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工作總結
不經意間,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一定有許多的艱難困苦,想必我們需要寫好工作總結了。好的工作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蠶桑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蠶桑工作總結1
20xx年蠶桑生產,面對國際金融風暴對繭絲綢行情的嚴重影響,全市上下頂住了桑田面積銳減,發種飼蠶直線下降的壓力,克服了早春桑樹凍害、夏季連續陰雨、秋季病蟲害高發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實現了提質、增產、增效,奪取了全年生產的豐產豐收。全市年末保有桑園面積28.17萬畝,全年發種752344張,總計生產蠶繭34733噸,蠶繭總值8.52億元。全市平均畝桑繭款收入3023.72元,19.37萬養蠶農戶,戶均養蠶收益4397.24元。
一、20xx年蠶桑生產的特點
1、桑田發種大幅減少單產水平有提升
據統計,xx年全市年末桑田面積28.17萬畝,較上年同期減少5.57萬畝。其中春季投產面積27萬畝,是上年的69%。全年共發種75.2萬張,較上年減飼35.9萬張,減幅達32%。蠶桑生產的總量嚴重下降。而全年各期單產水平均較去年有明顯增加。全年平均張種產繭46.2公斤,較去年的38.9公斤增加了7.3公斤,增幅為19%。其中:春繭和秋繭的張種單產分別增加了8.2公斤和7公斤,為近年的最好水平。
2、行情轉穩繭價回升效益增長很明顯
隨著繭絲綢行情的企穩回暖,蠶繭價格也逐步回歸正常水平,蠶農養蠶的效益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全年平均繭價為每公斤24.53元,比去年的全年均價增加了5.3元/公斤,上漲27個百分點。在全年減發蠶種近三分之一的形勢下,蠶繭產值仍不減去年,甚至比去年增加了2.3%。其中,春繭收購均價即比上年秋繭有較大幅度回升,全市平均21.87元/公斤,比去年秋繭均價上漲63%(去年秋繭為13.40元/公斤),雖不及08年春繭水平,但對效益穩定起到了關鍵作用。秋繭價格則是一路飆升,幾近xx年秋繭價格的2倍。全年蠶繭產值總計8.52億元。比上年增0.19億元。平均畝桑繭款收入3023.72元,比去年的2467.08元/畝,增加了23%。一些重點鎮村的養蠶收入超過了4000元/畝,典型的村組和專業戶、示范戶的養蠶收入高達5000~6000元/畝。
3、氣候環境異常變化蠶桑安全受影響
4月1日、2日凌晨,我市北三縣主蠶區遭受霜凍災害,桑園占比較大的農桑系列和育71—1等為主的早中生桑品種凍害嚴重。受凍面積近16萬畝,其中,凍害嚴重損失較大的有6萬多畝,約占春季投產桑園的22%。蠶業技術指導部門在災情發生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將應對措施貫徹到鄉鎮村組,采取了增施葉面肥、加強桑病蟲防治、桑樹摘芯降干、推廣小蠶共育、加強大蠶期防高溫等應急措施,同時適當推遲發種時間,緩解葉蠶平衡,通過一系列技術措施的貫徹落實,將霜害損失降到最低。盡管如此,因受凍害影響,全市仍至少減發蠶種5~6萬張。
7月下旬至8月中旬連續二十多天陰雨,導致桑樹普遍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枝條細短、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秋葉產量和質量稍差,在此種氣候條件的影響下,桑園病蟲基數攀高、品種多、發生量大,影響了秋蠶葉源。
晚秋蠶上蔟期間,海安、如東、及鄰近的東臺、大豐等地域同時突發大面積熟蠶上蔟不結繭現象,涉及區域有20多個鄉鎮(場),南北跨度上百公里。4縣市累計受損蠶種超過4萬張,2萬余戶蠶農顆粒無收。專家實地考察鑒定認為系由環境化學因子引起的亞急性中毒所致。蠶桑生產安全受環境條件的影響甚大。
二、20xx年的主要工作
一、穩桑保桑調整優化布局
受去年秋繭市場行情下滑、繭價下跌,蠶農收益大減的影響,08年秋蠶過后,全市各地均出現挖桑毀桑現象。至今年春蠶生產前夕,全市統計桑田面積已不足30萬畝,春季投產面積僅27萬畝,較上年同期減少30%。
