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語諺語譯文不對等的成因
諺語是指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固定語句。英語諺語是英語民族在長期發展中對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很多英語諺語生動形象、寓意明顯、富于哲理,是英語民族智慧的結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文化。翻譯是一種語際轉換活動。把英語諺語翻譯成漢語,不僅僅是英、漢兩種語言的轉換,更重要的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因為兩種語言、兩個民族在很多地方是不相同的,這就形成了英語諺語漢譯時的不對等。例如: 英語諺語 Love me,love my dog. 翻譯成漢語時變成了“愛屋及烏”,英語諺語中的形象被改變了。在翻譯英語諺語時,譯者應該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找到英、漢兩種文化的契合點,能夠運用漢語的多種表現手段,再現英語諺語的風格和豐富內涵,使譯文更容易為讀者接受,又不失英語諺語所具有的語言魅力。
一、英語諺語翻譯中不對等性產生的原因
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 Eugene A. Nida) 說,“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1]。由于英、漢民族不同的生活環境、社會風尚、歷史傳統、科學水平、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原因,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必然存在不同。
1. 生存環境。英漢民族有不同的生存繁衍的地理環境。由于地理環境不同,英、漢諺語會有不同的說法,從而反映出這些差異。例如: 英語諺語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east,it’sneither good for man nor beast. ( 風起東方,人畜不安) 與漢語“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所描述的正好相反。英國的東風是從歐洲北部吹來的寒風,與中國從東海岸吹來的和煦東風恰好相反,而英國的西風則與中國的東風相似。另一句英語諺語 When the wind is in the west,the weather’s atthe best. ( 風起西方,氣候最佳) 也說明了問題。英國地處西半球,屬于海洋季風氣候,因此在英國刮西風預示著春天的來臨。英語諺語中的 west wind 實際上類似漢語中的“春風”。
2. 宗教信仰。宗教對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各民族所創造的諺語與民族宗教信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西方,上帝是至高無上的,英語民族信仰上帝,崇拜上帝,而中國人的主要宗教信仰是佛教。而“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諺語反映的思想觀念會有些差別。例如,佛教的因果報應,來生轉世等觀念,基督教共同人性和愛的觀念會在諺語中反映出來”[2]81。英語諺語有“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漢語中則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除了佛教,中國受儒、道教的影響也很深。Where God has a temple,the devil has a chap-el. 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英美民族和漢族心里產生的聯想是不一樣的。
3. 民族心理。英美民族和漢族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在對待動物的態度上可以說明問題。例如: 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狗( dog) ”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人們對狗充滿了愛憐、褒揚之詞。因此,英國人生活中有很多含有狗的諺語。如: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的日子) ; 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 ,等等。中國人對狗多持消極態度,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等,都是含有貶義的。
4. 歷史文化。不少諺語是與歷史文化背景相關的。例如: 英諺 Talk of the devil,and he is sure to appear. 或者 Speakof the angels and you’ll hear their wings. 帶有非常濃厚的西方宗教色彩,與漢語諺語“說曹操,曹操到”并不對等。因為“曹操”是中國的一個歷史人物。還有,英諺 Kill not the goose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 不要殺生金蛋的鵝) 是從伊索寓言里來的,中國有“不要殺雞取卵”,是群眾在實際生活中總結出來的5. 價值觀。英美社會所提倡的個人主義 ( individuality)以自我為核心,崇尚個人相對于社會的獨立自主。中國則崇尚集體主義,主張“個人服從集體,小家服從大家”。西方人的年齡、收入、宗教信仰及私人住宅都屬于“隱私”,英語諺語 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 ( 英國人的家是獨立王國) 反映了這種觀念。西方以自我為核心的思想與中國個人服從集體的思想,還反映在對戰爭的看法上。在西方國家,“人們較多地從個人角度考慮戰爭,常常質疑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目的”[2]109。例如: Put the heads of the states in a fieldand let them fight it out. ( 把國家首領投入戰場,讓他們去打) ,而中國人總是“為大我犧牲小我”。還有,A cat may lookat King 和 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 反映了“人人平等”這個概念。
二、怎樣處理英語諺語翻譯中的不對等
奈達在他的論著《語言與文化———翻譯中的語境》(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一書中,提出了幾種創造功能對等的原則,可以用來指導英語諺語漢譯中不對等的處理。 2. 如果緊扣原文形式的翻譯可能引起原語文本聯想意義的嚴重誤解或者在原語文本風格值( stylistic values) 的恰當欣賞上造成重大的損失,那么,就應當作些反映原語文本聯想含義所必需的調整。[3]161( 1) One falls into Scylla in seeking to avoid Charybdis. 直譯為“為躲六頭女妖,卻又遇上旋渦水怪”,中國讀者聯想不出一個人到底處于何等危險境地,如譯成“前有龍潭,后有虎穴”,讀者馬上理解領會這種處境。( 2) Carrion crows bewail the dead sheep,and then eatthem. 直譯為“烏鴉吃死羊前先痛哭一場”,卻不利于傳達此諺語的聯想意義,如果套用漢語中的“貓哭老鼠假慈悲”,譯文讀者即馬上能領會。( 3) He cries wine and sells vinegar. 句中的“cries”和“sells”; “wine”和“vinegar”形成鮮明的'對照,使諺語的意義非常明確,直譯“叫賣酒,實賣醋”不能傳達出這些特點,所以調整為“掛羊頭,賣狗肉”,結構對稱,意義對比明顯。( 4)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t makeit drink. 如果翻譯成“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去,但不能叫它飲水”,意思正確,但沒有體現出原句的風格。因為原句使用了對稱的修辭手段,使這句諺語語勢得到加強,宜于說理。在這種情況下,譯者須對譯文作出調整,力求對偶整齊,前后呼應,形成對照?勺g成“牽馬河邊易,不能強按頭”。類聚,人以群分”來翻譯。( 4) Don’t argue with your bread and butter.( 5) Every rose grows from prickles.諺語( 4) 中“bread”和“butter”仍舊構成頭韻修飾法,( 5)句中“rose”和“prickles”既押韻又形成對比,講的都是最樸實的真理。要譯出這種特征,可在照字面翻譯的同時點出這種對比。所以也用直白卻能表明意義的漢語分別翻譯成“別跟你的面包黃油過不去,不要砸了自己的飯碗”和“玫瑰花都是叢刺里長出來的,生活中有苦有甜”。
三、結 語
英漢語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各語言包含的諺語豐富而多樣。諺語是人類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價值的語言表現形式之一,往往以凝練、形象、寓意精辟、富于民族性等特點成為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因諺語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不同,故傳達的內容有差異,形成了翻譯中的不對等。較好地處理翻譯中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不對等是英語諺語漢譯中重要的一環。根據奈達的翻譯理論,只有當譯文從語言形式到文化內涵都再現了原語的風格和精神時,才可以是成功的翻譯。譯者應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盡力達到英語諺語漢譯的最自然的對等
【關于英語諺語譯文不對等的成因】相關文章:
關于英語諺語12-31
功能對等看法律英語的漢譯論文08-05
關于交友的英語諺語12-14
關于合作的英語諺語12-10
關于勞動的英語諺語08-19
英語翻譯技巧之對等關系09-12
關于英語名言諺語03-03
關于英語學習的諺語大全12-06
英語的諺語08-30
翻譯技巧:關于英語諺語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