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匯編1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的是主人公馬圖,他到了一個叫“塘底”的學校當級長。他被學生們愿意唱歌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教他們學唱歌。這是一部有些幽默,又有些感人的電影,他里面的幽默片段很多。比如說馬圖他剛剛去教室,那幫調皮的學生把煙放在了骷髏架的嘴巴里。馬圖幽默的說了一句:“這里不許抽煙,包括你先生!比缓箅S之把煙頭踩熄了。
還有一個叫皮耶的學生在黑板上畫了個馬圖的畫像,而馬圖回畫了一個他的畫像,并在鼻頭涂上了顏色。
其中也有許多感人的片段。比如馬圖被學生所感動并開始教他們唱歌,那個叫做皮耶的學生深得馬圖的喜愛。他們唱的越來越好。
于是他們每天都練習唱歌,可是皮耶有一天與馬圖鬧了矛盾,馬圖在一次練習合唱的時候把皮耶的獨唱部分給去掉了,皮耶對此很生氣,氣沖沖的走出了教室。雖說如此,可馬圖還是很關心皮耶。
在公爵夫人面前,在真正的合唱表演中,馬圖卻讓皮耶獨唱,我從皮耶的眼中能看到他的快樂。
后來,學校發生了一次火災,然而馬圖那時候帶著同學們出外玩。馬圖認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他救了所有的學生,但是校長卻認為如果學校有人看管,便不會發生這次火災,把他給開除了,并且不允許他見任何一個學生。
當馬圖準備離開這個學校的時候,在小道上見到了曾經非常頑皮的孩子們,在折的紙飛機,上面寫滿了,寫滿了對他的祝福,并把手伸出窗外向他揮手告別,他頓時感覺心中充滿了溫暖?吹竭@個情景時,我覺得非常感動。
最后一個片段,也讓我感動,那個叫做皮比諾的孤兒,每個星期六都會在校門口等待自己的父母,可他的父母在混戰的時候就去世了。在最后,他求馬圖先生帶走他,馬圖沒有答應,然而馬圖又于心不忍,把皮比諾帶走了。
我明白了這部影片其實講述的是一個叫做“塘底”的學校,是由仁愛的老師,暴力的校長和叛逆的學生組成的。每當學生犯錯,校長總會把他們打一頓,然后關起來禁閉。這是非常沒有師德,沒有人性的方法。
馬圖卻是一位盡力盡職的老師、級長,他仁愛慈祥,教會了每一個學生唱歌,給了那些孤兒們溫暖。但就是這樣好的老師,讓校長給開除了,那暴力的校長簡直一無是處。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對那個暴力的校長感到憤慨,我為學生們悲慘的曾經而感到憐憫,我為學生們遇到了馬圖這樣的好老師而感到慶幸。孩子們表面上行為乖戾,語言粗暴,處處表現壞學生的樣子,但實際上他們的心里深處,比誰都還要脆弱。
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學生的優點,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學生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孔老夫子?桌戏蜃幼鳛橐晃唤逃蠹遥囊簧荚跒榻逃鲐暙I。他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觀點,放在當今社會之下,仍然非常適用。
教育的本意是育人,所以教育一定要把人放在首位,各種教學觀念也都要以人為本。但是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如何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對于這個問題,孔子給出了比較好的方法————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教育對象的優勢、劣勢,各自特點。了解不同學生的長處和短處。因為老師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知道什么樣的花該施什么樣的肥,才能對癥下藥,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代教育,從理論上早已接受了這種觀點,但在實踐中幾乎都把備課看做是備教材、備教案,很少備學生,不了解學生的個性差別,千篇一律地灌輸知識,至于哪些學生能接受,哪些學生不能接受,學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師都不去考慮。在他們看來,他們的任務只是教知識,至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和他們無關。其實不然,在我看來了解學生比教學本身更重要,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學生,尤其是那些個性迥異的學生,就像影片中的莫朗奇,如果不是馬修老師的仔細觀察,他那副唱歌的好嗓子可能就會被埋沒。
影片給我的另一個感受就是:不要輕視任何人。
記得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非常調皮,整天不認真聽課,不寫作業,成績很低,總是倒數的。這樣一來,時間一長,這位同學就成了老師眼里的壞學生,老師看見他總是不順眼,六年以來一直如此。六年以后小學畢業了,這位同學升入了初中。在這之后,我曾和他有過一兩次的來往,但也僅僅是一兩次,當時我依然認為他陋習未改,還是和以前一樣,對于這樣的人,還是少接觸的好。但是當中考成績出來以后,我驚奇地發現,曾經小學班上的那個所謂的壞學生考的卻比班上其他大部分學生都要好。
