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學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
初中歷史課,在象馬營這樣的城鄉結合部和廣大農村地區,向來是被認為副科的。學生輕視,家長忽略,學校漠視(中考算分數后情況稍好)。甚至連承擔歷史教學的老師也有著幾許無奈何可怕的淡然?梢哉f,歷史教學環境在今天沒有什么真正的改觀,這嚴重影響了歷史的教學成果和教師的教學熱情。學生把歷史課當作趕寫語數英作業的平臺,是進行調整休息的樂土。即使是部分在聽課的學生,他們的骨子里也并沒有把歷史與語數外等科目并駕齊驅,甚至連物理和化學都比歷史重要。我在此并非討論科目的孰重孰輕,只是這種情況值得我們去反思。
層面說,學生對歷史的“不買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師教學的缺失,“不能讓學生走進自己的課堂,這是教學的失敗!苯鼛啄,初中歷史不可避免的進行了新課改,可以說,課改后的歷史教學更難教了。然而,據我所知,目前的大部分農村中學,包括我校在內對于初一初二的歷史課根本不重視,直到初三,要中考了,才把歷史課當作主課來對待,所以歷史專業的老師年年把手畢業班,初一初二的歷史課,又嚴重打擊了任課老師的積極性,只要老師能把課上完就行,好像是綜合科和體育課,實際上,這些都是違背教學規律的。上述教學情況的出現讓我很懷疑歷史教學的成果會有多大?歷史教學的明天在哪里?
歷史教學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教學的層次感非常嚴謹。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本專業的學識理解和教學鉆研能力。我們提倡教學中應用構建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這些理論對教學成果的幫助很大,應該提倡和推廣。可是,這就需要老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手段,需要在課下付出大量的時間來整合教材,課堂上有的放矢。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靜下心來鉆研教學,不能花更多的時間去彌補知識的短缺,存在浮躁,無奈,“得教且教”的心態,那是很難在教學上有所建樹,在教學成果上有所成就的。非常遺憾的是,這種現象在廣大歷史老師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反思一:教師教學設計的落后于教學理念的困頓
本人在歷史教學中有很深切的感受,學生能否接納老師,能否走入老師的教學模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很重要。在很長時間里,歷史等同于故事可以說是深入人心。我認為,歷史不能沒有故事,可以以故事為一節課的教學切點,突破教學重難點,起到教學的最終目的。不能一味的故事里來故事里去,也不能在課堂上沒有精彩的故事,一味地照科宣讀。這兩點都是誤區。前者淡化了歷史的學科系統性,無法把握教學環節上的諸多要求,學生在笑聲中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后者忽略了教學對象,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歷史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的拒絕歷史。
在歷史教學中,據我所知,很少有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原因可能是不屑一顧,可能是根本不會,或者是學校沒有多媒體的教學平臺。這在教學設計上就大打折扣了,筆者認為,必要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上應用效果是非常好的,一則學生可以以視覺的沖擊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得理解和把握,二則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課件對教學內容給予補充和升華,遺憾的是,農村初中的歷史課進行多媒體教學者寥寥無幾。教學設計依然是黑板,板書,粉筆。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沒有教學設計的新意和創造。
教學理念上,很多老師墨守成規,開放教學與互聽上課幾乎不存在。老師無法引導學生從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轉變,從復制式向構建式轉變,一味的繼承和靜聽。
反思二:開卷開始對歷史教學的更高要求與對策
學生淡出的認為開卷考試非常簡單,所以書不用看,課不用聽,歷史可以不用重視,中考進考場后,拿書抄就行,幾乎是每一屆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想法。事實上,開卷后,在短暫的一個半小時里,既要做歷史,又要顧政治,平時書不熟,到時候再去找答案,談何容易?開卷開始后,更加注重歷史能力的考察淡化歷史知識的要求,學生以為開卷帶書就可以考好成績,拿到分數的認識需要老師及時更正。20xx年20xx年和20xx年陜西中考歷史試題就很明確的給出了考試趨勢信息,能力的培養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越加重要。
我認為,歷史不是用來背的,當我看見很多學生迫不得已的去背他們已經失去興趣,感覺枯燥的歷史書本時,我覺得這是歷史的悲哀。歷史是項鏈,歷史知識是珍珠,而感悟歷史就是串成珍珠項鏈的線。
如何感悟呢?我對學生說:我不要你們背書,但是你們一定要?礆v史課本,談談你們對歷史中的任何你感興趣的事或人的看法或想法或困惑,可以使書本中的,也可以是書外的,教學相長。如果哪個學生問的問題有水準,老師會充分肯定和鼓勵的。這樣,學生即使不背書,也要花一定的時間在歷史這門課上了。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沒兩周寫一次學習心得和得失所在,這樣我可以根據學生所寫的內容及時進行教學調整和反思。在上課過程中,我還利用音頻教學和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對歷史真正感興趣。我的教學宗旨是在不耽誤學生更多的時間的情況下,讓學生對歷史重視和喜歡起來。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2
暑假里聆聽了金壇四中丁蘇霞老師 “例談鄉土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常州地區為限”的講座。丁老師以其深厚的理論、翔實的資料給我們上了精彩的一課。通過丁老師的講座,我對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丁老師的講座包括六個部門。分別為關于鄉土歷史課程資源的概念分析、關于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探究、常州地區鄉土資源開發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和歷史課堂教學中鄉土歷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策略。其中“常州地區鄉土資源開發現狀”一目讓我受益頗多,丁老師按著時間順序將常武地區歷史遺址、歷史名人及府邸故居、書院文化、口頭歷史等鄉土資源進行了詳細的整理。自己之前也收集一些常州地區的鄉土資料,但與丁老師搜集的資料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通過丁老師的講座我的鄉土資料庫得到大大豐富。另外我注意到丁老師對“口頭歷史”資料的發掘,可能因為不是常州人,從未想過語言的發展過程也是我們重要的鄉土材料。丁老師不僅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她結合自己的經歷經驗總結了幾條非常實用的鄉土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如成立研究小組,收集文字類的鄉土資源、收集非文字類的鄉土資源(歷史遺址、歷史名人、參加愛國主義專題活動)、組織學術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建立數字電子化的歷史課程資源。這里很多策略我們培育室也在積極進行中,相信我們堅持下去定會有所收獲。在鄉土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策略中,丁老師將常武地區的鄉土與歷史書中的知識點一一對應,使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更好的把握鄉土資源的運用。這個過程培育室領銜人唐老師也給我們布置過類似的作業,我想我們應該把培育室各成員整理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資料共享。
講座中,丁老師提到目前鄉土資源雖然豐富但還沒有充分開發,存在很多問題,如重復開發、無序開發,缺少社會力量的支持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如何改善這一現狀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的問題。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3
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教師,在我半年的歷史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育方法,以及與同學生的親密接觸中,逐漸的了解到許多學生及教師在高一歷史教學中存在不少誤區。今天就同各位同仁做一點探討。
