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2
剛參加工作那陣子就接觸到“建!边@個概念,也曾對之有過關注和嘗試,但終因功力不濟,未能持之以恒給力研究,也就一陣煙云飄過了一下罷了。
xx的講座再次激起了我們對這個曾經的相識思考的熱情。同樣一個名詞,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xx賦予了其更多新的內涵。
首先是對“建!钡睦斫獠町悺D菚r更多的是一種短視或者說應試背景下的行為,“建模”的理解就是給學生一個固定的模式的東西,通過教學行為讓學生接受而成為其解決問題的一種工具;而xx的“建!备嗟氖且环N動態的或者說是一種有型而又不可僵化定型的東西,應該是可以助力學生發展最終可以成為學生數學素養的一部分。
其次,對于如何建模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不同。過去更多的是一種對數學模型簡單重復的強化行為,顯得單調而生硬;而xx的“建模”則更多的強調不同層面上引導學生通過“悟”、“辨”、“用”等環節,讓學生立體式全方位的理解模型、建立模型,從而避免了過去那種“死模”而將學生“模死”的現象。
xx的“!,強調應該是一個利于學生可發展的模,可以進入到無意識和骨子里,成為學生真正的數學素養,最終能夠跳出模,從而達到模而不模的去形式化境界。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3
我參加了中小學教師遠程繼續教育培訓,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通過學習,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兩點體會:
一、教師要終生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通過學習讓我認識到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于自我更新知識的學習者。打破傳統的、陳舊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必須與時俱進。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礎上,強調打破教育霸權,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教育者的頭腦,使之打破其堅冰一樣的由陳舊的知識和經驗累積起來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理念必然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教師應樹立新課程意識:
通過學習,我知道教師的課程觀不能停留在“課程即教材”這一層面上,課程也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經驗的過程。課程不再是由專家編制、教師執行的,物化的、靜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態,課程也是師生在教學中共同創制的、鮮活的、過程性的、發展著的活動形態。課程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意識。正如著名課程專家斯騰豪斯所說,課程本質上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一種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探究、創新的精神。
這次的培訓學習,讓我有了緊迫感。要成為一名好教師,我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教育作為一門藝術,而我們怎樣成為一名藝術家,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提高我們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我們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身修養。雖然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多年,有了一些進步,但這個培訓讓我進一步豐富自已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總之,通過這次培訓的學習收獲很大,同時我也努力將這次的學習收獲盡快地運用到我的工作實踐中,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4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ǘ┕膭顚W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ㄈ┙滩膬热莩尸F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本教師的教本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小朋友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著,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通過說一說,試一試,練一練,做一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5
幾何畫板不是一個一般的繪圖軟件,不僅制作出的圖形是動態的,而且注重數學表達的準確性。因此,應該從數學的角度看待這個軟件,在理解中學習它,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有關操作的規定,掌握操作方法,合理地進行操作,盡快掌握它的功能。反過來,當需要構造某個圖形,進行某種操作時,就會自覺地滿足軟件對該項操作需要的前提條件。
首先用幾何畫板創設情景,靜態變動態,其次幾何畫板“數形結合”,抽象變形象,微觀變宏觀,能夠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思維能力、開發智力的工具。
通過這個課程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對幾何畫板有了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堅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課件制作水平。幾何畫板是一個在數學領域里進行創造、探索和分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的軟件系統。利用幾何畫板,您可以構造交互式的數學模型,可用于從事形與數的基礎研究,構造高級的、動態的復雜系統的插圖。不僅學習了幾何畫板的應用知識,而且認識了很多同行,并從他們那里學到了不少知識。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感覺《幾何畫板》是個很不錯的學習輔助軟件,相比較FLASH等的軟件,它的本身占用資源較少,操作簡單,學習起來也較容易,而且在平時的教學中,用他去制作一些課件,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但僅僅這花幾天的學習要想將這個軟件運用自如還是不可能的,老師只能領導你去認識它,真正的對它熟悉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多運用,自己去鉆研。
同時,通過學習,還讓我體會到了,在運用課件輔助教學時,不僅僅是去制作課件,在制作過程中,要對這節課完全理解,從原理上明白這節課的實質內容,再細化到如何去制作,才能讓我簡單明了的理解這節課,是在制作過程中的關鍵點。通過這次幾何畫板的學習,感覺受益匪淺!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6
教師職業注定就是要終身學習的。這些天陸陸續續翻看了《新課標》,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缎W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學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象、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學生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的挑戰,如何能讓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使學生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去體驗數學、“玩”好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求知欲,形成積極的情緒,在數學中我們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好奇”!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能萌發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愿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里翱翔。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系,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后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長方形的特征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對學習新課程的學生,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出問題,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樂于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作為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法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的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學生當成加工廠的“機器”,而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之樂。