這件事后,我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同時,這件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無權輕視別人。好學生和壞學生都不是絕對的,壞學生有時未必就不如好學生,相反那些壞學生更容易成就偉大的事業。因為對于一個壞學生來說他所經受的要遠比同齡人經受的多,它所承受的壓力要比同齡人受到的壓力大的多。那種被輕視的感覺,被人看不起的感覺……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體會的到。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抗壓性更強,要比同齡人獲得的更多,因為他們收獲的是精神上的財富,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
故事發生在法國,有一個制度嚴格的男校池塘之底”。父母們把自己在普通學校經常惹是生非的孩子送到這里,希望他們能得到更好的管束。
但事實上,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是一個不近人情、眼里只有自己勛章和獎金的自私之人,對待孩子就像對待囚犯,種種條條框框逼得壞孩子”變本加厲,稍微好一點兒的也開始叛逆。孩子們經常受到體罰,不是被校長用棍子打,就是被關禁閉,孩子們獨自承受著不安和驚恐。
有一天,一名音樂教師克萊芒馬修來到了這里。初來乍到,就目睹一場慘案:馬桑大叔的眼睛重傷。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他去上課時,教室里亂翻了天,孩子們丟著紙飛機和粉筆,相互扯著衣服;搗蛋鬼莫杭治在黑板上畫他的肖像當他知道了傷害馬桑的學生,領著他去校長辦公室,卻在外面聽見棍子的暴擊和學生的哭嚎。他沒有把學生送進校長辦公室,而是寬容了他。
他與校長約法三章:一,不體罰學生;二,犯事的學生由他來處理;三,不透露學生的名字。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善良和對學生的尊重。
后來,他成立了合唱團,給每一個調皮的孩子適合的位置,讓孩子們在合唱團中展示自己。漸漸地,在他的感染和引導下,學生們學會了團結,學會了理解,學會了敬愛。
影片結尾,校長哈珊最終被調職,馬修也離開了學校,帶上了班里最小的孩子皮埃爾
看完影片,我陷入了思考。是什么讓孩子們發生如此驚人的轉變?毫無疑問,是馬修。
馬修和校長、其他學監不同,他來到這里,并非為了嚴管學生,拿那點工資。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有義務和責任去讓孩子們變得更好。
他的言行讓孩子們珍惜他、愛戴他、信任他。他用音樂激發孩子們的潛能,讓他們感受到關懷和被需要,馬修自己也持著永不放棄音樂創作的信念。
影片中,當馬修被校長開除時,他滿心期待著孩子們會涌到鐵門前向他告別。然而沒有,孩子們怕受到懲罰,這樣的謹慎讓他心疼。當然,孩子們并沒有讓馬修失望,在他走到教學樓旁,過道的窗口里飛出一架架紙飛機,上面寫著每個孩子的名字。他們伸出一雙雙小手在窗前揮著,表達對馬修的敬意、感謝和依依不舍。馬修的眼睛濕潤了,他彎下腰拾起幾架紙飛機當作紀念。這段記憶,是最有價值的。
馬修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訴我們:有時候,嚴厲的呵斥與板子并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體貼、理解和尊重才是靈丹妙藥。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這樣的心理去對任何一個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
如果之前孩子們的心靈是一片荒漠,那么,是馬修用愛和音樂把他們的心澆灌成了生機勃勃的綠洲。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和老師擔當的正是馬修這樣的角色,讓我們獲得知識,懂得做人,吸收無限的正能量,更好地為社會作貢獻。而我們,也要用愛待人,以愛獻人,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
我們,是池塘底的孩子。
我們有可怕的建筑,可怕的校規,可怕的校長。
我們有數不盡的頑皮手段,唱不盡的歌,不想忘的代課老師。
我們,都還有夢想。
當孩子們開始屏氣凝神、微張嘴角,當他們真正開始放聲歌唱時,每個人都在發光,每個人都是耀眼的存在。不如說此刻,他們將自身的意義得到了升華。
他們曾是一群不羈的男孩。睡前彌漫的煙味直沖上屋頂;滿足自己的惡趣味而去故意傷人;偷盜、撒謊已成常事;不在意自己的身世茍活在世上;不論被罰多重,好了傷疤忘了痛……
他們現在也是。
一群愛在春天里,放聲歌唱的放牛班不羈的孩子。
馬修老師說:“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很多時候我們看電影看書會哭,不是在哭角色的悲慘或是情節的壯烈,我們在哭自己。
曾幾何時,我們會碰到幾個人,多時后回憶,他們總會令人不自覺地想落淚。
她,是一名美術老師?偸侵毖圆恢M的指出學生的缺點,我既怕她又愛她。在我的印象中,她對我的稱贊多于批評,所以,那些“不堪”的片段反而記得更深。我不是一個經不起批評的人,但我是一個經不起表揚的人。
“你可以有傲氣,我也挺喜歡你獨特的傲氣,但請你好收好放,這種玩意兒一天到晚寫臉上沒什么意思!
