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化材料提供,促進幼兒的探究論文
一.根據什么提供材料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材料
不同年齡的幼兒由于其學習特點及生活經驗積累的不同,材料的選擇與投放也應據教育對象的不同有所區別與側重。如小班幼兒注意力特別容易轉移和分散,以自我為中心的,還不會與同伴合作玩,他們想獨自占有玩具,且材料本身對幼兒的吸引力較大,幼兒對材料的樂趣也較濃。因此要選擇一些新穎、色彩鮮艷、數量充足的成品材料及一些常見的自然材料,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主動去探索。而中、大班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不斷增強,生活經驗逐漸豐富;注意力穩定性的增強,注意時間的延長,認知、情感、社會性等能力的發展,可適當地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和不多見的材料,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從而激發起探索的欲望。
2.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
同一階段的幼兒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提供適宜的不同層次的材料,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材料的提供不能“一刀切”,應該通過觀察、評估幼兒的發展狀況,預先作好思考,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相應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科學活動中感興趣,并獲得成功感,才能激發并維持每個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如在“風車快快轉”的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做好的風車、半成品風車、彩色紙條等材料,滿足了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的需要,讓每位幼兒都有操作探索的機會,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3.根據幼兒的原有經驗提供材料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得森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如果提供的材料難度過大,幼兒容易放棄或做別的事情,太簡單了又容易失去興趣。在活動前,教師可采用談話、討論、繪畫等多種形式,去了解孩子對探究內容已獲得了哪些經驗。如在“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的活動中,我原先提供積塑、積木和一些常見鐵質的材料(回形針、鐵棒等),孩子們一看到這些材料,馬上就能辨別出哪些是磁鐵能吸住的材料,哪些是吸不住的。他們對探究失去的興趣,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自然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于是,我更換了材料,選擇了一些孩子們容易混淆的非鐵質的材料,有鋁質的鑰匙、鎖、毛茛等。面對這些材料,孩子們的看法產生了沖突,個個都急于動手探究以證實自己的觀點。由此可見,在活動前教師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后,才能提供適應幼兒發展水平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激發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二.提供什么樣的材料及材料的利用
1.提供典型性的材料,準確地為探究活動服務
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所以當教師在選用材料時,一定要考慮這件材料會不會影響到幼兒的探究活動。在設計活動材料時,要考慮這些材料的組合,既要明顯地揭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系列現象,體現教材的科學性,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幼兒喜歡并有能力通過對材料的探索,形成完整形象,進而獲取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如在“烏鴉喝水”的活動,為了讓孩子了解水位升高與物體的重量、大小之間的關系。我選擇了四種典型的材料:乒乓球、鐵球、塑料球和玻璃球。其中乒乓球和鐵球、玻璃球和塑料球的大小是一樣而重量分別不同。雖然乒乓球和鐵球都一樣大,但只有鐵球能讓水位迅速升高;玻璃球和塑料球雖小,但足量的玻璃球也能讓水位升高。孩子們運用這些典型的材料,依據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實驗,在橫向和縱向的觀察、比較中去驗證假設,加深了對物體重量與水位變化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2.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促進幼兒的探究
