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聞出版局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篇一
20XX年,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膠東文化龍頭城市建設,著力實施三項“國字號”文化工程,取得顯著成績和重大突破。我市作為第十屆中國藝術節5個主要承辦城市之一,圓滿完成了“文華獎”賽事承辦任務;7月煙臺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0月被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全省唯一的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到煙臺文化中心調研,對我市的文化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一、圓滿承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
我市經過近三年來緊張有序的籌辦工作,成功奪得十藝節賽事承辦與參賽奪獎“兩塊金牌”,向全國展示了煙臺作為膠東文化龍頭城市的風采和文明形象。
一是賽事承辦場館建設全省領先。我們狠抓對十藝節賽事場館建設的督導協調,注重搶時間、抓進度、保安全,打造提升了5處承辦場館,為十藝節的成功舉辦打下堅實硬件基礎。鑒于我市優質高效的場館建設及管理服務,十藝節組委會于8月在我市舉辦專業劇目演出服務管理培訓班,向全省33個承辦場館推廣煙臺的先進做法和經驗。
二是圓滿完成“文華獎”賽事承辦任務。我市成功承辦了12臺“文華獎”參評劇目、共24場演出,在全省承辦工作中占有較大比重,共接待來煙參賽的演職人員、評委及全國各地觀摩人員近3000人次,觀眾近3萬人次,圓滿實現了賽事承辦“四不、三滿意”的工作目標,即:場館設施安全高效運行,賽事演出中不傷人、不掉鏈子;服務保障和接待工作熱情細致,賽事承辦過程中不卡殼、不出事。通過高水準、全方位的承辦工作,讓來煙參賽的藝術院團滿意,讓專家評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觀摩嘉賓及領導滿意,讓煙臺的廣大人民群眾滿意,充分彰顯“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
三是我市角逐“群星獎”大獲全勝。煙臺入圍決賽的四件群眾文化作品全部榮獲“群星獎”,其中兩件舞蹈作品的作者張蔭松獲評全國百名“群文之星”。同時,我市作為十藝節大型賽事活動全國首場的“群星獎”音樂門類作品復賽承辦城市,榮獲“群星獎”優秀組織獎。煙臺在本屆評選中共收獲6塊獎牌,這是自1991年“群星獎”設立以來,我市獲獎數量最多的一次,名列全省及全國地級城市第一。
四是十藝節美術作品與專業劇目創作成果豐碩。我市共有9件美術作品入選十藝節第三大賽事的“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8件作品入選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評選,數量居全省第一。同時,我市3部戲劇作品入選十藝節展演劇目,其中呂劇《煙臺山》、歌舞劇《海市》分別榮獲十藝節祝賀演出劇目獎和十藝節“百場下基層”優秀劇目獎。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取得突破
一是省級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我們扎實開展省級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強化督導考核,有效解決了各類短板問題。2013年4月,我市被公布為山東省首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省共5個),并被省里推薦到文化部參加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申報創建。在創建過程中,我市憑借一流的文化硬件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與活動、內容詳實的申報材料以及圓滿的陳述答辯,順利通過專家評審。10月23日,煙臺市被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全省唯一的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
二是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我們結合本年度政府為民服務實事,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延伸拓展基層文化服務。全年共優化提升農村文化大院763家,實現農家書屋數字化升級450家。以評促建,積極參加全國第五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全市共有7個館被評為一級館,4個館被評為二級館,一級館數量較上次評估增加1個,二級館數量增加2個。同時,積極開展基層公共文化輔導工程,在全市免費培訓了1300多名群眾文藝骨干,實現“種文化”到基層。
三、全市城鄉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一是大力繁榮文藝舞臺。舉辦第十一屆專業藝術院團演出季,為市區文藝舞臺奉獻各類國內外演出180多場。煙臺大劇院全年演出114場,其中院線演出58場,公益演出20場;并推出“市民音樂會”、“打開藝術之門”等十幾項公益活動,受到市民歡迎。我市原創歌舞劇《海市》進入保利院線,赴張家港、常州巡演,有力提升了煙臺文化影響力。