盡管如此,第二天依舊點評起我的作品。
因為她愛你,所以愿意指出你的不足,直言不諱。我想這應該不是自我安慰。
在很多場合,同學聚會,我們避開不談這個人,仿佛他從來沒有存在過。我不談他是怕自己會哭。我理解他,他理解我,我們寬容彼此,又有些許距離,這是朋友最好的狀態。直到他說他會在春天離去,我不相信,便不理睬,拿這事開玩笑真不像他的風格。
然后春天,再也沒他的歌聲。他去世了。
確實不像他的風格呢。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卻在別人的人生中潑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是我在觀影中想到的兩件事。
我們存在在這個世上,一定有某種意義和目的,雖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活著不就是為了尋找它們嗎?
夢想,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寶物。它載著一切幻想與美好,象征著人世間最純潔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認識社會、了解世界、建立自己破碎的世界觀,夢想逐漸的被放置在了角落,只是閑暇之時拿來重新審視,不知該笑該哭。那些直至終老仍追尋夢想不忘初衷的人,他們偉大,不可超越,他們的生命似一直在春天里,放聲歌唱著。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不可忽略,不可低估,生命的意義無人能解釋清楚,只能自己體味。就像汽車駛進林間小道,兩側的綠樹高聳又密集,道望不到盡頭,就這樣一直開,嘴里的調一直哼,不知何時,唱出了聲。
如果可以,真希望放牛班孩子的歌聲永遠在春天里回響著。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5
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了,每次觀看總會被學監馬修的教育行動所感動,同時也引發我對教育的深思:教師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被學生所喜愛?教師與學生如何才能平等的交流對話呢?教師到底應該怎樣才可以把“頑固、調皮”的學生教育好,教師的教育藝術又該如何真正體現的教學課堂中呢?這應該是作為師范生的我們一直都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看完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我感到了馬修老師是我們現在教育行業中所缺少的而又真正需要的教育典范。他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用平等、尊重與孩子交流,用真情感動、教育學生,讓孩子從嚴格甚至近似于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感到溫暖,更是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從而改變了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叛逆不羈的孩子改邪歸正,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在整部影片中我覺的最有教育藝術的一幕是:影片開始之初,當馬修初到學校時發生的馬克森斯大叔被孩子的調皮搗蛋弄傷送進醫院后,校長讓馬修在班上抓出搗蛋著者后交由校長處罰。當馬修把搗蛋者蓋勒帶到樓梯時看到了犯錯的其他學生被修理后關閉在禁閉室時,搗蛋者蓋勒的求情和馬修看到其他犯錯的學生被修理的情景時,馬修深思了并改變了想法,他讓搗蛋者蓋勒自己到醫院去幫助馬克森斯大叔康復,馬修用智慧和愛改變了原來的體罰,讓蓋勒開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認為這是很需要教學藝術的一幕,懲罰學生不一定要體罰,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自覺改正才是最有效果的,而不是一味的體罰,強制教育。
在整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當學校失火后,校長解雇馬修并不讓學生送行,馬修神情黯然的帶著自己行李將要離開學校時,路過教室樓下看到了在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閉室的窗戶里飛出的一架架承載著不舍與思念的紙飛機,馬修撿起紙飛機看到稚嫩的筆記而欣慰感動的流下眼淚。其實看到這里時,我也是喉嚨感到嗚咽,也流下了眼淚。我為馬修學監的付出得到回報感到欣慰,更為孩子們從愛中受到教育和啟發而有所改變而感動。馬修學監用愛與智慧改變了孩子。
看完影片,在思考、感動當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啟發:
一是,教師要學有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懂得教育教學上的藝術,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把理論運用于實際。
二是,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應該要認識到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對話關系,而不是像影片中的“行動——反應”,用懲罰的方式強制教育學生。
三是,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除了要學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基礎外,更要有教育修養和教育上的仁愛之心。教師應該看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是如何發現和挖掘,更是如何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帶著優點和天賦快樂的成長,好好的學習。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6