幼兒時期的科學活動不僅讓幼兒了解一些最基礎的科學現象與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養成的對待科學的態度,形成從小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經歷科學家那樣的探究過程,為此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定位及內容的選擇必須淺顯、明確。那么,教師在選擇及提供材料時,應做到指向明確,直接為實現目標服務,避免出現無關因素的干擾,使探究活動符合幼兒的認知及能力水平。如孩子們在探究橋面的承重力與橋墩距離、橋面形狀之間的關系問題時,我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兩組材料,一組是橋面形狀相同、橋墩距離不同的材料;另一組則是橋墩距離相同、橋面形狀不同的材料。這樣孩子實驗操作的變量控制住了,他們就會朝著你預設的目標走來,更能直觀地、明顯地發現其中的奧秘。又如在“七彩泡泡”的活動中,為了讓孩子感知泡泡上的七彩顏色,我提供了多種吹泡泡的工具,希望這些多樣的材料能更好的吸引孩子投入到活動中來,但由于忽略了孩子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注意力易轉移的年齡特點,品種過多的材料分散了孩子們的探索興趣,他們的興趣點全都集中到了材料上。他們不斷交換材料、嘗試材料的操作,干擾、影響了孩子們對泡泡上的色彩的感知。有了這一組活動的這段插曲后,在組織第二組的孩子活動時,我將材料進行了調整,只提供一種吹泡泡的材料,這下子孩子很快就關注到了泡泡上的顏色。可見,在選擇材料時應注意排除材料中無關因素對活動的影響,將材料中與目標相關的因素顯現出來。
3.充分挖掘材料潛在的探究價值,使探究更深入
除了為幼兒所提供數量充足,種類齊全的操作材料,教師還要善于捕捉材料中所蘊含的探究因素,為教學目標和內容服務。如:在認識磁鐵吸引力的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有墊板、厚紙皮、泡沫墊、文件夾、硬紙板等。在進行第一次活動中,我引導孩子探索“透過物體的磁力”的游戲。讓他們從中找出磁鐵透過哪些物體還具有吸引力和不具有吸引力,并據此進行分類;第二次活動中,我則引導孩子玩“你能讓磁力消失嗎?”的游戲,讓孩子把那些磁鐵的吸引力能穿透過的材料重新組合起來,感知磁鐵吸引力的變化,使幼兒對磁鐵的吸引力的大小有更直觀、形象的認識,將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三.怎樣提供材料
1.以構成問題情景性的方式呈現
科學活動起始于問題的提出,幼兒的積極思維往往也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啟發幼兒去探索,并產生聯想尋求答案的愿望。當教師利用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時,能讓幼兒感到探究活動的挑戰性,從而對科學探究活動本身產生興趣和愿望。如在“小熊運水”的活動中,我選擇了構成問題情景的材料——沒有瓶蓋且瓶底有個小洞的塑料瓶、漏斗、塑料籃,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材料幫小熊運水。孩子們在運水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有的材料盛水會灑在地上。問題的出現促使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通過實際操作他們認識到了可以借助各種輔助物來堵漏。通過動腦筋想辦法,他們選擇了各種輔助物,有布、蓋子、袋子、橡皮泥等,最后大家終于幫小熊順利地運了滿滿一桶的水。
2.以分層引導的方式呈現
在科學活動中,我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由地探索和發現,努力讓他們體驗以前人類的科學探究與發現,重演科學發展史。這種重演只能是簡約式地重演,讓他們在半小時或稍長的時間里就能體驗第一個發現者用了許多年才發現的奧秘。為了達到這樣的教育目的需要教師的引導,分層投放材料就是一種有效的引導。我通過不斷地增加和改變材料的投放,提示和引導使幼兒的探索活動不斷深入,從而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經驗。如在探索磁鐵的系列活動中,我先為幼兒提供了圓形磁鐵和鐵釘、回旋針、木棒、紙、布、塑料等物品,幼兒通過探究和操作,直觀地看到和感知到了磁鐵能吸住鐵制品, 初步認識到了磁鐵的基本特性。在第二次的操作中,我增加了一些像鐵但不是鐵的發亮的物品,幼兒逐漸嘗試著用磁鐵去鑒別和判斷鐵制品和非鐵制品。在幼兒充分地感知了磁鐵的基本特性后,我提供了“U”型磁鐵和條形磁鐵。孩子們在探究和操作后發現磁鐵有兩極,有相吸、相斥的特性。在第四次的操作中,我又增加了硬紙板、玻璃板、裝有鐵釘或回旋針的圖片,他們在操作后發現磁鐵可以不直接接觸這些物體而使他們移動。正是由于我一次次地調整、增加活動材料,不斷引起幼兒的認知沖突,使他們不斷感到挑戰性和成功的可能,從而樂于嘗試、不斷探索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了認知的主動建構。
皮亞杰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來源于材料! 科學活動的材料選擇與提供得更科學、更合理,則給幼兒帶來了智慧性的學習,更啟迪著幼兒生活的智慧。但是這里面的學問很大,是我們必須去邊做邊學的。讓我們一起在做中學,在做中成長!
【優化材料提供,促進幼兒的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優化電化教育促進幼兒道德認識論文08-26
企業績效管理優化策略探究的論文10-18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探究與應對論文07-17
傳統貿易優化的財務收益探究論文07-03
創設學習情景 促進科學探究10-19
幼兒園教育教學探究論文08-26
大班幼兒美術教育探究的論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