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旦迎新春演講稿集合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現實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慶元旦迎新春演講稿集合,歡迎閱讀與收藏。
慶元旦迎新春演講稿集合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元旦節,同學們都興高采烈的來到學校,因為下午要舉行慶元旦的活動。
下午的時候,同學們開始為慶元旦做準備。有的同學吹氣球,將五顏六色的氣球貼在黑板上,每一個顏色各異的氣球,就像同學們的每一張笑臉。有的同學掛彩帶,將彩帶掛在教室的個個角落,教室里充滿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將桌椅搬到墻邊,中間留出一塊很大的表演空間,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品嘗著各自帶的零食,高興地等待著節目的'開始。
同學們有的唱歌,幾個男同學唱了《逆戰》,唱得很好聽,就像是大明星唱的一樣。有幾個女同學唱的是TF—BOYS的歌,歌聲嘹亮悅耳,優美的歌聲在教室回蕩。
終于輪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場。首先我為大家表演跆拳道,我打得強勁有力,同學們都為我高聲呼喊,我更有自信了。緊接著我為大家朗誦岳飛的《滿江紅》,我一開始有點緊張,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我表演得越來越好,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正當老師要給我錄像的時候,我朗誦結束了,希望老師下次可以給我錄上。
到了做游戲的環節,全班同學都開心地玩起了搶凳子的游戲,教室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最后評選成績的時候,我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開心!老師獎勵我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的放學了,我們把桌椅又搬回原來的位置上,同學們戀戀不舍地走了。
這真是一次給我印象最深的活動!它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謝謝。
慶元旦迎新春演講稿集合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元旦節,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農歷正月初一。
在這一天,人們要吃水餃,放鞭炮。晚上還要放煙花,點燈籠。
元旦節來歷不一。在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歷法的不一致。
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歷法,并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當然,也有人說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謝謝。
慶元旦迎新春演講稿集合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時光好比握在手中的一把沙子很快的便流逝了。
時光總是難留,轉眼望去,已是年末,即將迎來了20xx年的元旦。對于我來說,20xx年我又大了一歲,但不知怎么了。我卻不想長大,或許慢慢感受到了壓力;或許對童年仍有一絲留戀。
就在這時絲綢中專迎來了元旦文藝匯演也是絲綢文化藝術節的閉幕式。就在那個下午,絲綢中專的每一位學子都拿著自己的座椅排著隊等待著進場。望著擁擠的人潮,真是熱鬧。但我心里還是感覺有點寂寞,那是一種說不出的寂寞。
在班主任的帶領之下,并沒有等待許久。跟著她的步伐,進入會場找到自己專屬的座位。就坐在那里等待著開始。還沒等你緩過神來,你身后的路早已被其他人給占據。
在漫長的等待之后,迎來的是一段火辣的開場舞。所有人的眼球都被吸引了,目不轉睛的盯著舞臺上的舞步,但這似乎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在所有的節目之中,就我個人所言能讓我目不暇接的只有手語版的《北京東路的日子》,這個節目沒有多大的`聲響,只有肢體的表達,甚至只有一些你看不懂的手語以及一首背景音樂。可我深深被此吸引,就像這首歌中所說,學校的三年時光真的很短,短的讓你察覺不出來時間在流逝。等你離開它的時候總會有萬千的不舍。畢業和成年這幾個字深深扣痛心弦。
元旦文藝匯演所有節目之中,似乎只有手語版的《北京東路的日子》深深扣痛了我的心弦,讓我感覺到了時間流逝的快,青春的寶貴以及歲月的難留。有限的青春,我還能浪費什么?唯有痛過方知悔,時光早已不回頭。
謝謝。
【慶元旦迎新春演講稿】相關文章:
2022慶元旦迎新春的對聯12-11
2022慶元旦迎新春對聯12-11
慶元旦迎新春活動總結06-15
迎新春慶元旦廣播稿12-03
迎新春慶元旦的廣播稿12-17
迎新春慶元旦征文1500字12-15
鄉鎮慶元旦迎新春活動總結12-10
迎新春慶元旦活動總結(精選24篇)01-12
迎新春慶元旦的廣播稿范文12-04
慶元旦迎新春演講稿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