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工程后澆筑帶的結構設計與施工工藝
摘要:隨著近些年社會的迅猛發展,使得城市多塔式結構、中超長結構建筑物層出不窮,特別是要求比較特殊的地下建筑的誕生,逐漸涌現一種混凝土剛性接縫技術,即:后澆帶。本研究主要分析與探討建筑工程后澆筑帶結構設計及相關施工工藝。
關鍵詞:建筑工程;設計;后澆帶;施工
建筑工程中后澆帶結構不同于結構梁和柱的施工,其對設計和施工技術有著較高的要求,需有嚴謹的監督和過硬的質量把關,因此要求建筑者根據不同工程性質、作用精心設計后澆帶結構,認真施工,從而保證每個工程項目的完整性,減少混凝土裂縫現象,提高建筑工程整體施工質量。
1.后澆帶分類及功能作用
1.1分類
后澆帶分為沉降后澆帶和伸縮后澆帶,其中沉降后澆帶一般用于高層建筑主樓與裙樓之間,主要為避免基礎沉降對結構的不良影響。在主體結構完工后沉降后澆帶在進行施工,由此以來基礎部分逐漸趨于穩定,補齊后澆帶后剩余沉降產生的結構應力整體結構才能承受,一定程度也使結構產生的附加應力和破壞性不會影響后澆帶。伸縮后澆帶,其設計目的主要為混凝土后期因溫度導致裂縫變形[1]。留置縫道會沿著基礎方向,大約距離為30~40米,用兩個月左右時間完成澆筑混凝土后開展后澆帶施工。混凝土早期溫差及收縮在此過程中已經形成較好的澆筑條件,通過對結構受力程度的改善,避免混凝土收縮及溫差應力影響整體結構。
1.2功能
總的來說,后澆帶的主要功能及應用有以下兩方面:1)解決沉降差。通常對高層建筑和裙房基礎結構進行設計時,如果建筑與基礎形成整體,需將二者相連的部分斷開,在對建筑主體施工完畢后將高低層與澆灌混凝土連接成一個整體。設計相關部分時刻從全面解決后期后造成的額外內部力量及強度校核等,可以連接前后兩次力量對壓力進行調整,便于惡劣環境施工。2)減小溫度收縮影響。溫差會因建筑結構變形所遭到的約束引起熱應力,嚴重的裂縫會出現在產生應力及不同的設計效果方面,使施工整體性能受到嚴重影響。設置后澆帶能有效減小溫度收縮因不想,主要由于混凝土可施工過程中可自由收縮,進而降低不同方向的不不均勻散熱,減少收縮應力,在此過程中,混凝土的抵抗溫度因得到其抗拉強度而得以滿足,實現提高結構抵抗溫度變化能力。
2.建筑工程后澆帶結構設計與施工
2.1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總面積45600平方米,工程包括兩棟塔樓和連接大樓的裙房,塔樓一棟為15層,一棟為12層。采用框架結構,工程基底標高為―17.5m,基坑開挖較深。
2.2建筑工程后澆帶結構設計
1)對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要求要通過合理設計后澆帶實現。大部分后澆帶的間距不會超過30mm,因為要充分考慮結構收縮變形的可能性及不均勻沉降等方面問題。通過對多個大型樓房建筑研究得知,主樓產生的壓力會逐漸平穩,第二柱距內也會接受到來自主樓的平穩,所以在主樓邊注外的第二跨內是設計后澆帶的最佳位置。
2)后澆帶有企口縫、直縫及凹凸縫等不同接縫方式。本工程中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板和梁組成整體框架。部分露天或有防水要求的結構部件必須加止水鋼板的直縫或企口縫。應在結構設計圖紙上用詳圖明確表現后澆帶的斷面形式。當墻板厚度>600mm時可做成企口縫,當、墻厚度<300mm時可做直縫及當厚度<600mm及>300mm時可做成凹凸縫。后澆帶的澆灌時間因為不同類型的混凝土而有不同,通常后澆帶內后對混凝土澆灌時間要間隔2個月。根據先澆灌混凝土的收縮觀察伸縮后澆帶。沉降后澆帶適合在基本完成對建筑物沉降后再澆筑后澆帶,一般不同水泥、水灰比及養護條件混凝土要控制在6h內。