本月中上旬,求實東校組織全體教職工在大禮堂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是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名字很質樸,電影初始兩個蒼老的老人,一起回憶著童年的時光,看似平靜,但語調中透漏的滄桑為影片增添一抹凝重的色調。破舊的學校大門,灰暗的古堡,冷酷自私的校長,任意處罰學生的老師,學生憎惡的眼神,這里儼然已經不像一所學校,老師和學生處在一種敵對的狀態,隨著馬修的到來,這位心中充滿對音樂熱愛的老師,在大家反對和質疑聲中創建了合唱團,他想用音樂來引導和感化孩子們。
看完這部影片,我慶幸著有馬修這樣的老師,可以說,如果這些孩子沒有遇見馬修,他們的人生可能會走向另一條路,可能永遠擺脫不了不學無術,頑劣無知的枷鎖。
其實這些問題學生們,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他們或是因為家庭原因,或是自身的性格原因,總是過于自我或者自卑,他們總是試圖用暴力,攻擊,不學無術來武裝自己,其實內心深處總是渴望得到他人的關心。馬修也是在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性格特點來引導這些孩子。就像劇中的莫朗,這個由單身媽媽撫養長大的孩子,內心深處很愛自己的母親,但他的自尊心很強,同時也很敏感,所以就用任性來對抗母親,對抗周圍的一切。只敢一個人在空蕩的教室放聲歌唱,這個時候的莫朗是脆弱的是需要關愛的。當馬修發現他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母親時,冒著被校長責罰的危險,不顧一切把正在受罰的莫朗放出去找媽媽,最終通過馬修種種舉動,感化了這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孩子。
再例如李基度,一個有著暴力傾向的孩子,老師們對他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或者打罵或者關禁閉,可是這些僅是暫時的控制,后果就是變本加厲的報復。但是馬修并沒有體罰他,而是讓李基度來照顧被他打傷的老麥,讓他自己體會沖動的后果。最終老麥的慈愛和寬容感化了李基度。
電影尾聲被馬修帶走的皮比諾,由于童年缺少關愛而產生抑郁的自閉少年,馬修像父親一樣去關愛他,選擇他作為合唱團的副團長,讓這個孩子一步步的體會到集體的溫暖與歡樂。
我們求實中學一直崇尚的是以德育人,要先學會做人。所以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具備出色的教學能力,還要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與學生的溝通是要用心的,當學生看著你時知道你是真心為了他著想,他才會選擇相信你。就像一些問題學生,當你真的用心去了解關愛他們的時候,會發現他們沒有你想象中的頑劣不堪,他們也有閃光點,有時候偏見真的會蒙蔽我們的眼睛。所以,看完這部電影,真得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想一想電影中的這位老師,想一想他是怎樣對待學生的,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
國慶期間老師讓我們和家長一起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
這個電影講的是一個叫克雷芒馬修一個新來的學監和"池塘之底"里的一群調皮和有問題的孩子的故事。
這里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喜歡捉弄別人,但是這里的校長哈珊先生從來不管他們,要管他們也就是用"行動_反應"的方法來懲罰他們,再讓它們禁閉或者是負責打掃學校的一個星期的衛生。但馬修先生從不會把調皮的學生送到校長辦公室里,因為他知道校長會狠狠的揍他們,所以他用他的方法來處置他們。
馬修先生用自己寫的曲子教會了這些兒童,讓他們逐漸的變好不再那么頑皮,還組建了一個合唱團,當他去向校長征求意見的時候,校長非常的支持他把這個合唱團弄好。而且孩子們也非常的喜歡馬修先生。自從馬修先生建設了這個合唱團發現了孩子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音樂天賦,尤其是莫杭治獨特的音樂天賦,但是他是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所以性格有點孤僻,但他在馬修先生努力關心下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校長觀察著每天下課孩子們在戶外活動的情況,也跟著被感染了快樂,從他那自私的世界里走了出來,和孩子們友好相處和他們一起玩。自從伯爵夫人知道了他們這個學校開了一個合唱團就非常想聽他們唱的怎么樣,馬修先生知道了以后就連夜趕出新的歌曲,最后演唱非常的成功,但是這天來了一個不好好學習還打擾別人的孩子。就在校長出差的之前,這個新來的壞孩子蒙丹,他偷了校長的錢將近十萬法郎。校長報了警之后這個壞孩子蒙丹就被關進了監獄,幸好這天馬修先生和馬桑大叔,帶著這些孩子到森林里去玩了,不然早就被這個放出來的壞孩子蒙丹用大火燒死了,因為這個蒙丹他把整個學校都燒了。校長知道這件事以后用他最快的速度從外地趕了回來,因為馬修先生失職的原因校長把他給辭退了,就在馬修先生要走到大門口的時候,孩子們在紙飛機上寫了所有對馬修先生要說的祝福語,馬修先生走到這的時候打開一看是誰寫的字他都認得出來,頓時馬修先生高興了,在馬修老師的關心,照顧下,孩子們的心靈被老師的善良、正值感化了,正在馬修先生要上大巴車的時候,那個叫佩皮諾的孩子,從學校跑了過來,站在馬修先生面前讓馬修先生帶她走,馬修先生本來不愿意讓他回去,可他站在那里想要目送著馬修先生,可大巴車才走了幾米馬修先生下車,決定還是把佩皮諾帶走,正好今天就是星期六,從此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最后莫杭治成為了指揮家和歌唱家。但馬修先生在這些孩子的心中永遠是最善良最和藹最敬愛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8
暑假里,無意回憶起了音樂課上看過的一部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比起曾經淺層次的表面,這一次我看到了對于教育,對于成長的一種來自心靈的詮釋。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才華橫溢卻不被人賞識的音樂家馬修來到了一所被人稱為“水池底部”的一個學校,因為這里接收的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在學校的一段時間,馬修發現這位虛榮的校長都是以殘暴的手段來強制孩子們聽話,令孩子們心靈上受到了極大的創傷,十分恐懼,也增加了他們叛逆的心理。熱愛音樂的馬修無意發現這是一群擁有極大音樂天賦的孩子。于是他創建了一個合唱團,每天教孩子們唱他寫的歌。這些孩子讓他又看到了希望,他也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關上的心靈窗口。而在故事的最后,因為一場火災,馬修離開了,那位殘酷的校長也因為虐待兒童失去了職位。一場悲慘與感動的故事也終于落下了帷幕。
