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拉貝日記觀后感(精選10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觀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種思想感悟,觀后感相當注重“感”,也就是從作品中領悟出的道理與思想?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拉貝日記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拉貝日記觀后感 1
《拉貝日記》的鏡頭對準了一個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建立國際安全區,保護了25萬普通百姓的德國人約翰·拉貝。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并不多,而且各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多年來國內都有一種聲音,呼喚能有一部既真實反映史實又能為全球觀眾所理解的電影作品出現,并為此給出了一個參照的榜樣——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這部被譽為“作為電影史上永恒的.光輝而存在”的經典電影,講述了二戰期間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拉貝日記》在德國上映時引起強烈反響,人們不是在技術層面討論電影的好壞,而是驚訝于通過拉貝知道了歷史上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絕人寰的事件——《拉貝日記》實現了它最本真的愿望。在世界電影潮流傾注重表現人性和進行歷史反思時,曾拯救過數十萬生命的拉貝,被再次用來拯救現代人所具備的共同病癥——麻木與遺忘。
《拉貝日記》帶有傳記片色彩,但在故事性和細節營造上,通過一些好萊塢式的表達方式,塑造出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豐滿人物形象,因此,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高大全的、被偶像化的拉貝,而是一個有著諸如脆弱、躲避等人性弱點的拉貝。送夫人逃離南京、被國際安全區管理委員會舉手選為主席、與醫生威爾遜之間的口舌之爭……這些情節的設置,或悲傷、或戲謔、或幽默,在緩和影片沉重氣氛、增加影片觀賞性的同時,也為拉貝從猶豫不決到堅定信念的心理轉換過程,作了巧妙中的鋪墊。各國大使和媒體就要乘船回到南京,拉貝在日軍要摧毀安全區的危急時刻,帶領同事站在了日軍的槍口前面,影片用這緊張的一幕將拉貝定格為正義的化身,其英雄形象也煥然而生。
《拉貝日記》中也有救贖主題,良心受到撼動的日本軍官,在知道日軍將要摧毀安全區的時候,將消息通報給了拉貝。許是篇幅和電影重點并不在此的原因,電影中日本軍官的身份十分含糊,其“告密”誘因并沒有展開講述,因此救贖主題在電影中只起到了點綴作用。
《拉貝日記》是一部有關紀念的電影,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喚起更多人對那段悲劇的關注,紀念在大屠殺中死去的同胞,紀念那些曾經在艱難時刻幫助過我們的人。但在表現人性真實和反思戰爭殘酷方面,救贖在藝術感染力上,有著不同的力量,只是,在目前日本右翼勢力還在否定南京大屠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對此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想以救贖的角度拍攝南京大屠殺,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還需要時間慢慢將罪惡洗滌,等待沉睡良知的蘇醒。
拉貝日記觀后感 2
從德國西門子住南京辦事處經理約翰拉貝來描敘。約翰拉貝的身份在那個背景下十分特殊。按道理他應效忠於希特勒元首?墒窃谥袊畹27年,讓他把自己最黃金的時間獻給了自己的事業,也同樣獻給了中國。對周圍的一切他有深刻的認識,他比那些遠在德國的納粹軍人更了解周圍的環境。對工作的執著讓他執意留在中國,但在殘酷戰爭的現實中讓他認識到自己需要做到更多,因為人性的善良讓他需要犧牲更多。拉貝也是人,對死亡同樣有恐懼。環境與個性造就了這一切。失去親人的痛苦[后來發現她的妻子沒有死]以及無時不刻死亡的威脅讓他無法入眠,對待日軍的暴行很多時候他也是勢單力薄,只是需要他的時候一定會站出來。他不是最超人或者蜘蛛俠,他只是一個熱愛工作,生活,愛自己老婆的平凡人。戰爭對他精神的`壓迫超出了許多人能承受的范疇,他的決定可能就失去幾十人或者上百人的生命。約翰拉貝值得人敬佩。
百人斬,讓人很受刺激。直白的讓其他一切表達都顯得無力。日軍的人性已經在這場戰爭完全喪失,更可怕的是連輿論媒體也同樣。就如一道閃電照亮黑夜,讓人看的一清二楚。
131分鐘來描述一個歷史背景下的人物相對足夠。通過他來間接反襯這段歷史。影片最讓人動容的是編劇不僅僅在描敘日軍的殘酷行徑,還在對希特勒政權進行抨擊。不過對張靜初這個角色還有些不明白,難道就因為中德合拍增加賣點?