根據蠶桑生產面臨近年最為嚴峻的形勢。一是爭取政府和領導重視與支持,二是想方設法穩桑保桑,三是抓住機遇調整產業規劃布局。各級領導對今年的蠶桑生產給予了高度重視,南通市政府將蠶桑產業納入大農業的整體范疇通盤考慮,提出了根據繭絲綢市場行情,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多措并舉扭轉蠶桑下滑趨勢,保持蠶桑穩定發展,建設優質高效蠶桑業的原則要求。有關重點縣市將蠶桑列為高效外向農業,加大組織領導和政策支持。海安、如皋縣(市)政府采取桑園更新補貼、蠶種補貼等“穩桑保!闭,如東、啟東等縣市積極推動小蠶共育補貼,減免共育費等政策落實,維護蠶桑產業的穩定,去冬今春更新拓植桑園仍達萬余畝。在規劃布局調整上,將蠶桑發展的重點落實在海安里下河地區、海安、如皋高沙土地區以及通揚河沿線。里下河地區是大農業規劃的生態農業片區,也是發展蠶桑生產的重點地區,通過擴大連片種植,積極培育蠶桑優質高產示范基地;高沙土地區也是蠶桑生產重點地區,以老桑更新、連片種植為重點,穩定現有桑園面積,合理桑園布局,進一步提高蠶桑生產水平,提高蠶繭質量和效益;通揚河沿線以穩定現有桑園面積為重點,建設“一村一品”蠶桑特色村鎮,推動桑園由城鎮向周邊轉移,保持區域桑園面積基本平衡。
二、積極應變減輕災害損失
4月初,受冷空氣影響,北三縣遭受霜凍危害,全市受凍面積約16萬畝。一是宣傳引導,穩定蠶農生產情緒。
針對凍害后,部分蠶農對春蠶生產的恐慌心理,充分利用電視、廣播、流動字幕、會議、培訓等各種形式,宣傳蠶桑生產形勢,穩定蠶農情緒,增強蠶農信心,避免盲目退種、挖桑等過激行為。二是加強培管,促進桑樹發芽生長。凍害發生后,立即對受災桑園加強管理,凍害嚴重的適當降干剪伐促進下部桑芽萌發;適時追施速效肥和桑樹專用復合肥,促進潛伏芽和副芽萌發和桑樹生長;抓好桑園治蟲,保護新芽不受桑象蟲、桑毛蟲、桑尺蠖等為害;及時清理桑園不合理夾作物,保持桑園光照和通風,加速桑葉生長。三是調整蠶期,推遲蠶種出庫時間。根據氣溫和桑葉生長等多種情況,結合各縣市的具體實際,將春蠶出庫發種時間適當延遲3~5天,在確保后期蠶作不與農時與氣候沖突的前提下,留足桑樹生長時限。由于行動快速,措施得力,貫徹到位,春繭生產取得了單產和效益的近年最好水平。全市平均張種產繭47.1公斤,畝產值1403.70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提高3.7公斤和62.67元,增長8.5%和4.7%。
7、8月間,我市連續二十多天陰雨,導致桑樹普遍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枝條細短、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為確保秋蠶用葉,一是增施秋肥,促進生長;二是準確預測病蟲發生期,抓住關鍵,精心組織,全面發動,確保病蟲防治到位,使病蟲危害損失降到最低水平;三是將蠶期較常年推遲5天左右發種,贏得了桑樹治蟲的安全間隔時間,桑樹生長期的延長,也提高了桑葉產量。今年秋蠶除了蠶葉保持基本平衡外,全市平均張產繭41.9公斤,比去年增加了7公斤,提高了20%,也是近年來的最好水平。
三、組織落實實施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我市的海安、如皋分別被納入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蘇北綜合試驗站建設。在體系綜合試驗站的統籌規劃和協調安排下,于相關蠶桑重點鄉鎮,設立桑病蟲預測預報、桑藥試驗調查點和蠶病、蠶藥試驗調查點,規范蠶病防治、桑病蟲測報防治技術。開展新蠶品種農村試養鑒定,認真選點、專人負責、及時培訓、強化指導,嚴格按照省新蠶品種農村生產鑒定要求,規范操作、準確記載,認真調查、仔細分析、科學總結,為全省農村新蠶品種鑒定提供可靠的依據。今年共進行了10個新蠶品種試養鑒定,總計參與試驗的蠶種近2000張。
在生產關鍵時期,舉辦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題培訓班。邀請國家蠶研所、蘇州大學、省蠶種管理所的蠶桑崗位專家以及本地部分蠶桑技術專家,為基層鎮村蠶?萍既霊艏夹g指導員、科技示范戶、養蠶大戶代表傳授生產技術。