實踐表明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滿數學。平時能讓學生把身邊的實例融入到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簽,銀行的利率,校園面積的估計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數學問題回歸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要教學完《相遇問題》例題后,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后,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課堂魅力嗎?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7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學習之道在于悟”,借此機會和大家共同分享高中數學學習的心得體會。
相信我們當中許多老師和同學都看過《功夫之王》這部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喜愛功夫卻毫無功底的劇中人物最終練成絕世功夫,成就大業的故事。其中李連杰飾扮演的默僧在傳授杰森功夫時,有一段精彩對白:“畫家以潑墨山水為功夫,屠夫以庖丁解牛為功夫,從有形中求無形,充耳不聞,習萬招之法,從有招到無招,習萬家之變,才能自創一家,樂師以輾轉悠揚為功夫,詩人以天馬行空的文字傾國傾城,這也是功夫……”。
套用上述對白,我們也可以說,學生以解題為功夫,習萬題之法,從有招到無招,習萬題之變,才能自創一家,它揭示了學習是一個自我領悟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過程。那么,如何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悟”呢?
其一,數學的學習是學會獨立思考的過程。數學學習要防止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傾向,學習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沉下心來琢磨琢磨,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聽課時要邊聽邊思考,思考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思考教師的思路,并與自己的比較。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著先判斷、下結論,看看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并找出錯誤的原因。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本能力。
其二,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需要反復練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反復練習正是為了達到悟的結果及培養對數學的理解和感覺。訓練的過程需要經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一個無形無狀的過程。當然由于每個人知識結構、思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異,訓練的過程和量是不同的,但無論如何不能“為解題而解題”。
其三,數學的學習過程是把握數學精神的過程。數學的精神在于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策略去思考問題。有些學生對數學無論怎樣練習,也始終難以找到對數學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從問題解決形成一般的結論,領悟問題解決中數學思想、方法、策略的應用。這個過程單憑老師教將很難使學生達到理念的升華。當然,這并非削弱教師的作用,而是體現學生悟的重要性,將所理解的知識嵌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其四,自信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自信源于對數學的熱情、對自我的認可、對數學契而不舍的執著精神以及堅實的數學基本功。曾經有位學生在闡述他對基本功的理解時說:“從今天起我所做的每一道題高考肯定不考,高考的每一題會做,并不保證都能做對,要關注對,而不僅僅是會,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反復,不要因為這題簡單而不去做,不要因為這題做過三遍而不去做,可為難題放棄,絕不可為簡單題而放棄,這些就是基本功”。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8
長期以來,我們作為教師都在為一個個的教育問題犯難,總是在尋找新的方法,吸收新的理念,而今天,在網上學習了之后,我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將談談這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9
學習新課程,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都十分重視和體現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特點。努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生活材料與環境。
教材內容的安排、所選素材進量符合兒童實際。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并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供老師參考。
一、創設親身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因為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法。
一定非得讓學生走看明圖意來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例如,新教材第9頁中長短的情景圖,教學時可這樣設計,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感知出物體有長短,從而抽象出長短的概念。然后通過操作探究出比較長短的一般方法。最后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比長短的方法,讓他們比一比兩人的手掌,比比身體的某一部位。也可讓他們比一比每步有多長,誰跳的遠。
或者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比一比。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長短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感捂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觀察圖好得多。此外,教師還可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把課本中的情景圖制作成動畫課件,充分利用它的形、聲、色、動、靜等功能,使靜態的畫面動作,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境。
二、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
算法多樣化,就是指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既不限于一種思路,也不局限于既定形式,而是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新教材教學思想正是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對于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編排“9加幾”的計算時,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本節課共安排了兩個例題,例一為我們提供的教學資源是學校開運動會的場景,通過學生們喝了一些飲料還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例2展示的是“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給學生創設求異情景。先出示學校運動會的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同學聽。然后在感知情景圖的基礎上,教師即使提出問題:“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你會算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使用的計算方法也不同,有的用點數法,有的用接數法,有的用“湊十法”,有的甚至會想出三種以上的計算方法。但不管什么算法,教師都要給予評價和保護。
