新課內容不同,新內容不懂可以擱著,到課堂上聽老師講;而已學過的知識,老師在課堂上是不會講的,如果預習時沒搞懂,就會影響聽課了。

          4.預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預習時不要全面鋪開。一方面時間不夠,另一方面預習的質量也無法保證。最好選擇一二門學科進行試點,這一二門學科最好是自己學起來最吃力的。從這一二門試點,取得經驗后,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再逐步展開。

          (2)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學習計劃可以提供多少實際時間來安排。不能因為過多地抓了預習,而擠了別的學科的學習時間。時間多時,預習內容可以多一點,鉆得也可以深一點。預習時間少,則可以少預習一點,鉆得淺一點。預習時,留點問題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是正常的,所有的問題要想在預習中全解決,對多數同學來說,是很困難。

          (3)對于自己擅長的學科,可以不預習或少預習。如果預習了,那么就應當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聽講時和老師的思路進行比較,從而把學習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循環學習法

          學習成效與記憶能力切切相關。不同的人的記憶能力有差異,但除了極少數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外,差異是不大的。只要我們合理地安排時間和復習,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那么怎樣根據人的心理特點合理地安排時間呢?

          1885 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用無意義音節為材料進行了保持記憶程度實驗。發現并繪制了第一條保持曲線或遺忘曲線(又稱艾賓浩斯曲線)。實驗的結果是:在學習材料剛剛能記住的一小時后,受試者對他所學的材料僅僅保持 40%左右,第一天,保持僅三分之一,到第六天逐漸地下降到 25

          %。他認為:盡管各人的保持曲線不盡一致,但總的趨勢卻是相同的。根據艾賓浩斯曲線,遺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規律,復習必須及時。有關實

          驗還表明:在復習時間和其它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采用分階段復習比集中在一起復習效果要好。如果集中復習是在學完全部內容后,集中復習是五小時,那么分階段復習則應在整個學習中分四次復習,第一次半小時,第二次一小時,第三次一個半小時,第四次復習是兩個小時。每次除復習本單元的內容外,還復習前幾個單元的內容(第一次除外)。

          綜上所述,只有合理地進行信息的整理,才能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所謂“循環學習法”就是以上述原理為基礎的。在新的信息傳入大腦后,印象還沒有漸消之前,及時地進行整理,接著又在不同的時間多次加以復習,使印跡不斷強化,以求把傳入的信息變成牢固的記憶。具體方法是:在學習某門知識的過程中,采取學習——復習——再復習的方法,即學習某一內容后,花少量時間進行一次復習,接著學習下一部分內容,結束后再進行一次學習

          (包括前面學習的內容),如此下去,直到學完全部內容為止。

          例如,某本書一共有四章:第一章分為四節,第二章分三節,第三章分六節,第四章分三節,若將每兩節作為一個單元,其步驟是:

          (1)初學和復習第一章第一、二節。

          (2)初學和復習第一章第三、四節。

          (3)復習第一章第一——第四節(小循環)。

          (4)初學和復習第二章第一、二節。

          (5)初學和復習第二章第三節、第三章第一節。

          (6)復習第二章及第三章第一小節(小循環)。

          (7)復習第一、二章全部及第三章第一節(中循環)。

          (8)按上述同樣方法處理第三章及第四章各節。

          (9)復習全部內容(大循環)。這樣每項內容均有四次強化印跡的機會,并且這四次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進行的,滿足了及時鞏固、不斷鞏固的要求,因而有利于記憶。例如,該方法可用于記憶英語單詞。首先,將若干單詞分成單元。無論是使用詞匯表、生詞本,或者采用單詞卡都應根據單詞的特點分類,力求將相似的以及可以比較的單詞放在一起,每小組的單詞數不一定相等,一般選6~8 個為宜。其次,根據所分的組數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循環記憶。請注意: 記憶外語單詞時單元數應適當地增多,一般選 8~16 組為好,這樣可以增加單詞的見面次數以及每次記憶的單詞數,提高記憶效率。另外,隨著發音水平、詞匯量和使用該方法的熟練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增加各組的單詞容量。該方法表面看來,似乎很繁瑣,需要很多的時間,其實不然。因為每次復習的時間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夠根據你所學的內容,結合你自己的具體情況,按照該方法合理地組織內容、合理地安排時間,便能事半功倍。該方法對邊工作邊學習、記憶能力稍差的同志尤為實用。

          采用循環學習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單元的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所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本人的接受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時間來確定。對于那些內容較難的章節,而本人記憶能力又較差,每單元應適當地少劃分一點,對于那些較容易的內容,可適當地多劃分一點。一般說來,所分單元數(n)應為偶數,最好能是:n=2r(其中 r=1、2、3??)。第二,記憶保持的程度取決于對材料的熟記程度,但是應該注意到:當學習內容達到某種熟練程度之后,再增加復習次數,對記憶已無大的益處了。因此,在學習某項內容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應該學習以后的內容。甚至在某一內容難于理解時,也可以暫時放下來,先學習后面的內容,因為往往后面的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前面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學習與復習的時間安排應該適當。初次學習新內容無疑是最多。中間的復習不需太多,能夠達到回憶的程度即可。最后的總復習時間要稍安排多一點,以便對全部內容進行一次總的回顧,而且應該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內容應該重點地復習、鞏固。

          “螺旋上升”學習法

          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呢?是“步步為營”的”金字塔”式,還是“孤軍縱深”的“電線桿”式?