第一,從學生的角度講,很多學生將高一中國近現代史當作是炒初中歷史的“冷飯”,學習興趣不高。從我們現在的歷史學習課程安排中看到,初中的歷史包括了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許多內容,現有的高中一年級歷史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而且很多時候自認為已經學習過了,沒有必要繼續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輕松的完成歷史課程的學習。這種心態,應當說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么?高中一年級的中國近現代史內容,是不是炒了初中的“冷飯”呢?
我個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已經讀過高中二年級的學生的答案也是否定的。根據我們現在所采用的由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編的《中國近現代史》課本內容來說,我們應當說學生的看法是有一定的依據的,的確,很多內容已經在初中的歷史學習中接觸過了,喜新厭舊是高一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非常正常的心態,我們應當加以理解;但是,學生的看法是非常簡單、片面和偏激的,他們只是依據自己個人的好惡來判斷高中的歷史學習。真實的情況是,高中的歷史學習不僅僅是把初中殘留的“冷飯”,而是從一個更新的角度的學習,把僅僅停留在背誦階段的學生的知識,從理解聯系的角度重新詮釋,進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脫離機械記憶的層面,開始學會在邏輯思考的前提下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問題。
第二,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實現學生學習“由機械記憶歷史內容,到用邏輯思維能力探討歷史問題的轉變”。高中的歷史學習,是為培養學生用邏輯思維,聯系的觀點看待各種社會問題的能力。對學生來講,初中的歷史學習的機械記憶方法,存在著學習的慣性,依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法;除了極個別的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學習方法的改變外,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存在于單純的機械記憶的層次上,由此造成了班內學習成績的高低差異。
在這個層面上,高中教師除了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外,更加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組織教學以及其他的教學方法,譬如考試,在高一歷史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誘導并最終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自覺或不自覺的走到高中歷史教學所要求的軌道中來。因此,高一歷史教學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在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學科的地位在過去的考試中沒有獲得其相應的尊重,高中歷史課向來被認為是一門輔助課程。無論是高考“3+2”的考試,還是“3+X”的考試,歷史這門悠久的傳統學科始終被人們冠以“水泊梁山軍師—無用”的稱號。直到現在,在區分文理科的基礎上進行的“3+小綜合”的模式下,歷史同其他學科相比終于有了出頭的一天。但是,我們也僅僅把歷史這門學科當作小綜合學科的一角,而沒有意識到歷史已經逐漸走出陰影,慢慢的主導了綜合考試。
從高考中的“根據你所掌握的歷史地理知識來評價,古代‘絲綢之路’‘同今天的西部大開發計劃’的歷史聯系?”,我們已經可以覺察到一種苗頭:歷史,在未來高考文科考試中,必將占據更加重要的份額,最終影響整個高考的文科考試。就如同我們當年的科舉考試一樣。
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部分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這種根本性質的變化,還是用老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高中歷史學習,進而影響了我們高一歷史教學工作的改革;而且這種觀念,還將繼續制約我們高中歷史教研工作的不斷改進,限制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進一步改善。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4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培訓中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歷史老師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怎樣才能?我認為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一是要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二是要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知識大餐。
三是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注重教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樂學、愛學。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教學,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方法,體現學課靈魂,而教師的裝糊涂、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通過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5
任何課程的設計都體現著一定的指導思想。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是:“以唯物史觀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精選歷史課程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愛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題目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題目,加深對祖國的酷愛和對世界的了解,從歷史中吸取聰明,養成現代公民應具有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這一指導思想,首先闡明了初中歷史課程設計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學會熟悉歷史的方法,養成正確的歷史思惟習慣,為人格、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學習潛力的發掘提供堅實的基礎。另外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學習進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構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建立遠大理想。總之,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不但能取得作為現代公民應具有的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其次揭露了為到達課程設計目的必須遵守的原則必須體現科學性、時代性和適應性的同
一、我通過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初中歷史》以后,有以下的心得和收獲。
(一)、教學標準設計具有的新的教學觀念。
1.要建立讓學生樂學的觀念。樂學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有人說,樂學可以常使精神氣力有余,有人創造的“樂學法”可進步學習效力N倍。樂學靠教師的“鼓勵、喚醒、鼓舞”,靠教師奇妙的教學設計,這些設計包括教學進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設計,***合作的師生關系的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特別應當特別重視歷史主題活動課的設計。
2.要建立全面進步學生歷史素養的理念。具體的說,學生的基本素養應當包括對祖國的認同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方面。歷史教學的設計要在進步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上下苦工夫。
3.要建立大歷史觀。歷史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歷史教學必須與生活相聯系。要努力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學、深入地理解“學史明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等古訓的思想內涵。激起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4.要建立“教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指導學生主動發現、自主探究題目的觀念。歷史學習的進程是學生自學、自求、自悟、自得的進程,這個進程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進程。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學生終究將甚么也學不到。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當是“指導學生學”,這樣學生才會學。那末,教師要不要講?怎樣講?固然要講,但一般要少講、精講。