拉貝日記觀后感 3
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昨天和朋友約好出去玩了,今天我也很守時的到了。剛剛聽到趙茜說《拉貝日記》時,我的反應是很不好的。曾一度的認為拉貝是女的……
看完《拉貝日記》后,我真的有很多很多的感觸……有道不盡的話……有難以形容的心情……很復雜……
影片播放中,我的心情一直是沉痛的,壓抑的……為日本人的行為感到憤怒,為中國人民感到傷心,難過,為約翰感動……
當我了解了約翰的身份后,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到底是因為什么,一個納粹黨員能夠盡自己所能拯救中國人?其實,我找到答案了。那是一種愛,那是一種向往和平的心呀!
約翰貝拉,一名德國商人。在中國的30多年間,一直擔任著西門子總經理。1937年日本皇軍展開的無人性的南京大屠殺中,他保護了25萬中國人民!他是偉大的!
在日軍的轟炸機瘋狂的轟炸著西門子公司附近的中國人民時,拉貝走出了車子,他奮不顧身的從后備箱中取出了納粹國旗。他叫來了助手,將這面巨大的旗幟撐開,讓無數的中國人躲在了旗幟之下,免受一死。
在德國發出緊急命令要求拉貝回國時,他毅然的選擇了留在中國,和熱愛和平的人開設了南京安全委員會。在生死關頭,他明知只要逃走,就不會面臨死亡的威脅?伤是選擇了讓夫人離開,自己駐留在中國。
或許是由于我的年齡已到吧?畢竟我已經是青春期的少女了。會多愁善感。觀看途中,曾好幾次想要落淚。為了拉貝的無私,為了拉貝的偉大,為了拉貝的痛苦……當朵拉所乘坐的航船被日軍炸毀時,拉貝痛苦的呼喊著朵拉的名字……
拉貝會給安全區的孩子發放食物,會為中國人民解決疑難。他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英雄!
在日本皇軍下令射殺安全區的中國居民的前一刻,拉貝和他的同伴打開了大門,站在了日本皇軍的面前,堅定地說:“如果你們想制造第二次大屠殺的話,就請把我們也帶上吧!
結合歷史時間,南京大屠殺發生于1937年,當時國民黨的首都在南京,南京政府是當時中國最高行政統治中心。蔣介石在日軍侵略南京之前便已撤離至成都。最近的電影中(有關南京的)貝拉這個人物總是會出現。我想,或許南京城中幸存的那些百姓,就是貝拉所救的吧?歷史書中所說的幸存者,都是貝拉所保護的吧?
