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通用10篇)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1
摘要:數學反思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想反思,教給學生的反思反思方法,讓學生會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讓學生愛反思,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水平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和諧發展。
托勒和布羅德福特認為:“反思和評估可以學生思考自己到底期望從學習中得到什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感到驕傲,對自己的弱點有客觀的評價!币虼耍W生在數學學習中,反思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它是數學潛能的重要內容,是后續數學的重要基礎。意識、方法和習慣是反思能力的三大主要要素,既學生要想反思、會反思和愛反思。
一、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想反思
反思意識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采取一些長期的、有效的措施,不斷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培養學生檢驗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當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后,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問題結果進行自我檢驗,檢驗的內容包括:格式是否規范,方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準確等,常用的檢驗方法主要有:互逆驗算、估算檢驗、不同方法解答檢驗、代入法檢驗等。
第二,培養學生總結的意識。在學生初步具有了檢驗意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總結的意識,促進知識網絡的主動建構和學習能力的可持續性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分析失敗的原因。我們常常把問題解答中出現的錯誤籠統歸結為“粗心”“不認真”,而實際上,學生的屢次犯錯是有其深層原因:有學習負遷移的影響,有材料本身“強信息”的誤導,有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作崇,經常讓學生分析自己錯誤的原因,從中找出某些規律性的東西,能有效遏阻同類錯誤一犯再犯。二是總結成功的.經驗。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往往要歷經“眾里尋它千百度”的徘徊,才得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回顧自己思考的軌跡,從哪方面入手得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它的解答關鍵是什么等。
第三,培養學生審視解題策略的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解題策略,一是要根據題目的基本特征,進行多角度觀察、聯想,探索更簡單的解題途徑;二是要思考有無規律可循,或進行可逆變換主動建構,達到“舉一反三”等。
二、教給學生的反思方法,讓學生會反思
反思方法是反思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反思能力高低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在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中,應該重視讓學生掌握一些具體的反思方法,從而真正學會反思。
1、課前反思法
課前反思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進行一些必要自我反思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學生總是帶著自己的見解、經驗來到學校,并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來建構新知,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高年段學生具備一定自學能力特點,對有些學習內容可事先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反思評價表,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如:五年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這一課的預習反思評價表,可以編擬以下題目:
、傥夷塥毩⒎治鰬妙}的條件和問題并能正確解答嗎?
、谖視鶕}意畫出線段圖嗎?
、畚夷塥毩⒔獯鹜悜妙}嗎?
、芪以陬A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菸以陬A習中有新的發現嗎?
2、課中反思法
課中反思法是指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相應反思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新知導入時引導反思。在提出學習任務時,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在記憶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學的類似內容、類似情境、類似方法,從而猜想本課內容的探究方法。例如: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后,學生掌握了“剪、拼、割、補”等方法,體驗了“轉化”的思想,在后續的“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上節課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回顧中遷移,在反思中猜想,從而輕而易舉地獲取知識。
第二;在探究新知時引導反思。學生在探究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離不開對自己學習的反思,缺少了學生自我反思,就難于促進自我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為此,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例如:在探究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沙子”和“水”做材料,分別做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的驗證實驗,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實驗過程,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兩次實驗結果的誤差?正確的結論是什么?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明確這是由于沙子的“松”“實”關系及操作誤差造成的。