3)應連續貫通后澆帶處的鋼筋保證結構的整體性,通常應讓鋼筋連續通過,不宜斷開,主要指臨時斷開后澆帶處的混凝土。然而有時實際工況不允許留置后澆帶,如大型建筑中的地下車庫通道的底板、頂板會與主樓連接,之所以無法在此區域設置后澆帶,主要因為施工場地區域狹小。針對上述情況,在施工過程中,結構主體是首要施工區域,對車道部分進行施工時要在結構主體施工完畢后。其中必須預留施工單位在施工中連接主體的鋼筋,之后焊接相同截面的鋼筋,需強調的要保證連接率不大于50%。
2.3建筑工程后澆帶結構施工
1)垂直施工縫處理:結構混凝土澆筑會讓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此時需要用高壓水沖洗澆筑結構混凝土的垂直施工縫,以此去除雜物、浮漿和沖洗暴漏總額的部分。之后再用高壓水沖洗鋼絲網混凝土終凝后的施工縫表面。本工程中還使用了高壓水沖洗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縫。盡可能的根據監管要求和施工現場條件光滑處理拆模并及時對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
2)做好混凝土選料與澆筑工作選料工作:保障后澆帶施工在于選擇優質的混凝土材質,因此必須嚴格把關材質選料關。后澆帶的澆筑在整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為避免三者接觸引起集中應力導致后澆帶兩邊自由伸縮或沉降,會在通過建筑物整個橫截面時斷開橋梁、樓板會與墻體,不能采用要斷不斷或藕斷絲連形式處理后澆帶,上述兩種形式極易造成破壞后澆帶應力現象。為使澆筑養護能力強度提升,應先均勻拌合混凝土并采用振搗密實的方式提高后澆帶施工質量[2]。
3)后澆帶防水處理:整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重點為后澆帶防水處理,可采用在后澆帶中部設置鋼板止水帶的方法做底板后澆帶和外墻及兩側混凝土接縫的防水處理。鋼板止水帶寬度300mm,厚3mm,在已澆筑混凝土留置大約150mm并露出150mm。在施工中為抵抗差異沉降和停止降水后澆帶需承受土壓力應沿后澆帶設置一定長度的鋼板,底板后澆帶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抗壓板。在施工以后應對外墻后澆帶做外防水處理。之后采用墻外預制擋土板所采用的配筋和規格要符合地板抗壓板相關設置要求。將防水卷材貼在擋土面上,均勻涂抹1.2mm聚氨酯防水涂膜后再做50mm厚聚苯板保護層。
3.結語
后澆帶的技術設計和施工是保證建筑工程結構有效連接的重要環節,在設計建筑工程后后澆帶時應認真遵守其相應的設計原則,在工程施工前期細化后澆帶結構,將其劃分為小的若干段,從而保證后澆帶可發揮實際作用并減少收縮應力和溫度對混凝土結構的影響,以此保證建筑工程的實際作用效果。
參考文獻:
[1]高瑞國.淺析高層建筑鋼筋結構設計及施工工藝.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4(4):136-137.
[2]許有新.承臺澆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探討.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16):111-112.
【建筑工程后澆筑帶的結構設計與施工工藝】相關文章:
建筑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澆筑與搗實03-06
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問題及提升對策11-21
淺談懸臂澆筑施工法03-06
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分析論文11-27
談混凝土后澆帶的施工監理03-19
外墻后澆帶施工方案12-06
談后澆帶施工的技術措施03-18
地質施工工藝及特點論文11-12
談水泥改良土施工工藝03-19