二是舉辦各類群眾文化和對外交流活動。一年來,我們組織開展了“國粹飄香”戲曲票友演唱會、“周末音樂匯”系列音樂主題演出、“唱響中國夢”合唱藝術周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50余場。舉辦為期兩個月的第二屆煙臺文化藝術節,推出10大類、40項、200余場文化活動,參與群眾人數達100萬人次,為十藝節承辦營造了濃厚氛圍。我市與法國昂熱市、美國圣地亞哥市舉辦了友好城市文化周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文化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是廣泛開展文博展覽和送戲下鄉。在市區舉辦當代書畫名家60人作品展、當代名家丹青作品展、十藝節煙臺市優秀美術作品展、煙臺名家收藏交流展等各類文博展覽200余場,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的藝術品位。組織市直專業藝術院團廣泛開展送戲下鄉,全年下鄉演出240場,為基層群眾送去了文化關懷。
四、膠東紅色文化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我們緊密圍繞市委關于推進膠東紅色文化建設的部署要求,以紅色藝術創作演出、革命歷史文物保護與文博展覽、紅色文化出版物創作與加大覆蓋、廣播影視宣傳提升四個方面為工作推進主線,重點打造市博物館、煙臺山兩個革命歷史展示和教育亮點,并建設形成一條膠東革命歷史教育路線。目前,“兩點一線”的打造正在積極開展,制定陳列大綱、革命文物征集等基礎性工作已基本就緒。同時,我們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對膠東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進行摸底調查,共登錄332處;多渠道開展可移動革命文物及史料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史料線索266條,篩選革命文物797件。策劃推出大型原生態音舞劇《盛世膠東》以及《俺娘》、《紅線記》、《煙港風云》3部紅色戲劇作品,年內基本完成劇本初稿的創作。在煙臺大劇院推出紅色文化長廊,每月突出一個主題,展覽貫穿全年,煙臺畫院、煙臺美術博物館分別舉辦了紅色文化展覽,傳承弘揚我市紅色文化。在全市農家書屋、新華書店等加大膠東紅色文化出版物覆蓋度,形成濃厚氛圍。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膠東革命影視作品的制作,電視劇《戰火大金脈》先后在中央1套、8套和山東影視頻道播出,《煙臺開埠》紀錄片在中央臺紀錄頻道播出。
五、廣電事業建設有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市內新聞宣傳引導有力。組織市級廣電媒體圍繞宣傳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一極領先,多極崛起”戰略、膠東紅色文化建設等中心工作,播發相關稿件3000多篇,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同時,我們圓滿完成了全年廣電安全播出任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我局全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先進集體稱號。
二是對上宣傳影響廣泛。廣電媒體全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發稿50條,其中頭題2條,提要20條;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發稿23條,頭題1條,提要8條;在省電臺播發廣播稿件總分全省第二;在省電視臺播發電視稿件數量全省地市臺領先。
三是精品創作成效顯著。廣電媒體強化精品意識,在全年省以上評獎中有70多件作品獲獎,2013年電視春晚《幸福花開千萬家》獲得第四屆全國電視春節晚會評獎特別獎,電視專題片《微愛傳八方》獲得全國法制節目創優專題和紀錄片一等獎,廣播劇《小小竹篙撐大船》等9件作品獲得山東省廣播電視獎一等獎。圍繞“制播分離”,探索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影視劇的創作生產,電影《一場風華雪月的事》面向全國發行放映,30集電視劇《家有喜婦》順利完成拍攝。
六、新聞出版事業穩步發展
扎實開展我市報刊出版單位及駐煙記者站年度核驗初審工作,對全市18種全國正式刊號報刊、28種省級內部資料性出版物、6家駐煙記者站進行了認真的初審核驗,并順利通過省局驗收。在全市開展整治虛假低俗違法廣告和打擊網絡污穢色情信息專項活動、組織實施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劍網”行動,有力凈化了網絡文化環境,筑牢知識產權保護防線。認真做好印刷發行企業年度核驗,對全市750家印刷企業、110家專項包裝企業、5家出版物批發企業和420多家出版物零售單位逐一進行了網上審核和登記。加強對印刷發行行業內重點單位的跟蹤調度和服務,積極為其排憂解難,鼓勵企業樹立名牌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
七、文化產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一是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市級廣電媒體大力開發媒體廣告資源,創新廣告運營模式,確保了主要媒體廣告收入基本實現預期目標;完善移動數字電視中心節目制作編排,加強終端設備維護,并搶抓市場先機,探索出租車多功能信息平臺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印刷發行業著眼于優化產業結構,全市新設立17家包裝裝潢印刷企業,鼓勵15家企業轉產調整為包裝裝潢印刷企業,對12家印刷企業和專項包裝企業進行了壓縮;第十一屆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共推出205個項目,涉及資金額達3457萬元。2013年我市文化演藝娛樂業、廣播影視業、出版版權和印刷業等相關產業實現收入44億元,較去年增長15%。