6月份,省農林廳在海安縣召開了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蘇北綜合試驗站暨全省20xx年春蠶生產現場觀摩會。與會的專家和領導在觀摩了海安鎮新豐村和南莫鎮磚橋村兩個“一村一品”蠶桑特色村高標準桑園管理、新蠶品種試養和春蠶五齡期蠶臺條桑平面育、地蠶條桑斜面育等現場,對我市在促進蠶桑產業穩定發展中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10月份,商務部組織廣西、安徽、重慶等西部地區16個省(區、市)、市、縣商務系統主管繭絲綢工作的領導及“東桑西移”基地蠶業生產管理與技術干部到如皋參觀高效蠶業和優質繭基地建設。在參觀了如皋市高明鎮高效蠶業示范園、新絲路公司高明中心繭站和江蘇新絲路絲業有限公司后。對我市在“調整產業結構,實施區域規模發展;開展科技創新,探索高效配套技術;建設生產基地,實施優質品牌戰略;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蠶桑綜合效益;發揮生態優勢,建設綠色家園”等方面的做法給予高度贊揚。
四、組織實施蠶!案弋a創建”
在局統一部署下,蠶桑生產納入了全市“糧棉油繭雙高萬千示范片”創建活動之中。蠶桑業的創建目標為示范片面積6萬畝,實現畝平產繭125公斤,示范輻射帶動蠶?偯娣e20萬畝。建設內容重點是強化小蠶共育,推廣應用蠶用自動溫濕控制器,提高小蠶共育自動化程度。推廣漏空透氣育、斜面條桑育等省力化養蠶技術,穩步提高蠶桑生產水平。推廣方格蔟營繭,促進蠶繭質量提高。開展桑園合理套種與套養,推行訂單種植,引導、扶持、發展套種特色品種,套養優質家禽,提高桑園綜合經濟效益。大力推進專業化服務與產業化經營。
各地對創建工作十分重視,所有創建單位均建立了由縣分管領導或局主管領導掛帥的創建工作領導組,并分別建立規劃組、實施組以及技術組,扎實推進創建工作開展。在創建工作落實上,采取技術專家負責制的辦法,落實創建工作責任制,培育蠶桑科技示范戶和核心示范方,建立健全村、組、示范戶為一體的`技術推廣網絡,形成良好的技術推廣與輻射機制;編制專門技術手冊,印發實用示范技術資料,將開辦技術講座、電化教學、現場示范和到戶指導等有機結合,提高技術推廣的效果;采取技物結合方式,提高蠶農學技術用技術的積極性。
海安縣大公鎮示范片根據現代農業、規模農業的建設要求,定位“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栽植方法、統一樹型”的“四統”要求,更新擴栽桑園1200畝,擴大了連片種植,緩解了糧;熳骱退迪喟。圍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種植、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產出”的“四高”目標,以群益村核心方建設為引導,建設“一村一品”蠶桑特色村。
海安鎮積極推廣省力養蠶配套技術,提高工效增效益。一是普及小蠶自動加溫補濕器,提高小蠶共育率和共育水平,小蠶共育率96%以上;二是推廣五齡條桑斜面育技術,全年實施率70%以上;三是推廣桑園覆草5907畝,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四是統一進行桑病蟲綜合防治藥劑、方法和時間,五是全面使用方格蔟,實行組合售繭,方格蔟使用100%,組合售繭100%。
如皋市在創建工作上強化機制創新和設施建設,通過如皋絲韻蠶業合作社的運籌,在示范區內與蠶農簽訂建設合同書,為蠶農提供優質蠶種,對生產提供服務,蠶農將蠶繭由合作社組織售給公司,并享受公司的價格優惠和利潤分成,互利互惠,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良性發展機制,項目區共有10418戶蠶農加入合作社。在設施建設上,2個示范區共流轉16畝土地,用于建設優質桑苗繁育基地,采用早春溫床嫁接技術育苗62.5萬株。新建和改建了31座共育室,增加共育面積727平方米,共育容量1497張,實現了“有天花、地坪、消毒池、貯桑池(室)、加溫設施和足夠蠶具”的標準;新增推廣蠶用環境控制器216臺;新增推廣方格蔟65.89萬片;在示范區專門配置36臺桑園專用機動彌霧機,對桑園病蟲害實施了“統一配藥、統一劑量、統一時間”防治,對蠶室蠶具及蠶體消毒防病用藥也統一品種,按種張用量配發到蠶農,收到理想效果。
一年的創建工作,示范方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市5個萬畝示范方共涉8個鄉鎮、48個村,總計3.4萬農戶參與創建。共計5.7萬余畝桑田平均每畝養蠶3.25張,比全市平均水平2.67張高出22%,平均畝桑產繭142.9公斤,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畝產效益3571.03元,高出全市平均畝產值18%。其中,示范建設核心方的畝桑養蠶、畝產繭和畝產繭值,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28%、118%和121%。