          所謂螺旋上升的學習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循環知識單元,來代替平鋪直敘的知識積累和閘述。每一循環都比前一個循環更高一層,更進一步。與“金字塔”式的學習方法相比,它能夠更迅速地理解和獲得知識;與“電線桿” 式的學習方法相比,它能更廣泛地了解所學內容的全貌。這種“螺旋上升” 式學習,可以說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格式塔”指的是把許多現象綜合為功能單元的一種系統。通俗地說,是整體大于各部分總和的一種循環。后一循環需要前一循環為基礎,而又比前一循環更深,更高。而且后一循環的學習,又使前一循環得到豐富和補充。

          “螺旋上升”式學習法,以學者所感興趣,或想研究的內容為目標。起點可以是某個基本楊念、某個公式、某個實驗觀象、某個疑難問題,甚至可以是自已的某種設想。從這個起點出發,圍繞著中心內客,學習、掌握與中心內容有直接關聯的基本知識,同時了解那些與中心內容有聯系,但并不直接影響的有關知識。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 理解和運用,實驗現象得到分析,疑難問題得到解釋,設想得到豐富和完善;同時還了解了與所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領域,領略了所學知識的概貌。在這一循環的學習中,又會遇到新的概念、新的問題。再以此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循環,進一步學習,進一步開拓視野。同時,為了解決起點提出的課題,需要認真地鉆研、理解、掌握;需要我們去查找書籍、尋求解答根據、說明材料,這不僅僅是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扎實鉆研作風的過程,同時還是訓練快速查閱書刊文獻,有效利用資料能力的過程。由此可說是“一箭三雕”。 “金字塔”式的學習,對于具有系統學習條件和充裕學習時間的人來說,無疑是有利的;“電線桿”式的學習,對于那些聰明穎悟、理解力強的人,也是可行的。那么,對于那些既無大學學習條件,又不具備超群智力的廣大自學者,用勤奮和毅力,借助圖書館的書籍、資料,以“螺旋上升”式方法學習,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或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法包括探索研究的學習和解決課題的學習,前者偏重于自主思考,多用于知識的開發和升華,后者偏重于技術性活動,多用于技術發明和創造。

          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呢?第一,學習要有計劃性。根據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能力,制訂出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科學的學習計劃。第二,學習要充分利用拐棍。學會使用工具書、參考書,采用觀察、實驗、計算的工具和儀器,養成善于尋疑、質疑、釋疑、解疑的習慣和方法。第三,學習要定期反饋。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一套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考核或檢查方法,從中總結自己學習的經驗教訓,不斷學習科學方法,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第四,學習要從心理因素上多用功夫。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著重培養自己的自信力、觀察力、持久力、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自信力,是指對學習目的和計劃,有必勝的信心來達到和完成它。堅強的信心來自于動力足、覺悟高,富有事業心。觀察力,是指思維指導下的感知活動。這種活動是知覺、思維和語言三位一體的智力活動,是人攝取和儲存外界信息的能力。發展觀察力,要提倡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最主要是心到。觀察時多思索,反復搜尋觀察對象的特點,發現問題,集思廣益,從不同的角度、廣度和深度來發現事物的特征。、持久力,是指學習上能堅持該做的事和克制不該做的事。善于區別堅持和克制的標準,一靠正確的道德和信仰的精神力量,二靠學會從戰略上藐視困難,從戰術上重視和戰勝困難。記憶力,是指學習中鞏固知識和戰勝遺忘的能力。記憶力包括五個指標:記憶的速度、記憶時間的長短、記憶儲存量的大小、記憶的準確度和選擇必須記憶信息的能力。理解力,是指學習中認識到知識的內在聯系,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正確理解,才能靈活運用。創造力,是運用學過的材料,通過思維和想象的加工,進行新的設計和探索,從而產生新思想或制造出新產品的能力。學習要繼承,但不能看成天然合理,要從不同方面,探索知識的價值,勇于思考,富于想象,樂于革新。

          課后及時復習的程式與方法

          課后復習的含義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叫“當天課程當天復習”。為了使你的時間和精力沒有白花,就必須立即進行復習。假如必要的話,不管你想不想這樣做,都應克服對復習的心理上的障礙,要馬上自覺地去復習。這時候你所花費的復習時間(不會需要很多時間)會節省由于你沒有復習一個章節而在以后重新學習時可能要花的大量時間。

          當天課程當天復習。教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印象深刻、清晰。心理學家認為,剛學的知識在兩三天后遺忘的最多,最好在學后 24 小時內復習。如果拖得時間過長,上過的課程已經忘了許多,再去復習,就事倍功半了。有一位教育學家說得好:應該去鞏固知識,而不是去修補已經瓦解了的東西。就是說:要趁熱打鐵,及時復習。對于一名中學生來說,這一點應當養成習慣,要做到不論出現什么情況都不受干擾。

          為什么立即復習可以降低遺忘率呢?只是因為它給予你一個機會讓你把章節中各部分內容聯系起來——把它們拼起來,就像把七巧板的各部分拼起來就能看到圖案的整體一樣。這樣,你不用記許許多多零碎的部分,就可以看到有關章節內容的一幅整體“圖案”。立即復習是很容易進行的。在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把章節內容學完之后便可開始。用一張紙將這一章節的第一頁遮去,但留出邊線外的筆記部分。用自己的話,把邊線外的筆記或單獨的筆記作為揭示,將課文中那一頁上講述的思想、事實和細節出聲背誦。然后,將紙移去,來找出錯誤和疏漏之處。如果對這一章中的每一頁你都能這樣仔細檢查的話,你就會覺得你已了解這一章所講述的思想的順序和它的脈絡流向,于是便能將它們記住!

