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心得體會 1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端午節自古便有賽龍舟、掛艾草、吃粽子、佩香囊、放紙鳶、洗草藥水、浸龍舟水、吃龍舟飯、拜祭龍圖騰等習俗。過端午,還會不由自主想起我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等先賢,吟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詩句,喚起對端午歷史文化的`記憶,涵養自己心尖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心得體會 2
這次學校為了慶祝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特地舉辦了一場活動,這場活動是我至今參加的意義比較重大的活動了。老師和同學們都在一起為著這個節日慶祝,是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在活動結束之后,我有了一些體會。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次學校舉行的活動,正好應了“繼承傳統”這一主題。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寫一篇關于端午節的作文,寫得好的用作學校展示墻上展示,也有獎品,我也參加了,雖然沒有得獎,但是還是很開心,畢竟優秀的人真的挺多,我的作文還是有欠缺的地方,在整個展示墻貼出來的作文,都是很優秀的了。第二部分就是朗讀詩詞,每個班都會在學校的操場上進行詩詞朗讀,這場面可是學校里比較盛大的了,朗讀端午節相關的詩詞,不僅是對端午節的紀念,也是對詩詞文化的傳播。同學們能在那么多師生的面前進行朗讀,也是需要勇氣的,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更是能體會其中的感受,特別的激動和緊張。第三部分,就是在學校禮堂進行的晚會表演了。同學們在一個月前就為了這場晚會做準備了,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晚會上,各種形式的表演美輪美奐,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我坐在場下欣賞,不自覺的就帶入到表演中去了,為這個節日準備的節目,都是很精彩的。
此次的活動,于我是一場很特殊的活動,讓我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即使是活動結束了,我依舊還在回憶它。最喜歡的莫過于在這一天里學校發的粽子了,都是學校的食堂阿姨自己包的,不僅大且量足,真的'是很喜歡呢。活動雖然結束了,可帶給我的震撼卻一直在,它的意義還在,活動的結束不是節日的結束,這個節日會一直伴我們成長下去,還有明年的端午節。我在活動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在節日里會做的事情,學校竟然都有展示。比如掛艾草、撒雄黃酒等等習俗,我們都有見識到。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端午節這天都會做的事情,有了一個深刻的記憶。
在這次的活動,我覺得是對傳統節日的一個宣傳,更是大家重溫過去快消失了的習俗。進入現代,所有的東西都在發生改變,而這些傳統節日里的習俗卻漸漸在被人遺忘,只因為很少有人再去傳承,所以這種活動應該多舉行,才能有讓更多人去記起,尤其是新一代的人。
端午節心得體會 3
端午,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文化傳承,是文化自信。
端午,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不僅有粽香,還有“詩和遠方”。從農耕社會到現代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端午的民俗表現形式或可改變,端午的文化價值卻不能忘卻,我們對歷史和文化的尊崇不能拋棄。創新是為了傳承而不是拋棄。多種多樣的`端午活動,是為了讓傳統文化有機融入現代生活;日新月異的端午文創,不僅為了賺錢,更要不斷激活蘊藏在節日中的文化基因,助推傳統文化“活起來”“火下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展現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凝聚優秀傳統文化共識的重要載體。人們對傳統節日的推崇,正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身體力行。今年端午節,讓我們在粽葉飄香里,汲取傳統養分,喚醒文化記憶,抒發家國情懷,積聚起最深沉的文化自信。
端午節心得體會 4
端午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走到廚房正看見奶奶、奶奶和爸爸在熱火朝天地不知道在做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節啊!我去洗了手,擠進奶奶和奶奶的中間,只看見一些綠綠的葦葉、黃黃的糯米、紅色的豆子和一捆捆線。我尋問奶奶粽子到底怎么做?奶奶用柔和的聲音說:“首先把葦葉圍成一個漏斗形狀,把糯米放進去,然后按住再裹起來,最后用線捆起來。看一個粽子就做好啦!”我看著奶奶的做法也隨手拿起了兩片葦葉開始包了,我好不容易把葦葉包成了一個漏斗形狀了,我把糯米放進了皺巴巴的葦葉里。咦,為什么糯米會從下面漏出來呢?我低頭一看原來底下有一個很小的洞,我輕輕地把葦葉收緊一些,可是天不從人愿葦葉破了!鞍!”我開始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對我說:“寶貝,別灰心,多做幾次就會了!闭f著奶奶拿起葉子包了起來,看,小巧玲瓏的葉子在奶奶的手中變成了一個綠油油的大粽子。我驚呆了,奶奶包粽子的速度竟然這么快。我暗暗下決定:我一定要把這粽子給包好!