電影開始放字幕的那一刻,我突然感悟到了愛與感動真正的聯系,腦海里放映著那些孩子的哭﹑笑﹑怒和悲的模樣。
在這部電影里,我看到不同的愛,是校長對功名的喜愛,是馬修對這一群孩子的憐愛。而馬修的憐愛來自于他的善良,來自于他的同情,來自于他知道心靈創傷對于一個孩子會有多大的傷害。在看到馬修離開時,孩子們從窗口飛出了一個個紙飛機,飄出的一陣陣悠揚的音樂聲這一場景,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離別,往往是傷感的,但我看到了馬修上揚的嘴角,眼睛里充斥著感動的眼淚。他是幸福的,他是成功的,他用一顆耐心,溫暖的心,去感動了那些孩子,他用如同父親一般的父愛,灌溉那些已經枯竭的心靈。這些孩子是不幸的,但同時他們又是幸運的,在即將迷失自己的時候遇見了馬修先生,被他拉回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在馬修的愛里,教育里,懂得了自己本身的意義,懂得了追求夢想的重要,懂得了溫暖別人的道理。想起校長殘暴的手段,不但傷害了孩子們的內心,也讓他們產生了報復的心理,增加了他們戲耍別人的快感。沒有哪個孩子是愿意忍受著辱罵與暴打長大。只有像馬修那樣,捧著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用愛感動,用心感染,才能讓那些已陷入崩潰邊緣的孩子們逐漸接受。
教育的方法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唯有“愛”能挽回。然而在現實中,每所學校,都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以批評和請家長的辦法來強制學生,讓他們有一種恐懼的心理。但這種方式真的合適嗎?真的是我們青少年所渴望的嗎?這世界上有多少孩子,因為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暴打而害怕,而自卑,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播種下暴力這一方法的種子。他會不會因為打習慣了去傷害自己身邊的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他們也需要被尊重,只有在激勵中才有前進的動力,才有學習的欲望。多表揚,多發掘,才是一個家長,一個老師該擁有的行動。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就是他們的代名詞,在擁有愛之后,也擁有了屬于他們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9
最開始聽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感覺很熟悉,但是不知道講的啥,看到最開始的鏡頭,小男孩在門口的等待,我知道了我曾經看過,但太久遠,記不清了。猶如小時候的記憶,記不太清,只留下了那些因為不聽話而被罰的事情,然而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著調皮的時候,因為家長的觀念,會判斷孩子的這種做法是否正確,然后一棍子拍死,不給解釋、也不想溝通,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頭,生活壓力所帶來的問題讓我們覺得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對于懷有童真的孩子們來說,并不是這樣,他們看著電視里的警察、醫生、科學家等,就會想到我以后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們是有夢想的,成年人被生活壓住了,他們沒有。
記得初中那會兒,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班級,再細想一下,班主任并沒有這么說過,老班姓王,有一個別稱“王奶奶”,不是說她老,而是真的心地善良,我承認我初中班級有很多搗蛋鬧事的,也對我們處罰過,但是我們乃至至今我們都不曾記恨,想起來就是對我們的好,無論是誰都一視同仁,該罰的時候就罰,上初中的孩子都是在叛逆期,“王奶奶”確實就像一位奶奶一樣慈祥,三年來,我們大大小小的錯誤都有過,懲罰是循循善導,讓我們不至于過早走彎路,失去讀書的機會。
一位好的教師就如爺爺奶奶般慈祥、可愛,不會因調皮或者犯過而對學生失去耐心,他們會去發覺學生潛力,用雙手助他們飛翔。
這是一個令人痛心又感到溫暖的故事,被社會拋棄的老師和孩子們,他們的相遇使彼此都重拾了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激。法式浪漫并不僅僅專屬于愛情,在那名為"池塘之底"的校園,老師馬修用寬容和善良融化著一群問題孩子被冰封的心靈,更令這些被定義的"標簽"學生唱出了那令人難忘的天籟之歌。
這不僅是一部好看的電影,這也是一部好聽的電影,如天籟的童聲每次都能讓人陶醉并感動。一個落魄、失意的音樂愛好者在一群問題少年身上重新找回了自我,數個問題少年因為音樂的啟蒙重新走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天籟般的童聲,定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最令人動容的是伴隨著孩子們的歌聲,一架架紙飛機從幽暗、深邃的窗子中競相飛出,這一刻他們真的懂了。
要說遺憾的是,那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子沒有被領到正確的道路上。可見每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都有心中自己無法解開的那個結。遇到了幫我們解開心結,指引前進方向的老師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啊!那一雙雙揮動的小手,一架架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對您最大的敬意。影片最后,小不點帶著小熊玩偶提著行李勇敢的說走就走,世俗的校長被檢舉。放牛班的春天,來的不算晚……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
今天看了這部大名的電影,開始時,我只是感動于這個老師的愛心,但是,認為他在那么短的時間內把孩子們教化好,有點言過其實了!但后來想一想,音樂的力量,的的確確是不可以小看的!
