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逃避自由經典語錄
現代人在幻覺下生活,他自以為他了解他所想要的東西,而實際上他所想要的是他人所希望他要的東西。
——弗洛姆《逃避自由》
一個人能夠,并且應該讓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夠接納不安全的現實
——弗洛姆《逃避自由》
現代人生活在這樣一種錯覺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實上他追求的,不過是別人期望他去追求的東西罷了。
——弗洛姆《逃離自由》
為了克服孤獨與無能為力感,個人便產生了放棄個性( individuality )的沖動,要把自己完全消融在外面的世界里。然而,這些沖動與由此而生的新紐帶及自我增長進程中切斷的始發紐帶并不是一回事。正如兒童永遠無法在肉體上返回母親的子宮里,同樣,個體化進程在物質上也是不能重復的。此類企圖必然帶有臣服特征,其中權威與臣服于它的兒童之間的基本沖突永遠不會消除口兒童可能在意識上感到安全和滿足,但在潛意識里,他卻認識到其代價便是放棄力量與自我完整。因此,臣服的結果是物極必反:既加劇了兒童的不安全感,同時又制造了敵視與叛逆情緒。
——弗洛姆《逃避自由》
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義隨人把自身作為一個獨立和分離的存在物加以認識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變化。
——弗洛姆《逃避自由》
現代人生活在幻覺中,他自以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么,而實際上他想要的只不過是別人期望他要的東西。要使大家接受這一真理,就必須認識到,弄清楚一個人真正想要什么并不像多數人想的那樣容易,而是人必須解決的最大難題之一
——弗洛姆《逃避自由》
人降生時并沒有動物所具有的適應某些行為的機制,人對父母的依賴比任何動物都多,對環境的反應能力也比受自發本能行為調節的動物差得多。他忍受著因缺乏本能機制所引發的所有危險和恐懼。但人的這種無助恰恰奠定了人發展的基礎。人在生物學上的弱點,恰是人類文化產生的條件。
——弗洛姆《逃避自由》
個體化進程是一個力量增長和個人人格不斷完善的過程,但同時又是一個喪失與別人共有的原始共同性, 其中兒童與他人越來越分離的過程。這種日益加劇的分離可能導致寂寞的孤立,產生緊張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如果兒童能夠發展內心的力量和創造力的話,也有可能與他人建立一種新的密切而又休戚相關的關系。發展內心的力量和創造力是與世界建立新型關系的前提。
——弗洛姆《逃避自由》
雖然人人都有諸如饑、渴、性等某些需求,但是,引起人性格差異的那些沖動,如愛恨、貪求權力、渴望臣服及沉溺于或恐懼感官享樂等,都是社會進程的產物。人的傾向,最美好亦或是最丑惡的,并非人性固定的生物部分,而是創造人的社會進程的產物。換言之,社會不但具有壓抑功能,而且有創造功能。人的天性、激情和焦慮都是一種文化產物;實際上,人自身就是人類不斷奮斗的最重要創造物和成就,其記錄便稱之為歷史。
——弗洛姆《逃避自由》
動物發展程度越低,它對自然的適應能力就越強,它的所有活動便越受本能和反射行為機制的控制,某些昆蟲的社會化組織都完全是本能使然。相反,動物的發展程度越高,它的行為模式的靈活性就越大,出生時的結構調整功能就越不完整,人就是這種發展的頂點。降生伊始,人是所有動物中最無助的。他對自然的適應基本以學習過程為基礎,而不是受本能的決定。
——弗洛姆《逃避自由》
人的行為不受固定的先天本能決定,他不得不在內心里權衡可能的行為模式,他開始思考;他改變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從完全被動的消極適應變為積極的主動適應,他開始生產;他發明了工具,并在支配自然的過程中,離它越來越遠。他開始朦朧地意識到自我或其群類與自然不同;他漸漸明白了自己的悲劇命運:他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要超越自然。他還發現,哪怕竭力幻想否定死亡,但死亡仍是他的最終歸宿。
——弗洛姆《逃避自由》
正如經濟制度的特定性決定了人的生活模式,生活模式便成為決定整個性格結構的首要因素,因為急切的自我保存需求迫使人接受他生存的環境。
——弗洛姆《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自由的經典語錄11-09
《自由女人》經典語錄12-24
自由在高處經典語錄06-20
《讓天賦自由》經典語錄01-29
自由的經典語錄300句05-28
《原諒我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經典語錄12-23
自由心情語錄09-21
《靈魂的自由》語錄精選03-07
《靈魂的自由》伊能靜語錄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