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1
“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可是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的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無新鮮活力。新課程改革針對此積弊,鮮明的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直言不諱的請老師住嘴,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于是學生終于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一、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范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贊。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的發揮了,但在佩服之余,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么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的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并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于心,外達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于人于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語又說:“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由此更可見質疑的重要性;而愛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的追究問題罷了!笨墒莻鹘y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余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占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以后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松了,效率卻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
新課改,以其鮮活的生命力會在語文課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2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從學生的作文中,能看出學生的語文水平。寫作文,是個別學生最頭疼的事,大多數學生感到無處下筆,無材料可寫,針對學生怕寫作文,不愿寫作文,我近兩年嘗試把作文教學融入語文課堂中去,經過幾學期的實施,效果很不錯,學生不怕寫作文了,愿意寫作文了,作文水平明顯的提高了。
在課改的大潮之下,我雖從教二十多年,也不甘落后,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銳意改革,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教育教學中新課改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老師們遇到了全新的挑戰。課堂教學的改革,關鍵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充滿創造,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在語文課程改革中我嘗試了把作文教學融入到語文課堂當中去,語文課堂上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課堂練習本,學到課文的關鍵地方我就借機會,就讓學生寫幾句話心得感悟,我們學過《七根火柴》和《凡卡》后,王棟同學寫了一首小詩:
幾根火柴,反映了窮苦兒童的悲慘;幾根火柴,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一封信,寫出了凡卡的`命運;一封信,寫出了凡卡的痛苦生活。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辛勤的園丁教育我們,有慈愛的父母鼓勵我們,有知心的朋友陪伴我們。我們何嘗曾想到過生活在痛苦中的賣火柴的姐姐和可憐的凡卡弟弟啊!晚上,我希望,夢兒趕快飛進我的被窩,我要把童年的快樂送給他們,我要把幸福送給他們!
學過江口渙的《鶴群》中的一個情節兩只大鶴救助傷鶴后,孟凱霞同學寫了這樣幾句話:此時此刻,讓人多么潸然淚下啊,為了一只傷鶴,兩只大鶴用自己唯一的希望——翅膀來救助傷鶴,然后各自奮力扇動單翅飛回高空的隊列,本來飛上空中是很容易的,但是對于又增加了一只傷鶴的重量后,飛上去就更加困難了,但是為了同伴,他們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同伴的性命,這正表現了鶴有正義,有感情。無論生命多么渺小,只要有一線希望,在困難的事也可以成功。在生命即將消失的那一刻,是同伴給了自己以希望,從而勇敢的活了下去。不僅讓我想到生命因為朋友的幫助而精彩,生命因為小事而感動,生命因為快樂而多姿多彩,在生活中帶給自己的往往是感動,往往是那永不忘懷的友誼和親情。
學過《游恒山記》,張新月寫道:北岳恒山,奔騰起伏,莽莽蒼蒼,橫自塞上,巍峨聳峙,氣勢洶涌,從文中可得,恒山的虎風口是多么險峻,但也寫出了作者徐霞客勇于打破傳統觀念,不安于現狀,大膽實踐,不怕一切艱難困苦,勇高峰的精神。
要想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生動活躍起來,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轉變。愿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己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來關注學生的寫作吧!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3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擁有了一陣陣暢想的天空。
過去,學生課堂朗讀少,往往課堂放錄音或教師范讀,有些老師確實讀的無可挑剔,可是長此以往,老師的`朗讀水平是提高了,可學生呢?新課改在朗讀課文時給了一片暢想的天空。新課改注重學生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讀暢、讀情、讀境,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在技術上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語文課,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交流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靈魂交流。
初等教育在質疑解惑中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過去教育工作沒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質疑的余地,往往是老師精心設計好的問題,制定好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迷宮里跳。新課改“讓老師閉嘴”,“一走了之讓學生質疑解惑”,沒有了標準答案,小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老師輕松了、學生活躍了、課堂效率提高了。
新課改如一縷清風,注入學生的心田。愿新課改永葆青春活力。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4
