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觀后感(通用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河西走廊》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河西走廊》觀后感 1
本片主要講述了從漢武帝時期至今,河西走廊的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變化。我最喜歡的是第二集、第三集和第九集。第二集中霍去病三度大敗匈奴,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有勇有謀,臨危不懼,奪回河西走廊,這真的是一段波瀾壯闊的鐵血歲月,當他說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時,我真的是血脈賁張。
我也感慨于漢武帝的文韜武略,對河西局勢是如此有遠見,這個邊疆要塞對以后乃至今日的發展都極其重要。我特別喜歡河西四郡的.名字與意義。武威,即武功軍威之意,以顯示漢帝國的武功和軍威到達河西。張掖,斷匈奴之臂,張漢朝之臂腋。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沖,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敦煌,即盛大輝煌之意。漢武帝選擇以這樣一種方式將他經略西部的夢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傳承千年的名字似乎仍映射著千年前那個站在黃河邊極目遠眺的身影,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第三集從懸泉置一個無名的置嗇夫視角,講述了;莺徒鈶n公主為河西奮斗的一生,那都是一段生機勃勃的歲月,;菸宕谓涍^懸泉置,每次一都是肩負著重大的使命,當他最后一次途徑懸泉置,他多停留了一天,這是置嗇夫最后一次看到這個老人。曾經的老兄弟相繼離去,;葜圮囈簧,輾轉南北,他在懸泉置站在角樓遙望東方時,似乎看到了那座古老的長安城發出陣陣智慧之光,那是眾任先賢櫛風沐雨的一生,也是他,;荩频Z奮戰的曾經。
《河西走廊》觀后感 2
“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唐朝詩人王之渙和王維的名句中提到的玉門關和陽關連同武威、酒泉、張掖和敦煌四郡,都是漢朝在取得河西走廊之后建立起來的。漢朝以這些郡和雄關為落腳點,在河西走廊站穩腳跟,有效的防止了匈奴人的反撲并將漢朝的影響力逐步擴散到了西域地區。
這些新建的雄關和郡都需要有士兵把守,但是這些士兵無疑要消耗大量的糧草,這對漢帝國來講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漢武帝時期的大臣桑弘羊提出了屯田輪臺、渠犁的主張,在漢昭帝時期被霍光采納。從此,駐防河西走廊的士兵就有了雙重身份。若無戰事,他們就是手持農具的農民,河西走廊的土地本就肥沃,輔以漢朝先進的.種植技術,沉睡的土地很快就被喚醒,變得生機勃勃。一旦戰爭發生,這些士兵馬上就可以披掛上陣,騎著優良戰馬、手持武器的他們讓敵人望風而逃。
漢朝的屯田政策對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新中國成立后,于1954年組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就是一支兼具屯墾與戍邊職責的軍隊。公元前60年,漢帝國設立西域都護府,將今天新疆和中亞一帶廣大地區并入版圖。至此,通向亞洲腹地和遙遠地中海的商路完全打通。
河西走廊也從兩軍交戰的戰場,變成了連通漢帝國和西域各國的商路,站在玉門關的關塞之上,你可以聽到由遠及近傳來的沙漠駝鈴。這些漢朝的商隊,將漢朝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物產運送到西域各國;同時,也帶回了西域的葡萄、石榴和胡蘿卜等瓜果蔬菜以及駱駝、獅子和鴕鳥等物種以及煉鋼術和掘井術。
《河西走廊》觀后感 3
央視用一部大氣磅礴、畫面精良的紀錄片,將河西走廊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繹出來,展現給我們的是鮮活的歷史。十集的紀錄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過片頭,總感覺那滿天的繁星是歷史的見證,通過各種歷史人物與故事的介紹,讓我感覺到中華歷史的厚重、文化的精深以及自己的淺薄。
片中結尾:曾經發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來的腳步正在繼續。確實,正是那些已經發生的,才能鑄就我們的現在包括經濟與文化,正是那些已經發生的,才能鋪就我們走向未來的道路。歷史總是在現在和未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演繹著,讀古才能知今。