          及時復習是為了鞏固課堂學習的成果,加深記憶。因此,復習與前一節課的時間不要隔得太久,全都忘了以后再復習,這樣的復習等于重新學習。一般說來,復習的時間最好安排在第一次學習后的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半個月后,分次進行。同時,要注意合理安排,即要合理組織復習和分配時間,不要集中在一個時間內復習,這樣做容易疲勞,收不到復習的好效果。開始復習時,次數盡量多些,時間間隔短些,內容可少些,以后再慢慢減少次數,延長時間,擴大復習范圍。

          課后復習可以分四步進行:嘗試回憶,鉆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

          第一步:嘗試回憶

          就是不看書,獨立地把教師講的內容回想一遍的過程。這就是自己考自己,逼著自己專心致志地去動腦筋。這種方法稱為“過電影法”。這樣做有四點好處:

          (1)可以檢查每天聽講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夠回憶出全部或大部分內容,就證明自己的預習和上課是有收獲的,效果是好的,從而增強了認真預習和專心上課的信心。如果相反,就應當及時尋找原因,改進預習和聽講;貞洉r,可以邊回憶邊對照書本,也可以先回憶后看書。為了使回憶專心,也可以在草稿紙上把回憶的主要內容寫出來。

          (2)可以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因為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具有專心和開動腦筋兩個特點。學過的知識,回憶一遍就會鞏固強化一次。

          (3)提高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每次嘗試回憶后,必然有一部分內容想不起來,自然會很著急地去看書,翻筆記。這樣提高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自覺性,主動地把忘了的部分作為重點來看,從而使看書和整理筆記有了明確的目的性。

          (4)培養了愛動腦筋的習慣。課后直接看書當然比嘗試回憶省事,但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效果往往不好,而嘗試回憶,要追尋思索的過程,要概括上課的主要內容,一旦想不起來,還要千方百計地尋找回憶的線索,很費腦筋,一個經;貞浀耐瑢W,不僅記憶力大增,而且養成了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第二步:鉆研教科書

          嘗試回憶后,應該從頭至尾逐句地去鉆研教科書,因為教科書中寫的是需要記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礎的知識,必須認真思考。對于已經理解和記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很多時間。要把時間花在回憶時想不起來或記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在鉆研教材時,可用彩色筆把書上重要部分、新的概念和容易忽略的部分勾劃一下,在書的四周空白處,可以記上一些自己的簡要體會,或高度概括課文內容的語言,這樣,有利于記憶,因為記上一些帶提示性的只言片語,以便再查閱時從這些批注中迅速地得到啟示,回憶起書中的關鍵內容。

          第三步:整理筆記

          筆記本不應當僅僅成為上課的記錄本,而應當把它變成一份經過提煉加工的適合自己用的復習材料。整理筆記時,首先把上課沒有記下的筆記補上,把記得不太準確的部分更正過來。如果平時下功夫把筆記整理好,系統復習時,打開筆記本心中就有數了,因為筆記的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內容簡要,聯系著有關的舊知識和易錯的問題等等,將來在復習考試前,就不用再突擊查舊書、翻材料,重新思考和臨時歸納了。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只要看著筆記,就可以迅速回憶起有關的舊知識?傊,整理筆記是把知識深化、簡化和系統化的過程,帶有濃厚的個人學習特點,是未來特別有用的個人復習材料,要妥善保存。

          (參看前“課堂筆記”一節)

          第四步:看參考書

          課后復習時還要適當看一看參考書。首先,要選好參考書。在老師的介紹下,每門課程可以選定一本主要的參考書,而其它作為一般參考書。其次,要首先看教科書,在對知識基本理解后,再去看參考書。其三,圍繞中心問題看參考書。老師當天講授的內容,或自己發現的疑問,都可作為看參考書的主要內容,先看主要參考書的有關部分,至于別的參考書的相應部分,也是大同小異,因此,對照起來看,也是很快的,不會占去很多時間。最后,要做好筆記,把參考書中的精彩部分、精彩題目,摘錄進筆記本的相應部分里。

          完成作業的程式與方法

          1.做作業的目的

          (l)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一個同學,如果做作業時很順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預習、上課和課后復習的效果是好的。相反,則說明他對知識沒有真正理解。自以為懂了還不行,要在做作業時受到檢驗。

          (2)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出來,把公式變換搞靈活,等等。總之,做作業有利于把客觀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培養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引起自己的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思維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4)為復習積累資料。作業一般是經過選擇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做完作業以后,不應當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在復習時,翻閱一下,這記錄著平時勞動汗水的作業,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2.做作業的原則

          課后做作業,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它既能復習和鞏固課 堂學習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1)要養成良好習慣。每天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作業,如什么時間做語文作業,什么時間做數學作業,什么時間練習英語,要形成規律,養成習慣。有了好的習慣,到了固定的時間就能自動去做作業,而且,做作業時,注意力集中,效果提高,不會輕易擠掉做作業的時間。

          (2)做好準備。做好準備,一是物質準備,就是把教科書、參考書、作業本和文具準備好;二是精神準備,就是先想一想當天上了哪些課,每門課的疑難點是什么,要做幾門課的作業,然后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安排做作業的次序。為什么要先易后難呢?原因有二:一是先做容易的,順利地做完了作業,有利于激發做作業的興趣和提高做作業的自信心;二是難做的作業費時間多,費精力多。如果先做難題,再做其它作業時,就會感到疲勞,失掉興趣,影響做作業的質量。

          (3)先復習后做作業。做每門功課的作業之前,先把該門功課復習一下,

          熟悉該門功課當天學的定義、概念、原理,想一想當天的作業題和課堂上所講內容的關系,做到心中有數。然后運用這些知識,專做作業,通過做作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如果拿起作業就做,就容易做錯,多費時間,影響做作業的效果。