隨著社會的進步健康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對教育授課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有新的標準。轉變教育觀念,棄舊汲新,培養出新一代有踏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高級人才,全方位推進教育改革,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打破了語文課“一部教材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教學改革模式。新課程改革仿佛一陣月夜,喚醒了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過去的語文課平淡無奇,新課程改革開始使得現在語文課開始煥發生機和活力。語文課也就不再是單純的教“教材”,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真正的進入到課文當中,感受課文的美。學生多馬爾坦更深入更扎實,而且越學越有滋味。語文課上,學生的主動性獲致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繼續拓展,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的語文素質逐漸提高。下面談談本人的一點感受。
要留足夠的額外空間給學生質疑
以前的那時老教法是教師教教材,根據教材在課文中向學生提問,師問生答。而結合新課改要求,在品讀課文時,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能引發學生有的放矢地思考、并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感悟含義,從而獲取新知,在這中學生一整個過程中學生是樂意的去學。學生不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的少提或不提,問一大串沒有思考價值的風險問題,學生的方法論就受到制約,失去了質疑的權利與機會。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讀書。如在教學“牧場之國”這一課時,我外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荷蘭是牧場之國?”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全文,這樣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大,也就盡情的品讀了全文。反之,如果提這樣的結構性問題“荷蘭有多少牧馬?草原有多大?”等這些繁瑣無味的弊病,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難點,適時讓學生質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嫉妒心學生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就會主動地去探索新的知識?傊,在語文學習中,要抓住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問題,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在主動的參與中,體味學習語文的樂趣。
重視過程,強化訓練。
語文鉆研是認知過程,同時又是實踐過程。還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離不開學生的可以參與,離不開求知實踐。為此,我們必須把“過程”放在比“結論”更重要的位置,把學生的參與落在實處。習慣上,人們一提起參與就會覺得是指于學生家長學生課堂答問。教師也常常把不能按照教師的設計順利出答案叫做“不配合”、“不參與”。這種只求“結論”不重視探討“過程”的做法,即使問得再多,對學生的思考、判斷、分析、綜合等能力的訓練也是毫無裨益的。因此,重視“過程”實踐的實質就是重視學生的思維實踐經驗。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過程”的訓練:
強化“讀”的過程。讀,是學生直接感知課文的最主要的環節,沒有充分不是的讀的過程就不可能產生深刻的理解。
強化思考的過程。我們倡導的啟發式教學的.要義在于教師提供指導性參考,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問題,逐步探出結構性問題的結論。思考過程是思維不斷深入完善的過程。那種“教師即問,學生即答,回答不出,教師自答”的簡單問答式是不可取的。
強化表達過程。表達即信息交流,表達過程就是思維程序的過程展示過程。強化這一過程的結果,必然使思維從無序到有序,有紊亂到條理分明,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
強化動手過程。也就是說要養成勤于動手的習慣,學會標記、圈點、批注,學會在動手中獲得知識、方法,獲得能力。
朗讀要讓學生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
的要求是語文課堂上要體現以讀為主,但一遍又一遍的上學,學生只是聲音響亮兩句話,讀來讀去,只是停在一個層次上掙扎,學生的朗讀水平毫無疑問沒有真正的減低,教師朗讀指導方法乏味、生硬、機械。比如:老師這樣的要求“請小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等此類引導,會導致學生在朗讀中會把理解和感悟融于一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學員朗讀能力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在指導朗讀時,應重視學生內心體驗式,語言的內蘊,朗讀的表情達意等,而不是重聲音的為形式,表層的技巧。比如在學習“華山的險”時,指導學生讀“只見峭壁林立,橫空出世,山路夾在縫間。月亮在這峰林爭雄的世界里,似乎也拉出了一條線,瘦瘦的,直直的,失去了那浩大的古樸!薄霸诘纳桔昀镝绕鹨粭l峽而長的山脊,遠看似一條繩子支離破碎從天上斜斜地橫放下來,那就是蒼龍領”。這幾句話時,我讓高中學生通過欣賞圖片,感受華山的高、險,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讀得就比較深入。接著,找幾個同學繼續讀,感受華山的高、保險一次緊接著一次,在這過程中,融入到課文中,體驗著華山帶給人的美感。而讀出指導不應停留在表面上,應深入到課文里面去,引導學生讀文入真情,讀文入境,使學生受到作者寫作師生情愛的感染,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才能使人如臨其境。
總之,語文是有生命的,英語教學的生命應該融入到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游動的語流中。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學習,努力地探索,我改革相信教學改革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會別有一番天地!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02-22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備課的要素08-12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精選8篇03-11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8篇02-23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8篇)02-23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通用8篇03-10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集錦8篇03-11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匯編8篇)03-10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合集8篇)02-23
關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