我對歷史不甚知曉,但卻有著想要了解的心,此紀錄片中,講述的有我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從不知曉的人和事,也讓我了解了歷史人物不同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為,是多大的毅力和決心才能使在異國他鄉,經歷各種逆境的張騫,仍不忘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還有以前從未聽說過的鳩摩羅什,在被關押17年,仍未不忘弘揚佛法,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深遠至今;還有那個歷史書中的奢靡浪費的楊廣,原來是一個胸有壯志致力發展經濟的一代有為帝王,正如記錄片中所說,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最讓我震驚的還是古人文化與智慧結晶的石窟,那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壁畫,無一不是文明的高峰,看到窟中的古籍,被運往國外而震驚世界時,心中有些許的感傷和無奈。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國歷史的冰山一角,一樣的故事在全國都在不停的上演。歷史的長河正如星空,歷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點點,正是已經發生的這些故事,才構成我們厚重的歷史,才有燦爛的中華文明,才能成為永恒值得銘記。
《河西走廊》觀后感 4
《河西走廊》,一部值得推薦的紀錄片,結構和細節都非常完美。熱淚盈眶,十分虔誠得看完了。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本是開疆擴土、安定邊境,未曾想造就了一個個奇跡,誕生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在這部影片中,細細道出了一個個了不起的人物的故事!胺饫蔷玉恪睊叱倥f出“何以家為”的霍去病,為漢帝國解憂遠嫁的解憂公主,陪同蘇武出使卻默默無聞的常慧,為傳播儒家經典傳承根脈堅守一生的郭荷、郭瑀、劉昞三師徒,致力翻譯佛經的鳩摩羅什,西巡河西走廊過雪山的隋文帝,歷經隋唐兩朝的重臣裴矩,來自吐蕃的薩班、八思巴師徒,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意大利傳教徒利瑪竇,“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抬著自己的棺材保衛新疆的戰士左公左宗棠……是他們,讓河西走廊更加絢麗奪目。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些歷史留下來的名字仍舊熠熠生輝,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有幸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來了一次“環游大西北”的旅行,敦煌石窟、沙漠駱駝、丹霞山、魔鬼城、扁都口油菜花等等,那時候的`驚喜與感慨仍不能忘記,那也是我一生中最美的回憶之一。
河西走廊,已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更是一個歷史的代名詞。這里的盛衰枯榮,亦是中華自古至今的縮影。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國歷史的冰山一角,一樣的故事在全國都在不停的上演。
歷史的長河正如星空,歷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點點,正是已經發生的這些故事,才構成我們厚重的歷史,才有燦爛的中華文明,才能成為永恒值得銘記。
《河西走廊》觀后感 5
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記錄片《河西走廊》。正是這樣一部紀錄片,賦予了歷史鮮活的靈魂。它的出現讓寫在史書里、刻在壁畫上、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名字變得有血有肉。
《河西走廊》以大規模的情景再現回溯歷史,兩千年前,張騫從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符節,跨越歷史長河將一條厚重的歷史之路呈現在我們眼前,那一年,劉徹19歲,張騫27歲。而同樣是二三十歲的年紀,我們卻習慣了循規蹈矩,習慣了安于現狀,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愿去改變,不愿去突破桎梏,打破固有的“安穩”的生活。
張騫是一位勇者,明知踏上西行的道路非常艱辛,但他依然勇于擔負開拓西域的使命。鳩摩羅什被囚禁整整十六年,仍不忘弘揚佛法,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深遠至今!懊髦接谢⑵蚧⑸叫小笨赡軣o法表述史人開拓的步伐了,反倒覺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來的更為準確。
通過對紀錄片的學習,讓我深刻領悟到追求自己的目標、路途是充滿艱辛的;學習知識,亦或是枯燥的、乏味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有各自努力奮斗的目標,但一路走來,可能會因各種原因忘卻了自己的目標,停下追逐的腳步。沒有超世之才,就要有堅忍不拔之志。明確自己的目標,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在競爭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即使面對逆境,也要有面對的'勇氣,在生活中要敢于拼搏,勇于改變,這樣才能距成功更進一步。