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我終于包出了一個像樣的粽子,不管它很難看,但是我還是很欣慰的,因為它是我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才包好的。
奶奶把粽葉放在已經煮開的開水中,燒上個幾分鐘。我問奶奶“為什么要把粽葉放在開水中煮?”奶奶說:“等一下,包起粽子來好包一些。”奶奶又把糯米浸在水中,浸好后,奶奶在糯米中倒入適量的醬油攪拌均勻。糯米好了,該新鮮的豬肉上場了,奶奶把豬肉一塊一塊切得特大,因為我最愛吃粽子里的肥肉。
材料準備好了,該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把準備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奶奶動手了,她把粽葉捥成一個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底部放上一層糯米,在中間夾上一塊肥肉,上面再鋪上一層糯米,把多余下來的粽葉,蓋上,再用線,一圈一圈的包緊再打上結,四只粽子為一串,奶奶一個小時不到就包了幾十串。我看奶奶包得那么的輕松,自己也想包一個粽子,自己怎么包也包不好,奶奶在催我“快點,快點,要蒸粽子了!蔽以谀棠檀叽傧掳昧艘粋粽子,這個粽子真是難看。哪能跟奶奶的相比呢!
開始蒸粽子了,奶奶把一個個粽子放在鍋里煮。我燒火,我燒了個兩個小時多,粽子雖然熟了,我燒得卻像兩紅蘋果似的,通紅通紅的。
粽子蒸好了,我開始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了,一揭蓋,一陣一陣粽香爭先恐后地撲鼻而來。我拿出自己包的粽子,雖然有些糯米露出了,但一吃,好難吃,但我把那只粽子吃了。因為那是我自己包的。
端午節心得體會 5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祭龍禮俗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歷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岸宋纭,“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美好的源頭一旦形成,就必然流淌出文明長河,奔流向前。在這條文明長河中,聰明的中華民族不斷豐富、孕育著節日文化的精彩。人物的傳說,讓端午節有了厚重的精神情懷;美麗的習俗,讓端午節有了鮮活的.思想內容。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路高唱文明之歌,一路傳承創新不停,從簡單的祭祀圖騰到紀念人物、到各種習俗的形成,到今天成為家國情懷的美麗載體,端午文化史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奔騰的一張美麗名片。
端午節心得體會 6
這些天,電腦里手機上時常收到有關端午節的問候和祝福:“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祝端午節快樂!”
還有“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預祝端午節快樂!”
那一個個畫面上用粽葉包著的可愛的粽子躍入眼斂,一絲絲香甜似是穿躍時空穿躍電腦和手機近在我身旁;那一句句問候如夏日清涼晚風,拂過我的臉夾,沁入心扉。
在每一個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著自己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空間,然,當那些節日的祝福聲起。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被朋友們惦記著;才發現左右逢緣的樂趣;才突然發現心與心的距離其實很近。那種感受會讓我莫名感動好久、好久……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貴!
以前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都會安排我們去采艾葉掛于大門上,以避邪。而母親自己總是從端午節的前兩天就開始準備包粽子。她采來許多粽葉,將糯米洗干凈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準備香菇、紅棗、花生、蝦米、綠豆、肉絲,這六種食物加糯米包成咸粽,還可以用糯米加豆沙包成豆沙粽,糯米加白沙糖做成甜粽。母親還會做一桌可口的菜,以粽子為主食,父親還喝一杯雄黃酒,一家人聚在一起過端午其樂融融。母親自在享受做粽子的快樂而自己吃的卻很少,而我們卻是只在享受吃粽子的快樂。
接著母親還會吩咐我們把蒸熟的粽子送給村里年邁的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們。雖然當時在農村粽子不怎么值錢,但在母親,卻是對家人一份深情的體貼和關愛,對老人和孩子的一滴滴真切的疼惜和一絲絲濃濃的祝福。
今年的端午回娘家時,看不見門上的艾葉黃也聞不見廚房的粽子香了。母親已經離我們而遠去了,再也見不著真實的觸手可及的以往,而母親的`細致與慈愛已定格成記憶的永恒。也開始自己親手包粽子,其實更多的則是為了體驗母親生前所有過的那份包粽子的心境。將做熟的三個粽子置于母親墳前,再敬三杯酒、燒三燭香。對于母親的思念,再一次那樣的真真切切!遠在天堂的母親,過得可好?心臟病是否已治愈?是否可以感受到我這遲來未報的孝心?是否能聽見我的祝福?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親的關愛!
