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就業數據權威統計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84.7%的大學生求職不填薪酬。這個數據似乎意味著,“不填薪酬”已經成為了一條普遍認可的求職定律。一些經驗豐富的“職場老鳥”也習慣性地在應聘表的“薪酬”一欄上留白。
然而,也有不少HR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越早表明“期望薪酬”,反倒越有利于用人單位及應聘者的雙向選擇。正反雙方各執一詞“期望薪酬”究竟當填不當填?在當今求職形勢下,封口不談“薪酬”是否真的能增加求職競爭力?而若要大膽“開價”,薪酬填寫則應當注意哪些原則或技巧?
業內人士認為,“填寫薪資”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懂行”,“許多企業進行招聘前,其實已經對目標崗位的成本、薪資等進行了初步的設定和估算,所以,如果應聘者要價遠遠超出或低于預定水準,反倒暴露了其‘不懂行’的本質,應聘者是否具備目標職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也將遭到HR的質疑。”
面對“可填可不填”的選擇題,應聘者還可以用“不填”的保底方法搪塞過去,若是當面詢問,或者“薪酬填寫”本身就是測評環節,求職者又當如何應對?專家道出了幾個填寫薪酬的實用技巧:“首先,要善用‘區間數’,比如3000~5000元,這樣可以把薪酬要求含糊化;第二,善用‘附加值’,比如直接在薪酬欄上寫‘我尊重公司薪酬體系,我的薪酬視企業文化狀況而定’,這樣會使面試官感覺你不是‘金錢至上主義’者,精神價值和人文價值的強調也會有所加分。”
上一篇:"聰明"求職遭誤傷 下一篇:求職面試四大雷人誤區 面試官談招聘應屆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