          (4)先獨立思考后請教別人。運用書上的知識,加上自己的思考,做出的答案會在腦子中留下深刻的印明。如果不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先請教別人,或抄同學的作業,這樣做的作業,印象就不深。因此碰上難題,應當先獨立思考,自己做不出來,可以先翻翻書,看看筆記,去深刻理解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再進一步想想課堂上學的知識和這道練習題是什么關系,就可能做出來了。或者把這道練習題放過,先做其它題,然后再來思考這個練習題,也許思路開了,就能做出來。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去請教別人,或同別人展開討論。

          孩子在作業中遇到困難時,有的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困難,有的家長任憑孩子冥思苦想、搜索枯腸。這些都是不妥的。正確的方法應是積極地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能力。所謂獨立作業,就是要求孩子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完成作業。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注意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提高其思維能力;②幫助孩子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題做,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③按孩子的實際學習水平,適當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有代表性的綜合性練習題讓孩子去做,以發展孩子的能力;④對一時不能解答的難題,要求孩子反復閱讀教科書,重溫學過的舊知識,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創造解題的有利條件;⑤鼓勵孩子多同兄妹、同學或教師等展開討論,并在討論中大膽發表意見,相互啟發,開闊思路。

          3.完成作業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第一步:知識上的準備工作。首先思考教材內容,不想好不動筆做作業。做練習是為了消化理解運用所學知識。所以,課后先不要急于做作業,要先復習后做作業,面對當堂所學知識進行認真的思考,想一想課堂所講教材的內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中各部分的聯系以及與舊知識的聯系等。

          第二步:感知理解題意。這一步實際包括審題、聯想與課題的類化三個環節。

          審題即了解題意,搞清題目中的條件與問題,明確題目要求。搞不清題目要求,忽視或遺漏某些必要條件,或領會錯了題目意思,解題一定不會順利。因此,我們應該養成一個好習慣,解任何一道題時,都應列出以下幾項:已知、求解、解,認真寫一遍,可預防遺漏。

          聯想是指由一種心理過程而引起另一種與此相連的心理過程的現象,它不是盲目的,它是根據已有知識經驗進行的合乎邏輯的聯想。怎樣才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思想呢?習題的設計一般是為了考查某一知識點,要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必須首先分清這道題究竟考查的是什么。然后,根據解題要求順藤摸瓜,則很容易得到正確的結論。例如,已知三角形的面積和一條邊長,求三角形在這條邊上的高。這首題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只要你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面積=(底×高)/2,將已知代入,即可解開此題。

          第三個環節是課題的類化。指把當前的課題納入同類的知識系統中去。一般而言,公式是我們最常見的類化。例如,公式(a+b)2 在解題〔(8a+6)+(7c-5)〕2 的過程中就是一個類。雖然題目看上去很復雜,但它其實不過是公式的變形。題中,(8a+6)相當于公式中的 a,(7c-5)相當 于公式中的 b。劃到歸類后,問題很容易便迎刃而解。同時,可以這么說, 凡是找不到歸類的習題都是沒有練習價值的。

          第三步:做題。指審題后,把解題的思路表達出來的過程,是個動腦筋和動手的過程。在做題時,要注意質量,也就是要做到“準確、規范、快速” 六個字。準確性:就是要求我們做題時爭取“一遍對”。錢學森同志說過:“科學是嚴肅的、嚴格的、嚴密的,是不允許馬虎的,所以科學技術工作者必須首先有良好的科學工作習慣。”這種科學工作習慣不是憑空得來的。他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每一個習題、作業,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力求準確、規范。從初中開始就要培養“三嚴”的學習習慣,樹立“三嚴”的學風。規范性:就是要求我們在解題時嚴格按照規定的格式進行,書寫要工整,條理要清楚,簡明易看。行要直,邊要齊。要留出必要的空白,使復習時看起來方便、教師批閱時方便、有毛病查起來方便、錯題改起來方便。做到規范的另一個措施就是不要輕易下筆,先把解題思路搞清楚,方法步驟搞準,然后再下筆?焖傩裕壕褪且笪覀兘忸}的效率要高。要對自己提出要求,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科競賽,通過各種途徑訓練速度使自己的作業和練習做得又快又好。  練習的效果不僅取決于練習的次數,也取決于練習的質量。決定質量的關鍵在于所做的習題是否有較好的練習價值。一般而言,教材中的例題練習價值都比較高,教材中的練習題,練習價值也比較高。對教材習題的熟練掌握,能使你掌握最基本的題型,考試時,自然勝券在握了。

          此外,還有一些做習題的技巧! 、購淖钣邪盐盏牡胤介_始。為了更好地激發我們學習的興趣,最好避免一開始就履遭挫折。所以,最好從比較有把握的部分開始做練習,如果大部分題都能做對,就會興致勃勃。 、诮滩牡木毩曨}一定要無一不知,無一不熟,作為第一參考書。在此基礎上,有精力和時間不妨多讀幾本參考書,把其中的精華都吸收過來! 、垡欢ú荒茉诹曨}旁寫出答案。有些同學認為,在習題旁邊注明答案以后就不會再錯。恰恰相反,由于有了答案,下次做這首題時,會很容易產生依賴心理,不能獨立進行練習,練習效果自然不會好了。為了及時知道對錯,可將答案注在書后或其它筆記本上! 、龠x擇參考書時,要選有答案的,答案越詳細越好。如果有錯誤分析,則為上選。做過練習的題,應做上記號,對的打勾,錯的打叉。但答案一定不要填上。做完一遍后,隔一段時間,再重做,同樣,對的打勾,錯的打叉。再隔一段時間,可把做對的放在一邊,只做錯的,直到做對為止。經過這些練習,成績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