端午節心得體會 7
每一個端午節文化符號,都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完美體現。如端午香囊,不僅代表男耕女織的傳統文化,還蘊含祛邪防病的美好愿望;吃粽子不僅是紀念屈原,還表達對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等。從節俗起源看,消災避疫是端午節的原始主題。端午傳統節俗中的戴五色線,門口掛艾、菖蒲或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裝有藥草的香包等等,這些蘊含避瘟保健的節俗,至今仍有著實際的生活輔助意義。因此,我們只有在端午這個特定的節日中回歸傳統,在與祖先的對話中,接受每一個傳統文化符號的洗禮,感受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讓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在現代生活中延續更新,才能不斷升華對優秀傳統文化情感,不斷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增強民族意識與文化的使命感。
端午節心得體會 8
每年端午節,賽龍舟是必選項目,你追我趕,齊心協力,飛槳逐浪,千帆競發。這既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精神。奮發圖強、力爭上游的拼搏精神,此種自強不息、剛毅堅卓的'民族氣質,深深地融入于中華民族血脈,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頑強拼搏、上下求索。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我們要將民族精神發揚光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萍脊ぷ髡咦非笞拷^奮力拼搏,創造更多從“0”到“1”的突破;工人們發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每一項細活;新一代的農民,在希望的田野上精細耕耘……每個勞動者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足的干勁拼勁韌勁,持續奮斗,攻堅克難,創一流的業績,爭一路,為國家興旺、人民更加幸福不懈奮斗,讓民族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
端午節心得體會 9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但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有唐代文秀《端午》詩這樣寫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泵康蕉宋绻,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流傳著一首《粽子歌》,歌中唱道:“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雪白的糯米和青青的粽葉,象征著屈原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地度過清貧廉潔的'一生;紅豆和紅棗,象征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子之心;粽子的棱角,象征著屈原剛直不阿的性格。一顆小小的粽子,充滿了人們對屈原深深的敬意。
端午節心得體會 10
端午節就要到了,又是艾葉飄香時。端午,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2300年以來形成的傳統節日,綿延著東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箏,彈撥撫滑間流淌著一曲悠長的韻律。此時此刻舉辦楚風廟會開街儀式,是文化,是精神,是紀念,是傳承,也是拉動消費的'契機。
端午,是一支古老激昂的歌,是一首熱情奔放的詩。這次楚風廟會內容豐富,以端午民俗一條街、國潮美食、文創集市、焰火晚會、楚風民俗巡游、民俗表演、沉浸式劇本互動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端午體驗。街頭聞到了久違的煙火味,琳瑯滿目的商品填滿街市,吸人眼球,吃喝玩樂“廟”不可言。
端午,不僅需要粽子,更需要精神充盈。開街儀式上,火鳳凰展翼而來,帶著盛焰點亮夜空,河泊潭屈子紀念園楚風廟會盛大開啟。開場舞蹈《盛世楚韻》帶觀眾穿梭時空。集體雜技表演展現了歷史悠久的傳統雜技。充滿書香氣息的古典舞《書簡舞》,婀娜搖曳的舞姿盡顯東方典雅美。歌舞表演《橘頌》中,選取古楚音音韻,曲調古樸幽雅、委婉深情。開街儀式之后,廟會三個小舞臺也陸續上演精彩節目。
楚風廟會盛大開啟,又讓我們追尋到一個不朽的詩魂,一條奔騰不息的汨江,詩魂和汨江緊緊連在一起,對華夏乃至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端午節心得體會 11
作為具有千年歷史的端午節,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比如端午賽龍舟,傳承著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勇往直前的精神密碼;屈原等愛國志士所代表的憂國憂民高尚情懷,一直激勵著無數志同道合的.中華兒女奮勇前行。因此,我們既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標識以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還要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在學習領悟的基礎上積極踐行,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端午節心得體會 12
傳承端午舞出時代精彩,創新粽香向光昂首闊步。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端午文化是寶藏中的一個瑰寶。從端午文化中,我們能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好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在延續民族文化的血脈中開拓前進,推動中華文明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我們奮斗新征程注入強大力量。
端午節心得體會 13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今年又快到啦。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開始包粽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
我對爸爸說:“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么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尸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么包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那么,為什么要吃粽子呢?不再別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干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這里我要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戰爭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許多計謀,魏王覺得好笑,沒被采用。屈原覺得很傷心,心想自己幫不上國家,就跳河而死。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古時候愛國的屈原,在這一天,大家都將粽子投進河里,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去吃粽子。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吃掉。