拉貝,真的'是中國人民應該敬仰,緬懷的一位國際友人。他經歷了南京的屠殺的整個過程,用他的筆詳細的記錄了日軍猶如禽獸的屠殺活動。據資料所說,拉貝回到德國之后,曾給希特勒發過電報,進行過演講,將日記公開。但由于德國與日本是同盟國,所以,不允許談及有關南京的事情。
拉貝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愿意幫助中國人,面對同盟國,從本質上來說是敵人的日本。他毫不退縮,甚至可以為了中國人民,死于日本腳下。他毫不畏懼死亡。對待家人,他付出了自己的愛,當朵拉所乘坐的船被擊毀沉入大海的那個晚上,他默默流淚,望著朵拉微笑的照片神色黯淡。當他得知朵拉還好好活著的時候,激動的暈了過去!當他最終于朵拉團均的時候,他們相擁在一起……
在二戰期間,世界形成了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這其中也有意大利,德國,日本人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納粹黨員想要統治世界,他們之中也有向往和平的人,像拉貝先生,像辛德勒先生,像那些日本人。他們都是熱愛和平的人,它們都不愿意發生戰爭。只是由于他們的國籍,他們出生于納粹國家呀……人的心是不能夠受到國籍的控制的!所以,我們不能只看一個人的身份證件,要想了解他,我們更應該看到他的內心。
拉貝日記觀后感 4
《拉貝日記》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
1882年,約翰·拉貝在歐洲十字路口的明燈——德國漢堡誕生。拉貝先生始終堅持“把世界還給人,把人歸還自己”這一人道主義的精髓,像一彎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凈化著無數的魂魄。1937年日軍向南京進攻前夕,約翰·拉貝從北戴河趕回南京被推為南京安全區主席。12月13日,日軍攻戰南京,進行了令人發指的血腥屠殺。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貝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國以民,在他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不僅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而且捍衛了人類的真理和尊嚴。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橋1號院子內,寫下了著名的《拉貝日記》。
這部日記所記述的,都是拉貝的親歷親見親聞,非常具體、細致和真實,無人能否認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區時,我們發現有許多平民被射殺于水塘中,其中一個池塘里就有30具尸體,大多數雙手被綁,有些人的頸上還綁著石塊”,揭發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對他國民眾生命的無視。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個老百姓眼珠都燒出來了……整個頭給燒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頭上!币粋細節寫出了日本軍國主義對人性的踐踏,表現了拉貝先生對中國民眾的同情。
“1月3日: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國兵當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殺,這是非常殘忍的,而且絕對違反國際法;在攻城的時候,大約2000平民被打死。
1月6日:克羅格看見漢中門邊的干渠里大約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機槍掃射或是別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边@些明顯的數據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滅的,是存在的。
拉貝先生所寫的日記在告訴我們:歷史是不可磨滅的,而作為一個人要真實,真誠的去解釋還原事實。而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做一個誠實,甘于奉獻的人。
為了紀念拉貝先生,1997年,德國柏林的墓碑運抵南京,現保存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他的墓碑上也僅只書寫下“一個好人,一個不屈的人,約翰·拉貝”。他所做的,所寫的,所成就的,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部分,但他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個英雄。
今天,面對拉貝故居,我們仿佛仍能聽到拉貝先生朗朗的笑聲,沉重的嘆息;看到他揮舞手臂的憤怒表情,伏案奮筆疾書的側影。
拉貝日記觀后感 5
這學期,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拉貝日記》,這本書的作者名叫約翰·拉貝。
本書講述了1937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來到南京。在那里狂轟濫炸,揮刀進行了一場大屠殺(殺的是中國老百姓)。當時有一名叫約翰·拉貝的德國人在南京,他看到這樣的場面,用智慧和自己的身份歷經種種困難,遇到各種挫折,最后用行動成功保護了20--0多名中國人免于被日本兵殺害。
我看完這本書之后有很深的感觸,有欣慰,還有許許多多的憤怒。日本兵太放肆,太貪婪,太可惡……中國不是他們的,憑什幺亂殺人?憑什幺在我們的.地盤狂轟濫炸……他們小日本堅持“殺光”“燒光”“搶光”這叁“光”,生命是可以這樣隨便揮發的嗎?
那些被殺的中國老百姓多無辜啊,什幺都沒有做,卻遭遇了日本人的槍殺、砍殺、燒、--等等等等,我們又沒有犯什幺錯誤,有什幺權利這樣對待我們?對于這樣的小日本兒,我們沒必要和他們爭論,直接對他們不客氣,他們喊冤,我們還說你們活該嘞!唉,為了讓祖國強大起來,我們只能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好好學習,將來,祖國就不再會那幺弱小,在那幺容易被欺負了!