紀錄片雖然只有短短十集內容,但其內容貫穿了從漢代到新中國河西走廊的演變,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使命,從漢到新中國,從出使、戰爭、文化、交流、經貿,到工業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饒、“一帶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貫穿的,不僅僅是這一段歷史,更是對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對經濟貿易的促進和進步。毫無疑問,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著一種歷史、一種文化和一種使命,它是絲綢之路的象征和縮影。
《河西走廊》觀后感 6
看完此紀錄片,我心中有兩大感受。
一是此紀錄片的制作精良,恢弘大氣,文辭解說優美,邏輯流暢,有趣易懂,對于像我這樣喜歡歷史的朋友,這無疑是一部十分佳作。
二是對中華民族歷史的沉醉,被片中所記錄的西北疆域無限向往和憧憬,被我國從古至今萬千驍勇開疆闊土所感動,更是被那一位位英勇帝王作出的功在千秋的偉績所感懷,萬千思緒縈繞心中。
此片中講述了從漢武帝劉徹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在河西走廊上發生的一系列歷史變革以及繁盛過往,興衰榮辱,起起伏伏,河西走廊用它寬容的姿態和胸襟見證了中國這一古老美麗國家的滄桑變化,見證了千年興衰,也見證了中華兒女復興抗爭的不屈精神。
以河西走廊發展為主題,以朝代跟迭時間為主線,詳細講述了各個朝代帝王以及杰出謀略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對河西走廊的發展,我也在影片中見證了曾經漢朝張騫的堅韌不拔,為絲綢之路的開創立下了不朽的'功績;見證了驍勇善戰的霍去病大戰匈奴王,最后收服投降的渾邪王,從而將河西走廊的版圖納入中原,見證了中原鼎盛萬國朝和之景,也見證了河西走廊的包容與豐富多彩,儒道佛三種文化并存,來自西域的商人絡繹不絕,空前繁華,見證了大唐盛世,同時也和河西走廊一起經歷了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他就像一位長者,經歷了歷史的滄桑巨變之后,仍然屹立于那片廣袤深邃的土地,寬容而博學,身上蘊藏著在歷史的變遷中人類留下的文化瑰寶。
紀錄片雖然只有短短十集內容,但其內容貫穿了從漢代到新中國河西走廊的演變,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使命,從漢到新中國,從出使、戰爭、文化、交流、經貿,到工業化浪潮,再到如今的和平、富饒、“一帶一路”,我想河西走廊貫穿的,不僅僅是這一段歷史,更是對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對經濟貿易的促進和進步。毫無疑問,河西走廊早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地理概念。它意味著一種歷史、一種文化和一種使命,它是絲綢之路的象征和縮影。
在見證歷史的過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到,即使是從前萬國朝和的中央帝國,閉關鎖國,故步自封,也會使先輩基業開拓的江土被人侵占割據,因此無論何時,吾輩應當自強;但同時我又感懷祖國從1949年建國,從零開始,至今不足百年,便已得今日之泱泱大國風貌,可見我們中國人韌勁是多么強大,開拓創新是多么快速。虎父無犬子,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千古基業何其強大,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國必能實現宏偉構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河西走廊》觀后感 7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相當好看的記錄片《河西走廊》,是真正的不看后悔系列。
首先,來說說該部記錄片的良好口碑,豆瓣評分9.7,騰訊評分9.5,單憑這么高評分就知道該記錄片的水準是相當高了。該紀錄片不僅拍攝水平上等、配音旁白上等、情景復原上等,收獲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而且最最厲害的是,《河西走廊》紀錄片內容豐富,取材角度經典,記錄的是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河西走廊》紀錄片從漢、三國、兩晉、隋唐、蒙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講述了伴隨朝代變遷的中國西部歷史,展示了河西走廊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涼。作為一個歷史小白,通過觀看該紀錄片,將對中國歷史的縱向脈絡有初步了解。
記錄片從張騫出使西域徐徐道來,通過各階段歷史最具影響人物展開描述,讓人了解到河西走廊金戈鐵馬的征途、商旅綿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絲綢之路等多彩面貌。
河西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樞紐路段,連接著亞歐非三大洲的文化貿易交流。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河西走廊作為佛教東傳的要道,文物品類極其豐富,至今還保存著天梯山石窟、馬蹄寺石窟、敦煌莫高窟等聞名天下的文物古跡。