          第四步:檢查。這是保證作業質量的不可缺少的一步。這一步的任務是獨立地判斷作業做得對不對。這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做完作業和同學對答案,交了作業等老師判對錯,自己心中完全沒有底,這不是好的學習態度,應當學會通過自己獨立地檢查來驗證作業的結果是否正確。

          自我檢測是學習或復習之后用來檢驗效果和落實知識的有效方法。運用這一方法可以鞏固已學得的知識,發現和彌補薄弱環節,糾正不正確的理解,避免一誤再誤留下知識上的漏洞。自我檢測一般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匐S時自測。隨時利用可以利用的時間,或把學過的知識復述一遍,或默寫概念、原理,然后再和課本對照驗證。

         、陔A段自測。學習一階段后,認真回憶這一階段共學習了哪些基本知識?有多少可考點?有多少可變點?有多少關鍵點?知識點之間有什么縱橫關系?把這些知識點一一默寫或復述出來,再與課本對照驗證。把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系用圖表一一列出來,再與系統復習時所歸納的圖表相對照。③設問自測。就是提一個問題,自己進行回答,務必把握要點,具體規范,嚴格要求。自我回答后再對照課本或參考資料進行驗證。④習題自測。找來參考資料上有答案的習題,自己先試做一遍,然后再 和答案對照。⑤相互自測。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相互回答,相互交換習題或模擬試卷,相互解答,相互批改,相互磋商,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第五步:改錯。經過更正的錯題,要比一個標準答案更有價值。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出錯的地方正是自己知識能力薄弱的地方,如審題問題、計算問題、概念問題等等經過更正后,就可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了。

          學生中常見的錯例大致有如下幾類: 、俑拍罨煜洛e;②計算粗心致錯;③形式地套用公式致錯;④舊知識 遺忘致錯;⑤題意理解不透致錯;⑥思考問題不周致錯。

          四種改錯的方式: 、俳處熞龑Ц腻e。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抽樣分析、歸納并選擇典型錯例,原樣公布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同學們集體改錯,尋找原因,講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簡捷的解題方法,教師接著指出同類型的例題,讓學生反復練習。②同學自我改錯。基本要點如下:第一,認真分析作業做錯了的原因。如果是屬于理解上的錯誤,就應該認真領會教材(包括與新知識有聯系的舊知識),直到弄明白為止。如果是由于在掌握知識技能上存在缺陷,就應盡快通過課外自學彌補起來! 〉诙瑢⒆鲥e了的作業重新做一遍。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多選些類似的題目做一做,以加深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某些題還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并檢驗。  第三,經過反復獨立思考,如果還不清楚做錯作業的原因,錯誤得不到糾正,可去請教老師或與同學討論! 〉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些疑難問題的出現,是平時學習方法失當而造成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發揮最大的學習主動性,并形成適合自己特點的最佳學習方法。

          ③正反對比改錯。教師從獨立作業中選編了典型錯例后,刻印成改錯試卷,在改錯課上發給同學訂正。由于錯例來自不同的學生,所以代表性較廣,試卷上錯例刻在左邊,訂正寫在右邊,對比進行。這樣,每個同學就可以集中糾正一批作業中易犯的錯誤,印象深刻,收效顯著。

         、苄〗M互相改錯。將全班同學編成若干個自學輔導小組,又將各小組長組成自學輔導中心小組,教師認真指導中心小組成員改錯,中心小組組長組織各組同學互相討論,集體訂正。

          有位家長為培養孩子對錯題的自檢能力,采用了一種方法是很可取的。他給孩子準備了一個專用的本子,不論是平時作業,還是考試卷子,老師閱后發回來,他都讓孩子把錯題單挑出來,在這個本上“登記備案”。第一步是把錯題原原本本的抄下來,把錯誤的地方用紅筆畫出來,然后,在錯題下面,按正確的做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錯誤的原因,并用紅筆把錯誤的類型醒目地標出(是屬于概念理解錯了,還是沒有弄清題意:是不善于分析、推理,還是計算上的錯誤??)。每一道錯題登記時都要經過這樣三道工序。為了把這個方法作為一項制度鞏固下來,家長在孩子的這個專用本上工工整整地題上三個字:“錯題集”,這個孩子認真把自己的錯題復檢。剛開始,經常有錯題要登記。半個學期后,要登記的題越來越少了,有時一個星期才一道?荚嚽,除了復習課本,主要靠認真復習錯題集里的問題,考試時,很少再犯同類型的錯誤。

          對錯題進行復檢,為什么有這么好的效果呢?

          一個學生要想正確地、牢固地掌握知識,一方面要靠聽老師講述,自己鉆研課文,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要靠從作業、考試中暴露出自己理解和運用中的問題,并抓住這些同題作“答疑式”的“補課”和再學習。尤其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點、要點、難點,盡管教師講課時一再強調,但學生自己沒有被它們“困頓”之前,往往是深入不進去的。直到用的時候,譬如作業或考試,問題往往就會出在這些地方。如果學生善于在復檢中抓住這些錯誤,“放大”這些錯誤,在錯誤的前前后后兜上幾個圈子,把漏洞補好,就能把它轉化成一種更實際,更扎實的“再學習”。總之,編《錯題集》好處有三:一能從反面入手,加深理解正確的東西;二能把錯誤弄個水落石出,避免以后重犯;三能溫故而知新,有利于后來的學習。

          編《錯題集》,可以按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各學科分類編。每一學科的《諸題集》,均可把孩子考試、作業或練習中做錯了的題目都記錄在上面,并要求孩子在錯誤旁邊或下邊認真加以訂正,弄清楚錯在什么地方。為了加深印象,還可以將錯題進行歸納整理。

          編《錯題集》,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或者讓孩子自己編,或 者先由家長幫助編,以后再讓孩子自己編。