五、加強蠶種生產質量監督與市場秩序監管
在蠶種生產管理上,把握各個生產環節,將質量監督管理貫穿于蠶種生產的全過程。蠶種生產強調貫徹管桑、養蠶、制種等各項技術規范,重點著眼于提高克蟻單產和公斤繭制種量,合理調整結構與布局,改變過去的多訂蠶種多收蟻量的“貪多”做法,適當壓縮人均飼養量,保證質量,提高效率。
市場監管上,嚴格按照《江蘇省蠶種生產經營許可工作暫行實施辦法》的規定,加強了對蠶種生產經營資格申報的審查監督。全市經省廳審核批準的蠶種生產單位三家、經營單位一家。都能做到持證生產經營,經營的蠶種均通過省級以上品種審定,符合相關質量標準。在維護秩序方面,一是建立臺帳備查制度。市里明確要求各縣市做好蠶種訂種與配發的明細臺帳,對相應行政區域內訂種與發放流向等情況,登記造冊,存檔備案,做到心中有數?h里到鄉鎮,鄉鎮到村組、共育室,村組及共育室具體到農戶。對私販蠶種的對象進行排查,建立舉報制度,掌握私販種來源,對打擊私販蠶種有功人員實行獎勵。海安縣還專門明確了蠶種市場秩序實行屬地管理的規定,鎮村蠶桑服務機構依法承擔所轄區域蠶種市場管理工作。二是依法打擊私販蠶種。蠶業管理部門配合農業綜合執法、公安治安等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對無證種販私自從外地購回未經有權部門檢驗的蠶種,依法進行查處,嚴厲打擊蠶種販子,維護蠶農利益。今年上半年,如皋市對去年非法經營蠶種的9名犯罪嫌疑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其中,主犯張佩法,被判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其余8人依其犯罪事實,分別受到判刑、緩刑及拘役的刑事處罰,共沒收違法所得3萬元,并處罰金計24萬余元。海安縣也成功查處私販蠶種案件2起,銷毀私販蠶種450張,其中一人被依法逮捕,進入刑事偵查。通過依法打擊行動,有效震懾了犯罪分子,打擊了非法種販的囂張氣焰。
六、扎實開展桑產業綜合開發
繼續開展桑枝栽培秀珍菇、猴頭菇、灰平菇、毛木耳、靈芝等高檔食用菌工作,上半年接種八個品種15000多袋,產品大受歡迎,供不應求;下半年接種了杏鮑菇、茶樹菇、金針菇等三個品種6000袋。
建設桑園養雞示范點。通過考察和調研,我們認為桑園養雞可操作性強,經濟效益可觀、生態效益好。利用桑園良好的生態環境,飼養蛋肉兩用的本地草雞,通過飼料結構的調整(野外昆蟲、雜草),提高草雞品質,推出桑園雞品牌。在高明鎮曉莊村試點桑園養雞取得進展,千畝桑園養雞工程總投資500萬元,一期工程500畝桑園養草雞25000只,并與農戶簽訂合同,適當返利于蠶農,帶動全村農民共同致富。全部建成后預計年產值600萬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園區+農戶”運行模式,可帶動周邊群眾800戶,戶均增收1800元。
海安縣曲塘鎮利用桑園冬閑套夾種榨菜5000畝,與好福來榨菜廠實行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南莫、西場等鎮套夾種薺菜等供應上海、南京等超市;海安、城東等鎮發揮城郊村優勢,桑園套夾種青菜、大蒜、菠菜等常規蔬菜供應城鎮農貿市場。如皋市石莊、常青、袁橋、白蒲等地多年堅持在桑田間作菠菜、薺菜、甜豌豆、菜苔、西蘭花等,成片面積有的多達1000畝,桑田畝效益增收近千元。如東縣掘港鎮野營角村陳寶林等蠶農在桑田中夾種黃花菜、牛角瓜、青菜、羅卜菜等,每畝增收千余元,苴鎮風陽村4組李金發在桑園中養雞,河口、馬塘等鎮桑園套種玉米等每畝增加200—4000元收入,使桑田真正成為了高產、高效的典型。
在蠶桑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上,海安縣雅周鎮結合招商引資建設電纜盤加工廠,將廢棄的桑枝、桑根粉碎加工成電纜盤,每年可消耗1萬畝的桑枝、桑根;該縣南莫鎮引進外地客商,建成日產5噸金針菇全自動控制的工廠化生產基地,可利用3000畝的桑枝條;今年秋季開始,在兩個蠶種場嘗試利用廢棄桑葉生產桑葉粉,飼養畜禽,提高畜禽產品品質,進一步提高產業綜合利用水平,放大蠶桑比較優勢。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蠶桑生產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有:
1、蠶業生產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季節性勞動用工較多,且受氣候、土地、環境資源和市場行情等多因素制約,存在非技術性風險,蠶農生產的積極性難以得到進一步提升;
2、農村勞動力日趨緊張,老年人體力跟不上,中青年人對此興趣索然,有的甚至動員少養或不養,侍機挖桑改種;
3、蠶繭收購中的不規范行為,導致了收繭秩序的混亂,嚴重影響了繭質提高和技術推廣,對產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日益加;
4、災害性氣候發生頻率增多,環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加劇,蠶桑生產的安全隱患難以消除;
5、私販蠶種情況依然存在,蠶種管理的任務仍然艱巨。
工作目標:穩定現有桑田面積,其中建設高效桑田20萬畝。全年發種70萬張,產繭3萬噸。
四、重點工作:
1、調整蠶桑區域布局優化結構
圍繞里下河、高沙土、通如地區三個蠶桑特色產區的規劃布局,以打造全國一流優質繭基地為目標,在宜桑地域適當擴栽桑田,保持桑田面積動態平衡,乘勢填平補齊插花田,擴大連片種植。同時積極開展老桑更新,提高桑園的整體素質。大力培育蠶桑優質高產示范基地,重點建設基地縣(市)、規模鄉鎮、專業村組和養蠶大戶,彰顯蠶桑高產、優質、高效的區域特色。繼續發揮市級“引繁、培育”優質高產桑、蠶品種對南通市蠶桑產業的支撐作用,引進、試驗、示范、推廣蠶桑新品種,不斷提升蠶業科技水平。
2、開展優質高產創建活動,提高生產水平
開展蠶桑優質高產“雙高萬千示范片”創建工作,加大桑園肥料投入,改善施肥品種結構和施肥方式,提高桑葉產量和質量。積極開展桑園合理套種、夾種,推行訂單種植,引導、扶持、發展套種特色品種。
3、完善桑病蟲測報體系建設,加強預測預報和聯防聯治
進一步完善測報工作體系,充實測報與防治工作力量,實行桑病蟲害聯防聯治;加強病蟲監測,按蠶業區劃布點,引進應用性誘、燈誘等先進測報手段,觀測調查桑樹病蟲害的發生與消長規律,準確預測重點病蟲害發生情況,根據具體病蟲害特點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組織防治技術培訓和指導,引導群眾規范桑園治蟲,做到“四個統一”;繼續開展桑保用藥試驗篩選工作,探索新型防治模式;開展防治技術研究攻關和測報防治技術信息交流,進一步加強對斜紋夜蛾、桑螟和尺蠖等重點病蟲害的監控和防治,確保桑樹病蟲損失控制在經濟水平以下。
4、整頓和規范蠶種生產與經營秩序
宣傳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和《蠶種管理辦法》,加大蠶種繁育的技術指導與管理,努力建設優質蠶種繁育基地。積極開展蠶種儲備制度的相關調研,推動蠶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促進蠶種加工設施配套。
5、維護蠶作安全生態環境,嚴防養蠶生產中群訪事件
一是加強疫病防控,把好蠶種質量關,確保蠶期安全;二是加大農資市場的監管督查,防止假劣農資坑農和影響蠶作;三是加強對污染企業的監控,及時溝通,減少污染排放,甚或蠶期臨時停產治理;四是組織協調農作物治蟲與蠶期布局的避鋒及藥物篩選,規范農業治蟲的藥劑、時間和使用方法,促進糧桑和諧發展。
6、強化基礎研究,推廣普及實用技術
加強葉質測定、桑園測土、桑樹及家蠶病蟲害的化驗、分析和鑒定等基礎工作研究,科學指導生產實踐。通過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民的培訓,普及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小蠶共育技術、條桑斜面養蠶技術、漏空透氣蠶臺養蠶技術,推廣方格蔟上蔟室外預掛、節能烘繭等提高和保全繭質的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生產水平。