通過記錄片的講述,了解到河西走廊還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寶藏之地,擁有玉門石油、鏡鐵山鐵礦、金昌鎳礦等多處大型礦點,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
看完該部紀錄片,對歷史、地理、中西文化、政教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和思考,也為中華子民的探險精神、愛國情懷、人性之美所感嘆!好想從西安啟程,沿著絲綢之路的古道,去看看河西走廊上波瀾壯闊的雄壯輝煌
《河西走廊》觀后感 8
最近先后看完《覺醒年代》《天道》,又陪孩子一起看完紀錄片《河西走廊》,心中熱血沸騰,感慨萬千,想要寫點什么,摩拳擦掌,即便輸出水平有限,也湊合兩三字說說自己的感受。
今天便先來說說《河西走廊》,以前對大西北的印象非常少,看完這部紀錄片,整體了解了河西走廊從漢朝到如今的一個歷史變遷的過程,紀錄片重點講述了有關河西走廊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從最開始,張賽出使西域,中途兩次被匈奴人扣留先后9年,又歷時2年時間逃回大漢,其所見所聞,對西域的了解給當時正一籌莫展對付西北匈奴的漢武帝注入一劑良藥,可謂是及時雨。張騫出賽可以說對中國國家版圖的開拓,對西北歷史的布局猶如盤古開天辟地之同等的作用。此后,漢武帝,衛青,霍去病征服河西走廊,設置自己的郡縣。隨后的兩位漢朝皇帝,漢昭帝,漢宣帝用和親的方式鞏固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地位。漢朝之后直到隋朝期間,河西走廊不斷經歷朝代的更迭,確實當時繼后晉時期避免最好的世外桃源之地,為逃避戰亂,許多文人大家相繼來到河西走廊避難,當時的文人大家熱衷推廣儒家思想,同時苦心研究儒家和當時他們帶過去的經典著作。因此儒家思想在河西走廊在隋朝統一全國之前的戰亂的300年得到廣泛的推廣。
后隋煬帝楊廣統一全國,他意識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祁連山腳下舉辦歷史上首次的萬國盛會?芍^使東西方的商貿得到空前的繁榮,后唐朝入住中原,成吉思汗橫掃整個中亞和歐洲地區,隨后的幾十年里,當時蒙古國統領闊端和藏族部落首領的班智達進行和談,從此藏族歸于元朝版圖。
縱觀歷史變遷,漢朝開拓,元朝,隋朝,唐朝得到發展的鼎盛時期,而在明朝和清朝時,因政府閉關鎖國政策,河西走廊進入了最為蕭條的幾百年。而這幾百年的歷史,中國從過了文藝復興,也錯過了歐洲的工業革命。即便是當時開放國門,沒有當時很好的國民基礎和卓越的領導統治,中國即便知道文藝復興,估計也是hold不住的
到新中國建立初期,國家需要石油和大量的原材料進行工業改革,而祁連山,這座寶山,給中國源源不斷的輸出了石油,鎳,鐵,玉石,水晶等重要的核心國家戰略資源。為新中國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和力量。
直至今日,內陸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為振興中國的重要要塞。
讀畢,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嘆歷史風云人物變幻,感嘆祖國的打好山河,感嘆歷史先賢為這片土地注入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感嘆這塊巨大寶藏之地帶給我國人民的用之不竭的財富
《河西走廊》觀后感 9
在讀初中的時候,學校每周都會組織在球場上看銀幕電影,每一次都要寫觀后感,幾乎都是糊弄著就過了。
這一次看《河西走廊》記錄片想總結一下自己的觀后感以及補充自己的歷史知識盲點,雖然每次寫完就忘,但不妨礙我為自己有一刻鐘的記憶進行總結。
第一集《使者》主要是講述張騫出使西域的原因以及經過。首要原因是由于當時俘虜的匈奴簡在審訊下暴露出來匈奴的國王冒頓單于與大月氏結仇,劉徹為了對抗匈奴要與大月氏結盟聯合對抗匈奴,收服匈奴。為尋找大月氏決定征集史臣出使西域。其次是長期受匈奴的壓制。漢高祖時期的和親政策向匈奴每年進貢,五代帝皇的屈辱,越發囂張的匈奴勢力逐漸增大造成劉徹的恐懼。
回到河西走廊的開端,導演從地理位置上開始普及河西走廊的由來,河西走廊位于甘肅省,甘肅省形猶如“如意”,河西走廊位于黃河以西,形如走廊而命名。河西走廊由于數億年前的地殼裂變,歐亞板塊的地殼運動震裂而形成,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南側是祁連山脈(祁連:意指天)。
在公園前141年,年僅16歲的劉邦重孫劉徹登基,為漢武帝。為了對抗收服匈奴,漢武帝在張騫出使西域三年杳無音訊后,決定正面抗擊匈奴,為此他做出了一些改革,削藩鞏固中央政權、訓練士兵、封年輕軍官衛青、公孫敖為大將軍率領士兵突擊匈奴,第一次的“馬邑之謀”因被泄露而終止,想法的落實終是靠行動,三思而后行的漢武帝不畏對手的強勁為后續的每一次抗擊匈奴埋下了伏筆。之后在一次“龍城之戰”中衛青取得了第一次抗擊匈奴的勝利之戰,為之后收服匈奴奠定了基礎。