看了這部電影,我有兩點很深的感悟:
1、再頑皮的孩子,都不是無可救藥的,就如員所說,沒有任何人是汕鹽不進的,只是看,你找他的軟肋沒有!這個學監,有愛,他當然就有收獲!替學生們的過失掩護,替勢微的學生作強勢的保護,替學生們爭取最大的權益,甚至,在自己的利益受損的情況下,還 是先想到學生們的利益!他的愛,是真誠的!
對他而言,愛,大過了他的面子!因為這份真誠的愛,他獲得了學生們真心的擁護!
2、當然,有了這個愛,還 不一定行!因為,這是一群調皮的學生!那還 得,讓他們擁有一種精神力量!而這個老師的做法,真可謂是巧妙!
她先讓學生們寫出自己的理想,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寫得極認真,可見,再頑劣的人心中,都是有追求的!只要碰到了他們的軟肋,那自然就好了!
再一點,也就是本片中最妙的便是,他巧妙地用了音樂,大量的,不斷變化的合唱,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聚集力!是!有什么事兒,有什么語言,比一起唱一首好歌更讓人有共鳴,更讓人徹底投入呢?學生們在唱歌的過程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共鳴,找到了精神力,找到了凝聚力!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由此,我想到了幾點:
1、一個集體,要想成為好的集體,就一定得有凝聚力!而這個凝聚力,便是大家心中的一個可以引起共情,共鳴,共識的東西!這個事物,要么是音樂,要么是目標,要么是愛,要么是一種班級的信念!明白了,之所以,所有的黨團都有一個信仰,因為信仰這個東西,是最讓人聚集在一起的!是最能夠振奮的人!人啊!常常為了心中的信仰,可以目空一切,也可以不顧一切!就如我,我心中的信仰便是教好書,為了教好這個書,為了取應有的榮譽,我幾乎是瘋掉了,但還 是那么的熱愛;而一些人,他們的信仰是金錢,另一些人,他們的信仰是地位,每一種人,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自己的追求,都不知倦地爭取著!
所以,要管好一個集體,養成一個集體的信仰是十分的重要的!就如一個企業,要有企業文化,一個校園,要有校園文化,一個黨團,要有共同的追求等等!
而一般來說,一個班的信仰,除了為大學而奮斗之外,更重要的,還 要有一種愛的精神!
2、沒有人是無可救藥的,只是看,你是不是找對了他的軟肋,還 有,他究竟吃的是那種方法,他究竟是一種什么性格!要想管好人,首先要熟悉人!熟悉了人,方能管得好!
