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用血審核制度試題
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一、臨床用血申請
1.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癥
臨床醫師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癥,區分緊急輸血和擇期輸血的情況,確保輸血的治療作用
(1)對慢性病患者血紅蛋白≥10克,或紅細胞壓積≥30%不予輸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紅細胞壓積≥35%的患者原則上不輸血。
(2)對慢性病患者血紅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輸血,應采用成份輸血。
2.履行知情同意程序
(1)決定輸血治療前,責任醫師應向患者或其家屬說明輸血的用途、不良反應和經血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并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字后存入病歷。
(2)無家屬在場、患者無自主意識需緊急輸血進行救治,應由責任醫生將《輸血治療同意書》報總值班或醫務科簽字批準,并置人病歷。
3.用血申請
任何情況下輸血,均需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由責任醫師逐項填寫,由主治醫師以上人員核準簽字,連同受血者血樣送交輸血科進行備血。
二、臨床用血量審批及權限
1,預計單次用血量在800ml以內,由中級以上醫師提出申請,報請上級醫師核準審簽;
2.單次用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級以上醫師提出申請,報請上級醫師審核,科室主任核準審簽;
3.單次用血量超過1600ml,由中級以上醫師提出申請,科室主任核準審簽后,報醫務部門批準。
4.急診用血需科主任醫生審批。
三、標本及血液取送
必須由醫護人員或專職人員送輸血標本、領取血液并核對簽字,不得由患者或家屬送輸血標本或領取血液。
四、血液發放與簽收
配血合格后,由醫護人員到輸血科(血庫)取血。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患者姓名、性別、病案號、門急診、病室、床號、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試驗結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觀等,準確無誤時,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取血。
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接收:
(1)標簽破損;
(2)血袋有破損、漏血;
(3)血液中有明顯凝塊;
(4)血漿呈乳糜狀或暗灰色:
(5)血漿中有明顯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
(6)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現溶血;
(7)紅細胞層呈紫紅色:
(8)過期或其他須查證的情況,
3.血液發出后不準退回。
五、輸血前查對
1.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
2.兩名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科別、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對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唱名核對,對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兒童患者應得到主管醫師證實確定無誤后,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3.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貯血。輸用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蕩。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前一袋血輸盡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六、輸血過程觀察與記錄
1.患者在輸血過程中,經治醫生應密切觀察有無輸血反應,若有異常立即采取措施,及時報告上級醫師指導科理并記載于病歷中。
2.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護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
總值班或報醫務科,在積極治療搶救的
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血型、
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液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并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如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后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3,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立即通知輸血科,醫師逐項填寫患者《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保存。輸血科每月統計上報醫務科備案。
4.輸血完畢后6小時,由護士(記錄人)記錄,醫師(復核人)復核,填寫醫院《臨床輸血過程記錄單》。
【臨床用血審核制度試題】相關文章:
2016臨床執業醫師現場審核流程08-30
2017年臨床執業醫師現場審核所需材料10-24
臨床執業醫師助理注冊制度09-30
2017國家注冊審核員模擬試題11-02
臨床醫學檢驗模擬試題11-15
2017臨床檢驗技士考試《臨床化學》模擬試題及答案11-13
2017臨床檢驗技師考試《臨床檢驗基礎》試題及答案11-05
2017年注冊審核員考試鞏固試題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