5.要建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觀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歷史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學生是否是主動、是否是探究,主要表現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現在是否是能提出題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十分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是相互依托;是否是面對面的學習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學設計應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構成。
基本流程
1、教材的研讀。新《課標》要求:“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對它的價值和內涵的發掘,是進行教學設計的條件”。教材研讀的進程也是教師與教材對話的進程,只有把教材掌控好了,才能和學生交換。教師對教材的研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靈魂”,正確理解文本的主旨;【2】、遷移處理重視教學創新,掌控準練習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拓展和延伸,構成富有個性化教學設計;
【3】、添加“佐料”在不偏離主題的條件下,為教材添加佐料;【4】、史學觀點以文明史觀、現代史觀、全球史觀分析歷史現象;【5】、思惟素質培養學生對歷史題目的分析、歸納、比較、綜合及應用辯證和歷史唯物史觀,分析歷史現象,論述歷史發展規律等能力,并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梢,教師只有與教材拉近間隔,與之親和,與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接近,產生共振共鳴,才能進行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
2、學情的分析。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的扉頁上寫道:“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知道了甚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币粋班級的學生學習狀態、紀律、思惟、參與程度情況是不同的,學生已有經驗和現有水平也不相同,我們要找出大部份學生已有知識、生活經驗與《課程目標》的差異,來制定我們的預期的教學策略。就幾個班里的學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級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有的班級學習紀律差一些。我們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預期教學策略。我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個性化學習。給一些學生個性創造的機會。新課程要請教師充分發掘自己的知識教材學生的最好結合,找到“授人以漁”的最好方式。
3、目標的制定。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完成的任務。在之前我們一些教師為了省事,習慣于抄教學參考書上的,在新課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個載體,《課程標準》才是根據。對《課程標準》要求的一定要貫徹好,而且是教學設計的要點、重點。對《課程標準》要求之外的,教師就可以夠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補充或刪節,重組教材,進行創造性教學。但是,制定教學目標要特別留意以下五點:一是目標適應學生特點、已有經驗和發展需求;二是符合學與教的原理,并體現一定層次性;三是以學生的愛好要求為指導,而非教師的要求;四是應觸及各個學習領域,盡可能培養學生的思惟水平與技能;五是要反映學生學習結果。4、情境的設置。歷史教學中的情境設置,是指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生活情境與教學情境進行鏈接,從而創設一種能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激起學生學習愛好的課堂情境。這就要請教師設定現實的情境,汲取學生親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樣,學生才會習得富于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學生的人格才會真正得到陶冶。
5、活動課的設計。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歷史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發展和歷史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惜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起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類學習方式的構成!币蚨芍,活動課設計要站在增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歷史學習主題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點。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固然需要,卻特別宜致于導。導者,多方想法,使學生能自求得之!苯處熒趺磿r候指導,甚么時候參與,如何小結,學生如何分組學習,怎樣討論,學習匯報采用甚么情勢等,都應當作出具體設計,充分體現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原則。
6、作業的設計。《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針對性,份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币虼耍處熢谶M行作業設計時,要轉變觀念,不再將作業窄化為檢驗學生歷史知識把握情況的唯一手段,而應當細思量巧設計,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夸大進程的合作和實踐,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情勢的創新和趣味,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作業設計也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可以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數目和完成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教學標準設計告知我們教學中應留意的題目
1、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應當是主體的“首席”,那末“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導”。主導表現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流程的安排、教學進程的點撥、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學生的主體表現在對題目的探究,對進程、方法的討論,對知識的積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表達等。在教學進程中,沒有了教師的主導,也體現不了學生的主體。那種“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其自然的課堂要不得。因此教學設計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2、正確處理課內與拓展的關系。所謂“課內”指的是教材所顯現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解讀教材時,僅憑教材的內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就需要借助課外知識加以彌補。另外教材中有價值的題目,也應當向課外延伸拓展。正所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但是拓展不能闊別教學目標,拓展內容應當是有益對課內題目的解決和歷史素養的構成。那種偏離了歷史學習,而把拓展放在與歷史學習無關的其他方面都是分歧適的。
總之,為了到達歷史課程的教學目的,科學公道的歷史課程設計,必須著眼科學性,立足時代性,重視適應性,努力使三者構成協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現代社會培養出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歷史、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創新型人才。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6