看了此片,記住吧:共情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1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發生在1949年法國的一個鄉村教養院,名叫“池塘之底”。在這所教養院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些行為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他們,高壓的政策反而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沖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馬修驚奇的發現這所學校里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他組建了合唱團,并采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也逐漸被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了挖掘,其中皮埃爾日后還成為了著名的指揮家,而馬修卻始終過著平凡的生活。
皮埃爾,一個長相帥氣,卻經常捉弄別人,侮辱院長、老師,干了數不清壞事的孩子。他常常獨自前往教室練聲,他的聲音穿越校園,仿佛是來自天堂的聲音?墒牵芄掳,也很自卑,從來不肯在大家面前展示歌喉,甚至以戲謔的姿態將自己出局。最終馬修老師的愛還是感化了他頑固的心靈,通過不懈努力終于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指揮家。
拉齊校長,自私自利,為人冷酷,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對犯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而且喜歡奪取別人的勞動成果,最后被聯合投訴而下臺。
馬修,一個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老師,也是這部影片中我最欣賞、最敬畏的人物。面對學校的酷刑教育,他明白孩子們的內心早已被圍墻圍的麻木,這需要柔和的力量去感化他們。于是,馬修老師用音樂挖掘了那些被大人們遺棄的孩子們的童年趣事,馬修老師用他的愛,他的無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幫助那些在別人眼里無藥可救的孩子們,他的音樂引導了那些迷途的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積極、熱情的生活態度。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了解這些孩子們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理解、尊重他們。同時,馬修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并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為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相信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
拋卻平日的忙碌,終于有空暇的時間了,國慶長假,我欣賞了《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發生的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馬修——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時,他如同進進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歷所震動,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管教方式的沖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脫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馬修用音樂給這個如監獄般的學校帶來了春天,他用音樂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馬修老師用他的善良,用他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础_@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熱陽中翱翔,
看完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老師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個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調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偉大的指揮家,就是因為有了老師的寬容鼓勵和無盡的愛,才成就了這名指揮家。就是他這種寬容的愛深深的打動了我。只要你用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而在我們平時的教育生涯中,我們一直在抱怨這個學生笨,那個不遵守紀律,這個今天有沒有完成作業,從來看不到孩子的一點點的優點,只會把學生的缺點一再放大再放大。對比電影中的馬修老師,我感到深深的慚愧,且不說自己班上的孩子遠遠比不上放牛班的孩子的淘氣,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幾乎很少寬容的對待孩子的過錯,動不動拿找家長來嚇唬學生。而馬修老師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當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后,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后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于是在放學后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后不但沒有責怪,最后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圣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后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寬容本身就是教育。馬修老師用寬容和愛心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一名優秀的教師,在他的言行舉止和字里行間,會無不透露出他所特有的至真的對學生的寬容關愛之心,一份寬容,就是一縷陽光,照亮學生的成長的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3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描述了在半個多世紀前的法國,一個失敗的音樂工作者馬修來到了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學監。在這里,校長和教師只會用謾罵和體罰來教育劣跡斑斑的學生,但是馬修卻組織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來陶冶和升華學生的心靈。最后,當被世俗所不容的馬修被辭退走出校門時,學生們紛紛將折紙飛機從巨大石墻上狹小的窗子中拋出,為馬修送行。
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來到了“池塘之底”后,并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把學生當做牲畜來教訓,而是用音樂來挖掘藏在學生身上的美好和善良,陶冶他們的情操,發現他們心靈中的純潔。馬修像慈父一般愛著他的學生,愛著他的合唱團。然而,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對合唱并不是那么感興趣,對馬修也并不是那么尊重,甚至還對馬修搞惡作劇,但是馬修并沒有放棄。最后,馬修的努力和愛感化了學生,當他走出校門時漫天飛舞的紙飛機就是學生對馬修的努力最大的肯定,而學生們在長大成人后所取得的成就是對馬修努力的最好的回報。
在馬修的學生中,最獨特的是皮埃爾,這個被上一任老師形容為“天使面孔,毒蛇心腸”的學生非常自尊、自卑、自閉,不信任任何人。皮埃爾有著優秀的音樂天賦,然而卻不愿意努力學習去發揮他的天賦,最終,在馬修老師的感化下,皮埃爾的“面孔”和“心靈”終于統一了。但是皮埃爾年齡還小,他只是在懵懂中感受到馬修的關心和照顧。影片最后,當皮埃爾人到中年,功成名就,在聽聞到馬修老師去世的消息后,當他重新翻開當年在“池塘之底”的影集時,終于發現馬修老師對他的關心、愛護和愛是如此深厚,他對馬修老師是如此的感激卻又無法回報。
