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思維
【摘要】 “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思維,表達了一種新經濟、新常態、新產業形態,即產業經濟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思維,是新的產業可持續發展導向思維,也是產業導向發展戰略。這種思維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融合化、經濟形勢普遍下行的大背景下,尤其體現出必要性、緊迫性、指導性。
【關鍵詞】“互聯網+” 互聯網思維 產業“轉型”
“互聯網+”時代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互聯網思維”已經滲透和影響著中國產業經濟的方方面面,深度影響和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與創新。那么,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呢?我們通常說的“互聯網思維”,是指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維方式。
一是“用戶思維”,在整體價值璉的每個環節運營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就是目標消費群體體系的構建、培育、維護、拓展、提升。二是“簡約思維”,把復雜的問題做簡單,集中力量,聚焦專業。三是“極致思維”,把產品、服務、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四是“迭代思維”,以人為核心,循序漸進的開發方式,不斷完善產品,立足“細微”,追求卓越。五是“流量思維”,流量意味著市場的體量、分量、存量。六是“社會化思維”,現代化商業的重心轉移至網絡,公司面對的客戶是以網絡形式而存在,改變企業生產、營銷、服務等整體商業生態,是大勢所趨。七是“大數據思維”,這是對企業資產、生產要素等各類信息資源的分析、整合與優化,企業必須構建自己的“大數據”。八是“平臺思維”,這是互聯網開放、共享、共贏的新思維,其精髓在于打造多主體、共贏互利的市場生態圈。九是“跨界思維”,互聯網環境下的企業融合與發展的邊界不再局限企業和行業本身,可以攜“用戶”以令諸侯,掌握用戶數據資源,敢于跨界創新。
“互聯網思維”,無疑是一種現代科技思維,正是這種極度開放的現代科技思維,透視出大思維、大產業、大市場、大戰略、大境界,不僅對傳統產業理論具有顛覆性的突破,而且,對產業思維、產業形態、產業戰略、產業轉型等領域,具有導向性的“新常態”思維。進入“互聯網+”時代,就進入一種新的經濟格局;既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與集成作用,把互聯網的創新模式與創新速度融合于各個產業領域,提升企業的創新力,形成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跨界融合,互聯互通,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從而促進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時代的深度融合,跨界對接、創新發展,促進產業經濟均衡、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
產業轉型思維的導向性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推動下,“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思維,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思維,具有產業發展戰略導向特征。因為,在傳統產業向互聯網跨界融合發展的條件下,產業轉型思維勢在必行,勢在必轉,轉則活,轉則新,轉則興。
一是“互聯網+”環境下,將傳統產業推向一個十字路口,只有那些具有突破傳統經濟理論思維,具有和諧經濟、生態經濟、互聯網經濟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才能敏銳找到產業發展的“方向感”,才能歸位到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二是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時代深度融合、跨界發展,具有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傳統產業以互聯網為平臺,將會給企業帶來無限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成果、創新產品,從而帶來獨特的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市場。
三是“互聯網+”時代,產業可以更大程度地開放、整合、優化、跨界配置生產要素,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的科技水準、產品質量及產業形象,從而聚合更多更好的優質產業資源,大幅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四是“互聯網+傳統產業”,形成新經濟、新常態產業格局,產業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愿景。因為,互聯網市場把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強力推銷到國內國際市場前沿,產品可以尋找國內和國外兩大市場和消費群體;市場無邊界,可縱深發展。這種互聯網市場沖擊波和拓展力,是傳統產業無法比擬的。
“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思維導向探尋
對傳統產業理論的顛覆與構建。傳統產業理論,往往注重單個企業或產業的生產要素的配置,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而不注重企業與產業之間關聯度,以及資源共享共贏的關聯度和融合度;缺乏用戶思維、簡約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等意識!盎ヂ摼W+”時代產業“轉型”理論的形成與構建,是個很大的突破;產業“轉型”思維理論,對傳統產業“轉型”戰略和發展的實踐,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梢哉f,產業“轉型”思維,是“互聯網+”時代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石和核心價值觀。