一、對歷史新教材的認識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注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于反思并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課文中特意設置了動腦筋、活動與探究等欄目;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每一個學習單元都設有活動課,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這是對傳統教科書的重大改革;顒诱n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啟發性和開放性,突出了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上驳氖牵乱惠喌恼n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
在注重課程內容改革的同時,本套教材在課文的呈現方式上,注重圖表的有效運用,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適宜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大幅度增加了歷史知識表述中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遙遠的歷史有一種切實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學性、思想性和可讀性于一體。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鞍盐諘r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
二、對教學教學方法和理念的認識
由“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
由“專業課”向“綜合課”轉變,F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認識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某些內容的分角色搶演,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搜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煉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要確立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全面持續健康的發展。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分依賴教師和教科書,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克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端。特別要重視讓學生學會學習,倡導學生自覺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現實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通過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未來教學實踐中教師教學行為角色的變化,師生之間應形成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要讓學生敢于提問題,敢于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自覺愿意學歷史,真正做到學生心靈開放,個性張揚,開發他們的創造力。作為未來的教師,我覺得肩負重任,要深刻貫徹新課改理念,并盡量應用到以后的教學活動當中去。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7
我教歷史課也只有幾個月,簡單談談我的經驗吧:比起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可能比較有個性一些。我講歷史課會穿插很多小故事,還會聯系到其他科目。比如,講到《秦王掃六合》以及《伐無道誅暴秦》之前,我會給學生讀語文課中的《過秦論》,先從六國聯縱到秦王逐一滅六國,再講秦朝強盛時的情況,這樣學生就漸漸明白當時的形勢。同時我還給學生看有關秦始皇兵馬俑的紀錄片,片中有情景再現,講秦的暴政,以及秦二世時的黑暗。又講“指鹿為馬”這個成語的含義,具體讓學生明白秦這個短命王朝結束的原因。同時,我還聯系諸子百家思想中的法家,講到秦的刑罰殘酷,并結合商鞅變法與焚書坑儒事件來評價秦朝。當然,也評價秦王在經濟,軍事方面的有效措施,以此,客觀評價秦始皇的功與過。
我曾經去一些地方旅游過,也會給學生講自己的見聞和當地的歷史。在講商朝時,就給他們講到安陽的殷墟,講述青銅器和甲骨文這些足以讓我們中華民族自豪的文化旅游資源。在講三國的諸葛亮時,我特意講到南陽的諸葛廬,諸侯祠,讓學生對諸葛亮的了解更為深刻。此外,我把《出師表》也拿出來給他們翻譯一下,借此讓學生知道諸葛亮的忠心和獻身國家的志向。在講到佛教和道教時,給他們講洛陽龍門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的一些情況。還講到湖北武當山這個道教圣地,還結合《西游記》給他們講道教中神仙的位子排列。講遠古人類時,也會給他們提到北京七日游就含有周口店遠古人類遺址這個項目。學生聽我的課就比較有興趣。有時,我還拿出來地理書,給他們穿插一些城鎮的歷史故事。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還是很喜歡我這個新老師的,但是,他們喜歡我講課,喜歡聽,不喜歡動腦。每次考試,學生的成績都不理想,我開始思考我的教學方式。后來,才了解到,學生雖然喜歡歷史,但是,歷史對我們現實生活太遠了,一些成語典故,一些著名戰役他們都沒有聽說過,在寫連線題時,總是張冠李戴,朝代和人物都混淆了,鑒于此,我用了兩節課,總結了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的一些歷史故事,將給他們聽,然后又讓他們復述一遍,這樣,學生對每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年代,地點,人物,揭示的人生哲理也進行了掌握。比如:在講“紙上談兵”時,我告訴他們,這個故事形容沒有真才實學,只會夸夸其談。后比喻一些人只注重理論而不切實際導致失敗. 同時也告訴他們學習不要過于張揚,不重注平時的學習,而導致止步不前。在講到“樂不思蜀”時,告訴他們不要安于現狀,樂而忘本。在講到“一鳴驚人”時,告訴他們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喜歡默默無聞的學生也不要小看他們,因為他們不鳴則已,關鍵時會做出驚人的成績。這樣,學生既了解了這個成語的大意,也知道是關于哪方面的道理,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在學習評價歷史人物時,我讓學生各抒己見,列舉自己喜歡的歷史人物,并說明喜歡的原因,還總結這個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學生們討論發言都很積極,我又做適當的評價,不至于讓他們的觀點過于偏激。我想這對于他們學習歷史也是有幫助的。
為了使歷史課堂不再枯燥,我每堂課找一個學生講一個與本單元有關的歷史故事,像三國里的,還有兵書上的三十六計。學生講完我還進行點評,有時再把這個故事引入到本課教學中,學生在得到充分肯定后,學習興趣很濃,課下收集資料也很積極,這樣也豐富了他們的見聞和知識。學那些名人軼事,生活中的歇后語,也是我們經常開展的活動。當然,我知道,基本的知識還是要掌握的,為此,在講課時,我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有哪些典故和流傳至今的名言。在輔導學生寫同步訓練時,我引導他們多看歷史年代表,盡量不看課本就能理出年代順序和朝代更替中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復習中,我單獨將知識分類匯總,哪些是有關戰役的,哪些是關于改革的,哪些著作是文學的,農學的,醫學,書法,及科學的,還專門把諸子百家的思想列成表格去學習,這樣,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教材,再分類掌握,學生在這種比較中不容易記混淆。
講歷史課,我還需要經驗,怎樣能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掌握教材知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希望同仁們給些建議。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8
歷史學是一門科學。史學家夏曾佑先生說:“智莫大于知來。來何以能知。據往事以為推而已矣!”蔡元培說:“歷史者,記載以往社會之現象,以垂示將來。吾人讀歷史而得古人之知識,據以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類知識之所以進步也。吾人讀歷史而知古人之行為,辨其是非,究其成敗,法是與成者,而戒其非與敗者,此人類道德與事業所以進步也,是歷史之益也!笨梢娗拜厒儗v史的重視。
歷史連接著過去,揭示著未來。歷史的作用很大,怎樣教好歷史,需要教師長期的鉆研和思索。通過這次培訓對我個人的綜合素質、業務水平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業務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通過培訓我覺得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實現歷史高效課堂目標。