再往下看,張騫在公元前137年出使西域,那時的張騫27歲,在尋找大月氏的途中被兩次俘虜,第一次被俘虜的9年里娶了匈奴的`妻子,收集西域的地理信息匈奴部落的作戰特點。在謀劃了很久之后在一次外出捕獵中逃走后往西南尋找大月氏,大月氏無意結盟,一年多后返長安途中被匈奴人第二次俘虜。第二次逃走是匈奴的國王單于去世,這一次帶著隨從堂巴邑與匈奴妻子返長安,這一次歷經13年的時間,張騫帶著西域的地圖、各式種子以及西域的經歷回到了長安。在這一段里我反復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兩次被捕,匈奴的國王都沒有將張騫殺害呢?我不禁在猜想是不是在那個公園前的年代里兩邊互不流通的信息,單于除了為了得到漢王朝的信息以及張騫為人之外,還有一些原因是為了在外姓人當中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跡以證明自己的王朝呢?這里我還帶著一些疑問。看到張騫回到自己國家完成自己的使命,被封“博望侯”的張騫繼續為衛青出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大概孫子兵法中很重要的一點“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一點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到這里為止我對《河西走廊》的使者有了初步認識,使者是不畏艱難險阻,為了使命是可以將自己置身事外,張騫的使命完成的進度條在這一集中是百分之百,歷史中被司馬遷收錄在《史記.大宛列傳》中。他的出使被稱作“鑿空”意指開通道路。
在漫長的鑿空里,因為這一次出使,讓中原與西域開通了一個新的視野,也為之后的絲綢之路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模式。
第一集就讓我補充了很多歷史知識,我走過大漠但我不認識大漠,在這樣一個年代里這部記錄片讓我重新拾起歷史的認知。來歷的來與經歷在時代人物中翻轉,我繼續看下一集《通道》。
《河西走廊》觀后感 10
鳳凰視頻同步播放了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河西走廊》,剛看過第一集《使者》,可是不得不說,有點失望,明顯是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官樣文章,還是一如既往的宣揚民族自豪感用漢匈戰爭做開篇,站在大漢族的立場上去看待河西走廊,而不是立足于河西走廊本身,將河西走廊自身作為一個原點發散出去,探究這里的歷史和人文、地理、地緣戰略特點,再深度分析下去,和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當下中國的大戰略相結合,不可以不說是一個遺憾。
個人認為,河西走廊的意義在于,他是一個難得的地理缺口和橋頭堡,讓經過幾千年融合穩定下來的華夏民族可以突破自己的地理局限去接觸外面的世界,不斷補充自己和改良自己,讓自己不至于像美洲文明一樣趨于僵化封閉或者說是缺乏憂患意識變得脆弱,避免了面對外來沖擊時消解覆亡的命運。這是河西走廊對于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存續的意義。從更積極的意義上講,張騫鑿空西域就是中國人那個時代的地理大發現。伴隨著張騫通西域,新工具新技術的傳入,新作物的傳入,新族群的融入,比起明代大航海的鄭和,張騫更有可堪與哥倫布、麥哲倫和庫克船長類比的歷史地位,所不同的只是具體形態。張騫地理大發現的動因,面對的是北方匈奴的威脅而不是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的威脅,走的不是海路而是陸路,探索的是歐亞大陸而不是全球海洋。
就河西走廊本身而言,漢人開拓西域的歷史也并不是真正應該作為紀錄片開端的歷史,在漢人擊敗匈奴建立河西五郡開啟該地區高度漢化的歷史之前,河西走廊就生存著形形色色的族群,有著輝煌不輸于漢地的文明形態,至少我們從史書中看到的'就有月氏和烏孫,有羌人,這些人是更早于漢人的河西走廊的原住民,紀錄片的視角和格局觀還是有點low了,所傳達的歷史觀也不利于中華各民族的平等相處和大融合。實際上,即使是對于漢民族而言,形成華夏先民的一部分族群就東遷自河西走廊,如果能從更久遠的年代講述,文明的廣度和深度會大大加深,格局觀也會顯得更加開放。
中華文化要自新,就必須把自己放到更廣大的人類歷史的背景上去看自己,不可以死抱著祖宗的大腿不放。中國人想要文化輸出,就必須先挖掘整理、用開放的眼光整合改造創新自己的文化,不然,面對當今的世界,是難以制作出足夠先進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的,最多不過是像土耳其拍的《征服1453》一樣自娛自樂的作品罷了。中國想要文化輸出,就必須把自己變成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形態,至少也要是之一才行,而我們現在充其量只是“在路上”的狀態,也急不得。文化是經濟社會等等的發展最終的累積和沉淀,不是政治文宣需要隨時可以生產出的商品。
《河西走廊》觀后感 11
紀錄片《河西走廊》是在當前“一路一帶”國家戰略大背景下推出的國際制作的紀錄片中的大片,看了張頤武、石述思等文化名人對這部紀錄片的觀后感和印象,更加覺得河西走廊戰略地位在歷史中的重要性。從雅丹開往敦煌的路上,我們穿越羅布泊耳垂的無人區和漫長的酷熱。偶然回頭,車后是一望無盡的戈壁,鮮紅的落日和殘頹的玉門關。顛簸不是來自唐詩中的`戰馬,但是揚起的塵沙仿佛與古人有了一刻的心意相通。影片除去原汁原味的歷史氣息,其運用的藝術手法更是值得深究。
《河西走廊》這部紀錄影片給我們展現了一場宏大的歷史畫卷,兩千年前,張騫從劉徹帝手中接過符節,跨越歷史長河將一條厚重的歷史之路呈現在我們眼前!逗游髯呃取纷罹实哪^于將歷史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在熒幕上呈現出來。
如今中國紀錄片的美學主體依舊是戲劇美學:充滿矛盾沖突的情節編排、緊張激烈的懸念設置,與攝影特技技術的迷戀交織,為中國紀錄片描繪了美學品貌。薇樂大道戲劇化效果,情景再現手段是非常普及的一種表現方式,使得紀錄片從枯燥無味中華麗轉身,變得富于趣味性與可看性,吸引更多受眾。