第三;在糾錯中引導反思。課堂是個出錯的地方,學生做錯題目,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粗心大意看錯題目,有筆誤寫錯數字或符號的,有受思維定勢影響而出錯的,有考慮不周全而出錯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錯誤作為已經得到建立的一種認識,已建構到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中。教師不能單純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的練習進行簡單的“抹去”,而必須把學生的錯誤當作寶貴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反思一下錯題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引發學生內地的“觀念沖突”,通過學生“自我否定”,來有效幫助學生糾錯。讓錯誤發揮最大的育人功效。例如:在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遇到這樣一道題:2/15+7/9+3/15+2/9,有些學生是這樣做的:2/15+7/9+3/15+2/9=(2/15+3/15)+(7/9+2/9)=1+1=2。這時,教師可以把學生錯誤的做法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進行反思:這道題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學生通過反思,很快得出由于受“湊整”思維定勢的影響,把2/15+3/15的結果錯算成了1,接著進一步引導學生反思,通過這次改錯,你有什么收獲?學生悟出“計算須細心,學習要有嚴謹的態度,不能想當然”等等。這樣既糾正了錯誤,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幫助學生樹立了糾錯追因的意識,發揮了其潛在的教育價值。
3、課后反思法
課后反思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反思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作業反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感觸最深的解題錯誤摘錄在錯題集上,對錯題進行反思。內容包括: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如何訂正?還有別的方法嗎?讓學生反思自我思維癥結,寫出自己思路被卡情況及原因,以防再錯,從而養成善于對“錯題”“不會錯”反思的良好習慣。
第二;考后反思?荚嚱Y束后讓學生圍繞知識、題形、找出自己錯誤的問題,寫出自己當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等進行質疑、探索、找到錯誤的根源;引導學生變換角度,重新審視題目與解題方法,寫出經過反思后的答案,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對癥下藥,自我提高。
第三;知識階段性反思。通過階段性的學習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及時進行反思:“這一階段的學習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知識與知識之間有什么聯系?”這樣經常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主動去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把自己的收獲用書面的形式記錄在成長記錄本中。比如有哪些內容最有趣,哪些內容最有用,哪些內容還感到困難,哪些內容需要存入“問題銀行”等。教師在組織學生整理時,要請注意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提供輔導,幫助他們樹立知識梳理意識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反思習習慣,讓學生愛反思
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協同的過程,教師不但要注重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還要注意課堂外對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如果教師能不斷總結并付諸實踐,一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養成“建立學習檔案”的習慣。
給自己建立數學學習檔案,是養成良好反思習慣的途徑。學習檔案內容可豐富多樣,如: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好的習題解法或學習方法,容易解錯的習題,學習失敗的教訓等。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經常性的、及時的收集與分析,通過學習檔案進行數學反思。這樣有利于喚起學生對完美與成功目標的向往,并在與錯誤的斗爭中,增長智慧與才干。
2、養成“反思他人回答”的習慣。
如果數學學習只是從教師講解中、從同學的回答中獲取,就無法得到鮮活的知識、靈活變通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養成反思他人回答的習慣,如“這樣回答正確嗎?”“錯誤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方法是最佳的嗎?”“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嗎?”學會從他人的回答中捕捉引起反思的問題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見解。讓學生明白沒有反思便難有自我改錯糾偏的道理,明確反思不僅能及時改正錯誤,還能優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學習的合理性水平。
3、養成“多向自己提問”的習慣。
培養學生養成自我提問的習慣是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課前預習中可以設計諸如“主要學習什么內容”,“這個內容以前學習過嗎?以前都學了哪些有關知識”,“哪些知識和這個內容有關呢”等自我提問;在聽課過程中可以設計諸如“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可以用幾種方法做”,“哪一種方法更簡便”,“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等自我提問;課后復習中可以設計“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我還有什么不懂嗎”等自我提問,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系統反思,促進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推動自我發展機制的完善,使反思伴隨著自身的學習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和數學反思能力。
4、養成“撰寫反思日記”的習慣。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培養學生數學反思的習慣,是一項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工程,教師還可以通過“撰寫反思日記”的形式,培養學生養成數學反思的習慣,比如:課堂上教師示范解題反思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想到,但未與老師交流的問題;作業中對某些習題不同解法的探討;學習情感、體驗或感受等等,都可以通過要求學生“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它是師生之間別一種互相了解、交流的有效平臺。
總之,數學反思有助于弄清數學問題的實質,有利于構建數學知識的網絡,更有利于學生從宏觀上對問題實質、知識特點及內在聯系的整體把握。費賴登塔爾曾說:“沒有反思,學生的理解就不可能從一個水平升華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僅想反思,而且會反思,同時愛反思,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反思,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水平和問題解決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和和諧發展。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2
