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勤學好問的勵志小故事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名人勤學好問的勵志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勤學好問的勵志小故事 篇1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于,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于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于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于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于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名人勤學好問的勵志小故事 篇2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3.管寧割席分坐。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后終于事業有成!
4.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里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避囏纺椅炚兆x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5.李密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6.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7.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并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名人勤學好問的勵志小故事 篇3
1、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锖庑耐催@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锖庥幸惶旃钠鹩職猓瑢︵従诱f:“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敝魅吮凰木袼袆,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2、映雪囊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里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里,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3、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4、司馬光讀書
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別人背一篇文章,讀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點的讀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行。為了背文章,司馬光看書常?吹缴钜,但是因為白天也在看書,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睜不開眼睛,有時竟會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兒睡著了。后來,他拿了一段圓木頭來當枕頭。半夜,他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了,頭部跌下來就馬上會清醒,又可以起來繼續看書了。他把圓木頭叫“警枕”。
5、蘇步青刻苦學習的故事
蘇步青,1901年生,我國著名數學家、學者,曾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他出生于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就在地里勞動: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時他想,這輩子肯定沒有讀書的機會了。
恰好,村里一戶有錢人請了家庭教師,教他的公子讀書。蘇步青有空,就在窗外聽聽,隨手寫寫畫畫。想不到,那位公子沒學好,蘇步青卻因此學到不少知識。他的叔叔見他這么想學習,便拿出錢,說服蘇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學去讀書。
在小學的第一個學期,蘇步青考了個倒數第一名,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熱忱地鼓勵他。這使蘇步青大受感動,決心發憤圖強。真下了決心,情況就不一樣了,從第二學期起一直到大學畢業,他每學期都考第一。
蘇步青是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典范。他從小學起,就抓緊時間讀了好多好書。進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師一看,那寫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傳》的寫法,便懷疑這是不是蘇步青自己寫的。上課時,老師要考考他,隨便點了《左傳》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說說寫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錯地把那篇文章背給老師聽。這使老師和同學們大吃一驚:原來,他讀《左傳》讀得能夠背出來了!
名人勤學好問的勵志小故事 篇4
一、下帷讀書
【解釋】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形容閉門謝客、專心讀書學習的典故。
【故事】
語出《史記儒林列傳董促舒》:“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ǚ畔率覂葢覓斓尼∧唬┲v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
【人物】董仲舒漢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學說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黃老”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建立起一個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思想體系,維護了漢武帝的集權統治,為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懸梁刺股
【解釋】這個成語由兩個故事組成,形容刻苦學習。后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于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人物】蘇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他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孫敬,字文寶,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東漢著名政治家,縱橫家。
“縱橫家”往往出現于割據分爭,王權不能穩固統一的年代?v橫之士智能雙全,不乏仁義之輩,他們以布衣之身庭說諸侯,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師,以縱橫之術解不測之危。他們的風采,令后世之人神往。
三、囊螢映雪
【解釋】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比喻人勤學好問。
【故事】
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
【人物】車胤,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東晉大臣,官拜吏部尚書,進爵臨湘侯。為人公正,不畏強權,后為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逼令自殺。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孫秉之子,東晉長沙相孫放之孫。元嘉中為起部郎,遷征南長史,有集十卷,為孫氏映雪堂始祖。
四、手不釋卷
【解釋】釋:放開;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意思是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本是太學生,研習過《尚書》,比較好學,故而行軍打仗之時也不忘學習.他勤于政事,又經常和大臣們講論經典,半夜才睡覺.太子勸他注意身體,他說“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人物】劉秀,漢世祖光武皇帝,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史稱光武中興。
五、晝耕夜誦
【解釋】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形容抓緊時間學習,讀書勤奮。
【故事】
崔光幼年家貧,嗜書好學,白天耕種,夜晚讀書后為人撰寫書稿,以潤筆之資贍養父母。
【人物】崔光,字長仁,本名孝伯,孝文帝賜名光。清河人(今山東省夏津縣白馬湖鎮崔莊村)。北魏名臣,歷任太子少傅、右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死后獲贈太傅,謚號“文宣”。有文集五十余卷,今已佚。
六、聞雞起舞
【解釋】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后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故事】
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人物】祖逖,字士雅。河北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中國東晉初有志于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祖逖所部紀律嚴明,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
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中國西晉時期名將。漢中山靖王之后,美姿儀,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陽,“人稱洛中奕奕,慶孫越石”。詩僅存4首,卻與左思齊名。
七、程門立雪
【解釋】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故事】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40多歲時與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才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
【人物】楊時,字中立,號龜山,南劍將樂人。北宋哲學家、文學家、官吏。熙寧九年進士,歷官瀏陽、余杭、蕭山知縣,荊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龍圖閣直學士專事著述講學。先后學于程顥、程頤,同游酢、呂大臨、謝良佐并稱程門四大弟子。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
程顥、程頤兄弟都是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被世人稱為“二程夫子”。
八、焚膏繼晷
【解釋】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工作等。
【故事】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進學解》中,國子先生(韓愈自稱)訓誨他的學生要勤奮學習,才能有成就。學生質疑他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卻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
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
【人物】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人稱“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雖一度如“國子先生”因議事被貶,但晚年官至吏部侍郎,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九、圓木警枕
【解釋】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故事】
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一架木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為什么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人物】司馬溫公:即司馬光,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十、韋編三絕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故事】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作為開篇人物,當之無愧。
【名人勤學好問的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4篇)02-21
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通用18則)05-10
名人成功的勵志小故事10-21
名人勵志小故事匯總11-02
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12-06
勵志職場小故事大道理 勵志職場小故事 【名人故事】08-13
名人勵志小故事15篇01-10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09-17
名人勵志正能量小故事09-17
名人勵志小故事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