對于紀錄片的創作者而言,由于講述的事情時間上是不可逆的,所以缺乏影像資料,于是情景再現手段在重構歷史事件的需求之下誕生。但是情景再現使用的是搬演而非扮演,既與傳統的紀錄片相比有所創新,有不同于劇情片的虛構。
《河西走廊》以大規模的情景再現回溯歷史,結合歷史事實真實再現歷史原貌,將影片中的英雄主義精神更加直接的傳達給觀眾。利用蒙太奇將歷史與現實交叉在一起,把古人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一帶一路”精神和現代宣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結合,使得整部影片的價值體現更佳。
《河西走廊》將歷史場景搬演到屏幕上,給我們呈現一個優美宏大的歷史畫卷,細節生動,既不背叛歷史事實,又重構了歷史場景,繼承了前人的智慧,同時又將其余現代審美與價值觀融入其中,譜成了一幅蕩氣回腸的壯麗之歌。
《河西走廊》觀后感 12
一周看完了河西走廊,這種幾天之內看一段幾千年的歷史的感覺,很震撼。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歷代皇帝也是有功有過,沒有完人。如隋煬帝楊廣這般的雄心大志開創了史上第一次中外博覽會,開鑿隋唐大運河,改革管制,均田制,為以后唐的興盛奠定了基礎。但是楊廣的大力發展基建與征戰苦了農民,以至于矛盾激化不可調和而隋朝迅速滅亡。這其中給我的感悟頗深:隋的各種發展為以后的唐興盛奠定了基礎,但卻讓自己走向滅亡。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選擇,但是平衡之道卻是關鍵。應用到我們普通人亦是如此,把握平衡是個大智慧。歷代君王無不亡之于平衡,就如天平,我們要不斷的調整兩側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若是任由一側重量加下去將永遠失去平衡而墜入深淵。
延伸到生活中亦是如此:工作生活學習的平衡要把握,若是覺察自己陷入了某一個執念里面,要及時抽身,切不可沉迷進去。所有的沉迷必有其害。
從中學到的幾點:
1.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王朝的興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前人做了對的決策,但是決策需要幾十年才能看到作用,這也叫戰略規劃。所以看看歷史可以讓自己學到什么是遠見,歷史讓我們學會了拉長時間看到分析一件事。
2.平衡之道
從中看到平衡很重要,度很難把握,以后慢慢學習這點。
3.要開放自己,封閉讓國家走向滅亡,也讓一個人走向滅亡。
漢、隋、唐、宋支持對外貿易,到明之后開始閉關鎖國直到清朝,長期的封閉導致國家經濟衰退,人也是如此吧。
4.人無完人,歷代皇帝都有功過,犯錯不要苛責有功也不要炫耀,無愧于心就好。
《河西走廊》觀后感 13
最近看了一部制作精良的紀錄片—《河西走廊》,勾起了一些或近或遠的記憶。
自初中讀到關于敦煌的故事起,就一直心向往之。曾經還向高中歷史老師打聽過某個閃現于志異小說的敦煌城主,以及書上寥寥幾筆勾出的一場好仗。也虧得那位歷史老師是個英雄不問出處的主,一心只盼著和學生分享正史野史中的奇聞異事,于歷史長河中拾得些許真趣,管它教學大綱還是考試范圍,向來有問必答,生冷不忌。他不清楚,還為此專程回家翻書,第二天興高采烈地占用了我寶貴的十分鐘課間休息。我極其喜歡和佩服這位老師,只可惜緣分太淺,文理分科之后,未能繼續在他麾下受教。更為可惜的是,我高三之時,經歷了一場教師罷課風波,風波之后有一批老師離開了學校,他也是其中之一,F在回想當時的感受,五味陳雜,卻很難說出其一。想來一是時日已久,二是當年少不更事,空余對學校上層的滿腔義憤,卻體會不到從此師長是路人的零落蕭索。
多年過后,翻開某本史書或是志異筆記,我還是會想起高一的歷史晚自習,老師并不在A班駐守,一個人蜷在B班小教室的椅子上,有時刁根煙,等著有問題的學生去問。我匆匆趕完其他各科的作業,拿了歷史書隨便尋個由頭,跑到B班請教。如果學生少,又都是我這種對歷史有點兒興趣,且不太在乎個把小時能多做多少數學題的閑淡散人,那B班便可以開一場微型歷史講座(因為統共也就三四人)兼茶話會。時間過得飛快,晚自習也不再難熬。
時間果真過得飛快,我已有五年多未曾見過老師。偶返母校探望師長,卻無處可尋他的蹤跡。
高三保送之后,得了閑暇。和同學相約,一行六人前往河西走廊。我是因為有些執念,朋友們有的和我興趣相近,有的并不在乎出游地點,反正都沒去過,準備的時候都很興奮。最后我們出于時間、預算和體力的考慮,略過酒泉,定下了成都—蘭州—武威—山丹—張掖—嘉峪關—敦煌的線路,除成都與蘭州之間乘飛機外,其余都坐火車,F在想起來,那其實是我第一次完全丟開家長和旅行團,全靠自己和朋友籌劃進行長途旅行。當然,家人聯系了甘肅的朋友,在蘭州和武威多有照拂,不過余程,全靠我們六人走完。所以,我與河西走廊大概真的有緣。
一路平安,相處的也很融洽,卻并不完全順遂。
武威的雷臺漢墓,墓室早被盜掘,所幸精美絕倫的馬踏飛燕還讓世人有幸一觀實物。不過真品保存在蘭州市的甘肅省博物館中,雷臺漢墓只有景區門前的一尊雕塑。其余的記不大清,只記得墓道中有一處深井頗為奇特,罔顧近大遠小的物理規律,你投一枚硬幣下井,硬幣在井底卻大于實物。我沒有查到科學解釋,網上說法不一,建筑結構、光程和光程差、溫度濕度甚至是心理暗示,有興趣的人不妨一探究竟。白塔寺我們也去了,紀錄片《河西走廊》第八集,詳細講述了白塔寺的由來及薩迦班智達,即蒙古國師八思巴的師父,波瀾壯闊的一生。