學習反思是學生學習過程重要一環。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一切知識最終都必須通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能得以完成,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不是單純地復制與同化,它要求學牛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地進行反省、概括和抽象。顯然,學習中的反思如同生物體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一樣,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構主義的一個核心特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指“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照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與心理活動。”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等方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對自己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的自我監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體參與的元認知特征,自我反思是主體意識發展的充分體現。
學習過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但許多教師都沒有真正意識到。實際上,獲得問題的一個解答結果與對問題解答過程進行反思、優化、推廣的差別,就如同一個人偶然釣到幾條魚和通過這樣的偶然機會去研究魚的生活習性,并概括出什么時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釣到魚的差別一樣。一個人對解決問題的體驗是有時效的,如果不及時進行總結,這種經驗就會消退,從而也就失去寶貴的思想方法的訓練機會,這是教學上的一種最大浪費。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調節與控制,這是一個活動主體對自己活動過程的自我意識問題,學會了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調節,是思維成熟的標志。
為了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必須使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對自己思維活動進行反思,對自己是怎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過哪些彎路,從中獲得哪些經驗教訓,進行認真的剖析,逐漸培養隨時監控自己的數學思維活動的習慣。
1、理思維過程
學生解決問題時,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一定的“嘗試錯誤”,再加上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不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題是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成對自己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的習慣是具有正確的解題思想的體現。為提高解題質量和效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引導學生回顧和整理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思想,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例如:在學習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非常熟悉的場景——分書引入。學校新到一批圖書,按5:4分配給五、六年級,五、六年級各分得多少本?“待學生交流,求出之后,再讓學生回憶剛才 的計算,在反思過程中考慮:(1)此類題有什么特點?(2)概括解題的思路。學生經過反思,明白了此類應用題的解題結構,建立起牢固的認知結構。
2、顧思維策略
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是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么它的適用范圍就有局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應在學習后讓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結合數學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方法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思想方法,對具體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范圍廣泛的一般數學思想方法。為了使解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反思問題設計時,就應該考慮讓學生對具體方法進行再加工,提出提煉數
從上述過程可以看到,通過引導學生反思、總結、歸納,既使他們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找到了差距,培養了他們思維的邏輯性,又使他們學習揭示概念的本質的一般思想方法,使學生切實體驗了數學思想方法對解題的指導作用,這就超出了題目本身的意義。
同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讓學生回顧本書課所學知識和對自己的學習做一個評價就是訓練學生整理思維過程和思維策略,通過自我評價、自我贊賞,提高學習信心,逐步養成反思的習慣。
3、析問題本質
引導學生在解題后對問題的本質重新剖析,在將思維由個別推向一般的過程中使問題逐漸深化,使思維的抽象程度不斷提高。
解決問題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實質,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抓住問題的實質,在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之后,啟發學生反思,從中尋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一般規律,可使問題逐漸深化,還可使學生的思維對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教學完“圓的認識”的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回憶交通工具的車輪,反思與“圓的認識”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經過反思學生發現,所有的車輪都是圓的,都在利用“圓的認識”的知識,在同一個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才使車子滾動向前。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與生活,又可以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知道“數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日常生活、理解周圍世界!
