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知識管理策略初探
內容摘要:加快對知識管理的研究與實踐是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的一條途徑。知識管理就是要使組織最大限度地擁有、擴散和交流知識、高效率地利用知識,使知識無形資產轉化為生產力。知識管理要注重培養知識創新和轉化的人才,保護組織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關鍵詞:知識管理 隱性知識 知識共享
知識管理的重要意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它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長時期忽視知識管理,產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無形知識資產白白流失。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知識產權,通過人員流動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資源投人到互不聯系的知識研究領域,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許多知識研究沒有系統性,沒有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本身沒有可應用性,根本無法轉化。這是我國知識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識管理與人才管理脫節,忽視人才與知識的關系。具體表現為經濟運行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不能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在宏觀上人才短缺的情況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積壓,沒有很好發揮作用。上述三方面問題在國有企業尤其嚴重。因此,加強知識管理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尤其重要。我們必須借鑒國外經驗,切實重視知識管理。
確立知識資產價值觀
國有企業,甚至包括一些非國有企業在內,對知識資產的認識程度非常低,過度重視“硬件”資產,嚴重忽視知識資產。這一點無論從企業投入結構來看,還是從企業利益分配結構來看,都是十分明顯的。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樹立知識資產的觀念,就無法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任何優勢,只能出賣勞動力,獲取一些就業和工資收入而已。因此,在我國普及知識管理的知識,樹立知識資產的價值觀,是加速創新的基礎。增強創新能力是知識資產的歸屬,認識無形資產的價值還不夠,還要增強知識資產轉化的能力。這也是知識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構建知識傳播與共享的環境
知識的載體包括兩種,各種軟硬設備和信息知識資料和掌握了知識的人才。前者是顯性化或可編碼知識的載體,后者是顯性化和隱性知識的雙重動態載體。人才個體作為隱性知識的載體是創新的最活躍的要素,是知識創造的巨大源泉。因此,培養、引入和留住人才,并創造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知識管理戰略的重要一環。但是,一個組織的知識資源并不是個體知識資源的簡單集合。一個靈活機動的創新組織必須具備在組織內部傳播知識的能力,使個體知識能夠為整個組織所共享,才能形成組織的整體優勢,保持整個組織的競爭優勢。這就要求組織應該促使知識在內部擴散。
個體知識的隱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礙著知識的轉化和傳播。隱性知識是一系列關于個人信仰和個人價值方面的東西,具有思想繼承性和知識從淺到深的縱向聯系,即使具有隱性知識的人員愿意將其知識傳授給他人,由于每個人的價值觀存在著差別,隱性知識也遠不如顯性知識那樣容易被第三者獲取。作為組織,必須有目的地對組織內部的隱性知識進行顯性化處理,使更多人掌握少數人具備的隱性知識。個體隱性知識擴散必須克服三個障礙:信息和隱性知識的擁有是某種特權和優勢的象征,而與其他人共享會使隱性知識擁有者喪失在組織內部的競爭優勢,因此,具有隱性知識的個體可能不愿意擴散他的知識;與第一相反,其他人可能因缺乏信息,認識不到作為無形資產的隱性知識的真正價值,從而不愿意投入精力或資本去爭取那些雖然十分重要,但自己沒有認識到其價值的知識;作為知識的接受方可能會在沒有給付的情況下獲得相關知識信息,這將進一步促使具有隱性知識積累的個體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梢姡鳛橐粋組織,為了促使組織內部個體隱性知識在內部的傳播,應該采取一系列長期戰略,克服將隱性資產有形化存在的困難。方法之一是建立一個大家對內部知識共享共有的環境。例如,讓各個部門共同參與組織的任務設計;工作人員在不同部門輪流工作,執行不同的任務,這將有利于一個部門人員的經驗與知識傳播到其他部門,提高組織內部知識傳播的效果;其次是對擁有核心隱性知識的人給予最高的承認,這種承認既有物質方面的,也要有精神方面的。尤其要使具有隱性知識的人感覺到,將自己的知識傳播給適當的人,是自己的責任。