7、探索桑園立體種養,提高桑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通過“市級抓典型、縣鄉搞推廣”的模式,利用現有桑田資源,研究并指導蠶農搞好秋冬桑園合理套夾種,積極聯系蔬菜加工與流通企業與蠶農訂立產銷合同,實現訂單生產。大力推進桑枝食用菌、桑葉、蠶沙、殘枝等作為畜禽功能性飼料的養殖業,具體落實桑枝培育食用菌、桑園套養優質家禽等項目實施,提高桑產業的綜合效益和蠶桑業競爭力。
蠶桑工作總結2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州實施《xx州蠶桑優勢區劃》的第一年。為了保證《規劃》,《區劃》的順利進行,全州蠶桑工作在州委、州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廣大蠶業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在克服了高溫干旱的自然災害后,全州蠶桑生產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保持了蠶繭產量連續增長、桑園面積不斷擴大以及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的好勢頭。今年,全州共生產鮮繭152.5噸,新栽桑2389畝,新建小蠶共育戶42戶,新建蠶房85戶,改建蠶房128戶、實現養蠶收入269.6萬元。技術培訓9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830冊(份),F就20xx年全州蠶桑工作總結于后:
一、栽桑及桑樹管理
㈠栽桑:
今年全州繼續堅持“布局創新、路子創新、技術創新、鞏固提高、穩步發展“的方針,本著相對集中、規模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在努力培育一批蠶桑生產基地鄉(鎮),專業戶和專業大戶的同時,逐步改變全州栽桑養蠶零星分散的局面,加速優勢產區蠶業的.發展。年初我州共調入250萬株桑苗,在春雨來臨之際搶栽。全州共新栽桑2389畝,補栽桑2200畝、嫁接改良老桑20萬株。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栽桑計劃。至此,我州的桑園面積已達26000畝,確保了全州養蠶的需要。
㈡桑樹管護:
今年,我州在完成栽桑后還格外注重發動蠶農搞好桑樹的科學管護工作。去冬今春,我們抓緊了對蠶農的科學管桑技術的培訓,要求廣大蠶農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切實搞好桑樹的冬季重剪、修枝整形、防病治蟲、嫁接改良以及鋤草松土、施肥等管護工作。全州桑園病蟲害防治面積達2萬余畝。有效地防止了桑樹病蟲害的發生蔓延。提高了桑資源的利用率。
二、養蠶
㈠蠶種的催青:
通過智能化催青(電腦現代化催青)嚴格了技術操作規程,加強了蠶種及其催青的質量管理,保證了全年蠶種質量的穩步提高,從蠶種數量和質量兩方面保證了蠶業生產的需要。
㈡小蠶共育
為了確保向廣大蠶農提供質優、價廉、抗病力強、利于喂養的小蠶,我們加強了對小蠶共育戶的科學管理,同時還新建了42戶小蠶共育戶。到目前為止我州共有小蠶共育戶82戶,分別分布在全州各宜桑蠶區,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廣大蠶農的養蠶需要。
㈢大蠶喂養:
在大蠶的喂養方面,全州除繼續推行省力化蠶臺、優良簇具和統防統消等科學技術手段外,還進一步對人、蠶同室的現象進行了糾正。全年共發放近9萬元的補助款用于蠶房的新建和改造,共新建和改建專業蠶房213戶。今年全州共產鮮繭152.5噸(其中:瀘定縣135噸,完成計劃的82%,九龍縣17.5噸、完成計劃的100%),實現養蠶收入269.6萬元。全州實現一年養四季蠶,全面推行小蠶四盒育或五盒育技術。
三、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全州共新建小蠶共育戶42戶,新(改)建蠶房213戶,九龍縣繭站已完成征地及打?驳惹捌诠ぷ鳌
四、技術培訓
今年全州共舉辦各類培訓班五期,受訓人數達900人(次),發放栽桑養蠶實用手冊230冊(份),其它相關資料600余冊(份)。
五、存在問題
資金投入不足致使桑園灌溉條件得不到改善,桑產量低,靠天吃飯形象嚴重以及專用蠶房不足影響養蠶規范的擴大。另外,專業技術人員的缺泛和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也影響了我州蠶業的發展。同時,在收繭過程中,由于缺泛專門的質量檢驗設備而造成收“人情繭“的事實時有發生,挫傷了蠶農的養蠶積極性。