4、析解題方法
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于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敘述冗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3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4
在以前的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例如講過的多遍的知識學生為什么仍然記不牢?為什么多次練習過的題目學生還會出錯?為什么學生總犯同樣的錯誤?到底是原因,我想從教師角度找原因,最主要的是忽視指導學生及時整理總結所學內容,缺少自我消化、吸納;忽視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缺少自我診斷、調解和改進。由此可見,學習是反思的,沒有反思的學習不可能深刻。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反思性學習的促進者。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創造反思條件和各種教學途徑,采取適當的策略,引導學生自覺體會與反思。
一、引導學生反思、總結課堂中生成的信息。
我們常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反思性學習,可以對學習內容的鏈接、串聯,也可以對學習方式進行分析,還可以是對解題策略總結回顧,等等。
。1)看課題反思,進行思維定向。
新課之前,有必要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的知識經驗來反思課題,主動去尋求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明確學習目標,進行思維定向?吹秸n題后,應引導學生主動自我提問:“課題與以前學的哪些知識有聯系?我還能回憶起這些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嗎?”“本節課我們會重點學習什么新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的體積時,學生一看到課題,立即會聯想到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以及推導過程,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對圓柱體的認識對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進行思考,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反思已學過的舊知識,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頭腦中迅速整理有關信息,另一個方面使學生指向要學習的目的,明確了本節課的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一般來說,學生一看到課題總能想到些什么,只不過一開始學生的反思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但通過教師的引導,他們會漸漸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反思了。
。2)在“生長點”反思,激活學生思維。
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經驗是學習新知的生長點,許多新知都是在相應生長點上“生長”出來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里所指的經驗,不僅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還包括學生接觸社會、親近自然所形成的生活積累。學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接觸到的、體驗到的,都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寶貴資源,并深刻影響著其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水平。教學中,我們不能無視它的存在,相反要善于運用遷移規律,去發現它,挖掘它,激活它。利用遷移策略激活學生思維,促進新知學習。如在教學《元、角、分》時,可先安排課前準備,讓學生與家長去超市進行一次購物活動,將物品價格記錄下來,買完后估計一下物品價格,并在家長的指導下嘗試付錢,經過課前“熱身”,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
。3)在“關鍵處”反思,深化思維。
新知的學習既需要結論,又需要過程。從“過程”到“結論”,學生還需要回味、比較、梳理和碰撞,即:他們先要回味探索新知的過程,初步聯結、梳理活動經驗,然后在集體交流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完整、準確的共識,從而獲得結論。顯然,聯結“過程”和“結論”的這一活動過程正是學生的反思過程。通過反思,學生才能將原來散亂的感性認識提升為整合的理性思考。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也是難點,而三角形與正方形、長方形各部分的對應關系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得出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這一關鍵點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反復驗證與梳理,不同思維進行碰撞,最終得到共識,此過程是學生反思的過程也是思維深化的過程。
。4)在課的末尾反思。
課尾反思感悟環節,對一堂課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用短短的幾分鐘,引領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過程及運用的思想方法作一次梳理和反思,不僅可以鞏固新知、新方法,且有助于提升數學思想和解題策略,促進積極情感發展。例如:《觀察物體》在課堂總結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巴瑢W們,你感覺這節課學得怎樣?你學習到了什么知識?又有哪些收獲?” 下課后如果有問題還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觀察物體是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的內容,是進行空間與幾何學習的基礎,學生的認知以直觀為主,這部分知識對于他們來說并不簡單,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總結觀察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收尾時及時進行指導,請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反思,讓學生從動手操作、觀察過程轉入冷靜的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其他同學的頭腦中都已經生成了基本方法。
二、教給方法、學會檢查、養成習慣。
。1)、自我檢查和自我改正。
縱觀平時的學生作業做完了,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業交給老師去評,錯了,返回訂正,再送老師批改,有的學生甚至要在這樣的循環中來回數次這種重復,不僅不能使學生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反而產生一種厭煩情緒。實踐中我要求學生在作業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給自己提這樣的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我今天的作業和昨天相比怎么樣,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二是我認真檢查了嗎?我都做對了嗎?三是當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以引導學生這樣問自己:這道題有沒有別的解決辦法?