過去,我們經常提倡課堂的有效性,如今我們更注重課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實現初中歷史優質高效課堂的目標,注重理順教與學的關系,注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創新,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
在講課時應當避免抽象講解。如教授《鴉片戰爭》中“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兩個概念時,學生覺得比較抽象,和頭腦中的意識對不上號。對此,教師可以針對鴉片戰爭做一個周詳的講解,那時候中國政治經濟正在起著變化.鴉片戰爭前,中國在政治上獨立自主,沒用外權干預,清政府大權在握;鴉片戰爭后,不平等條約的屢屢簽訂讓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遭受侵犯,一些主權喪失,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須從經濟上解釋,鴉片戰爭前,中國自給自足,統治中國的是封建經濟,鴉片戰爭后,國外的商品源源不斷涌入中國,同時資本主義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所以說,既存在封建經濟,又有資本主義經濟滲入,這就是“半封建”。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清楚了,有了明確的認識。
二、針對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本次能夠把大量的教學理論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并引用了豐富的課堂實踐的案例,使我們對課改的新理念和理論有了一個初步的較為全面的理解。也有許多教師針對歷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學對策,這些對于指導我們有針對性地搞好中考復習有著現實意義和啟發。
三、要加強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結合
面對不斷發展的信息社會,作為教師,應加強自身培訓學習,通過教學思想交流,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汲取了不少新觀念,新方法,業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注重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多進行反思總結,形成教學思想,做一個科研型教師。
總之,歷史課程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它具有引領和教化作用,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都肩負著非常重大的責任,教師們深深懂得: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獲。教學手段越豐富,學生學得越積極,獲得知識的速度越快。相信通過教師不懈的努力,歷史課必然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9
初學歷史,心中不免有些空虛,歷史,從初中便開始接觸,洋洋灑灑六年了,不斷重復著不變的故事,沒有任何的創新。在過去的歷史課堂,教師只是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歷史知識,學生只是在下面揮汗如雨的憤筆疾書,這樣老師是歷史課主角,學生則成為臺下的觀眾。殊不知,老師和學生都是歷史課的主角。如今的大學歷史課給我最深的感受是老師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結合歷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講述了具體事實,生動而引人入勝。
當今的教育應該注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學習,這樣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在這個課堂里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正是因為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對于老師的分組作業,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能動性,加強了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們所在小組做的是有關慈禧的課件,雖然與其他組重合,但是通過資料的收集,我們了解到:從歷史上看,慈禧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心胸狹窄、賣國求榮的嬌奢太后;而從家族來看,慈禧則是一個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我們更加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敗、軟弱、無能、殘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20xx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這并不像我以前的認識,我以前的認識都是極其片面的,這樣的教學對于更全面的了解歷史事件與人物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我喜歡歷史,特別是古代的傳統文化故事,在您的指引下,我們的認識一定會更加豐富多彩。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0
高中新課程改革已拉開帷幕,20xx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也已經?赐曛蠹扰d奮又擔憂,興奮的是面對新時期的各種新變化、新問題、新成果,新課標都有了明確的解答與對策,讓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擔憂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將這些變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認真落實核心素養這一關鍵任務。為此我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主線展開。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通過諸素養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解決的問題。
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設計教學目標——培養核心素養的出發點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則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深刻領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把握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及其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養目標都能在一節課中完成的。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貼切,即目標是否準確,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檢測性;二看它是否具體,即目標闡述是否細化、多層,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適度,即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適合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與能力層次;四看它是否落實到位,即目標是否落到了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核心素養的切入點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在具體目標指引下,能夠通過、理解、歸納等策略達成目標的空間學習環境,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真正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學會”向“會學”的學習方式轉變,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要找準“問題情境”這個切入點,創設形式多樣的問題情境,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教師可用懸念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和歷史解釋的能力。