對GDP質量的產業導向思維。從中國傳統產業格局中不難看出,在追求GDP數量的投資拉動效應情況下,往往不注重GDP的質量。年度的GDP數據主要依靠大規模的公共投資建設拉動,或者是依賴房地產業的支撐與拉動,而國民消費等第三產業形成“洼地”。2014年,發達國家的GDP數據中,消費占整個GDP的70%以上,而中國的國民消費占整個GDP的51%左右。這就說明,中國的產業經濟發展不均衡,尤其是支柱型制造產業、消費服務型產業,整體趨于弱勢,從而導致擴大內需動力不足,活力不夠。
“互聯網+”時代,中國GDP質量會有很大的改觀。這是因為,“互聯網思維”將會強力拉動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制造業、信息服務業及文化產業,并以“轉型”思維、創新思維、用戶思維,品牌思維、消費思維等,來推動和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第三產業。尤其是互聯網的強大促銷與導購功能,大大激活了國內外兩大消費市場,將使消費成為GDP數據中的權重支柱產業。
對制造產業的導向思維!盎ヂ摼W+”時代,中國制造業逐步邁入互聯網產業平臺,數以萬計的產品制造商開始將產品“嫁接”互聯網,或者與天貓、淘寶、京東等互聯網電商巨頭深度合作,或者自營網絡銷售平臺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門,使適銷對路的產品直接由工廠價“搬”到了互聯網“國際大賣場”,從而實現了產業、品牌、消費、增值服務等領域的跨界營銷,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傳統產業從“互聯網+”時代的超級電商平臺中體會到:“互聯網+”時代,從產業發展的視角來看,無疑是倒逼企業融合“互聯網思維”,必須擁有產業“轉型”思維和創新思維,必須擁有產業核心競爭力,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中國雖然是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中國制造業有相當部分的企業是“代加工”,制造的產品是產業鏈條中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其他多項生產環節、諸如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價格)等,話語權都掌握在別人手里。以玩具“芭比娃娃”產品制造為例:中國制造一個“芭比娃娃”產品,只能賺1美元的加工費,而“芭比娃娃”在美國沃爾瑪超市要賣10美元,美國賺9美元,這就印證了經濟學家總結的非!6+1”的產業經濟理論。
由此可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整體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競爭。事實上,由于產業類型的差異,制造業的整體產業鏈的構成與延伸,遠遠不止于上述的“6+1”產業鏈;不同品類的制造企業應該擁有不同的產業鏈和價值鏈;而產業鏈的交織、整合、延伸,將會產生不同的價值鏈,不僅僅限于生產環節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產品進入互聯網營銷平臺流通后,又會產生新的消費服務產業鏈和價值鏈。在“互聯網+”的引領下,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即在于整體產業鏈的掌控與延伸。這種掌控和話語權,充溢著“互聯網思維”各種資源和要素。因此,中國制造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掌控整體產業鏈的構建與操控,產業話語權、市場話語權即在這里。
對消費產業的導向思維!盎ヂ摼W+”時代,中國的消費產業進入空前繁榮時期。各類產品進入互聯網平臺流通,不僅大幅推進和拉動了內需消費,進一步激活了國內外兩大消費市場,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甚至改變了現代生活方式!盎ヂ摼W+消費”,深度激活了電商的市場爆發力和沖擊力,在某種程度和意義上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甚至對商業地產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反響。
以“天貓(淘寶)”為代表的中國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電商帝國”,僅在2014年11月11日一天,銷售額高達571億元。在此之前的2013年“雙11”銷售350億,曾引發地產大咖的“狂踩”,有大咖就直言不諱地說:“300億也就是幾塊地錢。”馬云的本意并不在意“天貓”市場銷售數字的多少,而是在意“試將房產價格壓下去”,雖然看起來是個“一廂情愿”的事,但對商業地產也確實有一定震撼和影響。地產大咖得意的是,房地產業是大宗商品,價值高,可暴利;而日用消費品與房地產產品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是,地產大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全民消費的潮流和“眾籌”消費的巨大能量。
眾多電商所激發出來的大眾消費熱情,確是有目共睹的。同時電商也很大程度刺激了中國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中拉長的整體產業鏈和價值鏈、產生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怎能是一種房地產業可以比擬的?房地產作為傳統產業,在“互聯網+”時代,仍然需要產業“轉型”思維。傳統消費觀念認為:房地產是當下支柱型產業,商品房乃“剛需”,所以多年來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即便是步入市場低谷,仍在指望“市長穩定市場”,而忽視“市場穩定市場”!皠傂琛睔w“剛需”,一二線城市房價奇高攀升,真正“剛需”的普通百姓買不起,投資“炒房”者因當下多種原因不敢冒險“炒房”;三四線城市房源產能過剩,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產消費開始回歸理性,拿熱錢“炒房”者越來越謹慎了。
其實,馬云的“商業帝國”最大的價值,不僅是提醒人們房產消費時要認清房地產“泡沫”,改變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強化房地產業開發與消費的“轉型”思維,而且是與時俱進地找準了用戶的“剛需”和產業的“剛需”,圍繞消費市場構建和延伸服務產業鏈和價值鏈;不僅激活了城市消費市場,而且也激活了農村消費市場,甚至拓展了國外電商消費市場。如此,電商的消費火種徹底點燃了民眾的消費激情,且呈星火燎原之勢;這種互聯網主導下的商業模式,不僅促使產品流通由傳統的“渠道為王”轉變為“平臺為王”,從而帶動金融、包裝、物流、運輸、快遞、通訊、服務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一個龐大的現代消費支柱產業體系;有效調整了中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強力拉動生態經濟平衡發展。