。2)、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掌握反思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和效率。
例如:《表內除法》的整理復習時,有這樣一個情景:動物園里有6只灰兔子,18只白兔子。每個窩里住3只,一共需要多少個窩?出現以下三種解法:(1)6+18=24,24÷3=8。(2)6÷3=2,18÷3=6,2+6=8。(3)18÷3=6,6÷3=2,6+2=8以往我們老師對學生給出的方法不加分析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學生失去了深入思考和進行思維拓展的機會。而讓學生對三種不同的解法進行因果反思及對比反思,分析每一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找出它們的在思考過程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這樣即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又關注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針對不同課型的數學活動,我們適時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反思、聯想反思、因果反思、逆向反思等等反思性學習,不僅可以優化算法、解法,而且有效促進了學生反思思維能力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
三、教師自身的理智型的教學也需要反思理智型
教學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單的說,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5
從事數學教學已二十多年,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我發現自己已經逐漸適應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并且深深喜歡上了數學教學這項工作,不敢說自己在教學上多么的有經驗,下面僅談一些感受。
一、我覺得數學教學是一項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義的工作。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如今的教學和我們小時接受的教學方式真的是千差萬別,我們機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要求,他們個個使勁渾身解數,在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繹精彩而又真實的數學童話故事。不知不覺,挑戰成了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要求我坐到他們中間去聽發言的學生講課。樂在其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方法方式。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對。
很多時候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的教授,習慣現成的接受問題,缺少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后自己去解決的,還有很多題目,尤其是那些比較多的,看起來比較負責的,很多學生第一反映就是不會做, 不會自己動筆去算, 思考,試著去解決問題的。不太喜歡動腦筋,怕算。還有就是在做題時,有些同學對于錯的題,錯了也就錯了,并沒有在課后去針對錯題分析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這也可能會導致他再次出現這個錯誤,還有老師講過的題目,沒有好好的理解,下次出現相類似的或者是變的稍微復雜了一些,就不會做的。課后缺少去反思,把里面的原理搞清楚的。
三、學生目的性不明確。
我為什么要學這個數學知識點,學了這個知識你有什么用,貌似生活中不怎么用得上的?學生還找不到學習的目標。從而覺得學習數學沒意思,作用不大。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這個問題,我講解了很多現實數學作用的例子,慢慢的覺得他們對學習數學比較感興趣了,也認識到了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四、學生學習過程的問題。
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課堂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說小話的情況,這也就會導致對學習內容會學得不徹底,理解不完善。在上某些貌似簡單的內容,就不怎么認真聽,感覺會的,其實考試的時候稍微換下題目就不會做了,或者是做錯了。平時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講考試的試卷, 針對他們會出現的問題都經常強調的, 慢慢的有點好轉的。
五、學生學習心理問題。
學生對于自己有些盲目自信,對知識點聽了一點就認為全懂,可到真正做題的時候就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是理解的`不夠透徹的緣故,學生不會一直認真的聽,不夠謙虛,容易半途而廢的。
六、學生學習基礎問題。
學生的學習基礎,尤其是計算能力,碰到一些計算難度比較大一點的題目,就不會做,或者是算錯的, 這就是他們普遍的毛病。還有些同學以這個為借口說自己基礎差,聽不進去的, 從而一直不愿意學習數學的,久而久之, 數學越來越差了,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針對這類學生,我經常找他們單獨談話的,讓他們知道數學的重要性, 重塑學好數學的興趣。
總的說來,自己懂得數學教學方面的知識還太少,不足以滿足教學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還應多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多研讀教材,深入把握教學核心,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大腦,使自己成為一個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合格教師。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6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能發現美。數學究竟美在哪里?數學的美是“冷而嚴肅的”,是理性的美,空間形式、數量關系、數字的奧秘……這些都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它處處充滿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也只有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中,在學生不斷的探索挖掘中,才能真正體會數學的美。因此,我以《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為例展開教學研究,體現為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美好的事物和美的愉悅享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如能充分發揮美育的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處于一種愉快的情境中,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極大的作用。課始,我把學生帶進秋天的童話情境當中:秋天的楓林深處,滿地落葉,兩只蝴蝶翩翩起舞;林中一座房子,小路邊停放著一輛小汽車。師問:“這些圖案美嗎?請說一說理由。”當學生說出“這些圖形左右兩邊都是一樣”時,教師讓學生拿出蝴蝶、楓葉、房子、小車,自己動手折一折,驗證對稱。教師適時出示蝴蝶、楓葉、房子、小車的特寫鏡頭,讓學生再仔細觀察,進一步感知這些圖形左右兩邊都是一樣的。學生在折蝴蝶等紙片的過程中,發現了對稱圖形的折痕,教師讓學生各取名稱。教師對學生起的名字給予肯定,向學生說明在數學中我們規定這條線為“對稱軸”。指幾名學生找出蝴蝶等紙片的對稱軸。教師選取了一種圖形(蝴蝶),用課件演示了對稱軸的畫法。
這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感受數學的美,使得軸對稱圖形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初步的印象。