3.倡導合作探究——培養核心素養的著力點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抓牢“合作探究”這個著力點。所謂“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探究的情境,通過學生分工、合作、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這種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的專題探究活動,一方面,通過自己動手搜集史料,促進學生帶著證據意識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既培養了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了史料實證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尤其是對研究成果的不斷研磨,不僅提高了學生理解歷史與解釋歷史的素養,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4.實現情感體驗——培養核心素養的立足點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需要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更需要習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并內化為優秀的品格,外化為崇高的行為?梢姡瑲v史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與情感相互交織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間便可速成,而是一種“情動—體驗—理解—內化”的過程。
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無痕地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感知、體驗和思考歷史的過程中,深化對史事的認識與判斷,進而生成鮮明的歷史價值觀。此外,還可以編演歷史劇,通過扮演歷史角色,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進而對歷史做出價值評判;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觀“景”生“情”,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生成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5.構建多元評價——培養核心素養的支撐點
教學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難點,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支撐點。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建構一種多元的評價模式:
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是指在對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評價時,既要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歷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視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應該有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甚至家長參評等;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要看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的結果,更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感悟歷史,進而體驗到一種歷史情懷。評價的手段也要靈活、多樣,除了紙筆測試外,還可以采用歷史劇表演、歷史小論文撰寫、歷史調查活動、歷史檔案等方式;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優劣勢與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對于缺乏信心學生的評價更要鼓勵和支持,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發展性作用。
總之,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靠我們歷史教師在觀念上更新,在專業上提升,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中積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0xx年版歷史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二
高中新課程改革已拉開帷幕,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也已經?赐曛蠹扰d奮又擔憂,興奮的是面對新時期的各種新變化、新問題、新成果,新課標都有了明確的解答與對策,讓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擔憂的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將這些變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認真落實核心素養這一關鍵任務。為此我們認為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主線展開。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通過諸素養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解決的問題。矚慫潤厲釤瘞睞櫪廡賴賃軔。
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設計教學目標——培養核心素養的出發點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則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深刻領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把握好歷史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及其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養目標都能在一節課中完成的。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貼切,即目標是否準確,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檢測性;二看它是否具體,即目標闡述是否細化、多層,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適度,即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適合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與能力層次;四看它是否落實到位,即目標是否落到了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聞創溝燴鐺險愛氌譴凈禍測。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核心素養的切入點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在具體目標指引下,能夠通過、理解、歸納等策略達成目標的空間學習環境,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真正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學會”向“會學”的學習方式轉變,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要找準“問題情境”這個切入點,創設形式多樣的問題情境,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教師可用懸念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和歷史解釋的能力。
殘騖樓諍錈瀨濟溆塹籟婭騍
.倡導合作探究——培養核心素養的著力點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生重要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應抓牢“合作探究”這個著力點。所謂“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探究的情境,通過學生分工、合作、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形式,獲得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這種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的專題探究活動,一方面,通過自己動手搜集史料,促進學生帶著證據意識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既培養了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了史料實證的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尤其是對研究成果的不斷研磨,不僅提高了學生理解歷史與解釋歷史的素養,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釅錒極額閉鎮檜豬訣錐顧葒。
