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研讀教學活動反思與總結
閱讀教學本身的任務決定語文教學首先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是讀的訓練,學生通過讀書理解課文,讀出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道理,并進行體驗,進而轉化為智慧,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知情明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讀書指導基礎上的,如何引導學生,讀通,讀懂,讀好,并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讀中得到有效發揮,是這段時間我們教研組的中心議題,在研討的過程中,本人有了點滴體會,現匯報給大家:
一、讀通
要想讀懂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讀通,在初讀課文階段,可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以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正文前的預習及課后練習為依托,自讀自得,然后學習小組交流,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對于一般性問題,師生即時解決,跟課文中心聯系較緊密的可留作深入學習時解決。在初讀過程中,學生自主掃清字詞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 讀懂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以最能表現文章思想感情的重點詞句段為突破口,聯系全文內容展開教學,是讀懂課文的有效途徑。
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就可抓住“紋絲不動”這一重點詞語,讓學生畫出描寫邱少云潛伏表現的語句,反復研讀,認識到邱少云在隱蔽過程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他都嚴守潛伏紀律,做到了紋絲不動。
再如:《難忘的一課》潘老師就是抓住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貫穿全文的抒情線索,引導學生反復研讀,層層深入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臺灣師生那強烈的愛國情感的。
學生通過讀、畫、議、談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讀懂了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同時又訓練了學生多種語文能力。
三、讀好
我們學習課文不單單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更主要的是理解語言文字,學習語言文字。所以我們不僅把課文要讀流利,更要讀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成功地創設語文情境,突顯文中之情,文中之境和文中之象是讀好的關鍵。
1、移情:潘老師在教學《難忘的一課》一文時,先播放了《七子之歌》,然后讓學生說說喜歡這支歌的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自然就激起了學生期盼回歸之情,此時,教師再用一段聲情并茂的話加以渲染,定下了全文感情基調。此時,課文雖未展開,愛國之情卻悄然進入學生心中。
2、化境。即文字所描繪的情境,像電影一樣在學生腦中再現!盎场笔紫仁腔胫猓缸屛淖智榫郴胱约盒闹。其次是“點化”之意,即情境在心中形成能夠伸展,活躍起來。潘老師在教學“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和“我”跟臺灣師生話別部分時,均引導學生想像當時的場景。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教學寫景的文章,也可彩這種方式引導學生讀好。如《桂林山水》一課,就可讓學生閉目遐想文中描繪的一個個意象,把山和水的顏色形狀,情態連接為一幕幕活動的鏡頭,進而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就能品出“文中情”悟出“文中味”;匚冻鑫恼碌挠囗嵑陀嘁鈦。
3、以“演”促“讀”對于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如寓言、童話等可采用表演的方式,進入特定的情境,以“演促讀”。如《狐假虎威》一課,可讓學生以小動物的身份分角色表演讀,在表演讀的過程中,學生消除了讀書的枯燥乏味,使學生擺脫了課堂的束縛,獲得了課堂的自由,學生表演得維妙維肖,讀得興趣盎然,自然就讀到位了。
在引導學生讀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入情入境,再加上師生的及時評價,讓學生思考評價讀得好或不好的原因,把內容的理解和讀有機地結合真是起來,更利于學生讀懂讀好。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使讀貫穿課堂始終,力求多種方式讀。讀得面要大,讀的要求逐漸提高,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所描繪的形象。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讀書課。
【對研讀教學活動反思與總結】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總結04-05
小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精選06-11
課堂活動的總結反思04-03
中秋活動反思總結09-29
物理教學反思總結02-11
小學教學反思總結12-08
幼兒園活動的教學反思06-27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07-02
大班教學活動《秋葉》案例與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