我們的火車入夜才到山丹,山丹縣城少有游人問津,一片黑燈瞎火,還有零星的本地人盯著我們竊竊私語,心里平添幾分慌亂。好不容易在縣城中心找到一處所謂最好的賓館,要了兩間房,房間很臟,一間的衛生間完全不能用,沒有水;另一間只有一股涓涓細流,我們只好輪流去沖了沖腳,和衣而眠。我們來山丹是為了去這里的軍馬場,自前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后,山丹軍馬場便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軍馬場,據說當年漢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就在此處圈地養馬,西逐匈奴。我們一早起身,卻被凍了個透徹。時值五月,山下卻只有十來度,當地人說山上更冷,沒什么好看的,還有人傳言連馬都沒有。我雖帶了羽絨服,但一行人中大多沒帶,只得灰溜溜作罷。雖然后來聽一個去了的學弟辟謠,說五月也是有馬的.。無論如何,這只能成為一個遺憾,也成為了一個要再次前往河西走廊的理由。
張掖的丹霞地貌非常漂亮,我們起了一個大早,整個景區似乎只有我們一行六人,天空還飄起了星星點點的小雪,那種天地遼闊,唯我獨存的感覺真的很好。我曾于冬天獨自前往甘肅天水麥積窟,那一次,是真真正正整個景區就我一人,獨自面對巖壁上容色莊嚴的石刻佛像,它低眉垂首,我戰戰兢兢。嘉峪關有龍門客棧的拍攝基地,還可以挑戰橫跨黃河的滑索。敦煌的莫高窟、鳴沙山,再往前的玉門關、漢長城遺址,連接著羅布泊的雅丹地質公園,說過它們的人已經太多太多,我也沒有什么可以補充的了。敦煌市到雅丹地質公園的路十分顛簸,我們幾乎是睡過去,被抖起來撞上車頂,醒來,再睡去,這么一路前往的。而莫高窟、鳴沙山離敦煌市區就很近了,租自行車半小時即可到達。筆直的長路人煙稀少,向前騎行,上一秒還是兩道延伸交匯的線條,下一秒便巍然聳起黃沙堆成的高山,震撼突如其來。
直到現在還能想起那么多的細節,可見當初的旅行給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當時的那群人,一個去了法蘭西留學,一個選擇去和袋鼠浣熊作伴,兩個投奔日不落的大學,還有一個斷了聯系,不知去向。還好,因為有共同的回憶,大多數人一直聯絡著,來日相聚的機會還多。
《河西走廊》其實還是以歷史為主的紀錄片,按時序推進。雖然一向不太喜歡以演義的手法來重現歷史的紀錄片,但至少,這部不讓人感到怪異和膩煩,而且地圖畫得很詳細,再佐以當今的地理風光,風光攝影尤其優美,顯得整部片子內容扎實。文案優美且不矯情,雅尼的音樂更是沒話說。其中對博望侯、驃騎將軍、漢武帝、隋煬帝等人的定位,也自有其惹人熱血沸騰的獨到之處。
片子里說,張掖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安西榆林窟都是佛教造像藝術的瑰寶,駱駝城遺址、黑水城遺址也是當年盛極一時的商路上尚未消歇的余韻,還有郭瑀隱居的臨松薤谷,敦煌旁的黨河風光,還有心心念念的七一冰川,當時未能一晤,盼望將來能有機緣。
《河西走廊》觀后感 14
懷著萬重澎湃,復雜,贊嘆,熱眶的心情,看完了這部分篇十集,敘述了中國歷代王朝戰亂更迭的“史鑒珍寶”。該片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
片中無論時空如何交錯揮變,中國西部--河西走廊,永遠以其頑強的生命活力,不停的為所隸屬朝代迸發著新的生機。該片針對不同的朝代,對相應的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傳承等方面做了詳細敘述。后人反觀,每一次前人的每每細微舉動,無一不改變著歷史的動向,推動著中國歷史的持續進步。
看完本片的期間及期后,我均沉思太久。我是西北甘肅人,然而對自己的省份卻了解甚少?赐曛,一度為哺育我的這片土地而肅然起敬。聽著如今熟悉的數個省內地名,均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觀看如今平和存在于中國版圖內的寸寸國土,那卻是無數古人用鮮血拿回又失去再奪去的不易尸體奠基掌握。這些來之不易的版圖,以及地名的來歷,均寄托了歷代君王及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愿景。
同時,我也置身處地的去思索,倘若我是當時的歷史人物,那我面對生與死的沖擊,進與守的抉擇,開拓還是封鎖的意念,我的抉擇做法是什么呢?我是否在幾千年前會有當年歷代君王及大臣不畏艱險的魄力勇氣呢?所以,我開始理解每一位歷史人物的所為。即便歷史的長河中,后人對其聲討不一,但只要能做帝王,那勢必就有他不同與眾的風采。能站在那座王位臺上,已經超過了我們如今的大多數。
說回片中,我們或許三五秒的鏡頭或一句旁白的帶過,卻是先輩們為之奮斗一生,幾輩,甚至數百年的持續堅持不松懈才取得的成果,這讓我無法平息。如今和平年代的我倘若站在曾經古人所在的那片土地,雖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但閉上眼睛,仿佛一場場廝殺,一匹匹戰馬,呼嘯的戰煙,就在眼前。例如如今我們技藝如此發展,但看到仍會大吃一驚的敦煌壁畫,它的難度太高。但當它以數百上千沖擊我們認知的情境出現時,卻是幾千年前毫無任何先進工匠技術,只能用最原始方法的吃苦耐勞中國人智慧結晶所修筑,這種沖擊,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你也許去觸摸,此時的你,能與當時修建的工人師傅觸碰同一塊地方,細想,那是一種跨時代的“交流”。
本片的第一集,使者。由漢武帝派遣前去出使西域的張騫,19年的歷程堆砌,起伏坎坷。剛出漢就被匈奴關押九年,但得失都在此,正是此舉,他也更為清晰匈奴的風俗以及習性,便于更好設計對策針對軟肋。九年光景,匈奴也放松了警惕,為了讓他更加有所羈絆,且強迫娶了匈奴之妻。雖典故少有提及,但也許這段感情,正是張騫能堅持下來的一份內心暖意吧。當然,最終回國也因為一次戰略失誤被貶為庶民,最終又被請出山,但早已年事已高。不得不說,伴君如伴虎。