二、研究學習,認識“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課堂中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通過對圖形的折、畫,初步感受沿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為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打下基礎,又讓學生很快剪出一個具有這些特點的簡單圖形。軸對稱圖形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水到渠成。而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就能很容易地總結出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同時在小組學習中培養了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實踐應用,體驗“美”
知識來源于實踐,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推動作用,只有親身體驗,用數學知識進行實踐,進行應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真正體驗數學美的價值所在。我把數學練習設計在有趣的數學情境,讓學生進行“智力闖關”:1、第一關:“比比誰的眼力好!“——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2、第二關:“聰明的.你做一做!“——找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各有多少條對稱軸;3、第三關:“請你當設計師”——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通過分層的練習,放手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于學習,使思維在操作中得到發展,并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
四、課外延伸,融合“美”。
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數,那里就有美!痹跀祵W教學中,只要我們稍加發掘,就不難發現數學的這一重要特征。
我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讓他們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并形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興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再讓學生隨著美妙的音樂聲,走進數學百花園,欣賞各種自然界、藝術中和生活中對稱,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這樣,在教學法中不斷挖掘,幫助學生感受數學中的美,讓學生去欣賞數學中的美,并數學的美回歸生活。
數學美無處不在。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地把數學美反映出來,表現出各種數學美,以期不斷地感染學生,讓學生學習數學不再枯燥,在美的意境中受到感染,熏陶。相信在孩子們細細品味慢慢體會中,會領略到數學中千變萬化的美、形態各異的美,從而觸動學生的情趣,感悟人生的真諦,才能為人類創造出更多的美麗“風景”。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7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教材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每一節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描述,教師應把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機聯系在一起。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應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能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另外,還要兼顧到學生創造性和獨立性等方面的培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教學目標呢?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是使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條件。小學生愛玩、好動,即使他們在玩,也能從玩中接受新知識,觀察新鮮的事物。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玩中真正地學到知識呢?實踐證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的時候,學生就能自覺地探究新知,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的或者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創設生活化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讓他們自主發現自己周圍的事物竟然和數學知識有著密切聯系。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主去編題目,自己列式計算,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生活化、情景化,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探究中去。針對每一節課的內容不同,教師還可以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游戲和故事,讓學生高高興興地學習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接受過學前教育,簡單的數學知識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因此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充足的教具,讓學生自主觀察,讓他們尋找教室內的有關數學知識,比如有多少桌子、有多少凳子、有多少小朋友等,還可以帶領他們到校園內進行觀察,看看校園內還有哪些數學知識,看哪個學生說得又多又好,讓學生自主感知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多視角思考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問題,這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隨著教材的改革,很多數學問題具有不唯一性的特點,教師要因勢利導,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創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初,當教師告訴學生某個問題有很多答案的時候,學生會感到很驚訝。這時候學生可能是茫然的,但隨著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有的學生能回答準確,有的學生卻偏離了方向,但是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他們都在努力思考。這時候,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表揚,尤其要關注差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生能提出不同的見解,當然,只要學生敢說,教師就要給予鼓勵?傊處熞龑W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發散性思維得到發展。
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我們常說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有的學生考試成績非常好,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就會膽怯,動手能力比較差,很多任務都不能自己完成。學到的知識不能應用到實際中去,數學學習不和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學習它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要。每次上課,教師都要把數學問題和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比如,在學習錢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創設超市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表演中學會買東西,讓學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給了售貨員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等這些問題。這樣,在具體情境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數學學習和現實生活真正融合在一起。