.實現情感體驗——培養核心素養的立足點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僅需要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更需要習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并內化為優秀的品格,外化為崇高的行為?梢姡瑲v史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與情感相互交織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間便可速成,而是一種“情動—體驗—理解—內化”的過程。
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無痕地滲透到歷史課堂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在感知、體驗和思考歷史的過程中,深化對史事的認識與判斷,進而生成鮮明的歷史價值觀。此外,還可以編演歷史劇,通過扮演歷史角色,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進而對歷史做出價值評判;通過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觀“景”生“情”,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生成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彈貿攝爾霽斃攬磚鹵廡詒爾。
.構建多元評價——培養核心素養的支撐點
教學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難點,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支撐點。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建構一種多元的評價模式:
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是指在對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評價時,既要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歷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視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應該有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甚至家長參評等;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要看學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的結果,更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感悟歷史,進而體驗到一種歷史情懷。評價的手段也要靈活、多樣,除了紙筆測試外,還可以采用歷史劇表演、歷史小論文撰寫、歷史調查活動、歷史檔案等方式;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優劣勢與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對于缺乏信心學生的評價更要鼓勵和支持,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發展性作用。謀蕎摶篋飆鐸懟類蔣薔點鉍。
總之,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靠我們歷史教師在觀念上更新,在專業上提升,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中積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廈礴懇蹣駢時盡繼價騷巹癩。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1
在暑假期間農墾總局組織我們歷史教師在農墾教育學院進行了集中培訓,我有幸參加,感覺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說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說的也無異于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鞍駱印币庾R,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視野,把握最新教學動態
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業務素質。還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通過這次培訓,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因為每一天都能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為我所用,納百家之長解我所困卻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也許會走得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邊的路很長,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會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2
10月28-29日,在丹陽五中舉行了鎮江市無錫市高三歷史聯合研討會,本人有幸作為揚中地區的代表之一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共有三大議程:一、兩市代表介紹高三一輪復習經驗;二、由丹陽五中、兩市代表各一名上三節研討課;三、專家或教師代表點評研討課并提出高三歷史教學的思路與策略,F就學習觀摩內容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育的靈魂在于“育心”,高三歷史教學講究信心和耐心。所謂信心,主要是教師須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安排和有效針對的考點講解,讓學生對本學科充滿信心。所謂耐心,一是指教師潛心研究考綱考題,引領好學生復習的方向;二是強調一輪復習要講全講透,不炒“夾生飯”。
二、成績的取得在于“謀智”,高三歷史復習講究方式和方法。首先,明確三輪復習攻略:一輪側重專題,二輪側重通史,三輪側重查漏補缺和專項提升;一輪要全面,二輪要整合,三輪要精細。其次,恰當運用史料教學,教學中滲透多元史觀。史料的運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重難點知識,而且,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花時間引導學生分析材料,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做題能力。關于史觀這個問題,束鵬芳教授認為在中國語境下,史觀是宏觀概念,對于高中歷史,“所謂史觀,無非是從某種角度闡釋歷史”。綜合之下,本人認為在仔細分析高考真題的基礎上,課堂上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多元史觀;但同時也有必要引導學生養成多角度分析歷史的學科意識與學習習慣。再次,重視講練評結合,評的過程一定要做好解題方法的指導。當前有句流行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對于高三復習,學法指導應體現在每一次的習題評講中。另外,注重聯系時政熱點,提煉分析,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使熱點和歷史知識之間做到有機的聯系。最后,切實做好集體備課工作。
三、視野的拓展在于交流,高三歷史教師講究“走出去”和“聽進來”。江陰長涇中學的劉俊老師在其發言中講到四條路,讓人印象深刻且深受啟發。那就是:“盯緊專家的路”、“看好別人的路”、“走好自己的路”、“讓學生自己走路”。閉門造車絕對是異想天開,因此要多與外界交流,“打探消息”,將別家優秀教學經驗結合本校教情學情進行融合整合,打造出一條高效的高考復習路。
最后借用江蘇省天一中學陳立軍老師的一段話結束本次心得撰寫:三尺講臺,舞臺雖小,但你我摯捧師愛,憧憬明天;一間教室,視野雖短,但你我馳騁古今中外,意韻曠美;擁有,歷史人承擔著責任;奉獻,歷史人體驗著喜悅;創造,歷史人感悟著成長;與歷史相伴,我們享受著幸福!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3
今年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初中歷史班的學習,在將近半年的學習中,既有資深專家的教學講座,也有一線教師的精品示范課,還有教研員的悉心指導。每位教師都從中獲益良多,使得轟轟烈烈的國培工作圓滿畫上了句號。
歷史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而且時空太遙遠了,在中考中歷史所占比重不大學生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因此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尤其重要。初中歷史課堂活動設計包括豐富歷史課程資源。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成果展示階段,158中學的樸丹老師《戰后日本經濟的發展》一課內容十分豐富,貼近我們的初中歷史課堂。而且加入了現代科技元素,結合時勢教育,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對我幫助很大。在課后,樸丹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幾個對實際教學大有裨益的網站、PPT軟件和多個影音文件的編輯工具等,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提升了教學理念,方便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