第二集,通道。英姿颯爽,氣度不凡,年輕有為的霍去病,深入漠北掃蕩匈奴。一生功勛卓偉,但卻英年早逝。但他面對漢武帝為他準備的'豪華府第時一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更是留在了歷史永遠的里程碑上。后人永遠為之贊嘆。
第三集,驛站。懸泉置的出現,代表了當時各地的行政以及郵驛系統已初步形成。和親烏孫的漢家解憂公主,三代外交元老;荩簧鸀閲绹I心瀝血。體現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壯闊氣魄,以及傳承精神的厚重。
第四集,根脈。儒家文化在中原戰亂之時被郭荷三代師徒傳承的感人故事。
第五集,造像。鳩摩羅什以譯經書,造佛像等方式將佛法中國化。雖自身也飽受多年囚禁,但終歸給離亂中的人們以及數多往來中西的僧侶一束曙光。
第六集,絲路。隋煬帝楊廣,飽受爭議的這一人物。“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唯一親歷巡河西游,巨大花費,苦了當代,利了數代。親臨張掖,不惜天氣原因損了一半嬪妃及將士還有姐姐。但最終,還是在如今張掖舉行了外交與商貿盟會,可與如今上海世博會為比,各國首領來朝拜,無一不被大國風采所震撼。萬人倘若想再入侵,也會思索三分。暢快。
第七集,敦煌。以李工小人物為代表的粉末畫師為始,講述了從開鑿,裝模,顏料制作以及繪制的全過程。木匠,石匠,畫師,各方的配合,給人類留下了一系列珍貴瑰寶。李工還帶來了大唐的佛像風采流行趨勢,至此之后,這類風格更廣為傳播了。生動,不拘泥。盛世無疑。
第八集,會盟。促進藏漢交流的帝師八思巴及其前輩數代做的貢獻傳承。直到圓寂。
第九集,蒼生。新疆開始戰亂,林則徐,左宗棠以及數人為收復而做出的努力。如今每個版圖的爭取,絲絲點點,來之不易。所以,外國針對于中國地圖哪怕一小塊的繪制缺失,決不允許,這是尊嚴與底線。更是為前人生命的捍衛。
第十集,寶藏。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任命下,河西走廊地理方面石油的開采。以及西氣東輸等重要舉措的開始,火車到高鐵的變革,中國一步步的走起來了。
正如收尾所道,河西走廊,灑下過無數先輩的血汗,沉淀了太多期待與渴望。金戈鐵馬,別開生面,學者,僧人,古老典籍,經書,無數歲月,但思想跟信念始終不息。儒家,佛教,光芒閃耀。東西交流碰撞,博大寬容。在這條神奇的河西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時光,激情,欲望,喜悅,悲傷,重復輪回。造就了天下。河西走廊--早已成為一種使命。享譽世界。
作為中國人,上下五千年文明,我驕傲。我會永遠眼含熱淚。并為此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生生不息。
《河西走廊》觀后感 15
最近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看了由央視團隊制作的一部宏大、莊嚴的史詩巨片《河西走廊》。雖然我看的進度比較慢,基本上都是抽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來看,但是每次看后都讓我受益匪淺的同時又驚嘆不已,記錄片所帶來的感官認知要比書籍上更為的形象,它所帶來的視覺、聽覺上的沖擊,無疑是對我在歷史方面知識空缺的最好、最快的填補。
本片共分十集,從第一集的使者到第十集的寶藏,雖然每一集所呈現的歷史內容各不相同,但是縱觀整部紀錄片,卻是給大眾描繪了一部中華文明史高度發展的宏偉巨篇。從歷史、貿易、文化、資源等多方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從漢武帝第一次派遣張騫出駛西域探索河西走廊開始,歷代帝王將相、文儒墨客都與河西走廊緊密相連。兩千多年來,河西走廊一直是溝通中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通過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綢、瓷器、火藥、印刷術等傳入西方文明世界,而西方的葡萄、玉珠、音樂、繪畫、雕塑、雜技等流入中原。最為典型的是西方佛教的傳入和中方儒學的流出,使中西方文明交匯達到了頂峰。兩千多年來在河西走廊里的金戈鐵馬、繁華昌盛的景象,讓這片天然形成的貿易、軍事,文化、資源之道,塑造了多個經典的歷史遺跡。如敦煌莫高窟、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金張掖、銀武威、“城下有泉,其水若酒”的酒泉市等等。
看完這部宏偉的紀錄片后,仿佛也把我帶入了河西走廊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去感受那漢武大帝的'開拓、隋煬帝的經治、唐王朝盛世繁華的壁畫、成吉思汗金戈鐵馬的一代雄風,以及那佛學無邊的浩瀚。我想僅憑我的文化功底難以對這部偉大的作品做以深刻的觀感,我只能感激生于這盛世,能讓我利用最短的時間,讓自己的腦子里對中國西北地區歷史文化有一些碎片性的記憶和知識上的積淀,同時也讓我對踏上這片古道,游覽各處景色的愿望充滿了期待……
【《河西走廊》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河西走廊觀后感01-17
河西走廊觀后感(精選12篇)10-23
《河西走廊》觀后感(精選19篇)10-10
河西走廊紀錄片觀后感范文10-31
河西走廊自助游全攻略(很贊很實用)05-06
家教講座觀后感|觀后感11-17
觀后感暖春觀后感03-30
左耳觀后感 左耳觀后感模板05-11
春晚節目觀后感 觀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