拉貝日記觀后感 6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了《拉貝日記》這部電影。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方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方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十分有視覺沖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復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采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后,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我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群充滿恐懼以及期盼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我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取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我的勇氣與智慧盡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場景,相對平緩的敘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里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之后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那里,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的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拉貝日記觀后感 7
1937年12月13日,這是一個凡是中國人都不會遺忘的日子,它是一道烙進了所有中國人心里的疤痕,它時常提醒我們的痛,我們的屈辱。因為在這一天之后的長達六個多星期,侵華日軍在被攻陷后的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xx、搶掠、xx等。在過去的六個星期里,我們失去了三十多萬中國同胞,燒毀了南京的三分之一。
《拉貝日記》從一個德國人——拉貝的視角,揭露了他們這一惡行。他是西門子在德國的一家中國分公司的負責人。1937年,當中國的城市陷入動亂時,他親眼目睹了日軍進入南京后的不人道叛亂。
他不顧讓他立刻回國的命令,聯合了十幾位外國傳教士、醫生等一起建立了“南京國際安全區”,前后拯救了近20萬中國子民。在這期間,他的妻子差點被殺,他冒著與日本人發生許多沖突的危險。最后,當大使們返回南京時,日本不得不承認安全區,拉貝也被淹沒在德國。
這部影片因沒有真實反映日本南京大學的罪行而受到譴責。然而,大多數人給予了更高的評價,并為德國人感動和鼓掌。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拉貝的司機被日本人殺害后,日本提出讓他在眾多的中國戰俘里選20個出來賠償他,他走在人群中,面對著一雙雙渴望活下去的眼睛,然后選擇誰活,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我想除了他本人,其它任何人永遠也無法體會到的。所以除了指責日本人的滔天罪行外,我認為出生在這個和平的時代,我們太幸福了,但是我們越來越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面臨著一點找生活的困難。
與那些為了維持更多生命而犧牲的人相比,我們怎么能這樣!人生太容易得到,太容易失去,何不更加珍惜呢?有句話說得好“有勇氣去死,竟然沒有勇氣活著”,是的,生命可貴啊。
另外,電影中講述到由于安全區中人超過了預計的人數,食物成為了難題,錢也是一個問題。而拉貝在這個時候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偷偷地將它們放在了教堂的神壇上。圣誕節,他一個接一個地把錢作為禮物送給安全地區的人們。
錢,作為禮物,在現在似乎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我一向覺得那很俗,同時也偏激地將它們與腐敗等聯系在一起。然而,在這里,我深受感動,不是說有多少錢,而是愛,人道主義精神和無私。
在影片的最后,安全區被識別出來。當拉貝被潛回德國時,得到幫助的中國人懷著感激之情擁抱他,并呼喚他的名字。最后,他和妻子相見相擁,讓我們喜極而泣。不過拉貝回到德國,因涉嫌與中國人勾結串通而被拘捕,并禁止他說出在中國的見聞,留下的日記等都被沒收。二戰后后,要求放棄納粹黨級一度被拒絕,最終于1950年,在被人遺忘和窮困潦倒的情況下死于柏林。
多年后他的日記才被公諸于眾。
直至今日,日本右翼勢力仍然試圖否認“南京大**”,不過歷史不會忘,人民不會忘,也感謝拉貝先生的日記的佐證。我想,拉貝先生或許曾經在被人遺忘的情況下死去,但是今后,不管多少年過去,他都將被銘刻在中國感謝的史冊上,永不會褪去。
《拉貝日記》給了我們太多的思考,愛,人道主義,生命,貢獻……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那句永恒的話“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不能只依靠別人,把希望全寄托于他人,屈辱我們會銘記,同樣我們會以更加全新的面貌向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不會倒,我們會以我們自己的力量立于世界之林。
拉貝日記觀后感 8