現在歷史咨訊發達,歷史史料眾多,如何駕馭歷史史料,如何組合史料,為歷史教學服務,對現實事件的關注,對未來思考,選取一些切入點。我們文科老師的價值在哪?學生不學歷史,有教材教參就能考出好成績。中考歷史是開卷,僅僅翻書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嗎?自己要覺得歷史很重要。歷史和許多學科都有交匯點,當好的歷史老師要求很高,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教無定法,觀念改變,課堂上用不同方式啟發學生,多讓學生提問,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一些知識,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起到引領作用。引導學生懷疑,對一些人一些事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所以說這次培訓給了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新的動力?梢哉f學習讓我感到了自己的無知,思考讓我認識了實踐的艱難,學習的最大收獲,我覺得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技巧、多少理論,更重要的是有了強烈的課程意識,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知易行難”的道理。雖然研修的時間不長,但這種學習形式,為我們以后繼續學習,掌握必要的學習技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通過研修,自己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對教師個人成長的作用,自己在教學中多了些反思,我們很多時候考慮問題的時候都是說學生的多,很少能夠從自身出發,多問問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還需要改進等等。在教育這塊熱土中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教師起著決定作用,也許態度決定一切就是如此吧。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平時的教學工作。用新的練習設計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發現,如此用心的循環往復,是因為培訓班的課例研究讓我從有力,變得更加有心。時光飛逝,半年的歷史國培,已經結束。培訓雖然短暫,但是我從國培中收獲很多,使我不斷提高,不斷充實。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爭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4
歷史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施已有好年多的時間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相信“課改”這一名詞在我們的腦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進我們的課堂,走進千萬師生的真實生活.為完成這一光輝而艱巨的任務,不讓自己被歷史潮流 淘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陳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永遠做個新老師。經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以及在教學中的運用,我對新的教學改革有了更高層次認識。
一. 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改變過去那種“一考定終生”的單一評價模式,轉而關注對學生的綜合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老師出題學生做,而是將教師的評價、小組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家長的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更關注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不僅要重結果,但更注重過程,要看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偉大”、“很了不起”。
二. 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0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從別的實驗區反饋的信息看,這些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從不同的途徑力求解決問題,這就為開展研究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4.由“專業課”向“綜合課”轉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事實上,有的實驗區已經開始了綜合課的實踐,如深圳南山區開設的《歷史與社會》,就綜合了各學科的知識。
三. 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糾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分組或集體討論;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布置的作業是諸如觀察、制作、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在活動課上放手發動學生,從組織、主持到課程的實施都交給學生,老師在旁邊協助;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當中等。教材第一課的活動建議:“想象北京人的一天”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
2.合作學習: 新的課改中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在活動課中,要求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學生有明確的分工,在共同的任中有個人的責任;小組的成員要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建立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等。這種合作的學習完全有別于以往的學習。
3. 探究性(創新)學習: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強調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在新的課程改革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都發生著根本性的轉變的今天,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既感到欣喜更感到壓力的巨大和責任的巨大。成為改革中的“弄潮兒”不容易,成為其中的勝利者更難。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轉變觀念,充實自己,迎接挑戰。
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我們已開始嘗試。課堂中真正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還需 要我們教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師的輔助作用。我們還需不斷的探索和總結。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15
這次我參加了20xx年初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后聽取了幾位骨干老師關于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初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盡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課堂中去,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愿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鞍盐諘r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歷史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歷史教師培訓幾點體會11-29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02-19
雅思學習心得體會06-09
托福學習心得體會11-21
電廠學習心得體會12-20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2-07
現場學習心得體會11-30
愛生學習心得體會11-29
PHP學習心得與體會范文06-18
CAD學習心得體會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