五、利用作業評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恰當、合理的作業評語不但能對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對一些做得認真、正確率高的作業,教師可以在作業下方寫上“你的想法真獨特”“你是小天才,計算高手!”“你真聰明,教師為你感到驕傲!”對于作業出現錯誤的學生,可以用“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你肯定還有高招,加油!”對于差生,教師要努力找他們的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比如,“有進步,繼續努力!”“你很努力,教師真為你高興,付出肯定會有收獲!薄澳闩Γ愠晒!薄澳銣市校處熛嘈拍!”“只要堅持不懈,你會給教師和同學們帶來驚喜的。”如果教師堅持使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評語,不放棄一個學生,學生就會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期望,增強自信,逐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偠灾,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只有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知數學,他們才能明白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學到數學知識,熱愛數學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搞題海戰術,或者教學內容偏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的教學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更不利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實踐,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8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課堂可以歸納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實行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學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一、高效課堂來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創設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 你發現了什么 等問題。
2、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
二、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
以學生的自習課時間和其他時間內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導學案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我們的數學課堂正是通過:基礎知識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題的學習、課堂同步練習的訓練、幫助學生預習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大部分簡單問題,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放在課下課前提前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的推行,覺得效率還是不錯得。
三、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
為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教師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數學問題相關的情境。教師要善于創造與學生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其中獲得數學學習的`愉悅體驗,產生學習的需求和動力,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探索新的數學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深刻認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實際運用中發現數學的美妙之處。
四、課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帶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1、課前展示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它可以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預習本節課所需的知識點,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為了提高課堂效果,我們應該在上課之前安排某一個同學根據本節課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激情展示,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也可以讓他們在展示中提高表達能力和演講技巧。
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學生介紹歷史人物、故事等;若學生有能力可說突破難點,可安排學生有梯度的復習需要的知識等。
2、學生課堂激情研討: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 學案教學 的重要環節,而問題設計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完成的狀況。上課學生對問題的激烈討論,更能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同學間互相幫助,增進學生間的感情,與此同時,在講題中,學生更能找到自信。
3、課堂展示,讓學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間,使學生能很好的表現出書寫功底和概括能力。
4、在激情點評環節,老師可以通過脫稿的形式,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點。這一環節需要老師將講解過程條理清晰,重點明確,以便達到對題目方法的總結和對知識點的歸納。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對當堂課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能夠在復習時對所學的知識點更加清晰地掌握。
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增強學生得自信心和勇氣,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
五、高效課堂來自不斷地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不斷探索的藝術,沒有一堂課可以完美無缺。每次上課后,我們都需要深入剖析和反思,對于預設計劃與實際情況、學生學習狀態、教師調控情況、課堂表現等進行認真總結。通過總結經驗,找出規律并不斷反思,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讓每一堂課都變得更加優秀!
總之,對于高校課堂我雖然也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也怕學生雖然上課討論的很積極,不知道他們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課堂中,是否真正的討論過導學案中的問題。但是經過實踐,我如釋重負,學生的整體水平不但沒有下降,還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導學案的編寫我自己還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課堂上一些問題解決課、鞏固練習課、回歸復習課具體操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沒有提高上來;怎么能讓那些愛學習的學生更加喜愛學習并幫助那些積極性不高的同學等等很多問題。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獲。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9
