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體操比賽個人工作總結
本文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廣播體操比賽個人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我是本校普普通通的一名學生,也是此次廣播體操比賽成員37人之一。我不貪圖學校一件衣服,只想講個道理,順口氣。鑒于學校近日對我們的重重壓力,我剛剛做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在學校停止對我們索要衣服之前,我們將與學校負責此事的領導不兼容。
學生我自認為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如果學校真的在經濟上有困難,那么可以明說,我作為三職高的學生,必然會體諒。但若不是如此,請允許學生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說兩句話。
就本校廣播體操對成員來說,自兩個月前開始,每天冒著清晨的寒風和黃昏的涼意到操場練習,每天耽誤課程不說,有時甚至會耽誤吃飯的時間。本以為學校很在意這次比賽,可事實呢?兩個月間,學校任何領導從來沒有去操場慰問過我們一次,只有劉錦繪老師孜孜不倦的教我們練習,當我們心里都發涼的時候尚老師告訴體操隊:比賽結束后每人可以發一套衣服。算是對我們的獎賞。學生我說一句實話:從那以后,我就是為著這衣服做操的,我記得當時我弱弱的問了老師一句,要錢嗎?
老師很確定的告訴我們:不要錢!直到比賽前兩天,聽說比賽結束衣服還要收回,我當時就很氣憤,但是也漸漸的接受了。因為我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嘛!可是就在比賽當天,那經過還要讓學生我再說一遍嗎?早上6:40學校廣播讓我們提前去餐廳就餐,7:20全體成員排成兩隊扛著寫有“機電信息中專”的`大旗,步行從北環盡頭走到人民路的新廣場。比賽結束后。唯一來帶隊的尚老師帶著劉老師先走一步,走時不忘交待:中午自己吃過飯早點回學校。
領導同志們我想請問:我們辛辛苦苦練習兩個月,就是為了在只有兩個高中參加的縣比賽中得一個第一名嗎?就為了在新廣場的賽場上走一圈嗎?好歹我們為了學校的榮譽奮斗了兩個月,就應該換來學校的漠不關心嗎?我不管那件衣服值多少錢,歸誰也無所謂,學校你先不仁,休怪學生不義。另外,請領導們明白:各班班主任已經奉你們之命下達命令,但是我們自己劣性不改,不聽管教,與班主任和劉錦繪老師無關。請學校領導們,如果仍想收回衣服,請找清對象,不要再找左右為難的班主任們的麻煩。那樣只會讓我更加鄙視學校,破壞學校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
說起我本人,更加按捺不住我心中的氣憤。三年前這個時候,學生在一高讀二年級文班,后因某原因輟學兩年,于去年來本校重讀一年級,來校后表現不置太差,蟬聯本校09屆全年四次考試階段第一名。普通學校會開會表揚,發獎狀,給獎品,哪怕是幾本作業本也好。好點的學校發獎學金。而我們學校呢?考試后連一個總結大會都不開。學生考了一年狀元,僅僅就在二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個“優秀學生”獎?
難道是學校不重視知識教育,只重視籃球隊員和開個校外人員的培訓班嗎?我的名字,學校第一名的名字,除了教我的幾個老師,你們這些學校領導們,有幾個知道?當我站在你們面前,你們有誰能認出來,哦!他就是我們學校的第一?學校是教育機構,反而不重教育,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我組采用組內討論和交流、外出學習、對外學習和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教學研究。在組內讓老教師作為中心發言人進行經驗傳授和共同學習體育前沿、理論文章,學習新的觀點新的方法;利用師徒互幫的形式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豐富、提高;對外積極參加青白江區教研室組織的研究課、成都市教科所組織的說課比賽進行觀摩學習;付普強老師獲成都市說課比賽二等獎,通過不斷的學習吸收好的經驗學習先進理論和思想,從而進一步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現代教育的發展。
完滿地完成了初一、二和高一、二年級和高三年級的羽毛球賽和高二、初二的籃球聯賽。我校學生代表區參加成都市中學生田徑比賽獲高中男子100米第四名高中男子4*100米第三名的好成績。
在對外比賽中,各個項目在各位指導教師和運動員共同辛勤努力訓練和比賽,各項目取得優異的成績,女子籃球隊取得成都市第二名;女子足球隊取得成都市第三名。我校定向越野隊在成都市體育俱樂部定向越野賽獲市一等獎。
當然在教學管理也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不斷地加強管理和總結,使我們的教學管理更科學更有效。在課堂管理方面我們要進一步狠抓科學、合理的管理尤其是體育課上的安全管理。
在課外活動方面除了安全的管理要組織豐富的體育比賽使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為了我校學生的豐富課外活動和與我校的傳統體育項目相結合,我們還要不斷地努力使我們的運動隊水平更高成績更好。還要不斷地在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多作努力。
【廣播體操比賽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體操比賽規則-體操知識11-08
體操比賽有哪些基本動作-體操知識11-08
校運動會個人廣播稿09-21
運動會個人廣播稿(通用11篇)10-16
2021運動會個人廣播稿(精選11篇)10-16
縣廣播電視臺安全生產工作總結07-19
食堂廚師個人工作總結_個人工作總結12-09
廣州廣播電大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