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內科護理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呼吸內科護理論文
【關鍵詞】 呼吸機
自1929年第一臺“鐵肺”問世以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呼吸機在搶救危重患者中的重要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它給患者的身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因呼吸機的使用,使患者從一個健康、獨立自主的人轉變成不能交談、活動受限的患者,這些變化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超長時間的呼吸機依賴患者的心理問題,其對患者的影響甚至超過軀體疾病所帶來的危害。我科現收治1例呼吸衰竭的患者,已行氣管切開,經呼吸機輔助呼吸365余天,現仍未撤機。現將對其呼吸機支持治療期間的心理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77歲,緣于10余年前患者反復出現咳嗽、咳痰,主要為白色泡沫黏痰。上述癥狀幾乎每年發作,常于冬春季節時發生,癥狀可持續2~3個月,曾多次入本院治療。診斷: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慢性呼吸衰竭(Ⅱ型)。于2004年1月患者因呼吸衰竭予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呼吸機使用時間為370天,筆者發稿時仍未撤機。
2 心理分析
一般當患者發生呼吸衰竭時,就必須使用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在使用呼吸機治療初期,家屬及患者很容易產生排斥及抗拒。多數患者不適應,情緒低落或存在恐懼、懷疑、緊張、焦慮心理 [1] 。經筆者長時間嚴密的觀察,本例在使用呼吸機時同樣產生了復雜的心理活動。
2.1 恐懼和懷疑 患者在清醒狀態時被使用呼吸機這一陌生的儀器,對其而言是一種既緊張又恐怖的體驗,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有瀕死感,造成心理緊張、恐慌。繼自而來的是對治療效果的懷疑,對生存的不確定。
2.2 孤獨感 使用呼吸機后,患者被迫離開了多年熟悉的家庭環境,突然不能交談,無法正常交流,獨自忍受著疾病和治療帶來的痛苦,產生了強烈的孤獨感。
2.3 煩躁和抑郁感 患者表現出對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帶來的極度不適及長時間臥床不能忍受,焦慮煩躁,對治療失去信心。而當遭到勸阻后及數次撤機失敗后,患者感到無奈,又逐漸轉為抑郁狀態。
3 心理護理
針對患者出現的上述心理問題,筆者經過細心分析,于不同階段進行對癥重點的心理護理,并總結出一套具體的心理護理方法。
3.1 疏導法 這是貫穿患者治療始終的方法,在治療前向患者說明機械通氣的目的和方法,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并指導其配合治療。在治療中,堅持經常交流治療體會,理解患者,給予鼓勵性語言,耐心講述病情逐漸好轉的情況,增強治愈的信心。治療后期,講解撤機的必要性,降低患者對呼吸機的依賴心理,鼓勵進行規律的撤機訓練。
3.2 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有助于患者放松和減輕機械通氣造成的心理壓力 [2] 。實踐中醫護人員同家屬配合,給患者播放其喜歡的音樂,有著不可比擬的安慰鎮靜效果。
3.3 觸摸療法 觸摸在人類成長及相互關系的發展中和在治療、護理中起者重要的作用 [3] 。筆者在為該患者做護理操作或交流時,采用近距離護理,并且經常觸摸其頭部和肩部,使其能感受到關心和安慰,消除其被拋棄感,增加生存的信心。
3.4 體語交流療法 體語是以身體動作表達信息交流、情感交流,還有標記動作、指示動作、調整動作、適應動作等進行交流 [4] 。筆者經常和患者進行手勢、口型、表情等非語言方式的交流,仔細體會患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經過長時間的熟悉,該患者已能自行使用召喚器要求進行換藥、排便、吸痰等護理。
3.5 親情療法 在長時間的治療過程中,形成強烈的孤獨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患者對親情的需要明顯顯現。我們預先做好家屬的心理工作,使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樹立治療成功的信心,當其與患者接觸時,彼此間是相互影響,同樣可以使患者增強生存的信心,同時,良好的親情能給患者帶來莫大的安慰,穩定其紛亂的情緒,并讓其有安全感和依靠感。
對此例長時間呼吸機依賴患者,我們在對其進行心理分析和實施心理護理后,患者的心理狀態明顯改善,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使臨床治療得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施冰芳,杜樂燕.使用BiPAP呼吸機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2,23(2):186.
2 王蘭,劉榮珍,楊彩虹.音樂療法可以減輕機械通氣患者的壓力.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2):66.
3 劉喜梅,魏新.氣管插管患者的需要調查與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8,33(2):63.
4 陶明,韋秀碧.非語言交流在腦出血失語患者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1,16(2):60.
【呼吸內科護理論文】相關文章:
呼吸內科護理論文范文07-25
內科護理論文06-23
醫院呼吸內科知識管理研究的論文10-02
臨床內科護理論文06-12
內科護理論文[推薦]06-30
(熱門)內科護理論文07-06
呼吸內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成效和思考09-12
心內科護理論文10-23
心內科護理論文06-07
內科護理論文范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