          第六步:提高。作業檢查完后,還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習水平:

         、僖活}多解和一題多想。一題多解,就是說一道題尋求幾種解法的學習方法。一題多解屬于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沿著各種不同方向去思考,它的產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它具有新穎性、多樣性、伸縮性和精細性四個特征。

          一題多想,就是每做完一道題后,要認真想一想,做這道習題運用了哪些概念和規律?這道習題主要考查什么?這道習題能不能變一變,從另一個角度提出等等。

         、诒容^歸類,多題一解。習題千變萬比,數量眾多,所以有“題海”之稱,怎么辦呢?要善于比較歸類,也就是說,做完作業后,應當想一想,這道習題在知識上屬于哪一類?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又屬哪一類?然后對做過的題目進行橫向比較,找一找它們共同的地方,題目做得愈多,這種個別到一般的比較歸類工作就越重要。比較歸類后,就會發現,很多題目都大同小異,具有同一種解法,即多題一解,可以把它們歸入到知識的體系中去。這樣,做一道題,就可以抵上一類題,自己的綜合解題能力可以得到較快提高。

          階段復習、系統小結

          從時間來劃分,如周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畢業復習、升學復習等,從知識上來劃分,如章節復習、單元復習、總復習等,都可稱做階段系統復習。

          1.階段系統復習的任務

          (1)強化記憶,使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里,以便隨時取用。專 家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后,只能保留 44%,兩天后只剩下 25%,可見所有的人都會發生先快后慢的遺忘過程。有的學者認為,經過學習,在大腦形成了一定的神經聯系,這種聯系,如果不通過反復的,有效的刺激來強化,那么就會慢慢消退,表現為遺忘現象。采用各種方法來進行復習,正是為了強化和完善這種神經系統。

          理解了的知識便于記憶,這是對的,但理解了的知識還要通過復習才能真正記牢。記性好的同學,不僅重視理解,而且重視復習。他們每天有復習,每周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多次地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進行復習,從而產生了良好的記憶效果。

          (2)查漏補缺,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在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難保證各種因素都處于最佳狀態,因此,難免出現漏洞和欠缺,通過復習,自己檢查出來后,就可以及時補上,保證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凡是抓緊復習的同學,學習中的漏洞和欠缺,都能及時地得到補正,因此,他們的知識總是比較完整的。

          (3)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這里所說的“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就是指系統化的知識?梢哉f,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是系統復習的中心任務。

          通過平時分科、分章、分節的學習,可以說基本完成了對各種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任務。通過復習,全面回顧,查漏補缺,又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但這時同學們對事物的認識還沒有完成,復習的中心任務也沒有完成,為什么呢?因為頭腦中的知識這時還是“半成品”,需要采取分析綜合,比較歸類,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把長期學習的各部分知識“組裝” 起來,融會貫通,透徹理解,使之形成系統比知識。這時,才能說完成了學 習過程的全部任務。

          2.階段系統復習的程式和方法 階段復習必須注意做好“三準備”,即主題準備、時間準備和材料準備。

          (1)主題準備。復習之前一定要明確這次復習的中心內容,復習時要圍繞這個中心內容來進行。如果不明確中心內容,拿起課本從頭捋到尾,不能稱之為復習,只能算是一種重復,最多起到一個熟悉的作用,知識還是分散的,構不成體系,效果并不好。

          (2)時間準備。由于階段復習要看、要想、要查資料,還要寫復習筆記,量比較大,因此復習的內容和復習的時間都必須相對集中,可以采取主動分配、被動安排兩種方法! r間的主動分配,即根據復習的內容安排若干天,每天或每隔一兩天復 習一部分內容,若干天后全部內睿復習完。  時間的被動安排,即復習的時間有限,不能任意安排,就要計算一下從復習開始到考試一共有多少時間,需要復習的內容有多少。如果時間不夠用,那就要根據時間的許可,調整復習內容,熟悉的內容略去,保證重點學科等。這樣,雖然每天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所剩的時間不多,但是由于時間安排得當,可以避免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3)材料準備。當復習的中心內容確定后,一切與中心內容有關的課本、筆記、作業、試卷和參考書都應當盡可能準備齊全,復習時專心思考,需要查閱時資料伸手可得。

          階段復習的程式應該是這樣的:第一步:先回憶后看書和課后復習一樣,階段復習進行時,也是先不看書,盡可能地獨立思考回憶。遇到難題或不理解的內容,也不要忙于翻書,先自己想想看,實在想不起來才去看課本。這樣做,是逼著自己動腦筋,有助于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第二步:先看題后做題階段復習時對于過去做過的習題有必要再溫習一遍。不過,不是一題不落地再做一遍,也不要一題也不做?搭}是把書上的練習、日常的作業、階段測驗的試卷,從頭到尾看一遍?搭}的時候,只看題目,理清解題思路,會做的可以與原先的做法相對照比較,不會做的再看原先是怎么解的,自己這次“卡殼”是卡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做一遍。除了看題之外,有必要選擇部分習題做一做,尤其是選一些綜合性習題做一做。因為平時學習所做的習題都是為了練習當時講課的內容,都是個別的。而綜合性習題則要運用本章或本體系的全部知識才能解答,因此,做一些綜合性習題是階段復習中用來鞏固知識、熟練運用知識的必要的方法。通過做綜合題使知識系統化、完整化。第三步:先復習后筆記。階段復習結束之前,應當把復習的成果記錄下來。復習的成果可以包括通過復習而獲得的系統知識,新的體會,新的解題方法,自己的難點弱點等等。復習筆記不是課堂筆記的翻版,而應當是簡潔明了,高度概括。如同你進入知識領域的一名向導,靠著它可以把你引入知識的各個角落。換句話說,看著復習筆記可逐一回憶起課本上相關的內容。