營造知識創新的文化氛圍
創新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社會環境來講,政府應該創造全社會崇尚創新的氛圍。在價值認同上,在分配機制上,在資源分配和制度安排上,都要向創新傾斜。作為一個組織,應特別注意營造一種具有下列特點的內部環境:在組織的所有層面上建立獲取、創造、積累、保護、探索知識的機制。 在這方面,建立一種組織知識評估機制,對知識對組織業績的貢獻進行科學評估,在此基礎上對知識人才的貢獻給予合理的回報。這是最重要的創新環境,表明一個組織對知識的認知水平。鼓勵工作人員的能動性,使每個員工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與他人分享他們所擁有的知識。 這個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這對充分發揮每個組織成員的積極性確實很重要。任何一個組織,只有得到成員的充分認可,組織成員才會有歸屬感,主人感,才能為組織的發展毫無保留地奉獻聰明才智。建立良好的交流條件,使員工之間能夠具有充分交流的機會,加深相互理解的程度。 這方面我國與國外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員工在組織內的交流機會很少。缺乏交流場所和交流氣氛,是國內各種組織的弊病。我們更加重視政治學習,輕視員工對組織內部事務的討論。在一個非民主的氛圍下,決策的完全不透明性使得成員難以對組織表現出忠誠,知識和信息擴散必然缺乏基礎。
經常讓員工分析組織內部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特別要使員工理解本組織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差別,認同組織的管理。這是建立組織隱性知識體系的有效途徑。 培育和產生知識專門人才的組織應是充滿關愛的組織,它應能激發員工對知識的渴望,具有獲取知識的途徑,能夠允許在創新過程中發生錯誤與失敗。這是營造一種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熱心幫助的組織文化所必須的。過去企業管理強調科學管理,將對人的管理,看成是生產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機器部件。這種管理在一定時期內起到過很好的作用,但它抹煞了人的主動創造性和能動性。后來的行為科學注意到人的需要與行為的層次性,并據此開發了管理的新理論,改變了科學管理的死板性。但是到了知識經濟階段,人們的情感需要日益上升,知識創新具有相當的情感成分,因此,知識管理需要更多的情感管理和交流,情商已經成為一種時髦的詞匯,得到越來越多的注意。
建立高素質知識管理專家隊伍
培養知識管理的專家隊伍,盡快研究知識管理的系統理論與方法,是我國的當務之急。應該像對待傳統產業中的技術管理一樣,高度重視知識管理。創新型組織應該建立知識管理機構,至少是擴大技術管理機構,設立知識主管職位,負責知識資產的管理。知識管理人員的職責將包括如下幾個方面:考察和研究組織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分析哪些知識已經存在于組織內部,哪些知識組織內沒有但可以從組織外獲得,哪些知識需要進行新的研究才能獲得;對已經有的知識,應該分類理清是誰、在哪里、什么時間發明的,它是如何保持下來和進一步創新的。這是尋求知識發展規律的基礎,是加快知識發展必經途徑;嚴格控制信息和知識外流,并對形成組織競爭優勢的知識通過專利或內部嚴格的保密措施等加以保護。尤其要采取切實的措施防止核心人才外流,因為人才外流是組織隱性知識外流最主要的渠道;制定人力資源開發政策,對知識創新人員,尤其是關系到組織核心隱性技術的人員的招聘、選擇、培訓、工作評價和制定分配政策等工作時,要有知識管理人員參與評估和考察;為組織各部門之間建立知識溝通與傳播渠道,負責內部通訊設施和信息網絡的建設和使用。在這方面,組織的知識管理人員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他們自身也要提高知識素質,拓寬知識領域。也許他們并不需要在各領域內都具有研究與創新能力,但需要知道每個領域的核心知識是什么;規劃和實施組織知識庫,決定組織內部知識的輸入與輸出。
知識管理對于國人來說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國外也只有少數大型知識密集型企業設立了知識主管機構或知識主管人員。因此,加快對知識管理的研究與實踐,是我國加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的一條途徑。
參考文獻:
1.托馬斯H達文波特等.營運知識━━工商企業的知識管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芮明杰.管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知識管理策略初探】相關文章:
知識、知識管理與博客的作用初探03-23
知識管理的維度與策略03-19
企業知識管理問題初探論文03-31
淺議英語學習策略的知識管理03-19
企業知識型員工管理初探03-24
高職學生個人知識管理初探03-27
試論知識管理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及其策略03-28
體驗式營銷策略初探03-23
中國陶瓷出版的營銷策略初探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