對資本經濟的導向思維。站在“互聯網+”時代的高度看產業“轉型”,將“亞投行”、“一帶一路”戰略與最近國家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戰略舉措聯系起來,無論是看“頂層設計”,還是看民間資本驅動,不難看出,中國產業經濟正在由市場經濟向資本經濟“轉型”。傳統產業的“轉型”,更需要依托資本運作與技術升級兩輪驅動。
一是由“印鈔票”轉型為“印股票”模式。這種“股票”不是股民在四級市場流通購買的股票,而是產業“轉型” 后的股權投資。引導社會資金流向“轉型”產業,為中國制造業注入新的資本動力與活動。
二是由“債權經濟”向“股權經濟”轉型!皞鶛唷敝鲗r,資本移動的功能,主要是“借”錢給企業,多是“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進入“股權”主導時,資金移動的功能,主要是把錢“投”給企業,占企業股份,擁有一定的“股權”,資本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既能“錦上添花”,又能“雪中送炭”,給企業帶來后勁,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由此,股權資本的“人格化”,在產業“轉型”過程中,無論是產業鏈的系統整合,還是產業模式的構建、市場營銷與拓展,“股權”主導型產業將是傳統產業“轉型”的健康走向和標志。
總之,“互聯網+”時代,還會產生更新、更多的股權企業模式。各種新的股權產業模式的涌現,表明了傳統產業“轉型”的發展趨勢。
對文化產業的導向思維!盎ヂ摼W+”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導向思維、更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文化大國,文化資源博大精深,F代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已經提升為“國家戰略”。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互聯網+”時代,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勢在必行。文化產業具有高知識性、高增值性、高融合性、高成長性、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等特征,符合中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特別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對于提升相關產業的產品和服務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塑造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等等,都具有重要的“軟實力”發揮助推作用。
筆者認為,無論是傳統文化產業還是創新、創意型文化產業,其發展思路均應具備“互聯網+”時代的平臺意識;文化產業的模式創新、品牌創新、市場創新等環節,與互聯網平臺緊密結合,在產品質量、品牌內涵、營銷方式、傳播速度、受眾效果、品牌影響力、市場滲透力等方面,均需依托“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賣場平臺”,重新構建和整合相關產業鏈和價值鏈。同時,還要考慮互聯網環境下,文化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創新思路。
對國際貿易的導向思維。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國際貿易領域正在發生結構性的戰略調整與變革,網絡貿易(Trade on the Internet)大行其道,形成國際網絡貿易市場形態。國際貿易融合互聯網平臺,轉變和簡化傳統國際貿易的操作流程,拓展貿易市場,縮短貿易距離和時間,促使國際貿易市場智能化、簡捷化、人性化,有效減少市場交易成本,更好地優化生產要素資源的配置。
“互聯網+”時代,國際貿易模式也同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廠家對產品的營銷、訂貨、支付、運輸、服務等環節,都可以在線網絡的貿易形態完成。由此看來,中國傳統產業無論是外向型或者內向型,在打通國際市場、進入國際貿易領域的過程中,廠商要考慮產業模式、產品品質、市場營銷、貿易服務等國際化企業發展戰略,更要考慮以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整體產業鏈的構成與掌控。這才是“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的國際化產業運營思路。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推動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經濟進入巔峰時代,同時也昭示著:中國產業經濟、特別是傳統產業經濟,已經全面進入“拐點”時期,即產業“轉型”的導向時期;包括“大眾創業、全民創新”、“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在內,以及產業理論的突破、產業結構的調整、內需消費的擴大、資本經濟的謀劃、文化產業的促進、國際貿易的“轉型”等等,都將在“互聯網+產業”平臺的引領之下,做出客觀、全面、適應性的產業轉型思維,這無疑是中國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互聯網+”時代產業轉型思維】相關文章:
分析審美活動的時代轉型03-18
論珠三角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的轉型03-25
淺析山西省經濟發展產業轉型與金融支持03-19
互聯網時代的審美與藝術論文06-11
探討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教與學方式03-18
傳統服務行業的互聯網思維構建03-22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研究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