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消息 昨日,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的畢業生自發組織“‘微表情’特訓”,以應付。一方面,特訓吸引了100多名同學參加,且不乏低年級同學,足見其火熱;另一方面,特訓遭遇不少學生質疑,具有代表性的質疑觀點認為:應求自然真實表達,不必刻意迎合考官。(詳見本報今日報道)
組織“‘微表情’特訓”的學生,也許深諳求職之道,也許只是苦于求職競爭壓力,不得不將自己“武裝到表情”。畢竟,多一項技能,就多一點競爭籌碼。如今的職場,競爭態勢增強,面對求職者,主雇們心理上有足夠的優勢,有的要求苛刻,有的吹毛求疵,這使得求職者往往難以單純依靠專業潛能而產生信心,演講口才、應變能力、腦筋急轉彎乃至微表情等等,都成為他們要做的功課。總之,這些學生們并非在求職之路上節外生枝,他們也許只是想全方位地打動未來的主雇而已。
面試應求自然真實表達,這種質疑觀點頗為率直,也值得理解和尊重。但是,看看如今遍地開花的求職培訓機構即知,特殊的求職技能訓練并非一廂情愿,而是一個有著廣泛需求的產業了。各種求職培訓,莫不是以大家共同的求職經驗為基礎而開展的“業務”。正如考研培訓、英語培訓,不正是因為摸透了考試之道而有了各自的市場么?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多大的市場就有多大規模的產業。以此來看,“‘微表情’特訓”不過是求職培訓產業的一個小小翻版。
雖然,我們多數人從小就欠缺演講、溝通方面的訓練,補補課也是應該,但看見學生們在求職過程中竟將自己“武裝到表情”,我們仍然會深覺同情。求職難,競爭壓力大,學生們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甚至越來越花哨,這是一個尷尬的現實。
但是,尷尬之處還不止于此。壓力巨大的職場中,各行業的就業渠道是否通暢,機會是否對每一個人都公平,雙方信息是否對稱,這些也都是疑問。渠道不暢通,學生們慢慢學會鉆營;機會不均等,學生們要尋找更多打動人的方式,以此增加額外的競爭籌碼;信息不夠對稱,連企業也會抱怨找不到人才。總之,如果求職不僅壓力大,而且求職環境都不利于透明的雙向甄選,那么雇傭雙方都只能流于浮泛的了解,而在這個過程中,求職變成了行禮如儀,漂亮的撒謊、反應的靈敏、面部表情的生動等等,都變得比真才實學更重要。這樣的求職環境,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各類求職培訓機構的生存土壤。畢竟,這些培訓機構教的就是這些行禮如儀的招數,它們根本不可能提供專業技能的訓練。
武裝到“微表情”的求職者,令人同情。求職原本不該這么困難,更不該是行禮如儀。我們當然希望求職者都能自然真實地去表達自己,不用如此這般主動迎合。不過,就業壓力如果仍然不能減輕,求職環境如果不能方便透明的雙向甄選,恐怕比“微表情”更富有創意的特訓還會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