在當今教改大潮中,大家提到的都是如何對學困生進行教育管理,然而,對優秀學生的管理教育更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好學生發生問題的表現形式雖然是不同的,但究其犯錯誤的根源,不外乎是內因、外因兩個方面在起作用。
首先,由于青少年學生處在成長的過程中,思想還不成熟,他們覺得什么都很新奇,喜歡在頭腦中編織順利到達理想彼岸的夢幻,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挫折,卻考慮得不多,形成了與成年人不同的特點。他們愛學習,接受新事物快,但容易輕聽輕信,缺乏獨立思考,經不起挫折。
其次,孩子們雖然通過學習自然科學和必要的道德教育,但是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歷,因而看問題易看現象忽視本質。有時僅憑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優勢和青少年固有的自尊心、好勝心去做事情,缺乏對事物的深刻分析了解和認識。
第三,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有的`家庭、親友不恰當地施加壓力,使學生上進心摻雜上“私利”的成份,背上了“只有學習成績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這樣,當他們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后,就認為萬事大吉,不再繼續努力,自我陶醉在已取得的成績里,而一旦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難,就覺得一切都完了,感到沒有前途,有的甚至走向反面。
當然,除了這些,學校對他們的管理教育不嚴,方法不當也是一其中個重要因素。個別班主任往往不是積極地維護三好生、優秀生的威信,而是對他們偏信偏愛。對他們的表揚、批評缺乏辯證的觀點。即使他們有了缺點也怕公開批評會影響他們的威信,而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消極態度。即使批評,也是輕描淡寫地說幾句,不觸及思想實質。甚至有的班主任對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分析研究很多,而對如何搞好三好生、優秀生的管理教育都重視不夠。往往是督促學習、交待工作多,思想上提要求少,總以為他們的覺悟高,表現好,能自己管理自己。這樣,如果放松對他們的管理教育,他們也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對三好生、優秀生的管理教育勢在必行。
一、要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優秀生
大多數三好生、優秀生思想基礎都比較好,積極要求上進;學習刻苦,接受新事物快;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有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在學習工作中起著模范帶頭作用,是班級建設的排頭兵。但是,也由于他們與其他同學所處的地位不同,成長進步的條件存在差異,在思想上理想上的追求不一樣,決定了他們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因此,在管理教育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教育具有針對性。從整個優秀學生的群體分析,有穩定型和搖擺型兩種表現形態。對待優秀學生,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引導,幫助他們逐步確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堅定信念,使思想境界不斷有新的升華。搖擺型的優秀學生,表現為思想基礎不牢固,他們之所以要求上進,一般是因為某種原因,為了某種目的,一旦受到一些挫折,目的和愿望沒有達到,思想就會出現波動。對這些學生要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幫助他們端正爭當優秀生的動機,引導他們向穩定型發展。在管理教育中要研究工作方法,以鼓勵為主,批評要恰當、適時,允許反復,防止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教育內容上,應從基礎抓起,逐步提高;在要求上不宜過多,起點不且過高,要為他們的學習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二、要把握住管理教育中的各個環節
首先,在培養優秀學生和樹立典型時,要注意全面了解考察,做到心中有數?梢圆扇∽咴L、座談、談心等方法,掌握第一手材料,力求一個“準”字,不能把一些道聽途說作為處理問題的依據,更不能憑一時一事的印象一錘定音。在弄清情況的基礎上,研究管理教育的重點,樹立過得硬的典型。其次,在宣揚他們的先進事跡時,要堅決反對和防止虛假和浮夸,要實事求是,注意分寸,不夸大,不摻假,不任意拔高,不強拉硬湊,對待典型不能消極地保,要積極地幫,否則將適得其反。第三,絕大多數優秀學生是能夠正確對待榮譽的。但也有部分優秀學生,當榮譽、贊揚的話接踵而來時,他們就會感到頭暈目眩,由此沾沾自喜,飄飄然起來,使榮譽成了這些學生沉重的包袱。所以必須做好表彰以后的思想工作。要針對他們對榮譽的不同思想反映,積極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榮譽觀,鼓勵他們把榮譽作為學習進步的新起點,不斷進取,再造輝煌。
三、要把好“嚴”“愛”關系,開展負向教育
自古“嚴師出高徒”,松懈的放任教育則會害了學生。對優秀學生的管理教育,要愛護其學習、上進的積極性,要從有利于健康成長出發,對他們嚴格要求,加強管理教育,做到嚴得合理,愛得真誠。愛要以嚴格要求為基礎,體現在對他們真正的關心幫助上,做到放心不能放松,表揚不忘批評。既要防止超越客觀實際和優秀生思想接受不了的要求,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又要反對放松管理,搞遷就姑息,助長他們一些不良思想的滋長,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 10
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理性認識,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感官的直接認識。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一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兩個棱長分別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概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一個梭長是4厘米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占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后把一個梭長為4厘米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占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占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導出:物體所占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二、創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芭d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說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創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的強烈興趣,使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后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氣氛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出信息的反映信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并及時評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律,合理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后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學習數學反思總結】相關文章:
學習總結與反思03-10
學習總結與反思精選02-01
學習總結與反思05-24
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總結09-15
小學生數學的學習計劃03-14
期末反思學習總結10-08
學習反思與總結05-15
關于學習總結與反思02-01
學生學習總結與反思02-01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教學反思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