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職稱發表論文也要知已知彼
很多人在發表論文的時候都會遭到退稿,退稿就是指沒有被錄取,而且有的雜志社也不會把稿件退給作者的。所以在很多人把文章投出去之后就音訊全無,后來才得知沒有被錄用,這樣發表論文是很耽誤時間的。因為文章是不可以一稿多投的,只能等待這個雜志社沒有錄取之后才可以另作他投。
古代都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個同樣也適用于發表論文,在發表論文之前,每個人都會去選擇雜志社,但是選擇之后一部分是不會去深入了解雜志社編輯的審稿風格的。只是確定期刊是正規合法期刊就撒手不管了。其實我們知道了雜志社編輯在審稿時候的一些特點就不難抓住編輯審稿特點來投稿。
1、第一印象。
現在雜志的編輯都比較懶,文章格式都在雜志上一二三公布過,投稿時候要如果不按照該雜志的格式,編輯的第一印象就不會很好。比如頁下注的,可是稿件確是尾注,這就不對。所以大家可以多下載幾篇論文看看,依葫蘆畫瓢即可。當然作者的信息都要寫全了。
2、初審。
看學術規范。比如有個碩士生投稿,寫雍正時期的吏治措施。本人不歧視碩士生,其中不乏好稿件,能夠發現培養新人是編輯的職責。但是對于這篇稿件就不敢恭維,滿篇自己說,好像別人都沒有研究過似的,查中國知網,光雍正吏治倆關鍵詞就可以找到好幾篇。這樣的'論文除了被槍斃沒別的途徑。
3、外審。
這關就基本不是編輯把握的。但也可以跟外審專家打招呼。不過也有個底線,一般核心期刊的編輯不會為一篇人情稿把雜志的牌子給砸了。所以大家寫完論文后,還是要掂量一下自己論文的水準。
篇論文好不好首先要看選題是不是前沿,有沒有重復前人研究,或者前人研究過的,論文的序言部分是否有學術史的回顧。這是學術規范問題,高級別的刊物都比較講究。比如《河南中醫》、《海南醫學》等等。當然比較又名的核心學術期刊也講這個。否則你投稿后外審,正好送給一個對你論文的內容有所研究的學者手中,一看你的學術史回顧沒提他,肯定會把你的論文槍斃掉的。
【評職稱發表論文也要知已知彼】相關文章:
1.評職稱論文發表
3.發表論文與評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