總之,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全州蠶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蠶業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將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方面求真務實、扎實工作,為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蠶桑工作總結3
半年來,我站工作在局里的統一部署、領導下,在有關鄉鎮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按照XX年度總體目標任務以及各階段各環節的具體工作要求,通過全站職工的積極努力,實現了春季發放蠶種1612張;產繭48000公斤(含外流繭);單產29.8kg/張。提高單產2.35公斤/張,單張養蠶收入增加50余元;夏季發放蠶種1662張,正在飼養期中;同時,積極推廣實用養蠶技術,春夏兩季共育小蠶225張,收效明顯。1—6月我站各項工作基本完成了預期目標。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認真抓好桑樹冬季管理的掃尾工作,使大面積修枝整形達90%以上,治蟲刷白干達35%以上,為提高今春桑葉的產、質量奠定了基礎。
2、認真抓好春蠶種的落實、發放工作。鑒于我縣蠶桑主產鎮(鄉)桑樹資源多,養蠶勞力嚴重缺乏的客觀現狀,為穩定現有的蠶;A,我站人員經常深入鄉村,面對鎮(鄉)干部和蠶農,以市場經濟的觀點、以蠶桑發展的前景作引導,以省力化為動力,努力進行宣傳發動工作,通過多渠道的積極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今春蠶種發放量的大幅下滑。
3、積極推廣養蠶實用技術,努力提高養蠶單產和效益。鑒于我縣蠶農養蠶技術差,蠶繭單產低、效益差的客觀現狀。要真正調動其養蠶積極性,必須從加強養蠶技術培訓,推廣養蠶適用技術著手,讓蠶農真正從養蠶中嘗到甜頭。對此,我們一是認真作好宣傳發動工作,并組織有關村社干部、養蠶大戶到墊江、涪陵、銅梁進行參觀、學習,開闊了視野,啟發了思維,增長了見識,增強了信心;二是搞好技術培訓,今春,我們在龍石鎮組織了有一定規模的蠶農戶進行了兩次養蠶實用技術培訓,參訓人員達300多人次,進行了科學養蠶技術的普及推廣,讓蠶農掌握了養蠶技術,為提高養蠶單產、效益奠定了基礎;三是積極推廣小蠶共育實用技術,今年春季已在龍石鎮青山村共育小蠶112張,平均單張產繭比大面積提高5—7公斤,單張增加效益90—130元,收效非常明顯,也為今后的小蠶共育化奠定了基礎。
4、積極繁育優良新桑品種,鞏固繁育基地。為迅速改變我縣桑品種老化、產葉量低、葉質差的狀況,我們分別從西南農業大學和潼南縣引進了“嘉陵20號”和“湘7920”優良新桑品種在中敖、珠溪、龍石進行集中推廣繁殖,現已具一定規模,今后將逐年擴大,保證全縣大面積桑樹品種改良的需要,以促進我縣蠶桑發揮更大的效益。
5、大力推廣大蠶省力化蠶臺育和優良簇具。為提高蠶繭單產,節約勞力,解決農村勞力外出打工的矛盾,今春,我們又在龍石鎮推廣省力化蠶臺30套、塑料折簇XX片進行廣。省力化蠶臺技術既能節約勞力,減少大蠶除沙,又能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蠶農反映較好,單產普遍在35公斤以上,高出普通育3—5公斤,塑料折簇可大大提高蠶繭質量,增加養蠶效益。
存在的問題:
1、工作、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工作開展十分困難。
2、本站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認真做好蠶桑發展的調查研究和技術指導。
下步工作重點:
1、繼續抓好夏蠶共育和秋蠶種的計劃落實以及出庫、催青的各技術環節管理。
2、計劃在珠溪、龍石恢復四季養蠶,充分利用好桑葉資源。
3、繼續在珠溪、龍石推廣大蠶省力化蠶臺育和塑料折簇。
4、抓好桑樹冬管工作,全面總結全年經驗教訓。
蠶桑工作總結4