二是狠抓文化市場整治。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和文化市場整治,扎實開展文化市場交叉檢查,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清理整治非法出版物“凈網”、“清源”和“秋風”等各類專項行動,全年出動文化市場執法人員6.7萬人次,檢查經營單位16000家次,警告99家次,集中銷毀5萬余件非法出版物,有效保障了文化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八、文化遺產保護實現邁上新臺階
一是扎實開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我們與市規劃局等部門配合圓滿完成了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各項任務,編制了申報補充材料和資料匯編,參與起草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保護管理辦法;完成了申報電視片的腳本編寫及拍攝制作,整體申報工作僅用時14個月,創造了“煙臺速度”。
二是文物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40處入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保、省保數量增長近一倍。2013年新公布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文物勘探面積達10萬余平方米。有序開展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編制印發了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和宣傳方案,組建起普查隊伍。
三是穩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組織完成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的申報評審,確定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18項,即將由市政府公布。新增8個項目入選省級名錄,省級項目數量達到33項,居全省第三位。
九、行業作風建設與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化
一是深入落實中央各項規章制度,堅決反對“四風”。組織全系統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徹落實“十要十不準、九個嚴禁、反對四風、治理庸懶散”等制度規定,堅持以改進工作作風為抓手,強化整改,提升效能,在全系統營造了風正心齊、拼搏進取的濃厚氛圍。
二是抓好行業作風建設。通過參加“陽光政務熱線”、民聲嘉賓訪談和“面對面”等對話活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意見建議,改進工作作風。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規范,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扎實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修訂完善各類責任書和應急預案,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消除了安全隱患。
三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在系統內全面推行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廉政風險防控管理體系。局黨委一班人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廉政有關要求,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公務接待、公車使用、因公出國報批等規章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深化廉政警示教育,探索建立廉潔文化的有效方式和載體,營造崇尚廉潔、反對貪腐的濃厚氛圍,打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基礎,確保警鐘長鳴。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文廣新局將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引領,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充分發揮三大“國字號”文化品牌的疊加優勢,為打造藍色文明幸福之都,建設文化大市強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二
加快和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為加快少數民族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發展,我們做了以下努力:
一、積極籌集資金,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文體廣電設施建設。