          3.階段系統復習的基本要求  (1)復習前要抓緊平時學習時間,做好準備工作。要利用平時零星的時間,圍繞復習中心內容把有關的筆記、書本、作業、試卷和參考書等一一準備好! (2)復習圍繞一個中心內容來進行。復習時,首先要確定復習的中心內容,這個中心內容要按照知識的體系來確定。在復習時,從內容上來說,盡量選擇與講新課關系最密切的內容來復習,這樣,不僅完成了復習任務,而且還可以推動新課的學習,另外,每次復習的內容不要太多,要適當,要注意文理交替。  (3)要堅持用循環復習的方法。所謂“循環復習法”是:在學完一部分內容后,及時地進行一次復習。接著就是學習下一部分內容。學完了后再進行第二次復習。后一次復習要包括前一次復習的內容。如此繼續下去,一環套一環。同時,學到一定階段,要把整個復習的內容分成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復習后都要搞一次大循環。內容多的還可以穿插循環。(4)要做點綜合性題目。目的是檢驗復習的效果,加深對知識理解,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選什么題,要圍繞復習的中心來確定,重點是做點綜合性的習題。綜合習題類型和復習時所涉及的知識范圍要一致,用做綜合題來進一步使知識完善化和系統化,并以此培養自己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5)要有集中的時間和安靜的環境。復習時,要處理較多的知識,要看、要想、要寫、要查資料、要設計系統表和比較表等等。這是比較費時間的腦力勞動,因此需要一個比較集中的時間和不受干擾的安靜環境。否則就會因為時間和環境的問題打斷正常復習思路,影響復習效果! (6)制作復習筆記。在復習時,通過艱巨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知識,應當珍惜這個學習成果,及時用筆記形式記錄下來,以備今后使用。重視復習筆記,把握知識的精華,考試時就一定會取得優異成績。

          4.階段系統復習的常用方法  (1)時間運籌法。時間運籌法指的是從客觀上制定目標計劃的方法,是安排時間的藝術。時間運籌包括長期行為、中期行為、短期行為的運籌。而復習所采用的方法多半是中期運籌和短期運籌法! ≈衅谶\籌法指以月、年為單位,以完成一個復習目標的時間安排為限。具體每部分的復習方案又要采取短期運籌的方法。短期運籌法主要指以周、日、小時為單位科學地安排時間的復習方法。這種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僦攸c運籌復習法:指把復習中必須攻克的難點放到一天中頭腦最靈活、精力最充沛的那段時間里進行;蛘甙央y點的復習放在時間相對集中的日子里進行。②絕緣運籌法:指的是在一段時間里與外界隔絕,閉門進行攻讀的復習方法。為了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復習某些內容或知識,要防止外界不必要干擾,以便集中全力復習。③復線運籌法,指在復習一門知識的時間里,把可以同時復習的另一門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復習。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例如中文專業學生,在復習現代文學自由體詩發展時,又把當代作家艾青的許多作品拿來復習,并比較艾青作品前后三個階段藝術特色以及引起的思想轉變。有利于加深對當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理解。

         、芙诲e運籌法,在復習過程中,交換復習內容,可以減少大腦對某一內容的疲倦感,從而保持最佳效率的工作狀態。交錯運籌有兩種情形:一是不同復習內容的相互轉換,但要注意保持時間的相對完整性,不要把大塊時間割裂成沒有效率的碎片?梢杂脙蓚小時復習語文知識,再用兩小時復習數學知識。這是合理的交錯運籌法。二是復習的進行和休息交錯。為的是充分調節大腦的機制,在復習效率高時可以多復習一會兒,效率低的情況下可以多休息一會兒,或改成其它內容。在緊張的復習之后適當放松一下。

          總之,時間運籌是宏觀方面起調控作用的,與其它復習方法互相聯系, 有時又是不可分的,應從宏觀角度正確把握。

          (2)分散復習法。分散,指時間分散、內容分散、地點分散。任何事物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分散的復習時間就像儲蓄一樣,可以用零散的時間把化整為零的內容積蓄起來。“日積月累”會變成“富翁”。

          分散復習法特別適用于知識聯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分散復習法要注意克服遺忘帶來的影響。由于時間分散,又受到各種環境的干擾,印象并不深刻,容易遺忘,必須不斷重溫,以便鞏固記憶。分散復習法不是盲目地搶時間學,而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這樣才能奏效。因此分散復習法最好能和整體布局法、時間運籌法結合起來運用。

          (3)集中復習法。集中復習法指集中較長一段時間專門從事復習。像期 末復習、考試復習、自學復習等等。這種集中復習的特點是內容多、時間集中、外界干擾少。如果自我安排得當,很容易安下心來,搞好復習。那么怎樣掌握集中復習的方法呢?就是充分地利用時間進行綜合性的復習,把各門知識的要點綜合起來,進行比較,找出異同,把知識連貫起來,理解知識的發展脈絡梗概,以便產生飛躍。由于時間集中,緊張地進行復習,把平時學過的知識加以整理排列,重新認識它們的聯系,找出重點,加深印象,對應試取得好成績并形成永久性記憶幫助極大。集中復習應注意和時間運籌法結合起來運用。