為了更好的貫徹與落實xx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蠶桑產業發展的意見》和瀾滄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蠶桑產業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實現xx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將xx市打造成全盛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蠶桑產業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繭絲綢品牌基地”的發展戰略,我鄉人民政府按照縣下達的任務,積極開展宣傳動員,組織人員進村入戶進行技術指導,蠶桑產業的發展初見成效,為把蠶桑產業打造成我鄉的支柱產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矗現將一年來我鄉的蠶桑產業發展工作總結如下。
一、 建立健全機構,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我鄉為相應縣委、縣人民政府的號召,及時成立了蠶桑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鄉人民政府鄉長親自擔任組長,由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由各村掛鉤聯系領導為副組長,由各站所、各部門為成員共40人組成的的蠶桑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并專人負責技術指導,保障了我鄉蠶桑產業發展的組織陣容。并于11月20日召開蠶桑產業發展專題會,會議研究并部署我鄉蠶桑產業發展任務,并將責任細化到各村各部門,并與各村委會簽訂責任狀,明確責任,落實到人,為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保障全鄉上下齊心合力完成產業發展工作任務,把蠶桑產業發展作為我鄉開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中,實行蠶桑發展掛鉤聯系負責制和獎懲激勵機制,將全鄉干部職工隨分管領導掛鉤聯系到村、到組、到戶,做好定點示范基地,并扣除風險金,有力的促進了我鄉蠶桑產業發展。
二、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結合實際,加大宣傳力度,同時,鄉農業工作站工作人員到村、組進行蠶桑養殖專業知識培訓,按照“走出去,請進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片地”的原則(即:以點代面,各分管聯系領導有樣榜地,黨員、代表、組干部有示范地,形成各村黨員代表帶動代表組干部、干部帶群眾發展格局),有效促進了我鄉蠶桑產業發展和技術指導。并要求各村、各部門利用會議、標語、錄像等宣傳資料,加大宣傳力度,蠶桑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全年共召開蠶桑專題工作會議10次,參會人員達2140人次以上,粘貼標語20張,橫幅1幅,播放影片45場次,觀看人員達8500人次。
三、深入基層,落實任務
我鄉為完成縣下達給的工作任務,鄉人民政府要求各組成員必須親自學習挖種植溝、桑樹種植技術和管理,學習蠶桑養殖技術等,保障了我鄉蠶桑發展的技術指導。并在大力加大宣傳力度、做好示范的基礎上,于XX年10月進村入戶,落實地塊,于10月21日發動全鄉干部職工,隨聯系領導進村入戶指導開挖種植溝,并于12月種植完成縣下達給我鄉的500畝任務。
總之,我鄉的蠶桑產業發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離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將按照縣委縣人民政府的要求,努力實現產業發展的目標,有效解決我鄉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難的問題。
【蠶桑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3.工作總結
4.工作總結
8.檔案工作總結
9.小班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