讓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然后通過“9+4”重點說明“湊十”的思維過程,最后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0
11月22日,我校教師50多人到蒼山縣長城中學參觀學習,上午第三節我聽了王紹莉老師的公開課,然后聽了趙校長“五學六段式生本課堂”教學的介紹。此次學習收獲很大,體會很深。
一、熱愛學生
老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受到學生的熱愛。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老師的作用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思維。有了創造思維的能力,學生不僅可以學會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可以創造新知識。我們要真心真意地去關愛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學生。這樣,老師深深地刻在了學生的心里,學生的一言一行也刻在了老師的教學生涯里。
二、提高自己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
首先,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環境下進行,學生更多的要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老師轉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某些僅僅在形式上視為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創設實質性的促進學生發展的各種學習環境的能力。其次,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帶來了個體差異的日益顯著。老師要尊重學生個體,關注個體差異,并針對不同個體有效地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生生、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協調、溝通能力。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為了把學生教育的更好,我們必須加強學習。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1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坝行У恼n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通過今天學習陳國忠老師的講座,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在課改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嘗試。
首先,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么備課“備”什么?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瓋A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币岣哒n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于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于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彼^課后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后,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后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并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2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從對小學數學學科性質的認識出發,來分析與闡述小學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主要任務,并用發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論來論述小學數學課程的變革與發展,尤其是結合小學數學的發展和國家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來分析今天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
從教學研究的論述角度看,本書始終將眼光盯住兒童的學習,始終在關注兒童的學習方式與認知發展。它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教數學。下面就從探究學習這一點談談我的體會。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進行學習。通過學生主動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與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正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他所未知的問題,通過數學手段來解決問題,且能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上。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薄耙寣W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時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上用不著選擇和創新,因為自有教師為他們選擇、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重在讓學生根據定義、公式照搬照套,機械運用,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中,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被教師不經意的注入式教學扼殺了。他們對數學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還怎么能更深入地進行創新呢?在小學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呢?根據對本書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2.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F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于生活,生活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于生活實際,且運用于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3、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于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來說,能夠獨立解題并有獨到見解,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縮影,也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創新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于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啟發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3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于“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系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通過課題研究學習深刻清楚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激活思維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初二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么樣?為什么?