《拉貝日記》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新的看待南京大屠殺的視角。影片以第一人稱敘述,從主人公拉貝的視角切入,將拉貝的個人經歷與南京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了一起。這種手法有效地決定了影片的素材取舍。影片的另一條敘事脈絡由日本軍方的侵略進程展開,多角度敘事的同時調整了電影整體的敘事節奏。
電影中有一段情節很耐人尋味:遭遇日軍空襲的平民卻在納粹的旗幟下得到了庇護。兒童在納粹旗幟上蹦跳,顯然并不明白旗幟上符號的含義。我們不能說影片在用人性為骯臟的政治“洗白”——雖然拉貝是納粹,后來“告密”的是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軍官。相反,它實際上消解了一部分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沖突,從人性的角度掀開了戰爭的一角,讓我們得以從中窺見特殊年月里的人性百態。
滯留南京的'拉貝同其他人道主義者們為陷于戰爭中的南京人民設立的安全區像一座風暴中心的小島,在日本人的殘酷手段下,保障平民們的安全無異于與虎謀皮。拉貝等人對安全區的維護舉步維艱。影片中并沒有用大量的血腥鏡頭來展現戰爭的殘酷,但它切實地向觀眾傳達了一種悲哀的無力感。殺戮對準的是一個群體,催眠自己面對的是一群低等的,待征服的對象,殺人的負罪感便可降至最低。在屠殺中,一面是非人的,沉默的群體;一面是鮮活的,具體的生命,社會學意義上的個人和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之間來回切換,影片在這樣交錯的展示中最大限度地撕扯著觀眾們的神經,也最大限度地凸顯了生命的尊嚴。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加侖伯格對中國人的人性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中國人像一群沉默而無害的羔羊,但你并不能否認他們超群的智慧和他們所能爆發出來的巨大能量。這是一個能創造奇跡的國家。中國人天性中的驚人忍耐力往往賦予他們眾多優美的品德。無論是“能裝十萬人的地方,能裝二十萬中國人”,還是日軍指揮官對數量龐大又極富韌性的中國人的認識(中國人的智慧和難以控制使他選擇屠殺戰俘),還是影片中對司機,助手,女學生等小人物的刻畫,基本都能得到中國觀眾的認同,喚醒他們文化基因中的深層意識。
影片的結尾,拉貝與妻子重逢并返回德國,熱烈的歡送場面像是南京城中的一場幻夢。它好像給人以希望,卻無法讓人忽略其表層信息下面的悲劇內核——無論是之后保護區二十萬南京人之后的命運還是拉貝回國后將要面對的種種磨難,都并沒有隨著影片的結束而結束。
在《拉貝日記》中,我們可以短暫地跳出受害者的身份,從旁觀的角度審視這段歷史。中國人從并不畏懼正視苦難,只是常常焦慮于檢視歷史的方式。剖開傷口的過程的焦慮感往往大于感受到的疼痛度,這大概是一種心理作用吧!独惾沼洝窞槲覀儞炱鹆撕芏嘣缓鲆暤挠洃浰槠,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概也算是一種影像對歷史記憶的重構吧。
拉貝日記觀后感 9
夜晚里想起他,還不想睡,等待他來到我思想的夢里。我并不害怕想起了解他的那個夜晚,反而是記憶猶新,讓我不斷的回想。想什么?想,他一個德國人,遠渡重洋,來貧困的中國工作近半生?想,他為什么把自己的子女留在中國,在這里落腳扎根?想,他為什么不回到祖國的身邊,難道他不思念自己的祖國嗎?難到他不思念自己的父親母親嗎?為什么他置自己的安全于不顧,偏偏要留在異國呢?這樣的回想,勾起了塵封多年的往事,那一段不堪回首的,令人捶胸頓足的歲月,而他就是被人稱為濟難扶危,佛心俠骨的活菩薩------約翰拉貝。約翰拉貝先生1882年生于德國漢堡,20xx作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雇員來到中國經商。
他和他的家人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年。拉貝先生的子女及外孫子女均出生在中國,并且扎根于中國,我認為能讓他們留在中國出了中國悠久的民族文化與傳承的民族道德觀深深地吸引了拉貝先生,還有源自他身上對中國,世界乃至宇宙蒼生的.無限感懷與俠骨柔腸。讓他無所顧忌的留在了中國,留在了南京。這個曾經再1937年至1938年發生過災難的地方。在這個時期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人留下的對中國百姓最為發指的一刀,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頭顱,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運。這一刀是無恥的,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中華民族圣靈的褻瀆,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譴責。約翰先生的《拉貝日記》是對日軍暴行的描寫,也是對日軍殘酷暴行的無情揭露,該影片以約翰拉貝先生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場毫無人性的滅絕殘殺。雖然面對的是無情的絕殺,但是拉貝先生為了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拉貝先生和他的伙伴們不顧個人的安慰,共同聯合起來建立了安全區來保衛無辜的百姓。
他們設立的安全區為大約二十五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的場所。拉貝先生以這樣愛的方式保護中國人的生命。中國有句諺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拉貝先生就連二十萬人的生命,是當之無愧的活菩薩。從歷史中,我們知道拉貝先生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深深的愛著拉貝先生約翰拉貝先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最為真摯的朋友。他濟難扶危,佛心俠骨共祝天麻,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最淳樸的愛是怎樣的!