1、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下,陸續建成景寧縣文化館、廣電大樓、運動場、圖書館和體育館。
2、從省文化廳和市政府爭取到資金20萬元,在全市少數民族鄉鎮創建了一個“浙江省東海明珠文化鄉鎮”和兩個“麗水市文化山花鄉鎮”。
3、從省體育局爭取41萬元資金,為全市七個少數民族鄉鎮和景寧縣安裝了全民健身路徑、室外乒乓球和籃球架等體育設施。
4、從省廣電局爭取到廣播電視農村“入戶工程”建設經費300多萬元,用于全市少數民族地區“入戶工程”建設,提高了少數民族地區廣播電視覆蓋率。
5、各地自籌資金加強文體廣電設施建設,如景寧廣電局投入了32萬元資金對敕目山骨干臺的調頻、電視發射設備、機房進行了更新改造,覆蓋面大幅度提高;遂昌籌資實現了14個少數民族行政村和大部分少數民族自然村的有線電視聯網工程,并發展調頻音箱270余只;龍泉籌集資金16萬元完成了3個少數民族行政村20個自然村的有線電視聯網工程,為地形復雜的大路上等7個少數民族自然村安裝衛星地面接收站41個等等。
二、挖掘、弘揚畬族特色文化體育,豐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生活。
創作完成了四幕畬族風情歌舞劇《畬山風》,成功赴京獻演,并獲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和浙江省政府魯迅文學藝術獎;2001年又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獲創作、演出雙金獎和16個其它單項獎;創作了一批以畬族題材為主的歌舞、小品、攝影、美術作品,如《山轉水轉》、《畬族進火車》等舞蹈、歌曲都在省級以上賽事獲得金獎;舉辦了兩屆“畬族歌舞新人新作演唱大賽”和一次“全省畬族歌曲創作演唱大賽”;成立了“浙南民族藝術團”,以畬族歌舞為載體,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弘揚畬族文化,深受群眾歡迎。挖掘并推薦畬族體育項目穩凳、射弩、蹴球、高腳競速、珍珠球等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并取得較好成績;麗水學院成立了畬族體育理論研究室,并在畬族聚集地景寧、松陽建立了少數民族學校,開展少數民族體育的研究與推廣。做好畬族民間民族藝術品的保護工作。
三、組織實施廣電“入戶工程”,解決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看電視難問題。
全市組織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和“入戶工程”以來,全市廣電系統克服種種困難,做了一系列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新增60余個少數民族行政村通了廣播電視,20個少數民族鄉鎮、135個少數民族行政村和城區有線電視實現了光纜聯網,廣播電視覆蓋能力和覆蓋質量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們將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文體廣電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文體廣電事業發展。具體打算如下:
1、弘揚畬族文化,繁榮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抓好《畬山風》的復排,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加強送文化下鄉活動,豐富少數民族群眾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做好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和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繼續落實好文化部實行的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設施建設、文藝人才培養、對外文化交流、文物保護優先安排的“四優先”政策。
2、整理畬族群眾體育資源,發展民族地區的體育事業。進一步挖掘、整理少數民族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的體育活動項目;積極爭取財政和省體育部門加大對少數民族體育的投入,在制定政策、獎金安排等方面給予優惠和傾斜;積極創造條件舉辦全市首屆少數民族運動會,挖掘、推廣更多少數民族體育項目。
3、完善廣電入戶工程,改善民族地區群眾的廣電視聽條件。“十一五”期間總體目標是:完成少數民族鄉鎮、行政村和50戶以上自然村的有線電視聯網。未聯網的自然村能看到、聽到8套以上電視節目、3套以上廣播節目。 下步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是采用“三個一點”的辦法籌資,即省里支持一點、當地政府補助一點、自籌一點資金,加快少數民族行政村和50戶以上自然村的光纜聯網工程。二是提高少數民族村村通獨立小前端和集體收看點的接收套數和質量。三是通過下山脫貧、接收衛星節目方式、加強骨干無線轉播臺的投入、更新改造等,擴大覆蓋,解決少數民族盲點村的問題。
【新聞出版局年終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市新聞出版局述職報告02-13
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總結09-28
市新聞出版局述職報告范文03-26
新聞記者年終工作總結02-23
新聞中心年終工作總結06-30
新聞記者年終工作總結優秀10-28
新聞記者年終工作總結7篇03-06
新聞記者個人年終工作總結05-29
新聞編輯年度工作總結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