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系,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愿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4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對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也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通過學習,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盡量采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并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煉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并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边@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后,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通過教學,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中的“雙基”與傳統教學的“雙基”的區別傳統教學的“雙基”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存儲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盡管我們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雙基”并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脫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新課程理念下“雙基”學習本身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著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雙基”學習是不存在的。過去,我們也強調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離于雙基的學習之外,一說到學習情感就會把它狹窄地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處理教學中的思想教育總是從怎么“滲透”來考慮,豈不知教學本身就包含著思想教育,一個“滲透”怎能包含得?結果是學生學了數學不愛數學。我們在新課程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學學習過程和方法之類的學習策略。所以,過去的“雙基”把學習的內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單純的知識和技能。新課程是一種全面的學習。
總而言之,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5
三角函數內容是新課程標準中刪減、變化最大的內容之一,作為教師,我們應當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和研究教學方法,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我對高中數學新教材必修4進行了學習和比較膚淺的研究。
一、 新教材與舊教材的相異處
與舊教材比較,本章在時間安排和內容安排以及在教學要求上都有很大的改變。原來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數及其相關的內容共有三章,即三角函數數、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和簡單的三角方程,現分為三角函數和三角恒等變換兩章,且兩章間插入平面向量一章,具體的有以下幾點:
1、刪去了 間的三角函數一節。
2、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中,新教材只出現了兩個關系式,舊教材中有八個關系式。
3、新教材只有正弦和余弦的誘導公式,舊教材有正切和余切的誘導公式。
4、把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移到誘導公式后,作為三角恒等變換的第一節,而舊教材中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是獨立的一章。
5、刪掉了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數的積化和差與和差化積這幾節。
6、把解斜三角形這一節放到下一章平面向量后面。
7、增加了實習作業一節。
8、增加了閱讀材料,小結與復習中增加了參考例題及學習要求。
9、對化 為一個角的一個三角函數要求降低。
除了以上這些不同,新教材在例題、習題和內容講解編寫上也有很多改變,刪掉了大量例題和練習、習題,也增加了原來沒有的練習、習題,出現了一些歷年高考題。復習參考題分A、B兩種題目,供不同層次學生選用。
二、新教材的特點
在認真學習和比較后我認識到新教材有以下特點:
1、新教材在保證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舊教材中次要的,用處不大的而且學生接受有困難的內容,適當降低了教學要求。
2、更新了舊教材中的數學符號,使用國際通用符號:tg改為tan,ctg改為cot,調整了知識結構和內容的編排順序。
3、在教材內容的編排和體系上,注重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了知識的連貫性、整體性、統一性、層次性,注意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來編排內容,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面向全體學生。
4、對公式的記憶要求降低,減少了二十多個公式,但對推導能力和應用公式能力的要求卻有所提高。體現了減負精神,不再過多強調死記硬背,而更注重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5、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思維品質,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
6、本章書體現了數形結合、轉化化歸、代換、特殊化等重要的數學思想,蘊藏著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7、增加閱讀材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體會數學是從生活中來用到生活中去的。增加數學史知識及通過對數學家的有關介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激勵學生不畏困難,奮勇攀登科學高峰的科學精神。讓學生了解數學在物理學及其他學科上的運用。
三、學習新教材的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新教材第四章的編寫是完全符合新課標的精神的,與舊大綱相比,盡管高中數學教學目的仍然落實和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個性品質這三方面,但對這三方面的內容和要求,新課標作了符合高中生年齡特征與教育教學實際、數學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相適應的調整。基礎知識不僅僅局限于高中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由此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也界定在數學基礎知識之中,它是顯性知識中蘊藏著的隱形知識。作為基礎知識學習,其思想方法的學識和掌握顯得更為重要,這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新課標確定教學內容本著“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原則,精選那些在現代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有著廣泛應用的,為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在數學理論、數學方法、數學思想上都是最基本的內容;在程度和分量上是高中學生能夠接受的知識,避免要求過高、分量過重的傾向。
總之,我認為新教材符合素質教育思想;有利于學生個性心理咨詢品質的發展;更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能更好地幫助其它學科的學習;并加快中國的數學教育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5篇】相關文章: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12-22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15篇)11-13
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集合15篇)12-21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心得體會11-22
工程數學實驗學習心得體會12-13
考研數學學習心得體會06-03
學習數學的勵志名言12-25
考研數學的學習計劃12-22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篇)12-21
數學學習心得體會(匯編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