整部電影沒有火爆的場面,卻感人至深。特別是馬修被學校辭退后,走在學校的樓下,最后一次回望他的學生們時,那一只只紙飛機雪花般落下時,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那紙飛機像雪花一樣純潔——那是孩子們對老師的感恩!無論這些孩子平時有多么頑劣,但這紙飛機是是從他們心底最純潔的地方飛出來的。影片結束,飛舞的紙飛機和馬修的合唱團那天籟般的童聲卻久久的回蕩在心中。我不禁想起另一部電影死亡詩社的一幕,學生們紛紛站在桌子上聲援被家長和學校排擠走的老師基廷,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也正像那一個個紙飛機,載滿了學生們最無暇的希冀和對老師的理解——我們每個人就是在這樣朦朧的理解和感恩中成長起來的。
老師,像馬修一樣的老師,就像最慈祥的母親,也是最嚴厲的父親,是無名英雄,也是良師益友。當我們承接著老師愛的雨露時,讓我們將感恩的心也奉獻給老師吧!讓我們在感恩中成長,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將我們感受到的愛都化為行動,將我們手中這愛播撒給更多的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4
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他最需要什么呢?這個問題你真的認真思考過嗎?他需要什么呢?他最需要的不是漂亮的玩具,新潮的衣服,他最需要的是人格的肯定和尊嚴的期待,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語電影,他講述了一位老師如何將一群調皮的男孩幫助他們找回信心,重新給他們希望。他心中充滿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于孩子們犯的錯,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給予他們能夠改過的機會。劇中我最喜歡馬修老師。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他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他還自己編譜子。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于是安排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
這群孩子只要一犯錯,院長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所以養成了他們的調皮搗蛋的性格,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本質是善良的。他們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都吵吵鬧鬧,一會兒在黑板上亂畫,一會兒罵老師禿頭、亮光頭,老師也笑笑不當一回事,但是當老師被院長解雇時,被關禁閉的孩子們不敢出來送行,在窗口揮動著小手,紙飛機從窗口落下,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老師的祝福,孩子們都舍不得這位有著父愛般的老師。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是愛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
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愛。電影里面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對于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用音樂的美重塑他們的靈魂。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單純的,孩子們不良的行為是受到了社會不良因素的誘導,并且,孩子的家長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老師給予我們的鼓勵,讓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承擔未來的力量。當馬修老師被開除離開時,看到教室窗口有那么多紙飛機飄落,寫滿了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付出就會有收獲,只要你對他人真心付出,你肯定會有愛的回報的。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用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受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你可以采用自信教育,讓一個學生絕對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你也可以采用打壓教育,比如馬修老師教育莫翰奇的方法,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后則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
這部電影是我們教學部老師集體觀看的,相信每一位老師都能得到碰觸自己心靈最深處的東西,教育學生不能僅僅重在教書,同時也在育人,馬修老師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需要我們慢慢感悟,以便更好的融入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絢麗的特技,有的只是滿滿的劇情,不經意間輕描淡寫的細節,經典總是能在不經意間探尋人們心中最原始的感受。本以為電影是部沉重暴力黑暗哲理之作,但看完之后才發現這是一部心靈的洗禮作品,沒人生本向惡,這就是三字經中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無情的或是隱形或是無形的手把人推向了無盡的深淵。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馬修老師的這一席話,深深震撼我的心靈!老師,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馬修第一次與這班“無可救藥”的學生見面時,便弄出了不少風波,可馬修還是用善良的謊言,寬容了這群孩子,在雙雙驚諤的目光中開始了師生生命的對話。
作為被主流社會忽視的馬修,更能體察被教師漠視的生命的心靈世界,更能感悟愛與寬容的的生命力量,更祈求對自我言行的理解。盡管這些孩子行為乖戾,語言粗俗,但是內心深處其實更加脆弱柔軟,更加渴望認清自我,憧憬與追尋心中的美好。然后學生在宿舍脫口創作、任意高歌,以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但卻用音樂表達內心自然快樂而又滿足,引起了馬修的注意,成為電影最大的轉折點。上善若水,慢慢的,我們看到這群寫滿憂郁與痛苦的臉龐上,已經一掃往日的陰霾。年輕而悸動的心被美妙的音樂點燃,倏忽之間靈魂飛舞而上,將淚痕烘干,把自我沉醉。他們的臉上一直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感覺著內心歡樂的震顫。眼望著天空,放飛靈魂深處對自由的渴望,在遙遠的天邊建筑著屬于自我心靈的小屋。無論是殘暴高壓的校長,還是那位古板的數學老師,一切都在跳躍,在奔騰,在開放,在變化。
野百合的確迎來了春天,可它并非亙古不變;我們也幸運地聆聽到夜鶯美麗的歌喉,可音樂畢竟不是萬能。馬修的出現,給“池塘之底”帶來了一束光芒,轉瞬即逝。也許,我們在唏噓之余,為之扼腕痛惜,甚至憤憤不平。然而,我要追問的是,作為學科教師,他除卻合唱教學外,本身的學科素養培育呢?還要追問的是,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將班級分散的心聚焦于音樂,這無可厚非。然而,教育到底要給予學生怎樣的影響?莫杭治終于前往里昂音樂學院進修,追隨他而去的佩比諾呢?縱火洗校的丹東呢?為買熱氣球而偷竊的郭邦呢?
作為職教師資班的學生,我們更應注重教師素質的培養,我們在倡導教育理念多元,形式開放的春天,是否會被繁華與喧鬧迷失了教育的本色?本片中的馬修,我以為都只能作為另類的教育方式,或者作為教育的參考與補充,警醒與鞭策。設若以之為模板,甚至為之振臂高呼,搖旗吶喊,我以為是另種形式的迷茫!永不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匯編15篇)】相關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推薦】01-01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薦】01-01
【推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1-16
【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1-15
【熱門】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1-0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01-07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通用15篇)01-03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合集15篇01-24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合集15篇)01-15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集合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