那端午節為什么掛香包呢?這又是什么原因。這有牽扯到一個傳說,以前的現在,不冷不熱,小孩經常鬧病,那時科學不好。大家以為鬧鬼,去求娘娘,娘娘見這么多人來求,心軟了,就去找玉帝說:“你不許傷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說行。但是哪個是你的孩子。娘娘說我的孩子很多。玉帝說要他說出來。娘娘就說:我的孩子身上有雞蛋網或香包。玉帝說行。應為娘娘法力無邊,玉帝也懼怕三分。娘娘回去告訴大家做好準備。玉帝下來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嚇了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回天庭。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粽子。
端午節心得體會 14
為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民族節日——端午節,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20xx年xx月xx日,XX初級中學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知榮辱明禮儀揚傳統強素質”為主題的端午節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早在1個月前,學校紀念屈原的各項活動的宣傳、籌備就已經開始了。如勞技課上的“紙粽子制作”、美術課上的“畫一畫屈原”、語文課上的祭文征集等。5月31日的系列活動則正是這一階段整體活動的.集中展示。整個主題活動分校內、校外兩大板塊。校外,我校10多位學生參加了在x鎮舉辦的x市中學生端午節紀念屈原系列活動。校內,整個活動又分為三大板塊:游園會、視頻知識競賽、主題班會。活動還邀請了xx單位的武警戰士一起參加。
中午開始的游園活動形式多樣,有“書楚辭、畫屈原”的現場比賽、有“猜燈謎”活動、有“趕粽子球”比賽、更有超級吸引人的現場包粽子活動,雖然最后粽子形狀各異,甚至不是很好看,但這些粽子擔負著愛心大使的光榮任務,同學們將把這些粽子親手送給可愛的武警戰士們。
在視頻知識競賽中,代表各個年級參賽的隊員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場上同學你追我趕、后援團的老師和同學更是為他們的隊伍吶喊助威。而在教室里觀看現場比賽的同學們也都全神貫注,因為他們不僅關心本年級同學的表現,而且還盼望著有機會進入比賽現場,成為幸運觀眾呢。最終,年齡最小的七年級代表對奪得了最后的勝利。
各班的主題班會則緊緊圍繞本次互動主題,在環境布置、班會形式、內容方面下足了功夫,營造出了很好的過節氛圍,增強了對端午節和屈原的了解。
本次紀念屈原的系列活動寓教于樂,形式活潑、輕松,同學們也樂在其中。通過開展紀念屈原的系列活動,同學們對屈原有了充分的了解,對如何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有了明確的認識。他們在豐富多采的活動中體驗著、感悟著。全校近90%的同學都參加了今天的各項活動,不僅贏得獎品,而且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禮儀素養。
弘揚傳統文化、做“知榮辱、明禮儀、揚傳統、強素質”的XX初級中學的青少年,這是同學們必修的一門課程,也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
端午節心得體會 15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而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而在我的家鄉,最高興的就是自己包粽子了。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人們已經開始包粽子了。大人們把些粽葉先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扎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粽子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時候,粽子就會散掉,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粽子了,先往鍋里倒水,然后粽子放進去開始煮。過了一會,粽子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我喜歡端午節,喜歡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端午節心得體會 16
傳承端午舞出時代精彩,創新粽香向光昂首闊步。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端午文化是寶藏中的一個瑰寶。從端午文化中,我們能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好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在延續民族文化的血脈中開拓前進,推動中華文明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我們奮斗新征程注入強大力量。
端午節心得體會 1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確定會想到端午節。今日,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宏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后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傊,類似的傳奇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特殊,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猛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始終激勵著我們。
由于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日她照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芳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預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老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快活的閱讀氣氛中領悟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確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傲慢!
端午節心得體會 18
端午節,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喚起我深深的情感。每當粽葉飄香,龍舟競渡,我總會想起那個關于屈原的傳說,那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獻身的`偉大詩人。
這個節日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吃粽子的日子,它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端午節,我們學會了團結、協作,因為賽龍舟需要團隊的默契配合;我們學會了感恩,因為每一顆粽子都蘊含著家人深深的關愛。
端午節的到來,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時光。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與親人圍坐在一起,享受那份久違的親情與溫暖。這種感覺,是任何物質都無法替代的。
總之,端午節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
【端午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04-18
端午節心得體會07-09
關于端午節心得體會11-11
關于端午節的心得體會03-07
有關端午節的心得體會11-01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范文11-01
端午節心得體會范文08-29
過端午節心得體會08-29
端午節心得體會精品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