          (4)整體布局法。我們寫文章,題目出來以后,首先要進行整體構思,即所謂“謀篇”。列出提綱,錘煉主題,整理材料,籌劃段落,然后形成文章的結構和表達式,再正式動筆“開篇”。整體布局法的復習也是這樣。從內容上講,先復習什么,后復習什么,每科內容所占比重多少,排列好復習的順序,整體布局。這樣全盤考慮復習時間、內容的比重,既能突出重點又能照顧全面,有利于保證復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5)先易后難法。顧名思義,就是先復習容易的,打開突破口,逐步接觸難懂的或難記的,循序漸進的復習方法。從心理學角度上看,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就精神力量而言,要完成復習任務必須調動積極因素,常言道:勝利的喜悅鼓舞人,失敗的痛苦壓抑人。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特別是第一次的成功,在精神上的激勵作用特別大。根據這個道理,先安排簡單內容進行復習,可以逐步掃除畏難情緒,避免復習中的自我干擾,減少精神壓力,容易取得圓滿成功。按記憶的難度安排復習內容,對應試很適用,不易忘記的先復習,難記的后復習,易忘的安排在考前復習,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先易后難的道理還在于:破易是攻難的臺階和武器,好比登山,先登緩坡地帶,最后再登陡峭的山峰,對人的精神鼓舞極大,容易成功。難與易是相對的,每門知識的前后構成都遵循先易后難的規律,先攻破易,應把易做為進攻難的階梯和突破口。但要注意:一不要割斷知識的連續性;二要緊緊巴握住從“易”到難的過渡關。

          (6)提綱圖解法。把知識用綱目的形式加以概括和提煉,化繁為簡,化多為少,便于掌握和記憶,即提綱圖解法。采取提綱圖解法概括復習知識,可以防止局部遺忘。圖解法的特點是直觀、簡單、易記。但要注意的是:①必須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加工、理解后才能提煉出綱目或圖形來。②要層次清楚,要準確無誤。圖解法不能包羅萬象,它在考慮各方面因素和條件時不能全部照顧到,只能是知識的骨架,血肉的充填還要伴之以其它方法的復習。

          (7)交叉滲透法。交叉滲透法是系統復習法的一個特例。它有自己的特殊用途。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同頻率的電脈沖刺激大腦的神經細胞,開始反映敏捷,時間越長反映越弱,間隔一段時間后再刺激,反應才恢復最初那樣。這個實驗說明,長時間復習一門知識,會產生一種自控屏蔽抑制,降低效率。在腦力、精力許可的情況下,插進一些與之無關的其它內容的復習,有利于調節大腦的興奮中心。比如思維方式的交叉,由抽象概念的思維,改變為形象思維;由計算復習改換成解題推理等等。復習內容的交叉滲透,常常改變思維方式、改變大腦的興奮中心,使大腦機體有勞逸。運用交叉滲透復習法,可以調整長時間復習某門知識帶來的枯燥單調。同時還有利于把互相連接的知識互相滲透,相互借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會在交叉滲透的復習中,受到啟發,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8)強烈刺激法。強烈刺激法是從心理興趣上幫助記憶的復習方法之一。即在心理上引起強烈的刺激后形成的記憶會產生終生難忘的印象。在學習復習或其它經歷中,造成精神情緒激烈變化,感情發生震動的事物,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比如:考試中沒有答對的問題,事后印象深,弄懂后比別的題記得牢。強烈刺激有時靠外界施加,而自身產生的常常是不自覺的。比如:恍然大悟,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等等,都是在百思不得其解中,在自身努力的基礎上,得到外部的點撥即刻產生的變化,文學創作中叫靈感,心理學上叫神經的溝通,古人稱頓悟。這種在復習中產生的強烈刺激是良性的,是大腦機制全面開動的反映。強烈刺激常常是復習時精力高度集中,十分緊張的狀態下出現的,把尋求這種高效率的復習方法稱為強烈刺激法。這種復習中產生的高效率,伴之以精神上的興奮,使各方面相聯系的知識紛紛涌來,對解決難題,弄清實質,分析透徹十分有益。一旦出現強烈刺激,正是抓緊復習的大好時機。

          (9)“制題互測”法。要把已學過的知識,在幾節課上復習好、鞏固住,是不容易的。要使學生人人都動手,人人有所得則更是一大難題。“制題互測”,有別于個人自由復習和老師帶領復習,學生要在復習中找尋“制題” 材料,要既體現出教材重點、難點,還要在自己多次考試的經驗上,思考命題的方式及試題中難題和一般題的合理分布,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如果題出得好,將是學生很大的驕傲。另外,制題者還擔負著制作答案、批閱和講評試卷的任務,這就使制題者不得不十分認真,以免出紕漏。這就是“制題互測法”的心理基礎。

          這種方法,在單元復習或綜合復習中都可以使用。做法是首先向學生講明白作法和要求,提示方法和步驟,使學生注意到“制題”的科學性,注意到客觀效果?煞譃樗牟剑旱谝徊,制題。又可分為找知識點、知識點分類、選用題型、制成抄寫四個小步驟。要提出三點要求:一是題型參照標準比選擇題和非標準化答問、填空兩大類;二是抄寫要認真,寫明制題者;三是制作答案準備閱卷打分。第二步,答卷。試題制好,按次序收齊,然后交換發下,按規定時間答卷。答卷過程中不準商量、詢問。第三步,把答卷分別發還制題者批閱記分。要強調認真嚴肅,高度負責。第四步,講評討論。要求每一位學生講清題目要求、批閱標準、答案錯誤的原因,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在使用此法時,為了節約時間并使題型合理,也可采用發放印有試卷題頭、題型號的空白卷,供制題者在復習中選題填題的辦法。

        【初中學習方法經驗】相關文章:

        初中高效率學習方法經驗07-26

        初中政治學習方法之復習經驗06-08

        學習方法經驗交流08-22

        高中學習方法及經驗集粹06-15

        初中的學習方法11-14

        初中的學習方法03-10

        學習方法初中07-13

        英語學習方法經驗交流11-11

        總結經驗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09-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