拉貝日記觀后感 10
電影拉貝日記,從親歷者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信息最為完整翔實的史料。1937年,西門子分部的負責人拉貝和他的妻子朵拉生活在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德國另派了一名負責人來這里接替拉貝的工作。在拉貝的慶功歡送舞會上,日軍轟炸了南京城,隨后日軍攻占了上海。由于恐慌事件突發,拉貝毅然打開公司的大門為他的中國員工及其家庭提供避難。第二天清早,當戰火熄滅,清查損失時,呆在南京城的外國人們開始商議在如此危險的時刻他們應該如何是好,最后他們決定設立安全區,并提名拉貝為主席。拉貝本想第二天就離開南京返回德國;但他最終決定要留下來,并且即刻認真地投入工作。當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在中國人民身上殘忍發泄并施以暴行的時候,拉貝和他的同伴們機智勇敢地與日軍周旋,艱難地為南京老百姓提供安全區的保障。二十多萬的老百姓涌入安全區,由于人數超出太多,安全區的補給越來越困難,但是拉貝和他的同伴們沒有放棄。日本想要清除安全區,拉貝用機智與勇敢與日軍對抗,直到各國大使郵輪抵達南京,安全區才幸免于難。最后拉貝和他的妻子在德國政府的命令下回國。
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20年的德國人,拉貝對中國很有感情,很熟悉中國,當他看到許多人在大門邊等待開門,他命令打開大門,讓那些人進去。如果這只是出于人的`善良或本能的話,那他決定留下來,擔任安全區主席的時候,他就是達到了人道主義精神的高度,目睹了南京大屠殺之后,那他所作的就不僅僅是從人道主義的高度出發了,那是對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采取何種手段。特別是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后,日本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當拉貝走向那一群充滿恐懼以及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
杜普雷女士為了保護女學生,以防止虱子為由給女學生剃發,與日軍據理力爭,因一次沒有滿足日軍的要求,日軍就地射殺了所有的戰俘,從這以后她就自作主張私藏戰俘。威爾遜大夫一開始非常敵視拉貝,他不相信這個納粹分子會留下來幫中國人做事。后來漸漸接觸之后,他覺得拉貝做的很賣力,而且他識破拉貝為安全區傾家蕩產也不聲張,這時他對拉貝的態度轉為敬佩了。
南京大屠殺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場災難,幸而有這些無私的外國人,給予了我們中國人幫助,幾十萬的中國人在他們的幫助下沒有遭到日軍的屠戮。南京大屠殺固然是我們民族的痛,但是在痛的時候,也不要忘記那些曾經給予我們幫助的人。記住痛,更不要忘記愛。
【拉貝日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拉姆日記作文550字05-11
小學生作文:拉姆日記07-03
貝恩筆試題11-28
拉歌的口號02-13
蝸居里小貝的臺詞10-20
笑話故事 老貝別傳06-18
2006貝恩筆試題07-16
2007年貝恩筆試07-16
貝弗里奇的經典名言07-11
索爾·貝婁經典語錄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